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自主不放松立根原在预习中——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预习是指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通过阅读教材、复习知识,预先熟悉课文和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预习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一、预习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兴趣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知识内容,增加学习的兴趣。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思考。

2. 增强阅读能力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课本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蕴意。

通过不断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知识内容,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预习的具体策略1. 指导学生制定预习计划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预习计划。

在制定预习计划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预习计划有选择地进行预习,提前了解知识内容。

2. 提倡多种预习方式老师可以提倡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预习。

通过阅读课文、查阅课外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预习,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预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思考并寻找答案,或者对一些观点进行自由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积极思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4.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

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通过相互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5. 鼓励学生总结预习成果在预习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总结预习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对于语文学习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教师们需要从课堂教学中开始着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和情景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课内容,提前了解问题重心、思路等,这样不仅能在课堂上更好的与教师互动,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长期形成的固定的行为方式,这些习惯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心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内容的深浅广度自然要适量,学生应该具备有选择性地自主选择预习内容的能力。

在预习后,学生需总结预习内容,做好预习笔记。

并在课后及时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只有经常的预习和总结才能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重要一环。

学校和班级都可以对学生成绩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鼓励学生养成自主预习习惯。

家长也可以在家督促孩子培养预习和总结知识的好习惯。

学生在信息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进行预习。

在教学上进行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网络预习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注重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对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扩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预习的能力。

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所学内容。

在阅读中了解新知识,明了不知道的疑惑,解惑疑惑,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够不断地扩大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范围。

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咬定晨读不放松,立根原在效率中 论文

咬定晨读不放松,立根原在效率中 论文

咬定晨读不放松,立根原在效率中—浅析低段语文晨读教学【摘要】震读课在小学阶段扮演着一个非常史要的角电.它构建了学生、书本和文化之间的桥梁.这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充分利用早展的时问,让学生多读书。

【关检刊】区读;内容丰富:正确方式:乐读爱读,读有期待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髭。

“晨读课在小学阶段扮演若一个非常重耍的角色,它构建「学生、书本和文化之间的桥梁0这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要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

我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感想很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下,希望能共同探讨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上好晨读,提高晨读课的学习效率。

一、晨读内容的丰富多样跟读读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了我很久,照常就读读课文吧,感觉容量太少,学生读多r就觉得枯燥,本来晨读能唤醒人一天的活力,结果长期下来反而让学生更讨厌晨读。

如果要改变,那就势必得从学生身上入手,学生对什么样的文本感兴趣,对什么样的文章有期待,老师得先根据班级情况摸清烧,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最经典的来读.<->课文要精读课文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料,理当也是最重耍的晨读材料.每篇课文都是专家学者们千辛万苦挑选出来,多次会议,反贪讨论、反豆榭的,最终敲定出来的,都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最适合小学生晨读的材料。

所以读好课文是做好忌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二)国学要多读语文的文学素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来就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都是从小抓起。

而小学生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孩子们在最佳的时候接触国学。

在有效地读好课文后,可以带着孩子们读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国学。

<三)符合年级特色的要趣读我这几年执教的都是统编教材,我觉得它跟以前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不同点之•就是更富趣味性,更符合现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是在早读时,光读有趣的课文是公让孩子产生审美疲劳的,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把群文阅读放在晨读时,让孩子欣赏,让孩子接触。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一、预习的意义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起到“预习”、“预习”两个作用。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预先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为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教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可以提前打开思路,增加学习兴趣。

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预习的实施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家庭预习、课前讨论等几种方法。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先了解和了解。

可以布置给学生几道问题,或者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以期达到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的目的。

家庭预习。

家长在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陪伴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课前讨论。

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课前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提前了解和预习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预习的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讨论、课后写作、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辅导。

学校可以建立“预习奖励机制”,对预习成果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预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要想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

自主预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课前主动地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和预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呢?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讲解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案例的实际应用、知识点的联系和扩展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还应该定期与学生讨论预习的效果,及时总结并指导学生改进预习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

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家长的力量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学生的预习计划,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学校可以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向家长推送一些关于学生自主预习的指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自主预习习惯。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针对自主预习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可以在学校内开设自主预习小组,由老师或学长学姐带领,共同制定预习计划,交流和分享预习心得和体会,相互督促和鼓励。

同时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语文学习讨论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思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每次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比如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思考等,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扩展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

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

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教语文十多年,我深切的感受到:预习是教学活动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但是,时至今日,很多“预习”只是流于形式,使得预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必须做到“要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和督导,严格检查预习效果”。

