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意象图式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概念隐喻对语义分析的影响。
接着分别阐述了基于意象图式和基于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在总结了意象图式与概念隐喻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语义分析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重要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意象图式、概念隐喻、语义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念和特点、影响、分析方法、案例分析、作用、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是当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在其构建和传达意义过程中涉及到丰富的隐喻和意象。
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词语或语句进行隐喻意义的延伸,从而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而意象图式则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解释隐喻现象的理论框架,它通过概念空间和形式空间的相互映射来构建语义关系。
在语义分析领域,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结合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语言的意义构建机制,分析语言中隐含的深层概念和情感。
通过对这两种认知语言现象的研究,可以揭示语言符号背后的认知机制和文化认知规律,为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思路。
的明确阐释对于进一步探讨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深入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意义和象征。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义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对语义分析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识别语言中隐含的象征意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概念、特点以及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探讨基于这两种理论的语义分析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满”和“全”的意义——基于意象图式的认知分析
满 和 全 的意义基于意象图式的认知分析刘㊀玮,宗守云摘㊀要:㊀ 满 和 全 作为现代汉语形容词,都可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并构成偏正结构,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却有很大的差异,看似可互换,有时却不能互换,这说明二者在形式和意义上具有不平行性㊂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理论出发,分别考察 满 和 全 的意义及使用机制,得出的结论是: 满 借用容器隐喻,通过其三种意象图式对客观世界进行投射,经常表达的是模糊的 夸张 意义,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数学概念上的百分之百的原型范畴意义;而 全 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完成其 整体 部分 意象图式的构建,实现了用整体替代部分的功能㊂因此, 满 和 全 的根本差异在于,它们是两个表达完全不同的意义的词㊂关键词:㊀ 满 ; 全 ;意象图式;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认知;模糊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14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8634(2020)02⁃0114⁃(13)DOI:10.13852/J.CNKI.JSHNU.2020.02.013一㊁ 满 与 全 的研究综述及遗留问题满 和 全 作为现代汉语形容词,都可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并构成偏正结构,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却有很大的差异,看似可互换,有时却不能互换㊂比如:(1)满身是汗ң全身是汗㊀满商场的人ң全商场的人(袁毓林引)(2)满桌子的书ң∗全桌子的书㊀全县人民ң∗满县人民这种现象说明, 满+NP 和 全+NP 在形式和意义上具有不平行性㊂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满 和 全 在使用上又有什么不同的理据呢?对于这些问题,几位重要的学者已经做过非常细致深入的研究㊂最早发现并对这一现象提出质疑的是储泽祥,①他从范围㊁数量㊁性质㊁N与X的关系四个方面讨论了 满 与 全 的意义和用法㊂②袁毓林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的理论考察了 满 和 全 的意义,发现 满 的使用基于 容器隐喻 ,而 全 的使用基于 套件隐喻 ,这为解释 满 和 全411①②作者简介:刘玮,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安徽淮北235000)㊂宗守云,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200234)㊂最早对 满 进行研究的是赵金铭㊂他的文章‘现代汉语中 满 和 一 的不同分布及语义特征“原载于日本大修馆‘中国语“1989年第11期,后收录于1997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一书㊂赵金铭在文章中对 满 和 一 的使用做了细致的考察,但是没有涉及 全 的用法㊂X 这里指的是 满+NP 或 全+NP 后的名词㊂储泽祥的文章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极富价值的研究视角,也提出了很多发人深思的观点㊂储泽祥:‘ 满+N 与 全+N “,‘中国语文“1996年第5期,第339 344页㊂的用法差异找到了合适的理论依据,理据性和说服力大大增强㊂①最近在这一问题的探讨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李文浩,他从认知语言学三大互锁的研究方法之一的凸显观(prominenceview)角度进一步解释了 满 和 全 的使用差异㊂②总之,经过几位学者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满 和 全 各自的意义和使用方式及其之间的联系已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描述和解释,但在下列问题上他们似乎还存在着意见上的分歧,还有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第一, 满 和 全 分别凸显的到底是范围还是数量?储泽祥认为 满+NP 重在表数量,但通过数量也可以表范围, 全 直接总括N的范围㊂袁毓林与此持正好相反的看法,认为 满+NP 重在表示范围,而 全+NP 重在表示数量㊂李文浩更赞同储泽祥的观点㊂第二, 满 和 全 分别起到实陈还是夸张的语用功能?储泽祥认为 满+NP+(的)+X 所表示的数量既可能是数量的全部,也可能是数量的一部分,极言甚多,是 小夸张 ,这种夸张也体现在 满世界地跑 上;而 全+NP+的+X 所表示的引申义数量是客观实陈㊂袁毓林指出,引申义的 世界 只能跟 满 组合,不能跟 全 组合,基本义的 世界 只能跟 全 组合,不能跟 满 组合,并指出 满世界 中的 世界 只能是语义范围较小的引申义,而不能是语义范围较大的基本义,但是他对造成这一用法的原因解释不够明确㊂李文浩则明确表示不太认同储泽祥 满 表示夸张㊁ 全 表示实陈的观点㊂第三,鉴于上述提及的几篇文章都对 满 全 与 身 和身体的各个部位搭配很感兴趣,我们DW提出一个似乎仍然没有得到合理解释的问题,如下例:(3)满身是汗ң全身是汗㊀㊀㊀满脸是汗ң∗全脸是汗满手是伤ң∗全手是伤㊀㊀㊀满头白发ң∗全头白发满额头的汗ң∗全额头的汗㊀满腿的疙瘩ң∗全腿的疙瘩满嘴谎言ң∗全嘴谎言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 全身 和 满身 都可以说,但是全身的各个部分却不可以用 全 修饰,而只能用 满 修饰? 满 和 全 背后的使用理据到底是什么?看来,人们对 满 和 全 的意义与用法还有不甚了解的地方㊂本文拟借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厘清二者在使用分布和意义上不平行性的决定因素㊂二、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正如罗纳德㊃兰加克(RonaldLangacker)所说: 任何有关语法的合理的研究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意义的基础之上㊂认知语法的一个基本的论断是语法在本质上是象征性的㊂说到象征性,我指的是它象征着意义 意义被认为是一种概念化㊂ ③对任何一种语言表达的研究,都应从其意义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角度进行考察,从而找到合理的解释㊂而关于概念和范畴,乔治㊃莱考夫(GeorgeLakoff)在其‘体验哲学“中说: 概念是通过身体㊁大脑和及其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㊂概念是通过体验,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㊂ ④人类之所以对事物进行范畴化是因为人类具有神经系统,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我们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对概念化㊁范畴化和推理过程发挥着关键作用㊂由此看出,人类的心智和推理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而且大部分推理的最基本形式依赖于空间关系概念,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思维模式,正是身体㊁大脑㊁心智和经验的产物㊂正如马克斯㊃布莱克(MaxBlack)在前认知语境下就已经认识到的,隐喻充当了 认知工具 ㊂⑤弗里德里希㊃恩格雷尔(Friedrich511刘㊀玮,宗守云: 满 和 全 的意义①②③④⑤袁毓林:‘容器隐喻㊁套件隐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第195 208页㊂李文浩:‘ 满+NP 与 全+NP 的突显差异及其隐喻模式“,‘语言科学“2009第4期,第396 404页㊂R.Langacker,TenLecturesonCognitiveGrammar,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p.1.