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单排桩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单排桩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排桩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单排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3. 学生能了解单排桩基础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排桩基础工程的适用条件,进行初步设计。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单排桩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单排桩基础工程的计算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对基础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单排桩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实际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排桩基础工程概述- 桩基工程发展历程及分类- 单排桩基础的定义、原理及适用范围2. 单排桩基础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及要求- 单排桩基础结构设计- 单排桩基础施工图设计3. 单排桩基础工程施工- 施工工艺及流程- 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4. 单排桩基础工程案例解析- 案例选择与背景分析- 单排桩基础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 案例成果评价及启示5. 单排桩基础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技术介绍与应用- 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单排桩基础工程概述第2-3周:单排桩基础工程设计第4-5周:单排桩基础工程施工第6周:单排桩基础工程案例解析第7周:单排桩基础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工程案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单排桩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 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号土层: 素填土, 层厚约1.5m, 稍湿, 松散, 承载力特性值fak=95kPa(号土层: 淤泥质土, 层厚3.3m, 流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65kPa。
(号土层: 粉砂, 层厚6.6m, 稍密, 承载力特性值fak=110kPa。
(号土层:粉质黏土, 层厚4.2m, 湿, 可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165kPa。
(号土层:粉砂层, 钻孔未穿透, 中密-密实, 承载力特性值fak=28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3.1和表3.2所示.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编号土的名称孔隙比e含水量W(%液性指数I L标准贯入锤击数N压缩模量Es(MPa)素填土---- 5.0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粉砂0.81 27.6 -14 7.5 ❍粉质黏土0.79 31.2 0.74 -9.2 ⏹粉砂层0.58 --31 16.8表3.2 桩的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土层编号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 位于地表下3.5m。
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 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400mm, 横向承重, 柱网布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柱网布置图7、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3.3所示, 该表中弯矩MK 、水平力VK 均为横向方向。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3.4所示, 该表中弯短M、水平力V均为横向方向。
表3.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K(kN)MK( kN.m)V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 1256 1765 1564 172 169 197 123 130 1122 1350 1900 1640 185 192 203 126 135 1143 1650 2050 1810 191 197 208 132 141 1204 1875 2160 2080 205 204 213 139 149 1345 2040 2280 2460 242 223 221 145 158 1486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7 2568 3225 3170 293 248 247 174 179 1658 2670 3550 3410 299 264 256 183 190 1709 2920 3860 3720 304 285 281 192 202 19110 3130 3970 3950 323 302 316 211 223 230题号FK (kN)MK( kN.m)VK(kN)9、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 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1.设计资料本次设计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层住宅楼,共有20层,总高度约为60米。
建筑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
本工程的设计目标是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
1.2 结构设计本工程的结构设计采用了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地震、风荷载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等因素,使得建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1.3 设备设计本工程的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电气、水暖、通风、空调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得建筑的设备系统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性能。
1.4 施工方案本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材料采购和管理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1.5 质量控制本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和验收检查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对工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监控和检查,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
1.6 安全管理本工程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安全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各种安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预案,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环保水平达到预期的要求。
