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

(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四、佛教的产生

1、产生的时间与地点:前6世纪古代印度

2、创始人:

中华文明起源四大悬疑

中华文明起源四大悬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9-15 悬疑一:中华文明是来自西方吗? 本报记者金辉

最近,个别学者提出,四川境内的“‘三星堆’文明绝非内生,它属于外来文明,其来源是‘西方’”,“‘三星堆’古国是古代中东地区闪米特人建立的政权,‘三星堆’文明实质上更是闪米特文化的遗泽”。难道中华文明真的是在数千年前从遥远的西方传过来的吗? 这种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假说并非新鲜物,它只不过是中华文明“西来说”的一个新版本。有学者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缺乏有力的考古方面的证据。虽然在我国最早的文献记录《尚书·虞夏书》中记载了尧、舜、禹相继为帝的情况,但是经后代学者考证,《虞夏书》中尧典、《皋陶谟》和《禹贡》并不是当时人们遗留下来的,而是战国时代的作品。即使是比较可信的《尚书·盘庚》至少也经过了周人的改动——所以尧、舜、禹及以前的黄帝时代,都只能算是古史传说时代。 从19世纪末开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各种版本的中华文明“西来说”,包括中华文明起源于“埃及说”、“巴比伦说”、“印度说”和“中亚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世纪20年代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提出的“仰韶文化西来说”。在1923年发表的《中华远古之文化》一文中,安特生提出,从中亚开始,彩陶的成品年代逐渐接近当代,说明中国陶器的制作技术是从中亚传入的,因此中国文化亦有可能是从中亚传入的。 安特生的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曾经非常流行。但是随着中外考古学家对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年代学方面的革命性发现,“仰韶文化西来说”基本被推翻,有关中国文化起源的认识已经远远比20年代更清楚更进步了。 安特生在1943年出版的《中国史前史研究》一书中,承认晚于仰韶的马厂期的彩陶与安诺和特里波列的彩陶相近,在河南及甘肃仰韶时代,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另外的种族参加了陶器的制作,精美的彩陶以及其他陶器说明,在仰韶初期中国人就是陶器的主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认为,中华文明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文明都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华文明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外来文明也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但是外来文化从没有改变中华文明的本土特色。随着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自元谋人开始的各个时期的人类化石,也有大量旧石器时代和新石

1.3.1西方文明的摇篮练习题及答案

西方文明的摇篮(练习) 、选择题: 1.( 2013·湖北黄石· 17)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 明。下列不属于大河流域 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 A .古印度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古代中国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6. (2013·湖北恩施州· 22)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 政治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符合史 实的有( ) ① 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 ② 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③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④ 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 (2013·湖北咸宁· 21)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 盛的城邦是( ) A .雅典 B .斯巴达 C .奥林匹亚 D .罗马 8. (2013 ·山东烟台· 16) 2012 年被称为“选举之年” ,这一年 2. 3. ( 2013·湖南株洲· 11)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 域,也有起源海 洋的。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 ( A .古代希腊 B (2013·湖南常德· 最佳旅游地应是 ( A .希腊 )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国 12)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的 )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16)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 动会的 这里”指的是 (2013·云南德 宏· 摇篮。“ A .法国 5. (2013 ·黑龙江龙东· 位的执政4. B . ( ) 罗马 C .英国 D .希腊 1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 B .屋大维 C .亚历山大 D .凯撒

(整理)古都高阳—华夏文明的摇篮.

古都高阳—华夏文明的摇篮

目录 一高阳地域是华夏最早期人类繁衍的摇篮 (2) 二颛顼帝高阳部族最早实现了原始人类向文明人类的跨越 (4) 三颛顼帝初国高阳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7) 四高阳是纺织的摇篮 (16) 五华夏文明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21) 六华夏文明孕育了高阳历代英烈 (23)

