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模板
初中地理地理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地理教案模板
年级:八年级
学科:地理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候的两大类: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3)学会分析气候分布规律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2)运用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气候的分类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分布规律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气候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
2.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
二、自主学习
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气候分类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重点知识点。
三、课堂讲解
1. 讲解气候分类及各类气候的特点;
2. 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3. 通过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1. 让学生根据教材,完成气候分布图的绘制;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浅谈地理新课的导入方法
浅谈地理新课的导入方法
扶余县五家站镇职业中学吴丽敏
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益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的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
一、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这种导入方式,要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起上挂下联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1)讨论秦岭----淮河一线,除了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限以外,还有那些重要特征;(2)讨论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在降水和气温(一月),农作物熟制等自然条件的差异;(3)复习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国几大油田;(4)复习北方农民的生活及爱好的体育运动。通过上述的复习,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为新课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二是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诗词引入、创设意境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教师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引入天气和
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时,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创造一种情境,一种气氛的方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
地理教案导入范文模板
课时:1课时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
2. 不同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分析不同地形地貌的特点。
2. 探讨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地貌图片、视频等。
2. 地图:我国地形地貌图、世界地形地貌图等。
3. 小组讨论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地形地貌了解多少?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我国的地形地貌,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
1. 教师播放一段我国地形地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地形的多样性。
2.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展示了哪些地形地貌?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其中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类型较为突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如何上好地理新授课
如何上好地理新授课
新授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一节新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通过我们组深入的讨论,对新授课形成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应该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介绍几种地理学科常用的导入方法:
1、板图导入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用一副板图统帅全课。如王爱印老师在讲授“中国主要山脉”一节时,首先在黑板上熟练地一笔勾勒出中国形似“鸡状”的轮廓图,学生顿时“哗”然,深深被教师的“手艺”吸引,接着讲述几种走向的主要山脉,这样的板图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使学生一目了然。
2、歌曲导入
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来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如宋秀霞老师在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用歌曲“天路”引出青藏铁路进而导入新课。
3、视频导入
运用媒体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张百超老师在讲“荒漠化”时,先播放视频“消失的楼兰”,通过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故事导入
地理故事包罗古今中外。例如,讲到“季风”一节时,贾锦锦老师先讲述孔明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从而自然地引出季风。
5、诗词导入
利用诗词设计新课导言,能创造一种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张艳彦老师在讲“中国地形概况”一节时,利用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流水”引出我国河流向东流进而得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高中地理教案万能模板人教版
课时:2课时
年级:高一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况。
2. 教学难点:分析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在中国的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地理现象?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拥有丰富的地理现象,如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二、新课讲授
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并制成图表展示。
2. 气候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气候特点,并制成图表展示。
3. 自然资源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并制成图表展示。
三、课堂练习
1.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找出以下地理事物: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东北平原等。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
地理导入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理导入训练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导入技巧,提高课堂导入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学会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课堂组织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关注环境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教学重点:
- 理解地理导入训练的重要性。
- 掌握常用的地理导入方法。
#### 教学难点:
- 运用多种导入方法,提高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 教学时间:
- 2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地理现象的视频,如天气预报、火山喷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地理导入训练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1. 讲解地理导入训练的概念:介绍地理导入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 介绍常用导入方法:
- 情境导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地理情境。
- 问题导入:提出与地理相关的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 悬念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游戏导入:设计地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三、实践操作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导入方法,设计一个地理导入方案。
2.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导入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地理导入方法。
高中地理教案导入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
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与新课主题相关的地理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
(2)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视频中展示了哪些地理现象?这些现象与我们生
活有什么关系?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理学科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与我们
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本节课主题),深入了解地理知识。
2. 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点评各组讨论成果,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3. 案例分析
(1)教师展示一个与新课主题相关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地理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教师点评各组讨论成果,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4. 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与新课主题相关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高中地理导入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培养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难点:地球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歌曲《365个祝福》,展示歌词“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我送你
