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02
文学语言的风格
古典与现代
古典文学语言
典雅、庄重,注重修辞和文采,多采 用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修辞手法。
现代文学语言
简洁、明快,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思 想,多采用现代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 式。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语言
强调情感、想象和个性,追求自由、奔放和无拘无束的表达。
现实主义文学语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时代文化对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以适 应社会文化的需求。不同时代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采用 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些语言特色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念、科 技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05
社会历史价值评估
评估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 现象、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理解作品在文学史和社会发 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6
文学语言的应用与实践
写作技巧的训练
写作技巧
掌握文学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叙述、描写、对话、象征等,以提 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作品更加流畅、自然、富有表 现力。
文学语言的功能
表达情感
文学语言能够通过文字的音韵、意象等手段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引发读者的共鸣。
塑造形象
文学语言能够通过描绘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塑造出丰满 的人物形象。
营造氛围
文学语言能够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细节,营造出特定的氛 围和情境,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传承文化
文学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概论全文

文学概论全文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11章
+ (三)文学文本层面
文学文本三个层次:
第一、文学语言组织: 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
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第二、文学形象系统: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第11章
4.叠字
叠字是单音节词重叠造成的,从语音情况来说,叠字也属于 叠音现象。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天净沙·即事四曲》 (乔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一、二句的怀与蔡、发与下、向与阳,三四句的为 与耻、雉与鸡,或连贯或间隔,都是叠韵。
第11章
+ 3.叠音
是由两音相叠的单纯词造成的语音状况,古典诗往往喜欢 使用叠音词。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 专用概念层次: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 阅读的语言系统。
+ 文学作品则是指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 一般术语上无差别:“这篇作品写得不错”。
第11章
+ (一)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 1.言意两层面说
——《周易·系辞》 ——《庄子·外物》 + “言”的目的是要表达“意”,如果拘泥于“言”,就无法“得 意”。“言”在这里只起到暗示的作用。
第11章
第11章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语言特点文学语言是指作家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话语.作家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现实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而是要把自己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诗人的表达可以不合事理而合情理,它指向了作家的精神世界,它把作家对现实的审美感悟用虚拟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它具有一般语言的形象生动性、音乐性、流畅性、整体性,还具有一般语言所不具有的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和新奇性的特点.文学语言往往返身指向它自身的内在文学世界,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观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能够真实传达作家的审美感悟即可.如“寂寞嫦娥舒广袖”“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尽情地展现出了诗人心中真实的体验.因此,文学语言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总是返身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是内在地自足,具有内指性.文学语言提升了一般语言的表现功能,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将读者具体带入到感受世界中.“夜正长,路也正长”的“夜、路”更多的是作家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对革命斗争的长期性的体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人融为一体,共宣感时伤逝的忧国情怀.意在言外的文学语言,传达和表现了作家内心情绪,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具有心理蕴涵性. 文学的体裁行的“四分法”,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类:1、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塑造文学形象的文体,包括古代的故事、话本等,是说事写人,引人入胜,因而很有市场的文学体裁。

2、诗歌,以精炼的语句,写出特定意境的文体,包括古典诗、辞、歌、赋,和现代的抒情、叙事的诗歌以及新发展的散文诗。

特点是精炼、明快、含蓄、深刻、易记。

经典的诗歌可以流传千古。

3、剧本,用于表演的文学体裁,要求人物语言有特色,突出戏剧冲突,情节大喜大悲,或幽默搞笑,能够吸引观众。

包括舞台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广播剧本等等。

4、散文,除前面三类以外的文学体裁,统统都归入散文之类,包括抒情的、叙事的、还有游记、杂文、戏说、评论,书信、日记,等等。

文学概论 第三章一二节

文学概论 第三章一二节
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与人的关系是多元的。 文学活动中,人与自然发生的是诗意的情感 的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过程) 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 一。“合目的性”就是人的活动是有意识、 有计划、有目的活动。“合规律性”就是 符合自然的规律和人的规律,即“人的尺 度”与“物的尺度”的统一。 人的生活活动体现着人的自觉意识。文学 活动就是一种合目的合规律的自觉能动的 创造,是全面性的生产,是感性与理性的 共同作用,是先天与后天的共同结果全面 表现了人的本质特性。
第三章 文学活动论




运动 维持生命本能 自由自觉 物质性生活活动 活动-生命活动 生活活动 文学活动 精神性生活活动 审美 质 生物 人类 其他艺术

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活动。文学 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的人。

