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造配筋。
2.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包括以下内容:(1)桩基平面布置图。
(2)承台大样图。
(3)桩身大样图。
(4)设计说明。
4.1.7 参考资料(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 2 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2 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桩是将建筑物的荷载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地基土或岩层,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传力杆件。
桩的性质随桩身材料、制桩方法和桩的截面大小而异,具有很大的适应性。
桩基础通常作为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基础,与其他深基础相比,其适用范围最广,可归纳为以下场合:(1)地基的上层土质太差而下层土质较好,地基软硬不均或荷载不均,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不均匀变形的要求。
(2)地基软弱,不适合采用地基加固措施;或地基土性质特殊,例如存在可液化土层、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及季节性冻土等。
(3)除了存在较大的垂直荷载外,尚有较大的偏心荷载、水平荷载、动力荷载及周期性荷载作用。
(4)上部结构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相当敏感,或建筑物受到相邻建筑物、大面积地面超载的影响。
(5)地下水位很高,采用其他深基础形式施工时排水困难;或位于水中的构筑物基础,例如桥梁、码头和钻采平台等。
(6)需要长期保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4,2.1 桩基基本设计规定桩基基本设计规定如下。
(1)桩基础应按以下两类极限状态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桥梁基础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基础桩的受力原理、设计要点及施工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桥梁基础桩的检测与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基础桩知识,分析桥梁工程中基础桩的选择与应用。
2. 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基础桩的简单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3. 学生能运用检测方法,评估桥梁基础桩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桥梁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对国家基础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观念,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工程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桥梁工程知识基础,对桥梁基础桩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桥梁基础桩的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基础桩概述- 基础桩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桥梁基础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基础桩受力原理- 桩土相互作用原理- 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桩身强度及稳定性分析3. 桥梁基础桩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桩长、桩径、桩距的确定- 桩基施工图的绘制4. 桥梁基础桩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预制桩施工方法-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5. 桥梁基础桩检测与验收- 检测方法与技术- 验收标准与程序- 桩基工程质量评定6. 案例分析与讨论- 现有桥梁基础桩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 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号土层: 素填土, 层厚约1.5m, 稍湿, 松散, 承载力特性值fak=95kPa(号土层: 淤泥质土, 层厚3.3m, 流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65kPa。
(号土层: 粉砂, 层厚6.6m, 稍密, 承载力特性值fak=110kPa。
(号土层:粉质黏土, 层厚4.2m, 湿, 可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165kPa。
(号土层:粉砂层, 钻孔未穿透, 中密-密实, 承载力特性值fak=28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3.1和表3.2所示.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编号土的名称孔隙比e含水量W(%液性指数I L标准贯入锤击数N压缩模量Es(MPa)素填土---- 5.0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粉砂0.81 27.6 -14 7.5 ❍粉质黏土0.79 31.2 0.74 -9.2 ⏹粉砂层0.58 --31 16.8表3.2 桩的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土层编号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 位于地表下3.5m。
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 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400mm, 横向承重, 柱网布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柱网布置图7、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3.3所示, 该表中弯矩MK 、水平力VK 均为横向方向。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3.4所示, 该表中弯短M、水平力V均为横向方向。
表3.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K(kN)MK( kN.m)V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 1256 1765 1564 172 169 197 123 130 1122 1350 1900 1640 185 192 203 126 135 1143 1650 2050 1810 191 197 208 132 141 1204 1875 2160 2080 205 204 213 139 149 1345 2040 2280 2460 242 223 221 145 158 1486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7 2568 3225 3170 293 248 247 174 179 1658 2670 3550 3410 299 264 256 183 190 1709 2920 3860 3720 304 285 281 192 202 19110 3130 3970 3950 323 302 316 211 223 230题号FK (kN)MK( kN.m)VK(kN)9、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 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桩基础在工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承载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等特质。
