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共41页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秦玉君摘要:语言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能代表文化特征的基本要素.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词汇空缺的理论内涵八手,分析了汉莫翻译过程中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英汉语言在生活习惯,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对词汇空缺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在英汉翻译中解决词汇空缺的方法: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加注等.关键词:词汇空缺;原因;应对策略一,引言翻译的目的是在译人语中把译出语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在地域,环境,习俗,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经济条件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到语言上,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种语言中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即词汇空缺(Lexicalgap).二,词汇空缺定义词汇空缺现象也被称之为”词汇空白”,”词汇空位”或者”文化负载词”.词汇空缺自引入我国外语学术界以来,以往诸多学者皆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空缺现象加以阐释,定义.对于词汇空缺的定义,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谭载喜(1980)在英语学界最早提出了词汇空缺这一概念,即:文化个性反映到词汇里,便会出现词汇空缺以及词汇冲突的现象.周玉忠(1991)认为:一般来说,各个语言之间都存在着相关的对等成分,但同时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并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就是词汇空缺现象.王秉钦(1993)认为”空白”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陈喜荣(1996)则认为词汇空缺即负有特殊文化色彩的词和表达方式所造成的异族文化的空白.郭爱先(1998)将词汇空缺现象重新定义为:”词汇空缺指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中表示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或语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成分,从而形成异族文化的空缺.”以上各专家对词汇空缺这一现象的解释,定义都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词汇空缺现象的影响,其在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解释,定义的角度略有不同.其中陈喜荣先生的定义最为宽泛,而郭爱先先生对词汇空缺的定义则更全面,也最为科学:不仅包括了完全空缺的词汇也包括了语义有所不同的词汇.三,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一)不同的风俗习惯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十二生肖即十二属相,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它是一种以动物名称纪年的特殊方式.所谓十二属相就是用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相对应搭配而成,每一种动物代表一年.在英语中没有十二生肖,只有十二星座.(二)不同的宗教信仰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有道教的”玉帝”,有佛教的“阎王”,”观音”,有神话中的”龙王”等,这些概念在英民族文化中并不存在.英语语言国家的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这个概念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来看,汉语文化是群体取向的,讲求集体主义,而英语文化是个体取向的,讲求个人主义.汉语中常用“鄙人,寒舍”等词,但单译为I,yourhouse等根本反映不出其内涵意义,因为英语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谦词.(四)不同的文化内涵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同时也必然具有个性,即民族性.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古代皇帝的儿子被称为”龙子”.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四,汉英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策略(一)直译法直译法就是指在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语音规范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如纸老虎( papertiger),枪杆子里面出政权(politicalpowergrowsoutofthebarrelofa gun),丢脸(1oseface)等.(二)音译法音译法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翻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概念的词,在本族语里找不到对应词来表示时, 均可采用音义法进行翻译.如汉语中的”叩头(kowtou),乌龙茶(oo1. ung)”;英语中的”~onsx(声纳),radar(雷达),”等.(三)意译法意译法是指不保留源语的形式和修辞,而只传递源语意思的翻译法.如:”狗改不了吃屎”可以翻译为”Afoxmaytumgray, butneverkind.”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西方人对狗有好感,认为它们是忠实可靠的朋友,而在汉民族人的心目中对狗含有厌恶鄙视的感情色彩,因此,在翻译”狗改不了吃屎”时不宜保留”狗”的形象,而将其替换为”狐狸”的形象.(四)加注法加注即在直译或意译的基础上,根据内容加以补充,使之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更符合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如”鸳鸯火锅”仅仅译成”Y uanyanghotpot”,恐怕难以讲清其含义,也难以让西方人了解其原料和味道.所以,宜采用添加注释的方法进行处理:Yuanyang hotpot(withawork,partitionedintotwoparts,oneofwhichisfilledwithhot —spicysoupandtheotherofwhichisfilledwithnon—hot—spicybroth).五,结语必须指出的是,词汇,词义上的空缺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当客观地对待.翻译工作者不但要学习语言,而且要学习语言文化,然后以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处理翻译中出现的这一问题.(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浦东;200135) 参考文献:[1]Baker,M.