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应对措施
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风险应对措施
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风险应对措施摘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财务管理渗透到从筹资、投资到正常经营、利润分配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作为市场参与者,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其中财务管理风险是一个重要方面。
财务管理风险包括投资、筹资、资金回收和分配等风险。
尽管风险客观存在且无法消除,但通过实施相应的风险预防策略,可以降低风险的危害。
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应对措施1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控意识国有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物质基础。
最初,政府和财政部门将为国有企业的运营提供指导,国有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也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相对较少,因此其风险防控意识相对较弱。
在新的市场环境影响下,如果国有企业仍然不重视财务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就会导致资不抵债,严重制约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无法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加剧了财务管理风险。
1.2国有企业投资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工作改革,逐步从传统的单一业务转向多元化、集约化方向。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和合理配置,有利于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将赚取的经济利润进行再投资,从而迅速提高了经济效益。
这是一种相对方便、简单的投资行为,将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到需要融资的企业中,从而提高国有企业资金的回收率。
然而,这一过程中存在着重大的投资风险。
如果国有企业不充分了解投资主体和投资环境,就会存在投资决策偏差,影响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剧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1.3 缺乏全面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任何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也是如此。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引入民营资本、推动企业多元化、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在企业混改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国有企业混改中应注意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1. 财务风险之管理风险管理层的决策和管理理念会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有企业混改中,由于民营资本的参与,企业管理架构可能发生变化,管理团队可能出现流动性增加。
如果管理团队不能有效引导企业稳定发展,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因此,企业在混改前应该引入优秀管理团队,并持续完善企业制度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企业发展方向正确、管理体系健康。
国有企业混改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要格外谨慎。
如果没有严格的资金管理和预算控制,资金流失和浪费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
同时,由于混改的不确定性,可能出现拖延资金到位、支付不及时等现象,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困扰。
因此,企业应指定专门的财务管理团队,强化资金管理和预算管控,确保资金投入的科学性、精益化,及时、准确地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合理运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由于混改要求企业合法合规的面向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可能会存在过多的债权或负债,给企业带来不小的负担。
为避免企业负债率过高、承担过多的债务压力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企业应该注重控制债务的规模和种类,谨慎选择融资方式,规避重大债务风险。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经营效益的提升,协调好债务与现金流的关系,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整体投资回报率,降低债务风险。
在国有企业混改中,政府监管、企业监管等多方监管机构的参与,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风险。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和要求,适应政策调整,建立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降低监管风险。
企业在混改中还应合理筹划资产重组、发行股权等事宜,避免出现在混改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和对策,以保证国有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本文将重点围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希望为相关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资金管理不善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善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闲置现象严重、资金投资和运营不够灵活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资金的浪费和效益的低下。
2. 会计核算不规范国有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以及存在着会计作假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4. 资产负债管理不当国有企业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当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负债比例失衡等问题,这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5. 成本控制不力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不力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管控不严格、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等问题,这导致了企业成本的不断增加和效益的下降。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3. 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国有企业需要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加强风险防范的力度,及时应对风险事件,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
4. 合理资产负债管理国有企业需要合理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合理配置资产,调整资产负债比例,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盈利能力。
结语: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和对策。
通过加强资金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合理资产负债管理和强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对策,可以有效的解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希望国有企业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一、引言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可能导致财务损失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成为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现状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增加,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风险也相应增加。
例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政策调整、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2. 内部管理不善导致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不完善、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失真等问题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市场竞争压力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竞争压力大的行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例如,价格战、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都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4. 法律法规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法律法规的变化也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税收政策的调整、会计准则的变更等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防范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流程的监督和管理。
例如,加强对资金流入流出的监控,确保资金安全;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2. 加强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的建设,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例如,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风险。
3. 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企业应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财务风险。
例如,开拓新的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拓展产品线,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性。
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国家的重要经济管理制度之一,对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企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资源分配不合理。