因此,优质的桩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的基础,在建设项目中有重要的地位。
针对桩基础课程设计,从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设计依据、设计流程、施工技术等方面来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框架。
一、理论基础知识桩基础知识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地质学和力学知识,包括地质地基及其特性,地质力学原理、基础桩的类型和性能、桩的结构和形成机制、桩的试验方法等内容。
二、基本原理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三个方面:1)地质力学原理:桩基础设计要考虑地质地基和地质力学特性,充分发挥桩基础特性,承载力和稳定性。
2)桩设计原理: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以保证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研究原理:在设计基础桩时,要利用各种研究方法,最多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
三、设计依据桩基础的设计依据要素有:1)建筑物的荷载和重量:要考虑建筑物的静荷载、动荷载及风荷载等,并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重量,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
2)地质条件:要仔细调查地质条件,合理判断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并考虑地质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地质力学性质、坡度、深度等。
3)计算原理:要考虑桩基础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挠度等参数,根据计算原理,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四、设计流程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流程包括:1)前期准备:对桩基础设计做初步调研,收集有关资料,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设计分析:测定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等,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进行设计分析;3)施工计划:制定施工计划,包括工程周期安排、人力配置、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等;4)监理管控:对桩基础施工过程进行监理管控,以确保施工质量。
五、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包括:1)施工准备:定位桩、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保持孔内湿度、确保桩周围稳定等;2)施工方法:地基支护、桩芯施工、浇筑、桩芯处理等;3)施工质量检测:取样检验、桩芯的分析试验、桩基础抗压实验等。
桩基的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1. 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他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2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粉质粘土,第4层是淤泥质土,且比较厚,而第5层是卵石层,所以第5层是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
故:m h .2.2712.95.45.90.3=++++=由于第1层厚3.0m,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2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即承台埋深为2.2m,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7.2-2.2=25m。
桩截面尺寸选用:取350mm×350m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3m,下段长13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如图2.2.1。
图2.2.1土层分布示意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计算: p pk i sik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式中sikq --- 桩侧第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中表5.2.8-1(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值。
桩基础课程设计(1)
桩基础课程设计(1)一、概述桩基础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
桩基础不仅具有承受建筑荷载的能力,而且可有效地降低地基沉降,防止地基侧移,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桩基础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桩基础的深刻理解。
二、课程大纲2.1 桩基础原理•桩基础的定义•桩基础的分类•桩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桩基础的作用2.2 桩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桩基础的荷载-位移特性分析•桩基础的设计参数选择•不同种类桩基础应用场合与设计方法2.3 桩基础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传授桩基础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使学生对桩基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包括桩基础的施工现场观摩、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查和实操演练等。
四、考核方法考核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
4.1 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对桩基础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基础的扎实程度。
4.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桩基础施工现场观摩和实操演练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份通俗易懂的桩基础设计教材•一份桩基础设计软件——STAAD.Pro•一份桩基础施工操作手册六、教学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理解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计算桩基础的荷载-位移特性•熟练掌握桩基础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具备解决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的能力七、桩基础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桩基础课程对建筑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桩基础—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定额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桩基础工程基本概述一、什么是桩基础桩基础属于深基础。
