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2023年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2023年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某种科学现象或原理,让四年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理解。
实验材料
- 手电筒
- 磁铁
- 不同材料的物体(如纸张、铁钉、塑料片等)
- 线圈
实验步骤
1. 将手电筒打开,将光线照射在不同的物体上,观察物体的现象。
2. 用磁铁将线圈靠近不同的物体,观察线圈受力的情况。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材料的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产生不同的现象,如透明物体会透过光线,不透明物体会遮挡光线等。
- 线圈在靠近不同材料的物体时,会受到不同的力作用,如吸附、排斥等。
实验分析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 透明物体能够让光线穿过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较少阻碍光线通过的材质。
- 铁钉等具有磁性的物体能够被磁铁吸附的原因是它们含有铁元素,而铁具有磁性。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物体在光线照射和磁铁作用下的行为和现象。
这些现象与物体的材质和性质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引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拓展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你可以尝试以下实验拓展:
1. 使用不同种类和颜色的光源,观察物体对不同光源的反应和现象。
2. 进一步研究磁性物质,探索不同材料在磁场中的行为。
参考资料
- 科学实验教材:XXX
- 科学杂志:XXX。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花的雌蕊的柱头上有很大的,很容易就花粉。
1.实验结论:认识到花的雌蕊的柱头上粘性很大,很容易就粘上花粉。
2.植物开花后,只有传粉后花才能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四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目的: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目的: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实验器材: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实验步骤:
观察蚕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观察种子外形,用解剖针小心挑破种皮,剥掉种皮,观察胚。首先看到的是子叶,数一数有几片。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辨认胚芽、胚根和胚轴的位置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两个小灯泡都比较。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四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检测故障电路
实验目的: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综合探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综合探究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综合探究引言: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几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科学的奥妙。
实验一:彩虹水杯材料:透明水杯、食盐、水、彩色水笔步骤:1. 在透明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2. 用彩色水笔在水杯的边缘画上彩虹的颜色;3. 慢慢加入食盐并轻轻搅拌;4. 观察并记录彩虹的变化。
实验结果:随着加入食盐的量增加,水杯中的彩虹颜色会明显变化,颜色逐渐分层,形成美丽的彩虹现象。
实验二:膨胀的食物袋材料:小型食物袋、小米(或小麦、米粒等)1. 在食物袋中倒入适量的小米;2. 将食物袋封口,确保密封良好;3. 观察和记录食物袋中的小米变化。
实验结果:由于小米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食物袋内的小米逐渐膨胀,直到最终变得蓬松而饱满。
实验三:磁铁和纸片材料:一个磁铁、纸片步骤:1. 将纸片放在桌面上;2. 用磁铁轻轻靠近纸片;3. 观察并记录纸片的变化。
实验结果:当磁铁靠近纸片时,纸片会产生吸引力,被磁铁吸附。
这是由于磁铁的磁力作用于纸片,使其发生变化。
实验四:水与油的分离材料:透明容器、水、橄榄油(或食用油)1. 在透明容器中倒入一些水;2. 慢慢倒入一些橄榄油;3. 观察并记录水和油的变化。
实验结果:水和油无法混合,消耗一段时间后,它们会自然分离开来,形成两个不同的层面。
结论: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还能够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希望学生们在积极参与实验的同时,能够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奥秘。
总结: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这几个有趣实验,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实验中享受探究的乐趣,不断拓展科学的边界。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实验报告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变化。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水壶。
实验步骤:1. 准备花盆和土壤,将适量的土壤倒入花盆中,并轻轻拍平。
2. 选择一种适合在四年级进行的种子,如豌豆或向日葵种子。
3. 选择几颗完整的种子,将其均匀地撒在土壤上。
4. 轻轻用水壶将土壤浇湿,保持适当的湿度。
5. 将花盆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但避免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
6. 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包括根系和茎叶的发育情况。
7. 维持适当的土壤湿度,每隔一段时间浇水。
8.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任何异常现象或疾病。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观察,我得出了一些结论:1. 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发芽并生长。
2. 发芽后,幼苗会逐渐长出茎叶,并形成根系。
3. 植物需要光照和适当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4. 衣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程度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5. 植物在适宜的环境下会健康成长,出现异常情况可能需要调整环境条件或采取相应措施。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对植物的生长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例如,我们可以询问学生植物为什么需要水和阳光,为什么有些植物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而有些植物则需要阴凉的环境。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思考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了生长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在适宜的环境下会持续生长和发育,而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
