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及答案

实验结论
像铜丝、铁丝 、铝丝这样的材料容易导电,称之为导体。像木条、塑料棒、橡皮筋这样的材料不易导电,称之为绝缘体。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下)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制作小台灯
指导教师
实验器材
( 导线 )、(电池)、纸杯、( 开关 )、
(小灯泡)、底座、支架、绝缘胶带等。
实验现象
1、木块上的连线在(匀速)移动时保持(平行)。
2、钢尺上标记的点,在一定的运动轨迹作往复运动。3、叶片上的两个标记点始终围绕风车的轴心作圆周运动,且标记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
实验结论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下)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声音产生的秘密的实验
实验现象
1、矿泉水瓶会被皮球(击倒)。
2、核桃会被小锤(砸破)。
实验结论
运动物体具有(能量)。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下)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物体运动形状的实验
指导教师
实验器材
小木块、(钢尺 )、(小风车)等。
实验过程
1、在木块的一个面上任意位置标出两个点,并将两个点用直线连起来,再将木块放在平滑的桌面上推动,观察连线现象。2、在钢尺上做好红色标记,一只手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的部分,观察红色标记的现象。3、在风车两个扇叶上分别做好标记,再用嘴吹动风车,观察风车上两个点的运动轨迹。
2、改变振动物体的长短、粗细可以改变声音的高低。物体长时,振动频率慢,发出的声音低;物体短时,振动频率快,发出的声音高。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8篇)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8 篇)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8篇)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8篇)
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对科学也很有兴趣,相信他们一定会在教师的带领下喜欢科学这门课程。下面是小 编为你准备的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
能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通过多种途径获 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 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 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 、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 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 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专项练习(实验练习)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专项练习(实验练习)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物品:一根铅笔、一把尺子
步骤:
1. 将铅笔平放在桌子上。
2. 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3. 记录下铅笔的长度。
结果:
铅笔的长度为【记录的长度】。
实验二:测量水的容量
物品:一个透明的、一把量杯
步骤:
1. 将透明的放在桌子上。
2. 用量杯测量一定量的水。
3. 将水倒入中。
4. 记录下水的容量。
结果:
水的容量为【记录的容量】。
实验三:观察花的生长过程
物品:一盆植物、土壤、水
步骤:
1. 将土壤放入盆中。
2. 将植物放入盆中。
3. 每天给植物浇适量的水。
4.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
结果:
【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实验四:测量温度的变化
物品:温度计、水、冰块、热水
步骤:
1. 在一个杯子中放入适量的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初始温度。
3. 在另一个杯子中放入适量的冰块。
4. 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记录下初始温度。
5. 在第一个杯子中加入热水,观察温度变化,记录下变化情况。
结果:
- 初始水的温度为【记录的初始温度】,加入热水后的温度为【记录的温度】。
- 冰块的初始温度为【记录的初始温度】。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的实验练习,通过这些实验,同学
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科学实验报告单(6)
科学实验报告单(7)
科学实验报告单(8)
科学实验报告单(9)
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科学实验报告单(14)
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科学实验报告单(19)
科学实验报告单(20)
科学实验报告单(21)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10分)
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辨别脂肪:(4分)
①去掉花生米的种皮,用它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2、辨别淀粉:(4分)
①掰一小块馒头,在馒头上滴1-2滴碘酒,观察现象。
②将碘酒滴在其他食物上,观察现象。
③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土豆等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整理实验材料。
(2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酒精灯烧杯 冰渣 天平 温度计 铁架台 计时器
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实验记 录:
水在不同状态时的质量(克)
所用时间(分钟)
甲杯
乙杯
冰块的质量
20克
30克
研究燃烧
实验器材
烧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苗上面,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2、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3、把烧杯擦干净,把石灰水倒进烧杯里,再把它倒出来,在杯壁上附有一层石灰水。
4、将附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罩在火苗上面,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论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现象:白色的淀粉变蓝色了。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溶解(混合)实验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验证那些物体可以溶于水,那些物体不能溶于水
实验器材
烧杯6个、玻璃棒、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水
实验过程
1、将6个烧杯分别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分别放入烧杯里。
化成水时的质量
2
沸腾一段时间后的质量
10
实验结论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 )的。如冰、水、( )。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小水珠从哪里来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演示实验1 水的蒸发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变化。
实验材料:温水、相同的温度计两支、烧杯实验过程:1.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烧杯中的温水中蘸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
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
没浸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蒸发吸热。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雨的形成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片2、温水、试管夹实验过程:1、向同样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注意均匀受热〕3、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考前须知: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步骤演示: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局部,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序言在四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其中实验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现象,还能理解背后的原理,更加深入的了解科学知识,因此,我在此记录下了我们在这个学期所做的科学实验。