在教学中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让预习真正落实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习惯方面的几点想法和做法:一、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在一开始学生不会预习,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但是由于学生开始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就应该不拘泥于形式,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课。

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运用方法回家预习。

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建模,使预习活动有章可循。

预习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试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

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并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

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读每一遍都要有一定的目的。

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圈画出来。

2.想办法认识圈出来的字。

这些圈画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有的也可以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

(如:查字表、查字典、问别人等),在字上注出音节。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

它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问题。

首先,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由于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自主阅读、查找材料和整理思路。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其次,预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接触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有利于理清思路和加深理解。

此外,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记忆链接,从而提高记忆力和应用能力。

再者,预习可以促进教学的互动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讲解和强化教学内容。

通过这种互动和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问题也许会构成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一些学生缺乏有关预习的细致指导和操作方法,教师、家长没有高度的预习信任和重视,导致学生往往无所措手不及,加剧了学习的难度和负担。

另一方面,因为家庭环境和课外学习活动的压力,许多学生常常无法保证高水平的预习和高效率的预习。

当学生因此处于焦虑和沮丧状态,往往也无法更好的运用预习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开展预习教育,帮助学生制定预习计划,降低预习的难度与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预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及早发现学生的疑虑和困惑并进行有效的解答。

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对预习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预习任务,鼓励并支持孩子自主阅读,扩展思路。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预习的科学性,提高预习效率的同时,避免预习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和困惑的问题。

通过不断探索,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征的预习模式,才能让预习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黎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是如此。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最终固化为习惯。

同时在预习后,我们要准确找准教学的起点,开展后续教学。

一、方法:教学生学会预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

通常,我们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方法预习。

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是集中传授或日常渗透。

1.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读的感受。

2. 识:圈画生字典词,给生字注音,读准生字读音,认清字形,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注: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融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给课文批注(不借助任何教辅书)。

4. 思:独立思考课文问题;能自己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5. 查:搜集查找与文章、作者相关的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阅读相关书刊,必要时可以利用网络。

二、方案:编写有特色的预习题有了方法,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运用这些方法去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简单可操作的预习方案或预习题。

预习问题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文本内容进行。

问题要力求做到形式多样,富有新意。

预习要求也要体现层次化,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

要有梯度,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借助有针对性的预习问题进行浅入深出的预习。

三、自主:学生预习的主旋律(一)寻找有效资源,获取重要提示不少版本的教材在各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读”,课文前设有“预习提示”,这就给学生自己预习提供了凭借。

预习时要善于抓住这些提示,为我所用。

课文后面往往附有一些练习题,这也是预习的抓手。

《长江之歌》后的练习,有朗诵课文的要求,有生字识写的要求,有理解重点句子的练习,还有搜集资料的要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泸西县中枢镇立岗小学顾成武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

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小学语文课的课前预习作用巨大不可小看,个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分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

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著追求。

2、使学生打好学习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

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

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

变被动为主动。

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

3、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的人认为,只有复习才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其实,预习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首先,因为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

其次,因为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你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预习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预习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预习江西省宜黄县桃陂学校彭冬发陶行知先生认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

有效的预习,是高效课堂的良好起点。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有效的预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学生学知识、打基础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然,预习是学生先于课堂正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活动,它并不是提前将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全部交由学生自学解决,而是教师根据文本和学情,对知识点进行选择和分解的学习准备活动。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重点和难点。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重视,最终使得学生的预习效率低下,这样,就不能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一、强化语文预习的针对性预习要有针对性,布置学生预习时,必须对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积累,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比如:如果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较薄弱,而要学习的文本生字又较多的话,可以设计掌握生字、新词的预习任务;如果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弱,可以设计针对诵读方面的预习任务。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可以考虑背景资料的收集范围或者相关材料的拓展程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预估学生经过预习或课堂学习后,可能达到的,甚至超越当前“双基”基础的发展可能,这自然也是预习和教学的理想追求。

了解了学生潜在的可能,教师在进行二次备课时,就不会只关注预习的结果,而会为学生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实现创设条件和提供平台,也就有可能在教学中更为敏锐地发现、捕捉、利用学生的各种可能,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发展。

对于学生在预习中已掌握的内容,在教学时可以避免重复,在教学时,可以从设计新的起点,引领学生走向新的未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更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

学生自主预习是指在课堂教学前,学生自己主动去预习教材内容,通过阅读、思考、总结,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这种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自主预习的首要前提是要有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努力,而不是简单地依赖老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学生,课外预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意识到自主预习对于课堂学习的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树立学习榜样的方式,鼓励那些能够自主预习的同学,让大家明白自主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是能够得到认可的。

