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201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逻辑填空经常考的词语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填空之高频词汇积累(1)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填空之高频词汇积累(1)逻辑填空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实词、虚词、成语的辨析,重在对词语的理解及其语境的运用,长得很像的词,往往一字之差,就差之千里;投机取巧,以为光靠字面意思就可以选对,但有些词汇确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对于高频词汇的积累是才是得分的王道!今天公考资讯网就总结一些词汇供大家积累。
成语积累:【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侧重因方向不对,结果不可能达到目的。
【贬】【抱薪救火】比喻因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侧重在结果不仅不会变好,反而会使祸害扩大。
【贬】【扬汤止沸】把锅里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侧重方法只能暂时救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贬】【事半功倍】指的是,费力小,但是功效大,经常指在做事的时候,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付出比别人少,但是收获却比别人多!花费一半的精力,就能收获双倍的效果!侧重正确方法,收获双倍效果。
【褒】【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贬】在掌握词义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这样,通过对做题时的语境分析,直接就可以排除一些选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阅读强调的是“以文化人”,它是最不能用“量”来评价的,盲目地追求“量”,就会影响阅读的效果,这样的阅读无异于_______,徒增负累。
阅读是件_______的事情,以“质”为基础,注重日积月累,阅读便会成为一次发现自我的旅途。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杀鸡取卵厚积薄发B.抱薪救火集腋成裘C.扬汤止沸持之以恒D.缘木求鱼功不唐捐正确答案:D解析:第一个空强调求“量”的读书方向错了,从而影响了读书效果,强调因方向不对,结果不可能达到目的,根据综上解释,只有D项符合要求。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

言语科目中逻辑填空部分很多同学都靠语感来做题,实际这一部分恰恰是不需要语感的。
这一部分有着严格的对应点,出题人通过一些列的提示信息、感情倾向和固定搭配可以除干扰选项。
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详情公布如下逻辑填空之侧重点陕西华图陈乐言语科目中逻辑填空部分很多同学都靠语感来做题,实际这一部分恰恰是不需要语感的。
这一部分有着严格的对应点,出题人通过一些列的提示信息、感情倾向和固定搭配可以除干扰选项,可是考生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对应点、信息点,以致逻辑填空错误率很高。
甚至还有考生找到对应点但是不知道词义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今天我们就侧重来讲逻辑填空里的“侧重点”。
在找侧重点之前必须要保证这个词能够符合搭配习惯和原文段的感情倾向。
侧重点实则与主旨概括题的主体词相符合,既发现文段中作者从前到后都在侧重一个点,并且作者强调的点一定会在上下文中出现,此时有两种情况:并列,即顺着上下文的意思说,没有转折;转折关系。
然而无论是顺承还是转折,侧重的点都不会改变!那么“侧重点”在哪里呢?对“侧重点”的考察基本覆盖所有题目,举两个个典型的例子:例题1:发展经济并没有错,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社会发展也是很好的尝试。
但倘若不论真伪,抑或不顾文化自身的形态,__________、强行落地,旅游未必能够发展起来,反而可能___________。
它所反映出来的,恰恰是对文化缺乏认识,对建设缺乏创新的“啃古”心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牵强附会劳民伤财B. 曲意逢迎适得其反C. 偷梁换柱进退维谷D. 附庸风雅无所适从解析:这个题第1个空和“强行落地”之间是顿号,说明他们是同等、同义的并列关系,所以侧重点也是一样的,“强行落地”强调的不是“落地”而是“强行”,所以选项中含有“强行”义的词最优——即A“牵强附会”。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最最简单的方法:确定“侧重点”之后,找包含“侧重点”的词。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词汇汇总

公务员行测:常考词语汇总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浩如烟海,难以计数,但据统计,常用词语也只有56008个。
掌握好了这56008个词语,日常的阅读理解与表达完全没有问题。
同理,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所考查的词语看似数不胜数,难以预测,其实也有它的“常用词语”。
为了使大家更方便、更有针对性地掌握逻辑填空的“常用词语”,中公教育专家将历年真题中的常考词语列出一些,讲解常见易混淆词义的词语,总结各领域常见的词语搭配。
1.表范围的词语(1)领域:国家主权所及的整个区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适用对象多为学术研究、思想意识或社会活动范围。
例:老舍能写反映北京底层市民生活的《骆驼祥子》,恐怕写不了表现上海工商界生活的《子夜》。
大师熟悉的领域也会是有限的,谁也不是全能的。
(2)范围:周围的界限。
适用对象可具体,可抽象。
例: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征,其服务的范围大大超出图书馆的围墙。
(3)范畴: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基本概念;类型。
仅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
例:只要属于国家财富管理范畴,都应纳入财税改革框架。
2.表态度的词语(1)客观:不带个人偏见的;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实际上。