原句由本文作者翻译㊂参见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㊂M.Black, Moreaboutmetaphor ,MetaphorandThought,CUP,1962,p.37.Ungerer)也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利用语言手段表达思想㊁在风格上增加魅力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思维的方法(awayofthinking)㊂①马鲁吉纳(Marugina)认为,隐喻可被看作是一种主要的机制,我们正是通过这种机制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㊂②概念隐喻以相似性(similarities)为基础,通过从始源域将推理类型映射到目的域,使得大部分抽象思维成为可能, 思维的隐喻性 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基础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㊂然而,这种隐喻推理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工作机制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涉及认知语言学另一重要概念 意象图式(imageschema)㊂如兰加克所言: 意象图式被描绘为从我们日常身体经验所抽象出来的有关运动的图示模式,特别是有关视觉㊁空间㊁移动㊁力量的㊂ ③意象图式被看作是最基本的 前概念 结构,可以通过隐喻投射的方式产生更复杂㊁更抽象的概念㊂恩格勒和施密德(Ungerer&Schmid)将意象图式总结为 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 ㊂④阿斯卡亚(Asikhia)认为, 意向图式是建立在个体与物质世界互动而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再加上它们因被人们如此熟知并具有如此的广泛性而成为人们的潜意识,因此它们也可被定义为具有直觉性 ㊂⑤马克㊃约翰逊(MarkJohnson)对意象图式的基本特征做了总结:意象图式决定我们的经验结构,存在将意象图式投射到抽象域的隐喻概念,并列出了最重要的㊁最具代表性的如容器㊁平衡㊁路径㊁反作用㊁纽带㊁部分-整体等27个意向图式㊂⑥因此,意象图式作为一种通过人类自身与客观世界反复互动而建立的认知结构, 可以通过隐喻㊁转喻机制的扩展和转换,形成更多的范畴和概念,特别是抽象的范畴和概念 ㊂⑦由于意象图式是通过空间关系经过高度抽象而获得的,一般用线条和箭头来表示㊂基于上述理论,我们试图通过下文的例句及其分析来探讨 满 的意义和用法,并解决本文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㊂三㊁ 满 的意象图式及概念隐喻模式1 满 的第一种意象图式我们首先考察 满 的意义和用法,‘说文解字“对 满 的解释是: 盈溢也㊂ 袁毓林通过对 满 的同义词 盈㊁溢㊁益 等在字形和意义上的研究,认为 满 能激活 容器 这种意向图式㊂我们通过下列例句对此加以证明:(4)儿子没买作业本,带回满瓶酒㊂(5)我被吴校长的爽快感染,一口灌下满杯啤酒㊂(6)不过他再也无法提一满桶水走动了㊂(7)晚上既下这样大雨,一到早上 满盆满桶地装着雨水了㊂在这些容器中, 满 修饰的都是典型的容器,如 杯 瓶 桶 ,并且用来装类似水的液体,而且这些液体充盈了整个容器,即数学上100%的量㊂这最符合‘说文解字“中对 满 的意义的解释,也最符合我们对 满 这个词最根本的理解㊂人类经过对这一现象的反复体验,在心智中形成了对 满 的概念的第一种意象图式(图1):611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2期㊀㊀①②③④⑤⑥⑦F.Ungerer&H.J.Schmid:‘认知语言学导论“,彭利贞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㊂NadezdaI.Marugina, Conceptualmetaphorasamodelgeneratingliterarydiscourse ,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Vol.154(2014),pp.112-117.R.Langacker,TenLecturesonCognitiveGrammar,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p.37.F.Ungerer&H.J.Schmid,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Longman,1996,p.160.O.K.Asikhia,R.Setchi,Y.Hicks&A.Walters, Conceptualframeworkforevaluatingintuitiveinteractionbasedonimageschema ,InteractingwithComputers,Vol.27(2015),pp.287-231.M.John,TheBodyintheMind:TheBodilyBasisofMeaning,Imagination,andReas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p.126.王寅:‘认知语言学“,第177页㊂刘㊀玮,宗守云: 满 和 全 的意义图1㊀ 满 的第一种意象图式但是,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㊁变化多端的,我们如何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生成的各种事物㊁事件㊁抽象的观念?正是基于身体经验的隐喻思维通过意象图式,在其中起到了从始源域到目的域的投射作用㊂于是,又生成了这样的句子:(8)这几天,健将荟萃,嘉宾满堂, 20多种花卉,香飘满庭㊂(9)他不晓得往地上洒水,拿起笤帚就扫,弄得满屋飞尘㊂(10)但是,满朝文武官员,一听说辽东事,便都缩着头㊂(11)贵州媳妇望着满院乡亲,笑了㊂(12)那里有成群的鸡鸭,满园的蔬菜㊂(13)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㊂(14)孙中山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向他们讲解了‘兴中会章程“(15)更让人们满怀憧憬的是,来年将是香港的回归之年(16)那一刻,满腹委屈的我又气又恨,忍不住和他争吵㊂从这些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 满 后所修饰的已经不再是典型的装液体的容器,而是通过概念隐喻的方式,将 满 的第一种意象图式进一步投射到 堂㊁庭㊁屋㊁朝㊁院㊁园 等处所概念,甚至 肚子㊁腔㊁怀㊁腹 等身体器官概念上,从而使得 满 把这些事物同容器联系在了一起㊂这一投射的认知基础是,它们同容器具有相似(similarities)的特点: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三维特征,有一定的边界封闭性,可容纳物体等㊂由此可见,人们对 满 的使用的确是基于容器隐喻的,并且在基于容器隐喻对 满 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其原型(prototype)样本表现为一个容器装满了水㊂当然,这里的水,后来被进一步隐喻为其他可被容纳的物体,如上文的 嘉宾㊁香㊁官员㊁学问㊁热情 等㊂2 满 的第二种意象图式然而,如果我们理解了类似杯㊁堂㊁庭㊁屋㊁腹㊁肚子等容器被装满了容物而作为 满 的原型意义的话,那么下面的例句似乎看起来就有一些问题了㊂如:(17)客人吃完饭的餐具㊁饭菜不及时收拾,残羹剩饭堆满桌子;地下碎纸㊁瓶盖和猪㊁鸡骨头等赃物,扔得满地都是,没人打扫㊂(18)她对着镜子一看,满头银发,满脸皱纹㊂(19)我们指着满墙大大小小㊁各种各样的锦旗和奖状说: 都是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吗?(20)晒盐晒出了满身病,在场里充硬汉子,回到家不是这疼就是那疼㊂(21)走廊里㊁楼道中满面忧急之色的年轻家长,怀抱中不断啼哭的患儿吴强满手满脸满脖子都是伤㊂(22)行文到此,满纸泪痕㊂在我们的认知中, 满 后的 地 头 脸 墙 身 面 手 脖子 纸 根本不是典型的容器,也不能算是上文提到的通过第一种意象图式投射而形成的非典型的容器,它们却为什么可以和 满 连用呢?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再回过头来考察‘说文解字“里对 满 的解释: 盈溢也㊂ 有关 盈 ,前文已做阐释,不再赘言㊂而 溢 在我们的脑海里是怎样一种意义呢?一提到 溢 ,大概人们最先想到的711词就是 水满则溢 ,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 溢 的解释正是 充满而流出来 ㊂①这也符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我们倒水或接水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水满而溢出杯子等器皿之外,并有液体附着在器皿表面的现象㊂基于这一生活经验,形成于我们大脑对 满 意义的第二种意象图式(图2):图2㊀ 满 的第二种意象图式从这一意象图式我们可以发现,水的运动方向已经从容器内部越出容器外部并附着在容器外部表面,这正符合莱考夫有关Container(容器)有一定边界㊁有里外之分及容物可进可出的论述㊂②可以设想,人们基于这一生活经验所形成的意象图式凸显了承载溢出物的容器外面的部分,而不再如第一种意象图式那样凸显的是容器的内部,尽管第一种意象图式所表现的是人们对 满 的最基本㊁最初始㊁最原型的认知㊂正如恩格勒和施密德所说, 牢固根植于我们的身体经验的意象图式包括如 in-out (里-外)和 inside-outside (内部-外部)(或 container-contained (容器-内容)等有可能是全人类共享的 ,③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对第二种意象图式所表现的生活经验的反复体验,人们进一步运用隐喻的思维方式,将布满水的容器表面投射到其他具有表面部分且具有承载作用的物体之上了,比如 地 头 脸 墙 等,当然,这一投射的工作机制是以 具有表面部分并具有承载作用 这一相似性作为基础的㊂从对第二种意象图式的考察可以看出, 满 在其原型范畴意义表示数量之外还强调范围㊂当水从容器里溢出并布满容器表面的那一刻,人们对 满 的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容物数量的多少,而是遍及范围的大小,即容物在具有延展性表面的物体上遍布的程度;也不再计较这个物体是不是典型的三维容器,不管它是下凹的还是上凸的㊁二维的还是平坦的,甚至奇形怪状的㊂这就可以帮助我们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袁毓林所提出的有关容器形状变异的问题,也可以从范围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上述句子㊂以上例子中 满 后的 地 头 脸 墙 身 面 手 脖子 纸 已经不再具有典型容器的形状,但是都有表面部分,并可以承载其他物体㊂事实上,随着人类活动逐渐复杂起来,人们的认知能力和隐喻的思维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人们会进一步通过意象图式将这一特征投射到不具有延展性平坦表面,但仍然具有承载或容纳功能的类似 树 的物体上,甚至是更为抽象的概念如 过程 社会 历史 等之上㊂这一点可以从 满 作为动词的补语得到证实:(23)蔓藤爬满棚架,绿绿地衬着一尊白玉雕成的少女立像㊂(24)突然间,爬满猴子的树枝断了,所有的猴子都掉到水中淹死了㊂(25)还有垂钓者在深深浅浅里布满了钩和饵(26)两边层峦叠嶂,布满奇形怪状的红色岩石㊂(27)让真善美的种子撒满人间!(28)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历史充满了斗争和曲折㊂(29)使城乡各自优势得以发挥,让城乡教育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㊂(30)这时正值欧洲中世纪的后期,社会充满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先兆㊂811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2期㊀㊀①②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368页㊂G.Lakoff,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pp.282-283.F.Ungerer&H.J.Schmid,‘认知语言学导论“,第133页㊂(31)如何让组织充满活力?