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影评
萨利机长影评
哈德逊河上的飞机——浅谈《萨利机长》看了好多遍萨利机长,每次看总有不一样的体会,而又有同样的感慨,每一次都在不同的地方看哈德逊河上的那架飞机,但每一次都会啜泣。
《萨利机长》讲述的是一个来自美国的真实的故事。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由纽约拉瓜地亚机场飞往夏洛特的1549航班在起飞仅两分钟后就意外遭到鸟群撞击,萨利机长在判断两部发动机都已停止工作的情况下,成功将飞机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上,未造成一人死亡。
萨利机长由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但他依然不得不面对审查委员会的调查。
很巧合的是,至今我仍对这个事件依然印象深刻,因为我清晰的记得当时的一则报道说,由于飞机是落在纽约市内的哈德逊河上,所以它无意间成就了Twitter第一次比专业媒体记者更早更快更现场的向全世界传播了这个新闻。
但是,我当时的所知也仅限于此,只到今天通过《萨利机长》这部电影的还原,这起事件中包括萨利机长在内的一个个人物才在我的脑海中变得生动丰富起来,而我也第一次知道在迫降之后竟然还有那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和波折。
萨利在外人看来的英雄面背后,被审查委员会怀疑飞机驾驶员们其实是做出了一个不仅错误而且危险的判断,因为他们或许有足够的可能返回拉瓜地亚机场。
一种无法言说的委屈犹然蒙上心头,泪水从眼眶中奔涌而出。
——我能理解他的痛苦,他的委屈。
同时,他也说出了我很长时间以来压抑于心的感受—---这个世界想要的不是你多么努力,也不是你以前取得过的成功,更不会是你的善意,不,这些都不重要,如果你这一次或下一次搞砸了的话。
审查委员会用计算机模拟了几十遍的结果是飞机可以安全的降落,突然间觉得这不就是这个现实而又骨感的社会?有些人总会说:为什么别的人,别的地方可以做到,而你们就不行?如同这般。
萨里机长在整部影片中,都是处于这样的压抑中,以至于他开始出现幻觉和怀疑自己的神经质的状态。
在听证会之前,随着媒体和公众不断把他塑造成被时时处处膜拜的英雄,他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有关电影《萨利机长》的观后感500字
有关电影《萨利机长》的观后感500字《萨利机长》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萨利·斯伦伯格船长率领的美国航空线1549号航班在起飞不久后遭遇鸟击导致双引擎停止运转的经历。
这部电影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展示了船长的英勇举动和机组人员、救援人员共同努力将155名乘客成功转移到了哈德逊河上的船只上的故事。
观看完《萨利机长》后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敬佩。
首先,电影中船长萨利展现了出色的冷静和果断的领导能力。
当他发现飞机双引擎无法起动后,他很快做出了决策,选择在哈德逊河上迫降,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他的毅然决定和冷静应对让整个救援行动更加有条不紊,成功地将所有乘客转移到了船只上,避免了更大的事故和伤亡。
其次,《萨利机长》展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危险时刻,全体机组人员紧密合作,相互配合,用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经验来克服各种困难。
无论是飞行员助理杰夫、副驾驶杰夫,还是机舱乘务员们,他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维系着飞机的稳定。
此外,与救援人员和其他船只的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
各方面的合作与配合才是这次事件中成功的关键。
电影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一面。
在飞机迫降后,乘客们虽然处于极度恐惧和不安的状态,但他们也展现了出色的冷静和互助精神。
许多乘客在撤离飞机时互相帮助,确保每个人都能平安离开。
同时,许多救援人员也毫不犹豫地冲向事故现场,不顾一切地营救受困乘客。
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人们的善良和勇敢是大大震撼了我。
通过观看《萨利机长》,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电影通过真实的事件再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飞行员们在生死关头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以及救援人员在危机中的无私奉献和毅力。
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还让我思考了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和互助的力量。
总的来说,《萨利机长》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不仅展现了真实事件中的英雄主义和团队合作,也唤起了观众对人性的思考和深思。
它让我明白了在危机中,冷静和果断是至关重要的,而团队的合作和互助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
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萨利机长》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影片描述了2009年一架载有155人的航班在起飞后紧急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并成功地使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生还的故事。
观看完《萨利机长》,我深受感动。
以下是我对电影的观后感。
电影以肖力柏(Captain Chesley Sullenberger)的真实故事为背景,他是一名有着四十多年飞行经验的飞行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萨利机长”。
电影以非线性的手法展现了事故前后的情节,并通过真实的航班数据和对话重现了这一次惊险的事件。
电影中,我被萨利机长所展现的坚韧和冷静所深深震撼。
在紧急情况下,他没有丝毫慌乱,而是冷静地评估局势,做出了必要的决策。
他的决策直接关系到155个乘客的生死,他必须在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与副驾驶斯库利让人感到欣慰的默契配合,无声地传递着关键信息,确保了飞机的安全降落。
这种冷静和技术娴熟是每个飞行员的必备品质,而萨利机长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完美地展示了这些特质,让人深感敬佩。
除了萨利机长外,电影还展现了其他角色的人性和勇气。
乘客们面对危险时保持了相对的冷静,他们互相帮助、鼓励,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这个事件成为了一个真实的考验,让人们看到了团结与互助的力量。
而机上的机组人员也展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他们在危机中表现出色,保护了所有人的安全。
电影中,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精确的剪辑,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紧张和恐惧。
我仿佛置身于飞机上,能够听到引擎的轰鸣声,感受到风暴中飞机的震动,以及乘客们的惊恐和焦虑。
这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并对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职业选择和付出心存敬意。
此外,电影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危险时刻,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团队的紧密合作,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
进一步来说,这个事件也反映了整个航空工业中保障飞行安全所需要的追求卓越和严谨的态度。
热点影评:《萨利机长》一场飞行,一次迫降,一场新生!