1.1 上部结构资料1.2 建筑物场地资料在进行桩基础设计之前,需要收集上部结构和建筑物场地的相关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在选择桩型、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时,需要考虑土壤的力学性质和桩基础的受力特点。
桩基的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1. 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他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2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粉质粘土,第4层是淤泥质土,且比较厚,而第5层是卵石层,所以第5层是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
故:m h .2.2712.95.45.90.3=++++=由于第1层厚3.0m,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2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即承台埋深为2.2m,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7.2-2.2=25m。
桩截面尺寸选用:取350mm×350m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3m,下段长13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如图2.2.1。
图2.2.1土层分布示意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计算: p pk i sik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式中sikq --- 桩侧第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中表5.2.8-1(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值。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基础》第五章: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1.桩基础的类型与构造特点
-预制桩
-现场浇筑桩
-混合桩
2.桩基础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桩长度的确定
-桩径的选择
-桩间距的确定
3.桩基础的计算方法
-单桩承载力计算
-桩群承载力计算
-桩基沉降计算
4.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
-钻孔、灌注桩施工
-预制桩打桩施工
5.桩基础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背景
-设计与计算方法
-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本章节内容紧密围绕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结合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桩基础的基本知识、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基础》第五章: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6.桩基础设计所需参数的确定
-桩基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结合
19.桩基础设计的创新思维培养
-设计方案的创新方法
-解决问题的创新策略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20.课程总结与评价
-学生设计作品展示
-设计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
本部分教学内容着重于实践应用和安全质量控制,同时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桩基础与其他基础形式的结合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结合课程总结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基础》第五章: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16.桩基础施工中的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
-应急预案制定
17.桩基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桩基工程的验收标准
-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低桩承台基础设计(桩径1.5m)

承台宽
二、进行基桩的平面布置
桩的排列形式采用行列式,基桩布置如图1所示
三、拟定桩长并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承台每延米自重:
土层Ⅰ中桩每延米自重:
土层Ⅱ中桩每延米自重:
设:第二层土中桩长为
根据要求,一般应将桩底至于岩层或坚硬的土层中,已得到较大的承载力和较小的沉降量,若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深度内没有坚硬土层的存在,应尽可能选择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的土层作为持力层,要避免是桩底坐落在软土层上或离软弱下卧层的距离太近,以免桩基础发生过大的沉降。显然,土层Ⅱ相对于土层Ⅰ更适合成为持力层。
-63,58
63,25
-0,34
1.8
5,42
-0.31345
-0.47103
-75,61
62,72
-12,89
1.9
5,72
-0.35501
-0.46223
-85,64
61,55
-24,08
2.0
6,02
-0.38839
-0.44914
-93,69
59,81
-33,88
2.2
6,62
-0.43174
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值为: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
因为 ,所以取
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的计算:
因为 ,满足要求。
重新确定桩长为
七、单桩内力及位移计算与验算
(1)桩身弯矩Mz以及桩身最大弯矩Mmax计算
1)由于 ,故可以采用无量纲法
即:
无量纲系数AM,BM分别由附表查的,Mz计算如下表:
MZ计算列表
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值为: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工程课程中桩基的相关知识,理解桩基的类型、施工工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识别不同类型的桩基,掌握桩基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分析桩基工程中的问题。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桩基工程的基本设计和施工技能,包括桩基的选型、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过程的控制等。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认识到桩基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桩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桩基的设计原理,桩基施工技术,以及桩基工程的应用实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桩基的基本概念:介绍桩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
2.桩基的类型及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桩基,包括预制桩、灌注桩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3.桩基的设计原理:阐述桩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承载力计算、沉降控制等。
4.桩基施工技术:介绍桩基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