第一节 文学是一种活动



第二节,反映是能动的创造,创造是文学的 生命。 中国古代文论都重视作者的作用。作品是作者创造的 产物,既是情感的产物,又是认识的结果。“诗言 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乐也,人之情所 不免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朝 卢延让)。 西方文学理论中,古典文艺理论强调模仿与再现,浪 漫主义思潮中,强调作者的决定作用,认为文学是作 者心灵的表现,作者对作品的意义有生成的作用,文 学创造能力来于作者的“天才”。华兹华斯认为:诗 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福科关注作者在文本中的“出现”与“消失”,不是 “出席”而是“缺席”,是表示社会中某些话语的存 在、传播的运作的特征。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基本概括: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文学概论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文学理论的有关问题、学好其他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理论基础,文学概论将中西方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

它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性、广博性和对实践的依赖性。

因此设置的主要教学环节有课堂讲授、文学文本评析、课堂讨论等。

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概念,领会原理,掌握体系,学会抽象思维,注重分析与应用。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文学的性质和特征;认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及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基本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感物说、诗言志和诗缘情、模仿说、文学的主体性、艺术真实、文学的审美性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审美性及语言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审美是文学的根本特征。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高于生活三、文学的主体性四、艺术真实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二、文学是人学三、文学的审美性与对象化第三节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二、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三、语言艺术的特点第二章文学形象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及文学形象的特点、类型。

★★文学概论各章重点及要点问题

★★文学概论各章重点及要点问题

文学概论各章重点及要点问题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的属性: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教材引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解释语言属性。

通过这样的诗领会文学属性可以说它对文学属性的概念解释比较清楚,大家还可以用别的作品领会文学属性的解释。

我们不妨借助这首诗去领会文学的属性。

(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

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属性。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

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

“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

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

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角。

第三,文学指向生存体验。

(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

文学在以语言蕴藉去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时,总是注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个体生存体验所得以生成的社会境遇。

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与学习途径:1.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文学理论无限地开放,可以灵活自如地伸展向各个学科、领域,从而似乎具有强大的普遍适用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普遍适用性又往往缺乏一种公认的统一的普遍性范式去支撑,从而常常不得不面对难以概括的个别的、零散的现象,无法寻到原来信仰的有机整体。

这样,文学理论既要求普遍适用性又不得不面对普遍性范式的失落,既追求整体又面对无法还原为整体的个别,从而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状况。

尽管文学理论领域存在着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但每种文学理论却毕竟可以努力寻求自身的特殊立足点、相对连贯性和有序性,以及个人的独特见解或结论等,从而形成自身区别于其他文学理论的独特特点。

