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沉与浮》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4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4沉与浮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4 沉与浮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沉浮现象: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掌握浮力、重力、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理解原理内容,并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3. 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能运用浮沉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4. 物体的漂浮条件:了解物体漂浮的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掌握浮力、重力、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3.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浮沉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4. 了解物体漂浮的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沉浮现象、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漂浮的条件。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秤、量筒、烧杯、橡皮泥、金属块、泡沫块、细线、水。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浮力秤、量筒、烧杯、橡皮泥、金属块、泡沫块、细线、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浮力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浮力秤是如何工作的?它与物体的沉浮有什么关系?2. 讲解与演示:(1)物体的沉浮现象: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如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等。

(2)浮力、重力、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教师讲解浮力、重力、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阿基米德原理:教师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原理内容,并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理的应用。

(4)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师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浮沉条件。

(5)物体的漂浮条件:教师讲解物体漂浮的条件,并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漂浮条件。

3. 随堂练习:(1)浮力秤是如何工作的?它与物体的沉浮有什么关系?(2)阿基米德原理是什么?如何运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如何运用浮沉条件分析实际问题?(4)物体漂浮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浮力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10_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_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作答。
2.热气球。
在体育、娱乐活动中,常常看到天空中漂浮着色彩绚丽的热气球。你明白它的构造和原理吗?
介绍热气球的进展历程:
问题:热气球带着人飞上了天,实现了人们升天的妄图,可是它们怎么下来呢?
学生活动:减小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减小排开气体的体积,比如对热气球停止加热。
归纳总结:热气球的起落原理:利用里面充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空气产生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来升空;利用减小浮力来下降。
不断加盐,致使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慢慢增大;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
2.物体的沉浮条件。
关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F浮>悬浮;
(3)F浮<G ,物体下沉。
3.海洋生物操纵沉与浮的方式。
二、操纵沉与浮
中国古代很早就将浮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从独木舟到郑和出使西洋所用的大型“宝船”船队,从孔明灯到浮船打捞技术,从盐水选种到密度计,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聪慧。
1.阅读教材P66,观看:鸡蛋的沉浮。如图10-4-2。
取一枚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看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形。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看到鸡蛋如何运动?若是再加些清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1)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仍是下沉?
(2)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①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1.潜艇。
潜艇最先用于军事侦查和攻击,此刻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取得新资源提供信息。
讲解:潜水艇双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慢慢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紧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份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4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4沉与浮

《4.沉与浮》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方法与过程学会应用收集资料和问题讨论的方法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的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用具:密度计、大量筒、水、盐水、潜水艇的挂图、小瓶子(带瓶盖)、大烧杯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猜想小药瓶放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

物体的浮沉现象:把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

物体的这种浮沉现象还有许多。

(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与沉究竟取决与什么?这个问题自然地让我们会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里情况,因为只有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此,沿着这个思路来制定下面的计划。

1)准备实验器材。

2)按照表中的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观察的结果。

3)你有何种方法使小瓶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即静止在水中。

这种现象称为悬浮。

分析并比较小瓶悬浮时的受力情况。

请把你实验探究的结论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与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控制沉与浮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为什么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在水面上漂浮呢?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能派开更多的水。

轮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

2)潜水艇能在水面上航行,与轮船是同样的道理,但由于潜水艇中设有水箱,通过调节水箱中的气压,可以改变潜水艇所受的浮力,从而实现潜水艇的上浮和悬浮。

3)密度计的原理是:由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且G排=ρ液gV排,可见,当液体的密度越大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大;反之,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4节 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4节 沉与浮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

2. 详细内容:(1)浮力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3)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2. 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3.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 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掌握影响重心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计算器、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沉与浮的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水gV排;(2)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比较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3)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原理及计算方法;(4)讲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分析影响重心的因素。

3. 例题讲解:(1)例题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6N,求物体的重力;(2)例题2: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如何判断?4. 随堂练习:(1)练习1:根据浮力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练习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浮力计算公式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 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的重力;(2)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给定物体的重力为10N,浮力为5N;(3)计算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给定物体的重力为5N,体积为0.5立方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物质的世界》中的第十节《沉与浮》。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以及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3. 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PPT。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轮船、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沉浮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理论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实验步骤和结果。