古都高阳,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及其曾孙颛顼帝最早开发的地域,为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撰写此段历史让今人学习,传承三皇五帝的开创精神。以更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实现华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阳地域是华夏最早期人类繁衍的摇篮 上古时代,黄河流经高阳入海。高阳平地是早期黄河及太行山(我国最早出现的山脉),东流诸水,经历日久迁徙、冲积沉淀而成的平地。它是由畦地和湖泊组成,北有白洋淀、东有文安洼。 古代“河”为黄河专称,其他独流入海的河称水。如易水、滱水、濡水等。据史料记载,早在七千五百年前,古黄河一直取道河北平原,经高阳、白洋淀地域入海。公元二百零六年黄河在河北平原的地上河道崩溃,从此黄河改道南移,但黄河派生支流仍经高阳平地入海。如: 泒河------东流经任丘、天津入海。滱水(高河)------东流河间、交河入海。猪龙河------经高阳旧城流入白洋淀。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向东流入渤海,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七十五万平方公里。以上是黄土高原,河流在黄土高原冲刷了大量的黄土,水呈黄色,这就是黄河名称的由来。 黄河中段,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省,河水大都在高山

峡谷中流动,水流湍急。过三门峡(河南三门峡)以后,河流进入坡度极小的平原,从此河面宽阔,水速变慢,河中夹带的大量泥沙百分之六十开始沉淀,使太行山东麓至渤海边大片地域,成了沉积平原。这块平原,西起太行山脚下的徐水、保定、清苑、定州等县,东至渤海的文安、沧州等市。中部有高阳、任丘(今任丘市)、河间、肃宁等县。 高阳平地,位于地球北纬三十八度,是地球北温带的中部,地理环境非常好具有一定的特点: 1、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四季温差变化不大。 2、土地肥沃,由于高阳地域是沉积平地,所以土质松软肥沃,适合万物生长。 3、水源丰富,北有白洋淀、东有文安洼、中有泒河、滱水、猪龙河等河流。 4、食物丰足,地面有果树成林,果蔬遍地,地上有成群走兽,空中有大雁、天鹅等飞禽,水中有鱼虾龟蟹,还有很多的可食植物,如莲子、芒子、鸡头、菱角、扎菜等。 时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质肥沃、食物丰足,给上古人类生活繁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据白洋淀考古发现,白洋淀有古人类遗址,这说明了高阳平原地是华夏早期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通常称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平原,这个地方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早在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他们在交流中逐渐创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对它加以继承和改造后,成为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用芦苇秆和动物骨头在软泥上所刻,落笔时力度大速度缓,印痕宽而深;提笔时力量小速度快,印痕窄而浅,好像木楔子,所以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曾经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文字。苏美尔人还把他们的神话故事《吉尔伽美什》刻在泥板上,成为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最古老的史诗。史诗主要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一生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大约公元前2006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巴比伦人在苏美尔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绚丽的文明。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全文共350

0行,内容涉及盗窃动产和奴隶,对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典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相传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治愈爱妻的思乡病,特地建造了这座超豪华的“天堂”献给她作为礼物。果然,爱妻思念家乡的愁容一扫而光,白皙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欢快的笑容。空中花园为立体结构,共7层,高25米。基层由石块铺成,每层用石柱支撑。层层都有奇花异草,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园中有小溪流淌,溪水缘自于幼发拉底河河水。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古迹之一。 星移斗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战胜波斯人,两河流域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格达,巴格达遂成为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帝国首领哈里发的皇宫用大理石砌成,城门装饰着精雕细刻的花草、动物图案,窗户镶嵌着彩色玻璃,墙上挂着精美的壁毯;宫廷大院有喷水池,种植奇花异草;夜晚,来自帝国各地的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聚集宫中,仙乐飘飘,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宫廷外围则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水渠纵横,沃野千里,田禾茂盛。两河沿岸的码头上停泊着密密麻麻的商船,河畔城市的市场繁荣,

