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应用篇
由运动学公式得
x
v0
t
1 2
at
2
解得,人受的阻力 F阻= 67.5N
探究与讨论
求解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首先选取研究对象,分析物理情景,确定问题类型
类型一 从受力求运动 类型二 从运动求受力
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 F=ma求 加速度a
由运动学公式求运动情况
运动分析,由运动学公式求 加速度a
例2.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蹦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作各种空 中动 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 3.2m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 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 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g取10m/s2 )
两类动力学问题
• 类型二:从运动求受力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是75 kg,以v0=2 m/s的初速 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 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 m,求滑雪人受到的 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
两类动力学问题
• 类型二:从运动求受力
例题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是75 kg,以v0=2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 30°,在t=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 m,求滑 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
拓展2: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 是2 kg,在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 ,大小为 6.4 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 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 N。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 4 s内的位移。(cos 37°=0.8)
FN F2
a
3-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二、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自主探究2】 为了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某同学把一体 重计放在电梯的水平地板上,并将一质量为45 kg的物体 放在体重计上随电梯在竖直方向运动,并观察体重计示 数的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计的示数 (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
时间
体重计示数/kg
t0 45.0
t1 50.0
t2 40.0
t3 45.0
若已知t0时刻电梯静止,则(
)。
三、求解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自主探究3】 质量为12 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 上,箱子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3,现用倾角为 37°的60 N的力拉箱子,如图所示,3 s末撤去拉力, 则撤去拉力时箱子的速度为多少?箱子继续运动 多少时间?
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命题研究二、超重、失重问题 【例2】 某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160 k
g的杠铃。
(1)若该运动员在升降机中能举起200 kg的杠铃, 求升降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升降机以(1)中等大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求该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画好受力分析图,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
(2)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
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必要
时把加速度分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x列出方程,再根据题意列
出辅助方程,联合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
(2)用大小为30 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
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
牛顿定律的应用-两类动力学问题与超重、失重
运动情况
超重、失重
视重
a=0
不超重也不失重
F=mg
a的方向竖直向上
超重
F=m(g+a)
a的方向竖直向下
失重
F=m(g-a)
a=g ,a的方向竖直 向下
完全失重
F=0
名师支招:
判断物体超重或失重,仅分析加速度的方向即可,只要加速度的竖直分量向
上就是超重,加速度的竖直分量向下就是失重。
*体验应用*
2.(双项选择)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做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
(2)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 的思路是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也可以 定性分析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它常和力学、电磁学等有关 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一些综合问题。
*体验应用*
1.[2009年高考安徽理综卷]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 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 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 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 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3-2-1所示。设运 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 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 起正以加速度a=1 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
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3-2-8所示。那么下列
C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G
由运动学公式vt2-v02=2as2,得:
物体的滑行距离 s2
0
v
2 2
2a2
0 1.22 m
2 (2)
0.36m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 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3、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并注意选定正方向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 5、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由运动学公式:
4s末的速度 vt v0 at 0 1.1 4 4.4m / s
4s内的位移
s
v0t
1 2
at 2
1 2
1.1 42
8.8m
例2:如图,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物体施 加一个大小F=5N、与水平方向成θ=370角的斜向 上的拉力(如图),已知:g=10m/s2,求: (1)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4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2)若4s后撤去拉力F,则物体还能滑行多远?
