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八章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 第八章

文学概论  第八章
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尊严、价值、情感、 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
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人文与历史: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 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 活 》 插 图 复
第二节 文学的伦理与情感
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 的核心要素
认识与情感
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 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 而伦理则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伦理学中,判断是理性、冷静而客观的, 伦理学中,判断是理性、冷静而客观的, 文学中,则伴随着强烈而丰富的情感, 文学中,则伴随着强烈而丰富的情感, 是感性和主观的。 是感性和主观的。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 假定与“ 真事理/
(符合情感逻辑),如《牡丹亭》 符合情感逻辑),如 牡丹亭》 ),
《西游记》、《变形记》 西游记》 变形记》
唐僧(现实形象)与 唐僧(现实形象) 孙悟空、 孙悟空、猪八戒以及 神仙、妖魔(非现实 神仙、妖魔( 形象) 形象)的结合 《变形记》主人公格 变形记》 里高里变成甲壳虫 非现实形象) (非现实形象)与周 围其他人(现实形象) 围其他人(现实形象) 的结合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 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 首月明中。雕栏玉砌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巴尔扎克论真实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 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 不真实的作品“ 实”,不真实的作品“现 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 值”。 Honore de Balzac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最新文学概论网核第八章章节测评答案

最新文学概论网核第八章章节测评答案

最新文学概论网核第八章章节测评答案题目1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阅读中的形象感受与语言阅读是有区别的,但又有联系,其联系就在于,感受是在()基础上的情感表达。

选择一项:A. 内容呈现B. 意蕴体味C. 情感共鸣D. 语言阅读反馈正确答案是:语言阅读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2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阅读中读者受到道德洗涤和人格提纯的情形是()。

选择一项:A. 共鸣B. 领悟C. 净化D. 欣赏反馈正确答案是:净化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3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选择一项:A. 文学阅读B. 消费导引C. 媒体宣传D. 商业炒作反馈正确答案是:文学阅读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4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这说明文学阅读具有()功能。

选择一项:A. 消费B. 评价C. 认知D. 鉴赏反馈正确答案是:鉴赏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5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的。

选择一项:A. 克罗齐B. 韦勒克C. 泰纳D. 伊瑟尔反馈正确答案是:伊瑟尔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阅读具有认知功能,它与科学认识过程是有差别的,科学认识中的认知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由感性到理性B. 由现象到本质C. 由理性到感性D. 由本质到现象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由现象到本质, 由感性到理性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7不正确获得1.00分中的0.0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有其特殊性,与一般物质消费不同的是,它()。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不发生损耗B. 不会消失C. 可以继续其生命D. 有排他性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不发生损耗, 不会消失, 可以继续其生命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8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未标记题干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看待文艺时,把文艺作为特殊的生产来认识,称之为()。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2.文学的倾向性3.文学的实践性4、文学的情感性5.文学的形象性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审美性D.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马克思D.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V)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X)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V)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X)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X)四.简答题1.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2.如何理解文学的认识性?3.如何理解文学的倾向性?4.如何理解文学的实践性?五、论述题1.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的特点?六、材料题: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请分析该段材料蕴含的观点。

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3、文学认识功能4、文学的教育功能二、选择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概论第8章

文学概论第8章
文学理论教程
“诗意的裁判”
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提出了“诗意的裁判”这一概念。 这个概念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要求:
㈠ 情感把握作为一种 价值取向的把握,实 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 的主体性“裁判”; “裁判”体现的情感 态度应该具有诚挚性 与高尚性。
文学理论教程
㈡ 文学的“裁判”是 “诗意”的:它以审美的 视角和艺术的方式,把情 感把握寄寓于“境”的创 造之中,并与“理”的阐 发相交融。因此,文学创 造应处理好情与境及情与 理的关系。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本章导航
第一节 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 二、艺术概括
第二节 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一、情感把握 二、形式创造
导论
前面讲过,文学这种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 识形态的创造,是认识与审美的统一。
从这一逻辑前提出发,本章进一步阐释文学创造 的原则:作为认识活动,文学创造存在着“艺术 真实”与“艺术概括”的要求;作为审美活动, 文学创造存在着“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的 要求。
可见,从内容出发,把内容形式化——或者说让它渗 透或消失在形式之中,是实现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必由 之路。
文学理论教程
形式创造的基本原则 ㈡
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内容居于主导的地位,形式从属于内 容;但这不等于说形式是消极的、被动的。恰恰相反, 形式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包含着两层涵义: 一是说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内容就会得到充分的表 现,否则就要遭到抑制甚至伤害; 二是说在形式服务于内容表现的前提下,形式完 美创造能够使内容得到深化或升华,或者说,形式具 有帮助内容生成的作用。
由于文学作品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一 起,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