三百六十五个祝福”,提问学生:一年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规律。
2. 教师简要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 地球自转
(1)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运动,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以恒星为参考点,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考点,周期
为24小时。
(4)速度:自转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 地球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速度: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在远日点最慢。
三、课堂练习
1. 让学生结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完成以下练习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多少?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 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
教案设计万能模板地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3)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关注全球变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主题和内容。以下为万能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导入新课
-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 回顾旧知识,引入新内容。
2. 新课讲解
- 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 结合实例,讲解地理知识。
3. 实践活动
- 观察图片、地图,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总结归纳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强调重点、难点;
- 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 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演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
-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地图,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授课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授课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认识英语、汉语、阿拉伯语等主要语言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语言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记忆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情况。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语言分布图、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世界不同语言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的语言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语言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 学生根据教材和地图,自主学习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情况。
2. 学生总结英语、汉语、阿拉伯语等主要语言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5分钟)
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及特点。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语言与文化、地域的关系。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世界语言分布的原因及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五、练习巩固(10分钟)
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绘制世界语言分布图,标注主要语言的分布区域。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多民族的语言特点及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情况,培养
地理新课导入方法例说
地理新课导入方法例说
新课开始,用几句贴切而精炼的引语导入,不仅可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创设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情感,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就好像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变被动为主体,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新课导入法。
一、故事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
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高中地理导入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2. 学生对地球特征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
1. 地球仪、地球图片、地球形状变化动画视频。
2. 多媒体课件、板书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颜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吗?它有哪些特征?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地球,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有水、有山、有树,还有我们人类。
二、新课导入
1. 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 提问: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图片是圆的?
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略扁的球体,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4. 教师播放地球形状变化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
三、深入探究
1. 教师提问:地球除了形状外,还有哪些特征?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的大小、自转和公转。
3. 教师展示地球大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大小。
4. 提问:地球的大小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的大小决定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
四、地球自转和公转
1. 教师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和时差,公转导致了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地理教案导入范文模板
一、课题:《中国地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 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
2.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 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 播放我国壮丽的山河风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美丽。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位于世界的哪个部分?我国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地理》,一起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新课导入】
1. 讲解我国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介绍我国地理位置。
2. 讲解我国地形地貌: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山脉分布、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3. 讲解我国气候特点:介绍我国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雨季、干旱等。
【课堂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我国地形图、气候图。
2. 学生代表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
1.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有哪些地理优势?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地理优势众多,如: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地形多样、气候宜人等。
【总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地理学科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提高学生的(具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具
体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相关图片或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讨论话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关于(主题),你们已经了解哪些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二)新课讲授
1. 讲解(具体知识点):
a.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b.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
2. 讨论与互动:
a.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b.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实践与拓展
1.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醒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主题)的最新动态。
六、板书设计
1. 标题:地理学科备课教案
2.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实践与拓展、课堂小结)
初中地理新课教案模板范文
#### 教学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地理差异。
-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地理差异。
-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并能举例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看图、读图,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 教学重点:
- 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
-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教学难点:
- 秦岭—淮河一线两侧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的判断。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地理地图
-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 利用景观图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差异吗?