教师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学生自主预习需要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提供。

教师可以在课前将相关的预习资料传给学生,或者指导学生去哪里寻找预习资料,比如图书馆、互联网等。

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如何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计划。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学生知道自主预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就能做到。

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预习的实际效果。

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主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考察,让学生感受到自主预习对于课堂学习的帮助。

适当提高自主预习的难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自主预习的实际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对于自主预习的态度,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知道自主预习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提前准备,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学生的自主预习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语文是小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预习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预习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增强学习的动力。

2、增强学习效果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提前了解重点知识和难点,有利于在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习能力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阅读、归纳、总结等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促进课堂互动预习让学生提前对知识有一个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提问、表达意见,促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二、预习的策略1、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课前可以阅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背景、主要内容、重点知识点等,这样可以提前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对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基础。

2、预习笔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笔记,包括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自己的疑惑和思考等,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上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

3、积极思考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课前讨论老师可以在课前开展一些针对性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就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前对课文内容有一个认识和了解。

5、激发兴趣老师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者桥梁,让学生更加喜欢和愿意参与预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小结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摘要:要搞好语文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要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自学的过程。

预习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语文能力也随之提高。

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预习自学能力培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衔接起来呢?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获取新的知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自学的过程。

预习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可见,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预习的作用1.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需要独立的阅读和思考,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

预习时有些地方没弄懂,听课时就会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格外留心,一旦理解了,思想就豁然开朗,印象就特别深,可以久记不忘。

有时预习时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的内容,听课时发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从而引起进一步思考,甚至发现新的不理解的问题,这对深化学习和提高理解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2.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词有了初步认识,也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这就为课堂教学在知识上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如此,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从而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为课堂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阅读预定的教材内容,为即将上课的主题做准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习惯三个方面探讨预习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心,如果没有提前准备,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他们会在课堂上期待着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预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预先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对生字、词语和句式进行预习和预习,对一些难点或重点问题事先进行思考和准备,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预习能够在诗歌、散文、课文等方面产生一个整体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旨和要义。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参与讨论和展示自己的观点,增强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

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预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了他们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不断预习,小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适当的预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预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讨论或演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预习的引导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重视预习的引导和培养,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预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自主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进行主动的阅读或学习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进行探讨。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进行预习。

在布置作业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老师还可以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和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引导。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自主预习课程或培训,帮助学生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指导他们进行自主预习。

老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相关的自主预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

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开展有关自主预习的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或学习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预习的心得和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或互动式教学的方式,使课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学生自主预习的动力和热情。

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还需要学生本身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

学生需要培养自律的学习习惯,主动进行预习,并且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家长可以在家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进行自主预习,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家长还可以与学校和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自主预习情况,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咬定”教材不放松,“立根”原在学生中

“咬定”教材不放松,“立根”原在学生中

“咬定”教材不放松,“立根”原在学生中教材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它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被教材束缚,因“材”制宜,以人为本,“咬定”教材不放松,实现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

下面以人教课标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五年级上册)为例,浅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做法。

一、依托对话,多层面把握教材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互动式对话应该是语文课最突出的教学形式。

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

1教师与教材对话,把握教材定位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

教师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吃准编写意图是实施“用教材教”的前提。

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前,必须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如果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能把教材“增厚”一些,并把一些东西内化,那么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文本将不再是孤单的“一棵树”,而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五年级上册以专题为单位组成八个单元,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师必须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第一组是有关读书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要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学到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涉水深者观蛟龙,涉水浅者得鱼虾”。

这“水”的深浅就取决于老师课前对教材的研读程度。

只有教师课前充分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观得“蛟龙”,才能在“对话”的课堂上让学生不仅仅得“鱼虾”。

2学生与教材对话,诱发“阅读期待”“用教材教”,首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愿意阅读文本,乐意与文本对话,有阅读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己准备知识,预先了解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发和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有激情和责任心,用心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课前小组讨论、读书分享会等,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如何预习,如何阅读教材,如何提炼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笔记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去了解和探索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课前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跟上课堂的内容和进程,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主预习的习惯。

教师可以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个别化的建议和指导。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并完成一些预习任务,如读书笔记、课前问题等。

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及时批改和评价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建议,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及策略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预习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习是指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在上课前独立完成。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对知识点有所了解,为上课授课作好铺垫,提高了解课效果。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到底有多重要?又应该如何进行预习呢?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预习的重要性1. 提前了解知识点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而不会出现听不懂、看不懂的情况。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课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3. 提高自学能力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4. 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提前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在课堂上能更快地理解老师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大缩短了教师的讲解时间。