2.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体验作品、阅读理论、读解文化、思索问题、亲自实践。

第二章文学文本1、高雅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突击概略)(复习总纲)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1、文学四要素2、文学活动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表现、实用、独立、客观、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2、文学的观念与文学本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1、文学的定义:2、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2、狭义的文化概念:3、符号化的文化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憧憬人类的未来5、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生活2、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1、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1、经验与体验2、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2、文学文本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二、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1、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2、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3、文学文本层面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1、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2、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3、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二、文学语言组织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一、语音层面1、语音层面的作用2、节奏3、音律二、文法层面1、词法2、句法3、篇法三、辞格层面1、比喻和借代2、对偶和反复3、倒装和反讽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一、内指性二、音乐性三、陌生化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1、艺术世界的有机性2、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及争论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的特征性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典型环境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1、意境论的形成2、意境的界说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生命律动4、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1、刘熙载分类法2、王国维分类法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1、意象的四种含义2、“表象之象”与“审美意象”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1、哲理性2、象征性3、荒诞性4、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性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3、“意象应合”的原则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1、语言式象征意象2、符号式象征意象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1、传统叙事理论2、现代叙事学二、叙事与叙事作品1、叙事的意义2、叙事作品三、叙事的层面1、故事内容与故事叙述2、叙事的三个层面第二节:叙述语言一、叙述时间1、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2、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二、叙述视角1、第三人称叙述2、第一人称叙述3、第二人称叙述4、叙述视角和人称关系三、叙述标记1、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2、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第三节:叙述内容一、故事1、事件2、情节3、情景二、人物1、“扁平”人物2、表意型人物3、“圆形”人物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三、行动1、叙述功能研究2、叙述逻辑研究第四节:叙述动作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1、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2、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二、叙述声音1、现在叙述者2、隐在叙述者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1、接受活动的参与者2、叙述者与接受者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2、抒情作品的内涵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1、情感的特点2、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2、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一、抒情的本质1、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2、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3、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二、抒情的原则1、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2、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3、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4、抒情的一般原则三、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四、抒情的策略1、抒情的语法策略2、抒情的修辞策略五、抒情的传统1、抒情传统的形成2、不同的抒情传统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一、题材与结构特征1、题材特征2、结构特征二、意象与主题特征1、意象与主题特征2、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3、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三、文体特征1、文体的美学内涵2、抒情诗的特征3、抒情小品的特征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一、风格的定义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1、创作个性界说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三、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1、文体三层面2、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一、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1、文采2、情调3、气势4、氛围5、韵味二、文学风格的特征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第四节: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一、作家的文化修养二、作家的独特素质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作的主体二、文学创作的客体三、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一、艺术直觉1、艺术直觉与认知艺术直觉的异同2、艺术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二、艺术灵感1、艺术灵感的特征2、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三、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的特征2、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四、艺术想象1、艺术想象的特点2、艺术想象的类型五、艺术理解1、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2、艺术理解与选材3、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机1、创作动机的构成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二、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的特性2、创作冲动的心里构成3、创作冲动的激起三、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1、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2、艺术构思3、艺术传达4、修改与润色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2、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二、文学消费与传播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被动1、购买、占有阶段的主动与受动2、阅读、欣赏阶段的主动与受动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第二节:文学接受及其主客体条件一、文学接受者的素质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二、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理1、接受者的兴趣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三、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第三节:文学接受过程一、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1、期待视野2、预备情绪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1、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2、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三、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1、召唤结构2、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第四节:文学接受效果一、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二、心灵沟通与社会交往1、心灵共鸣与文化认同2、社会交往第五节: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意义1、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2、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3、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二、文学批评的方式1、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3、价值判断三、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1、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2、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3、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第一节:文学的发生一、文学的发生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1、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3、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3、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1、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式第三节:文学自身发展状况一、文学的自觉1、从不自学到自觉2、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4、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二、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1、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形成2、当代文学体裁的变异第四节: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文学思潮1、文学思潮的涵义2、文学思潮的产生3、文学思潮的特点4、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文学流派1、文学流派的界定2、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3、文学流派的产生4、文学流派的特点。

文学概论课件第3讲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文学概论课件第3讲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Copyright © Wondershare Software
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
语(discourse)
•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 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 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 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具有五个要 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交流 、语境。
Copyright © Wondershare Software
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
• • • • • (2)现代语言学的本体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本身。 保罗· 利科“对语言的兴趣,是今日哲学最主要的 特征之一” 罗蒂《语言学的转向》(1967)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 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 海德格尔将语言视为人之本质,语言是存在之家, 是思也是诗,语言成为确证人之为人的根本。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海德格尔“我说(语言) 故我在”;后现代“我消费故我在”。

Copyright © Wondershare Software
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



文学语言是非推理的/直觉的、非逻辑的/情感的, 科学语言是推理的、概念的、逻辑的、理智的。 语言作为符号,可分为能指(音、形)和所指(义 ),科学语言只强调所指,而文学语言则更强调能 指以及能指与所指间的复杂微妙关系。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的语言是一种“受阻的扭曲的 语言”,托马舍夫斯基认为在诗的语言中“实用目 的退居末位,语言组合获得了自我价值。”
Copyright © Wondershare Software

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
语(discourse)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语文专业的人很适合!自己总结的)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语文专业的人很适合!自己总结的)

文学原理复习第一章文学语言【话语的五个方面】: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一、狭义的文学语言是文学所使用的语言。

【文学语言: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审美意味的意象语言。

特点: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最终通过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分析:】(一)意象是心理现象而不是语言现象。

作为文学语言必须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取向:①语表的具体性:它所显示的是某种曾经或者可能以物象状态存在的具体现象。

在一瞬间唤起接受者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印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是给人水墨画式的雪景视觉感。

《琵琶行》错落有致的音响感,更多时候是通感,即是多种感觉的沟通错位,朱自清《荷塘月色》把荷花的清香描述为远处高楼上隐约传来的渺茫的歌声所产生的效果(嗅觉听觉沟通)。

