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化定位与传播
航海博物馆观后感
![航海博物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240ceeb84ae45c3b358cb0.png)
航海博物馆观后感星期四那天细雨蒙蒙,上午,导游带我们先介绍了博物馆的大致布局,然后解释了一些较难看懂的图片或者实物。
中午,导游带我们到室外的一个临湖的地方吃午饭。
那个地方有不少桌椅,我们闹哄哄地坐下,各自拿出食物与同学分享。
我一边吃一边观赏风景,对面是弯曲的湖水,两岸有不少的树木,虽然已值秋季,树木却生机依旧。
略带寒意的风划过脸颊,让在空调室呆久的我顿感舒畅。
午饭后,导游让我们分组自由活动。
同学们一哄而散,我们小组先从大厅开始观摩。
收入眼帘的是一艘按明代建造的大船,样式精美古朴,船头有只凤雕刻得栩栩如生。
然后我们在别的地方逛了一会儿,也买了些纪念品。
出了博物馆,又去了滴水湖。
由于外形像一滴水得名“滴水湖”。
是目前在尚未成陆的海滩上填海造陆开挖的国内最大人工湖。
湖水很清澈,观看台边上有一排长椅,我和同学坐在长椅上谈天说地,这感觉挺不错。
终于到了返回的时刻,坐在有些颠簸的车上,看着远去的景色,我明白这次秋游将成为我回忆中的美丽风景。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了解到许多课外知识,例如我从前不知道的船的历史,如今有了这方面的认识。
其实更让我清楚不了解的东西有很多,学习的路还很长,不能够满于现状。
我觉得今后要多阅读课外知识,多去些博物馆之类的地方拓展视野。
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知识总会帮助到生活难点。
并且,这种好学的精神也会一直伴随着我走向成长光明的出口航海历史馆:航海历史馆是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重点展馆。
该馆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
同时历史馆以技术副线为隐线,将浮力渡水、独木舟、木板船、帆、桨、橹、舵、指南针等造船和航海技术随时间主线并行展开,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明与演变过程。
船舶馆:船舶馆分为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制造两个部分,通过对船舶结构、设备及建造的分解、介绍与展示,呈现给观众一幅清晰、透明的船舶图纸。
同时,将互动、环境模拟、观众参与和文物、实物相结合。
展示船舶结构时,制作了1:6大型万吨级货轮高仿真剖面模型,船长约25米,高度贯穿两层展示空间。
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目标市场
![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目标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98340e45c850ad02de8041a1.png)
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目标市场[摘要]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制定营销策略、开拓营销渠道的基础和前提。
为有效制定营销策略,实现营销目标,中国航海博物馆必须准确选择目标市场。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的客流数据分析,细分博物馆市场,在评价各细分市场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后,初步选择出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目标市场。
[关键词]数据分析;细分市场;目标市场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快速增长,旅游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旅游景点数量的增加和类型的多样化,游客选择的余地不断增大,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博物馆作为人文景观的旅游地,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建设与发展的阶段。
据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的信息:我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数量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博物馆建设驶入“快车道”。
面对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旅游行业、各博物馆间的竞争,博物馆界要以自身的陈列内容设计、专业特长和地域特色等为依据,建立适合自身的博物馆产品,并将博物馆产品通过一定的营销渠道和分配过程,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旅游目标市场。
每个博物馆具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因而占有不同的固定观众或潜在观众资源,即目标市场不同。
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制定营销策略、开拓营销渠道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才能将企业自身资源与社会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
确定博物馆目标市场需要经过以下步骤:一是细分博物馆市场,二是对博物馆各细分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三是预测博物馆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四是选择博物馆目标市场。
以下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海博馆”)的目标市场。
1 对2012年游客数据分析并细分海博馆市场根据2012年来海博馆参观的20余万观众的情况分析,上海本地市场游客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94%,国内外地市场游客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5.2%,其中苏州参观人数占外地参观总人数的70%,嘉兴参观人数占23%,南通参观人数占3.2%,外地游客多数来自嘉兴、南京、苏州、绍兴、南通、扬州、杭州及无锡等地。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利用——以馆藏木质船模为例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利用——以馆藏木质船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13b2fd16fc700aba68fc2c.png)
80藏品保管的目的是保证藏品的安全,而藏品利用则是要最大化体现藏品的价值。
如何在保护藏品的同时保证充分利用,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一个矛盾的集中点,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平衡点。
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中海博)的馆藏船模是特色藏品,近些年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成为宣传推广航海历史文化的良好载体,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根据博物馆定义,博物馆需要承担为社会发展服务、面向公众的教育等功能。
与其他一些教育机构相比,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收藏的各类藏品,这也是发挥博物馆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的基础。
