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应急安全疏散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进行疏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来访人员,所有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消防安全规范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章疏散组织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应急安全疏散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第五条应急安全疏散领导小组职责:(一)组织制定和完善应急疏散预案,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二)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三)负责应急疏散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疏散设施完好、畅通;(四)负责应急疏散过程中的指挥、协调和救援工作;(五)负责对应急疏散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持续改进疏散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为应急疏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员工的疏散工作。
第三章疏散预案与设施第七条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预案,包括:(一)疏散路线和集合点;(二)疏散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三)应急疏散的通讯联络方式;(四)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准备;(五)特殊人群的疏散措施。
第八条公司应配备应急疏散设施,包括:(一)应急照明设施;(二)应急广播系统;(三)疏散指示标志;(四)消防器材;(五)救援设备。
第九条应急疏散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第四章疏散演练第十条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第十一条疏散演练内容应包括:(一)应急疏散信号的识别和响应;(二)疏散路线的熟悉;(三)疏散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四)特殊人群的疏散措施。
第十二条疏散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和评估演练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五章疏散教育与培训第十三条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疏散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四条培训内容应包括:(一)应急疏散的基本知识;(二)疏散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三)特殊人群的疏散措施;(四)应急疏散设施的识别和使用。
应急疏散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本单位的应急疏散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访客、外来人员以及与应急疏散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
三、应急疏散设施1. 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防火门、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应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2.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禁止堆放杂物、设备、安装栅栏等障碍物。
3. 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灯、防火卷帘等设施应保证完好、有效,不得随意遮挡、挪动、试验。
四、应急疏散预案1. 制定完善的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应急疏散的组织指挥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人员疏散路线、疏散时间等。
2. 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急疏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建立应急疏散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应急疏散信息。
五、应急疏散管理职责1.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应急疏散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应急疏散工作落到实处。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疏散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管理,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
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应急疏散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应急疏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办公室负责应急疏散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六、应急疏散操作流程1. 发现火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疏散预案。
2. 疏散引导组按照预案要求,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3. 安全救护组在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负责火场现场人员与物资的抢救。
4. 通讯联络组负责处理公司内部报警,通知主要领导和各小组成员,了解各区域火势和人员疏散情况,传达灭火和疏散指令。
5. 灭火行动组负责现场扑救,协助疏散引导组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七、应急疏散保障措施1. 定期对应急疏散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2. 加强应急疏散设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应急疏散设施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紧急灭火和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1.目的:为了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平时组织消防演练,万一发生火警时能尽快组织自救。
2. 范围:适用于紧急火灾。
3. 权责行政部负责制定紧急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并组织演练。
4. 作业内容4.1灭火方案a) 当发生火灾时,若是白天,发现人员应发出警铃或通知保安队,由保安队呼消防队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及义务消防人员到达现场,火势较大时,保安人员立即拔打119报警,并讲清楚地理位置,派专人到就近的路口引导消防车进到事发点。
b) 若是夜间或假日发现火灾火警时,发现人员立即通知值班保安,值班保安立即电话呼叫消防队有关人员到现场,并通知有关的负责人。
c) 公司消防队迅速按演练组织,分配工作,水源电力的启动控制和使用,各灭火设施熟练操作,尽力将火险扑灭在萌芽状态,如出现较大险情危及生命安全、将会尽快按走火安全通道迅速疏散人员等待救援。
d) 消防队应迅速组织人员灭火,采取不同的着火燃料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及时将火扑灭。
e) 搬运组应迅速搬运易燃易爆物品至安全地方,使之远离火场。
f) 电工应迅速将电源切断,防止电线起火。
g) 所有的都应有序的进行,不能手忙脚乱,防止不必要的意发生。
4.2疏散方案(1) 应迅速将人员疏散至通道、出口、楼梯下行至安全地点集合(各部门要负责预先定集合点)。
(2)车间、仓库及在一楼工作人员,可到就近的通道、出口疏散到工业园内工厂外的的空地上(负责人预先定集合点)。
