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提高预防接种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预防接种门诊的所有医疗活动,包括预防接种、健康咨询、疫苗接种后的观察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领导小组(1)组长:预防接种门诊负责人(2)副组长:预防接种门诊医务科主任(3)成员:预防接种门诊全体医务人员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2)制定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3)对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4)定期开展医疗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确保疫苗接种安全;3. 加强疫苗接种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4.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5. 加强医疗设备、药品管理,确保设备完好、药品质量合格;6.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医疗事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五、医疗事故报告及处理1. 医疗事故报告(1)发生医疗事故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2)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患者信息、事故经过、救治措施、初步判断等;(3)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调查处理。
2. 医疗事故处理(1)调查组根据事故情况,开展调查取证,查明事故原因;(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应急演练1. 定期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处置、调查处理等环节;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七、附则1. 本预案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解释;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预防接种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接种过程中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接种对象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演练方案。
二、演练背景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群体性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应对此类事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开展预防接种应急预案演练。
三、演练组织1. 演练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2. 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
3. 演练工作组: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现场协调、资料收集等工作。
四、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五、演练地点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六、演练内容1. 演练场景:接种过程中出现疑似不良反应病例。
2. 演练流程:(1)发现疑似不良反应病例;(2)启动应急预案;(3)病例调查与诊断;(4)病例报告与信息发布;(5)病例处置与治疗;(6)总结与改进。
七、演练步骤1. 发现疑似不良反应病例(1)接种人员在接种过程中发现接种对象出现不适症状;(2)接种人员立即向接种门诊负责人报告;(3)接种门诊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启动应急预案(1)接种门诊负责人通知演练指挥部;(2)演练指挥部宣布启动应急预案;(3)演练工作组立即展开演练。
3. 病例调查与诊断(1)演练工作组对疑似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详细调查;(2)疾控中心专家对病例进行诊断;(3)根据诊断结果,确定病例类型。
4. 病例报告与信息发布(1)接种门诊负责人向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疑似不良反应病例;(2)卫生健康部门将病例信息发布至上级部门;(3)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5. 病例处置与治疗(1)根据病例类型,采取相应处置措施;(2)对疑似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救治;(3)密切观察病例病情变化,确保病情稳定。
6. 总结与改进(1)演练结束后,演练指挥部组织总结会议;(2)各参演单位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3)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四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保护人类免受传染性疾病侵袭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但是在接种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异常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效处理和控制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二、目标通过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处理,并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预案内容1.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培训工作人员:为所有从事接种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接种技术和应急处置的培训,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处理能力;(2)建立健全的接种记录系统:对每一位接种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基本信息、过敏史、接种疫苗种类和剂量等内容,以方便在异常反应发生时进行追踪和分析;(3)建立疫苗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接种中的应急处理(1)设立应急处理点:在接种现场设置应急处理点,配备足够数量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及专业的急救人员;(2)建立急救队伍:培养一支专业的急救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急救志愿者等,以便在异常反应发生时能够迅速进行处置;(3)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疫苗和接种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级管理,确保接种者得到最适合的疫苗剂量;(4)应急处理流程:对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包括紧急退出、急救措施、传染病预防等;(5)记录与报告: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根据规定的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3. 异常反应的后续处理(1)应急救助: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异常反应进行紧急救助,包括急救措施、抢救药品等;(2)随访与观察:对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的接种者进行随访和观察,确保其恢复情况和健康状况;(3)后续处理及赔偿: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评估,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和处理;(4)疫苗监管:及时对出现异常反应的疫苗进行抽样和检测,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一、背景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接种异常反应,保护接种者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标1. 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和风险预警能力;2. 快速、准确判断接种异常反应情况;3. 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降低接种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
三、预防措施1. 在接种前,接种者和接种人员应充分了解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 接种前,接种者应告知接种人员有无过敏史或其他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和疫苗过敏史。
3. 接种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急救人员,确保应急响应的能力。
4. 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急救培训,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
四、异常反应判断与处理流程1. 判定异常反应类型:- 轻型异常反应: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 中度异常反应: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紫癜、呕吐等症状。
- 重型异常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休克、意识丧失等症状。
2. 处理流程:(1) 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保持冷静,停止接种。
(2) 对轻型异常反应,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鼓励接种者休息,缓解症状。
