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年的来历》教案
小班语言《年的来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年”的来历,知道年的传说。
2. 学习词语:古代、传说、尧帝、年终、奖励、祥瑞、春节、鞭炮、团圆。
3. 能够简单描述“年”的来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年”的来历。
2. 学会生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年”的传说,感受故事的魅力。
2. 能够运用生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年的来历》。
2. 生词卡片。
3. 画有“年”的图片和春节场景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年吗?春节又是什么呢?”1.2 引导学生回忆春节的场景,如放鞭炮、团圆饭等。
2. 讲述故事《年的来历》:2.1 利用课件或图书,讲述“年”的来历。
2.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3. 学习生词:3.1 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3.2 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生词的含义。
4. 练习表达:4.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来历。
4.2 引导学生运用生词,描述春节的场景。
5. 总结:5.1 回顾故事内容,强调“年”的来历。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6.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年”的来历。
6.2 画一幅春节场景的画,并写上几句描述春节的话。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饰故事中的角色,再现故事的场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年”的来历故事比赛,看谁讲得生动有趣。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年”的来历的理解程度。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故事讲述、绘画等。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春节的传说和习俗。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古代的春节文化。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关于春节的其他传说和习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年”的来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年”的来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的高效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3.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过年的经历和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和习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播放PPT课件,展示“年”的来历的图片和文字。
2. 教师讲解“年”的来历的故事。
1. 学生分组讨论“年”的传统习俗的意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年”的手抄报。
2. 学生展示手抄报,分享设计理念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设计手抄报,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过年习俗和文化活动。
2. 学生分享自己家庭过年的独特习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七、小组合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研究其来历和习俗。
2. 各组准备PPT或小报,向全班介绍所研究的节日。
3. 各组展示成果,其他学生提问,教师点评。
八、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
2. 下一节课分享所学内容,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年”的来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年”的来历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年”的来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年”的来历。
教学难点:理解“年”的来历背后的文化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怪兽,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怪兽。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这是“年”兽。
2. 初步感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年”兽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年”兽的样子和它的特点。
3. 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年”的来历的知识,讲解“年”的来历。
二、自主学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年”的来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年”的来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1. 发布任务教师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自主学习“年”的来历。
2.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任务单,教师巡回指导。
3. 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
三、课堂讨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深入理解“年”的来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年”的来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1. 发布讨论话题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认为“年”的来历是什么?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分享讨论成果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年”的来历。
教学难点:无。
教学准备:无。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年”的来历。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无。
教学准备: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1. 教师发放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年的来历教案(通用5篇)
年的来历教案(通用5篇)年的来历篇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年”的来历。
2、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的图片。
活动过程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师:今天,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展览。
大家可要认真、仔细地看。
2、看课件,了解过年的来历。
(1)师: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过年这个习惯。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人们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2)继续看课件,了解人们战胜“年”的故事。
(3)“怪兽‘年’最害怕红色、灯光、响声,所以白胡子老爷爷用穿红衣服、贴红、放爆竹、点灯的方法来对付它。
”“从此以后,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红福字,放爆竹,亮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
过年的风俗就由此而来。
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过年的热闹气氛。
师:现在,过年的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热闹。
小朋友,你们知道过年时还有哪些庆祝活动吗?4、游戏“放鞭炮”。