由于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管理模式,资源配置不够灵活、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很多国有企业依然在按照计划指标来运作,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资源配置,这种情况导致一些企业产生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等问题,浪费了大量的国有资源。
其次,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二是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
国有企业经营规模庞大、业务复杂,面临着多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但是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于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一些企业在应对风险方面较为 pass,致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
第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内部控制不完善。
由于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庞大、层级繁多,管理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
造成了内部控制的漏洞,给了一些员工进行贪污腐败的机会。
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严格,造成了巨额的财务损失,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声誉。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对策:首先,应当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灵活性。
鼓励国有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比,引导企业注重效益导向,推动企业改革创新,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其次,应当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鼓励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于市场、信用、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的监控和控制,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第三,应当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框架,加强对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透明度和有效性,防范企业内部腐败行为。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持有或控制的企业,在经济运营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
这些风险涉及到企业的资金来源、运营效率、债务偿还和资本利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资金来源的风险国有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投资或政府贷款。
然而,由于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可能面临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风险。
例如,在经济下行期间,国家的投资力度可能减少,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资金紧张和运营困难。
为应对这一风险,国有企业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通过市场化融资手段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以减少对国家投资和政府贷款的依赖程度。
二、运营效率的风险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限制,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往往不及民营企业。
这种低效率可能导致企业的成本过高、盈利能力不足,进而增加财务风险的潜在性。
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推行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改革。
同时,国家也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经营环境。
三、债务偿还的风险国有企业通常面临大额债务,其中既包括银行贷款,也包括债券和其他融资渠道。
债务偿还的风险在于企业的还款能力和偿债能力。
如果企业的现金流无法满足债务偿还压力,就会造成财务风险的积累。
为应对这一风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资本管理、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负债率等方式来改善偿债能力。
此外,国家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确保企业能按时偿还债务。
四、资本利用的风险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资本实力,但由于体制约束和市场竞争的限制,资本利用效率有时较低。
资本利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闲置、投资项目流产和资本虚胖等方面。
国有企业应通过加强资本预算和资金规划,优化资本结构和资本投资决策,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防止资源浪费和资本膨胀。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与资金管理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与资金管理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运作方式,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财务风险和资金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与资金管理,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
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上升、货币贬值等因素都可能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政策的变化和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
2.经营风险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是其财务风险的重要源头。
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较大、决策层次多、体制机制不完善,与私营企业相比,其决策效率和灵活性较差。
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经营目标不明确、产品定价失误等问题,进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3.资本结构风险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普遍存在问题,表现为资产负债率高、财务杠杆效应明显。
这使得国有企业在面临财务困境时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大。
二、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1.合理的融资结构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合理构建资金结构。
通过优化债务与股权的比例,降低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优先股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
2.风险管理与控制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机制。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分析与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
3.合理的资金运营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和项目特点,制定合理的资金运营策略。
例如,建立现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的投融资时间,避免资金滞留或过度使用;建立资金预测机制,及时调整资金运作策略。
4.建立监测与评价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监测与评价机制,通过财务指标分析、经济情景分析等手段,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定期评估。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当重点关注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以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企业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财务风险的特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财务风险的特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1.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涉及到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经营理念的企业之间的合作。
这种多元化可能会使企业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加大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2.不确定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可能因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变化而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
3.交叉性: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导致企业之间产权关系交叉、利益交叉,从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交叉影响。
企业需认识到这一特点,防范交叉风险风险。
1.财务不透明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得企业产权关系复杂化,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降低,投资者和债权人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增加了投资风险。
2.资金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资金进行企业重组、技术改造等,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资金运作不畅等风险。
3.债务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导致企业负债率上升,债务风险加大,尤其是在重大资产重组、股权收购等过程中,债务压力可能会增加,影响企业的经营。
4.政策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受政策法规、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政策风险,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5.经营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会引入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企业需要适应新的经营模式,否则可能导致经营风险。
三、应对措施1.加强财务管理: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确保企业财务基础健康。
