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的简单测定。

4.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气压计、水槽、气球、玻璃管、胶塞等。

2. 教学课件:空气成分图片、实验视频等。

3. 练习题:关于空气成分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课课题《空气的成分》。

2. 讲解空气的基本成分: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3.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室用具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6. 空气成分的作用: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空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内容,总结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空气成分的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基本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2. 评价学生对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掌握和应用。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态度。

4.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空气的组成》 教学设计

《空气的组成》 教学设计

《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空气了解多少呢?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2、新课讲授(1)空气成分的发现讲述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介绍实验装置:展示集气瓶、燃烧匙、止水夹、导管等实验仪器。

②实验步骤: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③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1/5。

④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3)空气的组成①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约 78%)、氧气(约 21%)、稀有气体(约 094%)、二氧化碳(约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

②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混合物和纯净物①举例说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如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掌握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各成分的作用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 各成分的作用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作用。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空气成分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4. 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介绍空气的概念及重要性1.2 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1.3 引导学生了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变化规律第二章:氮气2.1 讲解氮气的性质、用途和作用2.2 分析氮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2.3 引导学生了解氮气的保护与应用第三章:氧气3.1 讲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作用3.2 分析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3.3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供给与利用第四章:稀有气体4.1 讲解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和作用4.2 分析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重要性4.3 引导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保护与应用第五章: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5.1 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作用5.2 分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重要性5.3 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减排与利用5.4 介绍其他气体成分的性质、用途和作用5.5 分析其他气体成分在空气中的重要性六、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1 介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6.2 演示实验:使用集气瓶、水银气压计、烧瓶等仪器,进行空气中各成分的实验分离。

6.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六、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1 介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掌握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2. 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难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进修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观察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 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总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空气对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气候变化问题。

五、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制作海报:要求学生以空气的成分为主题,设计制作相关海报,展示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3. 钻研课外资料: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写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完备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进行评分。

2. 海报评选:组织评选最佳海报,评选标准包括创意性、内容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等。

3. 课外资料分析:评判学生对课外资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提出合理性和深度的观点和建议。

七、延伸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空气的质量和污染状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问题。

2. 环保宣传:组织学生设计环保宣传活动,向周围同砚和社区传播环保知识,提高环保认识和行动力。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 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微观解释。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5.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课堂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成分》。

【新课导入】(时间: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基本成分,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课堂探究】(时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空气成分的比例图,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时间:5分钟)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1课《空气的成份》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对探索过程和结果 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斗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

2、演示实验材料:塑料瓶、蜡烛、火柴、灯泡、小苏打、白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小魔术)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只燃烧着的蜡烛,你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熄灭呢?生汇报。

师:老师有一个更巧妙的办法,这里有个瓶子,请同学们想一想瓶子里有什么?注意事想一想而不是看一看。

空气可以占领空间,好!请注意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回答。

师:你认为蜡烛的熄灭和什么有关?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

(板书:空气的成份)师: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还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请大家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师: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想,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实验,接下来咱们就同实验来验证空气到底是单纯的气体组成还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二、实验探索1、设计实验法案师:咱们现在先认识一下实验材料 :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打火机)、红色的水等。

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联系老师刚才表演的小魔术以及上节课所学的空气占领空间的知识,想想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实验师:那末在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生汇报师:(课件展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同学们想出那末多的办法,但是老师还有个几个小小的要求给大家说一说。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主要成分。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的记忆。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挂图。

3. 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展示教学卡片或挂图,让学生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的含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在空气中的作用和用途。

例如,氧气对人体呼吸的重要性,氮气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稀有气体的用途等。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让学生举例说明。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 课堂小结: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强调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

6.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关于空气成分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课后进行调查,了解生活中空气成分的应用。

7.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空气成分的角色扮演2. 活动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3.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相关空气成分的资料或卡片。

4. 活动过程: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空气成分进行角色扮演。

b. 学生通过扮演空气成分的角色,介绍其特点、作用和用途。

c. 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听后进行提问和讨论。

d. 各组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空气的成分》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计算。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碘酒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知识,为新课学习空气成分做铺垫。

2. 讲解空气的成分利用课件介绍空气的成分,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作用。

3.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具,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

5. 总结空气成分及环保意义1)总结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强调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6.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空气质量?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成分及保护空气的意义。

9. 布置作业设计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空气成分的知识。

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掌握程度,包括成分的名称、体积分数和作用。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合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提出的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创意。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环保局或空气监测站,直观了解空气质量监测过程。