实验一:折射材料:笔、纸、水方法:将笔直插到一杯水中,观察到笔看起来弯曲了。
结果:我们发现物体在不同介质中传递时,因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会导致物体放映出来的形状不同,因此笔在水中看起来弯曲了。
实验二:空气氧气的存在材料:蜡烛、无烟杯、纸片方法:将蜡烛点燃,并且盖住烛芯的无烟杯上,观察蜡烛火熄灭过程中出现的纸片。
结果:我们发现在蜡烛火熄灭的过程中,纸片上会出现黑色的烟灰,这就说明了空气中存在氧气,是支持燃烧的一个重要元素。
实验三:电流材料:灯泡、电池、铜线方法:将电池的两端分别连接上两段铜线,并且将灯泡也和铜线连接在一起,开启电路。
结果:我们发现灯泡亮了起来,这说明了电路中通电时可以通过铜线,绕到灯泡中,使灯泡亮起来,这就是电路所运作的原理。
实验四:水的沸腾材料:烧杯、水、热板、温度计方法:将水加入烧杯中,将烧杯放置在热板上并加热,观察到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结果:我们发现水开始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这是水在大气压下的沸点温度。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水的沸腾是因为水分子被加热后产生的蒸汽向上冲击,使水开始沸腾。
实验五:气体的扩散材料:两个手帕、漂白水方法:将两个手帕分别加入漂白水中,一个手帕挂在房间内,另一个手帕挂在窗户外,观察漂白水的扩散情况。
结果:我们发现这两个手帕都干了,漂白水的气味也扩散到了整个房间。
这说明了气体的分子是非常微小的,可以快速扩散到空气中,填充整个空间。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和实验原理。
同时也了解到了实验和探索的魅力,让我们更加热爱科学。
4年级下册的科学的8个实验

4年级下册的科学的8个实验
实验一:水的循环
材料:碗、水、透明塑料薄膜
步骤:将一碗水放在太阳底下,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碗口,观察
几个小时后,可以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汽,沿着塑料薄膜凝结成水滴,
最后滴回到碗中。
实验二:植物的吸水能力
材料:鲜花、各种颜色的食用色素、水杯
步骤:将鲜花放入水杯中,加入食用色素,观察几个小时后,可
以看到花叶逐渐变色,说明植物通过根部吸水的过程。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
材料:磁铁、铁钉、纸片
步骤:用磁铁吸引铁钉和纸片,观察不同距离的磁铁对物体的吸
引力,了解磁性物质的特点。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
材料:弹簧、空瓶、纸盘
步骤:在空瓶口放入弹簧,用纸盘盖住瓶口,敲击瓶身,可以听
到不同声音的传播效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实验五:光的折射
材料:玻璃杯、水、吸管
步骤:将玻璃杯中注满水,用吸管观察水中的图形,移动吸管时,可以看到光线发生折射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六:空气的占有率
材料:气球、电吹风
步骤:用电吹风吹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了解空气的可压
缩性和占有率。
实验七:力的作用
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物体
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八:温度的变化
材料:温度计、冰水、热水
步骤:用温度计测量冰水和热水的温度,观察温度计的变化,了解不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通过以上八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操作,享受实验过程中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
演示实验
1 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变化。
实验材料:温水、相同的温度计两支、烧杯
实验过程:
1.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烧杯中的温水中蘸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
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
没浸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蒸发吸热。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片2、温水、试管夹
实验过程:
1、向同样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注意均匀受热)
3、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
步骤演示:
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
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
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
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金属盘面向下冲些小坑。
(2)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三脚架上,烧杯放石棉网上,向烧杯中加约1/5的水,在小盘中放上冰块。
(3)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有雾出现时,用试管夹夹住小盘置于烧杯口的上
面,注意盘底要距杯口约0. 5厘米。
(还可以直接观察现象)
(4)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金属盘下面有水珠,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越来越大,当空气托不住它的时候就会掉下来,从而形成雨。
(雨的形成:地面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
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在云中不断变大变重,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时就会从云中降落下来,如果这时低空气温在0℃以上,就形成了我们常见的雨水。
)
3 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受冷受热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一)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实验材料:500ml烧杯两个、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热水、冰水、橙汁、酒精、酱油、记录表
实验过程:
1.将烧瓶中倒满橙汁,盖好胶塞,做好液面标记。
2.将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冰水。
3.先把烧瓶放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液面变化并记录。
4.再把烧瓶放入冰水中,观察液面变化并记录。
5.把烧杯中分别倒满酒精、水和酱油重复上述操作。
6.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即液体受热时液面(玻璃管中液柱)上升,受冷时下降
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实验材料:膨胀球(铁球、塑料球各一)、酒精灯、烧杯、一杯热水
实验过程:
第一组:1.将铁球放在金属环上方,观察球是否能穿过金属环。
2.将铁球用酒精灯加热。
(小心烫手)3再将铁球放在金属环上方,观察铁球是否能穿过金属环。
第二组:1. 将塑料球放在金属环上方,观察球是否能穿过金属环。
2. 将塑料球放在热水受热。
3. 再将塑料球放在金属环上方,观察塑料球是否能穿过金属环。
实验现象:膨胀球不受热时刚好能穿过,受热后不能穿过。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实验材料:烧瓶、小烧杯、带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或水
实验过程:
1.组装仪器(将胶塞塞在空烧瓶上,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在装有水或红墨水的小烧杯中)。
2.用手捂住烧瓶(加热),观察小烧杯中的现象。
3.松开手,过一会把玻璃管拿出水面,观察玻璃管中现象。
实验现象:受热时小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在玻璃管上有一段水柱。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最后整理材料。
注意事项: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分组实验
4制作简易观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