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共140页

合集下载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发生各种反应,根据污染物的不同性质可产生不同的污染过程。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取决于有机污染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水体的环境条件。

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可发生形态或状态的转化。

一、水体中需氧有机物的降解有机物在水体中的降解主要通过化学氧化、光化学氧化和生物化学氧化来实现,其中生物化学氧化作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需氧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生物降解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从微观看,就是考虑微生物的生活行为和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逐步降解的反应机理;从宏观看,也就是考虑水体本身如何通过生物因素而达到自净结果的。

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将在下文分别予以阐述。

(一)生化需氧过程中的生物系统和生化反应生物需氧过程中的生物系统可用图 4-2 表示。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降解有机物过程中,微生物中的细菌所起的作用最大(在水体中数量多,氧化功能强),其次是原生动物。

在生物需氧过程三阶段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反应、合成反应和内源呼吸反应(氧化反应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皆能发生,而且细菌生长和能量利用情况也很相似,但反应产物是十分相异的)。

在三阶段发生的典型反应归纳列举如下:1. 有机物氧化(呼吸)反应2. 无机物氧化(呼吸)反应3. 合成细胞原生质(合成)反应4. 细菌原生质氧化(内源呼吸)反应细菌的呼吸是在生活的原生质中进行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由此产生的能量可供细菌的各种生命活动之用;另一方面,细菌的内源呼吸导致细胞物质的自身破坏和内耗。

实际上,细菌发挥正常活动功能(如在水体中运动、体内酶的激活)只需很少能量,这一份额的能量单靠内源呼吸也已足够提供。

按专业研究人员提出的假说,微生物的生长是以下两种相反过程竞争的结果:同化外来营养物质和内耗体内细胞物质。

即使环境中所含营养物质并不缺乏,细菌体内破坏原生质的过程也还是发生着的。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功能团的有机物
都可以作为配位
体与金属离子络 合
2.2.2.5吸附作用
吸附是发生在固体 或液体表面对其它 物质的一种吸着现 象。污染物在土壤 中的吸附常常受到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土壤颗粒大小,粘 土矿物成分,pH, 阳离子交换能等土 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SurfOH指铁,铝和锰氧化物表面
2.2.2.6 氧化还原作用
Zn2+ + NH3
ZnNH32+
Hg2+ + 2OH Hg(OH)2 +Cl Hg2+ + ClHg2+ + 2ClHg2+ + 3ClHg2+ + 4Cl-
Hg(OH)2 Hg(OH)Cl HgCl+ HgCl2 HgCl3HgCl42-
吸附力强 吸附力弱
环境中的 OH-, Cl-,HCO3-, CO32-及含NH2,-OH,COOH,-SH等
生物累积的程度可用生物累积系数 bioaccumulation factor, BAF 表示。
BAF=某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较后阶段体内蓄积污染物的 浓度/同一生物生长发育较前阶段体内蓄积该污染物的浓 度
生物累积某种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取决于该生物摄取和消 除该污染物的速率之比,如果摄入量大于消除量,就会 发生生物积累。
地下水污染或是 造成癌症村现象 的首因
2.2.1.3 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
指污染物及其搬运在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迁移运动。
➢吸附了污染物的气溶胶,颗粒物,悬浮物等主要以 重力沉降的方式在环境中的迁移。
➢污水设施中污染物逐渐沉积在污泥中,随污泥的处 理而迁移。
➢机械搬运污染物的行为是污染物迁移的重要方式。 如污染物以原材料,成品或包装材料的形式被远距 离运输。

浅析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浅析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浅析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摘要:随着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机污染物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已成为当前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保护的焦点问题。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这些有机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流入渗到地下水环境中,对地下水系统造成污染。

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之一,水中的有机污染直接或间接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与转化一、我国地下水污染源和污染物状况1.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表现1.1有机化合物(如合成染料,油类及有机农药)出现于地下水。

1.2极其微量的毒性金属元素(如汞、铬、铅、砷及其他放射性元素)出现于地下水中。

1.3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于地下水。

地下水硬度,矿化度,酸度和某些单项离子超过使用标准。

[1]2、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及危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物污染日趋严重,且具有种类多、含量低、危害大、治理难等特点。