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水的沸腾温度材料:- 水- 温度计- 热水壶- 勺子实验步骤:1. 将热水壶中的水烧开,直到水开始冒泡。
2. 用勺子搅拌水,确保水温均匀。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记录温度。
实验二:蚕变蝶的观察材料:- 蚕- 蚕茧- 笔记本- 彩色铅笔实验步骤:1. 将一只健康的蚕放在透明的容器中,观察它的外观和行为。
2. 确保给蚕提供足够的食物,观察它们不断吃食物的过程。
3. 当蚕吃了足够的食物后,它们开始吐丝并缠绕成蚕茧。
4. 将蚕茧放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并观察蚕茧的变化。
5. 等待一段时间后,蚕茧会变成蝶。
6. 用彩色铅笔在笔记本上绘制蝶的外观和颜色。
实验三:物体的浮沉材料:- 水-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球)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加入适量的水。
2. 将木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它的位置。
3. 将金属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它的位置。
4. 将塑料球放入容器中,观察它的位置。
5. 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6. 总结不同材质物体的浮沉原理。
实验四:灯泡的亮度与电流的关系材料:- 电池- 电线- 灯泡- 电流表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与灯泡的一端通过电线连接起来。
2. 将电池的负极与电流表的一端通过电线连接起来。
3. 在电流表的另一端连接电线,再将其连接到灯泡另一端。
4. 打开电源,观察灯泡的亮度。
5. 将电流表的刻度记录下来。
6. 每次更换不同数量的电池,重复步骤4和步骤5。
7. 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与灯泡亮度的变化。
8. 总结电流和灯泡亮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五:植物的光合作用材料:- 水仙球- 瓶盖- 酒精灯- 毛细管实验步骤:1. 将水仙球根部放入装有水的瓶盖中。
2. 使用酒精灯照射水仙球的叶片,持续一段时间。
3. 在叶片上放置毛细管。
4. 观察毛细管中液体的变化,记录结果。
5. 将水仙球放置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观察毛细管中液体的变化。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演示实验1 水的蒸发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变化。
实验材料:温水、相同的温度计两支、烧杯实验过程:1.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烧杯中的温水中蘸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
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
没浸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蒸发吸热。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雨的形成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片2、温水、试管夹实验过程:1、向同样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注意均匀受热〕3、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考前须知: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步骤演示: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局部,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四年级下册期末科学
四年级下册期末科学科学大家都喜欢,因为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通过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个世界,探索自然的奥秘。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实验来展示科学的神奇之处。
实验一:水的密度材料:可乐和苏打水步骤:1. 取一杯可乐和一杯苏打水,确保两者温度相同。
2. 慢慢倒入两个杯子中的液体,注意观察它们的现象。
结果:我们发现,可乐比较浑浊,而苏打水相对较清澈。
解释:这是因为可乐的密度大于苏打水的密度,所以它们的现象有所不同。
实验二:光的折射材料:玻璃杯、水、铅笔步骤:1. 把玻璃杯里注满水。
2. 把铅笔竖直插入水中,观察铅笔折射的现象。
结果:我们发现,当铅笔进入水中时,铅笔的形状发生了变形。
解释:这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介质的界面,会发生折射现象。
水的折射率比空气大,所以光线在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造成了看起来铅笔弯曲的现象。
实验三:动物的适应性材料:盆、冷水、热水、一只蜗牛步骤:1. 准备两个盆,一个盛满冷水,一个盛满热水。
2. 把蜗牛放入热水的盆中,观察蜗牛的反应。
3. 把蜗牛放入冷水的盆中,观察蜗牛的反应。
结果:我们发现,当蜗牛放入热水中时,它会迅速退缩;而当蜗牛放入冷水中时,它会慢慢伸展出来。
解释:这是因为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蜗牛适应了生活在相对较凉爽的环境中,所以在热水中会感到不适;而在冷水中,它会感到舒适并伸展出来。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魅力和神奇之处。
科学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中,它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索来感受到科学的存在。
所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科学,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吧!科学,带着我们点燃好奇心的火花,让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
只要我们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就能在这个广阔的领域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和知识。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享受其中的奇迹和挑战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复原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复原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复原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复原实验步骤的图片或视频。
3. 学生实验记录册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复原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2. 与学生讨论复原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步骤二:讲解(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演示,讲解复原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2.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
步骤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2. 指导学生按照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复原实验能够还原物体。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复原实验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变量探究,探讨不同条件下复原实验的效果。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扩展对复原实验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册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过程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保持课堂秩序。