②语里的多义性:即是在语表的具体性中潜藏着抽象思维难以穷尽的多种意义。

(二)具体性和形象性的区别?具体性立足于语言自身而形象性立足于接受感觉,也就是说,是具体性提示了形象性的根源。

形象性论者往往把形象性视为文学语言的根本特质,而具体性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章主题和母题P92-93一.什么是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和主导情绪。

(1)历史、现实和思想。

1.文学中思想的多种交织与运动。

2.文学中历史态度和现实评价相统一。

(2)经历、体验和情感。

情感——文学的内在特质思想和情感的区别?1.思想是抽象的,它可以从现象中剥离出来,以学说的理性方式存在,而情感是感性的,它与现象天然地联系着,并且有时它就是本身,因而是具体的鲜活的。

2.思想是需要寻找载体来承载自身,否则作品就会很直白,枯燥乏味,本身再深邃的思想也只能如此。

情感是只有恰当地流露就可以了,必能引起共鸣,产生感人的力量。

3.思想可以使得作品获得深度,而情感则可以使得思想得到恰当的体现,获得美感。

——审美从根本上看,就是情感的活动。

文学概论中语言的定义

文学概论中语言的定义

文学概论中语言的定义
在文学概论中,语言是指用于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观念等的符号系统。

它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同时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媒介。

从广义上讲,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

而在文学领域,语言主要指的是书面语言,即作家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具有多种特性,如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

这些特性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语言的体系。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会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和手段,如比喻、象征、排比、对偶等,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此外,语言还具有文化性和历史性。

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会孕育出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语言习惯,这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形式。

总之,语言在文学概论中被视为一种艺术媒介,它既是作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也是读者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

对于学习文学的人来说,深入了解语言的特性和运用方法,对于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文学文本与解读

第三章文学文本与解读

文本的构成:
❖ 文学语言层面(言) ❖ 文学形象层面(象) ❖ 文学意蕴层面(意)
❖ 一、文本的语言层面
❖ 《周易·系辞》提出了言、意、象的三要素,阐释了文学作 品的构成。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三国王弼对周易诠释时更加明确了三者关系。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 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 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王弼:《周易略例》
❖ 特征:蕴藉性、时代性、倾向性、多义性
文学母题
❖ 母题(motive):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某种因素,可以 是一类事件、一种手段、一种程式,被看做某种反复出现的 情景和象征。
❖ 母题概念由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将题材看做是“母题”的产物。 中国古代母题:悲秋、复仇、爱国、伤别、报恩、闺怨、怀古、伤春。 古希腊母题:复仇、乱伦、弃妇
❖ 电影《大鱼》——人生是一个不断失落的童话 ❖ 陶渊明《饮酒》——是对沉沦于世的生命如何获得价值的追问。魏晋四
百年,政治黑暗,人人自危,阮籍饮酒避祸,何晏服药吟啸,刘伶裸形 醉酒“我以天地为屋,以房为衣”
❖ 《大鱼》一个美丽的亲情童话。父亲爱德华(亚伯
特·芬尼 Albert Finney 饰)年轻时,很爱给年幼的儿子讲自 己的传奇经历,他自称在阿拉巴马旅行推销员时,经历过很 多光怪陆离,魔幻荒诞的事情。威尔(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并不相信,觉得是父亲在虚荣和浮夸,父子关 系渐渐疏离。直到父亲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了,儿子决定 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
❖ 比如: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正是刘勰所评“情者文之经”主张“为

《文学概论》国网1-4章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国网1-4章参考答案

题目1第一章章节测评1.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选择一项:D. 表现论正确答案是:表现论2.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选择一项:C. 体验论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选择一项:A. 文化论D. 信息论正确答案是:文化论选择一项:C.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选择一项:A. 实用论6.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作品E. 艺术家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作品, 艺术家选择一项或多项:A.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B. 文学即文章C. 文学即博学D.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文学即文章,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文学即博学8.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以语言论为基础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以语言论为基础,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第二章章节测评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选择一项:D.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正确答案是: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
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 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 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 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 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 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 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 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 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我们将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为十章,即: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第六章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第 七章、第八章涉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第九 章、第十章涉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 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 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节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第三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思 考 题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臵
二 、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三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 四 、文学的反作用
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论述,我 们可以看出: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上 层建筑的一个部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最终为经济基础所制 约,同时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而文学的本质,就 在这一特定的位臵上得到界定。 所谓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与一定的物 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的 所有制关系,人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相应的 分配关系、交换关系等;所谓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 上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谓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类社会一切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 政治观点、法律观点,以及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