例: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做的工作报告既客观总结政府工作成绩,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既在“求真”上下功夫,更在“务实”上做文章,做到了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主观:不依赖客观实际情况,而单凭自己的愿望出发的;属于人的意识、精神方面的东西。
例:脱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单纯或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或通过计划规划,只凭主观愿望加速城市化进程或提高城市化率,都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
形容局面对己方有利、可以实现自己意愿的。
;主动:自发的或自觉的(3) 例:越来越多的各级党政领导也主动走进互联网,问政於民,问计於民,不怕批评、敢於对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中共践行宗旨观的政治自觉。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答题技巧9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答题技巧9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选词填空常用搭配掌握必要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国考中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的逻辑填空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在逻辑填空题时,可以采用“常用搭配”的技巧,考生即便是在不深究语境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将正确答案选择出来。
所谓搭配方法,就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比较选项中的几个词语,选出平时最常用的词语,使之与材料中的信息搭配起来。
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就给大家讲解如何使用常用搭配法作答言语理解选词填空题。
这种方法的原理如下:出题人选择的材料一般都出自网站、小说、报刊等媒体,这几种媒体的阅读对象都是普通老百姓,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中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都有着固定的逻辑结构。
比如说:_______利润,横线处的选项有:谋取、获取、得到,平时最常用的搭配结构就是“谋取利润”,因此这里横线处就应该填写“谋取”.但是很多考生会纠结于选择“获取”或者“得到”,因为这两个词填入横线处之后也是符合整个词组想表达的意思,事实上正确答案往往都是“谋取利润”这样的搭配,出题人不会设计一个不常用的词语作为正确答案。
换句话说,“谋取利润”这样的搭配是最恰当的,“获取利润”和“得到利润”只能说是比较恰当,而不是最恰当,题目一般问的都是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就要选择最常用的搭配。
下面结合几个例题来详细说明选词填空题“常用搭配法”的使用。
【例1】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岗位上的人员,不管其工作内容有多大的________,均有其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我们必须_______目标,抓住重点,有所取舍,集中________做属于我们该做的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差距制定物力B.差别明确精力C.区别实现财力D.差异确定人力解析:本题答案选B.这道题如果用常规的解法是先读完这段材料,之后可以先排除C 选项,因为要先制定或者明确目标,之后才是抓住重点、有所取舍,所以不能用“实现”这个词语。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

逻辑填空之语义轻重陕西师资中心-王敏逻辑填空是让很多考生爱恨交织的一种题型。
开始可能大部分的考试对于言语这部分不太重视,觉得很简单,但当做完一套题之后会发现自己的正确率不高。
实际上,言语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全部做对是非常难的。
很多同学都是凭感觉碰运气,那么有没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选出答案来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大家也不能依赖方法,因为提高逻辑填空正确率高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首先要有大量的成语和词语的积累。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在逻辑填空中能帮助自己更快更准确地选出答案的好方法,即语义轻重。
语义轻重是指有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或修饰的话题虽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轻重的不同。
比如“批评”和“批判”这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就存在轻和重的差别。
“批评”仅指评论、评判;而“批判”是指对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
很明显“批判”语义要重,那么这个词语适合放在语义比较重的语境中。
再比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信口开河”指随口乱说,“信口雌黄”指不顾客观事实地随口乱说,妄作评论。
同样,可以看出“信口雌黄”的语义更重。
相信通过刚刚两个例子,大家也发现了某个词语更适合放在什么样的语境中,所以我们辨析词汇是不能撇开语境的。
一般来说,语义较轻地词语放在语义轻的语境中,语义重的词语放在语义重的语境中。
所以我们在选择词语之前需要判断一下这个句子的语义是轻还是重。
句子主要通过关联词和关键词来判定。
关联词主要包括不但……而且、甚至、更、更加;关键词包括有些、一些、某些、全部、也许、大概、可能等。