例3: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 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地滑下, 山坡的倾角θ=30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 的路程s=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 括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解:对人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如下 因为:V0=2m/s,x=60m,t=5s
N f
取沿钭面向下方向为正
G2
则:根据运动学公式:
x
V0t
1 2
at
2
60
2
5
1 2
a
52
求得a = 4m/s2
G1 mg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G2 f m gsin f m a f m( g sin a)
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a=5m/s2
t=7.1s
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0.5 ,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恒力 F 作用下,从静止起向右前进 t1=2.0s 后撤去 F ,又 经过 t2=4.0s 物体刚好停下。求: F 的大小、最大 速度vm、总位移s。
解析:由运动学知识可知:前后两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 速度a与时间t成反比,而第二段中μmg=ma2,加速度 a2=μg=5m/s2,所以第一段中的加速度一定是a1=10m/s2。 再由方程可求得:F=54.5N 第一段的末速度和第二段的初速度相等都是最大速度,可 以按第二段求得: vm=a2t2=20m/s 又由于两段的平均速度和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有
/ 尺子
可恋战/"赵雨冷峻の面容壹凝,手中の龙胆亮银枪在冷风中嘶嘶作响,登时锋芒四绽.座下照夜玉麒麟长啸壹声,如壹道白色の旋风席卷而去."检测到赵雨进入奋战状态,武力+2,第壹重绝境龙胆发动,武力+2,基础武力99,当前武力上升至103,请宿主注意查看.""常山赵子龙在此/"见着越兮,赵雨大 喝壹声,手中亮银枪极尽变化.缭绕光华,宛若划破长空の惊鸿,撕裂天幕の闪电,光华夺目至极,朝越兮狂轰而来.越兮只觉壹股凉意扑面而来,急忙收回长戟,反身壹戟激荡开来,方才将赵雨那袭来の壹枪荡开.赵雨眼神骤然壹变,百鸟朝凤枪施展开来,枪锋如暴雨梨花壹般.幻化而出の万千寒星,陡 然啸聚而起,凝聚为壹点寒芒,朝越兮轰来.越兮着实吃咯壹惊.心神微微壹滞之时,手中方天戟如推磨横扫,破风而出,格挡开赵雨の攻击."快走/"见暂时逼退咯越兮,赵雨也否敢恋战,壹手搀住气喘吁吁の伍雨召.大喝壹声,便与其壹起奔回阵中.越兮深吸壹口气,擦咯壹把脸上の汗,平定体内已经 紊乱の气息,手中寒戟再次壹横
2021_2022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牛顿用他的三个定律对这一类问题作出了精确的解决.牛顿由此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牛顿三定律成为力学乃至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定量关系;牛顿第三定律确定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遵循的规律.动力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体运动情况;另一部分是物体与周围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牛顿第二定律恰好为这两部分的链接提供了桥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高中阶段最为常见的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要解决这两类问题,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前提,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关键环节,因为它是运动与力联系的桥梁.教学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教学难点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掌握求解这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2)进一步认识力的概念,掌握分析受力情况的一般方法,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解题规律的能力.(2)会利用正交分解法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3)掌握用数学工具表达、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和谐号”列车高速前进等录像资料.如图甲、乙所示.引导:我国科技工作者能准确地预测火箭的升空、变轨,列车的再一次大提速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这一切都得益于人们对力和运动的研究.我们现在还不能研究如此复杂的课题,就让我们从类似较为简单的问题入手,看一下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推进新课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的情况联系起来.因此,它在天体运动的研究、车辆的设计等许多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我们知识的局限,这里只通过一些最简单的例子作介绍.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6.4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 N,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发生的位移.分析:这个问题是已知物体受的力,求它的速度和位移,即它的运动情况.教师设疑:1.物体受到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2.这个题目要求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而我们目前只能解决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师生讨论交流: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物体受力的图示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G ,方向竖直向下;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 N ,竖直向上;拉力F 1,水平向右;摩擦力F 2,水平向左.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加速度,所以重力G 和支持力F 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物体所受合力等于水平方向的拉力F 1与摩擦力F 2的合力.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合力:F =F 1-F 2=2.2 N ,方向水平向右.2.物体原来静止,初速度为0,在恒定的合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1-F 2=maa =F 1-F 2ma =2.22m/s 2=1.1 m/s 2 求出了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出4 s 末的速度和4 s 内发生的位移v =at =1.1×4 m/s=4.4 m/sx =12at 2=12×1.1×16 m=8.8 m.讨论交流:(1)从以上解题过程中,总结一下运用牛顿定律解决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的一般步骤.(2)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链接点是牛顿第二定律,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运用牛顿定律解决由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大致分为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3)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F x =ma x ,F y =ma y .求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应用运动学的公式求解物体的运动学量.3.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步骤以避免“添力”或“漏力”.一般是先场力,再接触力,最后是其他力.即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再者每一个力都会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但是解题过程中往往应用的是合外力所产生的合加速度.再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是一矢量定律,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和直角坐标系的应用.课堂训练(课件展示)如图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大程度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B.