5.桩基工程的应用实例:分析一些典型的桩基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桩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讲解桩基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桩基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桩基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桩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与桩基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桩基工程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预制桩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预制桩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预制桩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构造及应用场景;2. 掌握预制桩的受力特点、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3. 了解预制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预制桩基础工程的案例,进行简单的桩基受力分析;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预制桩基础设计及施工问题;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预制桩基础工程的发展动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预制桩基础工程领域的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预制桩基础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预制桩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预制桩基础工程概述- 了解预制桩的定义、分类及构造- 掌握预制桩的应用场景及优缺点2. 预制桩受力特点及承载力计算- 学习预制桩的受力分析及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分析影响预制桩承载力的因素3. 预制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掌握预制桩施工工艺流程- 学习预制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验收标准4. 预制桩基础工程设计- 了解预制桩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学习预制桩基础工程的案例分析5. 预制桩基础工程发展动态- 了解国内外预制桩基础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 探讨预制桩基础工程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承载力验算
桩顶作用效应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桩基规范》
轴心竖向作用力
Nk
Fk
Gk n
偏心竖向作用力
Nk
Fk
Gk n
M xYi Yi2
MyXi
X
2 i
水平作用力
H ik
Hk n
承载力验算
轴心受压 Nk R
竖
Nk R
向 偏心受压
承
Nk max 1.2R
载
力 轴心受压Nk 1.25R
在预估设计桩长之后,施工时桩的实际长度:
1.如果土层比较均匀,坚实土层层面比较平坦,那么桩的实际长度常 与设计桩长比较接近; 2.当场地土层复杂,或者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平时,桩的实际长度 常与设计桩长不一致。成孔控制深度应按桩底设计标高和最后贯入度 二方面控制。 ①摩擦型桩,以桩底设计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辅。 ②端承型桩,钻孔:以桩底设计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辅。
桩在平面上的布置
①桩在平面内可以布置成方形(成矩形)网格或二角形风格(梅花式) 的形式,也可采用不等距排列。 ②群桩承载力合力点与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得基桩受水 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模量 ③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桩筏(含平板和梁板式承台)宜将桩布置 于墙下 ④框架—核心筒结构桩阀基础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 外围框架柱宜采用复合桩基
2.桩基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乙级
重要的建筑 30层以上或超过100m的的高层建筑 体形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体建筑 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建筑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上的一般建筑物及坡地、岸边建筑 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建筑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背景简介桩基础作为一种常用地基加固方式,其通过将桩筒嵌入地下,通过桩身承担建筑物荷载,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升。
在工程实践中,合理的桩基础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桩基础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案例实践,培养学生对桩基础设计的理解和技能,使其具备以下能力:•掌握桩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熟悉桩基础设计的计算方法及规范;•能够独立进行桩基础设计;•具备一定的桩基础设计案例解决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章桩基础概述1.1 桩基础的基本原理•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特性;•桩筒与土体的相互作用。
1.2 桩基础的分类及特点•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预应力桩;•组合桩等。
第二章桩基础设计原理2.1 桩基础设计的基本步骤•地质勘探与原始数据处理;•设计荷载计算;•桩型选择;•长度计算;•根据实际情况的轴心力计算。
2.2 桩基础设计的各种荷载状态•压桩荷载;•撑挡荷载;•摩擦荷载等。
2.3 桩基础设计的横向稳定性分析•土中作用力的计算;•悬臂梁理论分析;•抗倾覆和抗滑稳定分析。
第三章桩基础的设计实践案例3.1 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四合院宾馆;•广州国际贸易中心等。
3.2 桥梁桩基础设计•长江大桥桥墩;•大广高速公路钢管桩。
学习方式本课程使用面授+实验的教学方式,着重于实践环节的培养。
在课程期间,学生将参与桩基础设计的实践项目,独立进行桩基础类型选择、计算、设计及施工等一系列环节的操作,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参考资料1.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桩基础设计及应用》(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桩基础设计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4.《桩基础设计流程及实例分析》(合肥:安徽建筑大学出版社,2013)。
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