下面通过两道例题具体来看一下:【例1】对经典的质疑不会使经典变得_____,反倒有助于公众更加清醒地认识经典的意义所在,并正确对待经典中可能存有的某些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平淡无奇缺陷B.黯淡无光瑕疵C.百无一用弊病D.一文不值不足【答案】B【解析】第二空空前的两个词语“可能”、“某些”提示我们这句话语义比较轻,我们应该填一个语义比较轻的词语来适合文段,下面几个选项,语义最轻的是“瑕疵”,我们就可以直接选B选项。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行测真题行测答案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题库模拟试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啦,朋友们一定要好好复习,在这里提前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逻辑填空类考题一直是行测考试的重点,因其难度大、备考效率低而一直令广大考生头疼不已。
逻辑填空题目是行测中的重点题型,由于材料来源于作者的主观写作,用词主观性强,所以难度较大,正确率普遍不高。
有些同学在备考中积累了大量词汇的用法和意义,为之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和材料作者的思路未能一致,所以在做题中也出现了问题。
想要解决好这一类题目就需要我们对于材料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有充分的把握。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通过学习前后文关系、寻找呼应点来解决这一类问题,提高正确率。
一、解释关系寻找呼应点【例1】在许多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涂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去舔,其用意:读书是的。
A. 显而易见快乐B. 毋庸置疑幸福C. 不言自明纯真D. 不言而喻甜蜜【解析】这道题目在材料的后半段出现了两个空格,并且在两个空格之间出现了冒号,冒号一般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即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于上文的解释。
以冒号后面的空格作为突破口,读书是怎样的,在前文找到“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涂一点蜂蜜在上面”,蜂蜜可以作为第二空的呼应点,和蜂蜜相呼应的就应该是“甜蜜”,选择D选项。
二、反对关系寻找呼应点【例2】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
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
A. 无所顾忌B. 无所不为C. 无所事事D. 无所作为【解析】这道题目是考察考生对于成语语义的辨析以及语境的把握,在空格的前后出现了“不是”、“而是”,表示和空格和后文“我们尽力做了”形成反对关系,应填入词义为没有做出贡献或事迹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题技巧.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题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题技巧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攻克有技巧。
在行测考试中有很多题型,但是有一种题型让很多考生都很头疼,那就是逻辑填空。
因为逻辑填空相对于片段阅读来说,这部分需要较好的词汇积累,加之题干给出的信息量比较少,导致很多考生都是凭感觉选择,无法保证考试的准确率,更打击了做题的自信心。
但是,这部分的题目对于整个文科部分的分数提升又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是整体的正确率很低;另一方面是在片段阅读部分又拉不开差距,因此这部分的分数对于整体的分值影响就尤为重要。
那么针对这部分的题目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和技巧呢?接下下来的内容你要好好学习掌握了:第一步:分析语境,寻找逻辑关系所谓的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之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因此分析题干所给的具体语境就变得非常重要。
而不同的语境也反应了前后文之间的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看到一个逻辑填空题目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关注所给的选项,而要认真的分析前后文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分析出所填空出应该选择什么语义的词语。
例题1:如今被冠之为“文学作品”的文字急剧增加,文学分辨任务更加_______,文学批评界________的不是理论建构,不是从理论角度对创作进行评价,而是需要对作品进行过滤、分拣和认证,为______文坛风气、为催生更多优秀作品、为民族文化积淀尽到应有的责任。
A.艰巨欠缺整顿B.繁重急需净化C.突出缺少改善D.紧迫缺乏纠正【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辨析的角度是搭配对象,从第一个空可以判断,“任务艰巨”、“任务繁重”都是固定搭配,可以排除C、D选项;再从第三个空可以判断应该是“净化风气”,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例题2:我独不了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_____,于较新的机制是那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屈求全,于初兴之事就那么___________。
A.心安理得不以为然B.熟视无睹评头论足C.心平气和求全责备D.喜闻乐见吹毛求疵【答案】C。
2018国考行测技巧:逻辑填空成语题精讲

2018国考行测技巧:逻辑填空成语题精讲逻辑填空是行测一类重要题型,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考生看一下选项是成语的题目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逻辑填空题目的答题思路:第一步,先分析上下文关系,确定符合我们前面所讲的哪种逻辑关系;第二步,根据找到的逻辑关系,明确与划线部分构成逻辑关系的呼应点,推断出所填空要填词语的大致意思;第三步,辨析四个选项的差异,确定选项。
对于上面三步不管选项是实词,还是成语我们发现第一、二步都是分析题干语境,都是一样的,那么现在重点就来看一下,选项是成语的时候该如何辨析。
