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合集下载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实例,制作好PPT。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如牙膏盒、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如: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观察它们的特征;请你们尝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3.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

3.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以及计算时的思路。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用生活中的场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等,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本节课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思维。

4.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通过讲解和板书,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定义、图形、性质等。

4.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1.讲解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通过解释公式的含义和实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讲解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通过解释公式的含义和实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4.4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生活实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购买饮料、电器、家具等,都离不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运用。

4.5 练习与巩固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练习、提问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加入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通过实例来加深大家对它们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特点来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黑板等。

学具:学生自己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者纸箱,以便课堂上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箱、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什么形状。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接着,我会利用教具和图片,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我会指出它们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

同时,我会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 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例如:“判断这个图形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6个面2. 12条棱3. 8个顶点七、作业设计3. 问答题:请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答案: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观察并记录它的特点,然后与同学们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立体图形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直观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章。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我准备了一些立体模型,以及一些用于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物品,如尺子、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牙膏盒、魔方等,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讲解:我利用立体模型,向孩子们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宽、高,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4. 应用: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魔方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要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长方体的长为4cm,宽为3cm,高为2cm,表面积为52cm²,体积为24cm³;正方体的边长为3cm,表面积为54cm²,体积为27cm³。

2.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3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表面积为96cm²,体积为72cm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本学期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材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的形状和数量、棱的数量和长度、顶点的数量等。

最后,教材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可以感知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但是,要让他们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会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让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4.实际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物模型: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习单:准备一份学习单,上面有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问题,供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时使用。

3.PPT:准备一份PPT,上面有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图片和文字,供学生学习和巩固时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知识,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认识不全面,难以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卡片等。

3.教室环境:布置成数学实验室,准备操作桌和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应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一. 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让学生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 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结构;2.让学生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 教学方法1.观察、发现和总结法;2.课堂讲解与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自由讨论: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吗?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2. 讲解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分钟)•老师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让学生自主计算几个简单的长方体表面积。

4.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0分钟)•老师讲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让学生自主计算几个简单的长方体体积。

5. 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20分钟)•老师讲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让学生自主计算几个简单的正方体表面积。

6.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20分钟)•老师讲解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让学生自主计算几个简单的正方体体积。

7. 综合训练(15分钟)•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问题的表面积和体积。

最后,让各组派代表报告、展示和讲解。

六. 教学总结(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进行练习,加深记忆。

七. 实施效果与评价•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测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教学效果不好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育。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个单元,第一节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想象力,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板书。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会用教具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看一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3. 讲解体积计算方法:我会用公式板书,结合教具,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让学生看我如何用体积计算方法来解答。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用学具,尝试自己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清晰的字体,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标出它们的体积。

答案:长方体的长为5cm,宽为3cm,高为4cm,体积为60cm³。

正方体的边长为3cm,体积为27cm³。

(1)一个长方体,长为8cm,宽为4cm,高为6cm。

(2)一个正方体,边长为5cm。

答案:(1)长方体的体积为192cm³。

(2)正方体的体积为125cm³。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初步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感知它们的特征。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4.想象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仍存在以下困难:1. 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不深刻;2. 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3. 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2.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4. 讲解法: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2. 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3. 准备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生活实例;4. 准备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拼组长方体和正方体,加深对它们特点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3.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性质、基本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和推论。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介绍;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

2. 教学方法1.归纳法和比较法;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复习1.通过提问,复习立方体的概念和性质;2.思考问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

2. 讲授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介绍首先,教师用幻灯片或黑板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然后,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基本特点: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接着,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上都有四条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对面的边垂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邻面互相平行。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最后,教师给学生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若正方体的棱长为5cm,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若长方体的长为8cm,宽为4cm,高为3cm,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3. 练习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

1.题目:长方形的长、宽和高分别是3cm、4cm、5cm,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题目:一个表长7cm,宽4cm,高2cm的长方体盒子,能装下多少个边长为0.5cm的小方块?3.题目:一只3cm边长的正方体与一只4cm边长的正方体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4. 总结通过讲解,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它们的性质有更清晰的理解,掌握了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有三个维度的固体图形,是学习空间几何中的基础知识。

本篇教案将详细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特性以及应用。

一、长方体的概念长方体是指三个相互垂直的矩形面组成的固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长方体的六面体积分分别为1、2、3,因此长方体的体积就是这些数字的积,即V=l×w×h。

长方体可以是任意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尺寸组合。

如果长方体的宽度和高度相等,则其为正方体。

二、正方体的概念正方体是指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组成的固体。

正方体是一种具有对称性和均匀性的多面体,即每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每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体的长、宽和高均相等,因此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a^3,其中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它们都有三个不同的维度和六个平面。

此外,它们还有以下的特性:1. 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表面积分别如下:•面积公式:S=2lw+2lℎ+2wℎ(长方体),S=6a2(正方体)2. 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分别如下:•体积公式:V=l×w×ℎ(长方体),V=a3(正方体)3. 对称性正方体具有六个相同的面和点,因此具有六个不同的旋转对称性。

而长方体没有这种特性。

4. 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广泛应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业用途中。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作为建筑物、桌椅、书柜、灯具、玩具、礼品盒、运动用品、汽车零部件和机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单元。

因此,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对于未来工程和创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它们的特征和几何属性。

具体步骤:•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学生总结不同之处,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总结讨论2. 活动二:量体积目标:让学生通过测量实物,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但是,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复杂,学生可能会对它们的特征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它们的面、角、棱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来解决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其他四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正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2.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指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让学生学会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4.1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具、建筑、包装等。

4.2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表面积等。

第五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5.1 练习题的设计设计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5.2 练习题的讲解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第六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与比较6.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根据其面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

6.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等。

第七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7.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方法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转换方法,如通过拉伸、压缩等方式。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宽、高,会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描述。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能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宽、高,会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描述。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如小棒、正方形纸等。

3.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维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维图形的认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三维图形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操作实践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实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应用的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形象,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相关的图片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实物,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它们。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体积计算和表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它们的特点和区分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它们。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如何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观察比较法: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发现它们的异同点。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牙膏盒、魔方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品的特征。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它们的形状。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正方体三条边相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成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三1-5题。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实物演示法、观察法、知识总结法。让学生在看、摸、交流中得出规律,提高认识。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加深理解。(我是用教师说,让学生指的方式。比如说:四条高、左面等,让学生迅速指出来。也可以进行相反的练习。教师说左,让学生指右等。这样既起到检查巩固的效果,学生的兴致也很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尝试自己做一个长方体。
教学评价及反思
基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说了。在结合孩子汇报的时候,教师适时的补充完善,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趋于完整、全面。同时,结合直观的教具,加深学生理解。(值得思考的是:一、以前有人在这一课时提倡做数学,就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这一点,我的这节课没有体现出来。我只是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感觉学的比较肤浅一些。二是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我是在一起教学的。我觉得结合起来更容易理解一些。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1-4题。
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4题可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5题。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ຫໍສະໝຸດ 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课前分析及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