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金银岛_的叙事学阐释_吴爱华 - 副本 - 副本
英语系-权威教材、精品课程资源表
任课 担任课程名 教师 称 姓名
权威教材、重要参考书籍
冀成会等.2009.《高级英语写作教程》.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高级英语写 作与修辞 郑超.2008.《英语写作通用教程》.河南:科学出版社 刘浪版社 基础英语 朱通伯prehensive College English.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论文写作
李五全. 2004. Writing Creatively.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翻译理论 刘小 蓉
廖七一.2006.《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南京:译林出版社
英国小说选 高继海.2008.《英国小说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读
基础英语3
杨立民.2002.《现代大学英语(3)精读》(08版)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翻译理论与 张培基.2003.《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实践 冯庆华. 2010.《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邓文 韬
张中载,张毓霖.1987.《大学英语教程》第六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 张中载,张毓霖,王家湘,刘新民编.1989.《大学英语教程》(教师用 书)第六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邓文 现代英美散 王家湘.2003.《高级英语》(自学考试用书)下册.北京:外语教学与 韬 文 研究出版社. 张鑫友.2000.《大学英语教程第六册学习指南》.湖北人民出版社.
杨立民等编.1996.<<大学英语教程>>(第三册修订本).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基础英语3
杨立民等编.2002.<<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文艺理论热点研究资料
2007年的文艺理论热点问题大都具有反思和探索的特征,而这正是文艺理论能够不断取得进步的常态。
当然,热点是相对的,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眼光和选择,所以,我想2007年文艺理论的热点问题也决不会只限于下面述及的五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举措,甫一提出就在思想理论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文艺理论界也引发了强烈反响,在2007年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话题。
学者们主要就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既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引领作用,也论及了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进与建构功能。
曾繁仁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于我国文艺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南与启示作用,也为我国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要人们在当代文艺学建设中照搬这些理论,而是要求人们以其为理论指导,紧密结合文艺学的学科特点进行符合学科规律的科学的建设工作。
(曾繁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艺学建设》,《人民日报》2007年1月18日)赵慧平认为,文学批评比文学创作更直接地沟通着社会公共意识与人们个体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实现着社会文化思想与艺术活动之间的相互转换与促进,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进步文艺以引领文艺创作是文艺批评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首要工作。
(赵慧平:《发挥文学批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文艺报》2007年11月20日)赖大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是相对于价值多元化的现实而言的;在文艺价值取向多元开放的格局中,要突出应有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尤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和引领。
(赖大仁:《核心价值观与当前文艺的价值取向》,《文艺报》2007年5月15日)张炯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是我国当代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文学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传媒,理当为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使作家的作品获得深厚的历史内容,从而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作用。
论《岛》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
论《岛》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文学院111班24号金文霞摘要:从叙事学和美学的角度来探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长篇小说《岛》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
通过叙述的内容,人物及其环境,既体现了作品反映现实生活中麻风病人历史的初级形态审美意识的特征,又体现了文学作品把美的创造和人的本质联系起来的美学原理。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审美意识形态前言:《岛》通过叙述阿丽克西斯探寻母亲身世的为其叙事主线,延展到对斯皮纳龙格岛的麻风病史的探求,描写了书中人物的情感曲折与人情冷暖。
从布拉卡这个小镇的风俗人情,讲到对岸斯皮纳龙格岛上的麻风病人的生活,再讲到二战对这个小镇的影响。
这一层一层,都把我们从小说作品的描述中还原了社会现实,把文学作品的美的创造和现实生活的深度紧密相连。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岛》这篇作品的叙事特色与审美价值。
一、叙事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史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岛》讲述的是学考古专业的阿丽克西斯,在自己即将结婚时却对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产生了怀疑。
而且她一直对自己的母亲索菲亚的出身抱着疑问,而母亲却极力掩饰着这一切。
于是阿丽克西斯终于取得了母亲的准许去探寻母亲的过去。
她来到母亲出生的地方布拉卡,找到母亲为她介绍的拂提妮,有拂提妮为她揭开母亲所隐藏甚至母亲也不知道的过去。
为了了解母亲的过去,踏上了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
它是令整个欧洲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二战期间,整个欧洲大陆烽火连天,硝烟四起,人心惶惶。
但在希腊的爱琴海边,却有一个荒凉和平,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岛。
岛上住着的是被世人隔离的麻风病人。
主人公玛利亚在兴高采烈置办嫁妆,满心期待嫁给心上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患上了麻风病,心霎时变得冰冷而绝望。
在斯皮纳龙格岛上,善良的玛利亚起初痛不欲生,但是当她看到身边病友的痛苦时,她放下自己悲伤的情绪而专注于采集草药以减轻病友的痛苦。
论坛征文%士雨点中踢20厦门大学医学院钱洪流
病理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建设与创新钱洪流曹学松丘劲华王斌(厦门大学医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该文总结了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化建设的过程及优越性。
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化建设,就是乔伊丝·班达贝娜齐尔·布托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金·坎贝尔奥莱塔·查莫罗劳拉·钦奇利亚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英迪拉·甘地朱莉娅·吉拉德齐奈达·格雷恰尼莉迪娅·盖莱尔谢赫·哈西娜雷内塔·因卓娃安内莉·耶滕迈基亚德兰卡·科索尔梅加瓦蒂·苏加诺果尔达·梅厄安格拉·默克尔玛丽亚·多梅尼卡·米凯洛蒂米雷娅·莫斯科索·德格鲁韦尔莎贝尔·裴隆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萨尔伊维塔·拉迪乔娃迪尔玛·罗塞夫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乐·钦那瓦珍妮·希普利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波蒂亚·辛普森·米勒埃伦·约翰逊-瑟利夫赫勒·托宁·施密特尤利娅·季莫申科萝扎·奥通巴耶娃埃萨·帕斯卡尔·特鲁罗玛丽·基维涅米将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和实习指导全部数字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病变的识别和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自学,扩展学习的空间。
这一工作为病理实验课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实验教学;数字技术;病理学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digital pathologic experiment courseQIAN Hong-liu, CAO Xue-song, QIU Jing-hua WANG Bin(The Medical college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focus on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digital pathologic experiment course.In this course virtual slices and digital photographs of pathologic samples and slices were taken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it better. It suggests a new way to reform the experiment course.Key words: teaching of experiment; digital technique; pathology《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疾病状态时的器官和组织标本,研究内容是观察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包括病变的类型、特点、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临床表现的联系等,研究手段主要是通过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对器官标本(又称大体标本)和组织标本(又称组织切片)进行全面和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病变,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同时对疾病进行诊断。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名词解释