(32)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㊂以上例证表明,通过概念隐喻和第二种意象图式, 满 将其意义投射到形体不规则的事物如 棚架 树枝 层峦叠嶂 深深浅浅里 ,甚至是一些抽象概念如 人间 历史 过程 社会 组织 心理 等之上,使其容器化,从而具有承载功能㊂同时,经过这一折射过程,容物的种类也得到了扩大,从具体事物如 蔓藤 猴子 钩和饵 岩石 到抽象概念 种子 斗争和曲折 生机和活力 因素和先兆 紧张㊁犹豫和不安 ,而不再局限于液体㊂3 满 的第三种意象图式有关 满 的另一分歧,即类似 满世界地跑 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否具有夸张的意义,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有赖于对 满 的第三种意象图式的探究㊂在描述之前,我们先引入一个语境㊂首先,我们以中国人传统的待客方式 酒满茶半 这一表达方式来进行讨论㊂ 半 的基本义是 二分之一 ,但是当我们在看到或听到这个词语中的 半 时,出现在我们脑海的心智图像(mentalimage)应该是茶杯里的茶水稍微超过或低于杯体的一半,这正符合莱考夫在其‘体验哲学 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所提出的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之一:心智的体验性㊂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往茶杯里倒正好二分之一的茶水,反而是人们通过体验性的心智能力把人类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形成特殊的意象图式,并长期地储存于记忆之中,这里,对 半 的描绘的意象图式应该是茶水充满杯体的50%上下,多会多到甚至70%,少会少到甚至30%,总之,会在一个区间内变化,而绝不是严格数学意义上二分之一的量㊂如图3所示:图3㊀ 半 的描绘的意象图式这一现象也正是模糊语言学研究的重点㊂事实上,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精确边缘的,即都是所谓的 模糊概念 ㊂不仅表示时间的词例如 夜间 早晨 夜晚 傍晚 春 夏 秋 冬 无法用精确的时间界限来划分,①连 番茄 荸荠 红薯 土豆 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也很难给它们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来区分它们到底是 蔬菜 还是 水果 或 粮食 ㊂就像莱考夫曾经问的两个问题:身材多高你才会被人们认为是高的?年龄多老你才会被人们认为是到中年了?很多表示对立意义的形容词如 高 和 矮 ㊁ 深 和 浅 ㊁ 宽 和 窄 等之间,更是没有一个截然分明的区分㊂语言的研究者,特别是心理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很早就意识到自然语言概念具有模糊边界这样一个事实㊂ 模糊 (fuzzy)的概念最早是由模糊数学的创始人㊁美国科学家札德(LoftiZadeh)1965年在其题为‘模糊集“的论文中提出,文章指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㊂②为了证明这一事实,心理学家埃莉诺㊃罗施(EleanorRosch)曾经做过一个有关鸟的范畴的实验,通过人们对不同鸟类作为鸟的范畴成员资格的认识,检测人们在感知范畴成员时,是以程度911刘㊀玮,宗守云: 满 和 全 的意义①②时间词无法用精确的时间界限来区分,指的是日常用语中的时间词,天文学中所做的人为的精确规定除外㊂L.A.Zadeh, Fuzzysets ,InformationandContro,AcademicPress,1965,Vol.8,pp.338-353.(degrees)标准来判定,还是做一个明确的切割㊂①实验结果表明,范畴成员资格是一个程度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是或非的判断,即有从原型样本向边缘样本过渡的特征㊂②这一结果也证明了札德关于 模糊类 的定义:模糊概念组成 模糊类 ,指 其界限不是严格划一地确定好了的类别 ;换言之, 模糊类是指该类中的成员向非成员的过渡(transition)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abrupt) ㊂③也就是说,物体或概念从属于某个范畴到不属于某个范畴是逐渐转变的,而不是突然的㊂札德提出的模糊理论,使得众多语言学家意识到自然语言又增加了一大特征 语言的模糊性,这也成为认知语言学有关范畴化概念的相关理论基础㊂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兼哲学家E.卡西尔(E.Cassirer)早在1944年就谈到了语言的模糊性: 日常言语的词不能用科学概念中所体现的那些尺度去衡量㊂同科学概念相比,日常言语中的词的特点是其不明确性和模糊性 我们正是从这些词中获得对世界的第一个客观的理论认识㊂ ④基于认知的模糊性,我们似乎可以为 半 在我们心智中所形成的意象图式找到更加合理的解释㊂除需要准确衡量如 买半斤青菜 扯半尺布 半径 等时,在现实生活的语言中, 半 所表达的不精确㊁模糊的意义可能远远超过其精确意义㊂ 半途而废 ,指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并不确指路途的一半,而且,在其引申义中也很难说事情做到什么地步才能算是一半㊂ 半夜鸡叫 ,不会真的有人以为是夜里12点整㊂ 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当和尚或尼姑,喻指改行做另一工作㊂而 半老徐娘 半身入土 半透明 半成品 半官方 等可能就更不好用精确的二分之一的概念去理解了㊂特别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于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实在是无法去精确衡量它的不同性质所占比重的㊂伍铁平提到 半 半 结构,如 半生半熟 半真半假 半文半白 半明半暗 也都不是各占二分之一, 半死不活 更不能表示死了一半的人;至于 一年半载 指 一年左右 , 一时半会儿 指 短时间 , 一男半女 指 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 ㊂⑤鉴于人们认知和语言表达的模糊性,‘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 半 的时候也注意到了精确和模糊的问题㊂比如, 半 的第二个义项是 在 中间 ,如 半山腰 ;第三个义项是 比喻很少 ;第四个义项是 不完全 ㊂词典对 半 半 的解释是 表示相对的两种性质和状态同时存在 ;对 半天 的解释是除 白天的一半 外,还 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对 半夜 的解释是除 一夜的一半 外,还有 夜里十二点钟前后,泛指深夜 ㊂⑥因此,对 酒满茶半 里的 半 ,我们是不能理解为空间的 二分之一 的㊂霍克斯说: 事实上空间和时间是一个 连续统 ,没有固定的㊁不可改变的界限或划分,每种语言都根据它自身的特殊结构去划分时间和空间㊂ ⑦正如 半 经常不能按精确意义上的 二分之一 去理解, 满 在空间充盈度上经常也不能按照其第一种意象图式所表达的原型意义 精确的数学概念 百分之百 去理解㊂人们不可能倒入数学意义上100%的 满 量,真实情况大多是,为了避免过满而溢,通常倒入充满杯体70% 90%多的量㊂在这一语境中, 满 和 半 高 老 一样,似乎在程度上有一个连续统,而不是表现为一个具体的㊁特定的指标㊂以人们对 半 的认知,我们可以类推 满 的第三种意象图式(图4)㊂ 满 的第三种意象图式表现的就是一个动态的层级系统(hierarchy),反映了自然语言表达的特点之一 模糊性(fuzziness)㊂英国语言学家乌尔曼(Ullmann)在其‘语义学“中表达了对语言模糊性的这样的看法:语言的模糊性来源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许多界限不清楚的现象,语言词汇中的模糊性在某021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2期㊀㊀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F.Ungerer&H.J.Schmid,‘认知语言学导论“,第18 19页㊂鸟的范畴成员资格,英文表达是membership,伍铁平翻译为 隶属 ㊂而这种隶属程度,莱考夫用degree表示,札德用gradeofmembership表示㊂L.A.Zadeh, Quantitativefuzzysemantics ,InformationScience,AcademicPress,1971,Vol.3,p.160.参见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页㊂伍铁平:‘模糊语言学“,第349页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31 32页㊂参见伍铁平:‘模糊语言学“,第76页㊂。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种常见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隐含意义。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并探讨其在中文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一、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意象图式是指我们在认识世界和理解语言时所使用的一种基本心理结构。
它是一种抽象化的认知模式,通过它我们能够对复杂的概念和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
意象图式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状图式:形状图式是一种描述物体形态的认知模式,通过它我们可以理解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
我们可以用“圆形”来描述一个球,用“长方形”来描述一个桌子。
在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形状图式来表达和理解一些具有形状特征的概念,如“高瘦”、“矮胖”等。
二、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概念隐喻是指我们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复杂概念的一种认知模式。
它通过将一个概念中的某些特征转移到另一个概念中,使得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加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描述另一个概念。
概念隐喻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隐喻:空间隐喻是一种将空间概念映射到非空间领域中的认知模式。
我们可以用“前进”、“后退”等空间概念来理解和描述时间的流动。
在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空间隐喻来表达和理解一些时间、情感等抽象概念,如“时间的流逝”、“情感的高低”等。
总结: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种常见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隐含意义。
通过利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我们可以对复杂的概念和语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在中文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结合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中文语言中的各种隐含意义。
这对于深入理解中文语言的语义结构,提升自然语言处理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用来进行语义分析,尤其
是在探究语言中隐含的意义时非常有用。
本文将介绍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并
以中文为例,探讨如何应用它们进行语义分析。
一、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指一种将经验直接转化为语言表达的方式,它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心理现象,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递意义。
