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中国地理 第34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3中国地理概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3中国地理概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3中国地理概况[考点扫描]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2.中国的人口与民族3.中国的地形4.中国的气候5.3中国的河流和湖泊6.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构建][考点简析]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

3.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

4.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建议同学们通过经常看电视(天气预报)、报刊、多看地图、多做填图练习和拼图游戏等方式,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二、中国的人口与民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我国人口 (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1.人口分布: (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2.人口增长: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人口问题: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高优指导2019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文地理课件中图版

高优指导2019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文地理课件中图版

-9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二、中国主要农作物及影响条件 1.粮食作物
作物 小麦 玉米 谷子
商品基地的主要影 主要分布区及商品基地 响条件 东北平原、华北平 有利:地广人稀、 原、西北灌溉农业区 土壤肥沃、机械化 松嫩平原、三江 程度高、交通便利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平原 不利:热量不足,复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种指数低
-8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名称
分布区 成都平原、江汉 南方水 平原、洞庭湖平 田农 原、鄱阳湖平 业区 原、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 西北灌 新疆绿洲地带、 溉农 河西走廊、河套 业区 平原、宁夏平原 青藏高 雅鲁藏布江谷 原河谷 地、湟水谷地 农业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 夏季的伏旱和 合较好;劳动力充足 ;邻 洪涝灾害对早 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基 稻生产不利 地和海港,市场广阔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灌 水源紧缺 溉水源 与高原相比,海拔较低,气 与我国东部相 温较高,地势平坦 ,水源充 比,热量不足 足
-12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作物 糖料作 物 甜菜 甘蔗 苹果 柑橘 花卉
水果
主要分布区及商品基 地 东北平原、河套平 原、北疆 台、闽、粤、桂、 滇、川 北方地区的丘陵区 南方地区的丘陵区 西南
商品基地的主要影响条件 喜温凉、耐盐碱、耐干旱、 生长期短 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 长 暖温带气候 亚热带气候 四季如春
名称 东北商 品农业 基地 华北旱 作农 业区
分布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 三江平原、松嫩 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纬度高,气温 平原、辽河平原 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可 低,热量不足 提供农业机械 春旱夏涝,低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 湿地、盐碱地 华北平原 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比重大,风沙 天数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中国地理 第33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中国地理 第33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中图版

(1)四大高原
高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 青藏 世界最高,平均海拔 4 000 m 要分布于__雅__鲁__藏__布__江__ 高原 以上;多高大山脉;雪山连
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 (A) 绵,冰川广布

内蒙 海拔一般在 1 000 m 左右;地
古高 面坦荡;自东向西由_草___原__、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东南部受夏季风影 东南湿润,愈向 空间 从东南沿海
响大,降水多;西北 西北内陆愈干 分布 向西北内陆
内陆受夏季风影响 燥;从沿海向内 规律 _递__减___
不明显,降水稀少 陆地带性明显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
季 季节分配不均,
盆地
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准噶 尔盆 地(F)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_绿__洲___农业,种植春小 麦、甜菜;人口和城市 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 布;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 平均海拔 3 000 m 左右;内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
木盆 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 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
地(G) 东部多沼泽、盐湖
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密布
游平
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
原(K)
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南暖北寒、南北温 ①我国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
差大,漠河最冷。1 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 冬 月_0_℃__等温线大致 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二讲 中国人文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二讲 中国人文地理课件

黄河 流域
长江 流域
冀中南、 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沿岸 滨海平原
优势
光照充足,晴天多,灌溉 便利;长绒棉产区
劣势
水源限制;土地 少,距市场远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 水适中;劳动力丰富;种 植历史悠久;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中、低产田多,旱 涝、风沙和盐碱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 热资源丰富;劳动力丰 富;交通便利
(1)能源化工“金三角”的区位优势是
()
①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科技先进
④综合开发优势明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能源化工“金三角”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水资源短缺
B.劳动力不足
C.国家政策
D.农业基础薄弱
()
解析:第(1)题,综观全局,能源化工“金三角”资源丰 富、交通便利、综合开发优势明显,但此地不具备科技优 势。第(2)题,以宁东-鄂尔多斯-榆林为依托的能源化工 “金三角”经济区的优势在于能源丰富,劣势在于水资源 短缺。 答案:(1)C (2)A
中国的工业
[考点一线串]
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名称
位置、范围及主要工业 中心
工业部 门
特点
发展 条件
辽中 南工 业基 地
钢铁、 煤炭造 船、化 工、
我国老工 业基地之 一,骨干 企业:鞍 钢,我国 著名的重 工业基地
①丰富 的煤、 铁和有 色金属 资源; ②便利 的海陆 交通运 输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①能源、淡水 资源供应不 足,环境污染 严重;②高科 技产业发展不 足,工业产品 类型单一、技 术落后
区。
6.中国的旅游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3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教学案含解析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3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教学案含解析中图版

