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哈维的时空观比较研究
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研究
摘要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面对普遍的城市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将空间维度植入马克思理论体系,至此,空间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或缺的维度。
美国学者大卫·哈维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空间行为和空间政策的考察和研究,形成了独特而有创见的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
本文通过对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剖析,突出哈维理论关于空间问题的独到阐释,并借鉴其理论的合理部分运用到对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考察和分析中,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
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地理不均衡现象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的。
哈维在探究不平衡地理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时,从“空间规模生产”和“地理差异生产”两个层面入手,表明了不平衡空间生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资本主义的空间手段——“时空压缩”和“时空修复”进一步加剧了不平衡。
哈维以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其根本的方法论,对有关空间流派的各种思想进行解读与研判,提出了具有元理论诉求的“统一场论”。
“统一场论”从资本与权利这两条主线展开分析,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地理扩张的始作俑者,在对资本的追逐中离不开权力的推动,权力逻辑在资本逻辑的催化下得以被挖掘和延展,资本和权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下,不平衡空间现象被制造出来。
哈维不仅仅停留于解释和批判,还提出了如何改变不平衡现状,实现空间正义的有益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乌托邦理想的重新构建,哈维将其地理学理论融入到马克思主义解放政治学的框架中,从而实现其理论的最终诉求。
哈维关于空间的分析对于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伴随着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发展迅速,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与改革的市场取向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推动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造福于所有中国人民,就成为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关切。
大卫·哈维的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探析
摘要:“空间及其生产”始终是大卫·哈维关注的核心问题,作为当代西方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哈维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空间探索传统,将空间问题作为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方面,并尝试将空间作为一个积极的因素纳入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阐述框架之中,这个逻辑主线贯穿于哈唯关于“空间与资本积累”、“不平衡地理发展”、“时空压缩与弹性积累”的理论分析中。
哈维的分析视角是多维的,其研究领域涉及当代社会的各种空间形态,从“全球化”到“日常生活”、从“资本积累的全球经济空间”到“后现代的文化空间”,而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哈维空间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在各种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的话语强势中,哈维开辟了一条新的空间批评话语,提供了一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化有益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大卫·哈维;空间;空间生产;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B71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0)01-0055-06大卫·哈维是当代西方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者。
作为一个地理学家,哈维曾醉心于实证主义地理学研究,他早年出版的《地理学中解释》长期被誉为地理学界的经典著作。
使哈维的理论研究发生重要转向的契机是20世纪60年代末与70年代初美国和欧洲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的凸显,使城市成为一个各种社会矛盾聚集的空间,而传统的实证主义地理学研究显然无法为其提供理论支撑,于是哈维开始尝试寻求一种辩证的、综合的、人文的视野,为传统地理学注入人文底蕴。
在游学法国期间,哈维接受了法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这种选择诚如哈维自己所言,是因为“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现有的全部理论体系中最具有说服力的”[1](P3),从1971年开始,哈维每年(只有一年除外)都组织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小组,他在这种阅读中受益非浅,此后,哈维不断尝试将“空间”作为一个积极因素整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哈维与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 )、卡斯泰尔斯(Mamuel Castells )共同被誉为马克思城市空间理论的三剑客,而他是三者中明确表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人,也是坚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空间研究、注重进行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一位。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思想的相似性比较