它是深入土层的柱状构件,由桩身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软弱地层传递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
二、桩基础的组成桩基础由承台和桩身两大部分组成。
(1)承台:承受全部结构的重量,并把荷载传递给桩。
(2)桩身:基础中的柱状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过软弱土层,把承台传来的全部荷载传递到较坚硬、较密实、压缩性较小的土层或岩石上。
教学内容三、桩基础的分类1、按作用性质及受力特点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
(1)摩擦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身与桩周围土体之间的侧阻力承受,桩端承受的力较小。
(2) 端承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较多的桩,其桩入中密以上的砂类、碎石类土层,或位于中等风化、微风化及新鲜基岩顶面。
摩擦桩和端承桩(a)端承桩(b)摩擦桩 1—桩身 2—承台 3—上部结构教学内容2、按照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1)预制桩:通过打桩机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下。
按沉桩方式,分为打入桩,静压桩、振动沉桩等。
优点是材料省,强度高,适用于较高要求的建筑,缺点是施工难度高,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图片(2)灌注桩:首先在施工场地上钻孔,当达到所需深度后将钢筋放入浇灌混凝土。
按成孔方法,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套管成孔、爆扩成孔及大直径灌注桩等。
优点是施工难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桩,可以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所有桩基同时进行施工,大大节省时间,缺点是承载力低,费材料。
钻孔灌注桩图片教学内容1、施工质量难以控制:(1)偏位(2)缩颈(3)断桩(4)夹泥(5)强度不够(6)漏放钢筋笼(7)漏打(8)停电2、质量检测较复杂采用高、低应变动测法检测质量,由专业队伍进行四、与桩基础工程量有关的术语(1)接桩:指预制钢筋砼方桩,采用分段预制,打桩时逐段进行联接,主要有焊接、法兰、硫磺胶泥接桩三种接桩方法,如下图所示。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
2. 学生能掌握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了解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独立桩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评估独立桩基础的承载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独立桩基础结构,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独立桩基础的基本理论、设计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土木工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 桩基础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独立桩基础的构造及组成部分- 桩身材料及其性能要求2. 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 桩的受力分析及承载机制- 影响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桩基设计中的安全系数及可靠性分析3. 独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 桩长的确定- 桩径的选择- 桩间距及排布方式- 桩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4. 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桩基础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桩基础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桩基础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5. 独立桩基础的优缺点分析- 独立桩基础的优点- 独立桩基础的局限性- 独立桩基础与其他类型基础的比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第二周: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第三周:独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第四周: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及优缺点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任务书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学部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填写时间一.课程设计题目:公路桥梁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二.适用专业、班级、时间:张家界学院学院建筑工程专业三.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一)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承受竖向和水平力作用的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对相应规范有一定的了解。
(二)设计任务:1.设计资料:⑴地质与水文资料最大冲刷线位于河床线下 2.8m,地基土上层为硬塑粘性土,其地基比例系数m=15000kN/m4;桩周土极限摩阻力τ=60kPa;下层土为中密砾砂:桩周土极限摩阻力τ=50kPa;容许承载力[σ0]=220kPa;地基土的平均有效重度γ′=8.0kN/m3;(已考虑浮力),地面标高为342.00m,常水位标高为344.00m,最大冲刷线标高为339.20m。
⑵桩、墩尺寸与材料墩帽顶标高为350.00m,桩顶标高为344.00m,墩柱顶标高为348.90m。
墩柱直径 1.0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混凝土弹性模量E H=2.6*107KN/m2.⑶荷载情况桥墩为双柱式桥墩,桥面净宽7m,附0.75m人行道,人行荷载3.00KN/m2,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
上部为3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每根桩上承受的荷载(标准值)为:①两跨恒载反力:N1=1***.53KN②盖梁自重反力:N2=183.10KN③系梁自重反力:N3=48.00KN④一根墩柱自重:N4=187.30KN⑤桩每延米自重:16.96KN/m(已扣除浮力)⑥活载反力a.两跨活载反力:N5=536.68KNb.单跨活载反力:N6=409.21KN车辆荷载反力已按偏心受压原理考虑横向分布的分配影响。
N6在顺桥向引起的弯矩M=126.00KN.m。
c.制动力T=45.00KN,作用点在支座中心,距桩顶距离为6.197m。
d.纵向风力盖梁部分W1=2.65KN,对桩顶力臂为5.45m。
桩基础设计指导书