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1.中国地形读中国山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形特征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及其地理意义(7)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①有利影响a.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海洋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我国的内陆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b.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我国东部和西部。

c.阶梯状的地势特征使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

e.复杂多样的地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②不利影响a.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少。

b.险峻高大的山脉造成交通不便,不利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平原地区的经济交流。

2.中国气候(1)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2)气温①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冬季风的影响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②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3)降水①分布特征⎩⎪⎨⎪⎧空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和年际变化大②干湿地区a.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c.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3.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读中国内外流区域图,回答问题。

(1)内外流区:a外流区,b内流区。

(2)河流的水文特征①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汛期出现在夏季气温高的季节。

(3)主要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4.中国的自然资源(1)特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2)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34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34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水污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___农_药____、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
染 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
土壤 渣中所含__重__金__属__元素和有机物,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
污染 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 降的现象
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 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
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
发展中 国家
以生态破坏 为主,比发 达国家严重
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 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资源密集型工业,且资源利
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答案: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 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
[图解思路]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综合 思维
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 体现了区域认知 结合甲地的位置及铜矿资源开发从加剧水资源短缺、造 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 析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 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全球 变暖
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 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 伐森林
臭氧层 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中国地理 第34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讲义 中图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中国地理 第34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讲义 中图版

≥10 ℃积温(℃)
4 140 8 200 2 800 6 500
年降水量(mm)
683 1 980 538 1 350
1.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
A.①地—华北平原
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海南省
2.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A.热量不足 春小麦
地区,江西热量条件好,不利于甜菜的生长。第 7 题,河北 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小,灌溉水源不足,不利于水稻大 面积播种,而黑龙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能够满足水稻种 植的需要,故其种植面积更大。 答案:5.A 6.B 7.D
中国的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因各自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 不同,呈现出的发展问题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甜菜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数据。据此完成 5~7 题。
农作物 ①省区②源自③④河北2 420
623
18
92
黑龙江 新疆
295
0
111
1 925
728
1 269
95
65
江西
12
66
0
3 227
5.表中②代表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甜菜
C.水稻
D.小麦
6.江西无农作物③播种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以区域图文 材料为载体, 考查我国主 要的人文地 理特征,特别 是工业、农 业、交通和人 口。如 2016 全国卷ⅢT4~ 6、2015 全国 卷ⅡT1~3 等。
中国的农业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2.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条件
主要分布区或商品农 主要农作物
业基地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33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33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33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33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33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33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一、选择题(2017·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2.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进入5月份,图中30°N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之前有所增加,B对;清明节之前,32°N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10毫米,A错;秋分前后,35°N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大于10毫米,有些地方甚至高于50毫米,C错;7、8月份,35°N以北许多地区降水量超过10毫米,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伏旱现象。

第2题,根据雨带的移动规律,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上,河流多东流入海,为外流区,A对,B错;我国东部降水及雨带移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C错;由图示信息无法比较该区域南北部的人口密度,D错。

答案:1.B 2.A(2018·绵阳模拟)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下表示意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讲义复习课程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讲义复习课程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讲义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一、中国的疆域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右图1)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右图2)4. 我国区域定位的方法(1)利用经纬网对地形区进行空间定位(2)主要经纬线穿过的省区与地形区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巧记北回归线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30°N 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杭州湾等冈底斯山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40°N 塔里木盆地、祁连山北侧、河套平原南侧、渤海湾塔里木、祁连山,河套南侧渤海湾80°E 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西部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90°E 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孟加拉湾阿尔泰山、吐鲁番,可可西里孟加拉湾110°E 阴山、陕北、关中、陕南、巫山、雷州半岛和海南北起阴山贯三秦,南越巫山过海南120°E 大兴安岭、渤海、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兴安虎声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游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二阶梯分界线:A昆仑山——B祁连山——C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 大兴安岭——E 太行山脉——F 巫山——G 雪峰山。

2.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主要山脉分布4.我国主要的地形区(1)四大高原 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内蒙古高原 海拔1 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黄土高原 世界最广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 000米降到1 000米;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坝子”农业,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课件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课件新人教版