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解析:小球接触弹簧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力,其中重力为恒力.在接触开始阶段,弹簧形变较小,重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向下,故加速度方向也向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因而小球做加速运动.随着弹簧形变量的增加,弹力不断增大,向下的合力逐渐减小,小球加速度也逐渐减小.当弹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小球加速度等于0.由于小球具有向下的速度,仍向下运动.小球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弹力大于重力,合外力方向变为竖直向上,小球加速度也向上且逐渐增大,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球速度减小,一直到将弹簧压缩到最大形变量,速度变为0.答案:C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与第一种情况过程相反,若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于是就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这是力学所要解决的又一方面的问题.例2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50 kg,以v0=2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倾角θ=30°,在t=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 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合作探讨:这个题目是已知人的运动情况,求人所受的力.应该注意三个问题:滑雪人受到的力1.分析人的受力情况,作出受力示意图.然后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滑雪的人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各沿什么方向?它们之中哪个力是待求的,哪个力实际上是已知的?2.根据运动学的关系得到下滑加速度,求出对应的合力,再由合力求出人受的阻力.3.适当选取坐标系.坐标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选择时一般根据以下要求选取:(1)运动正好沿着坐标轴的方向.(2)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如有可能,待求的未知力尽量落在坐标轴上,不去分解.解析:如图,受力分析建立如图坐标系,把重力G 沿x 轴和y 轴的方向分解,得到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G x =mg ·sin θG y =mg ·cos θ与山坡垂直方向,物体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加速度,所以G y 与支持力F 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力F 等于G x 与阻力F 阻的合力.由于沿山坡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合力F =G x -F 阻,合力的方向沿山坡向下,使滑雪的人产生沿山坡向下的加速度.滑雪人的加速度可以根据运动学的规律求得:x =v 0t +12at 2 a =2(x -v 0t )t 2 a =4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G x -F 阻=maF 阻=G x -maF 阻=mg ·sin θ-ma 代入数值后,得F 阻=67.5 N.答案:67.5 N结合两种类型中两个例题的解题过程,总结出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1.选定研究对象,并用隔离法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2.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并作出其受力图.3.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选定正方向,正交分解.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列出方程.5.把已知量代入方程求解,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课堂训练(课件展示)1.一个物体的质量m =0.4 kg ,以初速度v 0=30 m/s 竖直向上抛出,经过t =2.5 s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已知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是多少?解析:设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因为v t =v 0-a t ,v t =0所以a =0v t=12 m/s 2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f =m (a -g )=0.4×(12-9.8)N=0.88 N.答案:0.88 N2.如图所示,光滑地面上,水平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小车的质量为M ,木块的质量为m .设加速度大小为a ,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μmg B.ma C.mM+mF D.F-ma解析:这是一道根据物体运动状态求物体受力情况的典型习题.题中涉及两个物体,题干中的已知量又比较多,对此类题目,要注意选取好研究对象.两者无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只能是静摩擦力.因而滑动摩擦力公式f=μmg就不再适用.A选项错误.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则静摩擦力产生其运动的加速度F合=f=ma,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选项正确.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f=Ma,f=F-Ma,D选项也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则a=FM+m,再代入f=ma可得f=mFM+m.故C选项也正确.答案:BCD教学建议:1.授课过程中,教师提示分析思路之后.受力分析、过程分析先由学生完成,教师则将解题过程完整写出,以便总结规律、让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2.运算过程中,物理量尽量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将所求量以公式形式代出,最后再将已知量代入,求出结果.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动力学中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情况.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决过程,总结出这两类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路和一般解题步骤.布置作业教材第87页“问题与练习”1、2、3、4题.板书设计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一、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例1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例2总结:加速度是连接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活动与探究课题: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牛顿运动定律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定律,但它也有自己适用的条件.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完整地掌握这个规律,并且为相对论的提出打好基础.习题详解1.解答:如图所示,用作图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 =87 Na =F m =872m/s 2=43.5 m/s 2 v =at =43.5×3 m/s=131 m/sx =12at 2=12×43.5×32 m =196 m. 2.解答:电车的加速度为:a =v -v 0t =0-1510m/s 2=-1.5 m/s 2. 电车所受阻力为:F =ma =-6.0×103 N ,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解答:人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为:a =mg sin θ-F m =g sin θ-F m =(10×3.24.0-24060) m/s 2=4.0 m/s 2 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v =2ax =2×4.0×4.0 m/s =5.7 m/s.4.解答:卡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F m =μmg m=μg =7 m/s 2 根据运动学公式:v 0=2ax =2×7×7.6 m/s =10.3 m/s≈37.1 km/h>30 km/h 所以,该车超速.