桩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必要资料准备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 (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1、柱传来荷载:Fk= 3200kN 、Mk = 400kN ∙m 、H k= 50kN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cf=15MPa 、mf=16.5MPa4φ16yf=310MPa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30、cf=15MPa 、mf=16.5MPatf=1.5MPa(三):单桩承载力确定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ϕ=1.0按0.25折减,配筋 φ16)2()1.0(150.25300310803.8)586.7pS cyR kNff AA ϕ''=+=⨯⨯⨯+⨯=2)、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 1°、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粉质粘土,L I=0.60,入土深度为12.0m100800(800)8805pa kPa q-=⨯= 2°、桩侧土摩擦力:粉质粘土层1:1.0LI = , 17~24sakPaq = 取18kPa 粉质粘土层2: 0.60LI = , 24~31sakPa q = 取28kPa 28800.340.3(189281)307.2pippasia Ra kPaq q l A μ=+=⨯+⨯⨯⨯+⨯=∑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力试验Q s -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力550ukN Q=单桩承载力标准值:55027522uk kN QR ===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275akN R=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1.2 1.2275330k kN R R ==⨯=4)、确桩数和桩的布置:1°、初步假定承台的尺寸为 223m ⨯上部结构传来垂直荷载: 3200V kN =承台和土自重: 2(23)20240G kN =⨯⨯⨯=32002401.1 1.111.5330F G n R ++=⨯=⨯= 取 12n =根 桩距 :()()3~43~40.30.9~1.2S d m ==⨯= 取 1.0S m =2°、承台平面尺寸及柱排列如下图:桩平面布置图1:100桩立面图(四):单桩受力验算: 1、单桩所受平均力:32002.63.6220297.912F G N kPa R n++⨯⨯⨯===<2、单桩所受最大及最小力:()()m a xm a xm i n 2240050 1.5 1.5297.960.5 1.5iF G n Mx N x +⨯⨯+=±=±=⨯⨯∑ 3、 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 150 4.212i H kPa n H === , 3200266.712i V ==4.211266.763.512H V ==<<即 i V 与i H 合力 与i V 的夹角小于5 ∴单桩水平承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一步的验算。
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桩基础设计步骤如下:一、必要的资料准备桩基设计前必须具备的资料主要有:1. 建筑物资料:包括建筑物的形式、荷载及其性质、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烈度等;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包括详细勘测的地质条件、承载力、室内实验、原位试验结果等。
3. 当地施工机具和技术条件:如排放泥浆和弃土的条件以及水、电、施工材料供应等;4. 环境条件:包括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周围建筑物对于噪声的要求等;5. 检测条件及当地桩基施工经验。
二、选定桩型、桩长和截面尺寸1. 桩的类型在对以上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土层分布情况,考虑施工条件、设备和技术等因素,决定采用端承桩还是摩擦桩,挤土桩还是非挤土桩。
2. 确定桩长由持力层的深度和合在大小确定桩长、桩截面尺寸,同时进行初步设计与验算。
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考虑地质条件、荷载和施工工艺,一般为1到3倍桩径;对于嵌岩灌注桩,桩周嵌入微风化或中等风化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
当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4d 。
3. 确定桩的截面尺寸常见桩基截面尺寸为:1.现场预制方桩,桩身混凝土强度和截面尺寸自定;2.高强PHC 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C80,截面尺寸300mm 、400 mm 或500 mm ;3.沉管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C30,截面尺寸600 mm-1000 mm ;4.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C30,截面尺寸300、400 mm 或500 mm ;5.其它桩型,桩身混凝土强度C25-C40。
三、确定单桩竖向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桩数并进行桩的布置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单桩静载荷试验或经验公式 :∑+=p pk i sik p uk A q l q u Q ,再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uk Q 除以安全系数2,作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 R 。
2.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对于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桩身全截面配筋率大于0.65%的灌注桩,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取试桩在地面处水平位移为10mm (或6mm )所对应的荷载为单桩水平承载为特征值Ha R 。
桩基设计指导书讲解
土木工程专业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土木工程学院港航教研室一、设计步骤及计算公式(按新《桩基规范》JGJ94-2008) (一)桩型选择与桩长确定,初选承台埋深(参见教材240页)➢ 尽量使承台底面位于地下水位面以上且土质较好的土层内。
➢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
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 为桩径),砂土不易小于1.5d ,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 ,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尚不应小于0.5m ,对其他非岩类石土尚不应小于1.5m 。
➢ 对存在淤泥层等压缩性很大的土层时,宜考虑负摩阻力,如采用简化计算不考虑摩阻力时,不应计入淤泥层及以上土层的摩阻力。
此时,桩进入稳定土层的长度宜取大值,如5-8m 。
➢ 如各种条件许可,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以使端阻力充分发挥。
嵌岩桩要求桩底下3d 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带、洞穴和空隙分布。
➢ 桩顶嵌入长度:为保证群桩与承台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对大直径桩宜≥100㎜;对中等直径桩宜≥50㎜。
➢ 绘制桩长确定示意图。
(二)初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1. 据双桥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4) c p p i i si Q q A l f αμβ=+∑➢ 对灌注桩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7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取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的一半。
2. 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此时尚未进行桩身结构设计,故近似按轴心受压素混凝土桩计算。