(1992)InOtherWords:ACoursebookonTranslation [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Nid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In-nerMongoliaUniversityPress[3]郭爱先.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J].解放军外语,1998,21(5):42—45.[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刘宏.跨文化交际中的空缺现象与文化观念].外语与外语研究,2005(7)[6]谭载喜.翻译中的语义对比试析[c].见:杨自俭,李瑞华主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13l一137.[7]周玉忠.英汉对译的不可译现象[c].见: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27—428.作者简介:秦玉君(1989年9月),女,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I.117?。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教学文案
词汇空缺的涵义及产生词汇空 缺现象的原因
词汇空缺本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 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 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 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 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 缺”。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 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例如,在饮食方 面,中国人常吃的“馒头”、“腊八粥”等在西方国家就 从未有过,于是英语没有对应的词汇;而 “pizza”、 “turkey”等中国从未有过,因此在汉语里没有与其对应的 词汇。再如,汉语中用“月下老人”象征媒人。而在英语 的众神谱中,却没有这样一位老人。英语中主司爱情之神
惨遭失败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无意中)泄露秘 密
let sleeping dogs lie
不招惹麻烦
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时
Great minds think a like. 英雄所见略同
三、词汇空缺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a green hand 生手
Dutch courage 酒后之勇
As a man sows, so he shall reap.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East, (or)West, home’s best.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多此一举,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如: hand 手 Head 头 heart 心
习语翻译中的词汇偶合现象
black-hearted 黑心的;邪恶的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castle in the air 空中楼阁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原因及翻译方法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原因及翻译方法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原因及翻译方法
词汇空缺现象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为它给英汉互译造成一定障碍.本文通过理论和举例分析了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英汉互译时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一些合理的方法:(1)音译法;(2)直译法;(3)意译法;(4)替代法;(5)用泛指词或特指词.
作者:黄青青HUANG Qing-qing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刊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IS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11(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词汇空缺现象文化差异翻译。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
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阴阳八卦、农历节气、中医术语等在译成英语时,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或对等的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音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如将“阴”“阳”分别译为yin,yang等等。
这类词语的英译难度很大,因为在英语中无法找到相应的对等词。
同样,产生于美国60年代的hippie,由于它是美国文化的独特产物,在汉语中也无与之对等的词语,只能将其音译为“嬉皮士”。
再如,karaoke,在中国传统词汇中无与之对等的词汇,因而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只能采用音译的办法,同时借用英文字母译为“卡拉ok”。
而这两种说法却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译者的工作完全是全新的和创造性的。
因此,在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译者必须设法处理这种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词汇空缺问题,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2造成词语空缺的原因2.1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语言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产物,特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生产方式决定了某一民族语言的独特性。
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比如在英国,竹子不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植物,因此,在语言中就缺乏这方面的原始词汇。
汉语中的“笋”子只能翻译成“bamboo-shoot”。
中英文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对策
翻译并不 单指将两 种语 言
进 行转换 ,更多 的是将 两种文化 进行转换 所 以翻译 又 ,
被看作是一种文化交 流活动 。(王莉 ,
2017)由于东西 力
文 化存 在差 异 ,不同的 民族 有着 不同的生 活 习俗 、
传绩
风俗 、社 会历史 以及对 客观世界 的不同认识 进 而 赋 予 ,