(3)疏散时应注意事项a) 需要疏散时,各部门负责人应镇定地迅速组织本部门的人员进行疏散,疏散时应避免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b) 应根据所发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能以最快速度及相对较安全的疏散时应避免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c) 疏散时疏散组人员负责指引人员,并向员工发出指引信号,如:“跟我走、不要急,慢慢来,请按秩序走”等。
d) 如物料起火产生大量浓烟,或发生有毒气体泄漏时,应用湿毛巾(口罩)捂信口鼻,尽量压低身体,迅速冲出室内(有自救面具的应立即戴上)。
人员疏散应急预案 (2)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员疏散转移安置应急预案1 总则1.1 目的为建立健全人员疏散转移综合应急机制,安全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项目三防工作有序开展,做到突发情况下人员转移有组织、有速度。
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不良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
1.2 依据1.2.1 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2.2 地方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安全管理条例》、《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等。
1.2.3 规范性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预案》、《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规定》、《公司安全质量及灾害事故(事件)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工程遭遇突发洪水、台风天气的人员疏散转移安置。
1.4 相关单位建设单位:XXX公司设计单位:XXX公司监理单位:XXX公司勘查单位:XXX公司施工单位:XXX公司2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优先疏散受威胁人员,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消除突发事故(事件)其它危害。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在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下,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人员疏散、转移、安置工作。
(3)广泛联动,力求实效。
通过与不同层级应急体系或相邻项目经理部的应急联动,并和当地应急资源广泛联动,切实取得应急救援的实效,最大程度的减少危害。
学校消防应急疏散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学校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消防应急疏散原则1.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通过日常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设施维护,降低火灾风险;同时,做好消防设施检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迅速扑灭。
2. 救人第一,财产为次: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人员安全疏散为首要任务,同时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3. 统一指挥,协同配合:成立学校消防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各部门、各班级密切配合,确保应急疏散工作有序进行。
三、消防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及职责1. 学校消防应急指挥部:负责学校消防应急疏散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消防知识培训、消防设施检查、应急疏散演练等工作。
3. 各部门、各班级:负责落实消防应急疏散制度,组织学生进行消防知识学习和应急疏散演练。
四、消防应急疏散预案1. 预案编制:学校消防应急指挥部负责编制消防应急疏散预案,包括火灾报警、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等环节。
2. 预案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 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消防应急疏散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消防设施与器材1. 学校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等,并定期检查、维护。
2. 各部门、各班级应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六、消防知识教育与培训1. 学校应定期开展消防知识教育,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2. 新生入学、教职工入职等环节,应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3. 定期组织消防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师生消防技能。
七、应急疏散路线与集合点1. 学校应明确应急疏散路线,确保师生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序地疏散。
2. 确定应急疏散集合点,便于清点人数和实施救援。
八、奖惩制度1. 对在消防应急疏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3篇)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第一条: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由保安部门负责,部门队长为责任人,定期维护、检查的要求,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要求。
建立此制度。
第二条。
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第三条。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四条。
常闭式防火门经常保持关闭;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的防火门,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需完好有效。
第五条。
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第六条。
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第七条。
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置换,填写隐患整改通知。
第八条。
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____任何妨碍通行的设备。
第九条:各楼层安全疏散指示保持清晰明显,包厢内逃生导向图保持正确,张贴明显处第十条。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2)是指一套管理措施和规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快速、有序地疏散人员和财产的制度。
以下是一个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1. 疏散预案:公司或组织应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确保员工和访客在发生火灾、地震、爆炸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2. 疏散标志和指示牌:在建筑物内部和周围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和指示牌,指示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以便人员能够迅速找到疏散通道。
3. 定期演练:公司或组织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模拟真实的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让员工和访客熟悉疏散程序和路线,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 应急通讯:建立有效的应急通讯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员工和访客发布疏散指示和安全信息。