4. 浮力计算:教授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

六、板书设计1.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及影响因素。

2. 阿基米德原理。

3. 浮力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 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几个关于浮力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沉浮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装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 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石头在水中的沉浮,引发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思考。

2. 探究物体沉浮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并学会使用浮力计进行测量。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船只的载货量、潜水艇的浮沉等。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沉浮原理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答案: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由于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石头会下沉。

2. 一艘船的载货量是如何确定的?答案:船的载货量是根据船的浮力来确定的。

船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船的载货量等于船的浮力减去船的自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沉浮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4.沉与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知道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2.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4.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学重点】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学难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石块、塑料球、鸡蛋、水、水杯、盐、小塑料管、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以下情景图片:①潜水艇悬浮在水中;②节日放飞的气球、孔明灯升到空中;③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师以上这些情景图片中,都是浮沉条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它们到底和浮力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物体的沉浮条件1.演示实验1:教师把石块和塑料空心球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演示实验2: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生:下沉.师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生: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师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当它下沉或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优秀教学案例10.4.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优秀教学案例10.4.沉与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浮力现象?”,激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3.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沉与浮”,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2.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等;3.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浮力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这些亮点也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和使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探究任务:“探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浮力现象,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见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明确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2.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3.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工程、科技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其视野。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沉与浮的物理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从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是物体的浮力计算,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为了进行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浮力计、物体模型、水槽等。

第一步,我会通过引入实践情景,比如船只的浮沉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沉浮原理。

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第四步,我会进行讲解和解释,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并讲解浮力计算的方法。

第五步,我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是物体的浮力计算和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鼓励他们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拓展他们的学习范围和思考深度。

我设计的这节课是针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的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和重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的理解。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重力计、不同密度的液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轮船的浮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沉与浮”。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3.课后根据以上所学分析内容分析卫生么氢气球和飞艇可以升上空中?
教师让学生
猜一猜:
把下列物品,如乒乓球、铝块、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学生积极发言
同学们你们看到在水中乒乓球会浮起来,铝块会沉下去,鸡蛋会沉下去,即当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铝块和鸡蛋会下沉,乒乓球会上浮。
老师将鸡蛋放入调好浓度的盐水中。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用浮沉子进行魔术表演
老师:老师具有非凡的能力可以控制它的沉浮,同学们相信吗?
学生:不信。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新知传授
1、活动1: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上浮或下沉?ຫໍສະໝຸດ 结论:乒乓球会上浮,铝块和鸡蛋会下沉。
鸡蛋放入调好浓度的盐水会悬浮,并满足F浮=G
猜想:往烧杯中加盐,鸡蛋上浮;往烧杯中加清水,鸡蛋下沉。
展示图片:航母,引出浮沉条件的重要应用——轮船
展示图片:古代的木船和现代的轮船。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活动:学生用橡皮泥探究轮船的漂浮原理。并得出结论: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进而增大浮力来达到漂浮的。
往烧杯中加盐可以增大盐水的密度,进而增大浮力,当F浮>G鸡蛋上浮;往烧杯中加清水可以减小液体的密度,进而增大浮力,当F浮<G鸡蛋下沉。
当物体浸没时:
如G<F浮,则物体上浮。当物体浮出水面,F浮变小,当G=F浮时,物体漂浮。
如G>F浮,则物体下沉。当物体沉入水底,N + G=F浮
如G=F浮,则物体悬浮。
四、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潜水艇
1.当注射器将气体压入潜水艇时,潜水艇内的水量减少受到的重力变小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沉与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沉与浮-教案

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4 沉与浮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2.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及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盐;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水、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等。

2. 探究浮力的概念: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3.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即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4. 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即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5.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浮力;2. 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3. 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其他影响浮力的因素,如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0.4沉与浮》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此节课,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浮力和沉力的概念,以及物体的浮沉原理和判定方法。

本节课重点讲解浮力与沉力的关系、浮力与沉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故对于浮力与沉力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体的浮力和沉力的概念;–掌握浮力与沉力的关系和计算方法;–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浮力和沉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判断物体的密度和浮力与沉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浮力与沉力的关系和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2.教学难点:–运用浮力与沉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导入课题,简要解释浮力与沉力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与沉力的关系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浮力与沉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2.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浮力和沉力。