深度剖 析
气候界线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 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 底斯山。 ②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界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 湿润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秦岭—淮河。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 半干旱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 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 干旱区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 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③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 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 淮河。
第十三章 地理
中国
析考

考点
备考导 航
考纲要求
考向分析
以热点区域和事 件为背景,以空 中国地 间定位为重点, 理概况 1.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中国经济地理特征 分析局部区域气 3.我国四大分区的主要区 候、地形等自然 域特征、区域差异及影响 地理特征、原因 中国地 4.主要省外、省内、跨省 及农业、工业等 人文地理相关内 理分区 区域的特征 容,题型仍将以 综合题为主
水量较小,含沙量多,冬季 有结冰期,汛期较短
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
辽河、海 河、黄河
长江、珠
期,汛期长

探核

深度剖 析
②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
【知识拓展】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阴 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一线。 (4)自然资源 ①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主要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 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 东北平原(I) 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沼泽地;煤、铁、石油等 矿产资源丰富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 华北平原(J) 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 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 平原(K)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 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 地,“鱼米之乡”,长江 密布 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 部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34讲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课件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中国地理第34讲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课件中图版

甜菜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数据。据此完成 5~7 题。
农作物 ①
省区



河北 黑龙江 新疆
2 420 295 728
623
18
92
0
111
1 925
1 26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5
65
江西
12
66
0
3 227
5.表中②代表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甜菜
C.水稻
D.小麦
6.江西无农作物③播种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第 34 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最新考纲
1.我国的疆域与行 政区划。 2.我国人口的增长 和分布及我国的人 口政策。 3.我国农业分布概 况及因地制宜发展 农业的必要性。 4.我国工业的地理 分布特点。 5.我国交通运输网 络的地区分布。
考纲解读
考法指南
1.识记我国的疆域和行政 区划,人口增长和分布及 人口政策。 2.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 农业区的分布及其影响因 素,主要工业区的发展条 件。掌握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 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3.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分析 我国某地区工业、农业和 交通线、点的分布。
C.光照不足 水稻
D.降水少 甜菜
解析:第 1 题,四地位于我国东部,可排除③地位于塔里木 盆地;从年降水量可判断①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从积温 值看属于暖温带,则①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积温值显示② 地位于热带,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且由于地势高而年平均 气温较低;依此也可判断④地不可能位于海南省。第 2 题,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但水资源缺乏。 答案:1.A 2.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4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4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第34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考纲要求](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知识精讲]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①政治地图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2、世界经济全球化(1)经济活动的扩散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

它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即所谓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

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人文地理

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人文地理

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文地理一、引言中国人文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人口、民族、经济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中国人文地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独特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精神。

本课件将对中国人文地理进行一轮复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复习目标通过本课件的复习,大家将能够:1、掌握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及分布;2、理解中国的人口、民族和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掌握中国的人文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1、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及分布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气候条件多样,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海岸线曲折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也影响着人文地理的分布。

2、中国的人口、民族和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的分布和流动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的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人文地理的分布和发展。

3、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潜力。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4、中国的人文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人文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旅游、文化交流、城市规划等。

通过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四、复习总结通过本轮复习,大家对中国的人文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的人文地理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

通过对中国人文地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精神。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第34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教学案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第34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教学案 中图版

第34讲中国人文地理概况1.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我国的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分界线,以东人口多,密度大,以西人口少,密度小。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3)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壮族。

(5)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2.中国的农业(1)我国重要的农作物: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甘蔗。

(2)农业分布①地区分布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东部地区种植业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西部地区畜牧业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秦岭—淮河以南春小麦古长城以北冬小麦古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经济作物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疆花生山东、河南油菜长江流域甘蔗南部沿海、四川盆地甜菜黑、吉、内蒙古、新茶树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3)①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科技兴农。

3.中国的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沪宁杭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密集分布区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高新技术产业区①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

第34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人地协调观)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自然环境1.X围: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及某某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A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4.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易错提示】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X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某某自治区东部。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某某省、某某自治区,在某某省、某某省也有少量分布。

(1)开发:荒地的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

(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易错提示】“北大仓”变回“北大荒”的原因: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1.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 B.武汉比南昌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C.成都和拉萨的城市规模相同 D.上海和杭州的城市等级相同 2.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B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下游地区水能资源 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1.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B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大气污染 2.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 C ) 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 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 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1.海洋的作用:“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 2.我国海洋的国情
基本国情
主要表现
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大陆架 宽广,岛屿众 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大陆架包括 渤海 、黄