在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有三氯甲烷、PCE、TCE 等[2]。

许多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且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难以通过自然降解过程去除,可能长期存在并累积,有机污染物对我国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

3、地下水污染物的研究现状近年,国内外学者在地下水溶质迁移理论和试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对污染物迁移的弥散系数提出了与时空相关的表达式;大量的试验研究使得迁移方程中的衰减、离子交换、生物、化学反应的系数考虑更全,取值更合理,并考虑了污染物的固相和液相浓度的相互转化关系,吸附条件则由平衡等温模式发展到考虑非平衡吸附模式【3】。

二、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1、迁移与转化概念分析所谓迁移,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分配、溶解、挥发、吸附等物理过程,其间,污染物的结构不发生变化;所谓转化,即有机物的光降解、水解、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富集等生物化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污染物的结构发生变化。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次,离子半径愈接近于 OH- 的半径 (r=1.32—1.40Å)的,其代换能力愈大

土壤阴离子代换量与粘土矿物成 分和土层反应有关。含水氧化铁、铝 的阴离子代换量在土壤溶液pH值为5 时,可达100—150 meq/100g土;高岭 石含量高的土壤,阴离子代换量亦较 大。阴离子代换量随着土壤pH值的升 高而降低,并在某一pH值时,还出现
意味着污染物的去除。
(二)、物理吸附
土壤介质特别是土壤中的胶体 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它能够 借助于分子引力把地下水中的某 些分子态的物质吸附在自己的表 面上,称这种吸附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具有下列特征:
(1)吸附时土壤胶体颗粒的表面能降低,所以是放热 反应,一般吸附每克分子放热小于5kcal(20.934kj)
H
1 1.008
Ca 2 40.08 1.06 10.00
2 0.78 13.00 第 三
土壤中一些阳离子代换力的大小排列顺序如下: Fe3+≥A13+>H+>Ba2+>Sr2+>Ca2+>Mg2+>Cs+>Rb+ >NH4+>K+>Na+>Li+
土壤胶体一般带负电,所以能够吸附保持 阳离子,其扩散层的阳离子可被地下水中的阳 离子代换出来,故称为代换吸附,其反应式如
下:
生物胶体
Ca 2 Na
3NH4Cl

土壤胶体

3NH
4
Ca2、Na
当离子交换达到平衡状态时,可用下列 数学表达式:
C0
C

K ( C )1/ P C0 C
还可吸附NH3、H2以及CO2等气态分子。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大难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探索和理解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针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影响因素以及转化过程展开探讨。

1. 迁移途径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1 土壤迁移:重金属通过地下水和土壤孔隙水的流动迁移到地下水中,进而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形成水环境的污染。

1.2 大气迁移:重金属通过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通过降雨沉降到地表,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1.3 水体迁移:重金属可以直接溶解在水中,通过水流迁移到其他地方,并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

1.4 生物迁移: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吸收、积累和迁移,从而进入食物链,对生物体造成间接毒害。

2. 影响因素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pH值:土壤和水体的酸碱度对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

低pH值条件下,重金属更容易释放并迁移至地下水中。

2.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和水体能够有效地限制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

2.3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吸附和保持能力,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速率。

2.4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导致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溶解度和迁移速率发生变化。

2.5 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活动可以促进重金属的转化和迁移,包括还原、氧化和沉积等过程。

3. 转化过程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历多个转化过程,包括溶解、沉降、吸附、解吸、络合等。

这些转化过程对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3.1 溶解:重金属在水中可以以溶解态存在,溶解度与温度、酸碱度、络合等因素有关。