5. 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疏散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
6. 安全巡查和检查: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查,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疏散通道畅通,疏散设备和器材正常运转。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1、范围为了规范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应急疏散的管理,保证应急疏散与紧急集合在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或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规定了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紧急集合点的设置、使用、维护、检查及与应急疏散相关的主要内容。
紧急集合点是为人员应急疏散后重新集合预定的第一地点。
应急疏散通道是为人员安全并尽快撤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预定的行走路线。
2、职责2.1质量安全部负责制定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标准,对各部门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2.2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楼紧急集合点的建立和管理;负责办公楼应急疏散管理。
2.3各部室2.3.1负责组织所属各部门建立紧急集合点。
2.3.2负责对所属各部门的应急疏散的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
2.4现场单位2.4.1负责按照要求建立本单位的固定紧急集合点。
2.4.2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建立临时紧急集合点。
2.4.3负责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纳入到本单位的应急体系中,按照本规定管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2.4.4负责在应急状态下使用紧急集合点。
2.4.5负责组织应急疏散相关程序的演练。
2.5现场单位的安全员2.5.1负责落实建立本单位的紧急集合点。
2.5.2负责落实标识和检查应急疏散通道。
2.5.3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有关应急疏散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2.5.4负责每周检查一次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2.5.5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按照设置原则选定临时紧急集合点位置,并向现场指挥请示,并将经现场指挥确认的紧急集合点通知到现场所有人员。
2.5.6负责组织各现场单位对应急疏散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2.6员工按照本规定和本单位应急体系要求使用、维护紧急集合点和应急疏散通道,执行相关的应急程序。
3、内容3.1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立即进行应急疏散和使用紧急集合点:3.1.1紧急集合点单位所在场所发生事故或险情。
安全疏散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安全疏散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单位的安全疏散工作,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依法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所称安全疏散,是指在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紧急情况时,组织人员有序快速地撤离到安全地带,以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第三条本规章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人员,包括员工、访客等。
第四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和程序,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疏散工作。
第五条安全疏散工作是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安全疏散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第二章安全疏散组织第六条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疏散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安全部门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等。
第七条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疏散指挥中心,负责实时监控紧急情况,指挥疏散工作。
第八条安全疏散指挥中心应当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应急设备,并保持24小时值班。
第九条安全疏散指挥中心应当定期组织演练,提升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安全疏散准备第十条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疏散预案,包括疏散路线、安全地带设置、人员疏散程序等。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改完善。
第十二条每个员工应当熟悉疏散预案,知道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的位置。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等,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
第四章安全疏散程序第十四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应当保持镇静,听从安全疏散指挥中心的指挥。
第十五条人员应当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不得擅自离开。
第十六条在疏散过程中,应当帮助弱势群体,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第五章安全疏散演练第十七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练,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第十八条安全疏散演练应当模拟真实情况,评估人员疏散效率和操作能力。
第十九条安全疏散演练应当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计划,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参与。
第六章安全疏散监督第二十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安全疏散工作进行检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应急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应急疏散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单位内人员和财产安全,及时有效地疏散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保障灾害发生时单位内人员安全撤离的顺畅,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内的疏散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疏散通道、应急疏散标识、应急灯光等。
第三条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疏散方案,并将相关要求纳入本管理制度,确保应急疏散设施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
第二章应急疏散设施的设置第五条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必要的区域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和标识,并保证其畅通无阻。
