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伯牙绝弦说课稿(一)一、文本解读《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
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伯牙绝弦》说课稿优秀
《伯牙绝弦》说课稿优秀《伯牙绝弦》说课稿优秀1一、文本解读《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
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伯牙绝弦》说课稿_8
《伯牙绝弦》说课稿《伯牙绝弦》说课稿1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
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评析】:资料引进与氛围营造合二为一。
古画、古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古文的磁场,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伯牙和钟子期两位人物的身份对理解知音的含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前,似不经意,教师在营造古文氛围的同时,让学生走近了文中的两位主人翁。
一箭双雕,善哉!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注释)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是不再弹琴了。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__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
(生读题)【评析】:“绝”的理解巧妙、深入。
第一个层次,从字面理解,提示学生“看注释”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
第二个层次,反其道行之,通过理解同类词语的意思,推导出“绝弦”的深层意思是“不再弹琴了”。
这个环节,语文的、文化的味道很足,奇哉!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师:这是一篇文言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因此对这篇文章提出了三个学习方向: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二.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通文意,重点理解:绝.善.鼓.峨峨.洋洋等字词意思,及重点句的意思,并熟读成诵.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三.说学习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己情谊.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以做代学”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任务引领,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五.说学习任务及过程上课开始,我以简短的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一)前置测评任务任务一:汇报展示课前搜集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各小组选代表展示.(板书俞伯牙钟子期)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搜集整理信息成果,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初步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任务二:理解课题,激趣导入师:看了课题,你理解课题的意思的吗?(教师设置任务,引导解释课题意思.重点:绝:断绝.)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伯牙绝弦”的意思,那么伯牙是谁?他为什么“绝弦”呢?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结合重点字理解课题意思;后两个连问则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探究学习的欲望,水到渠成,自然流畅地导入到本课的探究学习之中.(二)导学任务任务三:整体读文,初步感悟1.读对字音.现在我们先来自由读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指名读,正音.2.读出停顿节奏.教师范读,学生听并画出停顿,学生依据画出的停顿再读课文.3.读出古文的韵味.指名读.小组齐读.赛读等.设计意图: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并且提出了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1.读准字音,2.读出停顿节奏,3.读出古文的韵味.原因是文言文比较难度,所以安排了读的要求有层次.在教学时,我适时进行范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任务四:小组交流,初解知音1.出示文言文学习方法出示学习要求: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自己搜集查找的资料来理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方法,做到“有法可依”.2.小组交流: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交流时间,让他们在小组内自学.互学.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对他们疑惑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3.小组汇报预设问题:①理解“善”字不同用法:“善鼓琴”“善听”“善哉”.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②当你读到“峨峨兮”“洋洋兮”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③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好多场景,如:志在清风.明月.春雨.杨柳……,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你会怎么赞叹?(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说话)设计意图:在展示环节,各小组将并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在展示重点句时,引导学生重点读,反复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在交流了句意后,我又让学生仿照句式来说话,“善哉,——兮若——”不仅积累了词语,也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补充,积极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了生本理念.任务五:再读绝弦,讲述知音预设: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任务六:随堂测评任务预设:说说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师发放课堂检测题)设计意图:一是检测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二是进一步强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三)补学任务任务七:回味绝弦,背诵课文要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课文.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背诵本文使学生在培养语感的同时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开展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第二课时说课稿(一)前置测评任务任务一:原文填空,复习旧知预设:1.教师多媒体出示原文填空题,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并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2.齐背课文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检测学生背诵情况.(二)导学任务任务二:品读课文,感悟知音预设问题:1.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2.好一个善弹得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念”字和前面的哪一个字意思一样?都是什么意思?(想)无论你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钟子期都能知道.板书:志念(2)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还听懂了伯牙的心声.用一个常用的成语讲他们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板书:心(3)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叫——知音(板书)3.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前程.希望等)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教师重点抓住“善”“念”等关键字词,引导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知音”.并通过“绝弦”体会“知音难觅”,从而深入感悟文章主旨.任务三:再解“绝弦”,聆听“知音”预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结合课文再次说说课题《伯牙绝弦》的意思?师:这就是著名的曲子《高山流水》的出处.《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谱写的一曲《高山流水》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请大家欣赏,看你是否“善”听,又能否听出其中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再读,再解一是呼应导课,二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识记和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欣赏《高山流水》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三)随堂检测任务任务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预设: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谁听呢?面对伯牙“绝弦”的痛苦和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将你的想法写在作业本上.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习,学生已被两人的真挚情谊所感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有所思,有所想.教师引导学生将有感而发的情感写下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四)补学任务任务五:课后作业1.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设计意图:课后作业作为补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对“伯牙绝弦”有了深入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让学生带着兴趣进一步探究学习,感悟知音,感受友谊的珍贵.结束语:伯牙绝弦知音难觅,高山流水余音未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了知音难觅,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使他们更加珍惜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小学语文说课稿《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说课稿:《伯牙绝弦》《伯牙绝弦》说课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尺度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缺乏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异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存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尺度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残暴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依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那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存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明白课文内容,在此根底上背诵积存。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纳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六、关于第三点的具体说明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表白新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1、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