马克思 哲学 与海 德格尔哲 学都 是具 有广 泛而 深刻 影 响的重要 思 想 。马克 思主义 的世 界历 史性 意义 是
人所共知的, 而海德格尔也被称作二十世纪最具原创性的两位哲学家之一( 另一位是维特根斯坦) 其深 ,
邃 的哲 思对法 国存 在 主义 、 方马 克思 主 义 ( 重要 代 表 人 物之 一 马 尔库 塞 是 海德 格 尔 的 学生 )解 释学 西 其 、
了海德格尔所运用的方法是现象学的方法。这两方面是结合在一起 的, 生活是人源始性 的存在状态 , 它敞 现 着最超 越 的“ 在 ” Si) 存 ( e 本身 (e ) 同时又 只有通 过 现象学 的方法 才 能真 正 “ n Si ; n 回到 事情 本身 ” 去把 握 生活, 并领会、 解释存在本身的意义。因此关于此在的存在论就是最终能使人们通达存在本身意义 的“ 基 础存在论” 。 海德格尔通过基础存在论的研究表明, 此在 的生存结构是“ 在世界 中存在” 这种存在 的整体现象与 , 意义 即“ 心” Sre 。这 是对传 统哲 学 的突破 , 马克思 的有 关思 想有 着深 刻 的相似性 。下 面我 们 就将 操 (og) 与 对二者的相似性进行一些比较 , 我们试图指出: 它们同样作为现代哲学 , 在理论前提上具有深刻 的相似性 , 这表现在: 它们都强调世界本身存在 的优先性 ; 它们都将世界的存在与人 的实践活动紧密联 系起来 ; 它们 都指出人在世界之 中是与他人共同存在的 ; 它们都认 为世界与人的存在是一种历史性 的过程。
的认识 态度里 ; 另一 方 面 , 现代 现象 学 的创 立者 胡塞 尔提 出“ 回到事 情本 身 ” 的原则 , “ 象学 还 原 ” 用 现 彻底 悬 置掉 了实证 主义 的心理 主 义 等态 度 , 而要 求 通 过 纯 粹 的 “ 述 ” 描 以构 造 出逻 辑 、 学 等先 验 的存 在 物 。 数 海德格 尔吸 收 了这 两方 面成果 , 他说 :在 我求 索 的途 中 , …克 尔 凯郭 尔 提供 了动力 , 胡 塞尔 则 给 了我 “ … 而 眼睛 ”1 l 蹦)前一句 话表 明了海 德 格尔所 关注 的 问题是 作 为 真 正 的实 际 性经 验 的 “ 活 ” 后 一 句话 表 明 , 生 ,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思想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思想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马克思与哈贝马斯都是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批判理论家。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对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批判性的看法,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比较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思想,分析他们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深入理解和探索当代科技伦理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研究目的1. 比较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思想,归纳他们对于科学技术本质、发展趋势、影响等方面的看法和观点;2. 探究马克思与哈贝马斯针对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比较两者的不同和相似之处;3. 分析马克思与哈贝马斯思想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评估两者对当代科技伦理问题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三、研究内容1.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批判思想(1)马克思对技术和工业化的看法(2)马克思对机器生产的批判(3)马克思对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2.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思想(1)哈贝马斯对技术与社会的看法(2)哈贝马斯对现代科学的批判(3)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和民主的关系3.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批判思想的比较分析(1)关于技术发展的态度和看法(2)关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和影响(3)不同的社会变革模式和方法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首先对原始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思想,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不同和相似之处,进而建立科学技术批判思想比较的理论框架和思路。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思想和方法,探究当代科技伦理问题与社会批判理论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启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从哲学和社会批判的角度,寻找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技治理的解决方法。
作为一种时空体验的后现代主义:一种哈维的视角
作为一种时空体验的后现代主义:一种哈维的视角作者:李春敏来源:《人文杂志》2020年第03期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时间空间资本“后现代主义”是哈维空间批判理论的一种重要维度,哈维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一种“历史一地理状况”,这种状况与1973年前后资本积累的新特点密切相关。
这里的“历史”和“地理”分别导向了一种时间性和空间性,哈维深入探讨了作为一种时空体验的后现代主义,以及这种时空体验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一地理发展之动力”与“文化生产和意识形态上的转变”之间的重要中介环节的。
对后现代主义时空体验的探讨不仅是通向哈维空间批判理论的一个基本路径,更为深入理解当代人类空间实践的新样貌、建构多维的空间话语提供了理论契机,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
后現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的某种决裂,抑或只是在现代主义的内生力量中涌动的某种暗流,这是哈维在思考后现代主义时首先关注的问题,与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断裂说不同,哈维将“后现代主义”置于“现代主义”的历史传统中加以审视,强调两者的关联性是理解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方面。
1.现代性话语中的“后现代主义”哈维将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性内部特定危机的表达,这种危机体现为现代性的短暂、分裂与无序,后者是后现代主义的缘起。
作为现代性危机的短暂性。