4. 强调实验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鼓励作弊行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复原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复原实验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课后可以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复原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4年级下册的科学的8个实验
4年级下册的科学的8个实验
实验一:水的循环
材料:碗、水、透明塑料薄膜
步骤:将一碗水放在太阳底下,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碗口,观察
几个小时后,可以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汽,沿着塑料薄膜凝结成水滴,
最后滴回到碗中。
实验二:植物的吸水能力
材料:鲜花、各种颜色的食用色素、水杯
步骤:将鲜花放入水杯中,加入食用色素,观察几个小时后,可
以看到花叶逐渐变色,说明植物通过根部吸水的过程。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
材料:磁铁、铁钉、纸片
步骤:用磁铁吸引铁钉和纸片,观察不同距离的磁铁对物体的吸
引力,了解磁性物质的特点。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
材料:弹簧、空瓶、纸盘
步骤:在空瓶口放入弹簧,用纸盘盖住瓶口,敲击瓶身,可以听
到不同声音的传播效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实验五:光的折射
材料:玻璃杯、水、吸管
步骤:将玻璃杯中注满水,用吸管观察水中的图形,移动吸管时,可以看到光线发生折射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六:空气的占有率
材料:气球、电吹风
步骤:用电吹风吹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了解空气的可压
缩性和占有率。
实验七:力的作用
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物体
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八:温度的变化
材料:温度计、冰水、热水
步骤:用温度计测量冰水和热水的温度,观察温度计的变化,了解不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通过以上八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操作,享受实验过程中的乐趣。
四年级科学下册探索茎的作用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探索茎的作用实验(含答案)
从外部观察茎的变化
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叶,放到装有红色素水的烧杯中,放置大约30分钟,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凤仙花的茎变红了,叶也慢慢变红了。
从内部观察茎的变化
将变红的凤仙花的茎用刀片分别纵向和横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是的,通过观察可以看到纵切面上有一条条的红线,横切面上有许多红色的圆点,这都能说明红色素水在茎内流过。
基于对茎的外部和内部的实验观察,可以得出茎的作用是运输分水,植物的茎除了运输水分还能运输养料,也就是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范例大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范例
大全
实验一:植物的呼吸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绿萝植物的吸氧和排气现象,了解植物的呼吸过程。
实验材料:
绿萝植物、透明塑料袋、橡皮筋、透明、水
实验步骤:
1. 将绿萝植物放入透明中;
2. 用透明塑料袋将封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3. 等待几个小时,观察透明内的变化;
4. 记录植物放入前后的外观变化。
实验结果:
1. 实验开始时,绿萝植物外观正常;
2. 经过几个小时,透明内出现水汽,绿萝植物外观发生了变化。
结论:
由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周围的氧气,并排出了二氧化碳,导致透明内水汽的出现和绿萝植物外观的变化。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目的:
观察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
水、冰块、电热水壶
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电热水壶中,并调至不同的温度;
2. 将冰块放入一个中;
3. 将温度逐渐提高,观察水和冰的变化;
4. 记录水的变化过程和外观特点。
实验结果:
1. 在低温下,水变成冰块,形状呈固态;
2. 在适中的温度下,水呈液态,流动性强;
3. 在高温下,水变成水蒸气,呈气态。
结论:
水在不同温度下存在三态变化,从低温到高温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报告范例)。
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实验:种子发芽的观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科学实验在小学课堂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科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在《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中,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种子发芽的观察。
本文将对这个实验进行讲解,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结果。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
实验材料:1. 花生种子2. 吊兰种子3. 容器4. 基质(土壤或纸巾)5. 清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两组盆栽,每组分别放置花生种子和吊兰种子。
每组有三个条件:正常浇水、无水浇灌和过量浇水。
2. 将基质填入容器中,每个容器放入适量的种子。
确保每组有相同数量的种子。
3. 正常浇水组:每天适量浇水,保持基质湿润。
4. 无水浇灌组:每天不浇水,观察种子的变化。
5. 过量浇水组:每天超过正常水量地浇水,观察种子的变化。
6. 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包括种子发芽的数量、速度和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比较,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在正常浇水组中,花生种子和吊兰种子都有较好的发芽情况。
花生种子发芽无明显特征,吊兰种子则会伸出绿色的嫩芽。
发芽速度因种子而异,但总体上来说,吊兰种子发芽较快。
在无水浇灌组中,花生种子和吊兰种子均未发芽。
干旱条件下,种子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无法发育。
在过量浇水组中,花生种子发芽数量减少,长势较弱。
吊兰种子则有更多伸出的嫩芽,但生长速度较慢。
过量的水分会导致种子窒息,影响正常发育。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适量的水分是种子发芽和生长所必需的。
正常浇水条件下,种子可以充分吸收水分,迅速发育。
2. 干旱条件下,种子无法发芽,无法存活。
水分是种子生长和存活的基本条件之一。
3. 过量的水分对种子发芽和生长有负面影响。
过湿的环境会导致种子窒息,影响其正常发育。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基质湿润,特别是在正常浇水组。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春雨的色彩》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