①Beowulf: The national heroic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It has over 3,000 lines. It describes the battles between the two monsters and Beowulf, who won the battle finally and dead for the fatal wound. The poem ends with the funeral of the hero.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in its poetical form is the use if alliteration. Other features of it are the use of metaphors(暗喻) and of understatements(含蓄).②Alliteration: In alliterative verse, certain accented(重音) words in a lin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辅音). There are generally 4accents in a line, 3 of which show alliteration,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quotation.③Romance: The most prevailing(流行的) kind of literature in feudal England was the Romance. It was a long composition, sometimes in verse(诗篇), sometimes in prose(散文), describing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a noble hero, usually a knight, as riding forth to seek adventures, taking part in tournament(竞赛), or fighting for his lord in battle and the swearing of oaths.④Epic: An epic is a lengthy narrative poem, ordinarily concerning a serious subject containing details of heroic deeds and events significantly to a culture or nation. The first epics are known as primacy, or original epics.⑤Ballad: The most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English folk literature is the ballad which is a story told in song, usually in 4-line stanzas(诗节), with the second and fourth lines rhymed. The subjects of ballads are various in kind, as the struggle of young lovers against their feudal-minded families, the conflict between love and wealth, the cruelty of jealousy, the criticism of the civil war, and the matters and class struggle. The paramount(卓越的) important ballad is Robin Hood(《绿林好汉》).⑥Geoffrey Chaucer杰弗里.乔叟: He was an English author, poet, philosopher and diplomat. He is 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He obtained a good knowledge of Latin, French and Italian. His best remembered narrative is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which the Prologue(序言) supplies a miniature(缩影) of the English society of Chaucer’s time. That is why Chaucer has been called “the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m”. Chaucer affirms men and women’s right to pursue their happiness on earth and opposes(反对) the dogma of asceticism(禁欲主义) preached(鼓吹) by the church. As a forerunner of humanism, he praises man’s energy, intellect, quick wit and love of life. 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poetry lies chiefly in the fact that he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 of various types, especially the rhymed couplet of 5 accents in iambic(抑扬格) meter(the “heroic couplet”) to English poetry, instead of the old Anglo-Saxon alliterative verse.⑦【William Langland威廉.朗兰: Piers the Plowman《农夫皮尔斯》】The English Bible: The first complete English Bible was translated by John Wycliffe(约翰?威克里夫). The Authorized Version is King James Bible made in 1611. The result is a monu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English literature.Renaissance: Renaissance or the birth of letters is an intellectual movement. Its two features are a thirsting curiosity for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the keen interest in the activities of humanity. Humanism is the key-note of the Renaissance.William Caxton威廉.卡克斯顿: He is the first English printer and invented in England the profession of publisher.Thomas More托马斯.莫尔: The greatest of the English humanists was Thomas More, the author of Utopia《乌托邦》. He is also one of such “giants”(巨匠) of the Renaissance. He distinguished himself as a learned scholar, a master of Latin, a witty talker, a lover of music, an honest statesman , and a man of noble character, modest but steadfast(坚定的), to his convictions. He was a far-sighted thinker, aspired for a totally new society with happy, classless, and free from poverty and exploitation. He was one of the forerunners of modern socialist thought.Utopia: It is More’s masterpiece,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conservation between More and Hythloday, a returned voyager. It is divided into two books. The first book contains a long discussion on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England. In the second book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 ideal communist society, Utopia. The name “Utopia”comes from Greek words meaning “no place”and was adopted by More as the name of his ideal commonwealth.Philip Sidney菲利普.锡德尼: He is well-known as a poet and critic of poetry. His collection of love sonnets, Astrophel and Stella《爱星者与星》, was published in 1591.Edmund Spenser埃德蒙.斯宾塞(莎翁之前最杰出的英国诗人):The poet’s poet of the period was ES who was buried beside Chaucer in Westminster Abbey. ES has held his position as a model of poetical art among the Renaissance English poets, and his influence can be traced in the works of Milton, Shelley, and Keats. ES is the first master to make that language the natural music of his poetic effusions(感情的流露). His sonnets in Amoretti, together with Sidney’s Astrophel and Stella and Shakespeare’s sonnets ,are the most famous sonnet sequences of the Elizabeth Age. 【In 1579 he wrote The Shepherd’s Calendar《牧人日记》which marked the budding(萌芽) of the Renaissance flower in the northern island of England. The faerie Queen 《仙后》is his greatest work which was dedicated to Queen Elizabeth.】Francis Bacon: He is the 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 philosophy and the founder of modern science in England. His New Instrument is called the Inductive Method of reasoning. He is also the first English essayist. To give a few, “Men fear death as children fear to go in the dark..”“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Drama: The Miracle Play圣迹剧The Morality Play道德剧寓意剧The Interlude幕间节目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弗.马洛: The most gifted of the “university wits”was Christopher Marlowe. His best work include 3 of his plays, Tamburlaine《帖木儿大帝》(1587), The Jew of Malta《马耳岛的犹太人》(1592), and Doctor Faustus《浮士德博士》(1588). He was the greatest of the pioneers of English drama. His work paved the way for the plays of the greatest English dramatist——Shakespeare——whose achievements were the monument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His plays show the spirit of the rising bourgeoisie, its eager curiosity for knowledge, its towering pride, its insatiable(不知足的) appetite for power won by military, might, knowledge, or gold. The theme of his plays is the praise of individuality freed from the restraints of medieval dogmas and law, and the conviction of the boundless possibility of human efforts in conquering the universe. The heroes in his plays are merely individualists, their individualistic ambition often brings ruin to the world and sometimes to themselves.】William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realism in world literature. His dramatic creation often used the method of adaptation(改革). Shakespeare long experience with the stage and his intimate knowledge of dramatic art thus acquired make him a master hand for playwriting. Shakespeare was skilled in many poetic forms: the song, the sonnet, the couplet, and the dramatic blank verse. He was especially at home with the blank verse. Shakespeare was a great mast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hakespeare has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o be the summit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over the world.①The great comedies: A Midsummer Might’s Dream,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s You Like It, Twelfth Night.②The great tragedies: Hamlet, Othello, King Lear, Macbeth.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Antonio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Bassanio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Shylock借债。