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一、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对空气的成分知之甚少。

因此,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互动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成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

2. 技能目标:学生将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来观察和探究空气的成分,并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将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长颈漏斗、水瓶、蜡烛、长木条、白纸、大针、盖子、磁石等;2. 教师准备:熟悉实验步骤、标注好相关实验物品的图片或卡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例如: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2. 激发兴趣(1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猜测图片或视频中的物质是否属于空气的成分,并解释猜测的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教师向学生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一小部分其他气体。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图表数据,向学生解释每种气体的特点和作用。

4. 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实验:a. 实验1:水中的氧气教师将一个气球套在长颈漏斗的小口上,倒置漏斗并将漏斗的长颈浸入水中。

随后,让学生观察漏斗内的气球变化,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b. 实验2:空气中的氧气学生将一根长木条插在蜡烛底部,点燃蜡烛,然后用一张白纸将蜡烛底部覆盖住。

观察蜡烛熄灭之前的变化,并解释为什么蜡烛熄灭。

c. 实验3:空气中的氮气教师将一些空气保存在磁石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置在一块磁性板上,用大针穿透容器并观察磁性板上的变化。

最后,教师解释发生的现象。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师概括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它们的特点。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成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成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教师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重点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3. 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用集气瓶收集空气,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焰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焰变化,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的结论。

4. 计算练习(1)教师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计算方法。

(2)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关于空气污染的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空气的成分》教案1

《空气的成分》教案1

《空气的成分》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构成。

2. 掌握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

3. 理解空气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中主要的两种气体。

2. 通过实验感知空气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瓶子、蜡烛、水杯、氧气瓶、气球)。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话题,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 空气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 空气是什么?由什么组成?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打开课本,引导学生一起阅读《空气的成分》这一部分的内容。

2. 教师通过讲解,将空气的组成和构成以及各种气体的比例进行介绍。

- 氮气、氧气分别占空气的百分比是多少?- 了解其他在空气中存在的气体。

步骤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感知空气的实质。

- 实验1:通过点燃蜡烛,倒上水杯等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

- 实验2:使用氧气瓶和气球,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观察。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思考和探究。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

步骤四:研究小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2. 教师进行复,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步骤五:课堂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科普资料,扩大知识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让学生对空气表现出好奇和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举例子、比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

在实验探究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加深他们对空气实质的理解和认识。

在研究小结和课堂作业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巩固练。

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参与,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它们在空气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教学课件:空气的成分、实验过程、各成分的作用等。

3. 教学素材:有关空气成分的图片、数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空气的成分: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根据实验结果,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4.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在空气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总结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空气成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小学科学34《空气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34《空气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34《空气的成分》教案【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它无处不在,但很少有人知道空气的成分是什么。

本节课将向小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让他们了解到空气中有哪些气体以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

2. 了解氧气的重要性,知道人和动植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

3. 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

4. 了解氮气的作用,知道氮气可以维持空气的稳定性。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展示板2. 实验用具:透明杯子、火柴、小纸片、蜡烛3. 制作卡片:写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通过展示空气的照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普遍存在,并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们知道空气由什么组成吗?”Step 2 讲解空气的成分1.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通过图片和说明告诉学生空气主要由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

2. 解释每种气体的特点和作用,重点强调氧气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人和动植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以及二氧化碳对植物的重要性。

Step 3 进行实验1. 将透明杯子倒扣在蜡烛上,点燃蜡烛,并用小纸片盖住杯子顶部的开口。

2. 让学生观察火焰的变化和小纸片的移动情况,并思考原因。

3. 解释火焰熄灭和小纸片移动的原因是因为火焰使用掉了氧气,而小纸片的移动是由于火焰产生了二氧化碳,使杯子内产生了气压。

Step 4 布置任务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或氮气)进行研究。

2. 要求小组成员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海报或小册子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学生可以包括气体的特点、来源、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Step 5 小结与讨论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同学间的分享和讨论。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 使学生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

2. 空气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空气资源的保护。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图示。

2. 教学素材:空气样本。

3.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管、水槽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3. 课堂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重点讲解空气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4. 实例分析: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5.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资源,减少空气污染。

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空气污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 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个人做起,保护空气资源。

八、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烧杯、玻璃管、水槽等器材,观察空气的成分。

2.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3.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实验成果。

2. 强调保护空气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3.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十、课后作业1. 复习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资源,减少空气污染,并将想法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

2. 空气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二、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碘酒、木条等。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吗?”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空气的成分》。