步骤三:实验探究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2.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规律,探究物体的浮沉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步骤四:拓展应用1.提供一些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浮力与沉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五:归纳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浮力与沉力的关系和计算方法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步骤六:课堂练习1.提供一些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七:课堂小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和反思,回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究物体的浮沉情况,从而理解浮力与沉力的概念和关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 沉与浮 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 沉与浮 教学设计

《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沉浮条件。

➢利用浮沉条件解释潜艇、气球等的原理和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理论探究沉浮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受力角度研究物体运动的能力。

➢通过“打捞沉艇”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作浮沉子、孔明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及应用沉浮条件,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实验手段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重点;应用沉浮条件控制物体的沉浮、解释问题是本节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了力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推导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知道平衡法和称重法等计算、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同时对物体的沉浮有广泛的生活经验,带着对沉浮条件一些模糊认识和浓厚的兴趣走进这节课。

四、实验器材演示器材:水、鸡蛋、空心鸡蛋壳、苹果、盐、透明盛水筒三个等分组实验器材:香蕉、透明水槽、盐、口服液瓶与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气球、搅拌棒、抹布等五、教学过程引入:生活中同学们可能遇到过这下现象:老师这有个气球,将它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释放;老师还有个气球浸没在水中静止释放;老师还有个气球,仍然浸没在水中静止释放;三个气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在呢?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同学们解开这未知的谜团!沉与浮新课讲解:气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为他受到了力,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之前学的运动与力的知识,对气球受力分析来揭示,气球运动的原因呢?气球浸没在水中受几个力回答:两个力,重力和浮力我们一同来看一下第一个气球,气球如何运动回答:向上简称上浮重力竖直向下,浮力竖直向上,由于气球上浮,两个力的合力向上,浮力大于重力后几种情况请同学上来分析。

(白板展示+讲解)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气球静止,由二力平衡条件浮力等于重力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物体的浮沉不是由物体所受重力决定的,也不是由所受浮力单独决定的,而是由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就是浮沉条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4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4沉与浮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4 沉与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第四节,主要内容包括:1. 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2.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 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物体的沉浮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量筒、细线、泡沫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物体沉入水底等,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材质等因素无关。

然后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包括: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比较不同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等。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计算并解答。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 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3.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船只的最大载重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沉浮现象,能用物体的沉浮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

一、引入:我会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物体沉入水底或者浮在水面上的现象?”让学生们回忆起生活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分析讨论: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物体的沉浮原因,让学生们初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四、讲解讲解:我会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并掌握。

五、实践应用:我会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巩固他们的知识。

活动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引导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这是巩固他们知识的重要环节。

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关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我是这样考虑的:孩子们天生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验,他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物体的沉浮现象,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3. 实验评价:
-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评价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
- 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素养。
- 组织实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 测评评价:
-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浮力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浮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实验步骤:将容器放在杯子上,将不同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容器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 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可以了解物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八、课堂
1. 课堂评价:
- 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相关书籍:《物理的奥秘》、《生活中的物理学》等,这些书籍中包含了丰富的浮力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 科普文章:关于浮力的科普文章,如《浮力原理及其应用》、《船舶浮力的奥秘》等,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浮力的科学原理。
- 视频资源:科普视频《探索发现之浮力之谜》、动画短片《阿基米德原理》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3. 分析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条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沉与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沉与浮-教案
往烧杯中加盐可以增大盐水的密度,进而增大浮力,当F浮>G 鸡蛋上浮;往烧杯中加清水可以减小液体的密度,进而增大浮力,当F浮<G 鸡蛋下沉。
当物体浸没时:
如G<F浮,则物体上浮。当物体浮出水面,F浮变小,当G=F浮时,物体漂浮。
如G>F浮,则物体下沉。当物体沉入水底,N +G=F浮
如G=F浮,则物体悬浮。
学生思考并回答:往烧杯中加盐,鸡蛋上浮;往烧杯中加清水,鸡蛋下沉。
请同学们具体分析为什么往
往盐水中加盐鸡蛋会上浮,为什么往盐水中加清水鸡蛋会下沉,。
学生基于悬浮条件的得出仔细分析,并进行尝试,得出结论:
F浮>G,则物体上浮;
F浮<G,则物体下沉。
师生一起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
3.课后根据以上所学分析内容分析卫生么氢气球和飞艇可以升上空中?
教师让学生
猜一猜:
把下列物品,如乒乓球、铝块、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学生积极发言
同学们你们看到在水中乒乓球会浮起来,铝块会沉下去,鸡蛋会沉下去,即当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铝块和鸡蛋会下沉,乒乓球会上浮。
老师将鸡蛋放入调好浓度的盐水中。
四、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潜水艇
1.当注射器将气体压入潜水艇时,潜水艇内的水量减少受到的重力变小
G<F浮,潜水艇将上浮.
2.当注射器将球内的气体吸出时球内的水量增多,球和球内的水)受到的重力变大, G>F浮,球将下沉.
1.轮船
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进而增大浮力来达到漂浮的。
观看视频:潜水艇的沉浮,引出浮沉条件的重要应用——潜水艇。
请同学们思考:潜水艇能在水中随意的上浮和下沉,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4节 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4节 沉与浮