这些藏品不仅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具现形式,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博物馆来说,藏品安全是一切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前提和红线,是凌驾于所有对于藏品的利用之上的。
但是近些年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推进,博物馆越来越多地成为市民假日休闲和青少年儿童课外教育的主要场所。
当下的博物馆正应当“通过对文物藏品的保管、研究,通过系统化、主题性的陈列展示,对广大民众进行知识、技能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传统的博物馆观念中,藏品是最重要的,藏品数量增加和藏品安全保护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这样的“以物为本”固然不能说错,但是很显然并不符合当下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教育机构应有的作用和职责,没有将藏品中蕴藏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关于文物工作的工作指示中强调,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这就对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很高的标准。
博物馆既要做到对藏品的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将博物馆藏品的利用最大化。
——以馆藏木质船模为例撰文/任志宏中国航海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利用展示中的中式木制船模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因此,对于博物馆而言,藏品保护和藏品利用看似对立,实则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
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目标市场
![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目标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d33afa7a5901020206409c57.png)
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目标市场作者:李玲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26期[摘要]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制定营销策略、开拓营销渠道的基础和前提。
为有效制定营销策略,实现营销目标,中国航海博物馆必须准确选择目标市场。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的客流数据分析,细分博物馆市场,在评价各细分市场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后,初步选择出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目标市场。
[关键词]数据分析;细分市场;目标市场[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136-02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快速增长,旅游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旅游景点数量的增加和类型的多样化,游客选择的余地不断增大,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博物馆作为人文景观的旅游地,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建设与发展的阶段。
据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的信息:我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数量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博物馆建设驶入“快车道”。
面对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旅游行业、各博物馆间的竞争,博物馆界要以自身的陈列内容设计、专业特长和地域特色等为依据,建立适合自身的博物馆产品,并将博物馆产品通过一定的营销渠道和分配过程,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旅游目标市场。
每个博物馆具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因而占有不同的固定观众或潜在观众资源,即目标市场不同。
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制定营销策略、开拓营销渠道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才能将企业自身资源与社会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
确定博物馆目标市场需要经过以下步骤:一是细分博物馆市场,二是对博物馆各细分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三是预测博物馆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四是选择博物馆目标市场。
以下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海博馆”)的目标市场。
1 对2012年游客数据分析并细分海博馆市场根据2012年来海博馆参观的20余万观众的情况分析,上海本地市场游客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94%,国内外地市场游客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5.2%,其中苏州参观人数占外地参观总人数的70%,嘉兴参观人数占23%,南通参观人数占3.2%,外地游客多数来自嘉兴、南京、苏州、绍兴、南通、扬州、杭州及无锡等地。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化定位与传播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化定位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4a21d6cf50e2524de5187e51.png)
定位 、地 区文化特 点定位 以及利 用 当代 网络的语言传播、运用领域 专业人 员的行 为传播 。 关键词 :中国航 海博 物馆 ;文化 定位 ;文化传播