2. 探究空气的成分(1)氮气实验教师演示氮气的实验,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2)氧气实验教师演示氧气的实验,将一根木条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3)稀有气体实验教师演示稀有气体的实验,用玻璃片覆盖集气瓶,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4. 保护空气资源教师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空气,思考家里空气的成分,并和家长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空气成分的了解、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等。

空气的成分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

2. 理解空气对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3. 学会使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和验证空气成分的特性和变化。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特性的介绍和学习。

2. 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与“燃烧必须有氧气”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实验材料:燃烧的物质、石蜡蜡烛、空气泵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空气是什么?有什么成分?”带着问题开始教学。

2. 空气成分的介绍与学习 (15分钟)根据导入部分的问题,向学生简要介绍空气的基本概念,以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比如: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最大比例,约为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等。

学生可以通过口述或PPT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

3. 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25分钟)3.1 实验一: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存在 (15分钟)步骤:a. 准备一根石蜡蜡烛,并点燃。

b. 将一根玻璃管或管子的一端放在蜡烛燃烧的位置,另一端放入水中。

c. 观察现象并提问: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燃烧物体需要氧气,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实验中水上升的现象是由于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氧气,造成管内气压降低,水的压力将水推入玻璃管内。

3.2 实验二:观察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 (10分钟)步骤:a. 准备一个杯子或容器,里面放入蓝色的蓝莓汁或洋红色的红菜头汁。

b. 用一个吸管吹气入杯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吹气后,杯子中的汁液会变色。

这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汁液中的颜色产生反应。

4. 学习总结与归纳 (15分钟)通过实验的探究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及其特性。

强调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和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及计算。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成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2. 讲解: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讲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实验:演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氧气的性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空气中的其他成分。

6. 作业:布置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与空气成分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下的空气成分变化。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强调保护空气资源,倡导绿色生活。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品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学生需要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和比例,这是理解空气特性和功能的基础。

2. 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每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氧气的呼吸作用、氮气的保护作用等。

二、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及计算: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空气中各成分的具体含量和计算方法。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了解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气体成分的观点,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2.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3.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2. 实验教学: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增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实物,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

2. 进修: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让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作用。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气体成分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5. 提高: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方案,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数据和报告质量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3. 进修表现:综合思量学生的进修态度、参与度和表现等因素进行评判。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技馆,增加他们对科学的了解和兴趣。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空气成分的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进修领域。

3. 组织学生参与科技比赛或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实验效果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械:气体采集器、气体分析仪等。

2. 教学资料:空气成分的介绍、实验设计方案等。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1.4.2 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1.4.3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比例。

1.4.4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空气组成的认识和感受。

1.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

第二章:氮气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氮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氮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燃烧,不支持燃烧。

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保护作用,防止氧气导致氧化反应。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氮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氮气的讲解。

2.4.2 讲解:讲解氮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2.4.3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氮气的认识和感受。

2.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氮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氧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氧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支持燃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氧气的讲解。

3.4.2 讲解: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3.4.3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认识和感受。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 使学生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主要成分。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运用空气成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图片。

3. 实验器材(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2)介绍空气的基本概念,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 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1)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

(2)解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意义。

3. 互动环节:(1)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

4. 应用拓展:(1)举例说明空气成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氧气在医疗、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二氧化碳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等。

(2)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空气成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吗?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强调空气成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空气成分知识,举例说明空气成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调查并记录周围环境中空气的质量情况。

7. 板书设计: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
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能利用简单器材做空气成分的探究性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问题意识;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三个水槽(水槽内粘有蜡烛、装有适量红水);大、小不同的瓶两个玻璃瓶;火柴;盛水的杯子。

2、演示实验材料:乒乓球、水槽;其它与分组实验材料相同。

3、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猜谜语:今天呀,有个时时刻刻和你相伴相随的朋友,要和你一块儿来上科学课,请你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
奇妙奇妙真奇妙,
占据空间摸不着,
无孔不入看不见,
每分每秒都需要。

对了,
它,就是。

我们来和交朋友,
手拉手去体验科学的奥秘。

(学生朗读并揭示谜底:空气。

)
2、趣味小实验:对,是空气。

这节课咱就研究空气,老师先做一个小实验考考你,看你对空气有多少了解。

小球浮在水面上,罩上去了底的饮料瓶(实验前要拧紧瓶盖),小球还会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小球沉入水底。