第4节沉与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沉浮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2.知道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4.知道密度计、潜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激发学习欲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沉浮条件.【难点】1.利用沉浮条件解释轮船、潜艇、气球等的原理.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体的沉浮条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6,完成以下问题:1.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3.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合作探究】演示一观察鸡蛋的沉浮1.取一枚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答:鸡蛋沉在水底.2.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答:鸡蛋慢慢上浮、悬浮,最后漂浮在水面.3.如果再加些清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答:鸡蛋慢慢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悬浮,最后下沉到水底.4.探究结论(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通过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当F浮>G时,物体上浮;当F浮<G时,物体下沉;当F浮=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演示二上浮和下沉1.物体下沉的条件是什么?答:F浮<G物时,物体下沉.2.物体上浮的条件是什么?答:F浮>G物时,物体上浮.演示三物体在水中的三种状态1.漂浮:物体浮在水面,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漂浮条件:F浮=G物.2.悬浮: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可以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悬浮条件:F浮=G物.3.下沉:物体沉在水底.下沉条件:F浮<G物.4.悬浮与漂浮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都是一种静止的平衡状态,都满足F浮=G物.不同点:(1)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这时物体所受的浮力是最大浮力,F浮=ρ物gV物(V排=V物);漂浮指物体部分浸入,此时V排<V物,所受的浮力不是最大的.(2)漂浮条件是ρ液>ρ物,悬浮条件是ρ液=ρ物.(物体为实心)演示四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1.上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2.下沉: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3.悬浮:由F浮=G可得:F浮=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4.漂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5.总结:简单地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取决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演示五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1.ρ物是物体的密度(平均密度),而不是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2.由物体的沉浮情况可以判断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反过来由物体重力与浮力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3.求解某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首先要明确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等于物体重力;若沉底则浮力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演示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作出的有关推论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仍都悬浮(或漂浮).2.漂浮在水中的冰或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不变;若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下降.3.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4.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竖直向下的外力,且力的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的增量.例题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将一块冰放入水中,冰漂浮在水面,此时水面恰好与杯子口相平.则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D)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B.水面先下降后上升C.烧杯中的水面会下降D.水面始终与杯子口相平解答由于冰漂浮于水面上,则F浮=G冰,即ρ水gV排=G冰…①,又因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G水=G冰,即ρ水gV水=G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所以V排=V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不会有水从烧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始终与杯子口相平.【教师点拨】条件分析法:当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都不相同时,不能根据单个影响因素来比较所受浮力的大小,这时可以先由浮沉条件分析出不同情况下的浮力与物体自身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比较浮力的大小.【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等,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C.两物体的密度不等,B物体的密度大D.两物体的重力不等,B物体的重力大2.重为15 N的物体,浸没于装满水的容器中后,溢出了5×10-4m3的水.则此物体是(B)A.浮在水面上B.沉到水底C.