参见教材219页公式8.10) c c p R f A ψ=➢ 基桩成桩工艺系数ψc 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ψc =0.85; (2) 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 ψc =0.90;(3) 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 ψc = 0.7 ~ 0.8 ; (4) 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 ψc = 0.6 。
单排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1. 拟定尺寸桩径:钻孔桩设计直径不宜小于0.8m ,参考范围0.8-1.5m桩长:确定桩长的关键在于持力层的选择,同时进行初步设计与验算。
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考虑地质条件、荷载和施工工艺,一般为1-3倍桩径;当河床岩层有冲刷时,桩基须嵌人基岩,嵌岩桩按桩底嵌固设计,嵌固深度可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5.3.5条。
桩距:中心距不小于2.5倍桩径,参考范围2.5-4倍桩径。
钻(挖)孔扩底灌注桩中距不应小于1.5倍扩底直径或扩底直径加1.0m ,取较大者。
承台尺寸: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 5.2.5和第5.2.6条进行初步拟定。
承台厚度一般应按受力确定,宜为桩直径1-2倍,且不宜小于1. 5m 。
边桩(或角桩)外侧与承台边缘的距离,对于直径(或边长)小于或等于1.0m 的桩,不应小于0.5倍桩径(或边长),并不应小于250mm ;对于直径大于1.0m 的桩,不应小于0.3倍桩径(或边长).并不应小于500mm 。
2.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1)桩长确定及单桩承载能力验算桩长的计算可以根据持力层位置拟定,再根据单桩容许承载力的验算来修正,也可以根据单桩单桩承载力的验算公式反算桩长。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取定各土层参数,如水力抗力系数m 值、侧摩阻力标准值。
地基承载能力验算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1.0..8条规定,验算荷载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
取能产生最大竖向轴向力N max 的荷载组合作为控制荷载。
[]max R a N G R γ+≤G —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
γR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抗力系数。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第5.3.7条规定取值。
[R a ]—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独立桩基础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要求。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掌握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熟悉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独立桩基础工程进行设计和计算;–能够分析独立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桩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使其意识到桩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遵循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独立桩基础的基本概念:介绍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使学生了解桩基础在土木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桩基础的设计过程,包括荷载分析、桩的选型、桩的布置、承载力计算等,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介绍桩基础的施工流程,包括桩的制作、运输、打桩、接桩等,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使学生了解桩基础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4.桩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独立桩基础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桩基础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桩基试验室,观看桩基试验过程,使学生对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有更直观的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独立桩基础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五、设计指导(一)设计和计算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1. 桩长和桩径的选择确定桩长关键在于选择桩端持力层,设计时,先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桩端持力层初步确定桩长。
一般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桩端嵌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 ;对于砂土,不宜小于1.5d ;对于碎石土,不宜小于d 。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一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 ,一般为300~500mm 。
2. 选定承台的埋深承台最小埋深为0.5m ,一般为1~2m 。
3. 单桩承载力计算(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已知地质资料,按规范经验公式法计算确定:∑+=+=pkp i sik p pk sk uk q A l q u Q Q Q式中:q sik ——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附表1取值,kPa ;q pk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附表2取值,kPa 。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uka Q R =4. 确定桩数和布置桩位基础所需桩的根数,根据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估算。
在轴心荷载作用下:akR F n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 ()ak R F n 2.1~1.1≥ 布桩时,可按梅花式或行列式布置,桩距的选择应满足最小中心距的要求(参考教材表)。
5. 承台平面形状及尺寸设计承台的平面形状可由桩的平面布置而定,平面尺寸设计时,应考虑桩边至承台边的最小距离的构造要求。
柱下独立桩基础承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承台底面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50mm ;当无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
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宜为1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10。