哈维有着清醒的现代性问题意识,他将短暂性作为理解现代性危机的一个方面,这种短暂性与现代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过程中各种神圣形象的“祛魅”密切相关,同时,造就了现代性生活体验的“不安稳”。
哈维指出,马克思作为现代性的体验者,他敏锐地洞见到了现代性的易逝性和流动性,通过将现代性置于资本批判当中,呈现了这一历史语境中人的现实生存困境。
除了马克思,波德莱尔从美学现代性入手,探讨了现代生活的瞬间感,马克斯·韦伯通过对现代性的理性化分析,呈现了“诸神不和”状态下多元价值的纷争状态,尼采则更为彻底,通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宣告了现代主义所代表的总体性规划的破产,现代性的短暂性直接塑造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路线。
戴维_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
二
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所采取的哲学批判和文化批判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 的路径不同, 戴维 · 哈维提出的 明 确主张返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不仅要在马克思和
①
16
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
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关, 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因而具有历史 性 。三 、 把艺术作品理解为一种商品, 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 物质性和价值等特性。艺术创作在总体上可以被看成是社 会生产的一个分支。 四、 关注作为历史内在动力的阶级斗 争, 以及它与作为意识形态折射之场所的文学的关系。 五、 认为语言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体系, 而是一种社会实践活 动, 植根于社会的物质条件之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 响, 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和文学批评传统。 这种 哲学、 经济学、 政治学和文化理 影响的范围包括了社会学、 论等, 以及历史主义、 女性主义、 解构主义、 后殖民主义和文 化批评等众多批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发展的一百多 马克思主义并未像一些西方学者所称的已经“式微 ” 年里, “死亡” , 或者 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 根据变化着的历史 境况不断地发展着。 但同时,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尽管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 者, 如意大利人安东尼奥 · 拉布里奥拉 ( Antonio Labriola, 1843 - 1904 ) 、 1846 - 德国人弗朗茨 · 梅林 ( Franz Mehring, 1919 ) 和罗莎·卢森堡( Rosa Luxemburg, 1871 - 1919 ) 、 俄国 1856 - 1918 ) 人格奥尔基 · 普列汉诺夫 ( George Plekhanov, 等曾根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原理, 致力于发展马克思主义 的文学批评与美学传统, 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但在随后不久, 这一传统就发生了重大转折: 以西方 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逐渐告别经典马克 思主义的政治—经济批判路线和无产阶级革命, 从知识分 子精英和专业学者的立场出发, 一方面抛弃无产阶级革命, 另一方面把经典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 批判转换为哲学批判与文化批判, 甚至纯粹的学术批判, 使 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其革命性和实践性。 1976 年, 英国著名新左派评论家佩里 · 安德森 ( Perry Anderson, 1938 - ) 在其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 一书中概括 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六个特征: 学术与政治实践相脱离; 从 政治经济转向哲学和上层建筑; 到以前的资产阶级哲学中 寻找马克思主义的根源; 著作晦涩难懂; 弥漫着悲观主义情 绪; 未能把马克思主义同群众斗争结合起来。 同时, 安德森 其中包括卢卡契、 还开列了一张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名单, 科尔施、 葛兰西、 本雅明、 霍克海默、 马尔库塞、 阿多诺、 萨 特、 阿尔都塞等人。 应当承认, 安德森所做的概括和开列
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空间”重构——哈维理论的一重视角阐释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1 0 — 2 1
[ 基金项 目] 中国人 民大学科 学研究基金项 目“ 2 1 世 纪以来大卫・ 哈 维思想的新发展研 究” ( 1 6 X N H 0 7 1 ) , 负责人孙炳炎。 [ 作者简介 ] 孙 炳炎( 1 9 8 9 一 ) , 男, 河南长葛人 , 中国人 民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 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
《 理论探索 } 2 0 1 7年第 2期( 总第 2 2 4期 )
政 治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究
重 左 构 J ’ 马 克 思 危 机 理 论 的 “ 空 间"
— —
哈 维理 论 的一 重视 角 阐释
孙炳炎
( 中国人 民大 学 , 北京 1 0 0 8 7 2 )
[ 摘要 ]当代新马克思主 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大卫 ・ 哈 维认为 ,空间不再是一种 可以置之 不理 的客观容 器, 已经成 为理解 资本 主义危机 形式和 内在机制的关键 , 必须将其纳入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 当代理解之 中。在哈维看来 ,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主要根 源是过度积 累所导致的资本盈余缺乏赢利的机会 , 而危机的
“ 马 克思 是我 借 以依靠 的核心 。马克 思 的著 在马克思看来 ,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的根本特点 中指 出 : 所造成的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根本矛盾的集 中 作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我对应用这种批判乐此不 显现。 可 以说 , 危机 理论 是 马克 思政 治经 济学 批判 的 疲。” r 2 但是 , 在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马克思的思想