了各 自语 言不 同的含义 ,所 以在 中英文 翻译 的过 程 中往
就更 加易懂 了 ,比如 “水深 危 险 ”译成 Daution/Danger 往 会存在 表达错误 、扭 曲信 息意思 、遗漏信 息等 一些文
就行 了。中 国的文化 观念传播 到世界各 地 ,许 多带有浓 化 空缺 的现象 。基 于此 ,笔者对 中英文 翻译 中的文化空
表达 习惯
, 同时也必须尊重英语 国家的
如
, 否则 就会产生歧 义 。比如在翻译景 区公示语
“湖边 风 景好 ,安 全莫 忘 了 ”时译 为 Beautiful is the
lake,mind safety for your sake,对 于 中国人来 说 ,简单
【摘
要】每个 国家都有各 自的文化特性
易懂 ,而外 国游 客却觉得结 构松散 ,不符合英语 表达 习 质
, 容易误导外国游客 :湖很美但存在危险 。
【文章编号】1009 . 6167(2018)03—0064.02
(3)模仿 英语公示语 习惯 用法 ,直 接借用 在全球范 围 内具有 通用性 的英 语公示语 ,以此来 达到传播 和推广 中国文化 的目的。
( 中2)充分尊重 中英文在句法 与句 型中的差 异 境文 化国文化语 言含蓄 ,不 受形态 成分的约束 ,属 高语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
2003年第5卷第2期巢湖学院学报No.2.,VoI.5.2003总第59期JournOI of ChOohu coIIege GenerOI SeriOI No.59收稿日期:2002-12-1作者简介:蔡军(1964-),男,安徽巢湖人,巢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蔡军(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巢湖238000)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习语。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深入的今天,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英汉习语的互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深受各自文化的影响,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只有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深入了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弥补这种词汇空缺现象,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英汉习语互译;词汇空缺现象;处理原则和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03)02-0101-04Eguivalence Gap In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Fixed Expres-sions And Its Solving PrinciplesCAI Jun (Chao H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Chaohu 238000,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a Iarge guantity of idioms and fixed expressions in both EngIish and Chinese Ianguages.We are bound to meet how to transIate them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 cuItures which are deveIoped further today.Great diversities exit among them because of the infIuence of their different cuItures.OnIy do we go into these diversities and adopt suitabIe princi-pIes ,we can mix up this eguivaIence gap.Then the reaI aim of intercuIturaI communication can be arrived at.Keywords :transIation between EngIish and Chinese idioms &expressions ;eguivaIence gap ;its soIving principIes.中华民族和西方英语国家的人民在各自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
浅析汉英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浅析汉英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盛婧威海职业学院[摘要][关键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入,汉英两种语言在相互交际中不断碰撞,出现了许多词汇空缺现象。
本文着重介绍了此两种语言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并就其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做了一定的总结。
汉英语言词汇空缺原因影响俄国Г.В.Быкова认为空缺的实质是语言体系内部构成和不断发展的成分,是每一个语言系统本身的必要组成成分,是“存在于观念中的内容以零词位的状态在词汇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潜在词汇单位”。
[1]因此文化共性越多,词汇空缺就越少;反之,文化共性越少,词汇空缺就越多。
同作为源远流长而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英语和汉语均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拥有大量的在语言词汇系统中直接客观反映该语言国家的独特文化的文化负载词。
这类词,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离开了民族文化背景,是很难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的。
在其他语言民族中,也很难找到与该事物概念意义相对应的符号,这种文化词汇的空缺,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
因此在英汉这两种文化差异极大的语言在相互交际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词汇空缺现象。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之下,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
当一个民族的某些表示特有事物的词语在另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中不存在,也就不会在其语言中有相对应的概念,因此就会产生词汇空缺。
正如F R Pa lme r 所指出的,“Th e w o rd s o f a la n g u ag e of te n re fle c t n ot s o mu ch th e re a lity o f th e w o rld ,b ut th e in te re sts o f th e p eo p le w h o s p ea k it 。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范本)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 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 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