第六条应急疏散设施应当设置在易于被人员发现和使用的位置,避免受到日常工作活动的阻碍。
第七条应急疏散设施应当经常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功能和有效性。
第八条应急疏散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不能有碍人员疏散和逃生。
第三章应急疏散设施的管理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疏散设施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落实管理措施。
第十条责任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应急疏散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为员工定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疏散设施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设施的维护、检查和使用情况。
第四章应急疏散设施的使用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制定应急疏散方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第十四条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员工应当迅速有序地撤离到疏散通道,并按照疏散标识指引撤离。
第十五条应急疏散设施不能用于非应急情况下,严禁私自占用或破坏。
第十六条员工应当遵守单位的应急疏散规定,不得随意阻碍他人疏散。
第五章应急疏散设施的维护与更新第十七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应急疏散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改进应急疏散设施,提高其效能。
第十九条发现应急疏散设施存在质量问题或损坏时,应当立即报修或更换。
疏散应急管理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疏散应急管理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疏散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疏散应急工作,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下设以下小组:(1)疏散指挥小组:负责制定疏散方案,指挥疏散工作,协调各部门执行。
(2)现场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包括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
(3)信息报送小组:负责收集、整理、报送疏散应急相关信息。
2. 疏散工作小组负责具体执行疏散工作,包括以下小组:(1)疏散引导小组:负责引导人员有序撤离,维持现场秩序。
(2)物资保障小组:负责提供疏散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3)警戒保卫小组:负责现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三、疏散流程1. 疏散预警当发现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疏散预警机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疏散准备。
2. 疏散命令疏散应急指挥部下达疏散命令,各疏散工作小组立即执行。
3. 疏散行动(1)疏散引导小组按照预案要求,引导人员有序撤离。
(2)物资保障小组提供必要的疏散物资和设备。
(3)警戒保卫小组负责现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 疏散结束疏散结束后,疏散应急指挥部对疏散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人员全部撤离。
四、应急响应1. 伤员救治现场救援小组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同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救治。
2. 物资保障疏散物资和设备及时补充,确保疏散工作顺利进行。
3. 信息报送信息报送小组及时收集、整理、报送疏散应急相关信息。
五、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疏散应急演练,提高全体人员的疏散意识和应急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疏散预警、疏散命令、疏散行动、应急响应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完善预案。
六、预案修订1. 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必要时由疏散应急指挥部提出修订意见。
2. 修订后的预案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灭火 应急疏散管理制度
灭火应急疏散管理制度一、前言灭火应急疏散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工作场所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规范和提高企业的灭火应急疏散管理工作水平,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管理目的1. 确保企业火灾安全措施的完备和有效实施;2. 提高员工对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方面的认识和技能;3. 保障员工人身财产的安全,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4. 规范企业的应急疏散管理工作,提高灭火应急效率。
三、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和相关人员,特别是对那些直接参与灭火应急疏散管理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消防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监督部门人员等。
四、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落实责任,分工明确;3. 严格执行,不折不扣;4. 持续改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五、主要内容及要求1. 灭火应急疏散设施的及时检查、保养和完善,确保灭火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 定期对员工进行防火知识培训,提高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技能;3. 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指定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4. 落实责任,明确消防责任人及职责,对重要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养;5. 加强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和使用,确保使用效果;6. 使用标识明确,安全出口和灭火器材放置位置清晰可见;7. 灭火器材和应急疏散通道在使用中的遵守规定;8. 发生火灾事故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和疏散。
六、责任分工1. 企业管理层:加强灭火应急疏散管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灭火应急疏散设施的完善;2.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监督检查灭火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3. 监督部门:监督企业的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工作;4. 职工:按规定使用灭火应急疏散设施,参加相关培训,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灭火应急疏散通道及集合地点。
七、检查及评定1. 每月定期对企业的灭火应急疏散设施及设备进行检查;2. 每季度对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进行考核;3.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消防安全检查和评估。
紧急疏散和避难规定