西方文明的摇篮练习题及答案

西方文明的摇篮(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湖北黄石·17)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大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C.古代中国文明 D.古希腊文明2.(2013·湖南株洲·11)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海洋的。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 ) A.古代希腊 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3.(2013·湖南常德·12)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地应是( ) A.希腊 B.英国C.法国 D.德国4.(2013·云南德宏·16)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摇篮。“这里”指的是( ) A.法国B.罗马C.英国D.希腊 5. (2013·黑龙江龙东·1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时,在 位的执政官是( ) A.伯利克里B.屋大维 C.亚历山大D.凯撒 6.(2013·湖北恩施州·22)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 政治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③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④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13·湖北咸宁·2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 盛的城邦是() A.雅典B.斯巴达 C.奥林匹亚D.罗马8. (2013·山东烟台·16) 2012年被称为“选举之年”,这一年俄罗斯、法国、 美国等国先后进行了总统大选。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较早出现在()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高中历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中华文明出现的神话人物、时间与特点。 理解:(1)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对早期历史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概况,找到有用信息。 (2)分析考古材料,明确距今1万年前后,原始农耕出现,早期农耕聚落-姜寨遗址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中华大地的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等等,体会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考古和神话传说的认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大量考古材料的认识,学生感悟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原始农耕的意义,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的起源 已知祖国境内距今17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最初的人类生存方式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处于一种野蛮状态。人只能完全凭自然的支配。然而,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一点一滴地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财富——文化。最初文化的诞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简单而粗糙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图片,学生形成一定感性认识),表明人类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讲授】原始农耕 原始农耕(板书) 大家迅速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使用工具和生产内容(板书)

提问:我们何以知道一万年前我们出现了原始农耕的? 引入相关考古材料1,半坡;2,磁山;3,河姆渡;4,玉蟾岩 除了粟和稻之外,根据考古发现黍、稷、大豆也起源于中国。(板书)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同学们还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中国原始农耕的特点: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板书) 原始农耕的出现产生什么影响呢? 1,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2,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板书)早期的农耕聚落中的生产和生活是什么面貌呢? 姜寨一致反映的历史信息: 1,小家庭已经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2,聚落由家庭—家族—氏族三级组成。 3,聚落内部共同耕作,平均分配(考古发现,大房子内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拥有大型连通灶和可供20-30人同时睡觉的土床,并非为某个人或某个家庭所居住),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幻灯片展示和板书相结合)这也是生产的组织形式。 【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谈到中华文明,很多人首先会想起这样一些人物:盘古、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展示图片),这些叫做神话传说(板书) 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作为集体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几个阶段,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我们还不能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黄帝,叙述黄帝(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干,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板书)正如这个称呼本身所揭示的那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可以自称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和骄傲。 展示陶寺城址的图片的同时加以叙述。展示牛河梁遗址并加以叙述,请问同学们,刚才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史料——考古发现(板书,)这两则考古材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讨论(视

中华五千年文明

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把夏代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中华文明被认为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属古史传说的范畴,对夏代历史的记载也极其简略,仅仅根据这些后世文献的记载,很难全面地研究当时的历史。如果没有考古遗存发现,没有当世的文献资料,后世著述中的记载只能是“传说”。 20 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经过80多年的发掘研究,新的考古材料对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历史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记录。人们也认识到,《史记》中有关五帝时代的记载,绝非凭空杜撰,其中的确传递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在 2000 年完成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即开始了中国的综合性考古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了夏、商、西周王朝时期新的年表(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0年)。断代工程的夏的始年,即从禹之受禅为王开始。工程推出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 距今6000-5000年是一个文明起源加速的阶段,距今 5000-4000是初期文明形成的时期,距今4000-221年是王朝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的时期,到秦代以后,中华文明进入到了帝国的阶段。 中原起源说、“一枝独秀”:中国的学者们多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描绘为中原“一枝独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然后扩散到边疆,才有了边疆的民族与文明。夏商周三朝都是在中原或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地区发展起来的。 “区系类型理论”、满天星斗:1981年,考古学家苏秉琦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区系类型理论”,“文明的起源恰似满天星斗一样,分布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把中国古代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即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临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及临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及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和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对中原中心论提出明确挑战。 “多元一体”: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可以用“多元一体”来概括。多元就是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一体是逐渐融合到以中原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文明当中。先后地融入以中原为中心的大熔炉当中,只不过融入的时间不同,融入的方式有可能也不同,有些是被军事征服,有的是可能通过别的途径,共同构成这样的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际上就是追溯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模式之一,可以用“汇聚”和“辐射”来概括。汇聚主要是在夏王朝之前各地的文化因素向中原汇聚,辐射主要是商王朝及其后高度发达的文明向周围的扩展。①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梳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发展脉络,论证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最新的研究所得出的认识,仰韶时代中晚期(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龙山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和夏、商、西周王朝的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0年)分别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形 ①王巍:《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22日。

中华民族的摇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的摇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的摇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创建