看来,Wa tergate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
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 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设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 n idle l ife),“吃香”(be ver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 n one an stand,too mu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中西差异与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精选文档
中西差异与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一、汉英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必然性杨绛先生曾经形象地比喻翻译工作,说译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仆二主”的事情,即译者这个“仆人”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这个“主人”,还要忠实于读者这个“主人”。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既要想着原作及其作者,尽可能地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
同时,译者还要想着原文的读者,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然而,译者这个“仆人”是否真的能够完全忠实于“原著”和“读者”这两个主人呢?事实上,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翻译完完全全的可能是没有的,完完全全的不可能也是没有的。
世界上的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中进行的。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
“因为再好的翻译也不可能在译入语中百分之百地表达出原文的全部内涵、全部意义、全部信息,也不可能使译入语接受者的感受和反映完全等同于原文接受者的感受和反映”(沈苏儒,《信达雅漫谈》)。
所以,译者不可能同时完全、而只能尽量忠实于这两个主人。
这正应了钱钟书先生的那句名言“翻译必有失”。
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
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即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只能用“兜圈子”的办法才能表达)。
二、中西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中西文化差异是自东、西方开始有了交往以来从未停止的一个话题,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社会习俗、宗教文化及英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差异等方方面面。
而这些方方面面的差异足以让译者在如何既忠实于“原著”又忠实于“读者”的问题上煞费苦心。
(一)历史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词汇空缺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特有的词语,比如古代的一些刑罚“车裂”、“五马分尸”、“金瓜击顶”“株连九族”等,这些词语就是现代的中国人也需要借助额外的解释才能理解,更何况要把它翻译出来给对中国古代文化一无所知的西方人来理解呢。
词汇空缺现象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
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
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1.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ife),"很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摘要: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种种词语空缺现象,这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英汉互译词汇空缺产生原因解决对策引言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我们应明白这样的事实,由生活经验、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而引发的英汉两种语言成分在意义上不完全对应的情形,也就是有时彼此不能在对方的语言里找到相应的对等词,即所谓的词汇空缺现象。
通俗地说,就是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个圈子才能表达。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就会给交际和翻译带来困难和障碍。
因此,研究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是寻求词汇空缺问题解决策略的前提。
一、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1.因生存环境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汉语的谚语、典故、成语都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习惯等作为基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历史渊源。
如:“隔墙有耳”、“四面楚歌”、“东山再起”、“名落孙山”、“胸有成竹”等,若直译只会令英美读者费解。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是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饭了吗?”则他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没吃过饭你会请我吃?”有的还会对问话人产生反感。
2.因宗教信仰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如paint the lily,从《圣经》天使报春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合花在基督教艺术中被当做贞洁、清白、纯正的象征,显得格外高贵和美丽。
因此为百合花饰粉抹彩是徒劳无益的事。
如果仅译成“多此一举”、“徒劳无益”等汉语习语,则文化差异丧失殆尽。
汉语习语“锦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含有褒义,而原意略带贬义,二者修辞色彩不一致。
“画蛇添足”又令人联想起中国文化中有关蛇的传说故事,与原文文化背景不符。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分析及处理方法
而导致一种 语言表示特 有概念和 事物的词语 或语义 ,在
另外一种 语言 中无法 找到对等成 分的现象 。产生英汉 语 言中词汇空缺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以下四个 方面 :
( )源 于 宗 教 信 仰 差 异 1 宗 教 是 不 同 民族 文 化 的 重 要 表 现 形 式 。 西 方 文 明 受 古 希 腊 、 古 罗 马 文 化 的 影 响 ,致 使 许 多 英 语 国家 信 奉 基 口 程永 源自淮北师 范大学外语教 育学院