紧急疏散和避难规定合同书甲方:(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地址:(单位地址/个人住址)电话:(联系电话)邮箱:(电子邮箱)乙方:(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地址:(单位地址/个人住址)电话:(联系电话)邮箱:(电子邮箱)鉴于甲方为负责管理和运营下述场所,并为保障场所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紧急疏散和避难规定(下称“本规定”),供甲方全体职工和场所内其他人员遵守:第一条紧急疏散和避难规定的目的本规定旨在规范场所内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疏散和避难行为,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
第二条紧急情况的定义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火灾、地震、爆炸、气体泄漏、自然灾害等场所内或附近发生的突发事件。
第三条紧急疏散和避难的责任和义务1. 甲方负责制定和公布本规定,并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确保场所内人员了解和掌握紧急疏散和避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 乙方应严格遵守本规定,并诚信履行其作为场所内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如发现紧急情况,应立即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疏散计划,通知其他人员、引导疏散和协助避难。
3. 甲方应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并保持其畅通和安全。
第四条紧急情况的疏散和避难程序1. 在发生紧急情况后,甲方应立即激活紧急疏散预警系统,并通知场所内职工和其他人员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序撤离。
2. 乙方应遵守甲方的指示和安全人员的引导,有序疏散至安全地点,并迅速进入预定的避难场所。
3. 甲方应指定专人负责统计疏散人员的信息,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并在紧急情况解除后及时通知人员复工或离开避难场所。
第五条紧急情况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准备1. 甲方应妥善保管和维护场所内的紧急应急物资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灭火器、安全出口指示、急救箱等,并保持其正常运作。
2. 乙方应定期检查和测试紧急应急物资和设备的有效性,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通知甲方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六条紧急情况的后续处理和评估1. 紧急情况结束后,甲方应及时对事件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应急疏散预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单位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人员疏散,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来访人员,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区域、生产区域及附属设施。
三、组织机构1.成立应急疏散指挥部,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疏散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指挥。
2.成立应急疏散小组,由各部门指定专人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疏散工作。
四、应急疏散预案1.火灾应急疏散预案(1)发现火情时,立即启动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2)报警人应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同时报告现场情况。
(3)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疏散过程中,保持人员间距,避免拥挤、踩踏。
(5)引导人员向安全出口疏散,如遇障碍,应立即改变疏散方向。
(6)疏散完毕后,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疏散情况。
2.地震应急疏散预案(1)地震发生时,立即启动地震应急疏散预案。
(2)员工应迅速就近躲避,尽量保护头部和颈部。
(3)地震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疏散,按照预定路线向安全地带转移。
(4)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5)疏散过程中,保持人员间距,避免拥挤、踩踏。
(6)疏散完毕后,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疏散情况。
3.恐怖袭击应急疏散预案(1)发现恐怖袭击时,立即启动恐怖袭击应急疏散预案。
(2)报警人应迅速拨打110报警电话,同时报告现场情况。
(3)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疏散过程中,保持人员间距,避免拥挤、踩踏。
(5)引导人员向安全出口疏散,如遇障碍,应立即改变疏散方向。
(6)疏散完毕后,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疏散情况。
五、应急疏散演练1.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演练内容应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疏散。
3.演练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应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的疏散,确保演练效果。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管理制度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单位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和人员疏散,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单位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所有员工,以及进入单位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旨在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火灾风险。
####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灭火应急疏散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第五条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和完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2.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3. 监督检查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4. 负责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六条灭火行动组:1. 负责火灾现场的扑救工作;2. 指挥、协调其他小组的灭火行动;3. 保障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
第七条疏散引导组:1. 负责组织、引导人员疏散;2. 维持现场秩序,防止拥挤踩踏;3. 协助灭火行动组进行救援工作。
第八条安全救护组:1. 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2. 协助疏散引导组进行人员疏散;3. 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护物资。
第九条通讯联络组:1. 负责内部通讯联络,确保信息畅通;2. 及时向上级汇报火灾情况;3. 传达灭火和疏散指令。
#### 第三章报警与接警处置第十条单位内设火警电话,并对外公开火警电话。
第十一条发现火灾的员工应立即报警,报告火情。
第十二条报警内容包括:1. 火灾发生地点;2. 火势情况;3. 人员伤亡情况;4. 报警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第十三条接警后,通讯联络组应立即通知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和安全救护组。
#### 第四章灭火与疏散第十四条灭火行动组应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利用消防设施进行扑救。
第十五条疏散引导组应按照预案要求,组织人员沿指定路线疏散。