)小球为什么会沉入水底?你有办法让它上来吗?(学生谈方法,教师拧开瓶盖,小球浮上来。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学们真聪明,以上现象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你还想知道关于空气的哪些秘密?欢迎你提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设计一个谜语和一个小实验,不是对前一课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主要意图有三:其一,通过猜谜语唤起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其二,通过小实验再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是为下一步“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之后的分析作知识性铺垫;其三,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

二、探究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
(一)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师:空气朋友想让同学们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来研究空气中究竟有什么(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

先来看看它给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学生列举材料名称:三个水槽(水槽内粘有蜡烛、装有红水);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火柴;盛水的杯子。

师:看到这些材料,你认为实验将会怎样做?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初上科学课还不到一个学期,实验方法的习得以及实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给学生明确研究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实验材料,预想实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有一个心理准备,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师:(出示实验装置图片)现在,如果点燃三支蜡烛,再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饮料瓶,分别罩住其中的两支蜡烛,猜一猜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哪支蜡烛先熄灭?
学生汇报猜测结果(被瓶子罩住的蜡烛会熄灭,小瓶子内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小瓶子内的空气较少。


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时发生的现象就能找到答案(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点燃蜡烛之后,瓶子要同时罩住其中的两支蜡烛;2、尽可能把蜡烛罩在瓶子的中央,先扶一会儿再松手;3、瓶子罩住蜡烛后就不要往外拿了,后面还要用它做实验。

(出示实验记录表:用你喜欢的符号在图上标出实验时有变化的地方。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观察后不乱动瓶子,认真整理记录表。


师:老师给各小组3分钟的时间,互相说一说你观察到的现象,谈谈你的发现,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学生组内进行交流。

《空气的成分》实验记录表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1、你画了几个圈,你有哪些发现?
(小瓶子罩住的蜡烛最先熄灭,大瓶子罩住的蜡烛后熄灭,蜡烛熄灭时,瓶子里涌进一些水;在空气中燃烧的蜡烛没有熄灭。


鼓励学生说出所有的发现。

2、被瓶子罩住的蜡烛熄灭,这说明了什么?(瓶子里没有支持燃烧的空气了)
3、水进入瓶内,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减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空气为什么会减少?(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4、瓶子里还有空气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瓶子里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由于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只占据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


5、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瓶子里还有空气?(将其中一个瓶子倾斜,瓶子里有气泡冒出。


6、师生达成共识: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板书:一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的这部分空气被用掉之后,蜡烛也就熄灭了。

设计意图:实验前预想实验现象与结果,让探究新知的过程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发生联系,符合科学认知的一般规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操作水平,教师进行必要的实验演示与指导,交代清实验观察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实验成功率;尤其实验记录表的设计很富有创意,教师将实验效果图打印在记录表上,学生直接在实验效果图上圈出自己的发现,既便捷又直观,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发现、整理记录、分析研讨、归纳结论,使知识的获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探究燃烧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师:瓶子里剩下的气体是不是真的不能支持燃烧了?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师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法:实验时要先把水槽内的水加到比瓶内水面略高的位置,然后一个同学扶住瓶身拧开瓶盖,另一个同学迅速插入燃烧着的蜡烛,观察蜡烛还能继续燃烧吗?
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在瓶内迅速熄灭。

师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1)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支持燃烧吗?(板书:燃烧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2)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出示课件)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指导学生观察空气成分比例图并讲解: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板书: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旨在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已经习得的实验方法自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空气成分比例图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形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的正确认识。

三、体验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1、憋住气(捂住口鼻),短时间内不呼吸,有什么感觉?(注意提示学生要量力而行,不要憋得太久!)
2、离开座位,原地下蹲10次,体验活动越剧烈,需要的空气就越多。

3、课件展示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空气的应用:气焊、炼钢、消防员背着氧气瓶救火、火箭升空、潜水员携带氧气潜水和宇航员携带氧气。

4、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空气,你喜欢和它交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和观看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四、课后调查
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清新的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调查,做好调查记录。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结尾处提出新的探究问题“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清新的吗?”唤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的关注,将思考和探究延伸到课后,也为下一课学习《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燃烧用去一部分气体氧气 21%
瓶内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氮气 78%
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
实验记录表:用你喜欢的符号在图上标出实验时有变化的地方。

3号 2号 1号
我们的发现:
1号蜡烛,是因为。

2号蜡烛,瓶内的水,瓶内的空气,说明了。

3号蜡烛,瓶内的水,瓶内的空气,说明了。

我们还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