理 论和 城 市理 论 。
・
9 3・
政弓 台学 研 究
《 理论探索} 2 0 1 7年第 2期( 总第 2 2 4期 )
与大卫·哈维讨论的两个问题
新的书主要引述的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 稿》。
去年,哈维来南京大学问我的第一个问题 就是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早期和晚期 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和他做了讨论,并且对他有 一个质疑,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观点和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书、中晚期经济学 手稿中是否有变化?我认为马克思晚期经济学的 研究是建立在1845年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并不是早期人本学的内容,所以后来哈维也看了 我写的书,借鉴我在书中提到的观点来提出了一 个重要方面,即哈维仍然认为马克思在《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直到《资本论》中同样使用了 科学的异化这个概念,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概念 可以用来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代资本主 义之中的社会问题。
哈维说的“异化”是哲学概 念,而他的《资本论》研究属于经济学范畴,但是 哈维认为马克思在晚期对资本主义的透视批判里 仍然坚持了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在这个方面 我是同意哈维的。
我和哈维的不同之处在于,不 能把此时的马克思回溯到早期的人本主义“异化 史观”中去,我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更多 使用的是“物化”和“事物化”,即对人与物、人与 人关系颠倒的批判,我将其称为历史现象学的 批判。
第二是回到马克思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 者的精神在我们生命中的绵延是极为可贵的。
刚刚说到的“异化”是今年哈维提出的一个新问题,这也让我对他非常尊敬,因为哈维教授到了 80多 岁这样一个高龄,还坚持每一年都在思考新的问 题。
我认为,马克思在晚年时期仍然坚持探索的 革命精神在哈维这里被继承下来,可以说我看到 马克思革命精神在一些学者生命中依然在场,这 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哈维和我讲过一个观点,他 从霍普金斯大学到纽约城市大学,30年中他一直 拿着一本标为capital的书去授课,校方一直以为 他研究的是都市问题,但实际上他却为同学们讲 了 30年的《资本论》。
在资产阶级政府强治之下,他坚守、努力,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他坚持了几 十年。
0-_空间生产_思想_从马克思经列斐伏尔到哈维
摘要:以空间视角对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批判研究,不能忽视马克思空间思想。
理解马克思地理学和社会关系重组意义上的空间生产思想,把握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和哈维的空间三类型,不断推动社会空间理论发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空间生产;马克思;列斐伏尔;哈维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1)05-0060-05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4049)研究成果。
201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马克思‘人本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秀玲(1974—),女,河北大名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秦龙(1973—),男,辽宁锦州人,大连海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理论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20世纪,社会批判理论经历了多次理论转向,空间转向作为其中一种,逐步成为占据优势的理论主题。
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等都对空间生产思想有相关研究。
研究中二者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马克思经典论著中汲取营养。
深入挖掘马克思、列斐伏尔和哈维的空间生产思想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无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抑或是现实中增强空间意识,都是值得探讨的主题。
一、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空间生产思想。
当年,马克思侧重于研究一定空间和时间制约下的物质生产,对资本主义生产是一个不断地超越空间限制和空间重新组合而实现空间的自我生产过程,重视不够。
所处时代不同,空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表现形式就不同。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主要是从社会关系重组和地理学意义上来讲的。
根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视域中的空间问题——以哈维关于资本积累的空间研究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视域中的空间问题——以哈维关于
资本积累的空间研究为中心
林密
【期刊名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6(053)002
【摘要】资本积累的界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理论的共同主题,这一问题可以进一步聚焦为资本积累机制的时代变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探索,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主题、出场路径与样态.在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问题.从列斐伏尔到哈维,他们立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空间扩张与空间重组这一现实,旗帜鲜明地将资本主义借助空间实现自我再生产作为核心议题并进一步确立为社会批判理论的中心.哈维紧紧围绕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以及资本积累的时空机制与策略,聚焦宏观和微观两大视角,以城市化问题作为经验研究平台,提出了一个透析资本主义积累策略之时代变迁与内在矛盾的理论.