《文学概论》全部笔记

《文学概论》全部笔记
“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9、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简示]
再现说:作品(摹仿或再现)→世界
表现说:作品←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世界的,是内在的自足,而不是指向外在客观世界,必须经得起客观生活事实的验证)
②音乐性: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③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阅读的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参169)
——自动化语言:指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这在日常语言中是司空见惯的。(参169)
系词“是”代替“如”和“像”等,有时也用“变成”、“等于”和“就是”等比喻词。
(3)借喻:是不用比喻词,甚至连本体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样式。(参162)
32、借代:是借用其他名称或语句代替通常使用的名称或语句的语言方式。
33、对偶:是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方式。(参163)
(1)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奏的具体表现:
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参146)
(2)音律:也成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参148)
《文学概论》全部笔记
两个方面用(一)(二),三个方面用(1)(2)(3),四个以上方面用①②③④⑤(四字以上才用)
六个以上方面,1.2.3.4.5.6.7.特别用1)2)3)(参:参考书页)(详见:具体阅书)

文学概论(一)【密训资料】-10页

文学概论(一)【密训资料】-10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
1.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和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3.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
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体验说

1.读者“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
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用了移情理论。
文学与历史文化

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而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知识点名称
内容
文本与文学文本

1.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2.文学文本加读者阅读大体就等于文学作品了。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经验与体验

1.经验与体验的关系: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体验是对
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
体验与文学
★★
1.作家的体验的特性:①情感的诗意化。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②意义的深刻化。情感是体验的核心。③感受的个性化。2.里普斯提出“移情说”。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诗句中运
自美,因人而彰”。4.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文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三章

文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就是说()。

A.要呈现出形象的具体模样B.要传递出对象的具体声音C.要传达出作者的具体感受D.要传达出更高的心灵旨趣【解析】D2.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这一论断说明了文学形象的()。

A.具体可感性B.艺术概括性C.审美理想性D.艺术感染性【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黑格尔关于文学形象的论断。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即艺术的形式与人的感觉器官是对应的,这一论断说明了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3.文学的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

A.意境B.意蕴C.象征意象D.典型【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典型的概念。

文学的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典型,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特性。

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4,提出“特征”这一概念的德国艺术史家是()。

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希尔特【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提出“特征”概念的学者。

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所谓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5.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他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人物个性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色。

”这是强调文学典型的()。

A.特征性B.丰厚的历史意蕴C.艺术魅力D.独创性【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马克思主义中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他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人物个性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色。

”从这里,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审视典型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特征性原则。

6.认为“特征”的特点在于“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的作家是()。

A.巴尔扎克B.莎士比亚C.狄更斯D.托尔斯泰【解析】A7.“可见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显明越好。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反复、倒装和反讽(用书)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的美的具体 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 间,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集灵台(其二 )
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 ,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1.文学意蕴层面
第三章 文学语言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 文学文本首先是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 •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美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应
的构成法则。这种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内指性 蕴藉性 陌生性 音乐性
双声叠韵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凄凄。
对偶押韵 如李白《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一)节奏
•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 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 奏的三种类型:
长短型 高低型 轻重型
• 杜甫 秋兴八首(一)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 法则。诗歌类型: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为四字句。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五言诗的基本句型为上二下三: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 七言诗的基本句型为上四下三: 绝句 (杜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平仄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 文学文本首先是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 •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美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应 的构成法则。这种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内指性 蕴藉性 陌生性 音乐性
词法 句法 篇法
(一)词法
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 构成法则。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 (二)句法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 法则。诗歌类型: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为四字句。
(1)字面意义层面、超意义层面 但丁,中世纪晚期意大利著名诗人。 “四义说”即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 字面意义具有优先性 (2)外在形状、内在意蕴 贬低外在语言的作用,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
黑 格 尔
中认为:
一件艺术品,我们首
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

