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0人教PPT课件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
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
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1.《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 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4.《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 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种现象产 生的最直接后果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农民的反抗遍及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D.民族战争激烈
5.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 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 11000多万缗,收支比较却亏1500多万缗。 造成这种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 历史背景。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 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 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 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 川陕一军而不足。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宋史•范仲淹本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 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3人教PPT课件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各地农民起 义不断发生。
阅读以下材料:
•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 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 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 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 的军事进攻。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原因:
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
冗官、冗兵、冗费
积弱
增加财政负担
积贫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思考: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是 什么?
积弱原因:
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 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
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
弱局面
积贫原因: 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
难,出现积贫局面
积贫积弱根 本原因: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辽
西夏
北 宋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问题探究一:
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 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 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分别是什么?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实质: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 之间的斗争
问题探究二:
•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 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 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 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强化专制集 权加强统治
集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地方物质基础 薄弱
安置) • 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新政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共28张PPT)
视角二 数字解史
第一组数据:
宋代(宋仁宗时期)的GDP占全球的 50%,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今天根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GDP也只占全 球的30%,可见堂堂大宋是一个货真价 实的“超级大国”
第二组数据:
90 80 82.6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3 35.8 43.2
C
谢谢 敬请赐教!
如今先朝有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 实有名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 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 这朝代不远不近,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 个首相,姓王,名安石。 ——冯梦龙《警世通言》
“文化大革命在我们历史上有过,如王 安石变法。” ——1988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
“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 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 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 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 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养兵政策
养官养兵 战争赔款 集中军权
积贫局面
根本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弊端
背景二:过度集权,出现冗 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 积弱的局面。
视角三 影视探秘
背景三:庆历新政失败,社 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 强烈。
发 表 高 见
你认为庆历新政是怎么失 败的?对此,你有什么启 示?
启
示
1、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必须 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策略。 3、改革措施要联系实际,找准突破口, 减少阻力。 ………
D
C
练一练
3.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 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历史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人教版选修1).ppt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100667-7-85
英宗
1063-67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63
钦宗
1125-27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
军费在财政支 出中所占比重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收入
(单位:贯)
15085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支出
(单位: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不管前面是 地雷阵还是万丈 深渊,我都将一 往无前,义无反 顾,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朱镕基
——欧阳修
必 修
1.分化事权,增设机构
一
第
3
课
中 央
2.募兵制、养兵制,扩充军队
集
权
与
地
方
3.养兵、养官及支付岁币
分
权
的
斗
争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目的: 时间: 人物: 中心:
措施:
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1043年 宋仁宗、范仲淹 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是社会危机的问题,但其中最关键的应是经济问题。 • 答案: C
• 3.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变法失败 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他们和范 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料一反映了宋太祖把军权集于一身;第(2)问注意直 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第(3)问要注意理清集中 军权、养兵政策与积弱积贫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 答案: (1)军权。
• (2)防止内患。
• (3)①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兵 不识将,将不识兵,造成指挥不灵,效率低下,削 弱了军队战斗力,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形成“积弱”局面。
• ②养兵政策,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出现“冗兵” 现象,导致军费激增,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 形成“积贫”局面。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自然灾害
• 2.表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 思维拓展1 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后期, 如汉唐,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 这是什么原因?
• 【提示】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 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 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 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 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 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 (2)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强烈 地反对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 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 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 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 见影的好处。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史料泛舟
体会技巧 提升解读能力
• [史料探究]
• 材料一: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 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 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 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 (四)择官长,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 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 (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 容。(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 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探究点
当堂检测
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为何“财政方面”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
后果?
材料解读:材料主要反映了导致宋朝统治削弱并促使其最终崩溃
的两个问题:财政困难、军事羸弱。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背景 (2)北宋统治集团中部分有识之士感觉到了统治危机
变法 范仲淹等认为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不
重心 整,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规定定期考核政绩
主要 内容
(2)淘汰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3)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改革贡举 制,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上了《答手诏条陈十事》,即庆历新政的政治纲领,其内容是:(1)明
黜陟。(2)抑侥幸。(3)精贡举。(4)择长官。(5)均公田。(6)厚农桑
。(7)修武备。(8)减徭役。(9)推恩信。(10)重命令。……新政实行
后,“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损害了宗室勋贵和大官
僚地主的利益,因而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
(1)宋太祖及其继承者吸取唐末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灭亡的 教训,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原 (2)为集中军权,设立了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使之相互牵制,经 因 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 兵无常将的目的;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 互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1)积弱:军队战斗力削弱,使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 表 胜少,“澶渊之盟”就是积弱的典型体现 现 (2)积贫: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 形成了“积贫”局面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1人教PPT课件
4.公元997年,宋廷税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
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
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缗,“民贫乏
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的根源是 (D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谢 谢 观 看!