二、预习的策略1. 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学生在上课前可能有一些空闲时间,比如早读时间、午休时间等,这些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进行预习。

2. 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不能设置太多的预习内容,以免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外时间。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在每节课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预习,做到有条不紊地学习。

4. 常态化预习预习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要常态化的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每节课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

5. 鼓励学生分享在预习之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对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相互学习,互相提高的效果。

预习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激励,比如表扬、奖励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 , 培 养学生良好的预 习习惯 ,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 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 词 : 自主 预 习 目标 方 法 效 果
中图 分 类 号 : G6 2 3 . 2
文献标识码 : c
古语 有云 : “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 ” 意思是说—— 不论做什 么事 , 事先有准备 , 就能得到成功 , 不然就会失败 。这句话对于教 育而言 同样适 用 , 我们 大家都明 白教师上课前要备课 , 它是教 师 [ 作 中一个必 不可少 的重要环 节。对 于学生而 言 , 课 前更应该 “ 备学 ” , 即预 习。预习是学生事先运用各种手段 自学将要讲授 的 功课 , 它是 整个 教学过 程 的起始 阶段 , 更是一 个非 常重 要 的环 节 。然而在实际教 学实践 中 , 有很多教师往往忽视 了学生的课前 预习, 或 预习仅仅 是流于形式 , 而使预 习没有达 到预期 的效果 。 下面笔者就结合 自己的实际教学体会 , 谈谈 自己的看法 。
塾 塞
N o. 12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De c e mb e r
咬定 自主不 放 松 立根 原在 预 习中
— —
也谈 小学语文教 学中的预 习
张必 飞
摘要 : “ 凡事预 则立, 不预则废 。 ” 《 小学语 文课程标 准》 强调 : 学生是语 文学习的主人 , 应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 究式的学习方式 , 改 变过去的传授式 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 学生 自主 学习的意识和 习惯 , 为学生创设 良好 的 自主学习情境。预习的过 程是 学生 自主学习的
1 预 习 前— — 找 准 目标 要 求 预 习是学生事先 自学将要讲授 的功课 , 他是学生 自主学习的
过程 。在 实际教学 中, 我们常常可 以看到这样一 种现象 : 在 上新 课 的前一天 , 很 多教师会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大家 回去预习某 课 。简单的一句话就完成 了预 习指导 , 试想这样 的预习会产生 什么样的效果。对 于小学生 而言 , 他们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定 的 自 学能力 , 要使预 习有一定的针对性 , 产生预期的效果 , 这就需要教 师把握好总体预习要求 , 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 。 《 小 学语文课程标准》 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 , 划分 出了阶段 目 标 。同样 , 针对不 同的年级段 , 预 习也应划分为低 、 中、 高不 同的 目标 , 同时各个 年级 段的侧重点也应各不相 同。对于一 、 二年级 的学生而言 , 因为他们 的年龄小 , 识字量少 , 预习的侧重点应放在 识字和阅读和习惯的培养上 , 此时可以布置 口头预 习作业 。如让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识 生字 , 观察课 文中的插 图, 读读课 文等 , 此 阶段 不必留书面预 习作业 。到中年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段 , 此时三 、 四年级 的学 生 已有了一定 的识字量 , 并 已学会 了工具 书的使用 , 此 时的重点 可放在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和方法 的指导上 , 为使学生养成预习 习惯 , 此时可 以布置 一 一 定的预 习作业 , 对学生进行预 习的反 复训 练, 同时教师做好检 查和评价 以使学生形成 习惯 。到五 、 六 年级 阶段 , 此时预 习的侧 重点是使学生 的预 习习惯进 一步巩 固内化 , 同时可开展系列 的预 习专项训 练 , 进一 步提 高学生预 习的能力 , 为学 生的终生学 习打下基础 。如学生养成预 习时使用 工具 书的 习惯 , 在文中的空白处写批注 的习惯等。