海海底全部,东海大部分,南海一部分
地跨三个气候带,季__风__ 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 热带 三个气候带,
【思考】 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 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提示: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达标排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四、维护海洋权益 1.原因: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国际 政治 、经济、科技 和 军事 竞争与合作的平台。 2.海洋权益的争夺:军事目标、战略要地 、海峡通道、海洋 资源及 其他相关经济利益。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4章 中国地理 第39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4章 中国地理 第39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第39讲中国人文地理概况(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南沙群岛是南海分布范围最大的珊瑚礁群。

南沙岛礁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

以前用小塑料盒进行栽培,但产量极低,采用“南沙温室”技术后,蔬菜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读图回答1~2题。

1.岛礁上“吃菜难”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水B.气温较低,热量不足C.阴雨较多,光照缺乏D.多石灰岩,土壤贫瘠2.“南沙温室”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热量B.保持空气湿度C.削弱狂风和高温的影响D.保持土壤肥力解析:第1题,南海的岛屿多为珊瑚岛,岛屿上有大量的石灰岩,所以岛屿不仅面积小,而且土壤贫瘠;且位于东北信风带,多大风、高温等天气,不利于蔬菜的种植。

第2题,“南沙温室”地处热带地区,所以该温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温室,其作用并不是增加热量。

结合上题可知,该温室的主要作用是防风、防潮水、防高温等。

答案:1.D 2.C(2017·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解析:第3题,甲省级行政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于60%,远远超过内蒙古和贵州,可排除川、滇两省级行政区;西藏的牧草地面积远多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

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受降水由东向西递减的影响,内蒙古植被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应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而不是因为地势平坦就大幅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加之内蒙古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虽然比黔少,但其土地面积远大于黔,因而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不比黔少。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3章+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3章+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

第十三章中国地理第1节中国地理概况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213页)[识记—基础梳理]1.中国的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①填图:在下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②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②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③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④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⑤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⑥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2.中国的地形、地势(1)地形特征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4)三大平原: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6)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中国的气候(1)气温①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和1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地区,其分布情况如下:①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②根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出四个干湿区。

下图中a、b、c分别大致相当于800 mm、400 mm和200 mm等降水量线,通过它们划分出A、B、C、D四个干湿区。

(1)河流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①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东线的输水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讲中国人文地理概况一、选择题南沙群岛是南海分布范围最大的珊瑚礁群。

南沙岛礁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

以前用小塑料盒进行栽培,但产量极低,采用“南沙温室”技术后,蔬菜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读图回答1~2题。

1.岛礁上“吃菜难”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水B.气温较低,热量不足C.阴雨较多,光照缺乏D.多石灰岩,土壤贫瘠2.“南沙温室”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热量B.保持空气湿度C.削弱狂风和高温的影响D.保持土壤肥力解析:第1题,南海的岛屿多为珊瑚岛,岛屿上有大量的石灰岩,所以岛屿不仅面积小,而且土壤贫瘠;且位于东北信风带,多大风、高温等天气,不利于蔬菜的种植。

第2题,“南沙温室”地处热带地区,所以该温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温室,其作用并不是增加热量。

结合上题可知,该温室的主要作用是防风、防潮水、防高温等。

答案:1.D 2.C(2017·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解析:第3题,甲省级行政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于60%,远远超过内蒙古和贵州,可排除川、滇两省级行政区;西藏的牧草地面积远多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

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受降水由东向西递减的影响,内蒙古植被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应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而不是因为地势平坦就大幅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加之内蒙古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虽然比黔少,但其土地面积远大于黔,因而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不比黔少。

答案:3.A 4.B(2018·银川质检)读1953—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5~6题。

5.1953—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比重变化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A.西北半壁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B.东南半壁人口大量迁向西北半壁C.实行少数民族计划生育优待政策D.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6.中西部地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其可行性最好的路径是( )A.大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B.鼓励粗放游牧业逐步向城郊乳畜业转变C.重点发展与资源开采相衔接的深加工业D.发展面向农民且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西北半壁人口比重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待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6题,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其可行性最好的路径是发展面向农民且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

答案:5.C 6.D下图示意我国六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四种农作物秸秆占本省区秸秆总量的比重。