悬浮在水中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3.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铁球受的浮力<铝球受的浮力;若把它们都放在水银中静止时,则铁球受的浮力=铝球受的浮力.(均选填“>”“<”或“=”) 知识点二控制沉与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7-69,完成以下问题:1.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轮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合作探究】演示七海洋生物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沉与浮甲:鱼鳔的大小变化能使鱼在水中自由沉浮.乙:抹香鲸靠加热或冷却脑油来控制沉浮.丙:乌贼的骨中包含有许多小的充气隔室.丁:鹦鹉螺具有螺旋形的外壳,壳内有很大的充气囊.演示八浮力的应用——轮船现代轮船指用机械发动机推动的船只,多用钢铁制造.演示九橡皮泥小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1.橡皮泥的密度比水大,它在水中会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怎样把橡皮泥做成一条小船,使它能漂浮在水面,并能承载重物?答:把橡皮泥捏成瓢状放在水里,它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并能承载重物.2.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造的.请简述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原理.答:将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3.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什么?答: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4.什么是轮船的载重线?答:表示船舶在允许的最大载重情况时水面位置的水平线.5.思考:一艘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受到的浮力和船身在水中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答: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海水>ρ河水,故船身在水中的体积变大,船身会下沉一些.演示十潜艇1.潜艇如何潜入水中?答:潜艇的艇身装有水舱,向水舱充水时,潜艇变重,逐渐潜入水中.2.潜艇如何浮出水面?答: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变轻,从而上浮.3.由此可知潜艇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答:潜艇的工作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演示十一动手做一个潜艇1.按上图自制一个潜艇模型,把模型浸在水中,从管中抽气,模型将怎样运动?答:模型下沉.2.向管中打气,模型又会怎样?答:模型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演示十二热气球1.热气球能浮在空中的原理是什么?答: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空气或某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以获得较大的浮力来升空的.2.热气球如何下降呢?答:减小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方法是减小排开气体的体积,比如热气球停止加热.演示十三浮船打捞1.据史籍记载,900多年前,僧人怀丙曾“打捞”起沉落江中的万斤大铁牛.他创造了浮力起重法,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今.2.现代打捞技术将浮筒绑在沉船两侧时使整体体积增大,总的浮力增大,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整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时沉船上浮.知识拓展密度计1.密度计是一种什么仪器?它的刻度有什么特点?答: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上稀下密.2.密度计的底部配有铅坠,其作用是什么?答:使密度计能够直立在液体中.3.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G.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面上时,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相等的,都等于其重力大小.4.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说明液体的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答:由F浮=ρ液gV排可知,V排越大,液体密度ρ液越小.【教师点拨】1.人们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用盐水选种时,把漂浮的种子清除掉,保留下沉的饱满种子.2.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船身会向上浮起一些.3.潜艇在水面下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变大.4.生活中另外一些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的现象:腌鸡蛋时,开始鸡蛋漂浮,后来下沉;煮饺子时,饺子熟了后会浮出水面;吹出的肥皂泡先上升后下降,等等.【跟进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用同一支密度计测定不同液体的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D)A.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所受的浮力越大B.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都相等C.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D.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液体密度越大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向潜艇的水舱中充入适当的海水后,潜艇在海水中由漂浮变为悬浮,潜艇受到的浮力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该潜艇由海水中潜入长江中仍然保持悬浮,应该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潜艇水舱中水的质量(ρ海水>ρ水).课堂小结沉与浮⎩⎪⎪⎨⎪⎪⎧物体的浮沉条件⎩⎪⎨⎪⎧决定因素:F 浮与G 物共同决定浮沉条件⎩⎪⎨⎪⎧ 上浮:F 浮>G 物下沉:F 浮<G物悬浮或漂浮:F 浮=G 物控制沉与浮⎩⎪⎨⎪⎧潜艇热气球浮船打捞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沉与浮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