《萨利机长》一场飞行,一次迫降,一场新生!一部电影,一次生命的旅行,一次心灵的震撼!电影《萨利机长》根据航空史上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2009年美国一架民航在机长的全力负责下安全迫降的英雄事迹。
在突发飞行事故下,萨利机长的成功驾驶,使过百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免于坠亡!飞机迫降,于短短三分钟时间;倘若没有操作好,就有可能全机坠亡。
是要怎样的专业素养和过人的紧急应变能力,才能在慌乱中担任如此大任。
《萨利机长》这部电影是美国电影市场上“英雄”主义流水线上的作品,整部影片充满着导演的自传意味,却在没有任何故事悬念的电影中,生出了让观众肾上腺素飙升的紧张感。
主要是由于电影独辟蹊径,发现了一个新的视角,大半篇幅都在反英雄、质疑英雄以及否定英雄,摈弃了之前传统电影对英雄主义的盲目崇拜。
电影中,或许这辈子最惨的一天将会在今天发生。
机长和副机长却相互安慰鼓励,得益于美国民众的自信。
在遇到困难时候,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
平常而言,电影似乎会把发生事故时候和紧急应险时候当做高潮场面处理,令看片更具有惊心动魄感,但片子却把故事发生后的后期处理成了高潮,从获救人的反应中,侧面的拍摄角度去赞扬机长,映射机长的形象。
本部电影的主旋律是通过赞扬机长,去提醒观众意识到平凡普通人在危险紧急时刻也有能力和毅力做出超凡卓越的事情,激发潜在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也犹如一针镇定剂,打在观众心上。
使人们相信即便是在每天都需要面对的繁琐杂事中,自己也是有能力去完成不可能的事的,萨利机长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一样的普通,所以我们也应该在普通的生活保持对美好的希冀。
剧情采用真实拍摄手法,没有刻意装扮点缀情节,没有刻意营拍摄机长的英雄形象,只是不停地用镜头去向观众进行无声式述说。
机长明知降落后他的名声、事业都有可能受到影响,但他还是决定那样做。
选择在危难时刻做出艰难决定,拯救了过百人的生命。
片尾花絮中机长本人出现,使影片宣传更具有真实感。
对一个人价值观的考验必须是一件足够重大的事件,而在这件事件中做出的选择就是个人的价值观。
灾难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灾难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萨利机长》讲述的是,机长萨利驾驶的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在起飞不久就遭到了群鸟的撞击,导致两架发动机全部熄火。
下面是相关的,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灾难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一:《萨利机长》这部影片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不管到最后结果怎样,萨利机长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靠着自己40多年积累来的、过人的胆识和正确的决断换来了全飞机100多人的生命。
当然,工作人员正确的引导和乘客们有序的撤离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认为萨利机长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还有其中一段让我很揪心,就是萨利机长边跑步边思考那些细节,明明知道自己尽了最大努力,还要那么难过,况且结果还是好的。
也许,通过这个我们应该明白,永远都不要以你个人为单位来怎么怎么样,它在社会和现实面前从来都是不得不妥协的,让我们在各种不成文的条条框框下生活,这虽然确保了社会的井然有序,却也扼杀了我们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利。
灾难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二:《萨利机长》又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中国知识界一直为左右之争困惑,常常为左右之定义与分辨纠缠不清,其实如果我们以最原教旨主义的角度切入,区分左右派并不困难。
左派,激进主义者的核心思路,永远是否定的、批判性的,永远看到的是事物中需要被否定的一面。
反之,右派,所谓保守主义,最核心的思路,永远是以肯定的方式分析、切入事物,保守主义在中文的语境中似乎是一个负面的词汇,但它的要义其实是要准确的抓住需要肯定的事物,然后保住,守住。
肯定性思维是保守主义者最根本的思维。
如此来看,这两种立场本身没有先验的对错之分,关键是如何把握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对伊斯特伍德来说,惩恶扬善、开拓进取、个人主义、经验主义、家庭秩序、男性至上、职业伦理,都是他认为的人身在世最重要的价值观,这套价值观不论世情如何沧海桑田,都要保住,守住,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守则,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立国精神。
这套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了《萨利机长》的叙事策略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比重。
观看萨利机长观后感
观看萨利机长观后感影片《萨利机长》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2009年美国航空1549号航班的事故,并展现了机长萨利·斯伦伯格在危难时刻的英勇决策和领导能力。
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不禁感叹于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对生活中的意外和挑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首先,在观看影片时,我被萨利·斯伦伯格的冷静和应变能力所深深吸引。
在飞机冒险下滑至哈德逊河上空时,航班上的旅客们处于极度惊恐和无助的状态,而萨利·斯伦伯格却能保持冷静并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他迅速判断出飞机无法返回机场,决定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这种出色的应对能力和处事冷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于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和淡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面对突发事件和困难,冷静和应变能力是我们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能力。