《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
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其中几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一:水的凝固点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了解水的凝固点。
实验材料:水、冰块、温度计、容器、火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放入容器中的水中,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2. 将冰块放入容器中的水中,搅拌均匀,继续观察温度的变化。
3. 使用火柴点燃,将火焰放在容器底部,观察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凝固,形成冰块。
当温度升高时,冰块逐渐融化,变成液态水。
当火焰加热容器底部时,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最终达到沸点。
实验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植物、水、阳光、黑布。
实验步骤:1. 将植物分为两组,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用黑布遮挡阳光。
2. 每天给植物浇水,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3.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植物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放在阳光下的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叶片更加绿色。
而被黑布遮挡阳光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颜色较浅。
这说明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三:声音传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实验材料:钟表、铁锤、绳子、空气、水。
实验步骤:1. 将钟表放在室内,用铁锤敲击钟表,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2. 将钟表用绳子悬挂在室外,再次敲击钟表,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3. 将钟表放在装满水的容器中,再次敲击钟表,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室内敲击钟表时,声音传播得比较清晰。
而在室外,声音传播的距离较短,声音变得模糊。
当钟表放在水中时,声音几乎无法传播出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汇总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汇总实验一:水的三态变化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首先,准备一壶水和一个水壶。
接下来,将水放进水壶中,然后将水壶放在火上加热。
观察水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水的颜色、状态和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水被加热时,其温度逐渐升高,从固态变为液态,最后变为气体状态。
同时,水的颜色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实验二:压缩空气的实验本实验旨在展示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
首先,准备一个空气袋和一个手动气泵。
将空气袋装满空气,然后用手动气泵对空气袋进行压缩。
实验结果表明,当空气袋被压缩时,空气的体积减小,证明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实验三:植物的生长条件本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
首先,准备三个花盆和足够的土壤。
将土壤均匀地放入三个花盆中,然后在第一个花盆中放置在室内,第二个花盆放置在室外阳台上,第三个花盆放在阴凉处。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生长条件对植物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在室内环境下,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而在阳台上和阴凉处,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
实验四:磁铁的性质本实验旨在探究磁铁的性质。
首先,准备一个磁铁和一些金属物品,如铁钉和铁制的硬币。
将磁铁与金属物品接触,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吸引力或排斥力的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磁铁具有吸引金属物体的性质。
当磁铁与金属物品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吸引力,而磁铁之间则会发生排斥力。
实验五:电灯的电流实验本实验旨在研究电灯的工作原理。
首先,准备一个电路板、电源和一根导线。
将电线连接电源和电灯,确保电路是闭合的。
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观察电灯是否亮起。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路是闭合的,且电流通过电灯时,电灯会亮起。
这说明电灯是通过电流来工作的。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的汇总,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四年级下册(10个)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
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实验步骤: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
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五、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7、土壤里有什么)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土壤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 实验名称:水的蒸发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大小不同的各2个).三脚架.坩埚钳.扇子.烧杯.水.玻璃片(2个)·(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在大小相同的蒸发皿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1分)2. 把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把其中一个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 1分)3. 实验现象: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的快·( 1分)4. 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其中一个把水摊开.观察蒸发的快慢·( 1分)5. 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蒸发的快·( 0.5分)6. 在两块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用扇子在其中一块上扇·观察蒸发的快慢·( 1分)7. 用扇子扇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的快·( 0.5分)8. 结论: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的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1分)9. 自由发挥·( 1分)10. 