6. 桩基验算(1)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a .桩顶荷载计算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G F N k k k +=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22ii yk ii xk k k ik x x M y y M nG F N ±±+=b .竖向承载力验算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a k R N ≤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a k R N 2.1m a x ≤(2)桩基沉降验算采用实体深基础法(见图2)计算桩基沉降。
桩基础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 0.138
l 21
查桩基规范得群桩效应系数:η = 0.8, η = 1.64
s
p
承台外区净面积: Ae = 2.9 × 2.9 − (2.9 − 0.45)(2.9 − 0.45) = 2.41m2 c
承台内区净面积: Ai = A − Ae = 7.4 − 2.41 = 4.99m2
c
C
c
R = 1675 = 1015KN 2 1.65
最终按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承载力设
±0.00
-0.30
计值,采用 R2=1015KN,初步确定桩数。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以下各项计算均以轴线⑦-A 轴柱为
例。
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FA=4239KN, MXA=100KN-m, QYA=52KN
初步估算桩数:
查桩基规范得:η i = 0.11, η e = 0.63
c
c
η
=ηi
AI C
+ηe
Ae c
= 0.11× 4.99 + 0.63 × 2.41 = 0.28
c
cA
CA
7.4
7.4
C
C
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 ηS
Qsk γ
+ηp
Q pk γ
+ ηc
Qck γ
s
p
c
= 0.8 × 1229 + 1.64 × 446 + 0.28 × 370 = 1100KN
Q + pk
= 1861 = 1663KN
1 γ γ 1.6
s
p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uk =Qsk+Qpk =4×0.45×(35×8+29×12+55×1)+0.452×2200
12根桩的桩基础课程设计
12根桩的桩基础课程设计(原创实用版)目录1.桩基础课程设计的概述2.12 根桩的设计要求3.设计过程与方法4.设计成果与分析5.总结与展望正文【1.桩基础课程设计的概述】桩基础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桩基础理论、设计方法、计算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由 12 根桩组成的桩基础,以检验学生对桩基础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2.12 根桩的设计要求】本次设计的 12 根桩基础,要求满足以下设计要求:(1)桩的数量:共设计 12 根桩,其中 8 根主桩,4 根副桩。
(2)桩的类型:主桩采用预制混凝土方桩,副桩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
(3)桩的尺寸:主桩尺寸为φ600mm×3000mm,副桩尺寸为φ500mm ×2500mm。
(4)桩的基础深度:主桩基础深度为 20 米,副桩基础深度为 15 米。
(5)桩的布置方式:主桩布置间距为 5 米,副桩布置间距为 3 米。
【3.设计过程与方法】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桩的类型、尺寸、基础深度等设计参数。
(2)选型与方案比选:对可选的桩类型进行方案比选,从经济性、技术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方案。
(3)桩基础设计计算:根据选定的方案,进行桩基础的设计计算,包括桩的承载力、沉降量、稳定性等方面的计算。
(4)绘制设计图纸:按照设计计算结果,绘制桩基础的设计图纸,包括桩的布置图、详图等。
【4.设计成果与分析】经过以上设计过程,我们得到了 12 根桩的桩基础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计算,该方案在承载力、沉降量、稳定性等方面均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5.总结与展望】本次 12 根桩的桩基础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桩基础设计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理解其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2. 使学生了解桩基础的设计原理,掌握设计桩基础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桩基础施工技术,了解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桩基础设计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桩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树立从事工程建设的职业理想;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在工程实践中沟通、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课程的实践环节,以桩基础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要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桩基础概述:介绍桩基础的定义、分类、构造及其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3章第1节;- 桩的分类及特点;- 桩基础的构造及受力特点。
2. 桩基础设计原理:讲解桩基础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步骤,对应教材第3章第2节;- 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桩基础设计的基本步骤;- 桩基础设计的方法。
3. 桩基础施工技术:阐述桩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对应教材第3章第3节;- 桩基础施工工艺;-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2根桩基础课程设计
12根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12根桩基础的概念、分类及构造特点。
2. 学生能描述12根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相关公式计算12根桩基础的承载力、沉降量等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12根桩基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12根桩基础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12根桩基础的模拟分析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基础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建筑安全的重视,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12根桩基础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建筑基础工程的兴趣和责任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12根桩基础概述- 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12根桩基础的构造及特点2. 12根桩基础的施工工艺- 桩基施工准备及设备选择- 桩基施工流程及关键工序-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3. 12根桩基础的检测与验收- 桩基检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桩基验收标准及程序- 桩基检测数据分析与应用4. 12根桩基础的工程应用- 12根桩基础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12根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桩基工程的优缺点分析5. 12根桩基础相关软件应用- 常用桩基设计软件介绍- 软件操作方法及实例分析- 桩基模拟分析与设计实践本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编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设计指导