其次,影片也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萨利·斯伦伯格做出迫降决定后,机组人员迅速协作,做好准备迎接重要的一刻。
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齐心协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确保乘客的安全。
这个阶段,团队的默契和合作能力成为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工作环境中还是在家庭中,团队合作也是我们必须注重的重要能力。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除此之外,电影中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在飞机事故发生后,船只和救援人员迅速赶到,伸出援助之手。
这一切无不彰显着人性的善良和助人精神。
观看电影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关注他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困境中守望相助。
这种人性的光辉也是我们应该通过观影体会和学习的。
最后,在观看完《萨利机长》之后,我对乘坐飞机和飞行员的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尊重。
飞行员这个职业不仅需要严谨的技术训练,还需要忍受长时间的压力和处突发事件时的迅速应对能力。
他们每天肩负着上千名乘客的生命安全,是承担着巨大责任的职业。
萨利机长观后感
萨利机长观后感《萨利机长》观后感《萨利机长》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电影,该片根据2009年美国航空公司US Airways航班1549号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这起事件被誉为奇迹般的“哈德逊河奇迹”,在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的情况下成功迫降于哈德逊河。
电影中,汤姆·汉克斯饰演了航空公司的机长“萨利”。
他是一个经验丰富、冷静果断的飞行员,在危机关头展现出出色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水准。
整个事件的展开非常真实而紧凑,有很强的紧张感。
通过电影,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刻准备应对一切的必要性。
首先,电影呈现了现实世界中的严肃问题。
事故发生时,飞机被大群飞鸟撞击,引擎遭到严重损坏,导致发动机失效。
这一事件揭示了现实世界中飞行的危险性,以及在危机关头飞行员需要面对的艰难抉择。
面对飞机迅速失去高度和动力,萨利机长采取了非常规的应对措施,并成功将飞机安全迫降于哈德逊河。
这个场景既惊险又引人深思,让我不禁担心自己如果置身于这样的情形中,是否能像萨利机长那样保持冷静,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其次,电影展示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整个事件中,航空公司的员工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默契配合。
飞行员、机组人员、空管人员、救援人员,他们都在危难时刻相互协作,同心协力,最终保证了所有乘客的安全。
每个人都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并背负起维护航空旅行安全的使命。
这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更好地分担工作压力,还能够汇聚不同的才华和智慧,从而实现更大的价值。
第三,电影强调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萨利机长在飞行事故发生时能够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了解每个操作步骤的重要性,并且凭借经验和实践的熟练掌握,成功地将飞机迫降在了哈德逊河上。
这个场景让我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学习的必要性。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感人励志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感人励志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如果他内心不强大,可能重大事故后的噩梦会把他压垮;如果失踪的引擎没找到,他可能会面临肖申克那种含冤的遭遇;如果他不积极自救,可能一个冒失鬼的定罪会葬送他的声誉。
电影《萨利机长》一:好的电影看完后,会陷入一小段沉默的缅怀时刻。
我看着观众逐渐离去,字幕继续滚动,显示一部电影的幕后人员构成,他们都“尽职尽责”了。
电影就是这样,有台前就有幕后。
被忽略掉的,从来都是大多数。
看完《萨利机长》,我就陷入了这样的状态。
一个尽职尽责的机长,该如何在一次奇迹般的生还后,向世人证明他的一切决定都是为乘客安危考虑,而不是个人逞能为了当英雄?在电影结尾处,真实的机长沉默寡言,微笑温暖。
演员伟大者如汤姆·汉克斯,还是显得略微有点紧张了,但足够好了,我喜欢这个寡言少语而异常坚定的人。
少说点电影,多说点我的观后感吧。
最早看到萨伦伯格机长的自传,名字叫《最高职责》。
当时还是学生,不理解职业尊严的含义,工作后,才发现,这个词太要命了,二爷说得好: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职业的职业尊严,既然成为其中的一员,即使你再不起眼,再放荡不羁,再游戏人生,也应该在事情触及自己职业尊严底线的时候抹一把脸站起身来,用或许会被平时的自己嘲笑的语气,说声「对不起,我是警察」,说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我想起来两年前看过的一条旧闻:20xx年11月10日晚,南航CZ3739航班起飞后约30分钟,只听“砰”的一声闷响,乘客旋即发现发动机起火。
空姐吓到默默流泪,只有机长淡定播报,“本人经严格训练,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
”21时40分左右,飞机备降在广州,200多乘客无人员伤亡。
昨天下午在电影院看《萨利机长》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回响着这句话——“本人经过严格的训练,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上。
”当时我在地铁上,被这句话折服。
看着地铁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想万一有意外发生,我们该如何避险。