意象图式的含义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感官感受到的创造性形象
的方式来表示,这些形象往往是抽象的、概念性的,不能通过具体的形式来表达。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这个比喻中就运用了意象图式,将时间通过一个物理实物——河流来
表现。
在中文语言中,意象图式运用相当广泛,例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用意
象图式来比喻人们习惯于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二、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以便对后者的理解加深和丰富。
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有着类似之处,它们都是通过转化和表达概念来传递意义,但是概念
隐喻更加具体和局限,只适用于限定的一些领域,比如将“公司”这个经济概念隐喻到政
治领域中,比如“各部门是公司的基石”。
在中文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应用也相当普遍,例如,“脱胎换骨”就是将生理学的
“脱胚换骨”隐喻到社会学中,表达了人们改变自己的基本现状希望自我进步的想法。
三、中文语言的语义分析
总之,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可以用来进行中文语言的语义分析,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
加深入地理解语言中的隐含意义,为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一种语义分析方法,通过揭示语言中的隐含意义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
本文将介绍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在中文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意象图式是指人们根据经验和感知,将某一概念与具体的感官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
我们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来表示时间的宝贵和有限。
概念隐喻是指将一个概念借用到另一个概念上,以便更好地理解后者。
我们将“爱情”这个概念应用到“战争”上,用“相爱相杀”来形容战争中的敌对双方之间的关系。
在中文语义分析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情感分析、辞海策略等研究中。
在情感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某一文本中的意象图式,来推测作者的情感状态。
如果一个文本中出现了大量与负面情感相关的意象图式,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文本表达了负面情感。
同样地,在辞海策略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概念隐喻,来揭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这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于某一概念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我们需要搜集大量的文本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如分词、去除停用词等。
然后,我们需要提取文本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并进行编码和分类。
这可以通过基于规则的方法,如使用词典和语法规则来识别特定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
我们可以将得到的结果应用到具体的语义分析任务中,如情感分析、辞海策略等。
需要注意的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由于中文语言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对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自动识别和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基于人类经验和感知构建的,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中文语义分析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一种有助于揭示语言隐含意义和概念之间联系的语义分析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中文语义分析中的多个领域,如情感分析、辞海策略等。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种常用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探讨它们在中文语料分析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意象图式是一种通过视觉形象来呈现概念和抽象概念的方法。
它通过将概念映射为具体的感觉和形象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意义。
我们可以用“河流”和“山脉”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这些图式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概念映射到我们熟悉的感觉和视觉经验中,在理解和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
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通过将一个概念(源领域)与另一个概念(目标领域)进行类比来理解和表达意义。
这种比喻不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概念上的。
在中文中,我们常常用“时间是金钱”来形容时间的珍贵和效率,这就是一个概念隐喻。
通过将时间与金钱进行类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和管理。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中文语义分析中有广泛应用。
意象图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诠释诗歌、文学作品以及一些隐喻表达。
通过将概念映射到具体的感觉和形象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字的意义。
概念隐喻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念。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类比,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表达和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中文语义分析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不同文化和语境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所以在分析中需要考虑到文化和语境因素。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往往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在语义分析中需要注意到不同人群和个体的理解差异。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只是语义分析中的一种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和语言学理论来综合分析和理解语义。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种常用的语义分析方法,它们通过视觉形象和概念类比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意义。
在中文语义分析中,它们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也需要考虑到文化、语境和个体等因素的影响。
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文字的意义,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涉及的认知过程。
下面我们将探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中文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意象图式是指一种基本的认知结构,是人们通过感觉和经验所获取的感知和运动图式。
它们是由我们所经历的具体事件和经验所构成的,反映了我们对物体、场景和事件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在语言中,意象图式通常被用来表示抽象概念。
例如,“时间像一条河流,流淌不停”就是一种意象图式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例子中,“时间”被抽象化了,但是通过将其与“河流”这个具体、可感知的实体相比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本质和特点。
概念隐喻是通过对一个概念进行隐喻表达来揭示一个领域中的相似性或类比性。
例如,“生命就像一条河流,充满了起伏和未知的奇迹”,这句话将“生命”与“河流”进行了隐喻表达,暗示了生命的起伏和复杂性。
对于中文语义分析而言,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可以被用来研究中文词语的语义结构和概念关系。
例如,“心灵手巧”这个词组中的“手巧”本身就是一个意象图式,它将“手”这个具体的实体与抽象的“心灵”相比较,暗示了一个人在精神层面上同样可以有灵活而熟练的手艺。
另外,“心灵手巧”这个词组也可以进行概念隐喻,将人的精神和社会技巧进行类比,从而表达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多面才能和能力。
除此之外,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还可以被用来研究中文歌词、诗歌、广告语等具有文学性质的语言形式。
在这些文本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往往被用来表达情感、凝练语言和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感受。
例如,“人间值得”这个广告语,通过将人类的世界与神的世界进行类比,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意象图式看隐喻的构建与识解
然死亡,Arnie Klein表示他非常震惊,得知消息后坐在办公桌前足足五个小时不能动弹,于是Larry King对他的这样强烈的反应用附加疑问的提问方式向对方进行确认:起始A(Larry King):A doctor should feel that way,right?反应B(Arnie Klein):Well,that’s the only way I could feel...又如,Larry King在开启Michael吸毒这一话题时,也采用了附加疑问的提问方式向对方进行确认:起始A(Larry King):You’ve worked with addicts,have you not?反应B(Arnie Klein):I wrote a book on heroin addiction.And I mean I think what’s happening with drugs now is a disaster.I mean when you look at the actor from the“Batman.”I mean look what happened to him.在以上两段对话中,采访者通过陈述其假设———“作为医生应该会有这样的反应”、“你的病人里有瘾君子”再加上“是吗”的附加疑问(加下划线部分),邀请受话者确认其假设的正确性,这样便实现了向受话者寻求确认的话步功能。