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标题: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引言概述: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一、现状分析1.1 财务风险种类繁多目前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繁多,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等。
1.2 财务风险程度不断加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不断加剧,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
1.3 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显现财务风险不仅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市场地位,甚至引发企业倒闭。
二、防范措施2.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明确风险管理责任部门、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等。
2.2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2.3 多元化资金来源企业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降低融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三、加强风险预警3.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监控财务数据和指标,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2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提前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3.3 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对内外部信息披露,及时向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增强透明度和信任度。
四、加强人员培训4.1 培训财务人员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使其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类财务风险。
4.2 培训经营管理人员企业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也应接受相关的财务风险培训,增强他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4.3 培训全员企业应将财务风险培训纳入全员培训计划,让全体员工都能够了解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形成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氛围。
关于国企改革财务的风险防控及建议
关于国企改革财务的风险防控及建议随着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
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市场竞争、财务约束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国企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风险防控1. 资金利用风险国有企业整体上存在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防控资金利用风险,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具体范围、流向、审批流程等,从源头上控制资金流动的风险。
2. 债务风险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了防控债务风险,国有企业需要严格控制借款规模,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妥善处理到期债务,避免债务连锁反应,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
3. 经营风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经营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
建议国有企业加强市场营销策划,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研发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
4. 公司治理风险国有企业存在公司治理不规范、内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需要加强公司治理风险的防范。
建议国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严格的内部管理和监督,防范公司治理风险。
二、建议1. 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国有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内容及披露时点,增强信息透明度,提高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经营风险。
2. 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营风险,保障企业财务的真实和透明,降低财务风险。
3. 推进财务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应积极探索财务制度改革的创新之路,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降低财务风险。
4.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国有企业应加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推进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减少人为失误所导致的风险。
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及对策
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及对策一、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的特点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由于资金规模庞大、经营环境复杂、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潜在风险。
1. 资金规模庞大: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资金规模,资金的掌控和管理难度较高,容易导致资金流入或流出不当,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加大。
2. 经营环境复杂:国有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存在宏观经济、行业竞争、政策调整等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运营不稳定,进而影响资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 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为庞大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为了防范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权限、流程和限制,规范资金的动态、流向和监管,有效控制资金风险。
2. 加强内部控制: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财务风险。
3. 合理规划资金需求:国有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情况,合理规划资金需求,避免出现长期过多或过少的资金闲置,优化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风险。
4. 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国有企业可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增加资金筹措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5. 强化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6. 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国有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内外部对财务情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对企业的支持。
7. 培养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国有企业需要培养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需要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披露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应对。
试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试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国有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市场等各种因素导致其财务状况出现波动或面临潜在危险的可能性。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金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
资金风险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
资金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资金短缺、资金成本过高等问题。
国有企业常常面临着资金来源有限、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这就使得企业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等现象。
对于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融资平台,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和效率,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市场风险也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财务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企业销售额下降、产品价格下跌等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不灵活性和效率低下,很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
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
运营风险是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运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生产设备故障、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导致正常运营受阻或产生额外成本。
国有企业通常规模较大,涉及的业务范围广泛,因此运营风险对其影响也较大。
为降低运营风险,国有企业应加强设备和仓储设施的维护,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信用风险是指国有企业面临的与信用相关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常常需要与多个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所以信用风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合作伙伴的信用调查和评估,选择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同时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对存在信用风险的合作伙伴进行特别关注和管理,降低信用风险。