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经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7、第①段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答: 18、读②段,回答,黄河流域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 19、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 20、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 答: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原文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原文阅读 3母亲河拓展阅读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源头之高,流程之远。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从这里汩汩而出的泉水,顺山势汇聚成溪,向东流去。黄河流程蜿蜒曲折,有“九曲十八弯”之说。它行程5464千米,流经9个省、自治区,汇集了渭河、泾河等几十条主要支流和上千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黄河上游,植被较好,河水清冽。这段黄河水流急、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及至中游,途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顺流而下,河水变为深黄,黄河因此而得名。黄河在这一段穿越于群山和高原之间,形成许多奇异景观。壶口两岸高山绝壁,奔涌而来的河水急速收窄,从断层飞流直下30余米,有如巨壶倾注,激起震耳欲聋的翻滚波涛。从壶口往下65千米是险峻的龙门,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所凿,鬼斧神工,令人惊叹。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滔滔黄河以每年16亿吨的输沙量进入下游,随着地势变得平坦,流速渐缓。泥沙慢慢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河堤也随之加高,致使有些河段成了高于地面的“悬河”。到快入海时,黄河已显得步履沉重,只能缓缓向前。黄河沉积的泥沙,填海造地,形成了黄河三角洲。这里是我国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等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由于受潮水的顶托,还有一部分泥沙回淤在入海口,形成了坚硬的河岗。为了越过这道屏障,黄河又突然抖起精神,宛如一条蛟龙,腾跃而起,轰鸣着扑向大海。至此,滚滚黄河完成了曲折壮丽的漫长行程。奔腾不息的黄河已流淌了150万年。远古时代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许多地方被森林草原覆盖,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生息劳作、繁衍发展的良好环境。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早在80万年前,黄河中游就有“蓝田人”从事渔猎活动。7000年前,生活在西安一带的“半坡人”建造了布局有序的村落。考古发掘出土的农具及陶器上绘画的鱼、奔跑的小鹿,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内容和文明的发展进程。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更是令人遐想。传说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发明了驾车行船等生产技术,其部族发祥于陕西省北部,后来进入关中。炎帝姓姜,部族发源于渭水,炎帝制造农具、教人耕作,还曾“尝百草”寻找药材。涿鹿之战,黄帝打败了蚩尤,联合炎帝统一了黄河中游。后来黄帝乘龙归天,百姓拉住他不放,结果只拽下他的衣衫和帽子,于是人们将其衣冠葬在他的飞升之地乔山,在他的坟上种植松柏,这就是黄帝陵。黄河之水有利有弊。黄河及其支流泛滥过后,造就了大面积肥沃的土地,特别适合种植粟黍一类旱地作物;可是泛滥的河水,时常给人畜带来灾害。大禹治水,受到各部落拥戴,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夏朝。公元前16世纪,商朝取代了夏朝。公元前11世纪,发源于渭水流域的周部落兴起,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周武王在姜尚(姜子牙)辅佐下,打败了昏庸无道的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河南洛阳,在黄河之滨分封诸侯,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为了区别于周围各诸侯国的都邑,洛阳又地处各诸侯国中央,于是人们把周天子所在的都邑称之为“中国”,久而久之,“中国”成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简称。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不断进步,人口逐渐增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甲骨文及金文的创造和使用,城市的出现和繁荣,是早期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创造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极其辉煌的精神财富,把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了高峰。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多个中心,但黄河流域是最重要的中心。后来大展宏图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都建都于黄河流域。黄河养育了世代华夏儿女,也培养了融汇百川、自强不息、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生铁冶炼技术惠及世界;在这里创作出来的唐诗宋词、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图》等文学艺术珍品举世闻名……华夏文明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强大凝聚力的来源。黄帝陵前祭祖,大槐树下寻根,天下华人同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来自高山,流向大海;黄河来自远古,奔向未来。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摇篮