6.押韵
黄鹤楼
押韵是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 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文法”一词借用中国古典诗学,指的不是现代语言学 意义上的“语法”,而是指“作文”和“作诗”之“法”,即文学创 作的法则,这里主要指文学语言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 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
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 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三对六种基本辞格:
比喻和借代 对偶和反复 倒装和反讽
(一)比喻
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 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 道理。(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
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比如:跳舞是走路的陌生化,唱歌是说话的陌生化,绘画 是写字的陌生化。用陌生化的表达方式,诡异、怪诞、另类、 扭曲,以求博得注意和兴趣。 如:钱钟书《围城》的语言 郭沫若《凤凰涅槃》的风格
双声叠韵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凄凄。
对偶押韵 如李白《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一)节奏
•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 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 奏的三种类型:
长短型 高低型 轻重型

杜甫 秋兴八首(一)
一般语言侧重其指称功能,从而走向其抽象。 文学语言侧重发挥其表现功能,语言中蕴含作者丰富的 情感、想象、直觉、暗示等心理体验,有特定的隐喻性, 需细心去体悟。 比如: 雪莱《西风颂》“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风和冬天春天成了希望、乐观、憧憬的 象征。 朦胧诗、象征派诗歌都有隐喻性。比如:北岛、顾城、 舒婷的诗歌。
部和谐的状况。音律的基本类型:
双声 叠韵 叠字 平仄 押韵
1.双声
鸳鸯、踌躇、玉宇、琵琶、秋千、瀚海、蒹葭等等都是 古诗词中的双声词。 诗句: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弼:《周易略例》 庄子、王弼在分析文本层面时都只是从设定的符号性 文本这一总体上考察,还没就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作出 专门梳理。

• •

3.粗精两层面说 自觉地分析文学文本层面构造,刘大櫆和姚鼐
• •
——刘大櫆《论文偶记》
——姚鼐《古文辞类纂》
• (二)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 1.两层面说
A、本体:表达对象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喻解:即“相似点”
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 : “甲像乙”
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常用的喻词有: 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宛如、…… 一样/一般/ 似的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③那声音(指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 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 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 它的意蕴和内容。
• 2.四层面说 • ★20世纪波兰现象学家罗曼· 英加登
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意义单元 多重图式化面貌 再现的客体
英加登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明确、具体、细致地区分了 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并且通过认可“形而上特质”而为文学 文本的深层意蕴留下了空间。
• (三)文学文本层面
普通语言是外指性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之外的现实 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学语言是内指性语言,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不必遵守生活的逻辑。 比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
(二)蕴藉性
——本体、代体、相关性(只出现代体) 类型: 特征代本体 专名代泛称 部分代整体 形象代本体 材料代本体 结果代原因 具体代抽象 借作者代著作等。
部分代整体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前……
专名代泛称
• 文学文本自身特点:
• • • • 1.文学文本是一种实际语言系统。 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2.文学文本要通过传达人生体验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 3.文学文本有待于读者阅读和接受。
•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 的实际语言系统。
• (二)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 专用概念层次: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 阅读的语言系统。 • 文学作品则是指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三)陌生性
最早由亚里士多德《诗学》提及“风格的美在于明晰而 不流于平淡,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字造成的,但是平淡无 奇的” 二十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者 维· 什克洛夫斯基 明确提出 了“陌生化”概念。 陌生化定义: 是使文学形式变得困难,增加人们感觉的难度与时间长 度的一种艺术手法。陌生化主要把语言加工成陌生的、扭曲 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语言,以求增加读者感知的难度,延 长感知的时间,以获得更强的审美效果。
文学文本三个层次:
第一、文学语言组织: 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 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第二、文学形象系统: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 间,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2.暗喻 : “甲是乙”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3.借喻 : “乙代甲”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一)文本与文学文本

“文本”(text):正义为本文、原文的意思。一般来说, 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文学概论中的“文本”指单 个文学创作成品,是未经读者阅读前的作品存在形式。

“文学文本”(literary text):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 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 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它是传达人 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等 形态。
2.叠韵
叠韵是指两个或几个韵母部分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构 成词或词组。
阳翟新声
王融 怀春发下蔡.含笑向阳城。 耻为飞雉曲,好作鵾鸡鸣。 一、二句的怀与蔡、发与下、向与阳,三四句的为 与耻、雉与鸡,或连贯或间隔,都是叠韵。

3.叠音
是由两音相叠的单纯词造成的语音状况,古典诗往往喜 欢使用叠音词。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②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
▲三类比喻中,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
明喻 ↓ 相似 → 暗喻 ↓ 相等 → 借喻 ↓ 替代
(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一)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 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构成要素: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二)音律
• 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 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韵调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