第十六条安全救护组应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并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第十七条通讯联络组应保持与上级和各部门的通讯畅通,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 第五章演练与培训第十八条单位应定期组织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疏散通道管理制度范本
应急疏散通道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应急疏散通道的管理,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章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与管理第四条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使用特点进行合理布局。
第五条应急疏散通道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疏散通道的宽度、高度和转弯半径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二)疏散通道的地面应平整、无障碍物;(三)疏散通道的指示标志应清晰、明显,便于识别和指引;(四)疏散通道的出口应设置足够数量,且分布均匀;(五)疏散通道的出口应设有明显标志,便于人员迅速识别和疏散。
第六条应急疏散通道的管理应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第七条建筑物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应急疏散通道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八条建筑物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九条禁止在应急疏散通道内堆放杂物、设置障碍物,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
第十条禁止在应急疏散通道上锁、占用、堵塞,确保疏散通道在任何时候都能畅通无阻。
第三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违反本制度的,由消防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一、总则二、疏散路径及出口1.针对各建筑物和场所需规划多条不同的疏散路径,并明确标示出口位置和疏散指示标志。
2.出口通道应保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砖石、木材等易燃材料。
3.出口通道必须满足疏散人员的迅速逃生需求,避免狭窄或长达通道过长等设计上的缺陷。
4.出口通道及疏散通道的框架、扶手等应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用性。
三、疏散组织与指导1.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应急疏散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疏散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疏散演练应定期进行,包括全体员工参与并模拟真实紧急情况。
3.指定专人负责疏散队伍组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及时集结疏散。
4.疏散过程中,要有专人引导和监督,确保人员有序疏散。
四、特殊人群疏散1.将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疏散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并提前制定相应的疏散措施。
2.在楼梯、通道等地设置避难点,便于特殊人群的疏散和暂时休息。
3.特殊人群的疏散应得到专人协助,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五、安全演示与培训1.针对应急疏散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演示与培训计划,确保员工熟悉疏散步骤和掌握疏散技巧。
2.在演示与培训过程中,应注意提醒员工正确的疏散姿势和逃生要领,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疏散设备和器材管理1.对于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并保证其可用性。
2.紧急疏散路径必须配备应急照明和疏散标识,并定期检查和更换电池。
3.疏散设备和器材的配备与管理必须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规定。
七、危害源控制要求1.对可能造成危险的设备和物品实行标准化管理和定期检查,并进行漏电、漏水等隐患排查。
2.定期演练事故应急预案,并及时总结经验和纠正不足。
3.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品或化学物品的存放和管理,禁止将其存放在疏散通道、出口或其他不安全的地方。
八、责任追究机制1.对于疏散工作不力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作相应处罚。
2.各单位必须建立疏散事故追责制度,确保责任追究到位。
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 疏散 政策
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疏散政策近年来,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各种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对疏散政策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建立了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对突发事件的疏散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协调。
疏散政策是国家在突发事件中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疏散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将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地方。
实施疏散政策有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负责制定和完善疏散政策,并将其贯彻到各地。
该部门将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疏散预案和应急措施。
预案内容包括疏散目标、疏散时间、疏散路线、疏散点选择等,旨在确保人员有序疏散,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疏散过程中,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强调人民群众的自愿原则,即在维护集体安全的前提下,尊重个人的意愿。
政府会通过各种途径向人民群众宣传疏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疏散行动中来。
同时,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还会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组织疏散演练和安全培训,提升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还注重疏散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疏散方案。
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应重点疏散高楼层和老年人、儿童等易受伤人员;在洪水发生时,应优先疏散低洼地区的居民等。
同时,该部门还会加强对疏散路线、疏散点的规划和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到指定地点。
在疏散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还强调应急资源的调配。
该部门将组织各类紧急救援队伍,调集救援装备和物资,提供后勤保障。
