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课后训练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1《阿房宫赋》(苏教版必修2)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阿房宫赋》阅读练习1
《阿房宫赋》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25分,每小题5分)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练习册:专题3 阿房宫赋 .doc
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阿房宫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突兀.(wù) 水涡.(wō)不霁.何虹(jì) 妃嫔媵.嫱(yìng)B. 矗.立(zhù) 辇.车(niǎn)雷霆乍.惊(zhà) 鼎铛.玉石(dāng)C. 逦迤..(lǐ yǐ) 锱.铢(zī)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kǎn)D. 参差..(cēn cī) 仓庾.(yǔ)金块珠砾.(lì) 盘盘囷.囷(j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复压 缦立 勾心斗角 高低幂迷B. 不瑕 借鉴 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C. 纷奢 粟粒 杳无音信 绿云扰扰D. 帛褛 骄固 雷霆乍惊 尽态极言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六王毕.,四海一(结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多而纷乱)B. ⎩⎪⎨⎪⎧杳.不知其所之也(无影无声,形容声音的遥远)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C.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勇猛,强悍)金块珠砾,弃掷逦迤..(连续不断)D.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长久)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如果)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都一致的一项是()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天日矗不知乎几千万落.B. 韩、魏之经营.. 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C.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可怜..焦土春光融融..D. 秦人不暇..一..自哀六王毕,四海则足以..拒秦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A. 族.秦者,秦也辇.来于秦B. 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 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 廊腰.缦回骊山北构而西.折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A.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 戍卒叫,函谷举C.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阿房宫赋》的“赋”由诗经之“赋比兴”之“赋”发展而来,成为与诗歌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一种文体,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性题材。
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六国论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
六国论一、语言基础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B.暴秦之欲无厌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当与秦相较解析:C A项,“暴”同“曝”B项,“厌”同“餍”D项,“当”同“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其实..不赂而胜之..⑤而犹有可以..百倍②思厥先祖父..得一夕安寝④至于颠覆..③然后之势⑥可谓智力....孤危⑦至于..颠覆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⑥⑧B.②③⑤⑥C.③④⑦⑧D.①⑤⑦⑧解析:A ④⑤中的“颠覆”“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其他的都和现代汉语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义.不赂秦C.日.削月割D.李牧连却.之解析:C 例句和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B.C.D.解析:D A项,速:招致B项,再:两次C项,当同“倘”,如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洎牧以.谗诛A.不赂者以.赂者丧B.以.有尺寸之地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D.苟以.天下之大解析:A 例句和A项都是介词,“因为”。
6.下列对文章三、四两段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解析:B 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7.下面关于《六国论》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9 阿房宫赋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9 阿房宫赋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9 阿房宫赋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9 阿房宫赋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阿房宫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702066】A.直走.咸阳走:趋B.不霁.何虹霁:雨后天晴C.复道行.空行:行走D.辘辘..远听辘辘:车行的声音【解析】C项,“行”在此是“跨越”的意思。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A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动词,到。
B项,使:动词,让/连词,假如。
C项,固:顽固/动词,巩固。
D项,也:均为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答案】D3.下列句子,句式与“戍卒叫,函谷举”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16702067】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甚矣,汝之不惠C.管夷吾举于士D.何陋之有【解析】A项,介宾短语后置,“于王有求".B项,主谓倒装,谓语“甚矣”前置。
C项,与例句相同,都是被动句。
例句中的“举”译作“被攻占”,C项中的“举”译作“被举荐”.D 项,宾语前置,“有何陋”。
【答案】C4.名句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委婉地给统治者以讽喻。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3 阿房宫赋 作业1 Word版含答案.doc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选C。
A.统一;一经;B.喜爱;吝惜;C.搜刮;D.亲族;灭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良曰:“长于.臣。
”解析:选D。
A.形容词词尾,不译/代词,自己;B.连词,承接关系/连词,修饰关系;C.代词,……的人/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A.杳不知其所之.也B.齐楚之.精英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解析:选AD。
A、D均可解释为“往、到”。
4.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解析:选C。
A.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B.古义: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收集保藏。
D.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宗元先君讳镇,字某。
天宝末,经术高第。