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1000字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一、课程背景桩基础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本课程旨在介绍桩基础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巧,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桩基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实战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桩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了解桩基础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发展。
2. 了解桩基础的种类和分类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工程要求选用适当的桩型。
3. 熟练掌握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能够进行桩基础的初选和优化设计。
4. 熟悉桩基础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5. 能够掌握桩基础的监理和质量控制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桩基础的概述2. 桩基础的类型和分类方法3. 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4. 桩基础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5. 桩基础的监理和质量控制技术6. 桩基础实践案例分析四、课程组织本课程为线下授课,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成绩和实践能力评估。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实践能力评估占总评成绩的40%。
实践能力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 谷立华、蒋垚编著. 土木工程基础建设技术[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9.2. 李光玉、叶伟彪编著. 土木工程基础设计与施工[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3. 肖东光、叶伟彪编著. 桩基础工程设计及施工[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七、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土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应对现代建筑工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桩基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桩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任务书一、工程地质资料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4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埋深为2.0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二、桩基础设计资料(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2)级;(2)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力Fk=(3200+20×n)kN,弯矩Mk=(400+10×n)kN m,剪力Hk=(50+2×n)kN。
(其中,Mk、Hk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3)柱的截面尺寸为:400mm⨯600mm;(4)承台底面埋深:d=2.0m;(5)根据地质资料,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300⨯300mm,桩长10.0m;(6)桩基沉降量容许值:[s]= 200(mm);(7)沉桩方式:静压;(8)桩身材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其强度设计值fy=310mpa.(起吊安装验算)(9)承台材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f m =16.5mpa;抗拉强度设计值ft=1.5mpa.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承台平面尺寸(4)群桩竖向承载力验算(考虑承台效应)(5)桩基沉降计算(6)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7)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按构造画箍筋)、承台配筋图和必要的施工说明(按规范书写)(8)需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表达要清楚;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包含信息:《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一、引言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用于承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重力和水平力。
本文旨在通过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对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桩基础设计原则1.选取合适的桩型:根据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桩型,常见的桩型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和钢管桩等。
2.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保证桩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计算桩的承载力:根据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桩的承载力,包括桩身承载力和桩端承载力。
4.考虑桩与土的相互作用:在桩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桩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桩身的摩擦阻力和桩端的土的阻力等。
5.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根据桩的承载力和桩身的应力条件,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以满足设计要求。
三、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内容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理位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基本信息。
2.设计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等。
3.地质勘察报告摘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果,对地质条件进行简要描述。
4.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荷载标准,计算垂直和水平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5.桩的类型和布置: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桩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6.桩身承载力计算:根据所选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计算桩身的承载力,包括桩身的摩擦阻力和桩身的承载力等。
7.桩端承载力计算:根据所选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计算桩端的承载力,包括桩端的土的阻力和桩端的承载力等。
8.桩的长度和直径计算:根据桩的承载力和桩身的应力条件,计算桩的长度和直径。
9.桩基础的稳定性分析:对桩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桩身的稳定性和桩端的稳定性等。