同时,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还会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联系,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确保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未来,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将继续完善疏散政策,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一、引言安全疏散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人员有序、快速、安全地从危险区域转移出来的一种组织活动。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每个单位都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疏散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的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二、总体要求单位应制定灵活、科学的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疏散,并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组织机构1.建立安全疏散管理领导小组,由单位的领导担任组长,相应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参与。
2.制定明确的安全疏散责任分工,各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熟悉使用各类疏散设备和工具。
四、设备和应急物资1.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疏散设备和应急物资配置标准。
2.明确安全疏散设备和应急物资的存储地点,并进行定期巡查,确保设备和物资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五、安全疏散预案1.单位应编制详尽的安全疏散预案,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的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时间等。
2.通过实施安全演练,不断完善安全疏散预案,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安全教育和培训1.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加强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让其了解安全疏散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
七、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练,检验安全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根据演练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提高安全疏散水平。
八、监督检查1.单位内部应建立安全疏散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2.定期对安全疏散设备和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九、突发事件报告和记录1.单位应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报告和处理。
2.记录每次突发事件的疏散情况和处理过程,为改进安全疏散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十、处罚措施1.对单位内部不遵守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罚,如警告、记过、降职等。
幼儿园应急疏散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确保幼儿园师幼的生命安全,提高幼儿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全体师生及工作人员,适用于幼儿园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火灾、恐怖袭击、校园暴力等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幼儿园应急疏散领导小组,负责幼儿园应急疏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疏散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3. 各班级设立应急疏散责任人,负责班级应急疏散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应急疏散设施1. 幼儿园应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等设施,确保疏散路线畅通。
2. 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施应设置齐全、保持完好有效。
3. 定期检查疏散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应急疏散预案1. 制定幼儿园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应急疏散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路线、方法等。
2. 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应急疏散培训1. 对全体师生进行应急疏散知识培训,包括疏散路线、疏散方法、逃生技巧等。
2. 定期组织应急疏散知识竞赛,提高师生的应急疏散意识。
3. 对新入职的教职工进行应急疏散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七、应急疏散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包括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疏散演练。
2. 演练前,明确演练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3. 演练过程中,确保师生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八、应急疏散记录1. 对应急疏散演练进行记录,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演练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2. 定期对应急疏散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应急疏散能力。
九、应急疏散信息报送1. 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师生有序疏散。
2.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疏散情况。
公司避险疏散管理制度
公司避险疏散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公司制定避险疏散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员工进行有效避险和疏散,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以及所有工作场所。
3. 公司应急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及实施监督。
二、责任与职责1. 公司领导层需定期审阅并更新避险疏散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性。
2. 各部门主管需熟悉本部门相关的避险疏散路线,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
3. 安全专员负责具体的疏散路线规划和安全设施的维护。
4. 每位员工都应了解并遵守本制度,积极参与相关培训。
三、疏散原则1. 安全第一:在任何紧急情况下,确保人员安全是首要任务。
2. 快速反应: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启动疏散程序。
3. 有序疏散:遵循预先设定的疏散路线,避免恐慌和混乱。
4. 集中点汇合:所有员工需按照预定路线到达指定的安全区域集合。
四、疏散程序1. 一旦发现紧急情况,立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报警。
2. 各部门负责人迅速评估状况,决定是否启动疏散程序。
3. 启动疏散警报,通过广播、鸣笛等方式通知全体员工。
4. 员工听到疏散警报后,应立即停止手头工作,关闭设备电源,并按照指定路线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5. 在安全区域内,由部门负责人进行人员点名,确认无人遗留在危险区域。
6. 等待进一步指示,不得擅自行动。
五、培训与演练1. 公司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的避险疏散培训。
2.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实地疏散演练,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3. 演练后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完善疏散方案。
