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的故事,理解其寓意,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寓意意义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难点:
1. 对故事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2. 对寓意意义的深入探讨。
教学准备:
1. 教材或相关故事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大家知道这个故事背后的含义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相关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a.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体现在哪里?
b. 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
c. 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寓意?
三、合作探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并引导student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story.
四、寓意讲解(10分钟)
五、课堂小结(5分钟)
2.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难觅
友谊珍贵
尊重他人
传承文化
教学反思:
六、教学活动(10分钟)
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充分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2. 表演展示: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珍惜友谊,体会友谊的力量。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
1. 对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运用。
3. 小组讨论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生字词、故事情节等。
2. 互动法:提问、回答、讨论等。
3. 实践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
4. 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故事内涵。
五、教学准备
1. 教材:《伯牙绝弦》课文。
2.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道具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3. 生字词学习
(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古代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受友谊的珍贵。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音乐,培养音乐素养。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换位思考,提升同理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的理解。
2. 换位思考,理解伯牙和子期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堂讨论所需的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伯牙绝弦》,提问:“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珍贵。
4. 课堂讨论:
(1)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伯牙和子期的情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
五、说教学方法
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一等奖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一等奖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一等奖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
《伯牙绝弦》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进行一项词语练习。(课件展示)
2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给你一个词,你读的时候,脑子里会想到什么?( “鸟语花香” “电闪雷鸣”“高山流水”)(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象)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朗读课文,背诵课文。b.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我准备用一课时教学本文。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情。
课前进行一个词语积累的训练:我们要描写优美景物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老师说一个,大家认真听,微微清风,谁能像我这样也这样说几个词语,教师板书。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一段情,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有一个故事世代久远却历久弥新,成为歌颂友谊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是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之后与文言文的又一次亲密接触。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喜欢文言文,为自己的文学积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笔。
2、谁能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3、伯牙绝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让它流传千古仍能动人心弦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4、指名读文,指导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教师做范读。读好语气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已经读通了__,接下来,就要读懂__,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结合注释、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学生自学,然后进行交流。
2、都读懂了么?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_2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
《伯牙绝弦》说课稿1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对《伯牙绝弦》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__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二人是知音。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__虽然短小简洁,却用寥寥数语写出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感人故事。学习本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从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谊的道理。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__大致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认识主人公的交往过程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上册课文《伯牙绝弦》说课稿(精选6篇)
六年级上册课文《伯牙绝弦》说课稿(精选6篇)
六年级上册课文《伯牙绝弦》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课文《伯牙绝弦》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上册课文《伯牙绝弦》说课稿篇1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
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
马红霞
大家好!下面我就今天所讲的这一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并给人以历久弥新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我是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内容比较短小、浅显,因此,在教法和学法上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法”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音乐引路,揭示课题→初读感知,体会韵味→深入探究,理解课文→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路,揭示课题
首先让学生欣赏插图,引出乐曲《高山流水》导入课文。此环节设计意图主要是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思绪引入学习古文的情境中来。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朗读理解、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交流自己的理解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不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2)引导学生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知音难觅”的道理。
2.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伯牙绝弦》。
2. 课件:故事图片、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作者及故事背景。
(2)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4. 朗读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5. 课堂小结
6. 课后作业
(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7.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难觅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运用生字词的写作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第【1】篇〗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六、关于第三点的具体说明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设计意图: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而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练笔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伯牙子期的情感世界,融汇自己的情感入情融境,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学会如何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厚谊,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2)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理解并体会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2)懂得信任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3)学会感恩,明白知音难求,珍惜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绝弦的故事。故事传达了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主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3.3 课堂讲解
(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3.4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如何看待友谊、信任和知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3.5 课堂小结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问答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
《伯牙绝弦》课文原文、译文及语文课说课稿教案
《伯牙绝弦》课文原文、译文及语文课说课稿教案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俞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欣赏。(俞伯牙)正在用琴声描述泰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俞伯牙)又用琴声描述流水,钟子期又说:“妙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浩荡的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俞伯牙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一辈子再没有弹琴,(他)认为再没有值得为他而弹琴的人了。
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_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
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篇一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较为生动、较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较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
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在者开展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 ___,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___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 ___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___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___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 ___铺垫。
三、初解绝弦
四、再解绝弦
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
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 ___艺术的魅力。
亮点
“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本组教材是以 ___“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因此对这篇文章提出了三个学习方向: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___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读通文意,重点理解:绝、善、鼓、峨峨、洋洋等字词意思,及重点句的意思,并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___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
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 ___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己情谊。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以做代学”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 ___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现代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任务引领,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五、说学习任务及过程
上课开始,我以简短的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
(一)前置测评任务任务一:展示
课前搜集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各小组选代表展示。(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搜集成果,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初步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任务二:理解课题,激趣导入
师:看了课题,你理解课题的意思的吗?
(教师设置任务,引导解释课题意思。重点:绝:断绝。)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伯牙绝弦”的意思,那么伯牙是谁?他 ___“绝弦”呢?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结合重点字理解课题意思;后两个连问则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探究学习的欲望,水到渠成,自然流畅地导入到本课的探究学习之中。
(二)导学任务
任务三:整体读文,初步感悟
1、读对字音。
现在我们先由读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指名读,正音。
2、读出停顿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听并画出停顿,学生依据画出的停顿再读课文。
3、读出古文的韵味。指名读、小组齐读、赛读等。
设计意图: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并且提出了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
1、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