【 摘 要 】 词 汇教 学 是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由
于 英 汉 语 言 中存 在 大 量 词 汇 空 缺 现 象 , 大 学 英 语 教 师 必 须 在 认 真 贯 彻 教 育 大 纲 指 导 思 想 的基 础 上 ,遵 循 英语 语 言 的 学 习规 律 , 从 英 汉 文化 差 异 的角 度 出发 ,探 寻 提 高 词 汇教 学 质 量 的 有 效 途 径 。 基 于 此 ,本 文 对 英 汉语 言 中 词 汇 空缺 现 象 进 行 分 析 ,并 总结 出处 理 方 法 。
【 关键词】 英汉语言;大学英语 ;词 汇空缺现 象
[ 中圈 分 类 号 】 1 [ 献 标 识 码 ] H39 文 A [ 章 ■ 号 】 0966(0 20—0 00 文 10 —172 1)60 7—2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 出,大学英语教 学 应当 以培养 学生英语综合 应用能力 为 目标 ,促 使他们 能在今后 的学习、工 作和社会 交往 中运 用英 语进 行交际, 提 高综合文化 素养 ,适应 我 国社会 发展和 国际交 流的需 要 。 然 而 , 由 于 英 汉 语 言 中 存 在 大 量 词 汇 空 缺 现 象 , 在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摘要】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最棘手的一种文化障碍。
不同文化之间差异与共性并存,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多为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真空所在。
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产生词汇空缺的各种原因,力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处理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词语空缺;翻译;形成原因1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空缺现象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
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阴阳八卦、农历节气、中医术语等在译成英语时,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或对等的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音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如将“阴”“阳”分别译为yin, yang等等。
这类词语的英译难度很大,因为在英语中无法找到相应的对等词。
同样,产生于美国60年代的hippie,由于它是美国文化的独特产物,在汉语中也无与之对等的词语,只能将其音译为“嬉皮士”。
再如,karaoke,在中国传统词汇中无与之对等的词汇,因而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只能采用音译的办法,同时借用英文字母译为“卡拉ok”。
而这两种说法却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译者的工作完全是全新的和创造性的。
因此,在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译者必须设法处理这种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词汇空缺问题,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2 造成词语空缺的原因2.1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语言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产物,特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生产方式决定了某一民族语言的独特性。
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如何解决英译汉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但是, 由于自 然环境、 思维方式、 社会历史、 文化传统的不 同, 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不相对应的词语 , 主要表现为词语的
空缺( 无对应) 和词义的差别( 部分对应) 。什么是词汇空缺现 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 另一种语言却可 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说我们国家北方有一种特别受欢
词汇空缺现象词汇方面的差异概念意义上的空缺文化意义空缺文化因素的处理在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mb级当中翻译即荚译汉部分占了整张试卷分数的20之多
毅 翔 . 20 6 8月 中刊 教妇 琦 0年 号 旬 大
如 何 解 决英 译 汉 中的词 汇 空缺 现 象
杨 晶晶
(广州市天河区南华工商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507)
pandemonium地狱;魔鬼居住的地方(有人将其归化为“ 阎
主题句) , 以及能说明这些句子的一两个词或短语, 从而了解 整篇文章的梗概。 在文章中寻找出中心思想, 这是提高阅读理
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 4 培养快速 阅读技 能
单词的理解具有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常见固定词组和短语 掌握一定的固定词组和短语 ,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
了教学质量 。 参考文献 :
包括学生对语言与文化的分析能力 、理解能力及其综合能 力。所译材料为句子和段落。所涉及到的翻译方法包括了增 译法 、 省译法、 转换法、 拆句法 、 合并法、 正译法 、 反译法、 倒置 法、 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而在这些方法的使用中经常会涉及 到词汇空缺现象。因此, 了解词汇空缺现象以及掌握其在英 译汉中的翻译技巧, 对于考生提高做这部分题的准确性是非 常必要的。 一、 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各民族都是通过词汇把 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分解成无数概 念的, 词汇越丰富, 对世界的认识也就越精细。汉语和英语虽 属不同语系, 特点迥异, 但都有丰富的词汇量。在汉英语言对 比 研究中, 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对应词语, 这是汉英翻译的语言
英语和汉语之间空缺的的词汇有哪些
英语和汉语之间空缺的的词汇有哪些?请大家看看这一句怎么译成英语:“他铅笔盒里有五支笔。
”别小看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实在没有办法翻译,因为英语里没有相当于汉语“笔”的词。
英语里倒是可以找到各种具体的“笔”的名称:铅笔pencil 钢笔pen / fountain pan圆珠笔ball-point pen 毛笔writing brush画笔painting brush 鸭嘴笔drawing pen / ruling pen 蜡笔(wax) crayon 粉笔chalk只有弄清楚那五支具体是什么笔,才能翻译出来,如:H e’s got two pencils, two ball-point pens and one pen in his pencil-box.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把性质或用途一样或类似的东西归为一类,表示某一类事物的总名称被叫做“上义词”(superordinate),一个“上义词”的概念包含许多“下义词”(hyponym)。