该听谁的,凭什么?电影是个横截面,没有告诉我们机长平常怎么想,但他的自传里有,我试着摘抄几段:我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工作,只有意外才能让我们一举成名,而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就是尽力避免这样的意外发生。
萨利机长观后感
萨利机长观后感引言《萨利机长》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2009年美国航空公司1549次航班的真实故事,该航班在起飞不久后遭遇鸟撞事故,导致两台发动机全部熄火。
在关键时刻,机长切断了自动驾驶系统,勇敢地选择了水上迫降,最终成功挽救了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
观看《萨利机长》后,我深受触动,对于这位英勇的机长和整个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机长的勇气与冷静《萨利机长》这部电影让我对机长的职业素养和他在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冷静给予了极高的赞赏。
当飞机遭遇鸟撞事故后,混乱和恐慌在机舱中蔓延开来,但机长并没有被吓倒。
他身经百战的经验和对飞行机器的熟悉使他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果断决定迫降在哈德逊河上。
他没有选择把飞机返航到机场,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是敢于冒险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应急方案。
机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的态度,对他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种冷静的态度和果断的决策能力是他成功完成迫降任务的关键。
他的勇气和冷静,不仅挽救了每一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也展现了一个优秀机长应具备的品质。
团队合作与成就感影片中,机长并没有独自完成整个救援任务,他与机组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和良好的团队合作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机长与机组成员们都完美地发挥了各自的专业技能。
机长的决策是全员认可的,而机组成员也按照他的指示和要求有条不紊地执行。
大家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最终创造了惊人的成果。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关键时刻,他们并没有互相指责或恐慌失措,而是相互扶持,积极合作。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在紧急事件中得到了体现,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
他们通过共同的努力和配合,成功救出了每一个乘客,没有发生一例死亡或严重受伤的事故。
这种合作精神和成就感是团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萨利机长》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事件再现,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萨利机长观后感精彩影评
萨利机长观后感精彩影评萨利机长影评一:故事改编自美国一桩真实航班迫降事件,前美国空军飞行员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依靠冷静的判断与惊人的镇静,在千钧一发之际将飞机安全迫降于哈德逊河拯救了机上155名乘客。
作为好莱坞都少有涉猎的空难题材电影,影片中纽约万豪酒店取景地,刚好是当初事故发生后乘客第一时间被送往的地方。
这次为了贴近真人形象,汤姆·汉克斯把头发全部染白,连胡子也是雪白的,根真人相比,除了身材略微壮实之外,整体的感觉还是很贴近的。
而老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继前年最后关头杀入奥斯卡的《美国狙击手》之后,又一次贡献了一部可以冲进颁奖季的大电影。
影片以萨利机长的噩梦为开场,让观众一上来就情绪紧张,眼看着飞机双引擎失控后,坠落在纽约市区。
跟着萨利从梦中惊醒后,观众们跟随萨利在纽约街头慢跑,看着清晨有序又繁忙的纽约城,仿佛惊魂未定。
影片对萨利机长的内心戏刻画,可谓是贯穿始末,加上汤姆·汉克斯沉稳的演技,你会一点一点,从萨利的沉默、紧张、焦虑、再到最后的笃定,从而了解到这起重大事故的背后,这个被人们追捧为英雄的老机长,在他的心中,这不是一起空难,而是一次水上迫降,他也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只是在完成他的工作——让155名乘客安全落地。
萨利机长影评二:当这个时代下,无数超级英雄风靡的世界,一位平凡却又非凡的平民英雄显得尤为珍贵。
恰如电影里旁人所说的那样,这个冬天唯有这件事令人感到振奋。
影帝汤姆·汉克斯不仅神似萨利机长,更将一个身处风暴漩涡之中的平民英雄演绎得如此深刻。
遭受外界质疑时他内心是何等压抑,酒吧里拿着他的名字做鸡尾酒调侃的人,多少次梦中惊醒那生死攸关的208秒,人人都称他是英雄,却不知英雄背后的无助。
听证会的反击和诚恳,又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真正的能量,一位充满了机智果断与谦卑诚恳的平民英雄是如此令人敬佩。
也正因如此,我们能看见人们是多么热爱这位英雄,司机的愤愤不平、酒店经理充满感激的拥抱,又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英雄,是多么热爱英雄。
电影《萨利机长》影评
电影《萨利机长》影评电影《萨利机长》影评精选《萨利机长》观后感精选【1】作为ACI的粉Sully是我今年最期待的剧情片之一。
看的时候有种看加长版ACI的错觉,毕竟驾驶舱里面的对话几乎一模一样,但就是这样一个“知根知底”的故事导演依旧通过优秀的剪辑和恰到好处的节奏吸引我的注意力。
结尾拒绝煽情,丝毫不拖泥带水,淡化个人英雄色彩而突出每一个人在事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机长本人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如他所说这个是他的工作,或者说职责。
看看空管和飞行员的对话吧,简直是危机关头教科书一样的对话,冷静,简明扼要,空管不断地为飞行员提供可能的方案。
再看看机长副机长的合作,鸟击过后机长拿回飞机驾驶权(My aircraft),副机长开始go through checklist, 一切按照程序要求来。
但是checklist是死的,人是活的。
当他们意识到没有时间时(那个checklist实际上是为在巡航高度双发的飞机准备的,但很明显他们高度远远不够),立刻放弃checklist,把注意力集中在迫降(prepare the aircraft for an emergency ditching)上。