• 猜猜看宴会上发生了什么事?
• 朝庭如何安置其曾祖父及同僚? 由此产生什么社会后果?
一(军事篇) : 1025年 生5岁 X月X日 • 时匪患四起,“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
如一伙”,生曾祖父还乡后,曾在日记中记载
流民之惨状,云:“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
立锥之地,焉得不反! ”
2.农民何以变成流民? 匪患何以屡禁不绝?
此圣旨是真 是假?为什 么?
4.一日,契丹突犯边境,烧杀抢掠,事急矣。其祖父能否急速 率军抗击?为什么?
朝廷下诏大 量扩军,某 生父亲自幼 习武,素有 谋略,遂投 军报国。
• 5 朝廷为什么要大量征兵? • 军队数量激增,导致什么社会后果?
三(制度篇) : 1044年 生24岁 X月X日
材料: 生初入朝,任职三司.担任户部使的副手.当
一(军事篇) : 1025年 生5岁 X月X日
材料: 生祖父为统 兵大将,在剿匪 中大获全胜。帝 大喜,下诏嘉奖。
一(军事篇) : 1025年 生5岁 X月X日
:
, ,
钦
驻 玉 门永
常 统 十常
有 功 赐
关万封
将镇
因 某 人 平 叛
皇 帝 诏 曰
奉 天 承 运
此 士远
。
永
将 军
• 3.猜猜看,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3)积弱原因 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 降。 ②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 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主题二 庆历新政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 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 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 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官 长,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 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 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 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 吏治。
【学思之窗】(教材第49页)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 考试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 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49页) 一、本课测评 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 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 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 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 范 仲 淹 认 为 积 贫 积 弱 局 面 的 形 成 , 根 本 原 因 是 __吏__治__不__整__。
2.推行 1043年,宋仁宗任用_范__仲__淹___、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 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 (1)改革_文__官___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2)淘汰不称职者和_在__任__犯__罪___者。 (3)严格“__恩__荫__”制;改革贡举制,着重__策__论__和操行。 (4)慎选__地__方__官吏;减轻徭役,重视__农__桑__。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
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
D 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
府(C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王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安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石
提示二:有人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 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
请根据上述提示指出“他”是谁?
2、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积弱原因:
北宋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 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造成战斗力低下,导致在与西夏、 辽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积贫原因:
冗官、冗兵、冗费 。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 1063年4月30日),对下属宽厚 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史家把 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 概括为“仁宗盛治”。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8-1085
英宗
1063-1067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哲宗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 北、宋(王士安 兵三石 人变 数法 增)的 长背 示庆景 意:图历新政(1043-1045)昙花一现
影响: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示意图
(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言事书》中“变革天下之弊法”
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 ——王安石主张变法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 (三)庆历新政(1043—1045)昙花一现
西夏王陵
北 契丹人引马图
宋
与
辽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西
夏
东京(今开封)
对
峙
示
意
图
一一、、王王安安石石变变法法的的历背史景背:景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 强专制集权的措施造成的。
必修一: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 取了哪些措施?