天水伏羲文化节(tiānshuǐfúxīwénhuàjié) 天水伏羲文化节是甘肃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礼的群众性节庆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相传这一天是华夏始祖伏羲的诞辰,而天水就是伏羲的故乡。因此,每年的祭祀活动已经成为天水人生活中一个隆重的节日。天刚放亮,天水市就已经鼓乐喧天,人头攒动,一派喜庆气氛。8点整,穿红带绿的民间民俗文艺表演队伍从市区东边的天水市政府大院出发,一路展演着缓缓向城区西边的伏羲庙行进。走在这支队伍最前列的,是一幅巨大的由众人簇拥着的伏羲的画像,其身后是身穿黑衣黑裤,按8行8列排着的一个64人的方阵,他们手举高高的旗幡,幡上分别是伏羲八卦中的64卦爻。这支前后长达1000多米的表演队伍中,有原本用来朝拜玉皇的古乐朝山队;有过去群众用以祈天降雨的夹板鼓队;也有敦煌舞乐队;有衣着秦朝兵士服饰的小学生队伍;有大学生摹仿原始人动作组成的远古先民队;有老年社火队和中国传统节日中不可少的雄狮队及舞龙队;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武山旋鼓队和秦城夹板鼓队的表演。武山旋鼓大约由三、四十人组成,大家都身穿黄绸衣裤,说是龙的传人、黄皮肤的象征。他们一手握鼓锤,一手持一把扇形羊皮鼓,虽然鼓身娇小,但那激昂奔放的旋律,那快速回旋着的铿锵跳跃的舞姿,将西北人的豪迈及对先祖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每一个观者随之激动和振奋,据说这种旋鼓出现的年代久远,它原本是牧羊人遭遇狼群时发出求救信号用的,后来被逐渐搬上文艺舞台,并频频出现在国内各大型活动中,也曾多次参加国际演出。 甘肃民俗风情甘肃,包含汉、回、藏、东乡、裕固、蒙古、哈萨克、保安、撒拉、 满、土、维吾尔等12个主要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甘肃历史悠 久,民俗活动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3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26个。相传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便诞生在这里。远自 上古,黄河两岸的农业文明已经萌芽。璀璨的古代文化与现代风采展现在唐诗、宋词、元曲之中;展现在 古老的洞窟内、绚烂的壁画上;展现在“花儿”的歌声里、香浪节的笑语中;展现在无边无际的雪山草原 深处……行走在甘肃大地上,到处都有民俗风情、动人传说和名胜古迹。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 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境内除有举世 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和秦安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外,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在天水的遗风民俗也十分丰 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伏羲庙会和农历五月十三日的伏羲文化节,将天水民俗活动推向高潮。唐玄奘 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山乔、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主要民俗景点。三国的古战场街亭、祁山堡、木 门道、诸葛军垒、阴平古道、姜维墓祠等遗迹,不仅能使您重温三国历史,而且至今流传的孔明帽房屋、 正月十五点灯盏等民俗,使人深感三国遗风的浓郁。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 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作为黄教三大寺, 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 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 叹为观止。规模宏大的莲花山和松鸣岩花儿会,不但是临夏民俗风情的充分展现,而且在世界民俗风情中, 也占有一席之地。更有那甘南藏区的浪山节、采花节;临夏东乡族、保安族的婚礼、饮食等习俗,使甘南 和临夏成为甘肃民俗的黄金地域。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里除有众多中 国革命遗迹外,更有轩辕“黄帝得道于广成子”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 而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俗文化主要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 力。定西地区和白银市,虽干旱少雨,植被较差,但也不乏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陇西是天下李姓的祖地, 是海内外李氏寻根问祖之地;岷县是当归主要产地,由此而形成的生活、礼仪、节庆等民俗,在海内外都 有一定影响。会宁县的会师楼则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粮仓,更是昔 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河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 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遗址、桥湾 人皮鼓、民间筵悦、民勤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省会兰州市,不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 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这里民俗风情更是多彩多姿,连城鲁土司衙门、黄河古渡和铁桥、五泉山庙会、 安宁堡桃花会、皋兰闹元宵与打春牛、水车与皮筏、太平鼓和太平歌以及雕刻葫芦、黄河石、水烟、白兰 瓜等,让人流连往返。 甘肃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也曾在此停留。 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甘肃省中部。兰州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它东迎陕西,西通新、青,北接宁、蒙,南达川、藏,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冲。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设金城郡,辖13县。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设置兰州总管府,兰州之名始于此时。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定为甘肃省省会。1941年设立兰州市。兰州自古在西北就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是我国古代中西贸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埠和贸易集散地,是丝绸古道上的重要渡口和茶马贸易市场。 甘肃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教和商贸中心,也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旅客集散地。城关区是全省的行政、商贸、科研、交通和旅游中心;其中西固区和七里河区为以古油化工、毛纺、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区;安宁区是文化教育集中区;三个郊县以农业为主,并为市区提供蔬菜瓜果。兰州市区主要以五条东西向干线街为主,道路规划整齐,宽阔笔直,干净漂亮。 地貌主要由黄河冲击而成的大片河谷盆地、绵延起伏的山地和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构成。兰州城区位居兴隆山至七道梁山前分割黄土塬与皋兰北山共同土梁峁沟壑区之间,是一座黄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依山傍水,南北狭而东西长的带状盆地城市。兰州盆地的南侧一线为石质山地,是祁连山脉的东延部分,有连城、马甸山、阿干等林区,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北侧一带则为黄土梁峁所覆盖。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约1600多公里,这一带有敦煌莫高窟、炳灵寺、拉卜楞寺、麦积山等著名的历史古迹,也有神奇的自然风景、众多的旅游文化、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旅游商品。兰州市区的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白衣寺等名胜古迹,兰山公园、南湖公园、滨河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以及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等自然景区,都是旅游观光者的必到之处。 兰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生活条件良好。尤其在夏天,“莫道兰州近阳关,避暑胜过昆明城”;在冬天,从11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全城暖气全天候开放,室内温暖如春,比南方的城市还要舒适。兰州由于日照强烈,温差大,利于瓜果糖份积累,瓜果种类多而极其甘甜,使兰州有“瓜果城”之美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本课学习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中华文明起源部分,注意使用地图,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同时,更好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发展情况应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 通过列表比较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3.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