中国航 海博 物 馆建 设 的文化 研 究和 定位 中国航海 博物馆 是一 个把 珍藏 、探究 、展 现航 海文 物 ( 一) 建筑 文化 形态和文博传播功效定位 作 为基 本职能的文化机构 ,应该 思考所处上海 的周 围地 区形 博物馆 属于文化设施 ,特别是新建设 的博物馆 ,对 于文 势 ,结合现有 的资源 ,取 长避 短 ,探索一条成功 的道路 。中 化形态来 说 ,是一个文化 窗 口、文 化器具 ,其不等 同于文化 国航海博物馆在 和上海 国际航 运 中心建设 的地 区经济 发展的 价值 。通 常而言 ,在计划硬件 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软件 的可 交 流沟通过程 中 ,应 当凭借 它所拥 有的大众教育 、文化 沟通 能 ,包含 该项 目的历史脉络 、资源分配 、社会职能 、文化 定 等功效 ,展现上海 和周 围区域港 口城市文化 的长处 与特征 , 位 、精 神品行 、学术神态 和今 后所要依靠生存发展 的管理制 进而为地 区经济 发展 建立无法代替 的良好文化 软实力 。中国 度与运行体制 。 航 海博 物馆 是人 民群 众教 育机 构 ,凭借 它所珍 藏 的各种 展 中 国航海博物馆建筑规划方案源 自欧洲建筑 师的创造 , 品 ,经过探究它所包 括的人文 、 自然等各种信息 ,借 助陈列 凸显 了中西文化融合 的人 文语 言 ,突 出了当代建 筑文化的节 展现等信息传播 手段 与方法 ,于达到大众 的欲望 的时候 ,经 奏特 点 ,尤其是高立 的两个 风帆配上两边通 明透彻 的方格桥 过耳濡 目染 的航海 知识传 教与航海文化 的影 响 ,推动大众航 廊 ,使 人有一种航海古代 的回忆和现实 的想象 。通过 运作 以 海文化素质 与海 洋文明水平的提高 。而且 ,中国航 海博物馆 来 的实践证 明,该方 案从 文博的适合性与运作管 理的便利性 能够运用长 三角地区文化资源 的长处 与特征 ,把航海博物馆 来看 均有些遗憾 。非 常大的西洋风帆构成 的玻璃 穹顶 ,北方 作为核心 ,创造性地 开展各种 国际航运文化 活动 ,引领全部 向的广场空 间,然后加上 建设 时部分辅助用房 的削减 ,均给 港 口城市群航运 文化的发展 ,填补 当代港 口城市发展所缺少 文博 的合理 设 置 、 日常管 理 与有效 传播 提 出新 的应 战。所 的个性化与特征化 。 以 ,中 国航海博物馆 于当前 综合运用资源 、调节 扩展设计 、 二、中国航海博物馆运作的文化传播方式 提升展现功能 的流程 里 ,需要经过航海文博 文化和博物馆功 ( 一) 利用当代 网络的语 言传播 效的结合 ,以尽 可能多地运用建筑展现力 。第一 ,平面布置 人 类传 播信息的符号拥有许多 ,而人们使用 的最多 、又 与立体编排需要尽可 能多地思考现存建筑构 造的不足 ,于充 必须要用 到的信息符号是语言 。于世界 范围里 ,各个博物馆 分利用空 间的情 况下 ,主动 自由展现 ,以达到航海文博传播 的语 言传播 方式 的使用大部分是 于博 物馆陈列展厅或临 时展 功效 的需求 。第 二 ,需要坚定 “ 记 载历 史 、传承文 明”的高 厅 里实现的 ;并且受到博 物馆 学术气氛的影响 ,于展厅 实现 品质 、高起点需 求 ,给 出建设性长期发 展计 划 ,利用周 围南 的 口语 传播较为庄重且严肃 。 目前 ,因为网络使用 的遍及 , B S 论坛成 汇嘴 、滴水湖 等上海市水域 、地域 空间 ,把 中国航海博物馆 语 言传 播又延伸 至网络 ,特别是互动性非 常强的B 接下来建造 、发展和临近港 口新城 城市建造 、发展相结合 , 为语言传播 的新方式 。网络语 言传播不但给 当代博物馆 运作 让 中国航海博 物馆真正建造成 为中国航 海文化 的宫殿 ,成 为 带 来更 多的实时最新信息 ,而且亦给博物馆语言传播给予 了 上海 国际大 都市或者长三角城市群 于社会发展过程里 的文 化 新 载体 、新平 台。当前 ,观众 需要平面媒体 、视 听媒体 、声 地标 ,进一 步提 高其 豁达的航海文化地位与形象 。 音媒体等相互结合 的传播方式 。 ( 二 )地区文化特点定位 ( 二 )运用领域专业人员 的行为传播 博 物馆地区文化 ,是指博物馆所在地 区经济社会 发展 水 行为传播是一种不是语言 的传播 ,其在 当代博 物馆 文化 平 、发 展方 向和精神 面貌 的总结 ,且对这个地 区的经济社会 传播里拥有特别 的含 义。在人们 的 日常生活里 ,先 人一直用 发展 、社会 精神面貌 的形成具 有指导与影响 的作用 ,亦为当 种没有声音 的行 为感 化与陶冶着后人 ;后人潜移 默化 ,不 断模仿 。于博物 馆的运作里 ,博物馆文化传播运用 行为传播 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整体体现。通过1 0 0 余年的发展 , 中国的博物馆于很多 方面均获得 了很好 的成果 。当前 ,全 国 的形式虽然 当前 不多见 ,却正 由于行 为传播是 用一种更加人 各 种博物 馆总体 数量 已经超过2 3 0 0 个 ,每年开 展各类 陈列 性化 、更加容 易被接纳的形式加 以解释传播 。 “ 人”是本体 展览 近万个 ,观众超 过一亿五千人 。实 际上 当代 博物馆 ,已 投进文化传 播中 ,凭借此本体其他各个本 体交流 ,进一步促 无 法被视为 只是珍 藏品的仓库 ,博物馆 唯有 主动融进社会发 进传播 范围 ,以传播 博物馆的文化价值观念。 展过 程 中,才能体现 自我价值 ,才能形成博 物馆和社会 、博 参 考 文献 : 物馆和地 区经济 、文化发展 的良好交流 沟通 ,进而实现共 同 【 1 】 郭秀媚. 试析 当代博物馆 的文化传播 I h q  ̄L J ] . 南方文物, 2 0 0 6 ( 2 ) 生存和共 同创新 的双赢局面 , 更加 有效 地为社会服务 、为人
上海航海博物馆介绍专题
![上海航海博物馆介绍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e8e2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5.png)
上海航海博物馆介绍专题
上海航海博物馆是中国的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306号,是上海市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以航海为主题的博物馆之一。
上海航海博物馆展示了上海航运史的发展,并通过丰富的藏品和展品,向游客展示了中国航海业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的藏品分为14个展馆,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
博物馆的展览主题包括:航海历史、中国海军史、海上丝绸之路、世界航海史、航海科技、船模展览、中国民间海事文化等。
藏品包括船舶模型、古代航海器具、船舶装饰品、航海地图等,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人在海上的贡献。
上海航海博物馆还设有多个互动展览,如VR体验、航海模拟
器等,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航海的历史和文化。
作为上海乃至中国航海文化的代表,上海航海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术界人士。
在博物馆内,游客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航海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对现代航海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上海航海博物馆是一座展示中国航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其丰富的藏品和展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术研究者的目光,对于理解中国航海史以及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海航海博物馆主要内容
![上海航海博物馆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6928a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c.png)
上海航海博物馆主要内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上海航海博物馆简介
2.博物馆的主要内容
3.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的意义
正文
【上海航海博物馆简介】
上海航海博物馆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是我国规模较大、展示内容较为全面的航海博物馆之一。
该馆始建于 1980 年,前身为“上海船舶博物馆”,后改名为“上海航海博物馆”。
博物馆以船舶、航海历史与技术为主要展示内容,旨在弘扬中国航海文化,普及航海知识,推动航海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的主要内容】
上海航海博物馆设有多个展示厅,主要包括:中国航海历史陈列厅、世界航海历史陈列厅、船舶技术陈列厅、航海与船舶科普教育厅等。
各个展厅分别展示了不同主题的航海相关内容,使游客能够全面了解航海历史和技术的发展。
1.中国航海历史陈列厅:该厅展示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航海、近代航海和现代航海等方面的内容,让游客了解中国航海事业的辉煌历程。
2.世界航海历史陈列厅:该厅介绍了世界航海历史的发展,展示了各个时期的航海技术和航海成果,让游客领略世界各地航海文化的魅力。
3.船舶技术陈列厅:该厅主要展示了船舶结构、船舶动力、船舶通信等方面的技术,让游客了解船舶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4.航海与船舶科普教育厅:该厅针对青少年和航海爱好者,通过模型、模拟器等形式普及航海知识,提高游客的航海科技素养。