灾难来临,机长最先,几乎如同本能的反应之一就是打开APU(俗称小风扇,auxiliary power unit,为飞机关键系统提供基本的电力,防止失速),这个关键决定是后来成功迫降的前提。
也正如副驾在片中吐槽的,打开APU是checklist里的第15项。
真等到那个时候飞机说不定早失速了(又是checklist差点坑空勤的例子。
)还有就是在扭腰一月的寒风里24分钟的救援,ACI里面提到的安全门边的乘客在迫降前喊"We are ready at the door"影片并没有表现,但是90分钟的容量,表达的东西已经足够多。
NTSB虽然总是在空难发生后上线,但这的确是他们的工作,让同样的事件不再次发生。
虽然如调查员所说"Nobody wants to sully Sully.",但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为他的表现挑刺。
《萨利机长》观后感
《萨利机长》观后感《萨利机长》观后感/影评一段208秒的经历,它,可能包含了你的一生,也可能在你一生中,什么都不算。
你的根本,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其他,比如:机长、同事、丈夫、父亲、朋友…等等。
是人,就必然会面对人的种种境遇,比如:已知的、未知的、迷茫的、坚定的…等等。
而飞机迫降,是境遇的一种。
成为英雄,然后又受到质疑;前一秒的英雄,下一秒又可能成为投机犯。
人生本来就是这么无常,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最容易的面对的,就是自我怀疑。
这个自我怀疑,可能因为外界的影响,更多的是发自我们自己内心。
40年的飞行生涯经历,在这个自我怀疑面前,什么都不算。
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很难一言蔽之。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这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性在宏观层面和超围观层面所统治的世界,我们只是通过自己的拼命积累,在微观层面建立起一点点小确定而已,而且这一点点小确定,仅仅只是我们自己可能能明白。
清楚这个,就可以看到‘萨利’的种种境遇和反应了。
首先,是做好自己该做的。
萨利从一开始接触飞行时所受到的教导,到自己在飞行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成长,造就了他作出有利判断的基础。
然后,是这样的积累和成长条件下,因为飞行模拟的结果出入,依然会对自己产生巨大的怀疑。
最后,是通过自我怀疑,不断反思并寻找突破,在事实基础上找到新的解释和原因。
——这是一个过程,必定会经历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每步都得做到极致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做到了也不能确定的过程。
我们去做,只是去创造了一个可以实现的可能;我们拼尽全力去做,只是增加了一点可以实现的概率。
在结果面对,只有实现或者没实现,仅此而已。
没有什么因为去做了,而值得去‘感动’的。
结果没有达到,那些意义,只是对你自己的一点经历,你还需要去经历更多,经历到足够实现,才有意义。
我40年来载过百万乘客,最后却要由208秒的决定论定一生的功过。
(By《萨利机长》)——你先是‘萨利’,然后才是‘机长’。
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
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电影《萨利机长》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2009年一架由美国航空演示队飞行员斯利德斯坠海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真实、震撼的故事情节,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整部电影紧凑而紧张,令人栩栩如生。
从最初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开始,紧张的氛围就笼罩在整个影院中,仿佛让观众亲身经历了飞机坠毁的恐怖一刻。
在高空中飞行时,两个引擎同时发生故障,飞行员不得不立即做出决定,最终选择在哈德逊河上迫降。
这一幕令人惊心动魄,充分展现出飞行员的职业素养和冷静机智。
整个过程逼真刺激,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危机中。
影片通过飞行员萨利眼中的世界来展现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萨利是一个有着多年飞行经验的飞行员,但他不仅仅是一个操纵飞机的机器人。
他也是一个有感情有思考的人,他面对飞机坠毁的危机时,面临着生死抉择。
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几十秒的时间里做出了决定,选择迫降在哈德逊河上,最终成功救出了所有的乘客。
萨利是一个英雄,他的勇敢和决断力令人敬佩。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临生死考验,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和奋斗。
除此之外,电影中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在飞机坠毁后,无论是海军陆战队还是纽约市的居民,他们都忍着严寒的天气,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救援工作中,用最快的速度救出了所有的乘客。
这场救援行动是一个集体的力量,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
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将乘客们从河水中救起,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一幕让人看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力量。
影片的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些紧张的时刻,音乐渐渐紧张起来,让人心生恐惧;而在救援行动时,音乐则变得慷慨激昂,让人充满希望和力量。
音乐配合着影片的剧情,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了故事中。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对于飞行员的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的每一次起飞都是一次冒险,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和冷静,处理突发情况。