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2、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
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气氛。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健康开展的根底。
2021年《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
2021年《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伯牙绝弦》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__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__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__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终身不再鼓琴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三、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五、说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前一单元是诗歌的综合活动,所以本课以表现友情的经典诗句,进行接龙游戏作为课前铺垫,伴随着古筝曲,师生互动吟诵诗文,奠定了课堂古典韵味的基调(一)揭题1、引导学生发现刚才吟诵的诗句都是描写朋友情深的经典诗句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个关于朋友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衔接自然,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2、指名读课题提示弦字难读,要读正确,然后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尝试读文在学生感知文言文难读难懂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联系旧知,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本课的方法因为难读,这时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出示课文的节奏,让学生对应练习(三)品词读文品词读文,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你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词以及钟子期赞美伯牙的两句话,让学生在比较字义和朗读品味中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相知相惜1、品“善”①插图上是哪两人?专注弹琴的是——伯牙,凝神细听的是——钟子期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插图其实表现的正是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情景所以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进行理解然后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读读这一句,你对他们有何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善是指善于,擅长理解了读好这一句②请你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学生划一划③重点品味其中的第一句,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抓住“善”字,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善”指好和妙,另外抓住两个语气词来引导学生理解钟子期对伯牙琴艺高超发出的赞叹,指导学生读出泰山的巍峨④让学生知道读书就应该象刚才那样,从字里行间去体会重点学完这句后,第二句因为句式相近,所以我采取了放手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伯牙的善鼓和钟子期的善听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4、品“必得之”①高山也好,流水也罢,只要善鼓的伯牙弹奏,善听的钟子期都能一一道来,这就是——出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抓住“念和“必”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和钟子期心意相通同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念和志都是想的意思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孩子们,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生读)善鼓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懂这就是——(生读最后一句)这次的引读,也是对这几句学习的小结(四)感受知音情切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伤,我补充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并讲述了钟子期死后,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在八月十五听伯牙弹琴的细节,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伯牙当时的痛楚和心碎哀莫大于心死,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1、伯牙和钟子期原本素昧平生,这回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请快速地读一读资料:有一年中秋之夜,晋国大夫伯牙乘船行至汉江渡口,遇雨躲避,在船舱抚琴一曲正值兴起,琴弦自断伯牙知道有人听琴,于是出舱寻觅,但见樵夫钟子期站立岸边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于是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并约定明年此时此地再见面2、了解了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经过,你有什么想说的?一个贵为大夫,一个则是山野樵夫,却在一个绵绵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高山流水深相知)3、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知音前来,可是一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相识时弹奏的《高山流水》(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高山流水》)①琴声也是心声,如果你是伯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钟子期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交流)这里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伯牙,向钟子期倾诉失去知音的悲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感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没有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世上再无人会像钟子期那样——必得之③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你能读出这一份无尽的悲伤吗?学生读高山流水依旧,只是知音却成永别学生读④那位老人见伯牙挑断琴弦摔破琴身,于是上前询问伯牙长叹道: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生读)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不,那是他的一根心弦啊!哀莫大于心死!⑤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板书:破琴绝弦谢知音)一起读4、看板书,生读: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绝弦谢知音让我们在琴声里记住这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播放《高山流水》)(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记诵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布置学生背诵__可以使学生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积累了文言词语,为今后开展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本课主旨,设计了以下板书:伯牙绝弦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绝弦谢知音《伯牙绝弦》说课稿2教材简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伯牙绝弦》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表达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缺乏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异不大。
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
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哀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终身不再鼓琴。
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根底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
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说课稿伯牙绝弦说课稿(一)一、文本解读《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
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伯牙绝弦》优秀说课稿
《伯牙绝弦》优秀说课稿《伯牙绝弦》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2021年《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
2021年《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伯牙绝弦》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__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 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
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二) 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