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
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
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
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
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
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
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
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
高一语文课时跟踪训练:第三单元第8课《阿房宫赋》(北师大版必修2)
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积累B.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逦迤:委婉曲折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磷磷:这里形容钉头露出而繁多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独夫:指秦始皇解析:选B。
逦迤:绵延不断,这里指到处都是。
2.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解析:选B。
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关系,一个表顺承关系。
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二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高一语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重难点解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重难点解析专题三课文目录后人之鉴六国论/苏洵/阿房宫赋/杜牧/千古江山念怒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永志不忘落日/朱启平/*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专题立意】“后人之鉴”选入两篇史论,皆为兴亡论。
“千古江山”选入两首宋词,是个人对江山和历史的咏叹。
“永志不忘”所选的通讯和消息,是历史的现场实录以及记录着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作出的回应。
后人之鉴:古今对接,以史为鉴。
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历史中找出与今天相似或本质上相通的史实,将古与今对接起来,借古讽今。
(侧重从国家的角度聆听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思考。
指导学生结合词人的背景遭遇,理解作者在词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人借古抒怀的写法。
(侧重个人抱负角度解读历史的回声永志不忘:历史的瞬间和瞬间的意义。
指导学生了解个人对国家和国际公义应负的责任,认识并记住历史,才能接受历史教训,抚平战争伤痕,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侧重从世界战争的角度认识历史的回声【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1、《六国论》: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借题发挥,以古讽今。
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
议论性的句子简捷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
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
2、《阿房宫赋》: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写法的主要特点:想象、比喻与夸张;描写、铺排与议论;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3、《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80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新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阿房宫赋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善用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 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3.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资料卡片1.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表现上就必然注重铺陈,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这也就是“铺采摛文”的意思。
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在形式上,赋字数不限,但以四、六言为主。
赋的作用一般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治。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赋的特点。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文赋多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未完成,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3. 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人称之为“杜樊川”。
擅长诗、赋、辞,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知识梳理1.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阿(ē)房宫蜀山兀(wù)囷(qūn)囷焉矗(chù)立妃嫔(pín)媵嫱(qiáng)横槛(jiàn)鼎铛(chēng)珠砾(lì)呕(ōu)哑(yā)缦(màn)立辘(lù)辘远听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chuán)剽(piāo)掠其人锱(zī)铢(zhū)逦(lǐ)迤(yǐ)2. 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1阿房宫赋课后训练苏教版必修2(新)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昏暗。
解析:A项,走:趋。C项,行:横跨。D项,杳:远得没有尽头。
答案:B
2.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可怜焦土 B.族秦者,秦也
C.燕、赵之收藏
D.鼎铛玉石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动词用作名词。
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袋,却发出牲畜一样的叫声。如果他不逞淫威,人们就不会讨伐他的罪 恶;如果他的罪恶不深重,就不至于国灭身亡。直到帝位保不住了,残酷 暴虐又加速了他的灭亡,虽然占据着地形有利的国度,还是不能长存。 三、语言表达 10.依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要求与画线句的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读杜牧的诗,像欣赏一件古玩,既有爽目清新的情趣,又有古朴凝重 的风貌。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显现的隽永灵秀的情调。 解析:解答时应该深入了解杜牧及其诗作,写出喜欢的理由,并且还要对 应画线句前的句子的含义,保持与画线句的句式一致。 参考答案: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沉思。 11.请将下面的句子填在横线上,使之与上下文组成语意连贯的文段。 (只填写序号)