格非小说叙事策略研究
格非小说叙事策略研究作者:吴莱莱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被引用次数:6次1.陈晓明文学超越 19992.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20023.格非塞壬的歌声 20024.余华虚伪的作品 1989(05)5.塞·贝克特.沈睿.黄伟普鲁斯特论 19996.杨义中国叙事学 19977.格非小说叙事研究 20028.罗贯中三国演义 20059.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200410.米歇尔·布托对小说技巧的探讨 198611.克劳德·西蒙弗兰德公路 199912.格非.北村格非与北村的通信 1989(02)13.李渔闲情偶寄 200514.伊瑟尔.霍桂恒.李宝彦审美过程研究--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 198815.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00416.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 198917.巴尔加斯·略萨.赵德明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200418.班固汉书·艺文志序 196219.吴俊.格非.吴洪森小说与小说艺术 1989(05)20.耿占春叙事美学 20021.余中华有意味的形式——论格非小说的叙事艺术[学位论文]20042.王勤在迁徙的路上——格非论[学位论文]20073.杭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论格非的长篇小说创作[学位论文]20074.刘猛性爱与死亡——关于格非小说的主题学研究[学位论文]20055.王丹娜本能与欲望的构建和解析——论格非的潜创作[学位论文]20076.吴妍先锋中的一朵奇葩——论格非小说的特点[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7.卢凤荣.LU Feng-rong论格非小说的意象叙事[期刊论文]-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8.张岩格非小说论[学位论文]20079.向仕艳论格非小说的创作嬗变[学位论文]200910.王丽娜先锋性的坚守与超越——对格非近作的研究[学位论文]20091.逯晓萌《褐色鸟群》的叙事艺术[期刊论文]-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2(12)2.夏雨格非的世界[学位论文]硕士 20083.刘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怪异”书写[学位论文]硕士 2010引用本文格式:吴莱莱格非小说叙事策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叙事学书目
叙事学资料一,结构主义及相关思潮(形式主义、符号学)的经典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瑞)费尔迪南·德·索绪尔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79※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法)托多罗夫编蔡鸿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三联书店1989野性的思维(1962) (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结构人类学(1958)(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下列文论选本中也收有部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原典文献: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陆梅林等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二十世纪文学评论戴维·洛奇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93当代文学批评主潮冯黎明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最新西方文论选王逢振等编漓江出版社1991二,叙事学经典文献及总结、综述性著作※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叙事美学王泰来等编译重庆出版社1990※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热奈特论文集(法)热拉尔·热奈特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叙事虚构作品(以)里蒙—凯南姚锦清等译三联书店1989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荷)米克·巴尔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初版,2002新版《后现代历史叙事学》(英)马克·柯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作为修辞的叙事》詹姆斯·费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新叙事学》戴卫·赫尔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三,结构主义思潮评析、研究20世纪法国思潮(法)约瑟夫·祁雅理商务印书馆1989结构主义(1970)(瑞)让·皮亚杰倪连生、王琳译商务印书馆1984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比)J.M.布洛克曼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6※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英)特伦斯·霍克斯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语言的牢房(1972)(美)詹姆逊结构主义诗学(1975)(美)乔纳森·卡勒盛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文学结构主义(1974)(美)罗伯特·史柯尔斯刘豫译三联书店1988 又译作“结构主义与文学” 孙秋秋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徐崇温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结构诗学》(俄)鲍·安·乌斯宾斯基彭甄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英)约翰·斯特罗克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四,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概述※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特雷·伊格尔顿伍晓明译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 (或译“文学原理引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当代西方文学理论” 王逢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文学理论(美)乔纳森·卡勒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0世纪的文学批评(法)让—伊夫·塔迪埃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张隆溪三联书店198620世纪法国小说诗学史忠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欧美文学术语辞典艾布拉姆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罗吉·福勒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文学批评术语词典王先霈王又平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五,叙事学应用:※批评的解剖(加)诺思诺普·弗莱百花文艺出版社※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1985) (美)杰姆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法)保罗·利科尔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时间和叙述(法)保罗·利科尔三联书店比较诗学(美)厄尔迈纳王宇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通俗文化、传媒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美)伯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六,西方小说美学著作※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吕同六华夏出版社199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工人出版社1987小说美学(美)万·梅特尔·阿米斯傅志强译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小说的艺术(美)亨利·詹姆斯见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小说技巧珀·卢伯克;※小说面面观爱·摩·福斯特;小说结构爱缪尔※现代小说美学(美)利昂·塞米利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现代小说写作技巧(英)乔纳森·雷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现代小说(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外国文艺》1981/3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美)狄克森、司麦斯合编朱纯深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小说写作技巧20讲(美)盖利肖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浪漫小说ABC 现代·SNP创作中心2002※小说修辞学(美)W·布斯周宪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小说的艺术(捷)米兰·昆德拉孟湄译三联书店1992※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苏)米哈伊尔·巴赫金三联书店1988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秦林芳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当代叙事学(美)华莱士·马丁伍晓明译北京大学1990语言学与小说(英)罗杰·福勒重庆出版社1991《小说的艺术》戴维·洛奇作家出版社1998《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巴·略萨(Planeta,S.A.)