二、新课讲授
1. 自然环境差异:
- 讲解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要素的差异。
- 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直观感知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
2. 人文活动差异:
- 讲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人文特点。
三、小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讨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和人文活动差异。
地理导入技能举例说明
地理导入技能举例说明
地理导入技能举例说明
——以八年级地理(中国地理为例)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上课时,直接告诉学生本节的授课目标是以下几点等等。
这种导入法在高中使用尚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二、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例案如下:
在讲授八年级上《中国的河流域湖泊》时通过温故导入。提问问题,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怎样的?这种地势对河流产生怎样的影响? 2.我国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3.我国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是怎样的?河流的学习离不开地势、气侯的知识作铺垫,地势特点、气候特征对一个地区的河流影响很大。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在讲授八年级上《中国的地势特征》第二节课时通过温故导入,提问问题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它虽不是教学主体,但好的导语是课堂艺术成功的开始,它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切入主题,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因此地理新课的导入成为优化课堂结构关键的一环,现在结合本人在地理教学中粗浅的经验,浅谈地理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的几点拙见。
1、复习导入,承上启下
学习要“温故而知新”,由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运用
此方法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也就是它们的结合点,通过精心的语言组织,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桥梁、纽带,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的主题。如在讲述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地形概况”时,可以先由学生回顾在世界地理学过的有关地形的知识:①什么是地形?②地形分为几种类型?③中国地形概况怎样?而后引出学习新课题—中国的地形。这样导入衔接自然,水到渠成,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
2、开门见山导入,切入主题
开门见山导入这种方式比较直截了当,这种导入的方法常被许多地理教师所采用,它是在上课开始时,由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学程序,从而更为简单扼要切入主题,明确学习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立刻对这节课心中有数,可以及时调整好心态。如在讲述初中世界地理第一册“大洲和大洋”时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目前,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存在着生物,有我们人类生存,我们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但有人说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因为如果我们从太空俯视地球,地球表面有71%被海水覆盖,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洲和大洋”。
3、设置疑问导入,开启思维
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所谓“多疑善问,增长才智”。因此提出问题,设置疑问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方式。如在初中地理第一册“地形的变化”,可以这么导入:第一步提出问题――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的屋脊”呢?第二步得出结论――地形是不断在变化的,这样就可以进入了主题。
4、教具导入,直观形象
地理教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以及提高记忆地理知识的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采用教具直接导入新课,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情绪。如用地球仪导入“地球”这一节;用地形模型导入“陆地地形”;用中国的地形模型图导入“中国的地形”。再比如讲初中地理第二册“美国”时,可以直接展示一面美国的国旗来到如新课,这种方法可以说既直观又形象。
5、谜语导入,趣味横生
谜语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倘若能巧借谜语来导入新课,将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地球仪”有关知识时,可先设置谜面:“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江和高山。”其谜底就是“地球仪”,由此引入新的课题。再比如上“地图”时也可采用此种方法导入,谜面为:“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采用谜语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教师平时对这方面素材进行积累,再加上教学时合理的应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诗歌导入,创设意境
诗歌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哲理性,不仅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而且里面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若能运用好诗歌来导入新课,将能够创设美好的意境,吸引学生去探求知识。如可以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的是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作为导语,带领学生来学习“中国的旅游业”。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情景,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比如可引用“雪山连绵,冰川纵横”、“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来导入初中地理第四册“青藏地区”这节课。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导入“地球的运动”。
7、历史典故导入,情景交融
在讲“黄河”这节课时,可借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因而流芳百世,这里的治水就是治理黄河。如此导入生动有趣,情景交融,又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味深长。值得一提的是,应用的历史典故内容要贴近主题,能自然的到主题,切忌牵强附会,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故事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做到一箭双雕。
8、时事新闻导入,贴近生活
在讲授国家地理或者区域地理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可最近的新闻广播、报纸、电视报道等内容导入新课,用“克什米尔地区”引入“南亚地区”;
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对抗”引入“西亚和北非”;用“布什和克里竞选总统”引入“美国”等的学习,使学生感觉地理学习时刻都在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起到理论实际的作用。
9、数据导入,有理有据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运用统计数据来导入新课,能开宗明义说明问题之所在。如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二册“俄罗斯”这节课时,可先列出数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俄罗斯。如“我国的人口”的教学时,也可先列出20XX年我国人口总数为亿,占世界人口21%。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又能导入新课。
10、乡土地理导入,通俗易懂
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本地区的地理知识。如果能把乡土地理知识和教材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融入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知识里面,将会完善地理知识结构。这种方法经常通过比较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如中国地理“台湾省”一节的教学,可以通过讲述闽南地区的方言、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地理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东南沿海还有哪个地方跟闽南的这些地理特征差不多?(台湾省)。这样就可以顺畅地连接到新的课题――台湾省。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导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