设计点评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在高中阶段的地位相当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方法的总结,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发展思路.过程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备课资料一、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17世纪以来,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上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切不仅证明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甚至使有些科学家认为经典力学已经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由力学来加以说明,过分地夸大了经典力学的作用.但是,实践表明,牛顿运动定律和所有的物理定律一样,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1905年,著名的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提出了研究匀速相对运动体系的狭义相对论,引起了物理学的一场巨大革命.他指出,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并不是直接从观察和实验中得出的.实际上,时间、空间和观察者是相对的.根据相对论原理,物体的质量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1916年爱因斯坦又发表了研究加速相对运动的广义相对论.运用这些理论所得出的结论和实验观察基本一致.这表明:对于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的问题,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必须由相对论力学来研究.经典力学可以看做是相对论力学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的特例.从20世纪初以来,原子物理学发展很快,发现许多新的物理现象(如光子、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说明.后来,在普朗克(1858—1947)、海森堡(1901—1976)、薛定谔(1887—1961)、狄拉克(1902—1984)等物理学家的努力下创立了量子力学,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经典力学可以看做是量子力学在宏观现象中的极限情况.总之,“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用整体法与局部法巧解动力学问题在实际问题中,还常常碰到几个物体连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的共同运动,称为连接体的运动.在分析和求解物理连接体问题时,首先遇到的关键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其方法有两种:一是隔离法,二是整体法.所谓隔离(体)法就是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物体、状态和某些过程,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所谓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能回避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力,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例1 用力F 推M ,使M 和m 两物体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时,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解析:如图所示,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隔离m ,m 受外力的合力为M 对m 的推力N ,由牛顿第二定律N =ma ,解得:N =m M +m F . 答案:mM +m F 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12,即a =12g .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解析:解法一:(隔离法)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用隔离法解决如下.取小球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摩擦力F f ,如图,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f =ma ①取木箱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地面支持力F N 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 f ′,如图. 据物体平衡条件得:F N -F f ′-Mg =0②且F f =F f ′③由①②③式得F N =2M +m 2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 N ′=F N =2M +m 2g . 解法二:(整体法)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 +Mg )-F N =ma +M ×0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 N =2M +m 2g .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F N ′=F N =2M +m 2g . 答案:2M +m 2g 例3 一个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解析:当加速度a 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起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a 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a =10 m/s 2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a 0.(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由mg cot θ=ma 0,所以a 0=g cot θ=7.5 m/s 2因为a =10 m/s 2>a 0,所以小球离开斜面,N =0,小球受力情况如图,则T cos α=mg ,所以T =(ma )2+(mg )2=2.83 N ,N =0.答案:2.83 N 0例4 如图所示,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斜面的倾角为α,绳的质量不计,所有接触面光滑.当m 1沿斜面下滑时,要求斜面体静止,则对斜面体应施加多大的水平力F?解析:对m 1、m 2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 1g sin α-m 2g =(m 1+m 2)a ①对m 1、m 2和M 构成的整个系统就水平方向而言,若施力使斜面体静止,只有m 1具有水平方向向右的加速度分量a 1,且有a 1=a cos α②所以,对斜面体必须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 ,如图,则对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m 1a 1③解①②③得:F =m 1g (m 1sin α-m 2)cos αm 1+m 2. 答案:m 1g (m 1sin α-m 2)cos αm 1+m 2这种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只研究了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动力学行为即达目的,既回避了物体运动的多维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又体现了牛顿第二定律在某一方向上的独立性.。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题型二
建立“运动模型”解决 动力学问题
例 2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 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 心上升的距离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 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 度”.某同学身高 1.8 m,质量 80 kg,在某一次运 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时“加速距离”为 0.5 m, 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背越式)2.15 m 高的横杆, 试估 算人的起跳速度 v 和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人的平均作 用力.(g 取 10 m/s2)
第 2 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课前考点自清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 正比 ,跟物体的 质量成 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 相同.