他们背负着无数人的生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飞行员们平时不为人知的辛苦和付出。
总的来说,《萨利机长》是一部异常精彩的电影。
萨利机长观后感
萨利机长观后感前几天看了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影片一开场,就是萨利机长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中翱翔。
那画面,简直太酷了,让我这个平时有点恐高的人都忍不住心生向往。
不过,很快紧张的情节就来了。
飞机遭遇了鸟群撞击,两个引擎全部熄火。
这可把我给紧张坏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萨利机长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那叫一个沉着冷静。
他没有丝毫的慌乱,迅速地和副机长交流,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换了我,估计早就吓得不知所措了。
接下来的场景更是惊心动魄。
萨利机长决定在哈德逊河上迫降。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勇气和决断啊!当飞机朝着水面冲去的时候,我的手心里全是汗。
脑子里不停地在想:“这能行吗?这能行吗?”飞机接触水面的那一刻,巨大的冲击力让整个机身都剧烈颤抖。
我的心也跟着猛地一揪。
好在,萨利机长的技术过硬,飞机成功地浮在了水面上。
但是,这还没完呢!接下来的救援工作同样让人捏一把汗。
乘客们在飞机里惊慌失措,有的人哭,有的人叫,那场面乱得哟。
萨利机长和机组人员却一直在努力维持秩序,安抚大家的情绪,组织大家有序撤离。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小朋友,吓得哇哇大哭。
他的妈妈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不停地安慰他:“宝贝别怕,别怕,我们会没事的。
”还有一位老人,行动不太方便,机组人员就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往出口走。
萨利机长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最后一个乘客安全撤离。
他那坚定的眼神,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所有人都成功获救,站在河边看着那架已经半沉的飞机时,那种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感慨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遇到的一次小危机。
那是一次坐公交车的经历。
当时公交车突然熄火,停在了路中间。
车上的人开始抱怨,司机师傅却不慌不忙,一边安慰大家,一边打电话联系维修人员。
虽然这和萨利机长面临的情况没法比,但那种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是一样的。
萨利机长的故事让我明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冷静和勇气是多么的重要。
感动电影《萨利机长》看完
感动电影《萨利机长》看完《萨利机长》影片讲述了飞机失去动力时,萨利机长在河上快速降落,155人全部获救,但不断被调查人员质疑,最终证明萨利机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英雄。
《萨利机长》观后感一:我抱着消磨时间的态度看了这部电影,却哭了。
接触这部电影的时候,是我看《奇异博士》之前放的预告片。
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嗯,应该是一部英雄主义很强的美国电影。
当然,看完这部电影我不会再说了。
最近刚追完日剧《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很正面的剧。
看到这部剧才知道有校对的工作,也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电影《萨利机长》里也发现了这样的人。
虽然莎莉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但不能说其他人没有存在感。
首先,那个和莎莉队长无线通话的年轻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话过程中,他很平静,站起来后眼睛通红,眼泪开始流出来。
后来,他一个人呆在一个小房间里,为他认为被飞机摧毁的灾难感到难过。
我能理解这个男人是一个认真负责,关心别人,情绪化的人。
描述了两组乘客,反映了家庭,以及人获救后,还详细描述了给亲人打电话的场景,展现了他们余生活着的场景。
把直升机里的三个小兄弟和任务前的嬉皮笑脸,和任务结束后的一本正经相比较,也是很棒的。
在人物塑造上,这部电影确实给人一种非常真实和充实的感觉。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莎莉的噩梦和我神游时看到的撞车场景的用处,后来才意识到。
我觉得莎莉也是在寻找别人问题的答案,就像我们被问题困住的时候,走的迷迷糊糊就会想到这些问题。
对于莎莉来说,这个问题比较麻烦,对他的生活影响很大。
所以,这些场景都是莎莉自己在脑海中模拟的各种回机场的情况。
(我没仔细看。
噩梦和神游两个模拟分别是两个机场吗?(至于角色莎莉,电影里提到他家可能负债累累。
前半个莎莉打电话回家,他老婆还在问他这个问题,说他不能失去这份工作带来的家庭收入,这让我觉得有点难过。
救了船上全部155人,被国家交通局指控用所谓的电脑操作判断失误。
这时候他打电话回家想联系家人,还是被提醒不能丢工作。
《萨利机长》电影作品赏析
《萨利机长》电影作品赏析
广东财经大学吴佳卫
《萨利机长》电影的故事发生在2009年1月15日的美国,机长萨利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
这架飞机在爬升过程中遭到鸟群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由此失去动力并进行紧急迫降。
机长萨利在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的情况下,作出了在哈德逊河进行迫降的决定。
万幸的是,飞机迫降成功并且在营救团队的协力帮助下,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萨利机长由此成为一名平民英雄。
虽然此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机长依然不得不面对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最终在听证会上用本能反应的35秒推翻了机器模拟的可能性并得到所有人的肯定。
从电影语言看,《萨利机长》的色调是灰暗的,沉着而收拢的,给人们一种灾难即将袭来的压迫感。
整部影片是根据时空变化变换镜头的。