【总页数】11页(P26-36)
【作者】林密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可能空间——东北师范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韩秋红教授访谈
2.区域中心城市主城区众创空间建设的问题与对策r——以常州市钟楼区为例
3.哈维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研究述评
4.省域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
5.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空间拜物教问题及其批判——以列斐伏尔和苏贾为中心的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时空二重性
论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时空二重性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深刻时空观念的哲学体系,其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是历史的载体和发展的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念中,时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一种整体性的、复杂的动态关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的相互联系,认为历史是由一代又一代人构成的,人类的历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社会现实的时空性,认为社会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理空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念是在分析和理解社会现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工具。
1.2 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
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无产阶级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方向和价值追求,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
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其实践意义。
无产阶级解放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指导着无产阶级的斗争和革命,更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通过解放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国际性和普世性。
无产阶级是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无产阶级解放思想具有超越国界的普适性和国际性,能够引导全球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斗争和革命,推进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
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更在于其实践意义、国际性和普世性。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和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和推动力。
2. 正文2.1 历史时空背景下的无产阶级解放思想"历史时空背景下的无产阶级解放思想"是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产生的,当时欧洲社会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加速阶段。
从空间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及现实——访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大卫·哈维
大 卫 ·哈 维 :这 是 基 于 我 的个 人 经 历 。有 很 多马克思 主义者从来没有 真正读过我写 的东西 , 因为他们认为地理学是不重要的 。我 曾经读过一
我所 说 的是重 要 的 。
时谈 到资本主义世界 自 1848年 以来发生 的一个
二 、城市 :资本 生产 的重要空 间
变化 ,那 就是 由于发 生 了空 间移 动能力上 的变 革 ,我们现在可以非常容易、快速地将资金 、商
采访者 :您的好几本专著都 与城市有关 ,比 品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这在 100年
2018.09l 教
THE0R
刚z。N 国 外 马 克思 主义 研 究
些关 于积累理论 的书 ,这些 书里没有 提到任何 会提出它 自己的要求——它需要什么样的空间使
空 间问题 ,比如区域 的结 构 、用来处 理资本 空 资本能 自由流动 。这意味着必须解决空间构成的
间运 动 问题 的技术等 。这其 中还有 不 同学科 声 许多障碍 ,于是通讯和运输就成为资本主义的发
我正在研究城市地理—— 确切地说 ,是研究城市 创造了殖民地结构和帝国主义结构 。因此 ,空间
中正在发生的革命。这种革命的传统很大程度上 生产和时空湮灭的主题对资本的历史及我们对这
与 巴黎 、与法 国革命有关。我发现 ,城市是革命 段 历史 的理解 至 关重 要 。
爆 发 的 中 心 。 比如 :1848年 巴黎 公 社 运 动 、
大 卫 ·哈维 :我 不 认 为是 简单 增 加一 个 维 度 ,它是对纯粹 以时间或空间为框架的陈述进行 重新构建 。因为如果不谈论空间 ,就无法谈论时 间 ,而如果不谈论时 间,就不能谈论空间。我一 直不理 解人们 怎么能抛 开空间维度谈 论历史唯 物主 义。对我来说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是纠正 “在空间 之外谈论时间”这种对时间性 的错误理解,因为你 始终无 法脱离空 间 。因此我 的研究不是 增加—个 地 理维度 ,而是重塑我们对时空的全面认识。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以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比较为视角
2019·08摘要:以现代西方主体间性理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领域的主导方向之一,研究成果众多,值得借鉴,但也亟须认真反思。
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迎合了众多人的口味,但与马克思相比较,显得黯然失色。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思想立足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把交往行为奠定在人的实践活动当中,衬托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向,必将成为引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指导理论。