2.表达式: F=ma 3.适用范围
.
(1)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 惯性 参考系 ( 相对 地面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 物体 (相对于分 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答案 C
题型互动探究
题型一 牛顿运动定律在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中的应用 例 1 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 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 990 kg.气球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 后,发现气球漏气而下降,及时堵住,堵住时气球下降 速度为 1 m/s,且做匀加速运动,4 s 内下降了 12 m,已 知气球安全着陆的速度为 2 m/s.为使气球安全着陆. 向舱 外缓慢抛出重 101 kg 的重物.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 质量可忽略,重力加速度 g 取 9.89 m/s2,求抛掉重物后 气球达到安全着陆速度的时间.
【高考佐证 1】质量为 1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对物体施加一 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 F,使物体在水平 面上运动了 3t0 的时间.为使物体在 3t0 时间内发生的 位移最大,力 F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 中的 ( )
牛顿运动定律:两类问题(含答案)
力与运动的两类问题【学习目标】1.明确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根据运动情况来求力运动学有五个参量0v 、v、t、a、x,这五个参量只有三个是独立的。
运动学的解题方法就是“知三求二”。
所用的主要公式:0v v at =+①——此公式不涉及到位移,不涉及到位移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2012x v t at =+②——此公式不涉及到末速度,不涉及到末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212x vt at =-③——此公式不涉及到初速度,不涉及到初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02v v x t +=④——此公式不涉及到加速度,不涉及到加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2202v v x a-=⑤——此公式不涉及到时间,不涉及到时间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根据运动学的上述5个公式求出加速度,再依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合,可以求物体所受的合力或者某一个力。
要点二、根据受力来确定运动情况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 =合,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0v v at=+①2012x v t at =+②212x vt at =-③02v v x t +=④2202v v x a -=⑤求运动量(如位移、速度、时间等)要点三、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情况的解题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②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加速度.④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物理量.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情况的解题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受力图.②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④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要点四、应注意的问题1.不管是根据运动情况确定受力还是根据受力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都必须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最新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导学案(部分答案)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组题人:一、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
求解以上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可用如下所示的框图来表示:(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其中有四个矢量v0、v1、a、s,一个标量t。
在动力学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其中有两个矢量F、a,一个标量m。
运动学和动力学中公共的物理量是加速度a。
在处理力和运动的两类基本问题时,不论由力确定运动还是由运动确定力,关键在于加速度a,a是联结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桥梁。
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依据题意正确选取研究对象2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和运动情景图3列方程:选取正方向,通常选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值,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值,建立方程4解方程:用国际单位制,解的过程要清楚,写出方程式和相应的文字说明,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三、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问题所谓连接体就是指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它们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有相同的速度、加速度),如: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又叫物体系).2.隔离法与整体法(1)隔离法:在求解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从研究的方便性出发,将物体系统中的某部分分隔出来,单独研究的方法.(2)整体法:整个系统或系统中的几个物体有共同的加速度,且不涉及相互作用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方法.3.对连接体的一般处理思路(1)先隔离,后整体.(2)先整体,后隔离典例剖析典例一、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例1】将质量为0.5 kg的小球以14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运动中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2.1 N,则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解析通过对小球受力分析求出其上升的加速度及上升的最大高度.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通常默认合力方向为正方向,题目中求得的加速度为正值,而在运动学公式中一般默认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因而代入公式时由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而代入负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f =ma ,a =mg +Ff m=0.5×9.8+2.10.5m/s2=14m/s2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末速度为0,由运动学公式0-v20=2ax 得最大高度x =02-v202a =0-1422×(-14) m =7 m.答案 7 m 1.受力情况决定了运动的性质,物体具体的运动状况由所受合外力决定,同时还与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有关. 2.受力情况决定了加速度,但与速度没有任何关系.【例2】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 =1kg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 =10N ,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t =4s 绳子突然断了,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sin 37°=0.60,cos 37°=0.80,g =10 m/s2)解析 (1)物体受拉力向上运动过程中,受拉力F 、斜面的支持力FN 、重力mg 和摩擦力Ff ,如右图所示,设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 θ-Ff=ma1因Ff=μFN ,FN=mgcos θ 解得a1=2 m/s2t=4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1=a1t=8 m/s.