10.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列出桩基础施工的要求和验收标准。
四、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编写要点1.准确性:设计计算书应准确描述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过程,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的出现。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1. 引言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它能够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并传递到稳定的土层中。
本文将讨论桩基础的设计过程。
我们将从桩基础的类型、设计要求、计算方法和施工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2. 桩基础类型桩基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摩擦桩:通过桩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来传递荷载。
- 立桩:通过桩与土壤的承载力来传递荷载。
- 预应力桩:在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应力,以增加桩体的抗弯能力。
- 钢管桩:由钢管组成的桩,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侧向力能力。
3. 桩基础设计要求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 承载力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要求,确定桩的承载力。
- 稳定性要求:确保桩在承受荷载时不会发生倾覆和滑移。
- 抗浮托要求:应对桩基础可能遭受的浮托力进行抗浮托设计。
- 碰撞考虑:考虑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与其他结构或设备的碰撞情况。
4. 桩的计算方法4.1. 摩擦桩计算方法:摩擦桩的承载力主要由桩侧面土壤的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
根据土的性质和桩的几何形状计算桩的总承载力。
4.2. 立桩计算方法:立桩的承载力主要由桩端的承载力来传递。
根据桩端土壤的性质和桩的几何形状计算桩的总承载力。
4.3. 预应力桩计算方法:预应力桩的抗弯能力是通过施加预应力来提高桩体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桩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桩的长度和预应力的大小。
4.4. 钢管桩计算方法:钢管桩的设计需要考虑桩的截面形状和钢管的材料强度。
通过计算桩的承载力和桩体的变形来确定钢管桩的设计参数。
5. 桩基础施工步骤5.1. 桩基础设计阶段: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土壤的性质,确定桩基础的类型和设计参数。
5.2. 桩基础施工准备:准备施工现场,测量和标记桩位,并进行土壤勘探。
5.3. 桩基础施工过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的打桩、拔桩或钻孔设桩的工艺。
5.4. 桩基础质量控制:进行桩基础的质量监测,包括钢筋的布置情况、混凝土的振捣和强度的检测等。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基础工程》(交通土建方向)课程设计题目:桩基础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10土木工程(3)班学号:成绩:指导教师:杨虹刘喜元日期: 2013年 6 月 29 日目录1.设计资料......................................................12.桩基础类型的选择............................................33.确定桩基根数及平面布置.....................................34.桩基础设计计算与验算内容...................................5桩顶作用力验算...............................................5 地面处纵向水平位移验算.......................................8 桩身内力计算.................................................9 验算单桩承载力..............................................11 验算群桩承载力...............................................12 桩身配筋设计及截面承载力复核.................................13 桩身裂缝宽度及墩顶纵向水平为验算.............................14 5.承台设计与验算.................................................17承台配筋承台与桩的连接方式选择...............................17 验算承台强度.................................................18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 10 年级 3 班一、设计题目:桩基础设计计算二、设计资料1.地质与水文资料河床下0.5米土质为砂加卵石,粒径20-30mm,约占30%,其余45米以下地基土均为松散细砂夹砾石,地基土比例系数m=8100KN/m4;重度r=20.0KN/m3;内摩擦角Φ=35º;内聚力c=0;地基土的极限摩阻力q=55k]=320 KPa。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基础工程》(交通土建方向)课程设计题目:桩基础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10土木工程(3)班学号:成绩:指导教师:杨虹刘喜元日期: 2013年 6 月 29 日目录1.设计资料......................................................12.桩基础类型的选择............................................33.确定桩基根数及平面布置.....................................34.桩基础设计计算与验算内容...................................5桩顶作用力验算...............................................5 地面处纵向水平位移验算.......................................8 桩身内力计算.................................................9 验算单桩承载力..............................................11 验算群桩承载力...............................................12 桩身配筋设计及截面承载力复核.................................13 桩身裂缝宽度及墩顶纵向水平为验算.............................14 5.承台设计与验算.................................................17承台配筋承台与桩的连接方式选择...............................17 验算承台强度.................................................18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 10 年级 3 班一、设计题目:桩基础设计计算二、设计资料1.地质与水文资料河床下0.5米土质为砂加卵石,粒径20-30mm,约占30%,其余45米以下地基土均为松散细砂夹砾石,地基土比例系数m=8100KN/m4;重度r=20.0KN/m3;内摩擦角Φ=35º;内聚力c=0;地基土的极限摩阻力q=55k]=320 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西南交通大学目录一、概述 (3)1.1 设计任务 (3)1.2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桩的计算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桩的变形系数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计算局部冲刷线处弯矩M0,水平力Q0及轴向力N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y 处截面的弯矩yM 及y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1.1 设计任务本设计对象为某公路的特大型桥,该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