年的来历教案篇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白胡子老头儿出现后是如何将“年”兽撵跑的,他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了解年的来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交流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
4、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加文化积淀。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了解年的来历,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教学过程:一、诵读经典,激趣导入1、课前诵读(选段)2、春夏秋冬合在一起为一年,年表示什么?(时间);生活中,年还表示什么?(节日)我们昨天学习的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的题目吗?齐读课题,并强调谁的故事,故事中的年是什么?(野兽)3、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和词语,大家认为自己掌握得好吗?怎样证明呢?(开火车认读词语,齐读词语)4、设疑质探,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5、自探提示:(1)年兽长什么样子?它对人们有什么危害?人们每年是怎样做的?(2)白胡子老头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跑的?(3)后来,每年的除夕,人们是怎样做的?二、解疑合探,以读代讲。
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
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年、岁、腊、祭”等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了解年的来历和过年的习俗。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过年的经验和习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学生能够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年的来历和过年的习俗。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过年的经验和习俗。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年的来历》的PPT或黑板,以及相关的生词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过年的习俗又有哪些?”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2. 生词学习: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学生跟读并记录重要的生词。
3. 课文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出讨论题目:“你们过年的习俗有哪些?可以和小组成员分享一下吗?”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习俗。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要点,并反思过年的习俗和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生词测试或课堂上的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和理解能力。
3. 课文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上的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4.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习俗,以及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和生词,并完成课后作业,如回答相关问题或写一篇关于自己过年的经历的小短文。
小班语言《年的来历》教案
教案小班语言《年的来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年的来历,知道年是一种时间单位,并且了解中国古代关于年的传说。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解年的来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年的来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年的来历,包括年的定义、中国古代关于年的传说等。
2.讲解中国古代关于年的传说,包括年的来历、年的习俗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年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年的来历:向学生讲解年的定义,以及中国古代关于年的传说。
3.讲解中国古代关于年的传说:向学生讲解年的来历,以及年的习俗。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年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年的来历和习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总结: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年的来历和习俗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年的来历的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的分享,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年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的家庭沟通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年的来历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学生分享时,要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年相关的动画短片或讲述一个关于年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讲述“年兽”的故事,让学生对年的来历产生好奇。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短片或听故事,并思考问题:“你们知道年是什么吗?它是怎么来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2.讲解年的来历(10分钟)教师活动: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年的定义,如“年是一种时间单位,用来计算时间”。
年的来历教案
年的来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农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农历与公历的区别和联系。
3.学习通过农历计算和确定节气、节日及纪念日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农历的起源和主要历法变迁。
2.理解农历和公历的不同特点。
3.掌握通过农历计算和确定节气、节日及纪念日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农历与公历的换算方法及其背后的数学和天文原理。
2.学会通过农历确定节气、节日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义卖调查问卷、挂图2.学生准备:文具、笔记本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用PPT或挂图展示中国农历的历法系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问道:你们知道中国农历是怎样产生的吗?请思考一下。
2.知识传授(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农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讲解汉武帝改革之后的历法变迁,以及农历与公历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可结合PPT或挂图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3.理解与思考(15分钟)教师向学生发放教学义卖调查问卷,要求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填写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农历的使用情况和认识程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农历有哪些实际应用呢?请思考并做些简要的记录。
4.实际运用(2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如何利用农历计算和确定节气、节日及纪念日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如根据学生的生日和农历信息,计算学生的农历生日,并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找出所有组员的农历生日。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方法,计算本学期的节气和节日,并列出相关的纪念日。