常规的附加疑问句有两种,一类是反意的附加疑问句,另一类是非反意附加疑问句。
如:He used to take pictures there,didn’t he?(反意的附加疑问句)You call this a day’s work,do you?(非反意附加疑问句)由于现在语法学者把附加疑问句的范围加以扩大,采访者在用英语提问时,除了使用常规的附加疑问句提问方式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附加疑问句的不规则形式(见下划线部分),如:He is a nice man,don’t you think?She’s your daughter,am I right?He’s not on duty now,do you suppose?A good omen for poor English,eh?Those kids didn’t waste much time,hey?It’s a good film,what?You have to have chemistry to win,do you agree?You remembered the eggs,right?四、结语借助Amy B.M.Tsui会话语言描写框架,笔者对英语采访者提问的话语结构和特征进行了一些分析,发现采访者的提问和受访者的应答之间的连贯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功能的联结实现的。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引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而语义学则是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的学科。
在语义学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语言中的意义,并揭示了语言如何通过图像和隐喻来表达更丰富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分析它们在语言中的运用和作用,并说明它们对语言理解的重要性。
一、意象图式1. 概念意象图式是指一种通过感官经验而得到的抽象概念,它将具体的感觉和形象转化为抽象的概念,并在语言中得到体现。
意象图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抽象概念,并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2. 例子在英语中,我们常用“UP”和“DOWN”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比如“Prices are going up.”(价格涨了。
)和“The stock market is going down.”(股市下跌。
)其中“up”和“down”本身是空间感知的图式,但在语言中被引申为价格和股市的涨跌,从而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3. 作用二、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指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进行比较和理解的方法。
通过概念隐喻,人们可以通过一个熟悉的概念来理解一个不太熟悉的概念,从而丰富了语言中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我们常用“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来比喻时间的珍贵,这里将时间这一概念隐喻为金钱,使得时间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
1. 关系2. 应用在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理解语言中的隐含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喻的概念隐喻的词语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它们在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
3. 重要性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对语言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并帮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概念。
结论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意象图式通过将具体的感官经验转化为抽象的概念,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而概念隐喻通过将一个熟悉的概念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概念,帮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概念。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作为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在语义分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意象图式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概念,而概念隐喻则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进行语义建构。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义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文本理解、信息检索等领域,如何准确地理解语言中的意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视角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隐含信息,揭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通过研究这两个概念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丰富语义分析的理论框架,提升文本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这两种认知手段在语言理解和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研究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运作机制,并揭示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语义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两种认知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语义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对语义分析的启示,总结两者在语义理解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表达方式,为语义分析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构建机制,揭示不同文本中的隐含含义和文化内涵;通过探讨案例分析,可以具体分析不同语境下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运用,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证数据和案例验证;研究方法的探讨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论基础,从而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视角;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对语义分析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可以为相关学科提供更多的思考和研究方向,推动语义分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语义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意象图式是指在人类思维中,经常出现的某种心理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是单一的形象,也可以是各种图像的组合。
概念隐喻则是指,根据某个概念中的某些能力或特征,将其应用于另外一个概念中,从而与前者有类似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是指通过对于某种语言现象中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分析,来寻找其中包含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语义。
在中文语言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都是非常常见的。
例如,“阳光灿烂”这个词语中的“阳光”就是一种意象图式,因为我们能够在想象中形象地看到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而“山水田园”这个词语中则包含了一个概念隐喻,即将“田园”这个概念中与自然、宁静、清新等特征,应用于“山水”这个概念中,使得“山水田园”一词更能够令人感觉到舒适和自然。
对于中文语言中的语言单位进行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找到这些语言单位中潜在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
这个过程需要结合语言单位的具体含义和上下文来分析,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语感和直觉。
其次,需要分析这些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对于整个语言单位的语义贡献。
这里不仅涉及到这些图式和隐喻本身所携带的意义,也需要考虑它们与其他语言单位的关系以及上下文语境中的作用。
最后,还需要注意将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分析结果及时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学研究中。
这不仅能够提高对于中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可以探索更多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学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是中文语言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其研究成果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文语言的语义特点,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中文语言。
_围城_的隐喻解读
少女— ——唐晓芙。 可见,通感隐喻有 象 的 事 物 都 被 人 们 当 成 了 一 个 具 体 Of Chicago Press,1980.