国有企业还应注意到汇率风险。
由于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货币波动性的加大,国有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货币兑换等活动时,会面临汇率风险。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解决措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但是在财务风险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理解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解决措施,是我们探讨和解决国有企业财务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1.管理不足国有企业大多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繁杂,管理难度加大。
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公司组织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从而导致财务风险。
2.投资决策失误很多国有企业投资决策不够理性,过多依赖政策、行业扶持,不够重视投资的风险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市场、技术和产品等因素,容易导致投资失败,进而对财务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3.市场口碑不佳很多国有企业因为不能及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导致市场口碑越来越差,从而导致企业采购和销售出现困难,财务状况逐渐恶化。
4.定价策略不当很多国有企业在产品定价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只考虑成本和利润,导致产品售价过高,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解决措施1.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规范性管理,从而防范和应对财务风险。
2.优化投资结构国有企业应注重实战经验和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审慎投资,优化产业结构,风险分散等措施,减少公司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风险。
3.提高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市场树立好口碑,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益,加强企业财务实力。
4.科学的定价策略国有企业应将产品售价合理化,采取适当的需求定价策略,同时加强产品市场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竞争环境和市场变化,确保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总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着诸多的原因,防范财务风险和解决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治理和管理水平,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和业绩表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解决措施国有企业由政府全资或部分出资设立或控股的企业,其财务风险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一些特殊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1.政府干预: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受到政府的指导和干预,政府决策的不稳定性和私心杂念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失误,增加财务风险。
解决措施: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独立性和透明度,减少政府的干预,提高企业自主决策能力。
2.财务不透明: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导致投资人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投资的不确定性。
解决措施:制定严格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财务稽核,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经营不善: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企业运营不善,亏损增多,财务风险加大。
解决措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4.高政策性:国有企业承担着政府在经济体系中重要的角色,在政策调整和经济变动时容易受到影响,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解决措施: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前应对政策调整和经济变动的影响。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解决措施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监控和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
2.提高财务透明度:国有企业应加强财务报表的披露和透明度,建立规范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审核程序,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投资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和信任。
3.强化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防范内部造假和失误等风险。
4.加强企业治理: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机制,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和权力,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避免政府过多的干预和干扰,提高企业决策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关于国企改革财务的风险防控及建议
关于国企改革财务的风险防控及建议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国企改革涉及众多复杂的问题,其中财务风险防控始终是国企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针对国企改革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企改革财务风险的来源1. 企业制度不健全在国企改革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一直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内部决策机制不够市场化,财务制度不够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一些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和不规范的现象,如内部控制不严格、管理层层级不清、权责不分明等,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在资金使用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风险。
3. 市场竞争压力大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良竞争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加大。
二、国企改革财务风险的防控1. 完善企业制度国企改革要求国有企业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加强内部管理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3. 提高技术水平国企改革需要国有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
4. 加强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提高企业的防风险能力。
5. 健全财务审计体系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审计体系,加强对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审计,完善财务制度和报告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和预警能力。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更是遇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行,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保证其能高效运营和发展,这样才能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状况和普遍出现的问题,从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出发,探究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提出防范和控制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以此促使我国国有企业能够稳定产业、不断发展。
一、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分类(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在客观规律下的结果,不以主观性而消失。
国有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的结果中必定会存在没有办法实现目标的情况,这就表明财务工作中的风险客观性所在。
因此,企业管理者在财务活动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不存在财务风险,而是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让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便可。
2.不确定性国有企业所处的环境都是复杂多样的,即使企业处于单一的环境或者特定的环境中,有没有存在财务风险也是无法提前预知的。
除此之外,风险是否发生、风险什么时候发生和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多大,我们都无法预知或者精准计算。
同时,企业财务风险所带来的相关损失有多大,也是有着相同的不确定性。
3.全面性全面性是指财务风险存在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财务风险不会在特定或局部地方产生,当企业管理者采取财务风险应对策略的时候,应考虑到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处理好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做到全面细致的风险防范措施。
4.收益与损失共存性收益与损失共存性表明我们在分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时,不但要看到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亏损,还要看到它为企业赢得的利益。
正是由于财务风险收益与损失共存性这个特征的存在,所以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进行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时,应该尽可能把相关的收益做到最大,把企业的损失做到最小。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在中国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审计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等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本身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建议政府要加大监督力度,企业要提高自身合规意识,共同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问题、对策、分析、建议、总结、展望、实施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体制问题,其财务监督存在着一系列难题和挑战。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主体依然是政府部门,监督体系不够独立,监督对象与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问题。