溶解态的重金属可以直接对生物体造成毒害。

3.2 沉降:重金属通过颗粒物和悬浮物的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从而影响环境的质量。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共140页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共140页
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2020/11/7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第二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 移和转化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2.1 概述
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 质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将会在空间位置或 形态特征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水的机械性迁移举例:污水灌溉与地下水污 染
污 染 物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毒大米与土壤重金属污染息息相关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中国地下水污染地图
地下水污染或是 造成癌症 村现象的 首因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2.2.1.3 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b. 气流扩散: 污染物在垂直 方向上的迁移 扩散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1. 大气稳定度 2. 地理地势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大气稳定度: 表示空气中某大气团由于与 周围空气存在在密度,温度, 或流速等强度差而产生的浮 力使其产生加速度而上升或 下降的程度。
风化淋溶作用 溶解挥发作用 酸碱作用
生物性性迁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物浓缩 生物累积 生物放大
络合作用 吸附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吉大环境毒理学第二章污染物的迁移 和转化
2.2.1 机械性迁移
污染物的机械性迁移现象处处可见:废 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丢弃,搬运以 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应用,均可使污染物发生不同程度的迁 移运动。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3.农药化肥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已成为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如氮、磷污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硝酸根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土壤中氮素转化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规律性的认识。近年来,人们已建立起各种污染物迁移模型来模拟化肥和农药及其残留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归趋和迁移。如武强 (1991)研究了排水条件下饱和非饱和水盐运动规律;徐玉佩(1993)对野外条件下水动力弥散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冯绍元(1995)研究了排水条件下饱和土壤中氮肥转化与运移问题;杨大文、杨诗秀(1992)在室内土柱上研究了杀虫剂在土壤中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考虑了对流、弥散、吸附、降解四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弥散、吸附作用对农药运移影响很大,而降解作用影响小,降解仅决定了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黄元仿等人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氮素运移的模拟模型时,考虑了以上各影响因素,但由于控制方程太复杂,无法在田间验证,而仅做了氮平衡计算,讨论了氮肥施入的动向。结果表明:根系吸氮总量远远大于其它一切影响因素,是氮在农田中的主要支出项。目前国外对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不断淘汰对环境有害的农药,逐步推广低毒无害或生物农药。
2.污水灌溉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
污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缺乏和污水资源化的重要工程措施,污水中大多含有比较丰富的有机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分解,能为农作物提供可利用的氮、磷等多种养分,作物增产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污水中含有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长期利用这种污水进行灌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可在土
(三)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人类对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开始于 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研究非饱和带水分运动的基础上,开始研究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迁移规律。通过大量的室内及野外土柱试验,确定了非饱和带垂向一维弥散系数和衰减系数,此阶段的示踪剂大都采用保守性物质。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逐步开始研究重金属在非饱和带的迁移转化规律,考虑土壤液相和固相浓度的分配系数,并借助于Henry,Freundlich和Langmuir的等温吸附模式来表示液相和固相浓度吸附和解吸问题。对于弥散系数的研究,Pickens和Grisak又将恒定常数扩展为随时空变化的

地质防治水培训试题答案

地质防治水培训试题答案

地质防治水培训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地质防治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 治理为主,预防为辅C. 应急处理,忽视预防D. 仅靠技术,忽略管理答案:A2. 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有哪些?A.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B. 地表水、地下水、冰川水C. 雨水、污水、海水D. 淡水、盐水、超盐水答案:A3.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地质防治水的常用技术?A. 地质雷达探测B. 电磁波探测C. 地震波探测D. 气象雷达探测答案:D4.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首要措施是什么?A. 污染源控制B. 地下水抽取C. 地下水补给D. 地下水处理答案:A5. 岩溶地区的防治水工作重点是什么?A. 防止岩溶塌陷B. 增加岩溶地区的降水量C. 改变岩溶地区的地形地貌D. 强化岩溶地区的工业建设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地质防治水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A. 地质调查与监测B.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C. 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D. 地下水的过度抽取答案:ABC2. 地下水污染的途径主要包括哪些?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农药使用C. 生活污水排放D. 地表水直接补给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地质防治水工作只需要关注地下水的合理利用,不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错误)2. 孔隙水主要存在于岩浆岩中。

(错误)3. 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

(正确)4. 岩溶地区的防治水工作不需要考虑地下水的补给问题。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地质防治水的重要性。

答:地质防治水对于保障区域水安全、防止地质灾害、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地质防治水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地下水污染、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 列举三种地质防治水的常用技术。

答:地质防治水的常用技术包括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可以通过雷达波的反射探测地下结构;电磁波探测技术,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水分布;地震波探测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研究地质结构。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摘要: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因而水体遭到污染则人类生存的环境品质就会大大的受损。

本文探讨了水体污染物的概念,总结了一下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并且总结了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过程和方法,从中得出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迁移转化水体污染物1.水体污染物的概念水体污染物是指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