引例:现在,生活中很多人不仅面临着工作的压力,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压力,“房奴”、“孩奴” ,他们被焦虑所困扰着。
A.比比皆是 B.俯拾皆是。
答案是A,拿到这题,首先是先分析上下文关系,没找着明显的判定标志,所以阅读上下文发现前文有暗示,也就是我们讲解释关系,告诉我们很多人被各种各样的经济压力所困扰,“房奴”、“孩奴”生活中很常见,很多。
所以要选一个接近这个意思的成语。
接下来辨析这两个成语的差别,迅速想到实词的辨析方法,去来关注相异语素分析,比比:一个挨一个,俯拾:低头拾取,“房奴”、“孩奴”不能低头拾取,所以选A。
显然这样是有问题的,相异语素分析往往在实词辨析时实用性较强,但成语更多考查和使用的是比喻义和引申义,所以辨析到这个程度是不够的。
那我们就看看它俩的常考用意的差别。
比比,一个挨一个,强调的是空间客观存在的情况,很多,我们会非常容易见到。
俯拾,指弯腰拾取就得到,但如果和生活中找个古文物相比,你得有工具,挖半天还不一定能得到,弯腰拾就能得到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它侧重的是得到容易,比比皆是没有这层含义。
所以A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我们会发现,在辨析成语时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推断理解得到两者的差异。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会发现成语要善于积累,在辨析含义侧重的时候要善于字面理解推断,在字面意思区分不出来的时候了解词语的出处、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逻辑填空经常考的词语
行测答题技巧:北京人事考试网提供201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资料,包括北京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行测常识、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行测分值分布情况等。
本文为广大考生整理201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逻辑填空经常考的词语。
1.相得益彰
【含义】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考法】在考试中主要考查这个词语的含义,所以着重识记含义
【真题示例】
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必脾的管弦乐。
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把两个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进行“嫁接”,究竟是_______还是异想天开?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取长补短
C.推陈出新
D.移花接木
【答案】A。
2.一蹴而就
【含义】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考法】
(1)常与“轻而易举”、“一朝一夕”同考,“轻而易举”侧重容易,“一朝一夕”侧重时间短,“一蹴而就”的含义范围比前两者大。
(2)“一蹴而就”比较侧重于过程容易与否,一些形容结果的题,“一蹴而就”不太适用。
【真题示例】
在金属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
________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摸索
B.自然而然努力
C.一朝一夕改进
D.轻而易举发展
【答案】A。
3.大相径庭
【含义】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考法】
(1)主要考查含义理解。
(2)常与“截然相反”、“泾渭分明”“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等一起查考。
“截然相反”指完全不同,语意比“大相径庭重。
”泾渭分明“强调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相反。
“格格不入”强调彼此不协调,不相容,语意较重。
【真题示例】
抽样研究是许多定量研究都要涉及的重要环节,开展定量研究时,要力求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来提高抽样精度,__________样本参数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当前,不同学者与研究机构对同一问题的研究结果__________,大多与抽样方法有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少各执一端
B.弥补南辕北辙
C.缩小大相径庭
D.控制大同小异
【答案】C。
4.未雨绸缪
【含义】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考法】主要考查含义理解。
注意与“居安思危”的区别。
“未雨绸缪”强调行动,事先做好了准备,“居安思危”强调思考,在安逸的环境里,要时刻考虑到危险降临。
【真题示例】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人口红利终究要消失,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转为相对低速的常态也是不可避免的。
生育政策的调整也不可能在短期内
_____人口红利。
不过,______地调整生育政策,对于未来中国人口均衡发展_______长期潜在增长率,仍然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带来高瞻远瞩甚至
B.增加恰如其分以及
C.逆转未雨绸缪乃至
D.恢复不失时机抑或
【答案】C。
5.因噎废食
【含义】因为有人吃饭噎住了,索性连饭也不吃了。
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考法】主要考查含义理解,多考察解释关系。
【真题示例】
一场惨痛的飞机失事,使海外游学夏令营成为舆情关注的焦点,也使游学乱象集中的暴露出来。
本应以促进学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为目的的学生活动,却正在逐渐演变成各种盈利机构追逐利益的功利行为,而且,越来越有低龄化、贵族化、商业化趋势。
可是,如果因此叫停各种暑期夏令营活动,那就是的“懒政”思维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亡羊补牢
B.矫枉过正
C.因噎废食
D.不思进取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