【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的意义】
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还可以领略世界各地的航海文化,感受航海技术的魅力。
此外,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对于普及航海知识、提高航海科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1页共1页。
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15c0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7.png)
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作者:黄佳乐来源:《中华手工》2021年第03期摘要:随着国家对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大力支持,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目前已取得显著成绩。
为更好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本文从目标受众、开发模式、IP授权等方面作出研究,促使文创产品体系更加完善的同时,文化创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以自主设计的基础上,聚焦产品研发打造,对藏品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創新性发展,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双增长”。
关键词: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近几年国家对文创行业的政策扶持,大力支持博物馆发展文创产业。
同时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为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航海博物馆适应文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探索多元化的文创设计开发模式,更好地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综合实力。
一、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基本概述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国家文物局指定的92家国家文创试点之一,近几年以航海为特色、传播航海文化为宗旨,紧扣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利用馆藏资源进行文化产品创意开发,深挖文物及展品的航海文化内涵,紧贴馆藏特色、陈列展览特色和市场需求,自主设计开发集实用性、趣味性、艺术性,具有多消费层次的文创产品,深入持久地传播航海博物馆文化,弘扬中国航海文化。
[1]衍生出“郑和系列”“海图系列”“海怪系列”“朝宗于海系列”“航海时代”“最青花系列”等系列文创产品。
截至2019年底,文创产品累计达450余种,自主开发占比90%。
其中,海图系列文件袋、郑和系列笔架、航海时代黄铜定时器套装、朝宗于海帆布袋、船承系列福船船模产品以及最青花系列书签、海怪系列、乘风破浪团扇礼盒等文创产品,制作工艺优良、优质实用,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
二、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及不足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虽然已取得显著成绩,同时能建立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模式及现代营销管理体系,但目前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仍存在一些人员配置、资金配比、元素挖掘方面问题。
上海航海博物馆导游词(2篇)
![上海航海博物馆导游词(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0d957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4.png)
上海航海博物馆导游词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们全班到航海博物馆里去参观。
一进航海博物馆大门,就看见一艘高大的轮船,它像我们五层楼高。
船上有一个很高很高的暸望台,我们油然升起了一个问题:这么高,怎么上去呀?导游姐姐像有魔法一样,知道了我们心里在想什么。
她告诉我们:“水手是用这根绳子爬上去的。
”我们接着又看见船头上有两只眼睛,导游姐姐跟我们说:“古时候,船一直翻,有一个老爷爷认为是小鱼在偷袭我们的船。
只要我们画上两只眼睛,小鱼就以为我们是一条巨大的鱼,就不敢偷袭我们了。
”这艘船有两层,最底下的一层是小官住的,而最上面的一层是大官住的。
只要看船眼睛的高低,就能知道这艘船上面的官员是大的还是小的。
我还看见了船里面的发动机,它像一个大烟囱。
甲板上有两个小洞,是可以拉起来的。
但导游姐姐不让我们下去,大概她怕我们把船弄坏吧。
导游姐姐给我们看了古时候的船,又给我们看了古时候的大炮。
船有好多种类型,如:海盗船、军舰、独木舟、明朝的轮船……她还告诉我们怎么样像水手一样拉绳子,一拉就可以把扎得严严实实的绳子拉开来,像变魔法一样。
导游姐姐还带我们去看了一艘迷你小船。
我们戴上了3D眼镜以后,所有画中的东西像真的一样。
看完了这个以后,我们又去看了真实的3D电影,它主要说的是船是怎样制造的。
看完了3D电影以后我们又去看了4D电影。
那里说了一个海盗和海盗之间的故事,真的很有趣。
当刮大风的时候,背后会有风刮过来。
当蚂蚁、小鸟这样的小动物出现的时候,脚下的电风扇也会转动。
当出现水的时候,前面的椅子上会有水喷出来,我还以为真的是鸟屎喷在我的脸上,其实只是一点点的小水,所以我觉得很有趣。
这就是我到航海博物馆的故事,希望大家下次也能去玩。
上海航海博物馆导游词(2)欢迎来到上海航海博物馆!上海航海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航海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曲阳地区的上海邮轮码头。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导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一、馆内介绍上海航海博物馆总面积达45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览区。
航海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思路与实践创新探索
![航海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思路与实践创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b25186d69eae009581bec51.png)
港口航运 PORT AND SHIPPING航海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思路与实践创新探索文 / 吴春霞 上海航海博物馆摘 要 博物馆社会教育作为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在世界一体化、教育多元化的趋势下,其快速发展在各国博物馆界已是大势所趋。
该文认为博物馆应该不断创新教育的理念、思路和实践探索,以巨大的实物教育资源为依托,从文化消费、产品发展和品牌营销等角度,以公众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打造出多层次的教育文化产品,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以外的第二教育系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创新“社会教育”即“以公共社会生活为基础,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种种教育实践活动”。