这部电影较多使用平缓移动的镜头,而随着镜头的移动,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对于《萨利机长》这么一部节奏相对平缓的影片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我认为,《萨利机长》的拍摄节奏非常沉稳、紧凑,而且在剪辑和气氛营造方面都相当出色。
影片也运用了很多特效手段,令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比如影片最后飞机撞入哈德逊河的场景,真实且紧张感十足,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萨利机长》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改编的电影,讲述了2009年美国航空1549号班机的事故,以及该航班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Sully)奋勇施救、成功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的故事。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情节紧凑,紧张刺激,演员的表演出色,让人深思和感动。
下面是我对《萨利机长》的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对机长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机长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职业,他们的责任不仅是操控和管理飞机,更是保证乘客的安全和顺利到达目的地。
电影中的切斯利·萨伦伯格是一个经验丰富、冷静沉着的职业飞行员,他在遇到飞行事故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带领机组人员和乘客成功应对危机,这种职业精神和素养令人敬佩。
其次,电影中切斯利·萨伦伯格面临的道德困境和挑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故发生之后,切斯利和他的副驾驶杰弗里·斯科斯(Jeff Skiles)被指责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但他们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他们不仅要与航空公司进行辩论,还要面对舆论的压力和质疑。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即使可能会遭受外界的非议和质疑。
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一些细节让我深受感动。
例如,当飞机失去动力后,切斯利选择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而不是试图返回机场。
他冷静地评估了各种情况和可能性,并作出了一个最合理的决策。
这个决策或许救了所有人的生命,而且还是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做出的,这种勇气和决断力令人敬佩。
另外,电影中还展现了人性的伟大之处。
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刻,切斯利和杰弗里不仅关心自己的安全,更关注乘客的生命和安全。
他们不厌其烦地询问每个人的情况,并尽力安抚和保护他们。
这种关爱和责任感让我深感温暖,并且增强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最后,电影中的剧情和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整部电影紧凑刺激,将观众带入了紧张悬疑的氛围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利机长》影评
孙梓烨
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 201442601116
《萨利机长》,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传记剧情片。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一个真实故事以反英雄的角度呈现在观众面前,不是单一的用这件已然家喻户晓的真实事件作为电影的主干内容,而是用平实内敛的镜头对准了事件发生背后的人性反思。
这部影片既还原了事件的真实原貌,同时呈现了心灵层面的真实,已经超越了类型片的范畴。
相比其他灾难片,《萨利机长》不在于展现超完美的技术特效,而在于给观众以更加真实的感觉。
电影故事发生在2009年1月15日的美国,机长萨利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
这架飞机在爬升过程中遭到鸟群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由此失去动力并进行紧急迫降。
机长萨利在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的情况下,作出了在哈德逊河进行迫降的决定。
万幸的是,飞机迫降成功并且在营救团队的协力帮助下,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萨利机长由此成为一名平民英雄。
虽然此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机长依然不得不面对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最终在听证会上用本能反应的35秒推翻了机器模拟的可能性并得到所有人的肯定。
从电影语言看,《萨利机长》的色调是灰暗的,沉着而收拢的,就像纽约上空的乌云,给人们一种灾难即将袭来的压迫感。
整部影片是根据时空变化变换镜头的,其采用交织对比的电影结构,在飞机迫降后发生的事情、在飞机上面的回忆和萨利机长年轻时候飞行经历的回忆之间进行交织对比。
这部电影较多使用平缓移动的镜头,而随着镜头的移动,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对于《萨利机长》这么一部节奏相对平缓和内敛的影片来说,还是非常合适的。
这部影片较多使用记忆闪回来交代机长的过去以及事故的经过,这也是这部电影语言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部类型片,《萨利机长》的拍摄节奏非常沉稳、紧凑,而且在剪辑和气氛营造方面都相当出色。
虽然不比那些大投资的商业片,但影片也运用了很多特效手段,令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比如影片最后飞机撞入哈德逊河的场景,真实且紧张感十足,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此次之外,本片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以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的,在imax影院观看会更加逼真。