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可分为无机有害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害物、有机有毒物4类。

2.水体污染物的分类和介绍2.1 耗氧污染物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

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2 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

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

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名词解释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名词解释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名词解释当我们谈论环境污染时,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污染物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在环境中被释放后,往往会迁移到不同的地方,并通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进行变化。

以下是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名词的解释。

1. 污染物污染物是指能够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任何物质。

它们可以是化学物质、排放物、废物或生物物质。

例如,工业废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空气中的颗粒物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都被视为污染物。

2. 迁移污染物的迁移是指它们在环境中移动的过程。

这种迁移可以发生在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体之间。

例如,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扩散或降雨沉降进入水体和土壤。

3. 转化污染物的转化是指其由一个化学形式转变为另一个化学形式的过程。

这种转化可以是生物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的结果。

例如,有机废物在土壤中经过分解反应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是指当污染物从环境中迁移到生物体内的过程。

这通常发生在食物链的不同层级上,最终导致污染物在食物网中逐渐积累。

例如,海洋中的汞从浮游生物进入鱼类,然后再进入人类体内,这就是生物富集的一个例子。

5. 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指污染物被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通过代谢过程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这种过程对于处理有机废物和降解有机化合物非常重要。

例如,油污染地区的微生物能够降解石油碳链,并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6. 吸附吸附是指污染物被土壤、岩石或生物体表面上的吸附剂吸附的过程。

通过吸附,污染物能够黏附在固体颗粒上,从而减少其在环境中的迁移速率。

例如,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常常与土壤颗粒表面形成结合,从而减轻对地下水的污染。

7. 沉积沉积是指污染物通过重力从气体或溶液中沉淀下来的过程。

这种沉淀通常发生在水体底部或土壤颗粒之间。

例如,湖泊中的悬浮颗粒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在湖底,形成沉积物。

以上是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一些相关名词的解释。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学习教案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学习教案
3. 生物迁移
第5页/共37页

1. 机械迁移
1. 机械迁移: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机械
迁移的作用力不同可以分为:
(1)气的机械迁移作用:污染物在大气中
的扩散作用和被气流搬运。

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排
放浓度和排放高度等因素。
第6页/共37页
1. 机械迁移
(2)水的机械迁移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

在强还原或酸性介质中,嫌气微生物可使氧
化态硒还原为Se0 和Se2- , 使硒的有效性降低。
pH 和Eh 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影响硒的形态和
第16页/共37页
三、污染物迁移的制约因素
配位体的种类及数量

无机配位体:Cl-、I-、F-、SO42-、S2-、
PO43-等。


当环境中存在大量无机,特别是有大量Cl-、
于钙、锶、钡、镭、铜、锌、镉、二价铁、二
价锰和二价镍的迁移。
碱性环境有利于硒、钼和五价钒的迁移。

第14页/共37页
三、污染物迁移的制约因素
氧化还原条件(Eh)



有些污染物在氧化环境中有较高的迁移能力,
而有些污染物在还原环境中有较高的迁移能力。
氧化环境有利于铬、钒、硫的迁移;
还原环境有利于铁、锰等的迁移。

外界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区域自然地理
条件(外因)
第12页/共37页
三、污染物迁移的制约因素
1.


内因(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决定了物质的电离能力、水解能力、形成络合物能力等的不同。
原子的电负性、离子半径、电价、离子电位(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以及化合物的键性