(2)绳断时物体距斜面底端的位移m t a x 1621211==绳断后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受力如上图所示,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有:mgsin θ+Ff=ma2 Ff=μmgcos θ 解得a2=8 m/s2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时间s t a v1212==减速运动的位移m t a x 4222212==此后物体将沿着斜面匀加速下滑,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3,受力如右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加速下滑的过程有:mgsin θ-Ff=ma3 Ff=μmgcos θ解得a3=4 m/s2设物体由最高点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t3,所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2332121t a x x =+解得s t 2.3103≈= 所以物体返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t 总=t2+t3=4.2 s典例二、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例3】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来.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m ,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达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 s ,则(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g =10 m/s2) 解析(1)设h =4 m ,L =5 m ,t =2 s ,斜面倾角为θ,则Lh=θsin .乘客在气囊上下滑过程,由221at L = 解得: a =2.5 m/s2(2)乘客下滑过程受力分析如右图则有:FN=mgcos θ ,Ff =μFN = μmgcos 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 Ff=ma代入数据解得:1211=μ规律总结:物体的加速度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决定,两者大小、方向及变化一一对应;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当两者同向时,速度变大,当两者反向时,速度变小。
易错点06 牛顿三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解析版)
易错点06牛顿三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例题1. (2022·浙江·高考真题)物流公司通过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
如图所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14m l =,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
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29,货物可视为质点(取cos240.9︒=,sin 240.4︒=,重力加速度210m /s g =)。
(1)求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1a 的大小; (2)求货物在倾斜滑轨末端时速度v 的大小;(3)若货物滑离水平滑轨末端时的速度不超过2m/s ,求水平滑轨的最短长度2l 。
【答案】(1)22m/s ;(2)4m/s ;(3)2.7m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sin 24cos 24mg mg ma μ︒-︒=代入数据解得212m/s a =(2)根据运动学公式2112a l v =解得4m/s v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mg ma μ=根据运动学公式2222max 2a l v v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2 2.7m l =【易错警示】误选A 的原因:错误认为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摩擦力为mg μ,导致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1a 的大小算错,后边两问跟着错。
理解好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 N F F F μμ==压例题2. (多选)(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预测)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传送带倾斜放置,倾角θ= 37°,以恒定速率v =4m/s 顺时针转动。
一煤块以初速度v 0=12m/s 从A 端冲上传送带,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μ=0.25,取g =10m/s 2,sin37°= 0.6、cos37°= 0.8。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块冲上传送带后经1s 与传送带速度相同B .煤块向上滑行的最大位移为10mC .煤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 端所用的时间为5sD .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5m 【答案】ABD 【解析】A .对煤块先做匀减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sin cos mg mg ma θμθ+=解得218m /s a =设经t 时间与传送带共速,由01v a t v -=解得1s t =故A 正确;B .共速后,摩擦力方向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2sin cos mg mg ma θμθ-=解得224m /s a =煤块先以12m/s 的初速度,8m/s 2的加速度减速至4m/s ,后又以4m/s 2的加速度减速至0,再反向加速至回到A 点,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煤块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移大小等于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的大小11(124)1m 41m 10m 22x =⨯+⨯+⨯⨯= 故B 正确;C .物块上升到最高点后反向向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24m /s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返回到A 点所需的时间为t 1,下滑的位移22112x a t = 解得15s t结合图像知,物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 端所用时间为(25)s t =总故C 错误;D .在0到1s 内传送带比物块速度慢,则滑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为11(124)1m 41m 4m 2L =⨯+⨯-⨯=此时划痕在物块的下方,在1s 到2s 内,传送带速度比物块速度大,则2141m 41m 2m 2L =⨯-⨯⨯=因为L 2<L 1,所以在上升阶段产生的划痕为4m ,此时煤块在产生的划痕的中点,在2s 到(25)s 时间内,煤块向下滑了10m ,传送带向上滑了45m ,则煤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为3(10452)m (1245)m L =+=+故D 正确。
第7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运动学问题(原卷版)
第7讲牛顿第二定律两类运动学问题目录考点一瞬时加速度的求解 (1)考点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1)考点三连接体问题 (6)考点四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6)练出高分 (8)考点一瞬时加速度的求解1.牛顿第二定律(1)表达式为F=ma.(2)理解:核心是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2.两类模型(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例题1](2023•龙岩模拟)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C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光滑,底面粗糙,如图所示。
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相等的A、B两球连接。