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
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一、说教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叙述的是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
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短短77个字。
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
二、说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学情学习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注意停顿要恰当。
学生读通顺后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能了解文句大意,老师重点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本课内容比较短小、浅显,因此,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伯牙绝弦》说课稿1【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俞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欣赏。
(俞伯牙)正在用琴声描述泰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
”过了一会儿,(俞伯牙)又用琴声描述流水,钟子期又说:“妙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俞伯牙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一辈子再没有弹琴,(他)认为再没有值得为他而弹琴的人了。
【课文】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译文】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说明】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2023年《伯牙绝弦》说课稿_5
2023年《伯牙绝弦》说课稿2023年《伯牙绝弦》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__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__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__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终身不再鼓琴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三、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五、说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前一单元是诗歌的综合活动,所以本课以表现友情的经典诗句,进行接龙游戏作为课前铺垫,伴随着古筝曲,师生互动吟诵诗文,奠定了课堂古典韵味的基调(一)揭题1、引导学生发现刚才吟诵的诗句都是描写朋友情深的经典诗句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个关于朋友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衔接自然,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2、指名读课题提示弦字难读,要读正确,然后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尝试读文在学生感知文言文难读难懂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联系旧知,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本课的方法因为难读,这时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出示课文的节奏,让学生对应练习(三)品词读文品词读文,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你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词以及钟子期赞美伯牙的两句话,让学生在比较字义和朗读品味中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相知相惜1、品“善”①插图上是哪两人?专注弹琴的是——伯牙,凝神细听的是——钟子期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插图其实表现的正是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情景所以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进行理解然后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读读这一句,你对他们有何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善是指善于,擅长理解了读好这一句②请你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学生划一划③重点品味其中的第一句,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抓住“善”字,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善”指好和妙,另外抓住两个语气词来引导学生理解钟子期对伯牙琴艺高超发出的赞叹,指导学生读出泰山的巍峨④让学生知道读书就应该象刚才那样,从字里行间去体会重点学完这句后,第二句因为句式相近,所以我采取了放手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伯牙的善鼓和钟子期的善听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4、品“必得之”①高山也好,流水也罢,只要善鼓的伯牙弹奏,善听的钟子期都能一一道来,这就是——出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抓住“念和“必”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和钟子期心意相通同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念和志都是想的意思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孩子们,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生读)善鼓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懂这就是——(生读最后一句)这次的引读,也是对这几句学习的小结(四)感受知音情切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伤,我补充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并讲述了钟子期死后,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在八月十五听伯牙弹琴的细节,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伯牙当时的痛楚和心碎哀莫大于心死,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1、伯牙和钟子期原本素昧平生,这回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请快速地读一读资料:有一年中秋之夜,晋国大夫伯牙乘船行至汉江渡口,遇雨躲避,在船舱抚琴一曲正值兴起,琴弦自断伯牙知道有人听琴,于是出舱寻觅,但见樵夫钟子期站立岸边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于是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并约定明年此时此地再见面2、了解了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经过,你有什么想说的?一个贵为大夫,一个则是山野樵夫,却在一个绵绵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高山流水深相知)3、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知音前来,可是一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相识时弹奏的《高山流水》(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高山流水》)①琴声也是心声,如果你是伯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钟子期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交流)这里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伯牙,向钟子期倾诉失去知音的悲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感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没有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世上再无人会像钟子期那样——必得之③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你能读出这一份无尽的悲伤吗?学生读高山流水依旧,只是知音却成永别学生读④那位老人见伯牙挑断琴弦摔破琴身,于是上前询问伯牙长叹道: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生读)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不,那是他的一根心弦啊!哀莫大于心死!⑤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板书:破琴绝弦谢知音)一起读4、看板书,生读: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绝弦谢知音让我们在琴声里记住这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播放《高山流水》)(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记诵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布置学生背诵__可以使学生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积累了文言词语,为今后开展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本课主旨,设计了以下板书:伯牙绝弦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绝弦谢知音2023年《伯牙绝弦》说课稿2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伯牙绝弦》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 伯牙绝弦说课稿范文模板范文
《伯牙绝弦》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伯牙绝弦说课稿范文模板范文下面是收集的《伯牙绝弦》说课稿12篇伯牙绝弦说课稿范文,供大家阅读。
《伯牙绝弦》说课稿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理念和教学过程等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篇文言文,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以及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课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说学情介绍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读好文章却是一大难题。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为: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设计理念本节语文课会遵循语文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加强学法目标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充分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满语文味道的课堂中品味语言,在理解感悟中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说教学方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五、说学习方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