君主专制
“杯酒释兵权”
设中书门下省 (宰 相)
原因: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土地兼并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赋税沉重
连年战事 自然灾害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必要性;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课件
栏目链接
2、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这 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栏目链接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 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 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 规定的历史背景。
栏目链接
(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充分 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这样改革才能成 功。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学习本课要注意三个方面:(1)从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着手分析北宋中期出现的“三冗二积”现象,反思改革应该精兵简 政。(2)在明确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 础上了解北宋中期社会改革的必要性。(3)从庆历新政的历程了解社 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栏目链接
2.表现。
(1)“积贫”:冗官、冗兵和_冗__费___增加,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
出。
(2)“积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_澶__渊__之__盟__”
就是积弱的典型体现。
栏目链接
考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社会矛盾激化。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北宋时期出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的局面,这表明( )A.北宋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B.北宋时期土地兼并盛行C.北宋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D.北宋时期小农经济消失,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贫者无卓锥之地”的局面。
2北宋初年实行“更戍法”,产生的后果是( )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C.“方镇相望于内地”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目的是加强对将士的防范,防止武将专权。
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B.西夏C.金D.元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5“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A.冗官问题B.冗费问题C.冗兵问题D.边患问题,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因此,庆历新政主要是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
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
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1)根据材料,“三冗”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冗”现象的出现产生的社会影响。
官僚机构的膨胀;军队开支的巨大;僧、道的增多。
(2)“三冗”导致了北宋财政开支的增多,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的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 节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共28张PPT)
③冗费
原因:A 冗兵、冗官; B 每年送给西夏、辽大量岁币。 影响:A 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 B 百姓负担沉重,加深社会矛盾。
措施 措施
增设官僚 机构 扩充军队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积弱 积贫
措施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 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 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 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 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 政效率低下。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不久的 一天,他邀请主要将领赴宴, 酒酣饭饱之时,宋太祖感叹 说:“没有你们的出力,我不 会成为天子,但是我现在整 夜不敢安枕而卧。”宋太 祖接着说:“人生短暂, 如白驹过隙,无非图富贵 二字,你们不如解去兵权, 回家置田宅,饮酒作乐, 颐养天年。”此后,武将 的兵权解除,兵权集中在 皇帝一人手中。
•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 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失败 –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 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 口号;
王小波、李顺起义
• 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 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 •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 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 “吾疾贫富不均, 今为汝均之。”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回忆必修1思考: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 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集中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2.去掉了殿前都点检,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 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 禁军; 3.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权, 互相牵制; 4.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 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5.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ppt4 人教课标版
(09江苏)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 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 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 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 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 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 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 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 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 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 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1.守旧派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
王安石与守旧派的斗争
守旧势力 王安石
变法遭天谴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造谣污蔑、指责批评 王安石及其变法措施
祖宗之法不可变
学 思 之 窗
变法期间,宋神宗曾经召集大臣议论变法的事,枢密使 文彦博、王安石等都参加了。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文彦博曰:“朝廷施为,务合人心,以静重为先……祖 宗以来,法制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 上(宋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 安得不小有更张?” 王安石曰:“朝廷但求害民者去之,有何不可?万事颓 堕如西晋之风,兹益乱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表 达了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为改善北宋危机四伏的统治形 势,范仲淹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 A.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大量裁减军队 C.彻底消除边患 D.大力整顿吏治 解析:范仲淹认为,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减老朽、病患、 贪污以及无能的官员。在“庆历新政”期间,他大张旗鼓地整顿吏治。 答案:D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宋史· 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 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 C.宋初为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北 宋初年,统治者对兼并土地采取不予抑制的放任态度,从而出现题 干中的现象。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2)表现: ①“积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澶渊之盟”就是 积弱的典型体现。 ②“积贫”: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二、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等大臣认为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原 因在于吏治不整,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 2.主要内容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规定定期考核政绩,依照 政绩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严格“恩荫” 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2)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 可应举;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慎选地 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 (3)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3.结果及其原因 (1)结果: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2)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问题1
问题2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1)原因: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 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产生怀疑, 废止新法。③改革措施力度过强,规模大,有些措施脱离实际。④ 改革没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⑤改革没有使 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 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并取得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 历新政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学习要点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2)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 (3)庆历新政。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一、社会危机四伏 1.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1)原因: ①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北宋大部分土地为地主占有。 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盘剥下,农民生活困苦。 ②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各地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1)原因:北宋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等强化皇权的措施,带来了 许多负面影响。
问题1
问Hale Waihona Puke 2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1)社会矛盾激化:①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 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在地租、 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重重盘剥下,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各地农民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②北宋面 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辽和西夏的 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③改革派和保守派争执不休,引发了统治 阶级的内部矛盾。
问题1
问题2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①形成“积贫”局面。北宋之初,朝廷为削弱 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的方法授 予官职,造成北宋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政府奉行养兵政策,从 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同时,为应付辽、西夏的侵扰,又在 边塞大量屯兵。军队、官员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激增。除“冗 官”“冗兵”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的费用,再加上宋仁宗统 治时期皇室开支的不断增加,北宋出现了“冗费”之弊。北宋政府每 年还要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也是相当大的财政负担。冗官、冗 兵、冗费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形成了“积贫”的 局面。②出现“积弱”局面。北宋初年,北宋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 在军事部署方面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的一半驻防在京师 及其附近;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北宋政府还实行了更戍法,结果 形成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这样,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 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了“积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