读图回答7~8题。

7.图例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的是( )A.水稻、棉花、小麦、油菜B.棉花、油菜、水稻、小麦C.油菜、小麦、棉花、水稻D.小麦、水稻、油菜、棉花8.下列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A.秸秆—燃烧—能源B.秸秆—沼气池—能源和肥料C.秸秆—原料—造纸D.秸秆—原料—化工产品解析:第7题,油菜产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一带,故①表示油菜;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多种植水稻(黑龙江也种植水稻),故②表示小麦,④表示水稻。

第8题,从生态农业角度考虑,农作物秸秆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消耗,也可以将沼渣作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

答案:7.C 8.B(2018·马鞍山模拟)为适应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国家规划在北京南部新建北京新机场,计划2019年建成。

图1为北京新机场位置与北京主要交通枢纽的空间分布图,图2为目前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不同时段乘车离开与乘车到达的人数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 )A.土地面积B.居民出行C.人均收入D.地价高低10.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对接的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最高的时段是( )A.1-5时B.6-10时C.13-17时D.20-24时11.北京新机场的建成,将( )①形成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②极大地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③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的新格局④承接京津冀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提高运输效率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9.B 10.C 11.B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念青唐古拉雪山海拔5 100 m处,某公司建有世界级高端品质矿泉水——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的生产基地。

材料二下面为西藏地区简图及1994—2013年西藏城镇化率、城镇人口示意图。

(1)西藏城镇分布有何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2)简述西藏城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

(3)简析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生产基地建设的优势生产条件。

(4)列举念青唐古拉山冰川矿泉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西藏地区的城镇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好、农牧业发达的河谷地带。

(2)西藏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城镇数目较少,城镇化水平不高。

(3)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所产冰川矿泉水特有的品质;国家对西藏经济开发有政策支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高端矿泉水的市场也越来越大。

(4)从保护水源地、严禁超量开采、加大宣传力度等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主要沿河谷分布。

原因: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农牧业较发达。

(2)特征: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数量少(密度小)、城市等级低(规模小)。

形成原因:地处内陆,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

(3)无污染,水质优;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元素;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等。

(4)在水源地建立保护区,防止水污染;适量开采,严禁超量开采,使冰川水达到永续利用;加大勘探,寻找新的冰川矿泉水产地;加强管理,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加大品牌宣传,扩大市场需求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距离成都400多千米的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安宁河谷平原腹地。

从苹果、梨、桃、石榴、葡萄,到枇杷、橙、芒果、草莓、樱桃等,西昌市既有温带、亚热带水果,又有热带水果。

材料二西昌古称邛都,从秦汉时期设立郡县开始,至今已有2 100多年历史。

西昌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明清古城保存完好,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美誉。

境内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拥有全国唯一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近年来,西昌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等称号。

材料三下面图1为西昌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图,图2为西昌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西昌市既有温带、亚热带水果,又有热带水果,请分析原因。

(2)如果你在西昌市有一大片橘园,请提出提升橘子品质的措施。

(3)很多外地人选择在这座地处西南边陲的城市安家落户,你赞同吗?请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4)分析西昌市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解析:(1)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原因。

(2)提升橘子品质的措施从橘园管理、施肥、防控病虫害、增大气温日较差等方面分析。

(3)城市宜居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位置、地质条件、气候、交通、民风、社会稳定性等方面。

如果赞同主要从气候、环境、民风等方面分析,如果不赞同主要从位置、地质条件、交通等方面分析。

(4)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战乱及民族迁徙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西昌地处安宁河谷平原,属于亚热带,光热充足,土壤较肥沃,水资源丰富,自流灌溉便利,亚热带水果种类多;垂直地带性显著,海拔较高的缓坡地带,气温较低,排水良好,适宜温带水果生长;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年均温高,全年无霜,年温差小,可以生产热带水果。

(2)加强橘园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科学施用有机肥;用生物方法防控病虫害,少用农药;在橘园地面铺一些较大的砾石,减轻水土流失,同时反射太阳光,增大气温日较差。

(3)赞同。

理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适宜;靠近邛海,空气清新湿润;污染少,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区域安全性高。

或不赞同。

理由:地处西南边陲,比较偏僻,距离发达地区远;接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且多高山峡谷,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概率大;地处高山峡谷地带,交通相对不便。

(4)该地区多高山峡谷,交通不便,各民族之间交流较少,延缓了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与同化;该地区垂直地带性显著,不同的气候造就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该地区地处边疆,自古以来为多民族聚居地,又因为战乱和民族迁徙,使得少数民族众多;该地区地理位置偏远,高山大河阻隔,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受到的冲击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