著,赵德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结尾的意义:虚构理论研究》(英)弗兰克·克默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小说——文学分析的现代方法与技巧》(法)贝尔纳·瓦特莱著陈艳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新小说新电影》(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诗学——文学形式通论》(法)达维德·方丹著陈静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互文性研究》(法)蒂费纳·萨摩瓦约著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七,中国小说史、小说理论及中国叙事学中国小说史略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中国现代小说史杨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991中国小说美学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小说艺术论稿马振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小说学引论李洁非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现代小说技巧初探高行健花城出版社1981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南帆上海三联书店1987小说美学吴功正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小说叙事艺术刘世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小說敘事學》徐岱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叙事学导论罗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叙事学胡亚敏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傅修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叙述学董小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苦恼的叙述者赵毅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赵毅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叙事学杨义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陈平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从传统到现代-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捷〕米列娜著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小说叙述学与文体学研究申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人与故事高小康东方出版社1995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许子东三联书店1999叙事的建构——叙事写作教程高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文学的维度南帆三联书店1998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乐黛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周英雄北京大学1990台湾中国文学史论文选王大鹏选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台湾香港论著选集宁宗一鲁德才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小说艺术形式分析――叙事学研究》王阳《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傅修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高小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李显杰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卡通叙事学》杨鹏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小说修辞研究》李建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叙事美学》耿占春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时间历史叙事》李纪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丁乃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塞壬的歌声》格非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叙事研究》格非《小说门》曹文轩作家出版社《虚构之刀》马原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讲稿》王安忆《小说稗类》张大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鲁迅小说叙事研究》赵卓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谭君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谭君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书信体小说》张鹤《當代中文小說中的第二人稱敍述》谢腾香港中文大学学位论文。
感性、并置、批判
2023年第4期(总第333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33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感性㊁并置㊁批判:阿多诺语言观的三重面向曹㊀颖㊀哲1ꎬ2(1.黑龙江大学文学院ꎬ哈尔滨150080ꎻ2.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ꎬ哈尔滨150040)摘㊀要:阿多诺对语言的思考和实验贯穿其学术生涯始终ꎬ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观ꎮ他超越语言的实用和审美层次ꎬ赋予语言感性㊁并置和批判面向ꎮ面对20世纪语言的危机ꎬ阿多诺以感性的真实克服概念的遮蔽ꎬ突破传统语言概念化的表达ꎬ实现向唯物论立场的转向ꎻ以并置的语言结构和星丛式文体对以因果推论为核心的综合语言进行反抗ꎬ从而抑制理性主体的膨胀ꎬ挑战主㊁客体对立的认识论ꎻ同时通过语言的批判面向ꎬ抵制语言的交流性ꎬ使语言免于被轻易消费和挪用的风险ꎮ阿多诺视语言为思想的组成部分ꎬ经由语言实现其同一性哲学批判ꎮ其语言观不但自身具有多重面向ꎬ而且能够折射出其哲学和美学的思想谱系ꎬ并透视出他对于时代症候的深刻洞察ꎮ关键词:西奥多 阿多诺ꎻ语言观ꎻ感性ꎻ并置ꎻ批判中图分类号:I0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3)04-0168-10①㊀«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的中译文首见于2018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办的第一期跨学科青年工作坊ꎬ由华东师范大学黄金城从德文原文并参考英译本所译ꎮ该期工作坊主题为 批判理论与语言哲学 ꎬ选择维特根斯坦与阿多诺的相关文本进行比较研读ꎬ旨在通过语言哲学这一视角审视批判理论的 范式转型 ꎬ同时为文学艺术和美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视野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㊁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五位青年学者围绕阿多诺的«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展开深度对谈ꎮ谈话纸质版于2020年刊于金惠敏主编的国际性学术论丛«差异»(第9辑)ꎬ题目为 阿多诺语言哲学五人谈 ꎬ同时发表的还有黄金城译文ꎮ本文相关引用均出自此译文ꎮ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西方文学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2572021DF11)ꎻ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专项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生态意识培育及路径研究 (DGYYJ2020-06)作者简介:曹颖哲ꎬ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ꎬ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ꎮ㊀㊀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㊁战后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ꎬ西奥多 阿多诺(TheodorW.Adornoꎬ1903 1969)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ꎬ他广泛地引发思考ꎬ却又不断地 陷入阐释性争议之中 [1]ꎮ这固然是其思想的深奥使然ꎬ但同时也与其语言特色不无关系ꎮ提到阿多诺的语言ꎬ人们的印象通常是含混晦涩㊁碎片化㊁无秩序㊁甚至充满矛盾ꎬ在普遍以艰深著称的20世纪理论家里ꎬ出其右者也不多见ꎮ这一方面常常使译者和读者对他的作品望而生畏ꎬ有时甚至会对其立场和观点产生严重误解ꎻ但另一方面ꎬ他的许多精炼而激进的表达变成了格言和口号ꎬ不仅在学术界ꎬ也在普通大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ꎮ其实ꎬ阿多诺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征并不是偶然形成的ꎬ而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策略ꎬ是他抵制传统哲学话语㊁施行社会批判的语言实践ꎬ体现了其独特的语言观ꎮ阿多诺对语言的关注ꎬ始于青年时期ꎮ早在30年代初的«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ThesesontheLanguageofthePhilosopher)①中ꎬ就已经显示出通过语言批判来进行哲学批判的萌芽ꎮ在«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DialecticofEnlightenment:PhilosophicalFragments)对奥德修斯语言游戏的解读中ꎬ可以进一步看出阿多诺对语言的高度重视ꎮ50年代«文学笔记»(NotestoLiterature)的开篇之作«作为形式的论说文»(TheEssayasForm)是其语言和文体思想的提纲挈领之作ꎬ之后在十余篇现代作家评论中ꎬ他关于语言861的思考得以进一步厘清ꎮ而晚期作品«否定的辩证法»(NegativeDialectics)和«美学理论»(Aesthet ̄icTheory)不仅是其哲学和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ꎬ也是语言思想的一次大汇集ꎬ同时更是其语言观念及表达策略的自觉体现和实践的巅峰ꎮ可见ꎬ阿多诺对语言的思考和实验贯穿其学术生涯始终ꎬ语言的问题和呈现形式对阿多诺来说至关重要ꎮ阿多诺曾以 棱镜 为题命名他的一部文集ꎬ喻指其中文章所探讨的文化现象可以像透明多面体一样ꎬ透视社会与现实ꎮ对阿多诺的语言思想进行揭示和梳理ꎬ可以发现ꎬ他的语言观也如 棱镜 一般ꎬ不仅本身具有多重面向ꎬ而且能够从中折射出其哲学和美学的思想谱系ꎬ并透视出他对于时代症候的深刻洞察ꎮ㊀㊀一㊁回归感性:对概念语言的去蔽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停留在假说阶段ꎮ但不管哪种假说ꎬ无论是拟声说㊁劳动说还是游戏说ꎬ都支持语言的产生以感觉经验为起点ꎮ同样不容否认的是ꎬ语言的发展是以概念为中介的ꎮ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ꎬ 性质 往往被从事物中剥离出来ꎬ形成概念ꎬ协助人们概括和认识事物ꎮ西方传统哲学把这个过程尤其发扬光大ꎮ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ꎬ古希腊哲学家往往通过 属加种差 的方式对事物做出规定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万事万物ꎮ这在亚里士多德那里ꎬ发展成了 范畴 ꎬ即一种基本的类的概念ꎮ普遍的类的名称和概念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ꎬ成为一个中介ꎮ借此中介ꎬ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ꎬ可以对事物做出普遍和一般意义上的说明ꎮ然而ꎬ随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ꎬ以概念为中介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语言与观念论相呼应ꎬ与形而上学同一性思维形成共谋ꎬ概念凌驾于事物之上ꎬ发生了畸变ꎮ从«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到«否定的辩证法»ꎬ阿多诺正是在对概念语言弊端的批判中ꎬ认识到观念论领域内形式与内容相分离的哲学语言的非真理性ꎬ同时重新看到和揭示了感觉经验对于语言的原初性和基础性意义ꎮ严格来讲ꎬ«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不能算是一篇论文ꎬ它篇幅短小ꎬ仅由十个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ꎮ但这篇常常被忽略的短文却可以称为阿多诺语言思想的发端之作ꎮ在这篇文章里ꎬ阿多诺从哲学家语言入手ꎬ揭示了概念的主观性㊁偶然性和非实事性ꎮ阿多诺认为ꎬ在传统哲学语言中ꎬ概念ꎬ以及借着概念的词语ꎬ是诸特性之多样性的缩略式ꎬ而这些特性的统一则纯粹由意识构成 [2]207ꎮ 杂多的统一性作为形式主观上范铸于杂多之上ꎮ [2]207-208传统哲学语言秉承观念论的传统ꎬ将独特而杂多的事物通过意识和观念用概念统一起来ꎬ就像用模子将熔化后的金属制成样式均一的标准器物一样ꎮ这一将杂多统一为标准形式的过程ꎬ也是形式与内容相互分离㊁渐行渐远的过程ꎮ在这个过程中ꎬ概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ꎬ成为意识和观念用来统一杂多的 模具 ꎮ而与此同时ꎬ 主观构成的诸概念之统一性ꎬ在存在者层面上具有 偶然性 [2]208ꎮ在基于观念论的哲学语言中ꎬ事物的命名具有任意性ꎮ 名称是意识的自由设定 [2]208ꎬ因而是主观的㊁随意的ꎬ不同事物的命名完全可以互换ꎮ 甲 物如果从一开始被命名为 乙 物ꎬ也是完全可以的ꎮ这样ꎬ在观念论领域中ꎬ名称㊁概念与意指物之间就并非是 具体的实事性关系 ꎬ而是一种 图像性关系 [2]208ꎮ换言之ꎬ语言与事物之间是相互分离甚至割裂的ꎬ语言只是 实事 的 符号性指归 [2]208ꎬ是描述世界的图像ꎬ通过名称和概念建立起世界的镜像ꎮ到了40年代写作«启蒙辩证法»之时ꎬ在阿多诺的视野中ꎬ形式与内容的割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哲学家语言中了ꎬ而是借奥德修斯还乡的故事延伸到了一般的语言ꎮ阿多诺通过«奥德赛»这部史诗ꎬ进一步揭示了语言上二元论的普遍存在ꎮ奥德修斯返乡途中ꎬ被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囚在山洞里无法脱身ꎬ于是设计将波吕斐摩斯灌醉并弄瞎了他的独眼ꎮ波吕斐摩斯受伤后高声呼救ꎬ岛上的巨人们闻声而至ꎬ在被大石堵住的洞口外询问是不是有人要杀他ꎬ当听到波吕斐摩斯在洞内回答 