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 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从整体上认识夏商周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演变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时空角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境内分布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是研究从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转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具体有哪些?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内容提要】 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源。工具的使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原始农业的出现奠定了文明的基础。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发展、阶层分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文明走向产生。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的产生时期。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框架线索】 【知识体系】 一.文明和文明的起源 1.文明 (1)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2)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3)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2.文明的起源 (1)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2)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二.追溯文明起源的方法 1.信史时代:以传世文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古研究。 2.传说时代:以考古研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历史传说。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1.中华先民的出现——旧石器时代的到来 (1)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

(2)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3)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数百处 ①典型文化遗址: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 ②物质生产水平: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已经学会用火。 ③社会发展程度:过着群居生活;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2.中华文明的奠基——新石器前期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从公元前1万年开始。 (2)所谓新石器革命,就是农业革命。 (3)新石器早期(距今1万年-7000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①全国文化遗存:1万多处,分布广泛 ②物质生产水平:石器打磨结合;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 ③社会发展程度:渔猎走向定居;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发展。 (4)新石器中期(距今7000-5000年)——六大文明区系出现,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形成。 ①六大文明区系出现: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 ②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形成: 如,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时期,粟是主要栽培作物;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3.中华文明的起源——新时期晚期的突破(距今5000年左右) (1)典型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取代了此前的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2)文化遗址分析: (以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为例) ①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积累。 ②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社会组织扩大,氏族组合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详细分析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详 细分析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详细分析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 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 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多万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长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 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 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 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 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 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 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 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皇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 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 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 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 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 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22.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1分) 23.文章第一段共有三句,抽出第二句后段意并未改变,而且内容更简洁,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2分) 24.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3分) 25.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处。(1分)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2. 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基础认知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____________ 制作石器的 时代。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 __________ 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 ________ 。他们从事__________________ 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 _______________ 。 2、新石器时代 (1)概况:距今约1 万年,我国进入 ___________ 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______________ 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 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 ,生活逐渐稳定。我国已发现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方向发展。 (2)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5000 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 ______________ 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 ,以___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下游有 ___________ 。河姆渡文化 的居民种植_______ ,并且掌握了____________ 技术。距今约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 化被__________ 所代替。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下游有 __________ 。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 和_____ 。 3、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___________ 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 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共享。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本课的部分内容,所以应该适当的减少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间。 三、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地图,了解石器时期中国境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的分布,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原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 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都是什么吗? 生:人类。 师: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 生:人类是从猿转变而成的。 师: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师: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猿到人的转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取材方便和制作简单等原因,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因为石器加工方式的不同,我们将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之后告诉老师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意思? 生: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看ppt上两张地图。左边是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古人类分布图,右边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同学们能看出其分布特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