第1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⑵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1、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二、初读感知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初解绝弦四、再解绝弦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亮点“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范文,送一篇给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在者开展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 ___,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___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⑵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 ___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___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___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1、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二、初读感知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 ___铺垫。
三、初解绝弦四、再解绝弦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 ___艺术的魅力。
亮点“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本组教材是以 ___“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因此对这篇文章提出了三个学习方向: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___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通文意,重点理解:绝、善、鼓、峨峨、洋洋等字词意思,及重点句的意思,并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___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学习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 ___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己情谊。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以做代学”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 ___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现代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
因此我采用任务引领,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五、说学习任务及过程上课开始,我以简短的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
(一)前置测评任务任务一:展示课前搜集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各小组选代表展示。
(板书俞伯牙钟子期)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搜集成果,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初步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任务二:理解课题,激趣导入师:看了课题,你理解课题的意思的吗?(教师设置任务,引导解释课题意思。
重点:绝:断绝。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伯牙绝弦”的意思,那么伯牙是谁?他 ___“绝弦”呢?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结合重点字理解课题意思;后两个连问则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探究学习的欲望,水到渠成,自然流畅地导入到本课的探究学习之中。
(二)导学任务任务三:整体读文,初步感悟1、读对字音。
现在我们先由读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指名读,正音。
2、读出停顿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听并画出停顿,学生依据画出的停顿再读课文。
3、读出古文的韵味。
指名读、小组齐读、赛读等。
设计意图: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
并且提出了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
1、读准字音,2、读出停顿节奏,3、读出古文的韵味。
原因是文言文比较难度,所以安排了读的要求有层次。
在教学时,我适时进行范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
任务四:小组交流,初解知音1、出示文言文学习方法出示学习要求:借助课后的注释; ___上下文理解;结合自己搜集查找的资料来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方法,做到“有法可依”。
2、小组交流: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交流时间,让他们在小组内自学、互学、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对他们疑惑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3、小组汇报预设问题:①理解“善”字不同用法:“善鼓琴”“善听”“善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
②当你读到“峨峨兮”“洋洋兮”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③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好多场景,如:志在清风、明月、春雨、杨柳??,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你会怎么赞叹?(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说话)设计意图:在展示环节,各小组将并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
在展示重点句时,引导学生重点读,反复读, ___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在交流了句意后,我又让学生仿照句式来说话,“善哉,——兮若——”不仅积累了词语,也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补充,积极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了生本理念。
任务五:再读绝弦,讲述知音预设: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六:随堂测评任务预设:说说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师发放课堂检测题)设计意图:一是检测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二是进一步强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三)补学任务任务七:回味绝弦,背诵课文要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背诵本文使学生在培养语感的同时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开展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第二课时说课稿(一)前置测评任务任务一:原文填空,复习旧知预设:1、教师多媒体出示原文填空题,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并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2、齐背课文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检测学生背诵情况。
(二)导学任务任务二:品读课文,感悟知音预设问题:1、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 ___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2、好一个善弹得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念”字和前面的哪一个字意思一样?都是什么意思?(想)无论你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钟子期都能知道。
板书:志念(2)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还听懂了伯牙的心声。
用一个常用的成语讲他们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板书:心(3)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叫——知音(板书)3、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前程、希望等)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教师重点抓住“善”“念”等关键字词,引导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知音”。
并通过“绝弦”体会“知音难觅”,从而深入感悟文章主旨。
任务三:再解“绝弦”,聆听“知音”预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谁能结合课文再次说说课题《伯牙绝弦》的意思?师:这就是著名的曲子《高山流水》的出处。
《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谱写的一曲《高山流水》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请大家欣赏,看你是否“善”听,又能否听出其中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再解一是呼应导课,二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识记和理解。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欣赏《高山流水》使学生 ___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随堂检测任务任务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预设: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谁听呢?面对伯牙“绝弦”的痛苦和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将你的想法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习,学生已被两人的真挚情谊所感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有所思,有所想。
教师引导学生将有感而发的情感写下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补学任务任务五:课后作业1、收 ___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作为补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对“伯牙绝弦”有了深入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让学生带着兴趣进一步探究学习,感悟知音, ___友谊的珍贵。
结束语:伯牙绝弦知音难觅,高山流水余音未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了知音难觅, ___到了音乐的魅力,也使他们更加珍惜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