无人要杀我啊 之后ꎬ又纷纷散去了ꎬ波吕斐摩斯没有得到帮助ꎬ奥德修斯和同伴因此得以逃脱ꎮ在这一情节中ꎬ奥德修斯脱身的关键ꎬ就是他曾经告诉波吕斐摩斯ꎬ自己名叫 乌岱斯961(Udeis)ꎬ这个名称既有英雄的含义ꎬ又有 无人 的意思ꎬ所以ꎬ波吕斐摩斯的邻居们才会以为没人要杀他而离开ꎮ在阿多诺看来ꎬ奥德修斯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巧妙地利用名字逃脱ꎬ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语言上的二元论ꎬ即从 词语中发现了成熟的资产阶级社会里所谓的 形式主义 :词语的永恒义务已经与所有内容丰富的意涵毫无关系了ꎬ也与一切可能存在的内涵保持了距离 [3]57ꎮ因为词语与内容的联系十分薄弱ꎬ 同样的词语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物 [3]56ꎬ所以无论是 英雄 还是 无人 ꎬ其实都与奥德修斯本人并无实质关联ꎮ但表面上ꎬ 词语与对象之间的区分 又是模糊不清的ꎬ词语 直接拥有把持事实的权力 [3]56ꎬ所以波吕斐摩斯才会毫不迟疑地用 乌岱斯 也就是 无人 ꎬ来指称奥德修斯ꎬ从而失去获救良机ꎮ可见ꎬ 词语与被词语同化并表达出来的事物之间 ꎬ其实是一种模糊的 对立 关系[3]57ꎬ奥德修斯正是狡猾地利用了这一点ꎬ玩了个文字游戏ꎬ才得以逃脱ꎮ在«否定的辩证法»中ꎬ阿多诺更进一步ꎬ明确指出概念的决定性缺陷ꎬ以及由此带来的概念语言的弊端ꎮ他认为ꎬ 概念的精确性取代了事物的本性ꎬ却又不能完全记住事物的本性ꎬ语词和语词用魔法召唤的事物之间有一道裂隙ꎮ因此ꎬ在语词的选择中以及在整个表达中有武断和相对的残余 [4]43ꎮ也就是说ꎬ在概念语言中ꎬ语词和事物的统一性其实并不是无懈可击的ꎬ而是武断和相对的ꎬ进而是虚假的ꎮ但问题在于ꎬ一旦某种东西表现出异质性ꎬ被认为不与概念保持同一ꎬ就会对思想产物的不容置疑造成挑战ꎮ因此ꎬ概念就以一种夸张的方式ꎬ将其吞噬掉ꎬ从而及时地阻止这种挑战和质疑对人心的蛊惑[4]17ꎮ其结果就是ꎬ最终一切质的规定都被清除ꎬ异质性被有效地抑制和打压ꎮ当然ꎬ阿多诺批判概念语言ꎬ却并不主张 完全抛弃普遍概念 ꎬ因为 就像名称对个别事物所具有的意义一样 普遍概念ꎬ构成了表现的物质基础 [3]230ꎮ同样ꎬ他也不认为语言必须脱离普遍性ꎬ而是认为 普遍语言 是历史的必然ꎬ因为只有这种语言才能提供一种 人所共知的表现形式 [3]41ꎮ在阿多诺看来ꎬ造成概念语言弊端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们错把概念与认识混淆起来ꎮ他指出ꎬ 分类是认识的条件ꎬ而非认识本身 [3]230ꎮ分类㊁命名㊁概念本身并不是错误的ꎬ反而是人类赖以认识世界的中介和手段ꎮ但是ꎬ它们只能存在于人的头脑中ꎬ却不能独立地存在于现实中ꎮ因此ꎬ它们只是认识的条件ꎬ不能等同于真实存在的独特的万事万物ꎬ也不能代替对事物的认识本身ꎮ如果将认识的条件与认识本身相混淆ꎬ就会错误地把从许多个体中抽离出来的对事物的规定等同于事物本身ꎬ概念就会流于空洞ꎬ造成对独特个体和异质性的遮蔽ꎬ最终造成语言与实事的脱离ꎬ从而使语言沦为实事的符号ꎮ表面上看ꎬ语言的 符号性特征 [2]208构成了语言可理解性的基础ꎬ两者互为因果ꎬ相辅相成ꎮ但是ꎬ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ꎬ语言的符号性和可理解性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ꎮ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符号性使得语言仅仅 相即于对象和社会的抽象观念论要求 ꎬ恰恰背离了 真实的语言实在性 ꎬ与观念论所希求的 可理解性 背道而驰ꎬ由此使真正的理解陷入困境[2]208-209ꎮ上述分析指出了概念语言最为严重的后果ꎬ也解释了为何奥斯维辛之后ꎬ艺术陷入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困境ꎮ1965年ꎬ阿多诺作 奥斯维辛之后的形而上学与死亡 的演讲时ꎬ引用了一篇题为 酷刑 的文章ꎬ其作者是曾经在布伦东克战俘营中死里逃生的犹太人让-埃默里(JeanAméry)ꎮ对于文中对集中营痛苦和死亡经验的描述ꎬ阿多诺评论道: 说死亡在所有时代都无变异ꎬ这是一个谎言ꎻ即便死亡自身 这是完全抽象的同一 也会在完全不同的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东西ꎮ [5]代序III-IV埃默里的著作«罪与罚»的中译者在序言中也指出ꎬ 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时ꎬ我们始终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ꎬ只有含义具备公共性的词语才能使我们的体验获得广泛的理解ꎻ另一方面ꎬ太具备公共性的词语却会使我们体验的本己性和独特性受到损失 [5]代序Vꎮ这段话准确地说明了概念语言导致的困境ꎬ即理性与经验之间㊁概念和客观事物之间是异质的ꎬ是不对称和非同一的ꎬ而包括苦难㊁死亡在内的所有的生存体071验ꎬ却都是 本己的 ㊁独特的㊁差异性的ꎬ因而是任何其他人的呈现所无法替代的ꎮ阿多诺之所以认为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ꎬ部分原因正在于此ꎮ概念语言中语词和实事的同一性是不真实的ꎬ因此在面对大屠杀这类极端的经验时ꎬ 没有人能在自己的想象中再现别人的痛苦 [6]128ꎮ概念语言被理想主义地赋予了一种不真实的地位ꎬ语言失去客观性ꎬ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可理解的语言ꎮ因此ꎬ奥斯维辛之后ꎬ不仅哲学家们ꎬ所有人面临的都是 已然崩解的语言 ꎬ他们的 材料乃是词语的废墟 [2]209ꎮ那么ꎬ如何能够终结语言的无力状态ꎬ实现词语与实事的真实相即呢?阿多诺的方案是突破传统概念化的表达ꎬ以感性的真实克服概念的遮蔽ꎬ强调语言与 实事 之间真正的 相即性 ꎮ这是他的唯物论立场决定的ꎮ在阿多诺看来ꎬ从同一性的尺度中解放出来ꎬ 非同一的要素便表现为物质的ꎬ或不可分割地和物质事物融合在一起 [4]165ꎮ概念以同一性为尺度ꎬ而语言要想摆脱同一性的暴力ꎬ必须借助感觉经验ꎮ感觉是 整个认识论的关键 ꎬ而其自身的 丰富性是感觉的认识的权威 [4]165ꎮ但由于欧洲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ꎬ感性却长期处于理性附庸的地位ꎮ因此ꎬ语言的感性转向ꎬ其实是一种回归ꎬ即对感觉经验在语言中应有地位的复归ꎻ同时ꎬ这种倾向也标志着阿多诺思想 从先验观念论向唯物主义的转型 [2]214ꎮ这一转型从«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开始ꎬ在他的语言观的发展和形成中得以清晰的体现ꎮ因此ꎬ阿多诺对哲学家语言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法是ꎬ 忠实地与被意指的实事协调一致ꎬ并且根据词语中真理的历史状况忠实地使用词语 [2]209ꎮ他还认为ꎬ只有艺术语言能够提供这种可能ꎮ因为 艺术品趋向一种语言ꎬ该语言文字 蔑视任何预定的普遍性 [7]128ꎮ①只有在语言艺术作品中ꎬ才 保存了词语与实事的统一性 ꎮ 真正的艺术 ꎬ确切地说ꎬ是现代艺术ꎬ 如今不再具有形而上之物的特征ꎻ相反地ꎬ它转而以非中介的方式来表现真实的存在内涵 [2]210ꎮ因此ꎬ阿多诺认为ꎬ哲学的艺术化转向ꎬ或者说ꎬ是哲学语言向艺术语言的转向才能解决哲学语言的问题ꎮ在艺术语言中ꎬ阿多诺极为推崇卡夫卡的语言ꎮ他曾经明确表达ꎬ 卡夫卡的权威在于文本本身 [8]247ꎮ以卡夫卡著名的长篇小说«审判»结尾处的行刑场面为例ꎬ在作品中ꎬ主人公K莫名其妙地被捕ꎬ之后一年间为了案子四处奔走ꎬ但是却至死也未能踏进 法 的大门半步ꎬ而是毫无征兆地在一个月夜ꎬ被带到郊外处死了ꎮ行刑人中的一个 解开大衣ꎬ从挂在背心皮带上的刀鞘里抽出一把屠夫用的又长又薄的双刃刀ꎬ把刀举起ꎬ在月光下试了试刀锋 [9]204ꎮ当K任凭摆布㊁麻木等死的时候ꎬ两个行刑人 又可恨地谦让起来ꎬ第一个人从K头顶把刀递给第二个ꎬ第二个又从K头顶把刀还给第一个 [9]204ꎮ而就在远处的灯光让K又燃起一丝希望的时候ꎬ 一个同行者的两手已经掐住K的喉头ꎬ另一个把刀深深地插入他的心脏ꎬ并转了两下ꎮK的目光渐渐模糊了ꎬ但是还能看到面前的这两个人ꎬ他们脸靠着脸ꎬ正在看着这最后的一幕 [9]205ꎮ这个杀人的过程只有寥寥数语ꎬ 简洁 得近乎 赤裸 ꎮ无论是在K头顶上递来递去的刀子ꎬ还是刀子插进心脏又转了两下ꎬ都如阿多诺所说ꎬ 没有任何地方闪烁着无限理念的光晕 每个句子都是字面意思 [8]246ꎬ但是却表现出一种直抵社会本质的真实ꎮ阿多诺认为ꎬ卡夫卡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 物理时空上的切近感 ꎬ这让他的文字真实得 像三维电影中的火车头一样 射向他的读者[8]246ꎮ乔治 斯坦纳也指出ꎬ卡夫卡的语言 有着神奇的半透明性 ꎬ他像 斯宾诺莎打磨镜片一样打磨他的语词ꎬ一束精确的光线穿透语词而丝毫无损 [10]143ꎮ无辜又无奈的个人㊁神秘而庞大的官僚体制㊁在体制面前个人的渺小和茫然无措ꎬ经过卡夫卡语言的外化ꎬ反而获得了一种超越现实之上的真实ꎮ但卡夫卡语言的真实感并不来源于现实主义171①本文出自«美学理论»的引文主要依据王柯平的中译本ꎬ并参照Kentor的英译本有所改动ꎮ参见TheodorW.AdornoꎬAestheticTheoryꎬTrans.RobertHullot-KentorꎬLondonandNewYork:Contimuumꎬ2002ꎮ的纤毫毕现的描摹ꎬ而是因为他杜绝 用一个预先给定的图式ꎬ将作品中的细节置于一个宏大的概念之下 [11]22ꎮ他 把德语蜕变为直接表达意义的光骨头ꎬ尽可能丢弃包裹着意义的历史㊁地域或隐喻的共鸣语境 [10]143ꎮ写作之于卡夫卡ꎬ仅仅是一项纯粹的㊁自我的㊁内指的活动ꎮ作为一名职业律师ꎬ他并不靠写作谋生ꎬ所以不需要迎合读者和出版商ꎻ他也没有成名的热望ꎬ这从他生前发表作品不多ꎬ还委托好友在他去世后烧掉所有手稿中可见一斑ꎮ因此ꎬ他所有的语言的呈现和文字的运用ꎬ都仅仅出于 个人目的 ꎬ而不服务于任何外在的目的ꎬ他既不被任何既定的思想趋势所同化ꎬ也未表达过任何政治㊁宗教㊁社会㊁道德的诉求ꎬ他只寻求 内心共鸣 ꎬ 只与语言自身的偶然结构共鸣 [10]143ꎬ而不受任何概念的裹挟ꎮ所以ꎬ尽管他的作品背景模糊ꎬ主题抽象ꎬ没有清晰的情节主线ꎬ人物形象也不明朗ꎬ但是却有着更高层次上的真实ꎮ正如阿多诺所指出的ꎬ在卡夫卡作品中ꎬ 只有看得见的东西可以被叙述 [8]265ꎬ他从不 用任何自上而下的概念来掩盖任何东西 [8]247ꎮ他依赖的是感性元素ꎬ而不是体系ꎮ因为 无论是思想体系还是政治体系 ꎬ作为一种同一性结构ꎬ 都不希望有任何与它们不同的东西ꎮ这些体系变得越强大ꎬ就越想把现有的现实置于一个单一的标题之下ꎬ它们越压迫现实ꎬ离现实就越远 [8]256ꎮ可以说ꎬ在某种程度上ꎬ体系体现的是一种主体的傲慢ꎬ而阿多诺从对概念语言的批判出发ꎬ强调语言的感性和经验面向ꎬ本身便具有反体系和反主体性的意义ꎮ㊀㊀二㊁ 并置 语言:对主体性的瓦解阿多诺曾经指出传统哲学的 建构 性特征:作为 建构 的结果ꎬ传统哲学 拒不宽容任何不事先被哲学领会的东西 ꎬ并因此陷入一种思维定势ꎬ即哲学必须以同一性结构为条件ꎬ否则ꎬ 哲学就是不可能的ꎬ就会瓦解为纯粹并列的陈述 [4]133ꎮ可见ꎬ阿多诺认识到并列陈述与传统哲学话语是对立的ꎬ这也正是为什么这种并列陈述ꎬ也就是语言的 并置 结构ꎬ成为阿多诺语言观中的一个重要面向ꎬ甚至成为他瓦解主体性㊁建构新型认识论的手段ꎮ传统哲学依赖因果逻辑建构起同一性结构ꎬ语言上的逻辑意群是体系和秩序的产物ꎮ阿多诺认为ꎬ体系是一种有着内在矛盾性的 秩序 ꎬ一经生产出来ꎬ就变得 贪得无厌 它 装作任何自在存在物都被法定 了[4]16ꎮ 理性作为一个体系而盛行ꎬ最终消除它涉及的一切质的规定ꎬ因而和客观性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ꎬ它打算靠把握客观性来侵犯客观性 ꎬ最终让客观性 服从于一个同一性的公理ꎮ [4]17因此ꎬ在阿多诺看来ꎬ每一种体系归根结底都是理性主体征服欲的体现ꎮ拒绝体系㊁抵制主体对客观性的侵犯成为阿多诺的哲学主张ꎬ他一直在写作中实践这一主张ꎬ并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观ꎮ为了反对同一性结构ꎬ语言需要寻求逻辑意群以外的东西ꎮ但是ꎬ在拒绝理性体系㊁避开因果推论的同时ꎬ语言也随之趋于碎片化ꎬ呈现一种相对 混乱 的状态ꎬ从而不禁让人产生疑虑:思想离开因果推论和逻辑意群构筑的语言大厦ꎬ会不会 流离失所 ?但实际上ꎬ答案是否定的ꎬ因为阿多诺并非在进行轻率鲁莽的 语言冒险 ꎬ而是采用了并置这种语言形式ꎮ阿多诺写有«并置:荷尔德林的晚期诗歌»(Parataxis:OnHölderlin sLatePoetry)一文ꎬ收入德文版«文学笔记»第三卷ꎮ并置是一种抑制了传统的句法联系的表达方式ꎬ传统句法靠逻辑推论展开ꎬ但并置转而 使用并列来建立联系ꎬ保持思想之间的亲切感ꎬ而不会使之崩溃成因果关系 [11]23ꎮ并置通过并列陈述而非因果推理发展成段落ꎬ再以同样的方式和结构发展成文章ꎬ构成阿多诺所主张的星丛式文体ꎮ无论句子还是段落ꎬ都只是探索主题的一个方面的碎片ꎬ而并不致力于通过逻辑衔接建立一个体系或一种秩序ꎮ这种从传统句法到并置的转变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ꎬ即从 狗因为雷声而害怕 到 一声一声的雷声ꎻ狗在发抖 [11]24ꎮ正是从荷尔德林的并置语言中ꎬ阿多诺看到了对以因果推论为核心的综合语言的反抗ꎮ但阿多诺同时也指出ꎬ并置并非指强行 破坏语言统一性 ꎬ而是致力于实现一种新型的统一形式ꎬ这种形式既能反映 多样271性 ꎬ还 知道自己是不确定的 [12]136ꎮ因此可以说ꎬ并置 暗示了一个另类的感受空间 [13]63在«作为形式的论说文»中ꎬ阿多诺进一步阐述了并置以及由并置形成的星丛式文体的特点ꎮ在 论说文 中ꎬ语言表述不是线性的因果推论ꎬ而是典型的 并列陈述 ꎮ但并不能因此将论说文与推论式论述简单地对立起来ꎬ更不能因此认为论说文是没有逻辑的ꎮ论说文只是 不按照推理逻辑来展开自己的想法ꎮ它既不是从一个原则中进行推论ꎬ也不是从连贯的个人观察中得出结论ꎮ [14]22论说文的各要素和元素之间没有等级之分ꎬ也不是从属关系ꎮ 作为各元素㊁要素的并置结构 ꎬ论说文只是协调各要素的关系ꎬ并且能够时时进行反思[14]22ꎮ阿多诺用大量篇幅批判笛卡尔构建的 理性大厦 ꎬ并且指出论说文并不搭建理性大厦的 脚手架 ꎬ论说文的元素只是 通过它们自身的运动结晶为一种构型 ꎬ构成一个个星丛[14]13ꎮ在星丛的力场中ꎬ 论说文的所有概念都以一种相互支持的方式呈现ꎬ每一个概念都通过与其他概念之间的配置和相互之间的结构来达到自身的明确表达 [14]13ꎮ因为不追求 封闭的演绎或归纳结构 ꎬ反而 强调片面㊁局部 ꎬ论说文呈现出一种 碎片的和断断续续的特性 [14]9-10ꎮ这种形式的好处是ꎬ对象中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ꎬ或者不能被概念容纳的东西ꎬ也能够在这种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ꎮ阿多诺曾经将传统的概念语言和星丛文体的结构做过比较ꎬ从中可以看出并置语言的独特性:前者以抽象为至上原则ꎬ其路径是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 