- 提供适当的液体和营养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如有需要,可使用退热药物缓解发热症状。
(3) 对中度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确定接种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如存在过敏反应,立即注射抗组胺药物。
- 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紧急症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 对重型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保持接种者呼吸道通畅,保证呼吸正常。
- 如出现休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按需进行其他救治措施。
- 紧急送往医院,寻求专业救治。
五、记录与报告1. 记录:在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应及时记录接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时间、异常反应症状及处理措施。
2. 报告:在处理完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改进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如下: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以指导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处理,最大限度保障接种者生命健康。
一、应急响应机制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时,应立即通知卫生主管部门,同时启动应急处置小组;2、应急处置小组要按照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迅速反应,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3、协调医疗资源,及时组织救治工作,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救治。
二、处理流程1、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时,第一时间应立即停止接种,确保接种者安全;2、评估接种者症状,确定异常反应病情严重程度;3、根据病情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输液、氧疗等;4、若病情较为严重,应立即转送到相应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
三、宣传教育1、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接种者认知水平;2、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3、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档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四、资金保障1、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所需急救设备、药品等物资充足;2、建立专门的应急资金支持机制,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经费需求。
五、监督检查1、加强对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督导检查,确保应急处置预案的有效实施;2、建立健全信用考核制度,对于应急处置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具体实施细则由各地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全国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二)1. 引言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是为了确保接种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迅速、科学、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保护接种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预案旨在提供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南,以便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预案(一)一、目的为更好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减少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维护接种对象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定义预防接种反应定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体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面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反应事故定义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其发生的原因包括疫苗质量不合格和预防接种实施差错2个方面,既可能直接造成受种者的健康损害,又可能增加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危险性。
三、发生的原因1. 疫苗自身因素(疫苗的毒株、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疫苗制造中的差错)2.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接种对象不当、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3. 个体方面的因素(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4. 其他因素(接种时间、药物影响、其他,如预防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和重度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等)四、处理1. 局部化脓:分有菌性化脓感染与无菌性脓肿,前者在疫苗分装时胺致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后者多因接种含有吸附剂疫苗,或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等。
处理方法:早期均可用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
化脓性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
无菌性脓肿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
2. 晕厥(晕针):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
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保障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即使尽最大努力进行预防,有时仍会出现异常反应。
因此,应急处置预案对于及时处理接种异常反应至关重要。
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在接种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
所有接种点应配备有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且需要确保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现场,随时进行处置。
此外,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置程序。
2.即时处置异常反应
一旦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医务人员应当立即介入,进行及时的处置。
比如,对于轻微的过敏反应,可以采取口服或静脉注射抗过敏药物;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或休克,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同时,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3.报告和记录
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后,需要立即进行报告和记录。
上报给相关部门,包括疾控中心和疫苗生产厂家,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异常反应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同时,合理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及时、有效地处理接种异常反应,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接种风险,维护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三篇)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预案名称:____年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预防接种成为公众重要的健康事项之一。
然而,预防接种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各类意外事件。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并执行一套完善的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至关重要。
本预案的目的是规范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责任分工以及资源调配,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____年预防接种活动中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和相关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预防接种:指通过给予人体疫苗,以提高人体对某些疾病的免疫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 事件:指在预防接种活动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如疫苗过敏、注射器出错、疫苗存储异常等。