关键词: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理性;现实的个人;实践活动作者简介:李齐,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湖北武汉430205)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问题再研究”(X201704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9)08-0049-03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以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比较为视角□李齐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在理论上被归结为以主客体教育模式产生的后果,以主体间性模式完善主客体模式成为当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应当给予重视。
在主体间性建构的众多思路上,哈贝马斯试图抛弃主客体模式的弊端,提出以公平、自由、平等的交往行为建立社会交往环境。
但是,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理性而形成的交往行为,根本不是立足人的现实生活过程,而是脱离现实生活过程的抽象叙述。
所以,我们在借鉴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
一、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及其局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旨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协调和合作的交往行为模式。
从这一特点来看,哈贝马斯本质上是要克服主体和客体的不平等,建立一个合理化的主体间性模式。
哈贝马斯认为,“我们就必须从意识哲学范式转向交往范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穷竭的症候。
”[1](P347)自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近代西方哲学不再局限于通过宗教来认识对象,而是通过人的理性来认识对象世界。
哈维与当代马克思主义
缺乏意义的。
因此,巴西城市中的反抗异化活动 也导致了伦敦、巴黎和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的街头 运动。
人群中的紧张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 但是异化的问题并不一定会自动导致左翼的响应。
那么,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左翼没有赢得位 置,并抓住被异化的人群的想象力,把这些人群引 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相反,这种差距正在被特 朗普这样的人所填补。
在我看来,特朗普就是异 化的总统,他用非常简单的获胜理由来说服异化 的人们投票给他。
特朗普说:“我是一个非常成 功的商人,我挣了很多钱,并且我花费了很多钱在 选举的奔走上,因此我能为你们的不满发声。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对种族问题的不满、对国家精 英的不满、对富有的银行家的不满,伴随着大量的 异化,使特朗普这样的人能一路走向权力高位。
我们看到很多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们正在进行同 样的事情。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欧洲右翼政党在 崛起,土耳其、菲律宾和匈牙利也是如此。
如今,异化的人将会变成一个强大的主体。
他们会说:“我们将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认为 当今世界是极其危险的,我们或许正在为法西斯 主义的复兴奠定基础。
这就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想 要探讨的观点,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会尝试修改它,使这一问题更加深人。
哈维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截至去年,我和哈维已经进行了 4次学术对 话,本来我这次特别期望哈维的讲座可以从早期 的地理学到空间问题、空间的布展,以及他后来聚 焦的马克思《资本论》的研讨来进行,而哈维今年 还是沿着他的思路、按照最经典的三卷《资本论》开展系列讲座。
一、我们能否透视哈维的思想视域从时间上来说,哈维是参加我们南京大学马 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举办的现当代思想大师学术交 流的第二位学者,第一位是齐泽克。
说实话,我的 基本感想是我们跟不上哈维的思维。
第一要提到 的是哈维之前研究的空间问题(虽然他现在已经 不太聚焦这个问题了)。
具体来说,哈维把历史 唯物主义从时间的线性线索引人到空间,从巴尔 的摩这座城市国际贸易中资本的人关开始(列斐 弗尔意义上的经济关系的空间再生产过程)重新 理解资本主义的空间布展,在地理历史唯物主义作者简介:张一兵,1956年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维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研究述评
哈维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研究述评作者:杨生平李建芳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18年第12期摘要:伴随城市化和全球化发展与20世纪60年代“空间转向”凸显的理论趋势,空间理论成为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为空间理论领域“三剑客”之一哈维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哈维基于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挖掘与创新,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向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升级,成为了新马克思主义典范。
哈维空间理论具有多维性的特征促成了国内外学者围绕不同问题开展多向度研究的景观。
对哈维空间理论的产生、逻辑与核心范畴—空间以及空间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析,有利于对哈维空间理论的深入理解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哈维;空间转向;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18)12-0063-1020世纪以来,“空间时代”的境域判断、城市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促使空间理论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作为空间理论领域“三剑客”之一的哈维是“当代《资本论》研究者中的佼佼者,也是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里程碑式的人物”①。