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往往受到政府干预和政策扶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透明度受到置疑。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和审计制度薄弱,监督手段和途径有限,监督能力不足。
在此背景下,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解决之道,可以有效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的稳定。
研究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完善,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公开透明度,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国有和非国有资本的混合所有制,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混合体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财务风险分析1. 资金风险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涉及到引入非国有资本,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融资需求。
如果融资渠道受限或者融资成本较高,可能会造成资金紧张和增加资金的负担,从而增加资金风险。
2. 经营风险混合体制改革可能会带来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因为新的股东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方向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要求,导致内部管理矛盾和风险增加。
3. 市场风险混合体制改革涉及到非国有资本的引入,可能会带来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份额的动荡,导致企业市场地位下降和盈利能力减弱。
4. 政策风险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需要面对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政策调整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方向造成影响,增加了政策风险。
二、应对措施建议1.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和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2.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防范,提高企业对各类风险的应对能力,实现风险可控和可预测。
3. 优化资金结构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和融资成本,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安排内外部资金的比例和结构,确保企业资金的充足和成本的控制。
4.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信息披露,规范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5. 做好市场分析及时跟踪市场动向,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6. 关注政策动向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及时了解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变化,做好政策应对工作,降低政策风险。
三、结语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容忽视,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避免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问题分析1. 资金管理不规范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资金调度不及时、不灵活,导致闲置资金较多;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和控制,容易引发滥用、挪用等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和计划,无法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2. 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透明性。
部分企业存在虚假报表和违规操作等问题,使得投资者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
3.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普遍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高管层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4. 市场风险管理不足国有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就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1. 加强资金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资金预算和计划,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控制;优化现金流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 提升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国有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提高透明度。
要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地发布财务报告;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发现并纠正财务违规行为。
3.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应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要加强对高管层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工作,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4. 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提高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
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灵活调整经营策略,适应市场变化;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应对措施作者:王艳平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06期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直存在着疏漏,对国有资产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上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冲击,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
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政策的因素,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一定的财务风险隐患。
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管控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意义尤为重大。
本文从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国有企业风险应对一、国有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的运行状况和成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这种不确定性就被称为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一般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外部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不为企业所预计和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自身某种因素引起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融资、组织人事管理相关的各种风险。
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等各项业务活动中,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和作用1.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主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减,环境制约逐步加大,加上一些突发事件,社会消费乏力、企业开工不足、企业现金流困难等问题更加突出,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严峻的挑战。
同时,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久,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例如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不健全、资产结构不合理、负债率过高、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等,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若出现财务风险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发生严重损失,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国家经济体系混乱,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做好企業财务风险管控、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产收益率、强化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发展速度稳步提高,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能源消耗严重、低端产品过剩以及高科技产品不足的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财务管理方面,供给侧改革要求企业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风险防范预警系统等风险管控措施,对生产经营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排除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不断优化企业产出和投入的比例,提高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企业效益、企业整体价值,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实力和国有经济。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重大财务活动决策机制不健全重大财务活动,如重大投资活动、重大筹资活动、重大生产经营项目等缺少事前的可行性分析和科学论证,对企业是否具备实施的技术和人员条件、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激烈程度、实施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项目的回报率等问题未进行充分分析,又未经过管理层民主集体决策,仅由主要领导拍板便匆匆上马,实施后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效果不理想,如投资项目收益率远远低于预期、大额借出款项到期无法收回、缺少技术人员支持导致项目中途搁置等种种问题,最终导致项目半途而废和国有资金的严重浪费。