学生养成 了“ 读书动笔墨” 的习惯 。二读 , 即阅读。阅读是学生获 取 知 识 的 重要 手 段 , 更 是 一 种 重 要 的学 习方 法 , 在 学 生 预 习 的 过 程 中, 要引导学生掌握 阅读技巧 , 逐步提高阅读要求 , 培养其 自读 能力 , 进 而提 高学 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在读时教师可以分j步走 指导 学生进行 预习 阅读 : ①读通课 文 。结合 预习 的第 二步骤进 行, 读 中扫清字词 的障碍 , 为课 堂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 。②财 照 预 习要求 , 边读 边思 。读 时联 系课文 内容 , 体 会文 章表 达 的感 情 。③读文中的好词好句 。课文 中精彩的段 落 、 语句可让学生反 复朗读 , 品味。四查 , 针对第 二步骤画出的生字 、 新词, 联 系课 文 注音 、 注释 、 上下文或借助工具 书理解 , 在不能理解 的情况下及时 查 阅字典 、 词 典。这样既理解 了生字词 , 又培养 了学生使 用一 】 : 具 书的习惯 。五思 , 边读边思。指导学生 由文题人 手引入思考 , 思 考课文 的主要 内容 , 思考文章的脉络 , 思考词句的意思 , 思考课后 思考题 , 再去读 课文进行 深入理解 。这样 不仅理清 了课 文的脉 络, 把握住 了课文 的中心 , 同时使课堂上学习变得 轻松 , 从而取得 事半功倍 的效果。 3 预 习后——检查效果反馈 “ 效果好不好 , 反馈才知道 。 ” 预习能力不是一朝一 夕就能形 成的, 它是在长期 的指导和练习 中逐步养 成的。在指导学生学会 预习的基础上 , 如 何 知 道 学 生 的预 习效 果 , 此 时 反 馈 很 重 要 。而 针对 不 同 的学 段 , 检查 的方 式 也 应 因 生 而 异 。 如针 对 低 龄 学 段 的 儿童 , 因为没有布置书面预习作业 , 所 以教师也 没有必要 安排专 门的检查预习作业的时间 , 那么如何知道学生 的预 习效果?此时 我们 可以把检查预 习效果 和课 堂教学过程相结合 。如把 检查和 学生的“ 说” 、 “ 读” 结合 。如课 中观察 图画时 , 学生 “ 说” 的是否有 条理, 是否流 畅。学生 朗读时 , 宁音是 否都读 正确 , 读得是 否通 顺, 通过这~ 系列的对 比就知道学生 的预 习效 果如何 ; 中高年级 阶段 , 预 习的反馈 方式可 以采用专 门抽查 的方式 , 如 和家庭作业 同检查 。如果教师 的工作任 务繁重 , 抽不 出时间专 门检查 , 教 师可 以充 分 发 挥 小 助 手 的 作用 , 由学 生组 长检 查 学 生 书 上 的 文 字 痕迹 , 即注音 、 圈点 、 写下 的感受等 。同时教师亦可采用低年级的 检查方式 , 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检查 , 如 检 查 一 两 个学 生 的 , 拿文 朗 读, 或让一些 学生 朗读 自己认 为很难读 的句子或 渎得很好 的句 子, 这样 既可以提高学生 的朗读兴趣 , 亦可增进学生 对/ 口 J 子的理 解。 综上所述 , 合理 、 较 好的课前预习是提高课 堂教学效 率 的重 要保 障 , 是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的重要途径 。科学 、 合 珲地帮 助学 生掌握预 习的方法 , 学生 的学习才会 有针对性 , 主动性 , 才能 做到有 的放矢 , 才能使我们 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 。正 如古人所讲 : “ 授之 以鱼 不如授之 以渔 。 ” 当课前 预习成为学生捕 鱼的“ 渔” 时, 学 生 才会 学 有 所 乐 , 学有 所 得 。

2 预 习时— — 注重 方 法 指 导 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 活动 中, 我们 应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预
习呢?笔者结合 自己多年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 , 总结 出了高年级
语 文预 习的几个 步骤 , 即“ 一摘 ” 、 “ 二画” 、 “ 三 读” 、 “ 四查 ” 、 “ 五
思” 。
摘, 即查 阅、 摘抄知识要点 。预 习中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 其 中包 括文 学常识 、 作者 、 相 关 的背景 , 以及 重要 的事件 、 景物 等。这些资料融知识性 与趣 味性于一体 , 使 学生预习时查 阅 、 摘 抄 这些资料时不仅 开阔了视 野 , 丰富了知识 储备 , 又激 发了学生 的阅读兴趣 , 吸引学生阅读课文 , 完成 预习任务 。二画 , 包括标 出 课 文 中的 自然 段 , 画 出课 文 中 的生 字 、 新词 , 联 系 下 文理 解 , 标 不理解 的词句 , 画 文 中的优 美语句 。既提 高了学生预 习能 力, 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 使 学生在课堂学 习时能有的放矢 , 还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