3. 应急处置:指对预防接种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适度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伤害和损失。
4.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影响的程度,将事件分为一般级、较重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级。
5. 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应急资源、指导应急处置工作的核心指挥机构。
四、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1. 设置应急指挥部: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成立应急指挥部,并确定应急指挥部领导成员和成员单位。
2. 设立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响应指挥组、后勤保障组、信息通报组,分别负责应急响应、资源调配和信息共享工作。
3. 明确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和相应的处置措施,指导专业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五、应急工作程序:1. 事件报告:当发生预防接种事件时,接种单位应立即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本地卫生健康部门进行通报。
2. 应急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和应急响应级别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并通知相关责任单位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3. 伤害评估:专业人员对事件造成的伤害情况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伤害,并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且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一种医源性反应。
为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维护受种者的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异常反应的发生,特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调查组、善后处理组。
二、应急处置1. 接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后,立即向领导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2. 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了解发生异常反应的受种者基本情况、疫苗情况、接种情况、报告和就诊情况。
3. 对受种者进行现场调查诊断,必要时请县级或市级医疗专家参与诊断。
4. 组织医疗专家对受种者进行救治,对受种者的诊断要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
5. 对受种者家属进行安抚,并告知其有权申请鉴定。
6. 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并出具调查诊断结论。
7. 根据调查诊断结论,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8. 及时将有关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9.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注意事项1. 预防接种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2.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3. 对受种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告知义务,让受种者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对受种者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包括受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情况、报告和就诊情况等。
5.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受种者进行及时救治和调查核实,确保受种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6. 对已经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泄露受种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情况。
新版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新版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为了加强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疾病预防控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事件类型1. 接种部位异常,如出现红肿、发烧等不良反应。
2. 疫苗异常,如色泽、气味、沉淀等变化明显。
3. 疫苗配送问题,如配送失误、配送延误等。
4. 其他疫苗接种事件。
三、预案内容1.事件汇报任何疫苗接种事件均需立即上报上牌医生或行政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后上报卫生部门。
2.事件处理(1)接种部位异常a. 立即停止接种,记录病人相关信息。
b. 评估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如需要,按医护人员预案进行治疗。
c. 安排专人跟踪观察病人状况,如有需要,安排病人到医院就诊。
d. 另行安排医生或护士处理接种任务。
(2)疫苗异常a. 找出问题疫苗,立即停止使用。
b. 对疫苗进行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上报上牌医生或行政管理人员。
c. 对已经使用的疫苗接种者进行跟踪处理。
d. 另行安排医生或护士重新接种。
(3)疫苗配送问题a. 查明数据记录错误,联系上牌医生或行政管理人员处理。
b. 如已经接种,立即停止散发相关疫苗并进行追踪处理。
c. 对未接种疫苗的人员进行另行安排。
(4)其他疫苗接种事件a. 立即停止接种。
b.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c. 对已接种人员进行跟踪治疗和观察。
四、预防措施(1)加强人员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救护技能。
预防接种门诊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预防接种门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所有预防接种门诊。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 依法依规,科学合理。
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 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四、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预防接种门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预防接种门诊设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本门诊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程序1. 突发事件发生时,门诊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2. 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确保现场秩序稳定。
4. 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并立即转送至附近医疗机构。
5.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6. 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7. 对事件进行总结,形成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六、应急处置措施1. 人员伤亡救治(1)现场救治:门诊工作人员应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2)转送医疗机构:将受伤人员迅速转送至附近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2.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隔离观察: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进行隔离观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报告上级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
(3)调查原因: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 事件原因调查(1)现场调查:对事件现场进行勘查,收集相关证据。
(2)人员调查:对相关人员开展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经过。
(3)资料审查:审查相关资料,查找问题。
4. 整改措施(1)完善应急预案:针对事件原因,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2)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门诊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培训。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三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____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说明____年,全球面临新的疾病和病原体的挑战,随着疫苗技术的进步,预防接种成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接种异常反应的个案,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及其潜在风险,制定本预案以确保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确保预防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和传播,提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个人和社会的损失。