哈维基于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挖掘与创新,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发展,成为了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本文围绕哈维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以下简称哈唯空间理论)的产生、逻辑与核心范畴—空间以及空间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哈维空间理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奠定基础。
一、“空间转向”与哈维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哈维空间理论是在“空间转向”理论趋势凸显的论域下形成的。
学界对“空间转向”如何发生与具体内涵进行了历史性与学理性的探究,认为“空间转向”与法国启蒙哲学传统、结构主义以及实践中的空间问题相关。
强乃社认为,“空间转向”主要是指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空间具有社会性。
他指出,首次明确提出“空间转向”并进行系统论证的是美国学者索亚,此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形成了所谓的“空间转向”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Ma r x e x t e n d e d t h e n a t u r l a v i e w o f t i me — s p a c e t o s o c i l a i f e l d . On t h e b a s i s o f Ma r x’ s t i me s p a c e v i e w. Ha r v e y p u t f o r w a r d t h e d i a l e c t i c a l v i e w o f s p a c e - t i me wi t h mo r e e mp h a s i s o n s p a c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e v i e ws o f t i me — s p a c e o n Ma r x a n d Ha r v e y g e n e r a t e d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b a c k g r o u n d s a n d h a d d i f f e r e n t v a l u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s :Ma r x ’ S v i e w i s b a s e d o n t h e f r e e a l l — 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u ma n b e i n g s ,w h e r e a s Ha r v e y ’ S v i e w o n d i a l e c t i c l a u t o p i a .T h e v i e w o f t i me — s p a c e i s c l o s e l y l i n k e d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I t i s h o p e d t h a t t h r o u g h t h e c 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s p a c e — t i me i n Ma r x a n d Ha r v e y, a 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 f o r t h e c u r r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c a n b e o b t a i n e d .
V o 1 . 2 8 N o . 3
Ma y , 2 0 1 5
DOI : 1 0 . 1 3 7 6 6 / j . b h s k . 1 0 0 8 - 2 2 0 4 . 2 0 1 4 . 0 1 4 3
马 克 思 和 哈 维 的 时 空 观 比 较 研 究
庄 穆 ,周 丹
Ke y wo r ds:M a r x;H a r v e y;v i e w o f t i me - s p a c e;i mba l a n c e o f t i me a n d s pa c e;c a p i t a l i s t s o c i e t y
第2 8卷 第 3期
2 0 1 5年 5月
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 A s t r o n a u t i c s ( S o c i J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Zh u a n g M u,Zh o u Da n
( Ma r x i s m S c h o o l , 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F u j i a n 3 5 0 1 1 6 , C h i n a )
( 福 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 院, 福建 福州3 5 0 1 1 6 )
摘
要: 马 克 思将 自然 时 空延 伸 到社 会 领 域 , 哈 维在 继承 马 克 思 时 空观 的 基 础 上 , 提 出 了辩 证 的 时 空 观 , 并 且
更 加 强调 空 间 的 维 度 。 马 克 思 和哈 维 的 时 空观 产 生在 不 同的 时代 背 景 下 , 具 有 不 同的 价 值 旨归 , 马 克 思 的 时 空观 是 以人 的 自 由而 全 面 发展 为 价 值 指 向的 , 而 哈 雏 则 是 以辩 证 的鸟 托 邦 为价 值 指 向 。 时 空观 与社 会 发 展 紧 密联 系 , 对 马克 思和 哈 维 的 时 空观 比较 , 可 为 中 国 当前 的社 会 发展 提 供 一 个 新 的发 展 视 角 。 关键词 : 马克 思; 哈 维 ;时 空观 ;时空 失 衡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中图分 类号 : A 8 1 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 2 2 0 4 ( 2 0 1 5 ) 0 3 . - 0 0 8 0 - 0 6
C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Vi e w o f Ti me ・ s p a c e b e t we e n Ma r x a n d Ha r v 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