5.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家乡或其他感兴趣的地方,选择一个重要的农历节日,了解并分享其起源、庆祝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
6.总结与练习(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鼓励学生加深对农历的了解和应用。
最后,教师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找出今年和明年的农历新年的日期。
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
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年的来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图片来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年的来历》是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年的来历和习俗的故事。
课文内容包括年的起源、年的传说、年的习俗等。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年的来历》。
与年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资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与年相关的习俗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年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年的来历和意义。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解释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3.3 讨论与探究: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提到的年的习俗,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年的来历和传说。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关注语音语调和表情。
4.2 学生讨论评价: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关注学生的观点和表达。
4.3 学生探究评价: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年的手工艺制作,如剪窗花、做灯笼等,体验传统文化。
5.2 家庭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调查和了解自己家族的过年习俗,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年相关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6.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小学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原文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又叫“年”。
那么,你知道“年”的来历吗?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样子十分可怕,性情异常凶猛。
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为了躲避“年”,每年腊月三十那天,人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牲口,赶着鸡鸭,躲进深山,等第二天再回来。
有一年除夕,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
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拐杖,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他来到村东头的老婆婆家。
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和大伙儿一起上山躲避“年”。
白胡子老头儿摆摆手,说:“我不怕‘年’。
你让我在这儿住一夜,我一定会把它撵走的。
”没有办法,老婆婆只好留下他,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耀武扬威地闯进了村子。
它走到老婆婆家时,发现门板上贴着大红纸,屋里所有的灯都亮着。
它害怕得浑身战栗起来。
突然,院子里传来劈劈啪啪的响声,吓得它一连退了好几步。
这时,大门开了,白胡子老头儿穿着一身红袍,哈哈大笑着走了出来。
“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来时,发现村子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
他们一起拥进了老婆婆家,七嘴八舌地问老头儿用了什么法术,把“年”赶跑了。
老头儿笑了笑说:“我也没用什么法术。
我只是知道,‘年’这东西,最怕红色、亮光和响声,所以我在门上贴了大红纸,在屋里点上红蜡烛,身穿大红袍,在它来的时候放鞭炮,这样‘年’就吓跑了。
今后你们用同样的办法,就会把它赶跑的。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整夜不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
这风俗越传越广,最后形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知识点字:劈、啪、婆、躲、响、隆词:传统(tǒng)、犄(jī)角、性(xìng)情、牲畜(chù)、躲避(bì)、腊(là)月、携(xié)幼、拄(zhǔ)拐杖(guǎizhàng)、矍铄(juéshuò)、不凡(fán)、撵(ni ǎn)走、避难[nàn]、耀(yào)武(wǔ)扬威、闯(chuǎng)进、战栗(lì)、仓皇(huáng)、无恙(yàng)、拥(yōng)进、鞭(biān)炮、爆(bào)竹、不熄(xī)重点句子:1、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样子十分可怕,性情异常凶猛。
小学课文《年的来历》教案
小学课文《年的来历》教案•相关推荐小学课文《年的来历》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年的来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注意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年”的来历。
体会白胡子老人的聪明才智,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加文化积淀。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弄懂白胡子老头儿把年兽赶走的办法。
2、弄清白胡子老头把年兽赶跑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教具准备:查阅与春节有关的其它习俗资料,挂图及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提问: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繁忙景象。
谁知道,过年时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同桌合作,互读生字,纠正读音并交流识记的方法。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结果。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过渡:在这件事情中,你对哪一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呢?,把它挑出来多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2、小组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弄清每一段写了什么。
(四)质疑问难,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1、启发:课文中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2、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再逐层解决。
3、小结:学贵有疑,疑问就好比开启一篇文章的金钥匙,会帮助我们开启学习的大门,走向更为广阔的知识殿堂。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生字词2、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汇报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大致归纳:1)年兽的样子及它对老百姓的残害。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年”的来历》原文及教案
【导语】语⽂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师阅读⽂本的结晶,是不是⽼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30课《“年”的来历》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tǒng)节⽇。
“春节”⼜叫“年”。