三、应急预案内容1.异常反应风险评估和监测(1)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风险评估机制,全面评估每一种疫苗的安全性和风险。
(2)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每一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反应的趋势和规律。
2.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疫苗生产企业的紧急协调机制。
(2)建立应急响应的责任分工和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
3.应急处置流程(1)接种现场监测和评估:设立专门的接种现场监测团队,对接种现场进行重点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并进行初步处理。
(2)报告和调查: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报告,并尽快启动异常反应调查工作,确定异常反应的原因和范围。
(3)隔离和随访:对异常反应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并做好相关的医疗救治和康复随访工作。
(4)舆情应对: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传递信息,防止恐慌情绪扩散和不良影响的发生。
(5)风险评估和控制: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再次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包括暂停接种、撤回疫苗等。
4.信息共享和宣传(1)建立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和公众可以及时获得异常反应的相关信息,包括预防接种指南、疫苗安全性评估和应急处置指南等。
(2)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安全意识,减少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和传播。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____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
为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仍然有可能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因此需要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的本预案的目的是针对____年预防接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程序,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反应事件,降低患者伤害和社会影响。
三、应急处置预案1.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在预防接种活动开始前,政府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医院和社区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包括协调部门、信息部门、医疗救援部门、宣传部门等,确保各部门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
2. 建立预警机制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通过各级疾控中心、医院和社区的网络,收集、分析和跟踪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事件,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3. 疫苗接种人员培训对参与疫苗接种的医疗人员,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其熟悉疫苗接种的操作规程、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置方法。
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
4. 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在预防接种活动中,相关单位应设立异地监测点,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监测点应立即向上级疾控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向医疗救援部门求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5. 应急救援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异常反应,应急救援部门应制定具体详细的应急处置方案。
常见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呼吸道梗阻、休克等。
对于症状轻微的异常反应,应先停止接种,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将患者送往指定的医院进行救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6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__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____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一般事件。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____。
预防接种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3篇)
预防接种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3篇)预防接种的应急预案范文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保不齐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
怎样写应急预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预防接种的应急预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预防接种的应急预案1一、活动主题接种疫苗,家庭有责二、活动时间三、宣传重点借着宣传周的契机,围绕宣传主题,大力宣传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强调家庭要主动为孩子获得免疫接种。
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民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国家免疫规划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开展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关注辖区内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情况,开展宣传,发现漏种儿童及时补种。
各小学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各种校园传媒进行宣传。
各幼儿园利用健康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负有主动为孩子获得免疫接种的责任等相关知识。
请各单位汇总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总结附影像资料,于4月30日前分别通过平台及纸质上报。
各街道报至卫生局疾控科;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报至卫生局社区卫生办;各学校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室。
五、核心信息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免疫——孩子健康与家庭幸福乙肝——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免疫——关注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接种疫苗,宝宝健康预防接种的应急预案2根据《关于做好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新生入托入学时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我卫生室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一、目的1、及时发现无接种证、未免疫和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通过补证、补种,提高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后果,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结构建立以卫生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处理小组,下设信息收集、医疗救治、心理干预、家属沟通等专门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三、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评估和预警系统。
一旦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应立即上报,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根据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响应:针对严重过敏反应等紧急情况,需立即进行医疗救治,并通知上级卫生部门。
- 二级响应:针对中等程度的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需进行临床观察并提供相应治疗。
- 三级响应:针对轻微反应,如疼痛、轻微肿胀等,可采取观察和对症处理。
五、医疗救治确保接种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包括抗过敏药物、退热药、止痛药等。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等紧急救治药物,并尽快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六、心理干预为接种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异常反应,减轻焦虑和恐慌情绪。