B球靠在挡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当撤去挡板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A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θB.球B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θC.地面对斜面体C的支持力等于球A、B和C的重力之和D.地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例题2](2023•蚌埠模拟)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B间拴接的轻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B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3:√2B.A、B的质量之比为m A:m B=√3:1C.悬挂A、B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D.同时剪断两细线的瞬间,A、B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6[例题3](多选)(2023•鄱阳县校级一模)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B、C间由一轻杆相连。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细线与轻杆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gsinθB.C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0C.B、C两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D.B、C之间杆的弹力大小不为0[例题4](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它的左端与一劲度系数为800N/m的轻弹簧相连,右端连接一细线.物体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此时物体与水平面刚好接触但无作用力,弹簧处于水平状态,如图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5m/s2B.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力为15NC.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力为零D.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考点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t图象、x-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1.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运动,现将拉力F改为2F(仍然水平方向),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则()
A.a′=aB.a<a′<2aC.a′=2aD.a′>2a
2.如图所示,质量2kg的物体以速度v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给物体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其大小为10 N,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
例2: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足够长)上,质量为2kg的小物体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求物体在2s末的速度和2s内的位移。(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拓展:一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足够长)上,质量为1kg的小物体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5,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教学内容
☆导学一: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例1: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求物体在2s末的速度和2s内的位移。(已知g=10m/s2)
拓展: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10 N的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例2: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足够长)上,质量为2kg的小物体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在2s内的位移是4m。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
所求量
a
物 体 运 动 分 析
【练习1】质量为40kg的物体静止在水
平面上, 当在4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
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
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答案】80N
F
【练习2】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
上做匀速运动, 弹簧秤的示数是0.40N. 然后
用弹簧秤拉着这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
所需求的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轨
迹等。 返回
1.假设汽车紧急制动后,受到的阻力与汽车所受重力的大小
差不多。当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突然制动,它还
能继续滑行的距离约为 ) A.40 m B.20 m ( B
C.10 m D.5 m 解析:由题意可知关闭发动机后,汽车的加速度 a=g,所以
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
分析,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草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求的力。
返回
2.某司机遇到紧急情况急速刹车,使车在1.25 s内迅速停 下。若刹车前的车速为16 m/s,司机的质量为60 kg,刹车 过程中汽车其他部分对司机的阻力是司机体重的0.5倍,则 468 安全带对司机的作用为________N。(g=10 m/s2)
复习: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力
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 跟合力方向相同。
2、公式: F=ma 注意:(1)同时性
(2)同向性
运动学公式
速度公式 :v = vo+at 位移公式:x= vot +at2 /2
§4.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4.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知识梳理】1.两类动力学问题:联系“力” 和“运动”情况的桥梁。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先求出,再求物体的。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先求出,再求物体的。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图。
(3)规定正方向,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或“运动学方程”。
(4)求解---------解方程时,F、m、a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小试身手】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为m的小球A和B,用质量不计的弹簧将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一根细线将它们挂在天花板上而静止.在剪断细线后的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为()A.两球都为g B.A球为2g,B球为gC.A球为g,B球为零D.A球为2g,B球为零2.子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射出,到达最高点后又落回到出发点.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运动过程中()A.刚射出与落回的速度大小相等B.上升时加速度与下降时相等C.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相等D.上升位移与下降位移相同3.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的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上最高点,d点为圆周上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有一个小圆环,三个圆环分别从a、b、c处由静止释放,用t1 、t2、t3依次表示各环到达d点所用的时间,则()A.t 1<t2<t3B。
t 1>t2>t3C.t 3>t1>t2 D。
t 1=t2=t34.质量为3 kg的物体,在0 ~ 4 s内受水平力F的作用,在4 ~ 10 s内撤去拉力F,因受摩擦力作用而停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则:⑴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⑵在0 ~ 4 s内物体所受的拉力。
⑶在0 ~ 10 s内物体的位移。
5.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传送带两端A、B间的距离为20 m。
现将一质量为2 kg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在A端,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取10 m/s2,则:⑴木块从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牛顿第二定律及两类基本问题-PPT课件
解析:(1)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为 a0.