(一)设计和计算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1. 桩长和桩径的选择
确定桩长关键在于选择桩端持力层,设计时,先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桩端持力层初步确定桩长。
一般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桩端嵌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 ;对于砂土,不宜小于1.5d ;对于碎石土,不宜小于d 。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一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 ,一般为300~500mm 。
2. 选定承台的埋深
承台最小埋深为0.5m ,一般为1~2m 。
3. 单桩承载力计算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已知地质资料,按规范经验公式法计算确定:
∑+=+=pk
p i sik p pk sk uk q A l q u Q Q Q
式中:q sik ——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附表1取值,kPa ;
q pk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附表2取值,kPa 。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
uk
a Q R =
4. 确定桩数和布置桩位
基础所需桩的根数,根据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估算。
在轴心荷载作用下:
a
k
R F n ≥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 ()
a
k R F n 2.1~1.1≥ 布桩时,可按梅花式或行列式布置,桩距的选择应满足最小中心距的要求(参考教材表)。
5. 承台平面形状及尺寸设计
承台的平面形状可由桩的平面布置而定,平面尺寸设计时,应考虑桩边至承台边的最小距离的构造要求。
柱下独立桩基础承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承台底面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50mm ;当无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
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宜为1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10。
6. 桩基验算
(1)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a .桩顶荷载计算
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
G F N k k k +=
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2
2i
i yk i
i xk k k ik x x M y y M n
G F N ±±+=
b .竖向承载力验算
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a k R N ≤
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a k R N 2.1m a x ≤
(2)桩基沉降验算
采用实体深基础法(见图2)计算桩基沉降。
a . 计算基底附加压力
考虑扩散作用: cd k
k cd k k A
G F p p σσ-+=
-='0 b .估算沉降计算深度:
()Inb b z n 4.05.2-=
c .计算s ’:
)(111
1
--==-='∆='∑
∑i i i i n
i si
n i i z z E p s s αα d . 校核z n
验算应满足: s s n '≤'∆025.0 e .最终沉降量计算:
's s p ϕ= 图2 实体深基础
7. 桩身结构设计
(1)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 桩身强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c c p f A N ϕ≤
4
tan
2ϕl b +20l a +l
式中: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kN ; 22m a x
i i y i i x x x M y y M n G F N +++=
A p ——桩身截面积;
f c ——混凝土轴心受压强度设计值,kPa ; φc ——施工工艺系数,对于混凝土预制桩取0.85。
(2)混凝土预制桩构造要求
预制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一般可为1%左右。
当采用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6%。
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 ,箍筋直径可取6~8mm ,间距不大于200mm 。
在打入桩顶(4~5)d 长度范围内和桩尖处箍筋应适当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当采用打入法沉桩时,直接受到锤击的桩顶应放置三层钢筋网。
桩尖在沉入图层以及使用期中要克服土的阻力,因此应将所用主筋焊在一根圆钢上,或在桩尖处用钢板加强。
图3为混凝土预制桩构造示意图。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
图3 混凝土预应力桩构造示意图
(3)预制桩桩身结构强度验算
预制桩除了考虑上述构造要求外,还要考虑起吊、运输和锤击过程中的强度验算。
桩在起吊和运输过程中的受力状态与梁相同,一般按两支点(桩长L<18m )或三支点(桩长L>18m )起吊和运输;在打桩架下竖起时,按一支点吊起。
图4为预制桩吊装验算简图。
图4 预制桩吊装验算简图
桩身配筋验算按下列公式计算: 0
1h b
f A f x c s y ξα≤=
⎪⎭⎫ ⎝
⎛-=201x h bx f M c u α
要求: u M M M ≤=21 式中:x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 ;
A s ——桩身受弯一侧纵向钢筋界面面积,m 2;
α1 ——等效矩形应力图的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 b ——桩边宽,m ;
h 0 ——桩截面有效高度,m ;
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对Ⅰ级钢取0.614,对Ⅱ级钢取0.55; M u ——桩身界面极限承载力,kN.m ; f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
f c ——混凝土轴心受压强度设计值,kPa 。
8. 承台设计
(1)基桩净反力设计值
计算荷载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扣除承台自重及其上回填土。
∑∑±±=
2
2i i y i i x i x x M y y M n F N (2)承台厚度验算:承台抗冲切验算和抗剪验算。
(二)施工图内容
1. 桩基础平面布置图:应标注柱、承台、桩的平面尺寸以及各部分相对位置和尺寸。
2. 桩及承台剖面图:包括纵向、横向剖面图。
应标注承台顶面、承台底面、桩顶面、和桩尖处的标高;绘出土层的分布、标注各层面处的标高;标注柱、承台和桩的剖面尺寸以及相对位置尺寸。
3. 承台配筋平面图。
4. 桩身配筋图:应详细表示出纵筋、箍筋(及加密区)、桩顶和桩尖的特殊保护、起吊吊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