那么,你知道“年”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jī)⾓,样⼦⼗分可怕,性(xìng)情异常凶猛。
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就爬上岸来,吞⾷牲畜(chù),伤害⼈命。
为了躲避(bì)“年”,每年腊(là)⽉三⼗那天,⼈们就扶⽼携(xié)幼,牵着牲⼝,赶着鸡鸭,躲进深⼭,等第⼆天再回来。
有⼀年除⼣,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
这时,来了⼀个⽩胡⼦⽼头⼉,⼿拄(zhǔ)拐杖(guǎizhàng),精神矍铄(juéshuò),⽓宇不凡(fán)。
他来到村东头的⽼婆婆家。
好⼼的⽼婆婆给了他⼀些⾷物,并劝他赶紧和⼤伙⼉⼀起上⼭躲避“年”。
⽩胡⼦⽼头⼉摆摆⼿,说:“我不怕‘年’。
你让我在这⼉住⼀夜,我⼀定会把它撵(niǎn)⾛的。
”没有办法,⽼婆婆只好留下他,⾃⼰上⼭避难[nàn]去了。
半夜时分,“年”耀(yào)武(wǔ)扬威地闯(chuǎng)进了村⼦。
它⾛到⽼婆婆家时,发现门板上贴着⼤红纸,屋⾥所有的灯都亮着。
它害怕得浑⾝战栗(lì)起来。
突然,院⼦⾥传来劈劈啪啪的响声,吓得它⼀连退了好⼏步。
这时,⼤门开了,⽩胡⼦⽼头⼉穿着⼀⾝红袍,哈哈⼤笑着⾛了出来。
“年”⼤惊失⾊,仓皇(huáng)逃跑了。
第⼆天,当⼈们从深⼭回来时,发现村⼦⾥安然⽆恙(yàng),感到⼗分惊奇。
他们⼀起拥(yōng)进了⽼婆婆家,七嘴⼋⾆地问⽼头⼉⽤了什么法术,把“年”赶跑了。
小班语言《年的来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年”的来历,知道“年”的传说故事。
2. 培养幼儿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述“年的来历”传说故事。
2. 学习有关“年”的词汇和句子。
3. 进行听力、口语练习,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听力材料。
3. 教学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图片,引起幼儿对“年”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年”的来历。
2. 讲述故事:讲述“年的来历”传说故事,让幼儿了解“年”的起源。
3. 学习词汇和句子:教授与“年”相关的词汇和句子,让幼儿进行听力、口语练习。
4.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听力、口语练习,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回顾所学内容,强调“年”的来历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年的来历”故事。
2. 家长协助幼儿制作关于“年”的手工作品,展示幼儿对“年”的理解。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年”的来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听力、口语练习,评估幼儿的表达能力发展。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运用所学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关于“年”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他们心中的“年”。
2. 组织关于“年”的庆祝活动,让幼儿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3. 开展家庭作业分享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讲述“年的来历”。
八、教学资源:1. 传说故事:《年的来历》2. 教学课件:关于“年”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卡片:含有“年”的词汇和句子。
4. 家庭作业:关于“年”的手工作品。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3.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
年的来历教案
年的来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年的来历,了解中国民间故事《年的来历》。
2.培养学生对于年的历史起源和文化背景的兴趣和认知素养。
3.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记忆年的来历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年的来历的文化内涵,区分年的来历和其他节日的差异。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2.音频设备、课件、图片资料、小组活动草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提示学生新的学习任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年的来历’,你们知道年是怎么来的吗?”2.师生互动:学生针对年的来历提出自己的理解或问题。
3.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年的预测。
二、学习展示(20分钟)1.播放音频:“年的来历”,让学生大致了解年的起源和发展。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年的来历的相关资料,解释年的来历和其他节日的差异。
3.学生小组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日,展示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并与年进行对比讨论。
4.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三、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年的来历》课文,并回答问题:(1)年的来历与课文中的内容是否相符?(2)有哪些让你感到意外的事情?2.学生绘制《年的来历》故事的整体草图,用于故事的复述和整理。
四、学习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年的来历的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年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于年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小学课文《年的来历》教案
现代春节庆祝方式变革
春节庆祝方式的变迁
01
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庆祝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如从传统
的家庭聚餐到酒店年夜饭,从放鞭炮到环保庆祝等。
现代科技对春节庆祝方式的影响
02
分析现代科技如互联网、手机等对春节庆祝方式的影响,如微
信拜年、网络春晚等新型庆祝方式的兴起。
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春节文化,同时结合时代特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年”这一传统节 日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春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掌握课文 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 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讲 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介绍
1 2 3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如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阐述传统节日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 们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家庭观念、尊老爱 幼、勤劳善良等。
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探讨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 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0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பைடு நூலகம்
尊重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年的来历》,使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节 日——春节的起源和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需要得到传承和弘扬。
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春节等传统习俗 ,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年的来历(教案)
2.出示初读要求。(小黑板)
三、整体感知,弄清各自然段的意思
1.文中哪几自然段写的是老人赶“年”兽的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头?
3.故乡头住在哪里?老婆婆怎么对待他的?他有什么表现?