助于读者更好地体会文中的语言效 的有边界的容器来认识,使人们从不
3. 钱 钟 书 , 围 城 [M], 北 京 : 人 民
果。
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
文 学 出 版 社 、1980。
3.《围 城 》 中 的 隐 喻 表 达 形 式 分 类
3.1.概 念 隐 喻 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 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概念 隐喻表达的,全文围绕主人公方鸿渐 留学(不如说游学)回国、相亲、恋 爱、找工作等事情展开,不乏情感方 面的概念隐喻,像愤怒、害羞、害怕、 无助等。 如:当与鲍小姐闹翻,再见面 时她爱理不理后,“鸿渐气得心头直 冒火”,当赵辛楣把鸿渐当作情敌时, “恨不得鸿渐杯里的酒滴滴都化成火 油”, 当孙小姐得知有人泄露她与陆 子潇通信时,“脸爆炸似的发红,又像 一星火落在一盆汽油面上”。 这些在 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语义重叠的基
sthetic metaphor),它 与 一 般 隐 下(UP-DO)WN)等。
摇— ——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通过
喻有着基本相同的认知机理和表现
《围城》里的容器图式很多,如: 详细、 明晰地分析和阐释隐喻过程,
形式 (感官特征之间的映射过程)。 “假使订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征, 我们在深刻理解小说的同时,更深刻
础上构成的隐喻表达式里,“火焰”是 来源域,“冒火”“火油”“星火”借描摹 火焰之行以示目标域发怒。 有关生 气、愤怒的行为反映出的某些特征投 射到火油的图式认知架构上,准确而 生动地刻划出人愤怒时的心理特征。 当赵辛楣由于行为不谨闯下祸端而 决定离校时,“鸿渐回校,一路上仿佛 自己的天地里突然黑暗”,“郁勃的心 情像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 的撞、抓、打,但找不着出路”。 这里的 概 念 隐 喻 — ——“害 怕/无 助 是 黑 暗 ”, 与黑暗的相似点是从外在的空间延 伸开来的,在于看不见、无助无望,其 艺术魅力大得多,给读者提供的想象 创造的天地也广阔得多,使读者对这 种情感的认知更为深刻。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是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语义分析方法。
该方法认为语言的理解和生成基于人类思维过程中的意象和概念隐喻,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可以揭示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
意象图式指的是人类通过感观体验和想象构建起来的生动图像。
在语言中,意象图式通过具象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如“月亮白如霜”、“大海一碧如洗”等。
这些意象图式不仅可以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属性,还可以暗示事物的内在特征和情感。
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意象图式,可以揭示语言中隐藏的意义和情感。
概念隐喻是基于人类对于某些抽象概念的感知和理解。
概念隐喻通过将抽象概念映射到具体的概念来进行表达,用具体的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
我们常用“时间就是金钱”、“爱情是战场”等隐喻来表达时间和爱情的特性和关系。
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可以揭示语言中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方式和隐含的意义。
在进行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时,首先需要识别并提取出语言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
这可以通过对语言中的具体词语和词组进行分析和归类来完成。
接下来,需要分析这些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
这可以通过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上下文进行考察和推理来实现。
可以将这些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分析结果应用于语义理解和生成的任务中,以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
在文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揭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在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可以通过分析广告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研究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在翻译和跨文化交流中,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理解和翻译跨文化文本。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都与语义分析密切相关。
意象图式是指在语言中表达某个概念或感受时所依赖的图像或场景,而概念隐喻则是指一种概念以另一种概念的形式被表达的现象。
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深入探讨语义分析的相关问题。
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使得文本更形象、生动,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黑暗中那个高大的人影”这句话中的意象图式。
这个意象让读者快速想到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高大的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正是这个意象图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节和含义。
在语义分析中,意象图式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识别文本中的意象图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
例如,一篇关于世界各地的美食的文章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象图式,例如美味的食物的图像、快乐的美食家的场景等等。
通过这些意象图式的识别,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美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美食的态度。
概念隐喻则是指一种概念以另一种概念的形式被表达的现象。
在语言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隐喻来表达我们的观点、感受等。
例如,“他的笑容是阳光般温暖”这句话中的概念隐喻。
“笑容”和“阳光”并不是同一种概念,但是这个隐喻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人的温暖和亲切。
在语义分析中,概念隐喻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识别文本中的概念隐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本中的含义和作者的态度。
例如,一篇关于社会问题的文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概念隐喻,例如“黑暗的道路”,“荆棘与玫瑰”,通过这些隐喻,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结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语义分析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识别这些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
在未来的语义分析中,这些概念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深入解读文本内容的重要工具。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语义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意象图式是指通过描述图像、形象等来传达信息的方式,而概念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类比来传达信息。
这两种方法在中文语义分析中都有较广泛的应用。
意象图式的语义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并理解描述图像、形象等的语言表达和内涵来推断其潜在的意义和象征意义。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人的直觉和感知能力,将观察到的图像或形象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和分析,从而得出图像或形象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当我们看到一幅描绘夏天的图画时,会联想到阳光、绿树、蓝天等,从而理解这幅图画所传达的是夏季的气息和意境。
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类比来传达信息。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人们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心理认知模型,在理解一个概念时,将其与其他概念进行类比,从而推断出其潜在的意义和隐含信息。
“时间是金钱”就是一个常见的概念隐喻,它将时间比喻成金钱,意味着时间很宝贵,要善于利用。
通过理解这个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
以古诗词为例,古诗词中常常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图式,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图像和景物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从而洞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而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概念隐喻,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概念之间的类比关系,从而理解诗词的语义和修辞手法。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中文语义分析中重要的方法。
通过运用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意义和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一、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1. 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心理学家 Jung 对于潜意识中普遍存在的符号和图像的观点。
他认为,意象图式是潜意识中的一种结构化形式,它们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和理解。
在语义分析中,意象图式指的是通过感知和联想产生的具体形象或符号,它们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语言学家拉卡弗特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通过隐喻手法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从而产生新的语义关系。