(二)对经营过程中突发的外部风险不敏感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包括竞争趋势的变化,如低成本生产者的出现;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如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利息率的变化等;社会的变化,如人们工作态度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由于体制、机制或长期惯性思维的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强,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敏感,不能及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应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量决策失误、失败,拖累了企业经济。
(三)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数据的利用度不足企业的财务状况体现了企业经营资金的运行状况和结果,也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国有企业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成立时间久,历史问题积累较多。
在财务状况上体现为财务结构不合理、缺少弹性、负债规模过大、筹资规模与企业还款能力不协调等问题;在经营状况上体现为资金周转慢、流动性差、收益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风险意识不足,管理层不重视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数据,没有加以充分利用,对已反映出的问题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
这些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为企业的正常发展埋下风险隐患。
更有甚者,企业管理层出于各种目的,粉饰财务数据,导致财务数据失真,无法反映已存在的风险问题。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一)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不完善1.治理结构不健全。
企业治理结构是规范不同主体彼此之间责、权、利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用于解决公司内部的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
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机制不能有效运行,例如常见的股东会股东代表人数不足、无法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表决、不设监事会或监事缺少代表性等问题,从而出现了所有者缺位、“三会”流于形式、监事会形同虚设等现象。
治理结构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会直接造成企业重大财务活动决策流程混乱,从而导致决策失误或效率低下,最终体现为重大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
2.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在上层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存在问题的同时,有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设置也不合理,如未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明确责任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分配不清、各自应承担的风险责任不明确、工作人员无所适从等。
同时,在财务风险容易爆发的重点领域管理混乱,如资金管理、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多个方面管理力度不够等。
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潜在的财务风险最终演变为财务危机。
3.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监督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既保全企业资产安全,又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制度的缺失就会导致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缺乏监督,或者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体系,但在管理层高度集权下形同虚设,到了执行的环节出现诸多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风险。
(二)财务风险监控的力度不足1.财务部门职能发挥不充分。
财务风险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协同配合完成的工作。
企业财务的职能不能仅停留在记录和反映财务数据层面,更要加大力度发挥监督和管控风险的重要作用。
然而,企业管理层对财务职能的认识不充分,这造成了财务部门未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目前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普遍不高,信息披露不完善、不充分,甚至出现了财务信息造假的情况,这为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的问题。
2.未建立风险识别管控机制。
实践中,大量企业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机制。
造成国有企业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各个企业千差万别,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对企业而言建立适应自己实际的标准化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指标体系的难度较大。
二是大量企业忽视对日常风险信息的收集,没有建立风险信息的数据库,对各类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判断不足、认识不够。
四、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企业治理的核心是以财权配置为中心,解决权利的分配和激励的約束问题。
国有企业可以按照现代企业治理模式进行改革,设立股东会作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作为决策层、监事会履行监督职权、经理层为执行机构,配合机构设置,制定相应的职责权限、决策、表决机制,各机构之间有效制衡,最终达到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提升重大投融资事项和重大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的目标,从源头上减少企业财务风险。
在组织结构上设置风险管理部门或明确责任部门,明确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确保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共同承担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健全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基础。
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可以将管控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发挥防患于未然的功能。
健全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全面预算管控制度。
全面预算管控制度是指将企业资源配置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分解和量化,体现为一定阶段的具体预算安排,并配合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推动预算安排得以执行、总体规划和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全面预算管控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将激励机制、控制机制、评价机制融为一体,有效保障全面贯彻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在预先规划的轨道上顺利开展,同时也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2.重大事项决策机制。
不盲目开展重大财务活动,严格开展立项前的评价论证工作,做到民主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流程的规范性,为以后落地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要业务环节重点监控。
在采购与付款、生产、研发、销售与收款、薪酬、投融资、资产管理等各业务环节,针对企业经营实际和行业特点,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和岗位责任制,强化对现金流的全程监管,环环相扣,全面管控企业财务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识别和管控系统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在于及时、全面了解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各类风险情况,并评估和判断各类风险的大小、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以便针对风险特点确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和应对策略。
风险识别和管控系统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基于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全面分析,选取恰当、匹配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科学的组合,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分析、计量体系,及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期的具体情况,发出相应级别预警信号,便于管理层及时了解风险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指标的选取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情况:一是指标要与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匹配。
二是不仅要包括财务指标,还要包括非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可以从公司文化、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企业治理结构及效率、经营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财务指标可以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流程,从资金筹集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生产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几个环节进行设计,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和管控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