更一般 的概念ꎬ如此逐层递进ꎬ直至上升到一个 总括性概念 ꎻ而后者以客体优先性为原则ꎬ让概念进入星丛ꎮ星丛不致力于对概念进行定义ꎬ而是通过一种关系ꎬ 来为概念提供客观性 ꎮ定义会对客体的特定性有所损毁ꎬ相比之下ꎬ星丛则能够 使概念完整地表达它意指的东西 ꎬ因为星丛可以 从外部来表达被概念在内部切掉的东西:即概念非常严肃地想成为但又不能成为的 更多 [4]139ꎮ对阿多诺来说ꎬ并置和星丛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巧ꎬ更是消解主体对客体暴力的手段ꎮ他视综合与定义㊁系统演绎㊁逻辑衔接等语言形式为一种逻辑上的强制和精神上的暴力ꎬ体现了理性主体的傲慢ꎬ即便是修辞技巧的伪装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ꎮ而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ꎬ并置结构取代了逻辑演进的思路ꎬ可以 摆脱精神自我整合原则的指令 ꎬ因此被阿多诺视为 对精神暴力行为的谴责 [15]ꎮ 主体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成为主体 ꎬ而荷尔德林却通过并置语言 走向了与主体化过程相反的方向 [12]137ꎮ无论荷尔德林是不是有意为之ꎬ阿多诺都认为ꎬ这意味着诗学上主体自身的牺牲ꎮ 通过这种牺牲ꎬ诗歌运动第一次动摇了意义的范畴ꎮ因为意义是通过综合统一的语言表达构成的ꎮ主体的意图ꎬ即意义的首要地位ꎬ与立法主体一起让位给了语言ꎮ [12]136阿多诺十分看重语言中主体性的消解ꎬ在不同时期的论著中多次提到ꎮ在«并置:荷尔德林的晚期诗歌»中ꎬ他把荷尔德林的并置结构称为 无意图的语言 [12]137ꎬ把荷尔德林在其诗作中的语言革新称为 允许语言本身说话的运动 [12]137ꎮ在«论抒情诗与社会»(OnLyricPoetryandSociety)中ꎬ他强调语言对于抒情诗的重要性ꎬ认为在抒情作品实现其社会性的过程中ꎬ语言形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ꎮ具体而言ꎬ就是 作为形式的基本元素的每一个语言单位的并置和由此产生的句法结构 [16]ꎬ使抒情诗作为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作品实现了主体性向客观性的转化ꎬ从而能够进行社会内容的表达ꎮ所以ꎬ阿多诺明确指出ꎬ 抒情作品的最高境界是那些主体不留下任何物质的痕迹ꎬ而是在语言中发声ꎬ直到语言本身获得表达的能力的作品 [14]43ꎮ在«美学理论»中ꎬ他把策兰晚期诗作的语言特色归结为 无机的语言 : 它们模仿的是一种潜藏在人类无助语言之下的语言ꎬ甚至是潜藏在所有有机语言之下的语言:那是死者谈论石头和星星的语言ꎮ有机世界的最后残余也被清除 [7]471奥斯维辛之后ꎬ策兰的诗歌之所以仍然能够对那种 既无法经历也无法升华的苦难 [7]471加以呈现ꎬ正是因为凭借这种将主体性最大限度消解了的语言ꎮ可见ꎬ借助语言的并置结构ꎬ关于主题的表达可以被最大限度地融入语言ꎬ直至作者的主观意图彻底371。
《金银岛》的叙事学阐释
金银岛》的叙事学阐释《金银岛》是英国19世纪晚期新浪漫主义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的代表作。
作为一部青少年题材的英国历险小说,它主要描写了一个名叫吉姆的少年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藏宝图, 在书中主要人物医生和乡绅的帮助下,历经磨难,千里迢迢去海岛探险的经历, 并在与海盗们进行了一番周旋和斗智斗勇后, 终于寻找到宝藏并胜利凯旋的故事。
这部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 十分引人入胜。
如果说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被称之为英国历险小说鼻祖的话,那么“《金银岛》则是继《鲁滨逊漂流记》后最伟大的冒险故事”。
英国历险小说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英国文学界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多年来国内评论界对英国历险小说的评析也仅限从殖民主义的角度来进行。
因此, 本文将试从全新的视域即叙事学的视角来重新解读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从而领略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容争辩的深刻之处。
1969年法国理论家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中首创了“叙事学”这一名词。
他在书中阐明:“……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不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命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的科学。
”经典叙事学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研究潮流后,于90年代以来,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理论方向发展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成为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显学趋势。
本文根据《金银岛》这部小说的内容拟从叙事模式、叙事视角、隐含作者、开放式结尾等方面来阐释。
一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使用一部文学作品的叙事模式可以分为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用《叙事理论》作家斯坦泽尔的话说: 第一人称叙事,叙事者与其它人物存在于同一世界。
华莱士?马丁也在自己的著作《当代叙事学》中阐释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定义: 叙述者也是该故事中的人物, 他可以讲自己的故事(作为主人公之“我” )或别人的故事(作为目击者之“我” )。
在《金银岛》中, 第一人称就是少年吉姆, 他以回忆录的形式叙述了他的海上历险经历,他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目击者。
采用等效翻译理论对比分析《金银岛》的三个中译本
采用等效翻译理论对比分析《金银岛》的三个中译本作者:李举先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7期文/李举先【摘要】《金银岛》是英国小说家史蒂文森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面世后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采用等效翻译理论对比分析《金银岛》三个中译本的第三部分第十三章的一个翻译片段。
等效翻译理论主要涉及源语言接受者、原文信息、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四个方面,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认知应该等同于源语言接受者对原文的认知。
因此,在对比分析《金银岛》的不同中文译本时,除了考虑准确性,还要考虑译文的通顺和流畅,也就是接受者因素。
【关键词】等效翻译理论;流畅;原文鉴赏【作者简介】李举先(1989.08-),女,汉族,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作者和创作背景的介绍1.作者简介。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旅游作家。
曾在苏格兰爱丁堡求学,毕业后做过一引起工作,但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最终还是选择了文学创作。
由于史蒂文森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明锐的洞察力以及四处游历的经历,创作了很多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有小说、儿童故事、诗歌、游记等。
他的作品受到了海明威、纳博科夫等作家的高度赞扬。
其代表作品有《金银岛》《巴伦特雷的少爷》《儿童诗园》《黑箭》等。
2.作品简介。
《金银岛》是由史蒂文森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吉姆·霍金斯在出海寻找宝藏的过程中怎样与海盗进行搏斗,经历重重的困难,最终战胜海盗,从而得到宝藏的冒险故事。
《金银岛》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不仅有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还有准确的动作行为描写。
吉姆·霍金斯是一位勇于担当、聪明开朗的少年。
每一次,他所采取的冒险行动都让人为他担心,但他总是能成功地解决问题并且总能有所发现。
他的好奇心极大地推动了自身发展。
海盗头目西尔弗表里不一的形象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表面上对人温和,实际上作恶多端,人性的一切弱点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他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立体真实,就仿佛是一个熟悉的影子一样。
30年,心理学新新人类建起“金银岛”
30年,心理学新新人类建起“金银岛”作者:张诗淇来源:《大学生》2017年第12期听说要采访金银岛创始人、董事长王宇宏师兄,我毅然报名。
与王师兄一席长谈大学后的30年,惊讶地发现王师兄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节点恰好与国家重大历史脉络的时间节点吻合,这并非偶然而是时代使然。
1987·新新人类在燕园17岁成功踏进燕园,学习心理学专业。
王师兄说心理学既有文科的视野和逻辑,也有理科的严谨和推理,且应用范畴及其广泛。
在他的眼中,心理学是大学中最好的专业。
比如人工智能就是基于人的认知产生的,火爆的增强学习和深度学习概念也均是出于心理学。
竖向阅读到横向阅读的这一转变,是北大心理学沈有乾教授192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眼动阅读实验,发现横向阅读的优势而提议的。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就是心理学家,主要研究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总之,心理学有助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科学决策,拥有广阔的前景。
回忆校园生活,王师兄自我调侃“我是那种爱玩的学生,打桥牌,下围棋。
记得隔壁有个学社会学的,我俩经常下围棋,楼道里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我们观战。
”此外,王师兄在大学期间办了很多学术讲座,比如“紧缩政策下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对策”经济论坛,邀请了很多有名嘉宾,论坛主持人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曹凤岐先生。
大三时,做了课题“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带领来自各个院系的30多人,前往几个县蹲点调研。
娱乐、论坛、课题都让王师兄尽情地享受着大学生活。
早在大一,“不务正业”的王师兄就思考着创业。
王师兄说,当时大学生分为四派:从学、从政、出国和从商。
从商的可以说是新新人类,不被主流所接受。
但是王师兄喜欢创业,他上高中时就读过很多改革开放后的创业故事,王师兄读起来特别来劲,不甘“落后”的王师兄也在学校开了个小卖铺,玩了把创业。
在那个年代,可真是有勇气。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第二部分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历史背景(汉语翻译)
美国文学第二部分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历史背景众所周知,神学主宰了清教徒时期的美国文学,给当时人们思想影响也最深。
其次才是政治。
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倡导的这些理念,鼓舞和指引了当时殖民地人们的行为。
其中大部分作者作为思想的引导者,理所当然地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托马斯·佩因声情并茂的《常识》和美国的《独立宣言》在取得战争胜利的过程中,同华盛顿、拉斐特的武装力量一样起到了同等重要的雄浑有力的作用。
如果没有托马斯·佩因的作品,很有可能就没有华盛顿领导的军队;没有托马斯·杰弗逊的作品,法国人就不可能帮助殖民地人民完成独立革命。
正在各州积极准备独立战争时,是政治家和文学家相互争论,才使得原来的十三州统一了认识。
他们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
十八世纪的中期,殖民地的美国人不再是由一些分散的殖民者构成,他们的生活较之以前更为安稳。
随着殖民地的迅速扩大和发展,相邻的繁荣的各种殖民地逐渐形成,人们开始相互融合,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人们习惯用“州”来取代以往的“殖民地”,“州”开始指代一个独立的政府,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这也是人们政治思想转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
这些州的人们生机勃勃,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自然资源丰富,本土工业开始迅速生根发芽。
同时文学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
波士顿仍是当时文化的中心,费城、纽约和弗吉尼亚州经过发展开始逐渐享有同波士顿同等重要的地位,这里政治家、文学家辈出,同波士顿比较起来也毫不逊色。
社会进步,尤其是工业的增长,直接加剧了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矛盾。