4.半夜时分,“年”兽照常闯入村子,结果呢?它是如何被吓跑的?
5.老是用法术赶跑的吗?那他是怎么想出这办法的?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讲读课
教师
单位
课题名称
30一些简单的课文,但是抓住重点阅读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要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略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白胡子老人赶跑“年兽”的办法。
2.认识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
灯火通明——怕亮光
作业或预习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说说家乡过年时有什么风俗。
自我评价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体会了白胡子老人的聪明智慧,教育了学生遇到危险或困难,要冷静,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略读的兴趣。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姓名:日期:
6.自从“年”兽赶跑后每年除夕,人们是怎么做的?
四、课堂总结,鼓励实践
1.你觉得文中的白胡子故乡头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2.我们自己的家乡过年时有什么风俗呢?
五、结束课堂。
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或困难,要冷静,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
板书设计
30、“年”的来历
张贴红联——怕红色
“年”的来历 燃放爆竹——怕响声 赶“年”
能力目标:
1.读想结合,读懂课文。
2.读议结合,了解人物。
情感目标:
年的来历教案
年的来历教案教案:年的来历一、教学目标1.了解年这个词语的来历和意义;2.能够正确使用年这个词语;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师:PPT、讲解稿;2.学生:纸张、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年”字的画面,询问学生对年字有什么认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年的基本含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以PPT的形式,讲解年的来历。
首先,向学生介绍年是一种计时单位,是日与日之间的衔接,用以衡量时间。
其次,教师讲解年的图形,即两个纵直的竖杠,表示人的两腳,上面的横线表示人体的躯干。
最后,教师解释年的来源,即太阳绕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3.讨论(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年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与年相关的习俗和文化活动,并邀请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
4.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向其他小组成员解释他们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进行讨论和解答。
5.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意见,并回顾本课的内容。
6.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年的不同称呼,如农历年、阳历年等,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不同称呼对应的不同计时方式和习俗。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年的文章,内容可以包括对年的理解、年的习俗以及自己喜欢的年代表等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年的来历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能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拓展环节,学生对年的不同称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了文化素养。
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
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年”的来历,知道过年的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掌握“年”的来历及相关习俗。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年”的来历及相关习俗。
2. 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过年的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过年的趣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年的来历》,了解“年”的来历。
2. 学生填写学习单,记录“年”的来历及相关习俗。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单中的内容。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年”的来历及相关习俗。
2. 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家庭作业:抄写课文《年的来历》,了解并体验一种过年的习俗。
2. 拓展作业:调查其他节日的来历,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年”的来历,知道了过年的习俗。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作业的设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过年习俗,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写和表达。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过年的情感体验,分享过年的快乐时光。
《年的来历》教学设计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年的来历和年兽的传说。
03
《过年啦》
这本书以过年为主题,介绍了过年期间的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包括贴
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过年的氛围。
网络资源整合利用
中国传统节日网站
这个网站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和资源,包括年的来历、传统习俗、节日美 食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找到丰富的教学素材。
表达能力。
互动式学习方式探讨
游戏化学习
在线互动
设计与“年”相关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 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利用网络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 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和心得。
社会实践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参加与“年”相关的社会实践活 动,如春节庙会、舞龙舞狮等,让学生在 实践中感受“年”的氛围和文化。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文 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春 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 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培养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体会春节所蕴含 的团圆、和谐等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尊重多元文化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春 节习俗,尊重多元文化, 增强学生的文化包容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态度与参与度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 、认真,以及是否主动参与课 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
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准确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包
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方案