电影情节可以大致分为三段,第一段是飞机迫降后听证会前发生的事情;第二段是从飞机起飞前到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河面上并最后营救成功;第三段是萨利跟杰夫接受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并举行听证会的过程。
电影一开始就从飞机迫降后的情节说起,主要讲的是接受国家运输委员会人员的调查以及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此时的萨利机长没有因为拯救了全部乘客而享受这种从所未有的荣誉感,反而有些许压抑,以至于他开始出现幻觉和怀疑自己的神经状态,就比如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机长梦见飞机撞击建筑物的场景,还有机长望向窗外又幻想了飞机失事的场景。
第二段从飞机起飞前说起,最吸引人眼球的情节是在最后时刻才买票登机的杰夫父子三人,他们本该错过但却阴差阳错地上了这架即将发生事故的飞机。
然后镜头推到了飞机上,这部分主要集中在机长萨利跟副机长杰夫执飞时的对话,此时的萨里机长表现得很平静沉稳,即使是在遭遇鸟击之后都是很坦然地面对一切,丝毫没有慌张之意。
在意识到两台发动机都失去动力的时候,萨利开始寻求最近的迫降地点,在经过一番尝试和思想斗争之后,萨利最终把迫降地点选在了哈德逊河河面。
在这时候,镜头又回到现实中并引出了萨利机
长年轻时候执飞经历的回忆。
在回忆中,萨利机长因为飞机故障差点无法安全着陆,这与电影开头机长梦见飞机因故障失事的情节相呼应,同时也是机长在迫降后一直存在压抑情绪的源头。
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之后,场面一度出现混乱,每个人都想着自己能够马上逃出飞机并得到救援,甚至还有人不顾冰冷的河水选择跳进河中。
唯一不同的是,剧中的杰夫父子三人还在互相想着对方是否已经安全,还有就是萨利机长全程平静地指挥大家有序离开飞机。
在这危机关头,众多救援船只出现了,此时的乘客们掩面痛哭,事故也到此告一段落。
此时,镜头再次集中在萨利机长身上,不只是与妻子洛丽报平安时的平静话语,还有就是听到“最终确定的生还人数”时的喜悦。
电影的最后是整部作品的重头戏,萨利机长跟杰夫副机长参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萨利机长沉着冷静地面对调查官们的质疑,在两次机器模拟实验成功过后,用关键的35秒本能反映时间来证明了自己决策的正确。
随后是驾驶舱录音的公布,影片带着观众真正重温那惊心动魄的208秒。
会后机长用平静的话语跟副机长说到自己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并不存在任何英雄。
最后,影片以副机长的笑话作为结尾,背后意思在于七月份是夏天,河水没有那么冰冷。
这部影片的主题并不在于推行英雄主义,而是通过英雄的际遇体现人性之美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极端偏见的反思。
影片中萨利机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做了本职工作的普通人。
”事实确实如此,萨利机长只是发挥正常水平做好了本职工作,而且没有说想要得到什么至高的荣誉。
而另一方面,那些质疑他的误判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调查人员,则更带有高高在上的偏见,而没有把“人”这个关键因素考虑进去。
世人总是青睐非黑即白的两极评论,却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公正地看待事情的发生。
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变成事故责任人,这样的故事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在人物塑造方面,萨利机长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汤姆大叔以朴实的手法诠释出这个平民英雄的形象。
他担任机长四十多年,接送过几百万的旅客,但却在退休之前遭遇这种意想不到的事故。
一场突如其来的飞机失事,反映了萨利机长的内心世界,虽说飞机成功迫降在水面,但在灾难后其内心是压抑跟焦灼的。
迫降成功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也没有使其自信心膨胀,而是一路保持平静的状态。
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萨利机长的微笑,那是当他在医院里听到同事带来机上人员全部生还的消息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情不自禁的欣喜。
或许在许多人的眼中,萨利是一个过于严肃的人,否则,他的教练不会告诉刚学飞行的少年的他要学会去微笑,他的副机长也不会总是不得不明确指出哪些话只是在开玩笑,但是当他真正笑出来,却又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每一部电影的出现,都有其背后的现实意义,《萨利机长》也不例外。
首先,在飞机遭遇鸟击后,萨利机长一路平静地处理飞机迫降的事务,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竭尽自己所能保证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彰显了飞行人员该有的基本素质。
设置这个情节旨在告诉飞行人员又或者是所有观众应该学习萨利机长的镇静,认真对待自己所负责的任何事,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
其次,虽然美国的大部分影片都是为了宣扬美帝的某一些价值观,但把这些价值观除外后,发达国家有一些优势还是值得肯定的。
就比如影片中美国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的强大应对措施,飞机在水上迫降三十分后第一艘救援艇到达,24小时不到便把155人全部安置好,这种危机处理程序很值得我们国家去学习和借鉴。
从这部影片可以看出人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忽略人的作用,任何排除人的因素所做的数据,研究,决定,都是不科学的。
影片中多次体现人性之美,杰夫副机长的支持信任、机组人员专
业精神、迫降后各部门迅速组织救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以及全体乘客的理解和感恩。
同时也有人性的丑恶,就比如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调查员偏执地认为萨利的误判是导致事故的原因。
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尊重和理解他人,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因为一些偏见就断定一件事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