杜牧,你所吟咏的枫叶,莫不是晚唐痴情的女子,有着肥硕的美丽和 单薄的爱情?红枫如 血, , ; 朝代的更替就像冬去春来一样稀松平常,枫叶就是一个小小的女子,所能 做到的,就是在寒霜降临之际,红给你看。 ①却让历史的血脉仍然相连 ②让草木庄稼也多些疾恶如仇的血性 ③虽斩不断千军万马 ④滴在逐渐干涸的江河里 ⑤滴在只言片语的唐诗里 ⑥让文字如刀如剑 解析:根据“红枫如血”可以判断出首句应是④或⑤;④后接②,因 为“江河”能滋润“草木庄稼”;⑤后接⑥,因为“只言片语”与“文 字”相连;根据关联词判断③①相连;再根据横线后的标点判断应该是 ④②在前,⑤⑥③①在后。 答案:④②⑤⑥③①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版块一《阿房宫赋》课后题习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阿房宫赋》课后训练一、基础运用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缦:萦绕 B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昏暗 C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以……为借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②皆以.美于徐公 D .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注: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
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属文:阅读分析文章。
B .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谒:拜见。
C .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抵掌:眉飞色舞,拍掌称快。
D .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易:改动。
《阿房宫赋》课后练习及答案
《阿房宫赋》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骊.山(lì)不霁.何虹(jì) 渭流涨.腻(zhǎnɡ)B.妃嫔.(bīn) 囷.囷焉(qūn)辇.来于秦(niǎn)C.锱.铢(zī)剽.掠其人(piáo) 弃掷逦.迤(yǐ)D.直栏横槛.(jiàn) 在庾.之粟粒(yǔ) 管弦呕.哑(ōu)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一.之谓甚,其可再乎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遏.止揭.露偈.子残碑断碣.竭.泽而渔B.处.方矗.立憷.场怵.目惊心相形见绌.C.逮.捕歹.毒呆.滞百战不殆.消极怠.工D.辑.录作揖.修葺.缉.拿归案人参鹿茸.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凄凉佼佼者层峦叠障项庄舞剑,意在沛公B.雾凇金刚岵门廷若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C.奥秘起搏器力能扛鼎城门失火,泱及池鱼D.幅员荧光屏寓庄于谐百足之虫,死而不僵7.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1)唐诗中写洞庭湖的诗句,很多都有着眼于它那波澜壮阔、雄伟浑浩的特点,如“_________”就是这样的诗句。
(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将语文课视为技术性语言训练工具的观念_________,自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1)后人之鉴一、双基提要1、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是()A、贿赂.(luî)骊.(lì)山妃嫔.(pín)媵嫱B、剽.(piāo)掠逦迤.(yǐ)鼎铛.(dāng)玉石C、呕.(ǒu)哑囷囷.(qūn)直栏横槛.(kān)D、雨霁.(jì)杳.然(yǎo)架梁之椽.(chuān)2、下面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B、始速.祸焉(招致)C、洎.牧以谗诛(等到)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3、下列选项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六国破亡之故事..孤危.. B、可谓智力C、其实..不能有..百倍D、一旦4、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洎牧以谗诛C、赵尝五战于秦D、是又在六国下矣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人固.有一死7、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②始.速祸焉B、①然.后得一夕安寝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8、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C、赋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处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阿房宫赋相关练习题
阿房宫赋相关练习题一、解释加点实词的’含义:1.六王毕,四海一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4.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戍卒叫,函谷举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8.骊山北构而西折9.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1.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需何虹?二、解释加点虚词的作用与含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3.则牛羊何择焉?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5.且焉置土石?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复习运用1.骊山北构而西折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杳不知其所之也5.使六国各爱其人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7.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10.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三、翻译下面的句子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填空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8单元 16 阿房宫赋
16 阿房宫赋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B.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剽:掠劫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坚固D.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2.下列两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骊山北.构而西折D.燕赵之收藏..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遮蔽)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文中是指宫内的冷暖状况)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戍卒叫,函谷举C.秦人不暇自哀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6.下列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本义与“室”同,上古时代,就是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
但“宫”与“室”所指范围有广狭之分,“宫”指整所房子,包括院墙,“室”指房屋内部。
B.赋,古代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铺叙夸张,讲究文采,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骈散结合,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作者的思想。
C.四海,古人曾认为九州大地的周围全是海,因此“四海”指天下,指世界各地。
D.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阿房宫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直走.咸阳走:跑。
廊腰缦回..缦回:回环萦绕的样子,形容游廊曲折。
B.不霁.何虹霁:雨后初晴。
雷霆乍.惊乍:突然。
C.复道行.空行:行走。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
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
解析:A项,走:趋。
C项,行:横跨。
D项,杳:远得没有尽头。
答案:B2.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可怜焦土.. B.族.秦者,秦也C.燕、赵之收藏..D.鼎铛.玉石.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动词用作名词。