概念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为人们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语义资源。
在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图式来揭示其隐含的语义。
意象图式可以是具体的物象、形象或场景,也可以是抽象的符号和象征。
通过寻找文本中的意象图式,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可以揭示出文本中隐藏的意义和象征。
在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解读文本中的概念隐喻来揭示其深层的语义结构。
概念隐喻可以是通过隐喻手法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从而创造新的语义关系。
通过解读概念隐喻,我们可以发现文本中的抽象概念和隐含的语义关系,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下面我们来以一段文本为例,通过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来揭示其深层的语义结构。
文本: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无私的,她像一缕微风,无声无息的陪伴着你;有一种爱是成长的,她像一颗种子,悄悄地埋在心底,等待着发芽;有一种爱是珍惜的,她像一滴露水,晶莹剔透,却又易逝;有一种爱是无言的,她像一片云彩,悠然自得,默默地守护着你。
1. 分析意象图式在这段文本中,作者通过意象图式描绘了四种不同的爱:无私的爱、成长的爱、珍惜的爱和无言的爱。
这些意象图式以微风、种子、露水和云彩为代表,通过感性的形象语言,展现了不同类型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些意象图式,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者对于爱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 解读概念隐喻在这段文本中,作者通过概念隐喻将爱映射到微风、种子、露水和云彩上,从而创造了新的语义关系。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语义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意象图式是指通过形象思维和感受来构建概念和语义关系的一种方法,而概念隐喻则是指通过隐喻手段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从而拓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范围。
这两种方法为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提供了更深入的探索语义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语言交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语义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更加系统地研究语言形式和语义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并希望能够为语义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语义学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意义构建机制,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认知结构。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认知图式和隐喻关系,可以促进语义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拓展。
研究意义还在于对于实际语言应用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深入理解语言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教育、广告、政治演讲等领域,这种对语义的深入分析将为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有效性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交流效果和传播效率。
研究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的探讨和实证研究,深入了解语言中隐藏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揭示出概念之间微妙的联系和隐含的思维模式。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
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Lakoff (1987)指出人类通过理想化认知模式建构对世界的认知。
而隐喻映射、转喻映射和意象图式结构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四种建构原则中的三种。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关于概念互动的研究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对隐喻和其他建构原则的关联的研究也已占了一席之地。
在经验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表达的解释来探讨其互动模式。
本文中互动模式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要回答了以下五个问题:(1)隐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2)转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3)意象图式在建构大量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关系和理解转喻在推理时的作用是什么?(4)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的经验基础是什么?(5)隐喻在互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本文中,隐喻和转喻被描述为概念映射,两者的不同在于所包含的概念域。
两种认知方式都基于人类日常和身体的经验。
隐喻的功能是提供理解,而转喻服务于理解。
意象图式是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组成。
分析表明,概念互动包含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三种模式的激活。
概念互动中,隐喻为互动提供基本模式,转喻和意象图式伴随其出现。
意象图式完全解释了概念互动方式,并能够赋予表达很高的价值意义。
转喻在概念互动中附属于隐喻和意象图式,它遵循意象图式的逻辑。
经验主义对意象图式结构的形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概念隐喻和转喻不是随意的,它们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一旦确定,人们就会以不同方式将其结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汉语味觉意象图式及其衍生的概念隐喻-最新年精选文档
汉语味觉意象图式及其衍生的概念隐喻根据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图式又称为意象图式,1987年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
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赵艳芳,2001:68)。
意象图式作为一种客观体验和认知的高度抽象,能够以类推的方式构建我们的身体经验,还可以通过隐喻来构建我们的非身体经验,帮助我们理解无限的事件。
本文在以往意象图式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汉语味觉意象图式的形成及其概念隐喻。
本文所用语料全部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
1. 味觉意象图式的形成认知语言学关于基本图式的研究表明,基本图式直接来源于人类的体验,是构筑概念系统的基础,对各种意义范畴的理解依赖于一些基本图式。
例如,容器、联系、外力、平衡和各种空间方位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等。
Langacker指出,除了时间和空间外,还有一些认知域无法被简化为其他更基本的认知结构,如温度、色彩、味道、音调之类的感官体验,也许还包括快乐和热情之类的心理状态。
[1]人们是在与客观世界进行的一系列互动性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各种意象图式。
学者们都强调意象图式的重复性和体验性。
“进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理需要,存在于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即使还没有对食物的味道形成特定的分类,但是从远古开始人类就无时无刻地重复着品尝各种食物味道的体验。
意象图式中所谓的“意象”,是指在没有客观事物的情况下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图式”则是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识结构,可以较长期地储存于记忆中。
[2]人们每天对食物味道的重复体验形成了对味道感知的经验和记忆,这样,对于味道的体验就成为了一种意象图式。
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简单表示为:进食体验――味觉感知――味觉意象图式2. 汉语的五味“民以食为天”,古代人们就已经区分并懂得“酸”、“甜”、“苦”、“辣”、“咸”五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作者:侯亚军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3期【摘要】:根据意象图式与概念隐喻理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主要探讨网络流行语以及汉语熟语的语义分析。
由于意象图式可以充当隐喻映射的始源域,它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可以充当其它概念的基础。
因此可以为许多抽象概念的隐喻引申提供结构理据。
由于人们头脑意象图式的构建,使得网络流行语以及俗语的概念隐喻被人们所理解,并产生含蓄、易懂、幽默的效果。
【关键词】:概念隐喻意象图式熟语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引言意象图式和隐喻是语言的认知过程的主要认知方式,两者有紧密的联系。
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并将其引用到隐喻分析之中。
意象图式赋予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帮助人类预测和推理建立在人们日常身体经验基础上的普遍概念系统。
Lakoff( 1987,1990)和 Johnson( 1987),以及 Talmy ( 1988)都认为诸如意象图式的涉身概念可经过系统扩展后提供结构给较抽象的概念或概念域,意象图式可以充当隐喻映射的始源域。
意象图式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可以充当其它概念的基础。
因为,意象图式派生于我们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人类自身的基本客观体验产生了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概念隐喻理论和一词多义现象研究这两个方面。
1993年,Lakoff 系统阐述了概念隐喻理论,其核心内容是“隐喻是跨概念的系统映射”。