《文学概论(一)》第八章

《文学概论(一)》第八章

第八章文学接受笫一节 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三个知识点一、 消费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二、 文学的消费与传播三、 文学消费的主动与受动•文学消费:【1510名词解释-2010考期】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 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文学活动全部过程包括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文学流通领域包括发行、宣传、传播、反馈,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文学信息的桥梁第一节 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1、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1710简答】(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消费,为了消费,并以消费为中心与终极目标。

离开文学消费这一最后环节,文学生产变得毫无意义,文学传播失去了对象,文学产品也不成其为真正的现实的文学作品。

(2) 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文学消费区别于物质产品消费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就在于它不仅是对产品单纯的享用,同时也是对产品价值与意义的再生产、再创造。

(3) 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不仅对生产起调节作用,而且它本身即是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

消费产生了生产的动机与需要,从而制约着文学生产的规模与方式。

第一节 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1410论述题】1、 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2、 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宙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自考文学概论笔记——第八章

自考文学概论笔记——第八章

自考文学概论笔记——第八章名词解释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文学生产: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

文学传播: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

文学接受:指审美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

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

前理解的心理状态。

预备情绪: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受作品基本特质激发而产生的特殊情绪。

前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同化: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相致,并得到强化与巩固。

顺应: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严重不一致,而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

召唤结构:作品中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合理误读:在一定的限度内,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心灵共鸣: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

文学的社会交往:通过文学接受而形成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文学批评:以文学接受为基础,以一定理论与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印象性批评: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

注释式批评:解释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

评点式批评: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批评。

英美新批评派批评: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

倡导细读法。

精神分析批评:强调泛性欲论,用俄底浦斯情结来解释创作动机,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达成。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将作品放到某个文学原型中去研究,提倡远古神话与现代作品相联系,不同民族文学相比较。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重点知识点归纳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是真、善、美。

真、善、美即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1、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定时代的“人性心理”真实○2假定性的真实:第一,假定性情境的多样性(浪漫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象征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现实型:“虚构而看不出虚构”)。

第二,“假中见真”的条件(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

亚氏“把谎话说得圆”。

假定性情境应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2、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是一种主观的真实与诗艺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主观倾向性(自然情境的主观性,生活情境的主观性)诗艺的真实:形式审美性(叙事作品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抒情作品审美意象的艺术化创造)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辨析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通过营造假定性情境去表现生活的内蕴与本质。

“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生活真实是指历史和现实中出现和存在过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即生活的原态和原始面貌。

区别:(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

(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联系: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

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文学概论第八章

文学概论第八章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2、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观照和描述的是“价值”的选 择,那么给予这些事物以改造与提高则是“价值”的创造—— 这是艺术概括的另一个规定性。 总之,艺术家们的实践说明,在文学创造中没有主体对客 体的能动地介入和把握,作品就不会产生艺术概括性;“个别” 与“一般”的统一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实现的, 是在艺术提练中实现的。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情感评价的诚挚性与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2)艺术的呈示 即把情感评价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诠 释相交融。艺术的呈示,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的方式,其情与 境的融合,让读者从中获取的不公是思想上教益,同时还有精 神上的享受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1、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 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 福相联系。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 蕴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 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 表现在假定性情境之中。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内蕴的 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认识是 理智的体察,感悟是直觉的把握。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 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 的揭示和表现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真相事理层 历史文化层 哲学意味层
假定的真实
• 以假定性情境(外部特征)反映 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
会,如《西游记》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 现实型作品
<巴黎圣母院>电影剧照
文本赏析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 艺术概括的含义
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
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 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一定审美 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 作用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比
Honore de Balzac
原因: ① 作品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性” ②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 础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 与生活真实不同
内蕴的真实
假定的真实
• 与科学真实不同
主观的真实 诗艺性
内蕴的真实
• 何谓内蕴的真实
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
如《红楼梦》
《红楼梦》直接描 述社会生活
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一)从“个别”到“一般”
歌德:为一般而找特殊; 鲁迅(孔乙己、阿Q) (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作业
1、掌握基本概念:艺术 真实、艺术概括 2、预习下一章节
文学提供的“真实”
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 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 识与感悟、情感与意 志的对象物
诗艺性
• 含义
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 作用
文学按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 烈的感染力和震憾力 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没有 “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
第一节
文学的真实
• • •
文学中的求真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文学中的求真
1、文学是什么?(认识活动出发) 2、人们为什么要追求文学真实性?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 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审美 统一的形象体系
巴尔扎克论真实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 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 “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 ——巴尔扎克
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
《泰坦尼克号》
•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
(符合情感逻辑),如《牡丹亭》
《西游记》
• 唐僧(现实形象) 与孙悟空、猪八戒 以及神仙、妖魔 (非现实形象)的 结合
泰坦尼克号
假定性情境:泰坦尼克号事 件的真实,爱情描写的幻想。
主观的真实
•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 主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