针对形成性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在终结性评价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为下一 轮教学提供改进建议。
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
三年级语文《年的来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的相关知识。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关于年的诗歌或儿歌。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制作,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过年的欢乐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教学文本:《年的来历》故事及相关诗歌或儿歌。
教学重点:了解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2 拓展内容:相关故事:其他关于年的传说或故事。
相关诗歌:其他关于年的诗歌或儿歌。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教师播放关于年的音乐或视频,营造节日氛围。
3.2 讲解:教师讲述《年的来历》故事,解释年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
3.3 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年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年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评价: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关于年的诗歌或儿歌。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对年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师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手工制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年的来历》故事及相关诗歌或儿歌。
5.2 辅助材料:关于年的音乐或视频资料。
绘画或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年的来历》故事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过年经验和传统习俗。
6.2 课外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的展览或活动,增强学生对年的认识。
教师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过年的准备工作,体验传统习俗。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班语言《年的来历》教案
讲解年与生肖、节日关系
阐述生肖的概念,与幼儿探讨生肖与 年份的关联
引导幼儿了解年与其他传统节日的联 系和区别
介绍中国农历新年及春节的由来和重 要意义
示范正确发音和语调
教授幼儿正确发出“年”的音节 ,注意发音准确、清晰
指导幼儿运用恰当的语调和语气 来表达与“年”相关的词汇和句
子
通过模仿、跟读等方式帮助幼儿 熟练掌握发音和语调
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鼓励幼儿分享
02
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了解的过年习俗和传统文化知识,提
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强化文化教育
03
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对幼儿的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民族
文化和历史传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05
家庭作业与亲子活动建 议
布置相关阅读或观看任务
给每个小组提供画笔和纸张,让他们合作制作一张过年主题的海报 ,展示他们对过年的理解和创意。
表演过年故事
鼓励每个小组编排一个简短的过年故事,并在课堂上表演出来。这可 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过年的文化内涵,并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
04
知识拓展与文化传承
介绍其他国家和地区过年习俗
日本的过年习俗
日本人过年时会吃荞麦面,象征着长寿和幸福。此外,他们还会 进行大扫除,以迎接新的一年。
美国的过年习俗
美国人过年时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花车游行、焰火表演等。他 们还会互赠礼物,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法国的过年习俗
法国人过年时会举行家庭聚会,享用丰盛的晚餐。他们还会在餐桌 上放置特殊的装饰品,象征着新年的好运和财富。
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1 2 3
讲解年的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文《年的来历》教案
小学课文《年的来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注意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年”的来历。
体会白胡子老人的聪明才智,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加文化积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弄懂白胡子老头儿把年兽赶走的办法。
2.弄清白胡子老头把年兽赶跑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教具准备:
查阅与春节有关的其它习俗资料,挂图及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提问: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繁忙景象。
谁知道,过年时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同桌合作,互读生字,纠正读音并交流识记的方法。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结果。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过渡:在这件事情中,你对哪一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呢,
把它挑出来多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2.小组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弄清每一段写了什么。
(四)质疑问难,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1.启发:课文中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
2.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再逐层解决。
3.小结:学贵有疑,疑问就好比开启一篇文章的金钥匙,会帮助我们开启学习的大门,走向更为广阔的知识殿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汇报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大致归纳:
1)年兽的样子及它对老百姓的残害。
(第二自然段)
A观察书中两幅插图,找出相关语句。
B指名朗读,相机理解词语:凶猛、除夕、扶老携幼等。
C有感情地边读边想象年兽的样子、行为,百姓在除夕受到伤害的场面和逃避时的情景。
2)白胡子老人的相貌及他撵跑怪兽的经过。
(第三至五自然段)
A观察插图,找出相关语句。
B指名朗读,理解词语:精神矍烁、气宇不凡、耀武扬威、安然无恙、七嘴八舌、大惊之色、战栗等。
3)小组学习,讨论探究
A白胡子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B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C从这件事,你有什么体会?
默读课文,能回答的在书上做上记号,有疑问的地方打上?或是在感受最深的句子写上自已的体会。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年”的来历。
(三)拓展:
1.家乡过年的风俗或者不同地区的过年风俗
2.一年一度的新年又要到了,今年你准备怎样过年?
小结:白胡子老人将人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他非凡的相
貌、行为以及才智,让我们既喜欢又尊敬,相信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会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年!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优美佳句
2、将自已了解到的家乡过年的风俗整理一下,写在我的采集本
板书设计:
30.“年”的来历
打跑-----怪兽-------变成风俗------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