其对象涵括社会中的所有人,范围包括大众传媒、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含有教育因素和功能的各类社会教育现象。
从博物馆学的角度看,其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博物馆的实物资源,通过陈列展览、教育活动、讲解等传播方式,向公众传递信息,搭建起公共的教育平台,使博物馆成为民众提高自身素养的文化殿堂。
博物馆的教育有其独特性,比如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广泛性和终身性,教育内容的实物性、丰富性和直观性以及教育方式的愉悦性、创新性和多样性等。
有学者曾言:“对公众的教育是博物馆存在的根本”,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和世界的一体化,随着博物馆的目标从“藏品”到“观众”的转变,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各国博物馆界已是大势所趋。
欧美很多国家都将博物馆教育视作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倡导“终身教育”、“全方位教育”、“多元文化阐释”等。
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1]。
1 博物馆是一个集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众场所作为博物馆教育产品的消费主体,观众的需求往往是博物馆策划举办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博物馆人一直在寻找自有的知识产品与公众兴趣的契合点。
英国的博物馆将娱乐定位其目标之一,事实上博物馆首先应该是“好玩的”才有可能吸引公众,加拿大的一项观众调查表明,有80%以上的公众认同这一观点,这在中国也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航海博物馆导游词
![航海博物馆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5aa84ac8a1c7aa00b52acbdb.png)
航海博物馆导游词游客朋友们,我们的大巴现在驶进的方向是中国航海博物馆。
打开车窗,相信大家感受到了不同于之前在市中心的清新空气了吧,那就让我给大家讲讲这个坐落于静谧之滨,生态之城的航海博物馆吧。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我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位于上海浦东临港新城,占地面积248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6434平方米。
它之所以这么独一无二是因为它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室内展示面积达到了21000平方米。
馆内展区分为三层,第一层设置了航海历史馆、船舶馆、海员馆,以及渔船与捕鱼专题展区;第二层设置了航海与港口馆、海事与海上安全馆、军事航海馆,以及航海体育与休闲专题展区。
博物馆还建有天象馆、4D影院和儿童活动中心。
这些等我们进馆以后再详细简述。
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那么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建成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航海大国,航海蕴育了灿烂的文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但此前,我国还未建立国家级的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建成,将填补这一空白,对增强民众的海洋和航海意识,展现我国悠久的航海历史、技术及其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航海文明及优良传统具有积极意义。
所以,希望大家能细细品味这其中的意味。
大家快看左窗外!看到远处两片相对且相互重叠的轻盈壳形的白色建筑了吗?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中国航海博物馆。
犹如两只白色风帆交错互抱,形成了博物馆个性化的地标。
所以大家不要怕在这空旷辽阔的区域里迷了路,因为有一个这么醒目的标志嘛。
说着说着就到了,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不过再急也要把你们的值钱事件随身携带,当然在游览的过程中,也不要沉迷于欣赏中而丢失物品了哦。
好,现在请大家小心下车,然后随我一起开始我们的航海旅行吧。
(下了车)入目我们眼前的就是耸立于阶梯后面的壳型帆船了,请大家不要着急上去,你们可以先到对面印有“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前面拍合影。
中国航海博物馆探索之旅(开篇)-建筑形态美和结构简约之美 6-7结构设计访谈魏星
![中国航海博物馆探索之旅(开篇)-建筑形态美和结构简约之美 6-7结构设计访谈魏星](https://img.taocdn.com/s3/m/cee7191d52d380eb62946d99.png)
6设计访谈 Building StructureWe learn we go[编者按]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上海临港新城的标志性公共建筑,犹如两叶启航中的巨大风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独特的建筑造型给结构设计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李亚明总工程师作为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结构设计负责人,与他的设计团队坚持自主研究,摸索、创新出新的设计概念和手法,解决了设计过程中一系列难度大、国内外没有经验可循,也没有相关规范可依据的设计难题。
系列访谈追寻设计者的足迹,捕捉设计思想的火花。
访谈嘉宾李亚明总工程师以其清晰的结构概念和深厚的专业功底,从面到点,逐一展开博物馆的结构设计历程和解析设计过程中解决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如:标新立异的建筑造型如何转化为简洁的结构形式?刚性的壳体和柔性的索网如何协调工作?58m 高的巨大帆体如何承受沿海巨大的风荷载作用?世界上首例单层索网玻璃幕墙工程,在没有相关设计规程和承载力分析理论的支持下,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巨大的反力集中在四个支座上,支座及其相关结构构件应该怎么设计处理?……?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航海博物馆。
受访嘉宾:李亚明,中国航海博物馆结构设计负责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采访人:黄坤耀 博士,上海维固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建筑结构》特约编辑。
中国航海博物馆探索之旅(开篇)——建筑形态美和结构简约之美【背景】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以航海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是上海第一座以“中国”命名的博物馆,是弘扬中国悠久航海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1 帆体的主、从结构体系示意黄:李总,您好!非常高兴能和您面对面地交流国内首座以航海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从建筑的效果图来看,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造型好像启航的风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悉尼歌剧院。