英国政府不愿意让殖民地的工业迅速发展强大,以至同他们本土竞争。
他们希望这块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永远隶属于英国。
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殖民地独立,加强同英国本土联系。
在经济方面,英国要求殖民地出口原材料,然后从英国购回高成本的机器。
这无疑直接阻碍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政治方面,他们要求这些殖民地由隔海相望的英国政府统一管理,殖民地必须交纳各种税收,但在议会中却并没有殖民地的代表。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重排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杰弗里
吴伟仁《英国⽂学史及选读》(重排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杰弗⾥第3章杰弗⾥?乔叟3.1复习笔记Geoffrey Chaucer(1340-1400)(杰弗⾥·乔叟)1.Life(⽣平)Geoffrey Chaucer,born in or about1343in London,is the“father of English poetry”and one of the greatest narrative poets of England.He was the son of a prosperous merchant,and later became a courtier and comptroller.Chaucer’s learning was wide in scope.He obtained a good knowledge of Latin,French and Italian.He had broad and intimate acquaintance with persons high and low in all walks of life,and knew well the whole life of his time,which left great impressions upon his works and particularly upon his variegated depiction of the English society of his time.He died in1400and was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thus founding the“Poets’Corner”.杰弗⾥·乔叟于1343年(或1343年左右)出⽣于伦敦,他被誉为“英国诗歌之⽗”,也是英国最伟⼤的叙事诗⼈之⼀。
他是富商之⼦,之后⼜当了朝⾂和审计官。
20世纪中国文学-当代部分—经典讲义(第二卷)
20世纪中国文学-当代部分—经典讲义(第二卷)(1949.10—2000.12)第五节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王蒙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评析一、作者简介王蒙(1934~)当代作家。
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
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以北京女子七中为原型,表现五十年代中学生的欢乐和烦恼、友谊和爱情以及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可贵的献身精神。
由于反右,79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81年此书被评为全国首届中学生‚我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83年由张弦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
)。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王蒙一步入文坛,就把歌颂青春与理想、歌颂新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89年9月4日晚新闻联播报道:王蒙辞去文化部长职务,贺敬之代部长。
)、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新时期以来,王蒙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
论史蒂文森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论史蒂文森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孙成平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8期摘要: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跌宕起伏,主要包括生前肯定阶段、受到质疑与攻击阶段和重新认识再肯定阶段。
关键词:史蒂文森;新浪漫主义;英国文学史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50-1894)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也是英国文学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先后创作了《金银岛》《新天方夜谭》《化身博士》等名著。
这些作品风格独特,情节动人,描写精妙,技巧娴熟,文笔简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并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一、得到充分肯定的阶段这一阶段从作者的成名作《金银岛》发表开始,直到作者辞世后的二十年内。
1883年《金银岛》的出版令作者声名鹊起,在英国文坛引发了巨大反响。
1888年《化身博士》的出版发行,给作者带来更大的声誉,使作者成为广受欢迎的作家。
同时代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这样评价他:“这个叫作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先生的作家用白纸黑字,创作出了最精致、最充满幻想的作品。
”王尔德认为史蒂文森是英国散文创作少有的几位大师之一。
当时的《伦敦新闻画报》评价他是“讲故事的王子,对新奇的历险经历具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渴望。
”在史蒂文森辞世后短短的二十年内,他获得了更高的评价。
乔治·圣茨伯里在《19世纪文学史》中如此评论史蒂文森的作品:“除了Merilee外,不曾有人具有史蒂文森这种把文学和讲故事相结合的能力。
”该时期对史蒂文森作品赞许有加的还有小说家威廉·夏普、杰克·伦敦、约翰·库辛等人。
史蒂文森在此时期获得的赞誉正如他的传记作者与经纪人西德尼·柯文所言:“没有人在辞世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如此多的评价。
”二、受到质疑与攻击的阶段与前一阶段截然相反,这一时期评论界对史蒂文森的评价降到了最低点。
2019年初中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 8 《金银岛》作品点评
《金银岛》作品点评《金银岛》不仅仅是以其情节赢得大量读者,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也可谓入木三分,如一开始的“船长”,“他的三角帽有一道卷边挂了下来,从那天起他就一直任他挂着,虽然遇到风时极为不便。
”使人不禁联想到一个穷凶极恶的海盗,也会被风玩弄其帽襟却又无能为力的可笑情境,又如“我记得他的外套破成什么样子;他曾在楼上自己房里把他补了又补,到最后,上面除了补丁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平时挥霍无度的“船长”也会这样勤俭节约,平时杀戮厮杀的大男人也会针线活。
这些细节描写有了更深的代入感。
或许是多疑,作者这些描写似乎隐藏着事物鲜明相对的两面,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却将一个人物丰满了不少。
除了上述两点印象深刻外,还有就是幽默了。
例如“船长”每月给“我”四便士,要我留心“独脚海上漂”(一名海盗)后,“简直在梦里也看到他所说的那个人”,“我会看到那个人化成一千种不同的形状,现出一千种狰狞的表情。
一会儿那条腿截到齐膝盖,一会儿截到齐屁股,一会儿他又变成一个要么没腿要么在身躯中央长着一条腿的怪物。
最可怕的噩梦就是看见他连跳带跑越过树篱和水沟向我追来”,“我”的富有童真的噩梦(“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和梦中的情境(一个独脚人跳呀跳地来追“我”,竟然还能跳过水沟和树篱)都为紧张的气氛增添了几分幽默。
这些恰到好处而又点到为止的幽默,可以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然而,笑过之后,面对的是更加深不可测的真相。
《金银岛》就是这么一部小说,虽然其类型是所谓“难登堂大雅”的惊险小说,但是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即使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有众多的读者)是对其最好的肯定。
最后,请让我们循着海盗们“十五个人扒着死人箱……唷呵呵,朗姆酒一瓶,快来尝……”的歌声,一起驶向神秘的金银岛吧……同时我们可以感受的金钱的诱惑之大。
金钱竟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金钱腐蚀了世界,金钱腐蚀了一切。
当金钱本身是无辜的,只是心理变质的人望想拥有它、利用它甚至是控制它。
于是,金钱便变成了一种邪恶的代名词。
叙事学心得笔记
叙事学心得笔记“叙事学”学习笔记心得叙事是人的本性叙事的“人为性”故事——话语底本——述本叙事学的两种取径所指的叙事学能指的叙事学一、普洛普:“叙事功能”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100篇俄国民间故事虽然戏剧性的人物(dramatis personae)的名称(还有属性)发生了变化,但其行动方式或功能并没有变化。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个故事常常会赋予不同的人物以相同的行动方式。
这就使得按照戏剧性的人物的功能来研究故事成为可能。
行动方式1、沙皇赐给主人公一只苍鹰,该苍鹰背着主人公到达另一国度。
2、老人送给苏申科一匹马,这匹马载着苏申科到了另一国度。
3、巫师给伊凡一只船,船将伊凡运至另一国度。
4、公主给伊凡一个指环,一个年轻人从指环里出现,将伊凡背到另一国度。
31种功能1、家庭某一成员离家出走;2、对主人公发布某种禁令;3、违反禁令;4、对手进行试探;5、对手获得他想捕获的对象的情报;6、对手设置圈套,企图占有受害者的东西;7、受害者受骗,不自觉地帮助了敌人;8、对手伤害家庭里的某一成员;9、主人公接到请求或命令,被允许或被派遣出发;10、寻求者主人公同意或决定作出反应;11、主人公离家出发;12、主人公经受考验;13、主人公对未来施与者的行为作出反应;14、主人公获得有魔力的器物;15、主人公迁徙到被找对象的住处;16、主人公与对手交锋;17、主人公被留下某种标记;18、对手被击败;19、灾祸被消除;20、主人公归来;21、主人公被追逐;22、主人公从追逐者手中获救;23、主人公回家或抵达另一王国未被认出;24、假主人公提出无理要求;25、主人公被委派困难的任务;26、完成任务;27、主人公被辨认出来;28、假主人公或对手被揭露;29、主人公获得新的外表;30、对手受惩罚;31、主人公结婚或荣登王位。
研究俄国民间故事的四个原则1、“人物的功能在故事中是一个稳定的、持续不变的因素,它们不依赖于人物如何实现这些功能。
《夜色朦胧》的叙事学解读
《夜色朦胧》的叙事学解读摘要:茨威格的短篇小说《夜色朦胧》讲述的是一个忧伤的爱情故事。
茨威格在这部小说中运用高超的叙事技巧为故事设置层层悬念,制造戏剧冲突,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了极强的叙事张力,促进了小说高潮的到来。
叙事手法也成为他表达细腻感情的有力武器,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夜色朦胧》叙事学进入意识叙事视角限知视角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现代小说家和传记作家。
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善于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也十分推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他诸多的作品中都运用了内心独白和对梦境的描述,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
茨威格在全世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高尔基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对他的文学造诣做出了极高的评价:“驾驭语言至为纯熟,他善于表达一个对象,使得它的最精致的细枝末节都变得形象鲜明。
”国内对茨威格作品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内容大都集中在心理描写、意识流创作、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的主题、作品艺术特色等角度展开。
近年来,也有少数学者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其作品,本文将从进入意识、叙事视角、限知视角这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荡气回肠的情感小说,体味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作者描绘的真挚情感。
一、进入意识《夜色朦胧》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英国男孩去姐姐家度假偶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故事。
在华莱士马丁所著的《当代叙事学》中这样阐释“进入意识”——“进入意识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第三人称叙述者可以看进人物的内心,也可以通过其内心来看。