要求同学选择一个基础,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综合分析设计资料,对三种常用的桥梁基础类型(刚性扩大基础、桩基础、和沉井基础)的技术合理性进行比较(限于课时,本次课程设计不考虑造价因素),选择较为合理的基础方案。
(2)对选定的基础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3)初步决定修筑基础的施工方案。
(4)将以上全部成功整理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施工图。
1.1设计资料(1)地质及水文资料河床土质为鹅卵石,粒径为50-60mm约占60%,20-30mm约占30%,石质坚硬,空隙大部分由砂密实充填,卵石层深达58.6m。
地基比例系数m=120000KN/m^4;地基基本容许承载力σ=1000Kpa;桩周土极限摩阻力τ=400Kpa;土的单位重度0γ=20kn/m^3;土内摩擦角ϕ=400。
地面高程为69.54m,一般冲刷线高程为63.54m;最大冲刷线高程60.85m;承台底高程67.54m;常水位高程69.85m。
(2)荷载上部为等跨30m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混凝土桥墩,承台用C20混凝土,尺寸为2.5m×5m×8.0m。
承台底总荷载为∑N=8500.00KN∑H=400.00KN∑M=5000.00KN(3)桩拟定采用直径d=1.1m。
6根灌注桩,排列见下,为对称竖直双排桩基础,桩底高程采用50.54m侧视图正视图俯视图二、设计计算(1)桩的计算宽度b1=K f ×K 0×K ×d=0.9(d+1)K K=b'+55.169.163.04.06.0110.6b'-1=⨯+=⨯h L 水平力作用方向上相邻两桩的净距L1=3-1.1=1.9m 桩的计算深度h1=3(d+1)=6.3m 桩排数n=2,所以取b ’=0.6b1=0.9×(d+1)K=0.9×(1.1+1)×1.55=2.93m (2)桩的变形系数αE=0.672^/7^10*6.2*67.0h m kn E =440719.064πd m I ==49.00719.0106.267.093.21200005751=⨯⨯⨯⨯==EI mb αm 1-桩在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10.3,其计算长度为h =ɑh=0.489×10.31=5.05>2.5。
因此按弹性桩计算。
(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ρ1=0001ξhl 1A C EA++ 0l (基底到局部冲刷线的距离)=6.19m, 局部冲刷线到底部h=10.31, ξ=0.5,A=4d 4π=1.15m 20c =0m h=120000×10.31=610237.1⨯KN/m 3A 0=20440tan 31.1021.1⎪⎪⎭⎫ ⎝⎛⨯+π按桩中心距计算面积,取A 0=234⨯π=7.07M 2ρ1=16707.710237.11106.215.131.105.019.6-⎥⎦⎤⎢⎣⎡⨯⨯+⨯⨯⨯+=2.025×106=1.617EI 已知:=h ɑh=0.49×10.31=5.05>4,取用4=0l ɑ0l =0.49×6.19=3.0查附表3-17,3-18,3-19得:,,24691.010314.0==M Q X X 80158.0 ΦM =. ρ2=3αEI Q X =0.0121EIρ3=2αEI EI X M 0593.0=ρ4=ɑEI EI 3928.0ΦM =(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2i aa ρn γi ∑==6×0.0121EI=0.0726EI==∑i bb ρ1γi n 6×1.617EI=9.702EI-6×0.0593EI=-0.3558EI=6×0.3928EI+6×1.617EI ×1.5^2=186.24 EI2αβββαααβββγγγγγ--=M H a =EI EI EI EI EI EI 7.6965)3558.0(186.240726.050003558.0400186.242=-⨯⨯+⨯=EIEI 1.876702.98500=EI EI EI EI EI EI 63.539)4712.0(64.17912.053004172.036064.172=-⨯⨯+⨯=EIEI EI EI EI EI 14.310)3558.0(186.240726.04003558.050000726.02=-⨯⨯+⨯ (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因为桩均为竖直对称,所以有(EI=855322KN))(βb ρ1i i x N +==1.617EI((±1.876 1.5⨯310.14)/EI)={KNKN 9.21684.664=i Q βραρ⨯-⨯32=KN EIEI EI EI 89.6514.3100593.00121.07.6965=⨯-⨯ i M =a 34ρβρ-=0.3928×310.14-0.0593×6965.7=-291.24KN • M校核: n =i Qx x zB b M A z 1210y ɑb Q ɑσ+•=无量纲系数x A 及x B 由附表3-1.附表3-5查得,y σ计算如下yz=ayh=ah00.0 4 1.62100 0.00 0.00 0.000.20.1 4 1.45094 2.51 8.31 10.82 0.40.2 4 1.29088 4.57 14.49 19.07 0.60.3 4 1.14079 6.35 19.21 25.56 0.80.4 4 1.00064 7.79 22.47 30.26 10.5 40.87036 8.91 24.43 33.34 1.20.6 40.74981 9.76 25.26 35.02 1.40.7 40.63885 10.28 25.11 35.39 1.60.8 40.53727 10.57 24.13 34.70 1.80.9 40.44481 10.63 22.48 33.10 2 1.0 40.36119 10.48 20.28 30.76 2.2 1.1 40.28606 10.15 17.67 27.82 2.4 1.2 40.21908 9.67 14.76 24.43 2.6 1.3 40.15985 9.05 11.67 20.72 2.8 1.4 40.10793 8.34 8.48 16.82 3 1.5 40.06288 7.55 5.30 12.85 3.2 1.6 40.02422 6.71 2.18 8.88 3.4 1.7 4-0.00847 5.83 -0.81 5.02 3.6 1.8 4-0.03572 4.93 -3.61 1.32 3.8 1.9 4-0.05798 4.05 -6.18 -2.14 4 2.0 4-0.07572 3.17 -8.50 -5.33 4.2 2.1 4-0.09940 1.47 -11.72 -10.25 4.4 2.2 4-0.11030 0.08 -13.62 -13.54 4.6 2.3 4-0.11136 -0.99 -14.38 -15.37 4.8 2.4 4-0.10544 -1.79 -14.21 -16.00 5 2.5 4-0.09471 -2.36 -13.29 -15.65 5.2 2.5 4-0.05698 -2.95 -8.32 -11.26 5.42.64-0.01487-3.15 -2.25-5.402.44066 2.27873 2.11779 1.95881 1.80273 1.65042 1.5068 1.36024 1.22370 1.09361 0.97041 0.85441 0.74588 0.64498 0.55175 0.46614 0.38810 0.31741 0.25386 0.19717 0.14696 0.06461 0.00348 -0.03986 -0.06902 -0.08741 -0.10495 -0.10788xA XB x 01z A Q b αxzB M 012b α()kPay σΦ0Φ20y ΦB aEIM A EI a Q +=无量纲系数ΦA ,ΦB 查附表3-2,3-6有Q Q B aM A Q Q 00y +=,无量纲系数Q A ,Q B 查附表3-4,3-8有x x B EIM A EI Q X 2030y ɑɑ+=,无量纲系数x A ,x B 查附表3-1,3-5有2.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查附表3-14 3-16有:A x = 2.441;B x = 1.621;= 1.621;= 1.751=621.1106.267.049.01.699441.2106.267.049.089.657273⨯⨯⨯⨯+⨯⨯⨯⨯=0.35mm=)(751.1106.267.049.01.699621.1106.267.049.089.65772⨯⨯⨯⨯+⨯⨯⨯⨯-=10.9⨯510-rad(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编辑版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