设计师是怎么考虑的?李:这种风帆造型和航海博物馆的主题是吻合的,具体的建筑设计思路让建筑师阐述会更好一些,我这里就从结构专业的角度说起。
上海航海博物馆主要内容
![上海航海博物馆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1ab95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e.png)
上海航海博物馆主要内容摘要:一、上海航海博物馆简介二、博物馆的常设展览1.中国航海历史陈列2.船舶与航海技术陈列3.世界航海历史陈列三、博物馆的特色临时展览四、互动体验与科普教育五、博物馆的建筑与设计六、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的意义正文:【上海航海博物馆简介】上海航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我国第一座综合性航海博物馆,旨在弘扬航海文化,普及航海知识,促进航海事业发展。
博物馆于2006年开馆,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馆内陈列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
【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中国航海历史陈列】中国航海历史陈列展示了我国航海事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船舶、航海器具、航海地图、航海人物等方面的展示,展现了我国航海历史的辉煌成就。
【船舶与航海技术陈列】船舶与航海技术陈列展示了船舶的演变过程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包括各种船舶模型、航海仪器、通信设备等,体现了船舶与航海技术的发展水平。
【世界航海历史陈列】世界航海历史陈列介绍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世界各国的航海历史、船舶、航海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观众对世界航海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博物馆的特色临时展览】上海航海博物馆会定期举办一些特色临时展览,如船舶设计展、航海科技展等,旨在为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展示内容。
【互动体验与科普教育】上海航海博物馆还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和科普教育项目,如模拟驾驶船舶、模拟航行等,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更直观地了解航海知识,提高航海意识。
【博物馆的建筑与设计】上海航海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特,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博物馆内空间布局合理,展示内容丰富,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愉悦的参观体验。
【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的意义】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及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还能感受航海文化的魅力,对于提高航海知识水平、激发航海热情具有积极意义。
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
![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ff35b631a45177232f60a272.png)
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作者:丁文来源:《中国水运》2013年第12期中国是一个航海大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和先进的航海技术。
航海蕴育了灿烂的文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中国航海博物馆)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主城区美丽的滴水湖畔。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主要功能包括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科普教育等。
整体展示以“航海”为主线、“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
航海历史篇古代中国通过海路与西方进行交往和贸易,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然而,将中国的航海事业推向顶峰的是明初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郑和历次远航,随员均多达两万七八千人,包括行政官员、军事人员、航海技术人员、船舶修造工匠、一般管理人员和办理杂务的人员,以及通事(翻译)和医务人员。
船队一般由大、中号宝船及其他类型的船只,如座船、战船、粮船、水船等组成,巨舶百余艘。
郑和船队,前三次下西洋,主要活动范围在东南亚和南亚,为明王朝树立声威,并为下一步向南亚以西更远的地方航行,建立中途候风转航的据点。
后四次主要是向南亚以西继续航行,通过开辟新航路,让自古罕通中国的海外国家,重泽而来。
通过郑和下西洋,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广泛,互通有无。
明代著名的青花瓷,是由郑和带回的苏泥渤青制作的。
通过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远播海外。
在马来西亚有当地人向郑和请教建房的传说,在泰国有郑和教当地人把稻草烧在田里壅肥的传说等等。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可以见到中国式的捕鱼网,还有肯尼亚的法茂人是郑和船队人员后裔的报道。
航海船舶篇船舶是航海的主体,也是航海文化的重要载体。
船舶馆分为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制造两个部分,力图通过对船舶结构、设备及建造的分解、介绍与展示,呈现给观众一幅清晰、透明的船舶“图纸”。
中国航海博物馆福船简介
![中国航海博物馆福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aaa662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8.png)
中国航海博物馆福船简介
中国航海博物馆福船简介
中国航海博物馆福船简介
福船是中国宋代时期的一种大型海船,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重要代表。
福船的建造技术和航海能力在当时是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了中国航海史上的传奇。
福船长约52米,宽约15米,船舱高度达到6米,能够搭载上千人和大量货物,是中国古代最大的船只之一。
福船的建造技术突破了当时的船舶建造传统,采用了多层船板交错穿插的方式,加强了船体的牢固度和承重能力。
福船还采用了多种航行辅助装置,如指南针、水流计、天文仪器等,提高了船只的导航和航行精度。
福船的水密隔舱和船体加强措施,也使得它在海上能够抵御更大的风浪和暴风雨。
福船的航行范围涵盖了中国东海、南海、印度洋和非洲东海岸等地区,使得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福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仅在中国航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有一艘复原的福船模型,采用了当时的建造技术和航行辅助装置,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博物馆中,可以通过模型和图文资料了解福船的历史、建造和航行,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航海史和文化。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海NAVIGATION20船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头盖。