整理器材·( 1分)二.实验名称:雨的形成实验器材:石棉网.三脚架.烧杯.铜片(铁盒盖).酒精灯.冰块.水·(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 1分)2. 将烧杯中倒入约1/5的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1分)3. 在小铁盘中放入冰.并将小铁盘放在烧杯口上·( 1分)4. 点燃酒精灯·( 1分)5. 待杯中水沸腾后观察·( 1分)6. 实验现象: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状.过一会烧杯中有水滴落下·( 1分)7. 结论:雨的形成是云雾中的小水滴遇冷而形成的·( 1分)8. 自由发挥·( 1分)9. 整理器材·( 1分)三.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铜球.圆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烧瓶.试管.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让铜球通过圆环数次.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通过圆环·( 1分)2. 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圆环·( 1分)3. 在小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瓶塞塞紧.在液面处做一记号·( 1分)4.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中的液柱有什么变化·( 1分)5. 将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又有什么变化·( 1分)6.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试管.(会看到管口有气泡冒出)·把手移开.会看到导管口中有一段水柱·( 1分)7.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分)8. 自由发挥·( 1分)9. 整理器材·( 1分)四.实验名称:研究物体的主要性质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石块.刀子.量筒.水.塑料袋·(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观察石块.用手指或小刀划痕·( 1分)2. 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称量·( 1分)3. 结论: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体积.有一定的质量·( 1分)4. 观察一杯水.并把水倒入量筒中读植·( 1分)5. 结论: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会流动·( 1分)6. 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用手按.再放开·( 1分)7. 结论: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能被压缩·( 1分)8. 自由发挥·( 1分)9. 整理器材·( 1分)五.实验名称:测量石块的体积实验器材:量筒.石块.线.滴管.水·(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为体积1·( 1分)2. 将小石块拴上线顺着量筒壁慢慢注入水里·( 2分)3. 记录有石块后水的体积2·( 1分)4. 计算:石块的体积=水体积2-水体积1 ( 1分)5. 结论:小石块的体积就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 2分)6. 自由发挥·( 1分)7. 整理器材·( 1分)六.实验名称:水的状态变化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冰块.铁架台.火柴.烧杯.温度计·(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调整铁圈的高度·( 1分)2. 把石棉网放在铁圈上.把冰块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1分)3. 将温度计挂在铁架台上.使玻璃泡接触冰块.读值·( 1分)4.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记录冰块完全化成水的温度·( 1分)5. 继续加热.测出水变成水蒸气的温度·( 1分)6.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 1分)7. 结论:冰在0℃化成水.水在100℃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1分)8. 自由发挥·( 1分)9. 整理器材·( 1分)七.实验名称:过滤实验实验器材:漏斗.滤纸.玻璃棒.剪刀.滴管.铁架台.烧杯2个·(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将滤纸对折两次.剪成扇形·( 1分)2. 把折叠的滤纸分开呈漏斗状.放在漏斗中.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1分)3. 把漏斗放在漏斗架上.在漏斗下边放一烧杯.使漏斗颈的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 1分)4. 把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那一端·( 1分)5. 将混合液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缓缓倾倒·( 2分)6. 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把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分开·7. 自由发挥·( 1分)8. 整理器材·( 1分)八.实验名称:燃烧的秘密实验器材:烧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苗上面.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1分)2.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1分)3. 把烧杯擦干净.把石灰水倒进烧杯里.再把它倒出来.在杯壁上附有一层石灰水·( 1分)4. 将附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罩在火苗上面.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1分)5.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分)6.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分)7. 自由发挥·( 1分)8. 整理器材·( 1分)九.实验名称:变色游戏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淀粉.水.碘酒.滴管(检查器材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1.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淀粉·( 1分)2. 再往烧杯中倒入水.搅拌·( 1分)3. 在淀粉液体中滴入4滴碘酒.边滴边搅拌·( 2分)4. 现象:白色的淀粉变蓝色了·( 1分)5.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分)6. 自由发挥·( 1分)7. 整理器材·( 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展示试题四年级(下)
一、实验名称: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大小不同的各2个)、三脚架、坩埚钳、扇子、烧杯、水、玻璃片(2个)。
(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
1、在大小相同的蒸发皿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 1分)
2、把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把其中一个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
精灯。
( 1分)
3、实验现象: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的快。
( 1分)
4、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其中一个把水摊开,观察蒸发的快
慢。
( 1分)