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齐、楚之精英..解析:A项,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常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B项,古义指天气。
今义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D项,古义本为事物的精华部分,文中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今义指出类拔萃的人。
答案:C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D.多于市人之言语解析:例句和A项都是被动句。
B项,判断句。
C项,省略句,“卧”后省略“于”。
D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A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1)注意“气候”指天气。
(2)注意“炬”是名词用作动词,焚烧,“可怜”是可惜的意思,“焦土”是名词用作动词,化成焦土。
(3)注意几个“后人”之间的关系,将其准确翻译出来。
参考答案:(1)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宫里,而雨雪阴晴却截然不同。
(2)楚人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3)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但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①。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
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
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②不事十岁。
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
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
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
”复作阿房宫。
外抚四夷,如始皇计。
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
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穀。
用法益刻深..。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
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
诛斯、去疾,任用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删改) 注:①“天极”“阁道”“营室”都是星宿名,“汉”是银河。
②复:免除徭役、赋税。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写:输送。
B.用法益刻深..刻深:苛刻,严酷。
C.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下调:从下边各地方征调。
D.残虐以促.期促:促进。
解析:D项,促:缩减,缩短。
答案:D7.对上述文字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和《史记》中有关阿房宫的描写不同,《史记》重在历史事实的记述,语言朴实准确;而《阿房宫赋》重在文学艺术的想象和夸张。
B.《阿房宫赋》讲究声韵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虚实结合,富有诗意。
而《史记》中没有阿房宫被烧毁这一情节,由此可见《史记》重史实而少虚构。
C.《阿房宫赋》和《史记》都大量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使秦迅速灭亡。
D.《史记》中通过“胡亥极愚”“人头畜鸣”“残虐以促期”等语言,对秦朝暴虐的统治者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
C项,《阿房宫赋》大量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而《史记》中则较少运用。
答案:C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解析:本段文字可参照方位名词“东西”“南北”“上”“下”“周”帮助断句。
参考答案: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2)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
(3)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
解析:(1)注意调整句式:“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应为“于(原句省略“于”)渭南上林苑中作朝宫”。
(2)“会”正逢,正赶上;“土”筑土,修建坟墓;“郦山”即“骊山”。
(3)“痛哉言乎”为倒装句,“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注意陈述对象的改变。
参考答案:(1)于是就在渭水南上林苑内修建朝宫。
(2)赶上始皇去世,只得让修建的人停下来,调到骊山去修墓。
(3)二世的这个话叫人多么痛心啊!他长着人的脑袋,却发出牲畜一样的叫声。
如果他不逞淫威,人们就不会讨伐他的罪恶;如果他的罪恶不深重,就不至于国灭身亡。
参考译文:三十五年,开始修筑道路,经由九原一直修到云阳,挖掉山峰填平河谷,笔直贯通。
这时始皇认为咸阳人口多,先王宫廷窄小,听说周文王建都在丰,武王建都在镐,丰、镐两城之间,才是帝王的都城所在。
于是就在渭水南上林苑内修建朝宫。
先在阿房建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宫中可以容纳一万人,下面可以树立五丈高的大旗。
四周架有天桥可供驰走,从宫殿之下一直通到南山。
在南山的顶峰修建门阙作为标志。
又修造天桥,从阿房跨过渭水,与咸阳连接起来,以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
阿房宫没有建成;计划等竣工之后,再选择一个好名字给它命名。
因为是在阿房修筑此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阿房宫。
受过宫刑、徒刑的七十多万人,分别被派去修建阿房宫,有的去营建丽山。
从北山开采来山石,从蜀地、荆地运来木料。
关中总共建造宫殿三百座,关外建四百座。
于是在东海边的朐山上竖立大石,作为秦朝国境的东门。
为此迁徙三万家到丽邑,五万家到云阳,都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秦二世皇帝元年)四月,二世返回到咸阳,说:“先帝因为咸阳朝廷小,所以营建阿房宫。
室堂还没有建成,赶上始皇去世,只得让修建的人停下来,调到骊山去修墓。
骊山修墓的工程已基本完毕,现在放下阿房宫而不把它建成,就是表明先帝办事有失误。
”又开始修建阿房宫。
对外安抚四方的外族,遵循始皇的策略。
征召了五万身强力壮的兵丁守卫咸阳,下令教习射箭,还要饲养供宫廷玩赏的狗马禽兽。
兵丁狗马禽兽所需粮食很多,估计咸阳仓里的粮食不够用,就从下面各郡县征调运来粮食和饲料,让转运人员都自带干粮,咸阳三百里之内不准吃这些粮食。
施法更加严酷。
秦始皇死后,胡亥极其愚蠢,骊山工程还没有完成,又重新营造阿房宫,以实现先王的计划。
还说什么“对于据有天下的人来说,以为最可贵的,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臣们竟然要废弃先君想干的事情”,杀了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
二世的这个话叫人多么痛心啊!他长着人的脑袋,却发出牲畜一样的叫声。
如果他不逞淫威,人们就不会讨伐他的罪恶;如果他的罪恶不深重,就不至于国灭身亡。
直到帝位保不住了,残酷暴虐又加速了他的灭亡,虽然占据着地形有利的国度,还是不能长存。
三、语言表达10.依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要求与画线句的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读杜牧的诗,像欣赏一件古玩,既有爽目清新的情趣,又有古朴凝重的风貌。
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显现的隽永灵秀的情调。
解析:解答时应该深入了解杜牧及其诗作,写出喜欢的理由,并且还要对应画线句前的句子的含义,保持与画线句的句式一致。
参考答案: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沉思。
11.请将下面的句子填在横线上,使之与上下文组成语意连贯的文段。
(只填写序号)杜牧,你所吟咏的枫叶,莫不是晚唐痴情的女子,有着肥硕的美丽和单薄的爱情?红枫如血,,;, ,,。
朝代的更替就像冬去春来一样稀松平常,枫叶就是一个小小的女子,所能做到的,就是在寒霜降临之际,红给你看。
①却让历史的血脉仍然相连②让草木庄稼也多些疾恶如仇的血性③虽斩不断千军万马④滴在逐渐干涸的江河里⑤滴在只言片语的唐诗里⑥让文字如刀如剑解析:根据“红枫如血”可以判断出首句应是④或⑤;④后接②,因为“江河”能滋润“草木庄稼”;⑤后接⑥,因为“只言片语”与“文字”相连;根据关联词判断③①相连;再根据横线后的标点判断应该是④②在前,⑤⑥③①在后。
答案:④②⑤⑥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