雄伟,壮观。
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飞船发射上升段从第277秒开始到箭船分离时刻584秒,总计才307秒,按照分计算才5分零7秒。
为了这5分零7秒,东海救助局领导、干部和一线职工,付出了多么艰辛的代价啊!在月亮型桌椅边,大家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酒泉发射中心进入“读秒时刻”,当指挥长读到最后一个字母时,大家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此刻,他们的心已经在飞翔,飞到了晨曦的晴空,飞到了连云港海域,飞到了长江口……“东海救助文化”又一次成功写生:承载使命,守望和谐。
组,同时对各个小组进行了工作上的分工。
——10月30日,“东海救116”轮进行了返回舱模拟回收训练。
早上9时正,训练正式开始。
按照事前布置,在不动船的前提下,搜索回收组将“大靠把”放入海中,同时释放小艇进行搜索,找到模拟返回舱后,小艇人员用返回舱专用吊带将大靠把接上,并通过缆绳由“东海救116”轮引至船边,最后由克令吊将“大靠把”吊至飞机平台的铅块上并固定,训练基本在设想之中顺利地完成。
下午,针对模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刘锦章船长召集大家进行了模拟训练的评估,会上大家就整个搜索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调整部分布置。
会上,刘船长还转达了孙富民局长的慰问短信,孙局长对全体船员表示慰问和鼓励,并指示要尽全力做好此次“神舟八号”保障任务。
大家纷纷表示,将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10月31日,“神舟八号”发射在即。
“东海救116”轮执行“神舟八号”海上应急保障待命任务也进入冲刺阶段,上午,各组人员再次对各自负责的设备进行了检查和测试,以确保所有相关设备均处于可用状态,万无一失。
中午,搜索回收组人员再次进行了模拟返回舱搜索及回收训练,从质量到时间上得到大大提升,整个训练过程一气呵成。
为适应可能的夜间搜寻,搜索回收组在天黑后测试了频闪灯的效果。
让我们回到东海救助局救助值班室。
2011年11月1日凌晨,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局长孙富民与救助指挥、值班员在耐心等待激动时刻的到来。
孙局长十分关心现场气象,他询问“东海救111”轮杨青船长,回答是肯定的:很好!他又询问“东海救116”轮刘锦章船长,得到了同样回答。
孙局长会意地笑了。
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显赫地投影到大屏幕上,不时地播送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酒泉发射中心以及青岛控制站前方记者的实时报道,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与其相邻的是现场待命船“东海救111”轮和“东海救116”轮,通过远程可视系统,可以看到,驾驶员们在宽敞的驾驶台忙碌着。
随着塔架渐渐打开,“神舟八号”飞Industrial Highlight 业界看点摘要: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航海文化的窗口和形象,在后续建设和科学运行过程中,必须正视博物馆建筑文化、区域文化和专业文化的特定内涵,创新现代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切实加强基于现代网络的语言传播、利用行业专家的行为传播、利用航运习俗的仪式传播以及利用当代艺术的艺术传播。
关键词:中国航海博物馆 文化传播 文化创新 定位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化是一种整体性新文化。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化定位与建设,是基于中国航海历史与现实、面向世界与未来的一种选择、综合与创新。
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保存、延续和弘扬中国航海文化的特殊载体,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理性认知航海博物馆特殊的文化资源与建构条件,结合中国从航海大国走向航海强国的文化路径与战略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博理念与文化创新机制。
本文就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化的科学定位与创新传播问题做初步探讨。
1 中国航海博物馆建设的文化分析与定位中国航海博物馆是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文/杨权斌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化定位与传 播间“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况下,尽可以主观能动地自由发挥,以充分满足航海文博传播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坚持“记录历史、承载文明”的高起点、高品位要求,提出建设性长远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周边滴水湖、南汇嘴等上海市地域、水域空间,将中国航海博物馆后续建设、发展与临港新城城市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使中国航海博物馆真正建设成为中国航海文化的殿堂;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或长三角城市群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不断提升其海纳百川的航海文化形象和地位。
1.2区域文化特征与受众重心定位博物馆区域文化,是指博物馆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走向以及精神风貌的概括,并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精神风貌的形成起到引导和影响的作用,也是此时此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反映。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作为大众文化教育机构之一,自其诞生伊始,就受到了社会有识之士推崇,并迅速融入中国社会。
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博物馆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目前,全国各类博物馆总数已达2300多个,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陈列展览近万个,观众1亿5千万人次以上。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已经不能被仅仅看作是收藏品的仓库,博物馆只有自觉融入社会发展进程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才能形成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良好互动,从而实现共生与共创的双赢,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
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一个以收藏、研究、展示航海文物为基本职能的文化机构,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处上海的周边地域态势,整合起手中的现有资源,扬长避短,就实避虚,找出一条成功的捷径。