七、家属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接种者家属通报病情进展和救治措施,听取家属意见,共同商讨后续治疗方案。
八、信息公开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适时向社会公布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和结果,增强公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信任。
九、事后处理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提高未来应对能力。
十、培训与演练定期对接种点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报告和处理培训,并进行模拟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
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接种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预防接种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预防接种门诊的所有预防接种工作,包括常规免疫接种、应急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门诊主任副组长:门诊副主任、预防保健科负责人成员:门诊护士长、接种医生、药剂科负责人、信息科负责人、后勤保障科负责人等。
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修订和实施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预案;(2)组织协调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处理工作;(3)负责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4)负责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
2.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应急处理小组组长:门诊副主任副组长:预防保健科负责人成员:接种医生、护士、药剂科负责人、信息科负责人等。
应急处理小组职责:(1)负责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2)负责对接种者实施紧急救治;(3)负责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4)负责预防接种门诊医疗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处理。
四、预防措施1.加强疫苗管理(1)严格按照疫苗储存、运输和接种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疫苗质量;(2)定期检查疫苗储存条件,确保疫苗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下储存;(3)严格执行疫苗出入库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追溯性。
2.加强人员培训(1)定期对接种人员进行疫苗知识、接种技术、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2)提高接种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3)加强接种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接种环境管理(1)保持接种场所整洁、卫生,确保接种环境安全;(2)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急救箱、氧气瓶等;(3)确保接种场所的通风、照明、消毒等设施齐全。
4.加强接种服务管理(1)严格执行接种程序,确保接种安全;(2)对接种者进行充分告知,提高接种者的知情同意程度;(3)建立接种者档案,详细记录接种信息。
学校接种应急预案
学校接种应急预案一、目的和原则为了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分类指导、快速反应、协同配合的原则,确保在学校发生疫苗接种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理。
二、应急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疫苗接种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卫生保健老师、安全主任等为成员。
2. 设立疫苗接种应急小组,负责疫苗接种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
成员包括校医、班主任、辅导员等。
3. 设立疫苗接种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应对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成员包括医务室工作人员、安全人员等。
三、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疑似不良反应(1)发现疑似不良反应的学生,立即停止接种,将患者送往医务室进行初步诊断。
(2)医务室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如判断为疑似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3)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小组到位,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2. 确定不良反应(1)医务室将疑似不良反应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医院诊断确定为不良反应的,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3)应急指挥部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
3. 应急处置(1)不良反应轻微的,由应急处置小组负责观察和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2)不良反应严重的,立即启动医疗救援预案,联系120急救中心,将患者转送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和舆论引导,确保学校稳定。
4. 善后处理(1)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学生进行跟踪关注,确保其得到妥善治疗和护理。
(2)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学生进行排查,了解其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医疗建议。
(3)组织疫苗接种工作总结,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培训和演练1. 学校定期组织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更好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减少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维护接种对象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定义预防接种反应定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体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面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反应事故定义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其发生的原因包括疫苗质量不合格和预防接种实施差错2个方面,既可能直接造成受种者的健康损害,又可能增加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危险性。
三、发生的原因1. 疫苗自身因素(疫苗的毒株、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疫苗制造中的差错)2.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接种对象不当、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3. 个体方面的因素(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4. 其他因素(接种时间、药物影响、其他,如预防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和重度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等)四、处理1. 局部化脓:分有菌性化脓感染与无菌性脓肿,前者在疫苗分装时胺致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后者多因接种含有吸附剂疫苗,或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等。
处理方法:早期均可用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
化脓性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
无菌性脓肿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
2. 晕厥(晕针):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
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清醒。
处理方法: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针刺人中等穴位。
如仍未见好转者应送医院抢救治疗。
3. 过敏性休克: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也有少数延至30分钟或1~2小时发作。
突然感到全身发痒、胸闷、气急、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心律减慢、脉细或无。
如不及时抢救,死亡常发生于抗原进入机体后15~20分钟。
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和末梢循环衰竭。
处理方法: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同时肌肉内注射苯海拉明25~50mg.呼吸衰竭者可肌肉注射尼可刹米250mg,并吸入氧气。
4. 过敏性皮疹:各种疫苗接种后均可使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多少不一,大小不等,色淡或深红,周围呈苍白色。