5、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蒸发的快。
( 0、5分)
6、在两块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用扇子在其中一块上扇。
观察蒸发的
快慢。
( 1分)
7、用扇子扇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的快。
( 0、5分)
8、结论: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的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 1
分)
9、自由发挥。
( 1分)
10、整理器材。
( 1分)
二、实验名称: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石棉网、三脚架、烧杯、铜片(铁盒盖)、酒精灯、冰块、水。
(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
( 1分)
2、将烧杯中倒入约1/5的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 1分)
3、在小铁盘中放入冰,并将小铁盘放在烧杯口上。
( 1分)
4、点燃酒精灯。
( 1分)
5、待杯中水沸腾后观察。
( 1分)
6、实验现象: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状,过一会烧杯中有水滴落
下。
( 1分)
7、结论:雨的形成就是云雾中的小水滴遇冷而形成的。
( 1分)
8、自由发挥。
( 1分)
9、整理器材。
( 1分)
三、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圆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烧瓶、试管、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
(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让铜球通过圆环数次,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
用酒精灯给铜球加
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通过圆环。
( 1分)
2、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圆环。
( 1分)
3、在小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瓶塞塞紧,在液面
处做一记号。
( 1分)
4、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中的液柱有什么变化。
( 1分)
5、将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又有什么变化。
( 1分)
6、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试管,(会瞧到管口有气泡冒出)。
把
手移开,会瞧到导管口中有一段水柱。
( 1分)
7、结论: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分)
8、自由发挥。
( 1分)
9、整理器材。
( 1分)
四、实验名称:研究物体的主要性质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石块、刀子、量筒、水、塑料袋。
(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观察石块,用手指或小刀划痕。
( 1分)
2、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称量。
( 1分)
3、结论: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体积、有一定的质量。
( 1分)
4、观察一杯水,并把水倒入量筒中读植。
( 1分)
5、结论: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会流动。
( 1分)
6、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用手按,再放开。
( 1分)
7、结论: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能被压缩。
( 1分)
8、自由发挥。
( 1分)
9、整理器材。
( 1分)
五、实验名称:测量石块的体积
实验器材:量筒、石块、线、滴管、水。
(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为体积1。
( 1分)
2、将小石块拴上线顺着量筒壁慢慢注入水里。
( 2分)
3、记录有石块后水的体积2。
( 1分)
4、计算:石块的体积=水体积2-水体积1 ( 1分)
5、结论:小石块的体积就就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
( 2分)
6、自由发挥。
( 1分)
7、整理器材。
( 1分)
六、实验名称:水的状态变化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冰块、铁架台、火柴、烧杯、温度计。
(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调整铁圈的高度。
( 1分)
2、把石棉网放在铁圈上,把冰块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 1
分)
3、将温度计挂在铁架台上,使玻璃泡接触冰块,读值。
( 1分)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记录冰块完全化成水的温度。
( 1分)
5、继续加热,测出水变成水蒸气的温度。
( 1分)
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
( 1分)
7、结论:冰在0℃化成水,水在100℃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 1分)
8、自由发挥。
( 1分)
9、整理器材。
( 1分)
七、实验名称:过滤实验
实验器材:漏斗、滤纸、玻璃棒、剪刀、滴管、铁架台、烧杯2个。
(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将滤纸对折两次,剪成扇形。
( 1分)
2、把折叠的滤纸分开呈漏斗状,放在漏斗中,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 1
分)
3、把漏斗放在漏斗架上,在漏斗下边放一烧杯,使漏斗颈的下端管口
紧贴烧杯内壁。
( 1分)
4、把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那一端。
( 1分)
5、将混合液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缓缓倾倒。
( 2
分)
6、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把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物质分开。
7、自由发挥。
( 1分)
8、整理器材。
( 1分)
八、实验名称:燃烧的秘密
实验器材:烧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苗上面,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 1
分)
2、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 1分)
3、把烧杯擦干净,把石灰水倒进烧杯里,再把它倒出来,在杯壁上附有一
层石灰水。
( 1分)
4、将附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罩在火苗上面,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 1
分)
5、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分)
6、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 2分)
7、自由发挥。
( 1分)
8、整理器材。
( 1分)
九、实验名称:变色游戏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淀粉、水、碘酒、滴管(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淀粉。
( 1分)
2、再往烧杯中倒入水,搅拌。
( 1分)
3、在淀粉液体中滴入4滴碘酒,边滴边搅拌。
( 2分)
4、现象:白色的淀粉变蓝色了。
( 1分)
5、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 2分)
6、自由发挥。
( 1分)
7、整理器材。
(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