六、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应急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各部门应根据本制度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3.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公司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1、范围
为了规范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应急疏散的管理,保证应急疏散与紧急集合在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或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规定了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紧急集合点的设置、使用、维护、检查及与应急疏散相关的主要内容。
紧急集合点是为人员应急疏散后重新集合预定的第一地点。
应急疏散通道是为人员安全并尽快撤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预定的行走路线。
2、职责
2.1质量安全部负责制定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标准,对各部门与应急
疏散相关的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2.2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楼紧急集合点的建立和管理;负责办公楼应急疏散管理。
2.3各部室
2.4现场单位
,按照本规定管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2.5现场单位的安全员
,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并向现场指挥请示,并将经现场指挥确认的紧急集合点通知到现场所有人员。
2.6员工按照本规定和本单位应急体系要求使用、维护紧急集合点和应急疏散通道,执行相关的
应急程序。
3、内容
3.1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立即进行应急疏散和使用紧急集合点:
,需要紧急集合的。
,必须立即向所在场所人员发出警报,并必须立即撤离全体人员的情况。
3.2紧急集合点的设置原则与要求
(1)公司办公楼;
(2)输气站场等有人值守单位;
(3)阀室等无人值守单位;
(4)其他具有潜在重大危险因素的场所。
,远离潜在事故发生地,同时便于人员能迅速集中和撤离的地方。
(1)必须在生产区之外,便于人员集合并继续疏散,宜在以下地点:在远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通往外部的路侧、较大的平地;
(2)紧急集合点必须安全,不得靠近排污池、放空区;
(3)在潜在事故发生地常年主导风向上风方向;
(4)人员紧急集合后不应阻碍交通;
(5)紧急集合点标志牌安装在墙上,高度为距离地面1.5m-2.2m,正对着紧急集合点,保证能清楚地识别;
(6)输气站场等有人值守站场的紧急集合点一般设在站门内靠近大门处通往外部道路的路侧,同时设置风向标;
(7)阀室等无人值守站场的紧急集合点一般设在路边,标志牌安装在路边醒目处;
(8)非危险场所的办公楼的紧急集合点应设在建筑物外,通往出口的道路处;
(9)24小时值班的场点,在值班室应放置报警器;
(1)必须在生产区之外,便于人员集合并继续疏散,宜在以下地点:在远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通往外部的路侧、较大的平地;紧急集合点必须安全,在抢险作业点的上风方向或在潜在事故发生地常年主导风向上风方向;
(2)人员紧急集合后不应阻碍交通;
(3)事故抢险状态下,在选定的紧急集合点处,要求明确标识;
(4)事故抢险现场的临时紧急集合点应设在远离事故发生点220米之外的疏散通道的附近。
3.3紧急集合点与应急疏散通道管理要求
,任何人任何时间都不得动用紧急集合点和应急用品的任何东西。
要随时保持应急物资完好、标识清晰。
,不得在通道内堆放杂物阻塞应急疏散通道、消防通道。
保证防火门、消防栓、通风设施等应急设施的完好。
,并做好标识。
,主持会议(聚会)的人员必须在会前向与会者指示应急疏散通道和紧急集合点。
3.4应急疏散程序:
(1)第一个发现险情或接到事故信息的人,应采取以下程序:
—立即向本单位的值班人员(干部)汇报,包括:位置、险情类型、受影响范围、发现时间等;
—协助值班人员(干部)确认险情和事故信息;
—如果险情已确认,但不能及时通知到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发出紧急疏散警报,并向赶到紧急集合点的现场指挥报告险情点情况。
(2)值班人员(干部)接到险情和事故信息报告后,根据信息来源和程度,组织确认和报警:—要立即上报公司领导和本单位应急指挥;
—外部事故信息要进行确认;
—将确认的情况立即上报公司领导和本单位应急指挥;
—根据险情和事故的程度,按照本单位应急指挥的命令,启动相应等级的预案,发出紧急疏散警报。
(3)听见紧急疏散警报,全体人员立即应急疏散和紧急集合。
3.4.2 集合:到达紧急集合点的所有人员立即按照预定分组集合,保持安静。
,完毕向现场指挥汇报----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席人员名单。
3.4.4 通报:现场指挥马上向大家简明扼要的说明事故地点和性质,并宣布启动相应级别的事故预
案。
3.4.5 搜救:组织联系和搜救缺席人员。
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采用有利于保护伤者的方式将其送到
紧急集合点,交给救护人员处理。
搜救结果及时向现场指挥报告。
3.5应急疏散的措施
,疏散前,危险场所值班岗位人员应考虑以下措施:
(1)向公司领导及直接上级汇报站内现状以及准备采取的应急措施;
(2)隔离险情发生地的能源:电、气、燃料等;
(3)关闭相关的动力设备;
(4)为控制险情或减轻事故程度的放空;
(5)站关断。
,这将大大有利于隔离火源和降低并发电气火灾的可能性。
,将相应的应急物资、个人防护用品带到紧急集合点。
,应以先着火层,先以上层、再下层的顺序进行,以安全疏散到紧急集合点为主要目标。
优先安排
受火势威胁最严重及最危险区域内的人员疏散。
,应首先通知最不利区域内和出口附近的人员,将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人员疏散。
,应设立“哨位”指示方向。
(1)口头疏散引导:疏导人员应指明各种疏导通道,同时用镇定的语气呼喊,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照制定路线和方式有条不紊地疏散。
(2)强行疏导疏散:由于险情过大或人群惊慌造成疏导受阻,应在专业抢险、消防人员的帮助、掩护下,强制疏导。
3.6应急疏散培训与演练
,使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相关方均具备相应的应急反应能力。
,应急疏散演练可以与其他应急反应演练结合。
,对组织机构、应急程序、人员能力、应急资源、疏散通道和紧急集合点等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应急疏散预案。
3.7选择疏散路线的指南
,到达紧急集合点最短距离的路线。
一般在房门后的应急疏散指示图、应急反应计划书指示图、消防力量分布图等应急资料上有明确标注。
,避免挤向人流密度最大的疏散通道。
,则立即选择旁门,没有专门学习,不要试图去开启。
,玻璃门、窗户可以用硬物投掷打破作为逃生通道。
,而且非常剧烈,不宜立即撤出时,应先进卫生间,或躲在桌子底下,移动至墙角。
,按其指引的方向稳妥行进。
尤其在烟气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环境中逃生时,应低姿细心搜寻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和安全出口的标识,切勿只顾低头乱跑或盲目随从别人。
,室外通道危险或逃生通道堵塞,应返回室内,关闭靠近火场的房门、窗户,打开不直接面对火场的窗户,不断向楼下发出求救信号或用可能的通信手段告知外界,直至被营救。
3.8应急与疏散指南
,反应要快。
,不要从窗户上跳下。
,一般有应急疏散灯指示。
在疏散通道狭窄的情况下,如通过楼梯等处时勿奔跑,应手扶扶手以防跌倒。
,对于黑夜逃生会很有用处。
,应尽量用侵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逃向远离烟火的安全出口。
,应尽可能将其带出。
,一切行动听指挥。
,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呼救,尽快触发火灾报警装置之后再灭火。
(2)如果可能,立即隔离附近所有燃料源或受威胁的设施。
(3)疏散过程中不可乱跑乱跳、大喊大叫,因为这种行为不但会消耗大量体力,吸入更多的烟气,还会妨碍别人正常的疏散、施救和诱导混乱。
(4)迅速判断是否向119求救。
(5)对电气设备、通讯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精密仪器等只可用房间内专门配备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火灾。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要抓住手柄,防止冻伤手。
(6)切不可用水扑救带电电气设备。
(7)使用消防器具进行初期灭火应从上风接近火场,扑救时人员应尽可能站在上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