汉语中的“笔”就是前几行所列各种笔的“上义词”。
有些分类是各种语言基本一样的,如世界上的东西分成生物(living things)和无生命物(non-livi ng things),或者有机物(organic matters)和无机物(i norganic matters),而生物里有植物(plants)和动物(a nimals),但有些分类是某种语言特有的。
“笔”在英语里就构不成一类。
再比如汉语中的“车”(包括各种汽车、自行车、人力车、手推车、童车等)、“牛”(包括水牛、黄牛、牦牛、奶牛等)、“果品”(包括鲜果、干果、蜜饯等)、“皮”(包括各种兽皮、树皮、果皮等)之类的词在英语里都没有对应的说法,因为它们在说英语的人心目中并不构成一个“类”,所以翻译时必须弄清具体东西用不同的下义词代替,有时也可用上义词取代。
就连She is my sister. 这样的句子,如果不了解说话人指的是“姐姐”还是“妹妹”,也无法译。
浅析汉语与英语在翻译中的词汇空缺
浅析汉语与英语在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引言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差异及历史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有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汇空缺”现象。
一、分类根据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来源与背景,我们可将词语之间的空缺现象概括为以下五大类:(一)由于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接触不同的事物。
这样,不同语言中就存在语言上的空缺现象。
例如:汉语中的“炕”“旗袍”“中山装”“麻将”“二胡”“锅盔”“辘辘”等在英语中都属词汇空缺。
而英语中的“tank”“jacket”“bus”“nicotine”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地道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坦克”、“夹克衫”、“巴土”、“尼古丁”。
再有,“Cheesecake(奶酪蛋糕)”,在英语里,指女性健美照或美腿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
但在汉语里,没有一个恰当的翻译。
又如“AmericanDream”实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Lazy Susan(懒惰的苏珊)”,指一种盛食品的自动转盘,供顾客选用;“Merry widows (快活寡妇)”,指一种女子的紧束身衣。
这些词都具有独特的英国文化背景,但在汉语中无法对等地表述。
(二)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饮食、起居等文化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节日、庆典等喜庆活动中,如中国的“元宵”“腊八粥”“过年”“爆竹”“压岁钱”“红娘”“月下老”等都代表特殊的中国文化内涵。
而英语中的“salad”“coffee”“chocolate”“hamburger”等在汉语中也属空缺。
只能取其读音借入。
(三)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东方人大都信仰佛教或其它,而西方人大都信仰基督教,这两种宗教的教义、礼仪等各不相同,也造成了词汇上的空缺现象。
英语和汉语之间空缺的的词汇有哪些
英语和汉语之间空缺的的词汇有哪些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词汇方面存在很多空缺。
以下是一些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空缺词汇:
1. 功夫 (Kung Fu)
2. 风水 (Feng Shui)
3. 饺子 (Jiaozi)
4. 糖葫芦 (Tanghulu)
5. 麻将 (Mahjong)
6. 太极 (Tai Chi)
7. 旗袍 (Cheongsam)
8. 砚台 (Inkstone)
9. 宣纸 (Xuan Paper)
10. 毛笔 (Chinese Brush)
11. 丹田 (Dan Tian)
12. 穴位 (Acupressure Points)
13. 京剧 (Peking Opera)
14. 皮影戏 (Shadow Puppetry)
15. 年画 (Chinese New Year Pictures)
16. 墨宝 (Calligraphy)
17. 砚墨 (Ink)
18. 笙 (Sheng, a Chinese instrument)
19. 琵琶 (Pipa, a Chinese instrument)
20. 锣鼓 (Gongs and Drums, Chinese percussion instruments)
以上仅是一些例子,实际上英语和汉语之间空缺的词汇有很多,这主要是因为两种语言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对策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对策张爱真1,李爱军2(11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21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3005) 摘 要:在汉英翻译中,由于中华文化的一些特有现象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造成词汇空缺,难以实现语言符合转换和文化转换的和谐统一。
翻译时可采用音译法和意译法等翻译方法来实现文化的有效移植。
关键词:词汇空缺;翻译;音泽法;意译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8)0520102203Lexical G ap in Chinese 2E nglish T ranslation and its R esolutionZH ANG Ai 2zhen 1,LI Ai 2ju n 2(1.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Fujian ,China ;2.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of Energy Resources ,Xiamen University ,X iamen 363005,Fujian ,China )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re are no equivalent words in English because some phenomena are unique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hus lexical gap exists ,which is different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language signs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T 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can be adopted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ultural transplantation. K ey w ords :lexical gap ;translation;transliteration ;free translation 翻译既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相关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之间的转换,完美的翻译应能达到语言符号的转换和相关文化背景的转换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