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

2.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

4.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沉浮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沉浮条件。

二、教学难点1.利用沉浮条件解释轮船、潜艇、气球等的原理。

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人在死海中悠闲地戏水、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

引导:对于上面展示的两幅图片,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学活动一、物体的沉浮条件思考问题: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会上浮,有的会下沉。

这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1.阅读教材P66,观察:鸡蛋的沉浮。

如图10-4-2。

取一枚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

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1)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2)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①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②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

(3)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

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八年级下《10.4沉与浮》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物体的沉与浮
( 1 )演示实验:石块和塑料空心球
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
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提出各种解释。

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
c )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 • 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 • 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概念。

(d)学生思考。

( 3 )整理自己的思路,用“ => ”符号描述你的思维过程。

( 3 )学生用逻辑推理的符号阐述自己的思路。

二、认识三种状态鸡蛋所处的三种状态:
下沉:浮力 < 重力
上浮:浮力 > 重力
悬浮:浮力 = 重力(平衡)
让学生了解三种
状态。

三、生活中的下沉与上浮
( 1 )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浮力非常重要,浩瀚的海洋中,许多生物用不同的方式创造沉与浮,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展示各种海洋生物图片。

( 2 )我们来看看鱼是怎样使自己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
•鱼同上面的鸡蛋一样,重力没有发生变化;
•鱼也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重力没有变化,而浮力变化了;
•鱼是通过鱼鳔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浮力的;
•鱼鳔较小时,鱼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鱼下沉;
•鱼鳔较大时,鱼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鱼上浮;
•鱼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鱼将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深度游动。

激发兴趣,学生思考。

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 3 )整理自己的思路,用“ => ”符号
描述你的思维过程,写出鱼在哪种条件下处于下沉、上浮或悬浮三种状态;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潜艇与热气球
( 1 )最早的潜艇用于军事侦察和袭击,现在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获得新资源提供信息。

连接到凡尔纳,加潜艇图片;
另一个仿生学的例子——潜水艇(潜水艇的水舱相当于鱼鳔)。

( 2 )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
•潜水艇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
•注意潜水艇的水舱的体积是不变的(这一点与鱼鳔不同);
•潜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艇处于同一液体当中(即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那么浮力是不变的;
•浮力不变,只可能是重力的变化引起了潜艇的下沉、上浮和悬浮;
•潜艇有两个水舱,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向水舱中压入和排出水;
•潜艇通过向水舱中压入和排出水能改变潜艇的重力;
•人工向水舱中压入水,直到重力大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下沉;
•人工从水舱中排出水,直到重力小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上浮;
•当重力与浮力相等时,潜艇悬浮。

引起学生思考。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 3 )整理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潜水艇下沉、上浮和悬浮的状态,你可以用“ => ”来表述你的思维过程。

( 3 )学生自己整理自己的思路,并写在纸上,逻辑推理的思维再次得到强化。

五、分析比较
( 1 )提问:鸡蛋、鱼和潜水艇都会在液
体中下沉、上浮和悬浮,那么它们都是用了同样的方
法处于这三种状态的吗?
学生分析回答。

不是;
鸡蛋:是由于鸡蛋
浸没的液体的密度发生了
变化,引起浮力变化;
鱼:是通过它的
体积发生了变化,引起浮力
变化;
潜水艇,是通过它
的自身重力的改变引起了
下沉和上浮,它的浮力并没
有变。

( 2 )同学们自己归纳一下,总结出他们
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
学生自己思考;
( 3 )介绍热气球,加图片;
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热气球的沉浮原理。

解释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假如由你来设计
一个吊篮的热气球,为了使它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
用什么办法?
( 3 )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
位,每一个小组交一份报
告,与同学分享;
六、打捞中山舰
介绍我国古代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万斤大铁
牛的故事。

学生思考。

简单介绍中山舰——浓缩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代
名舰, 1938 年在长江被日军击中,沉入19m深的长
江;中山舰排水量达780吨,长62.48m,宽8.99m。

与历史结合,了解到物
理学科和历史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设计打捞中山舰的方案,填写到
书上的表格中。

学生自行设计。

七、课堂小结1 .了解三种状态:下沉、上浮和悬浮。

2 .三种状态产生的条件:
下沉:重力大于浮力;
上浮:重力小于浮力;
悬浮:重力等于浮力。

3 .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鱼、潜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

作业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实践活动】
制作自制潜水艇(如图11-3-5),制作热气球(如图11-3-8)
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飞艇的资料。

【教学反馈】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因此本节内容一定要将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这一节课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鱼、潜水艇和飞艇的沉浮原理。

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主要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层层设立关卡,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

本节设计了“动手做”的实验,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又让学生接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内容,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还与历史结合,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