处理方法:给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每次25~50mg,每日2~3次。
5. 急性精神反应:为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轻少见,最常见表现为急性休克性反应和癔病性发作,这类病人最大特点是临床表现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不符,而且意识不丧失。
各种症状常在患者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后明显减轻,预后一般良好。
处理方法: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大多数用针灸、暗示疗法即可恢复,严重者可给些镇静剂。
五、报告1. 报告内容:姓名、性别、年龄、监护人姓名和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人和报告时间等。
2.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凡遇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病例,如认为可能是异常反应和事故,应进行登记,并向本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或主管人报告,同时向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3. 报告时限:发现异常反应时,城镇在6小时内,农村在12小时内报告,如为严重事故,应在2小时内报告,与此同时,不得延误调查和抢救治疗。
4.填写报告表格六、流程询问接种疫苗史和疾病史→有无禁忌症→如有暂缓接种或禁止接种→发生反应→分析反应类型→如为一般反应→给予对症治疗→一旦发生休克→立即平卧、汇报医生就地抢救→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送入抢救室进一步抢救→报告业务主管部门及人→报告同级卫生防疫机构→填写报告表。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预案一、总则(一)目的和依据为及时发现、判定和妥善处理疫苗预防按种工作中发生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有效开展应急医疗救治和卫生学调查,指导并督促相关机构按有关程序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减少和平息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保证免疫规划正常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药品异常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概念和常见类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分为疫苗反应、实施差错、注射反应、偶合症及不明原因等五类。
疫苗反应是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在正确接种时诱发的反应;实施差错是由疫苗储运、准备或接种实施过程中失误导致的事故;注射反应可因受种者对注射的恐惧和疼痛而非疫苗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偶合症是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不明原因是指发生原因可能难以确定的反应或事件。
最常见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包括接种疫苗后感染、接种事故和群发性心因性反应三种类型。
1.接种疫苗后感染接种疫苗后感染多是由于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消毒不当、疫苗或稀释液被污染、稀释后疫苗搁置时间过长等原因所致,可引起注射部位局部化脓、脓肿、蜂窝组织炎,全身性感染、脓毒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等。
2.接种事故接种事故除因疫苗质量问题外,大多是因为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接种途径错误、接种剂量过大或误将卡介苗作为其他疫苗和药物使用等所致。
可引起接种局部红肿、溃疡、淋巴结肿大和溃烂,少数人可伴有体温升高、乏力、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3.群发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由于接受了同一种“刺激因子”,如接种同一种疫苗,服用同一种预防性药物,由于个别人出现躯体异常不适反应,而导致一批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类似的连锁反应,是一种心理因素造成的接种反应。
不是器质性疾病,其特点是各种检查均查不出疾病,症状与体征不符。
其诊断依据是:(1)有一个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作为诱因;(2)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在时间上有紧密联系;(3)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不出现意识障碍,并可伴有强烈的情绪变化及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4)症状与体征不符,持续时间不长,预后良好。
二、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目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 重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Ⅱ级):预防接种出现人员死亡。
2. 较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Ⅲ级):预防接种出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异常反应。
四、监测与报告(一)监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系统,将全省所有疫苗接种单位纳入监测与报告网络,形成完备的省、市、县、乡四级监测体系。
及时、动态收集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及时报告、分析、评估,为早期防范、及时处理提供信息支撑。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发生后,应加强对当地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监测工作,对当地人群和医院开展主动搜索工作,指定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监测医院(并按疫情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置)。
各监测医院要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例监测,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
其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按要求报告。
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级别和发展进程,分别由省或市卫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决定何时撤消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
(二)报告1.常规报告预防接种单位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江苏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并实行每月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零病例”报告制度。
2.事件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同时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后,认定为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及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
3.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等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根据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关联性,在初步核实后,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报告,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五、应急响应卫生应急响应工作按照边调查、边核实、边抢救、边处理的原则,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的发展。
发生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事发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立即启动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级别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省卫生厅及时派出应急处理队伍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处理。
(一)做好相关准备接到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需要,迅速成立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并调集、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设施设备等应急物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调查处理等工作,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二)调查判定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判定的原则,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本部门的诊断小组,对接种单位、受种者家庭成员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接种资料、疫苗相关材料、接种实施情况、临床资料、健康史、家族史或变态反应史等相关证据,对所接种同批次疫苗者进行取样,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