后来,Lakoff 和其他语言学家用意象图式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其研究表明,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实际上可以用简单的意象图式来进行概括。
这些研究也进一步说明了意象图式是大量经验的抽象概括;我们的经验可以无数,但是意象图式的数量极少,我们可以用有限的意象图式来组织和理解无限的经验。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意象图式理论日益成为语言研究的焦点。
熟语常常被认为是组成词汇的一个杂论无章的特殊的部分,因此有着与表面意思不同的深层含义或特殊的含义。
网路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面积之广使得一些新词新意应运而生。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许多熟语和网络流行语的比喻意义是由概念隐喻构建与激活的。
近年来,许多认知学家以及研究者更加关注探究习语和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机制。
本文尝试使用认知机制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汉语网络流行语和熟语的概念隐喻进行语义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和熟语传达意义的过程。
1.什么是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模式,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交融,实现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以表征现实事物与现象的概念意义。
Lakoff and Turner(1989: 129)认为常规化隐喻一般被视为死隐喻,其实死隐喻是最活跃和潜意识的。
因为最活跃、最固有、最有效、最有力的东西常常是那些自动自便的潜意识之物。
很显然,在长期习俗常规化中潜意识地建立与语言系统里的“死”隐喻是最重要的。
一些反应人对世界的基本经验认知的死隐喻成了一种认知信条(cognitive tenet),我们称这种死隐喻为“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s)。
”(《意义与认知范畴化》张维鼎 2007:162)Lakoff将概念隐喻(定义为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
理解概念隐喻要把握几个要点:第一、概念隐喻是内在的,深层的、本质的,在概念化过程中才能看得到。
第二、概念隐喻是从一般曰常用语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它所关注的是从日常用语概念化过程中普遍而又深层的隐喻现象,这种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读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人类的思维大多是隐喻的,如果概念是隐喻的,思维和行动也会是隐喻的。
人们总是从一定的角度通过隐喻或所了解的形象去理解事物。
这种隐喻思维过程的结果,形成了许多系统化、带根本性质的隐喻,这些隐喻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言语行为。
人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运用某些隐喻来表达思想,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这些概念隐喻。
2.什么是意象图式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这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其中的认知包裹很多细微过程,我们可以将其详述为:现实——互动体验——意向图示——范畴——概念——意义——语言认知由此可见,意向图示是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又是形成范畴、概念和意义的基础。
“意象”常作為心理学术语,多指一种心理表征,不很确定;而“图式”则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较长期地储存于记忆之中,指相对固定的已建立的类型 Lakoff (1979,1980)首次将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Image Schema),并将其应用到隐喻分析之中。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王寅 2011:54)意象图式是初始的认知结构,形成概念范畴的基本途径,组织思维的重要形式,获得意义的主要方式。
(47)那些理解隐喻的基础意象图式都是通过人的感官系统对客观世界感知后形成的基本图式。
各种各样的意象图式交织起来构成了经验网络,形成了语义网络。
(《语义论》朱越 2006:48)3.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的关系处于抽象层面的意象图式能够以类推的方式隐喻的前提是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不但是隐喻的建构模式之一,而且能帮助人们认识隐喻。
作为隐喻的心理基础的意象图式实际上是内化于人类的经验中,意象图式是人类在与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认知结构。
这些意象图式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类经验网络,人类的理解和推理都是凭借意象图式来进行的。
总之,意象图式是人类构建隐喻和认识隐喻的重要手段之一。
隐喻和意象图式是密不可分的,隐喻研究必须要以意象图式的理论为基础,不考虑象图式的隐喻研究,或不考虑隐喻的意象图式的研究都是不可取的。
人们观察周围的环境、走路、吃饭、睡觉、购物、读书等等,因而人们的身体都始终处于和外部客观世界的接和互动之中。
意象图式就产生于这些看似无关的活动之中。
这样人们就可以用意象图式来解这些活动,构建意义,进行推理,从而把离散的活动互相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意象图式是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识结构。
4.意象图式下网络流行语网络语的概念隐喻语义分析网民在认知网络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时,需激活脑中与此概念相关的意向图式,再把隐喻里所表达的涵义与大脑里已有的概念、经验、背景知识等联系起来。
通过调用激活脑中的意向图式,网民能够了解网络语言隐喻产生的内在基础,同时领悟出网络语言里隐喻本身所表达的情感。
2016年在各大网络流行的词“洪荒之力”,这个词源自于热播剧《花千骨》。
洪荒之力在剧中意为最厉害的法力,拥有洪荒之力之人便得天下。
而今年里约奥运会之际,体育运动员傅园慧表示:“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
”这个词成为8月份互联网的最热词。
这个词形象将自己的实力和气力比喻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法力。
看过电视剧的网民听到看到“洪荒之力”这个词,脑中就会构式出这种法力的特点及震撼的场面,再利用隐喻思维,就不难理解此隐喻的内在含义。
因此网民纷纷效仿使用这个词表达自己已经尽全力做某件事。
今年的另外一个网络流行语“友谊的小船”,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漫画“友谊的小船”:两只萌萌的企鹅共同坐在一艘小船上,有一段“话不投机”的对话最终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网民们由此衍生出了更多“翻船体”,如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好好的姑娘说胖就胖,卡里的余额说没就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形象的将朋友之间的友谊比喻为小船。
网民看到这个词时,首先会在头脑中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构建出以一种意象图式。
通过意向图式感知本义和隐喻义之间的联系,运用认知能力理解隐喻里所隐含的意义。
这个网络流行语以翻船的场景效果形象的传达了话不投机时的尴尬氛围。
这种概念隐喻既形象表达了说话者的意图,又传递了一种幽默的语言效果。
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无处不在,在网络语言使用传播的过程中,每个人脑中的图式即使用者脑中已存在的概念、经历、知识等相关背景对网络流行语隐喻表达的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流行语隐喻表达的理解认知过程也就是网民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新信息相互摩擦的过程,利用图式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
当网民碰见有隐喻的网络语言时,为了充分理解隐喻里喻体和本体的映射,他们需要用激活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而进行信息匹配。
如果网民脑中缺少相关的背景图示,网路语言里的隐喻则很难被真正的理解并掌握。
5.意象图式下汉语熟语的概念隐喻语义分析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熟语的产生与人的认知能力直接相关,在对熟语的理解过程中,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
因此,熟语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模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而形成的。
意象图式所涉及的空间结构,所以有关形状、移动、空间关系的知识都是以意象图式的模式存储的。
人们首先在大脑意识中构建一种自己所熟知的意象图式,继而用隐喻的思维理解其中的形象表达。
汉熟语中随处可见隐喻现象,隐喻思维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从而产生巨大的语言生成力。
例如,“一碗水端平”、“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海水不可斗量” 、“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些隐喻的表达中都是使用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原始域,通过隐喻的手段建立起与之目标与的联系,也因此使得两个意象图式的构建建立起相关的语义关系。
此外,歇后语作为熟语的一种,也包含了许多概念隐喻。
“在歇后语的使用中往往谜面的部分所提出的事物,在谜底的部分揭示出这种事物的特点。
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在对话中只提到了谜面的部分,也就是隐喻当中的源域,使听话人自然的就把源域的结构投射到目标域之中,进而理解了说话人的意图。
”(隐喻视角下的歇后语研究 2010 高竹)例(1)“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青”和“白”,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的常规意识,首先在在头脑中产生一种意象,最让人容易联想到的就是“葱”和“豆腐”的特征。
通过隐喻把“葱”和“豆腐”之间简单的显而易见的颜色的对比投射到更抽象的内容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清白,以一种委婉的说法表达意义。
例( 2)眉毛胡子一把抓:形容做事不分轻重缓急,逮着什么干什么。
眉毛:代表重要的事;胡子:代表不重要的事。
例( 3)天下乌鸦一般黑:形容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对受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乌鸦:剥削者、压迫者;黑:坏例( 4)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时间:金钱这些俗语里包含了一系列从原始域的概念向目标域的概念的映射。
这一歇后语的运用,能够暗示出说话者意思,是表达委婉,从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