中国航海博物馆在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中,应该借助于其所具有的公众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彰显上海及周边地区的自身港口城市文化优势和特点,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建构无可替代的优越文化软环境。
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大众教育机构,可以借助其所收藏的各类展品,通过研究其所内含的人文、自然等各类信息,借由陈列展示等信息传播方式和途径,在满足公众的求知欲的同时,通过潜移默化的航海知识传授和航海文化的影响,促进公众航海文化素养和海洋文明程度的提升。
同时,中国航海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和特点,以航海博物馆为轴心,创造性地组织各类国际航运文化活动,带动整个港口城市群航运文化的发展,弥补现代港口城市发展所缺乏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中国航海博物馆要加强科学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性受众资源。
第一,中国航海博物馆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与各级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以及记者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沟通交流,努力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融合到他们的工作中。
第二,中国航海博物馆要注意传播资源的区域性投入与研究。
一方面,要加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传播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受众、学生受众以及一般受众的航海文化心理与需求研究。
第三,中国航海博物馆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文化交流是确立区域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博物馆既可以通过在海内外组织具有自身特色的巡回展览,在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传统的同时,向外界宣传展示博物馆及其所依托的城市文化或地域文化,同时也可以将其他博物馆的优秀展览积极引入到本馆中,通过不同地域文化的具体呈现,带给观众以比较的视野和眼光,同时也传递给公众对于不同人类文化的交流共享和尊重理解。
第四,中国航海博物馆要努力对区域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航海博物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表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从中外博物馆的实践来看,博物馆并不仅限于门票收入等博物馆的直接经济收益,而是在于围绕博物馆的文化活动,观众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因吃、住、行、游、购、娱等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效益等间接贡献。
1.3专业文化特点与学术品格定位一个博物馆的建设成败与否,并不在于它的体量大小,甚至也不在于它的藏品多少,关键在它有没有自己的治学品格和学术风格。
[2]中国航海博物馆是我国航海学术渊立的国家级、专业性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临港新城,于2010年7月正式开馆。
与国内外很多港口城市建设规划一样,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景观设计成为临港新城的文化地标、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新的城市文化品牌。
文化是博物馆的前生,定位发展是博物馆的今生。
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后续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深刻认知自己的建筑文化形态、区域文化特征和专业文化特点,集已有文博资源和全国学术之力,加强文博传播功能、受众重心和学术品格定位,努力提高博物馆管理执行力与学术创新力。
1.1建筑文化形态与文博传播功能定位博物馆作为文化设施,尤其是新建博物馆,就文化形态而言,是个文化容器、文化窗口,它不等于文化的价值。
一般说来,在规划硬件的同时,必须思考软件的可能,包括这个项目的历史文脉、资源配置、文化定位、社会职能、精神品质、学术表情以及日后赖以生存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1936年介绍到中国的西方博物馆建筑基本原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内部设计应先于外部设计。
美国人总结了这种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10条博物馆建筑基本原则,包括博物馆应按其收藏的物品的性质进行设计,不要为建筑的美丽而牺牲管理上的便利等。
[1]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个“钥匙工程”。
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出自欧洲建筑大师之手,突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语言,强调了现代建筑文化的节奏气息,特别是高耸的两叶风帆配以两侧通透的方格桥廊,给人以航海远古的记忆与现实的联想。
但运行以来的实践表明,这个方案(建筑形态)就文博传播的适宜性和运行管理的方便性来看都有些许缺憾。
偌大的西洋风帆组成的玻璃穹顶,北向的广场空间,再加上建造过程中一些辅助用房的删减,这些都给文博科学布置、日常管理和有效传播提出新挑战。
因此,中国航海博物馆在目前整合利用资源、调整布展设计、提高展示效能的过程中,要通过航海文博文化与博物馆功能的嫁接来充分利用建筑表现力。
一方面,平面布局和立体安排要充分考虑到现有建筑结构的局限,在空航海21源、文化精神和人文积淀的集中体现。
从航海专业特点和博物馆学术品格定位上看,中国已是一个航海大国,但中国的航海业大而不强,航海业还不能满足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航海业特别是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将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也将实现由航海大国向航海强国的转变。
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化建设将对加快我国建设成为航海强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学术文化建设应将围绕航海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与交通事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这对于努力建设航海强国、增强公众航海意识具有深刻意义。
中国航海文化积淀和凝聚了极为丰富深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内涵,体现中华民族的理念情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应当认真总结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航海文化,根据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历程与战略,分析国内、国外典型航海企业文化建设案例,调查、发掘、总结和提炼航运企业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特色价值理念,重点是这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