在第一种情况中,叙述者是观看者,人物的内心被观看。
在第二种情况中,人物是观察者,世界被观看。
”小说以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只进入了主人公——15岁少年的心中,成为故事的叙述者。
夏日的夜晚,在與一众贵族朋友聚餐之后,少年百无聊赖地在花园里散步,然而,突如其来的一段艳遇却打破了这个男孩平静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10《金银岛》是英国19世纪晚期新浪漫主义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的代表作。
作为一部青少年题材的英国历险小说,它主要描写了一个名叫吉姆的少年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藏宝图,在书中主要人物医生和乡绅的帮助下,历经磨难,千里迢迢去海岛探险的经历,并在与海盗们进行了一番周旋和斗智斗勇后,终于寻找到宝藏并胜利凯旋的故事。
这部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十分引人入胜。
如果说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被称之为英国历险小说鼻祖的话,那么“《金银岛》则是继《鲁滨逊漂流记》后最伟大的冒险故事”。
英国历险小说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英国文学界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多年来国内评论界对英国历险小说的评析也仅限从殖民主义的角度来进行。
因此,本文将试从全新的视域即叙事学的视角来重新解读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从而领略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容争辩的深刻之处。
1969年法国理论家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中首创了“叙事学”这一名词。
他在书中阐明:“……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不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命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的科学。
”经典叙事学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研究潮流后,于90年代以来,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理论方向发展,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成为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显学趋势。
本文根据《金银岛》这部小说的内容拟从叙事模式、叙事视角、隐含作者、开放式结尾等方面来阐释。
一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使用一部文学作品的叙事模式可以分为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用《叙事理论》作家斯坦泽尔的话说:第一人称叙事,叙事者与其它人物存在于同一世界。
华莱士·马丁也在自己的著作《当代叙事学》中阐释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定义:叙述者也是该故事中的人物,他可以讲自己的故事(作为主人公之“我”)或别人的故事(作为目击者之“我”)。
在《金银岛》中,第一人称就是少年吉姆,他以回忆录的形式叙述了他的海上历险经历,他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目击者。
正是第一人称的使用才使这部小说具有了极大的“真实感”,并成就了这部小说的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我”吐露心声,呈现个人的情绪、感受、体验与见解。
主人公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成了小说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和对象。
为了制造真实性,小说作者不遗余力地在第一人称的塑造上下功夫,使主人公“我”的言语和心理状态都呈现出孩子的特点。
少年主人公吉姆一家经营着一个名为“班波将军”的客栈,自从一个老海盗住在这里后,他们一家就不得安宁,父亲对这个可怕的家伙非常畏惧却敢怒不敢言。
于是,他常暗地里说“这店迟早要关门”。
可是,吉姆却认为:他的存在也蛮有意思的,可以为平淡的生活多点刺激。
由此可见,这是符合孩子口吻的语言。
除了在语言的刻画上接近孩子使小说具有真实性外,作者还多次对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刻画。
文中提到,老海盗“雇佣”吉姆作为自己的眼线让他注意一个“独腿水手”,吉姆却为此饱受恶梦的折磨,小说写道:“每当雷雨交加的夜晚,呼啸的狂风摇曳着我们的房子,海浪拍击着海湾和峭壁,我就会梦见那个‘独腿水手’化成无数奇形怪状和千百种狰狞的表情……最最可怕的梦魇就是看到他又蹦又跳地在一道道篱笆和一条条沟渠之间到处追赶我。
”为了那枚硬币吉姆付出了可怕的代价,此句一出,孩子那种惟妙惟肖的心理状态便立刻跃然纸上。
在小说中,史蒂文生除了在第一人称的言语和心理刻画上接近孩子的特点外,还使孩子成为故事的推进者,使故事的发生成为可能。
换句话说,正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才创造了小说的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
首先,由于作为孩子的吉姆体形较小,才使他在开往金银岛的船上偶然坐在只有孩子才能容纳的装苹果的木桶里歇息,却意外地听到了以西弗为首的海盗的密谋,从而先发制人,扭转了局势。
另外,正是由于孩子身材短小的特点,才使他能够乘坐特制的粗糙小船,驾驶它在黑夜的掩护下,从海盗手里夺回了大船,力挽了战争中的颓势,从而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史蒂文生这部历险小说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取了一个孩子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既为作品的真实性制造了可能,同时也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作为第一人称的“我”既是叙述者,又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我”完全从自知的角度来关照自己、表现自己,呈现的是个人独有的体验。
整部小说随处可见“我看到”、“我注意到”这样的字眼。
如果作者运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这部小说,则肯定不会有这样逼真的效果,真实性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使用使这部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叙述视角的多样化从整体上来讲,《金银岛》这部小说主要是以少年主人公吉姆的视角来叙述的。
但是,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正如华莱士·马丁所说:“叙述者假定自己只能进入一个人物的内心。
在第一人称小说里面,像在生活中一样,我们并不知道他人心中所发生的一切。
这种‘有限视点’常常既含有心理上的也含有视觉上的限制:叙述者表现的仅仅是这个人物所看到的。
”史蒂文生似乎也察觉到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又运用了他人的视角来全方位地展示摘要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使用、叙述视角的多样化以及隐含作者、开放式结尾等四个角度对英国历险小说《金银岛》进行研读,从而见证这部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叙述视角隐含作者开放式结尾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金银岛》的叙事学阐释吴爱华059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10借鉴与比较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
依照华莱士·马丁所说,视角也叫焦点(focus),即我们透过谁的眼睛来看。
在长篇类的作品中,“观察的人”往往不只一个,叙述的视角经常在多个人物之间转换,在《金银岛》中也存在这种情况。
当书中正面人物吉姆、医生和乡绅得到藏宝图后准备动身前往海岛探险前,他们要事先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叙述他们所做的每项工作。
因此,作者巧妙地运用一封乡绅来信叙述事态进展———从置办出海的船到物色优秀的船长和水手,再到交待书中一个重要人物———西弗的出场,信中所叙述的每一件事都是故事发展下去必不可少的组件。
人物视点的变换,使作品平添了主观色彩,制造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另外,在书中第四章,史蒂文生以不小的篇幅借医生之口叙述了他们弃船的经过和第一天战斗的格局;而此时第一人称叙述者吉姆是缺席的。
显然,由于叙述人变换不断的状态,配合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从而形成了《金银岛》这部小说摇曳多姿的文体风貌。
三隐含作者赋予历险小说独特魅力史蒂文生一方面在努力营造合理的可信的主人公吉姆的儿童形象,一方面又不时在作品中透露自己对主人公所思所行的“干涉”,制造了不合理性———作为一个孩子,有些事是不能完成也不能理解的。
华莱士·马丁在《当代叙事学》中阐释了这一概念———在一篇叙事中使用单词“我”的作者(author)经常似乎不同于作者(writer)———可以被描绘在书的封面上的那个人。
即使在那些没有提及作者“我”的虚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基于讲述风格和方式形成一个有关作者(author)的概念。
大多数批评家接受韦恩·布思的提议,即:无论他明显还是隐晦,我们都应该称这个人为“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
在第一人称小说中,叙述者一般都明显不同于进行写作的那个人。
但一些批评家声称,他们可以识别第一人称叙述者背后的隐含作者,尽管没有使二者相互区别的语言标志。
例如,文中两次提到吉姆见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硬币,其中一次是当他们最终找到宝藏,吉姆对那些金币所做的描写———“其中有英国的金畿尼、双畿尼、圣乔治,法国的金路易,西班牙的达布龙,葡萄牙的莫艾多,意大利的西昆,钱币上筑有欧洲过去一百年来各位国王的头像;还有奇异的东方货币……”。
能够认识这么多不同国家的货币,不禁让细心的读者怀疑。
然而,这却是作者赋予人物的能力,通过他的眼睛来向读者展示作者想要向读者交待的事情。
隐含作者除了让少年主人公具备深邃的洞察力和广博的见识外,还赋予他惊人的胆识和骁勇善战的技艺。
吉姆能够独自驾驶大船迎风破浪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上航行,这对一个从来没有过驾驶经验的孩子来说有些牵强。
在与大船上的歹徒伊斯瑞进行殊死搏斗时,隐含作者赋予了吉姆敏捷的身手和果敢的决断,让他具有了绿林好汉罗宾汉一般的身手,最终让对手葬身海底。
如果说第一人称的使用增加了故事的可信性、真实感,使读者进入故事的话,那么隐含作者的存在却使读者跳出故事,对故事的真实性进行了反思。
纵观《金银岛》这部作品,主人公吉姆虽历经磨难,却能处处、时时逢凶化吉,这也暗自符合了读者的心理期待。
当作为第一人称的孩子做不到、理解不到时,隐含作者能够赋予他力量。
正是在隐含作者的帮助下,才有了离奇的故事、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才使英国历险小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换句话说,隐含作者缔造了英国历险小说的独特魅力。
四开放式结尾《金银岛》在结尾只是用很短的篇幅简单交代了回程,概括了书中部分人物的后续情况,如:西弗携部分财物潜逃以及本·耿恩将钱财挥霍一空后又变得一无所有等。
然而,小说的结尾并没有交待三位主要人物:吉姆、医生、乡绅是怎样处理他们拥有的金银财宝。
这正如J·希利斯·米勒称:“没有任何叙事能够让人看到其开端或结尾。
叙事总是开始并结束于中间。
”斯克洛夫斯基也说:“流浪汉小说和冒险小说本质上就是漫无止境的,由一个接一个的插曲构成。
最常用以收束它们的技巧是改变时间尺度:最后一章是一个概括了许多年的尾声,提供了人物后来的历史。
”因此,历险小说的结尾是开放式的。
所有人物都得到了应有的好处或下场,欲望实现了,稳定的生活产生了,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叙述者拒绝了叙事冲动,小说才能戛然而止。
欲望与满足的辨证活动永远都不能中止,所以认识到这一点的作家(包括史蒂文生)才拒绝封闭,从而有了小说开放式结局的诞生,这一点也是华莱士·马丁所意识到的。
综上所述,《金银岛》这部小说虽然最初被定位为少年读物,出版后却受到了各年龄段读者的喜爱,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这不仅在于故事的惊险色彩、情节的曲折离奇,还在于作者在叙事方面的高超技巧。
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使用,使故事具有了真实性,从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
而为了弥补限知视角的局限,作者又运用多视角,为小说世界的构成展示了多样的侧面,丰富了读者的艺术感受力,使故事构成更为完整。
隐含作者赋予了主人公能力以外的力量,从而创造了历险小说迷人的魅力。
开放式结尾也是历险类小说最合适的故事收束方式。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金银岛》的分析,一方面为解读英国历险小说寻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另一方面,将叙事学理论应用于文本研究,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