地下水污染机理

地下水污染机理

四、共存污染物的影响
• 有机污染环境往往是多种有机污染物的共存体系,一种有机污染物的 环境化学吸附行为不仅受制于有机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 /沉积物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有机污染物和土壤/沉积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而且常常受到复合污染(共存污染物)的影响,从而使污染 物的迁移转化途径及生态效应发生改变。如果共存有机污染物使某个 化合物的吸附减弱,则这种现象称为竞争效应。研究表明,竞争效应 是广泛存在的,不仅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之间,也存在于无机和有机化 合物之间。简述如下:
三、细菌和病毒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 细菌和病毒的迁移能力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存活期及通过土壤的截留( 过滤和吸附)。而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截留及存活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气候、病原微生物种类、土壤性质等。
五、生物化学转化过程
• 2,4二硝基甲苯 • 多环芳烃的降解 • 四氯乙烯
2,4二硝基甲苯的降解
• 已有研究表明,DNT 的降解途径有两种机 理:1,DNT通过最初 的加双氧酶的攻击后 ,开环并矿化;2, DNT 分子上的两个硝 基在适当条件下可被 依次除去或被还原成 胺基,最终将 DNT 转 化为胺基的碳氢化合 物,这一反应途径可 用右图示意。
二、化学作用效应
化学作用效应主要包吸附、溶解、沉淀、氧化还原、PH值影响,化学降解、光分解及挥发作用等。
(一)吸附作用效应 由于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不均衡性而带负电荷或正电荷,从而具有吸附 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的能力。吸附作用可能是阻止迁移效应,也可能 是增加迁移效应。 物理吸附:靠静电引力将离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主要对Ca2+、Mg2+、Na+、 K+、NH4+及一些微量金属阳离子起作用。是可逆的。 化学吸附:靠化学键结合,被吸附离子进入胶体的结晶骨架。主要对 Al、K、Mn、Zn、Cr、Ni等金属离子起作用,对有机化合物,如对硫磷、 毒莠定,西维因、百草枯、多氯联苯等也能吸附。是不可逆的。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课件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课件

天然水的决定电位
• 在一般天然水环境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物质 • 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有机物是“决定电
位”物质 • 介于两者之间,则其“决定电位”为溶解氧体系和
有机物体系的结合。
水中有机物的氧化(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物氧化动力学(Monod方程)
配合作用
• 无机配位体: • OH-、Cl-、CO32-、
水体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
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概述
• 水体污染物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 。
无机污染物
• 无机酸碱
• 盐类(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以及氮磷等污染物)
• 重金属类污染物 • 放射性核素
无机酸碱
• 来源:各类工业废水 • 危害: • 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 • 造成无机盐类的污染 • 影响水体正常自净 • 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 OH-:与Fe或Al的结合以及形态与pH的关 系在废水混凝处理中有重要的作用。
• Cl-:COD的测定中用HgSO4来络合Cl-, 以消除其与Ag+生成沉淀。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 迁移转化主要取决于有机污染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水 体的环境条件。
• 主要迁移转化作用: • 吸附作用 • 挥发作用 • 水解作用 • 光解作用 • 生物富集 • 生物降解作用
水相的浓度与气相中化学物质浓度(或分压力) 有关 ,亨利定律的一般表示式:
• (2)双膜理论
水解作用
• 水解作用是有机化合物与水之间最重要的反应。 •
• 有机物通过水解反应而改变了原化合物的化学 结构。对于许多有机物来说,水解作用是其在 环境中消失的重要途径。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ppt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ppt

2021/8/1
30
三、水解作用(简述)
水解反应的结果改变了原有化合物 的化学结构,水解产物的毒性、挥发性
和生物或化学降解性均可能发生变化。 (p169-170)
2021/8/1
31
水解作用
水解速率 水环境中有机物水解通常为一级反
应,RX的消失速率正比于[RX],即
d[RX]/ dt Kh[RX]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取决于有机污染物的自身性质和环境 水体条件 迁移转化主要方式有: 吸附、挥发、 水解、光解、生物富集、生物降解等
2021/8/1
1
一、分配作用(吸附与解吸)
1 分配理论 吸着(sorption)指有化合物在土壤
(沉积物)中的吸着存在,可以用二种机理 来描述有机污染物和土壤质点表面间物 理化学作用的范围。
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分解。
理论上认为,只有吸收一定辐射能的分 子才能进行光化学转化,因此光化学反
应的先决条件应该是污染物的吸收光谱 与太阳发射光谱在水环境中可利用的部 分相适应. 因此,首先必须了解水体中污
染物对光子的吸收作用
2021/8/1
45
水环境中光的吸收作用
太阳光的辐射
太阳发射几乎恒定强度的辐射和光谱 分布,但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和颗粒物通 过散射和吸收作用改变了太阳的辐射强 度,阳光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又改变了太 阳辐射的谱线分布。
2021/8/1
17
2.标化分配系数(Koc)
KOW C CW
KOW
COVO CWVW CWVW
Co为有机化合物在正辛醇中的初始浓度 (g/ml), Vo为正辛醇相的体积(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