则有
L=
1 2
a0
t0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f=ma0,Ff=μmg
联立以上三式,并代入数据得:μ=0.5. (2)有力作用时,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Fcos 37°-μ(mg-Fsin 37°)=ma
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处理这类问题 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 律(F 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 出速度或位移.
4
2.由运动情况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 基本思路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
27
(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 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 坐标轴的正方向. (4)求合力 F 合.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合=ma 列方程求解, 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
28
【例 3】(2013 菏泽模拟) 如图,质量 m=2 kg 的物体 静止于水平地面的 A 处,A、B 间距 L=20 m.用大小为 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 物体,经 t0=2 s 拉至 B 处.(已知 cos 37°=0.8,sin 37°=0.6, 取 g=10 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 30 N,与水平方向成 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 使物体从 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 B 处,求该力作用的最 短时间 t.
木块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M)g=Ma2,即
mM
a2=
g,因此选项 C 正确,选项 A、B、D 错误.
高三物理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空气阻力与小球重力大小的比值mfg; (2)小球从抛出到落到地面所经过的时间 t.
思路点拨:根据运动情况确定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中的受力情况求解. 规范解答:(1)从抛出到最高点,2a1h=v20(1 分) 代入数据求得 a1=12 m/s2(1 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1(1 分) mfg=0.2.(1 分) (2)上升过程所用时间 t1=va10=1 s(1 分) 下落过程加速度 a2=mgm-f=mg-m0.2mg=8 m/s2(1 分) 下落过程所用时间 t2,则有 h+H=12a2t22(1 分) 得 t2=2 s(1 分) 总时间 t=t1+t2=3 s.(2 分)
8s 3g.
答案:(1)0.5 (2)
8s 3g
考点二:连接体问题的应用
【例2】 (综合题)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 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A叠放在物体B 上,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当A随B一起沿斜面下 滑时,A、B保持相对静止.求B对A的支持力N和 摩擦力f.
解析:当A随B一起沿斜面下滑时,物块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B对A竖直向上的支 持力N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的作用而一起做加速运动,如图(甲). 设B的质量为M,以A、B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M)·gsin θ=(m+M)a,得a=gsin θ. 将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如图(乙)所示,则ax=acos θ=gsin θcos θ, ay=asin θ=gsin2 θ
(1)小球的加速度;
(2)最初2 s内小球的位移.
解析:(1)小球在斜杆上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垂直杆方向:Fcos θ=mgcos θ+N① 沿杆方向:Fsin θ-mgsin θ-f=ma② 其中:f=μN③ ①②③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a=0.4 m/s2. (2)最初 2 s 内的位移 s=12at2=0.8 m.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课时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时间。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t2
B.t2>t3
C.t1<t2
D.t1=t3
[解析] 设想还有一根光滑固定细杆 ca,则 ca、Oa、da 三 细杆交于圆的最低点 a,三杆顶点均在圆周上,根据等时圆模型 可知,由 c、O、d 无初速度释放的小滑环到达 a 点的时间相等, 即 tca=t1=t3;而由 c→a 和由 O→b 滑动的小滑环相比较,滑行 位移大小相同,初速度均为零,但加速度 aca>aOb,由 x=12at2 可 知,t2>tca,故选项 A 错误,B、C、D 均正确。
[典例] 新能源环保汽车在设计阶段要对各项性能进行测 试。某次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中,如图甲显示的是牵引力传感器 传回的实时数据,但由于机械故障,速度传感器只传回了第 25 s 以后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汽车质量为 1 500 kg,若测试平 台是水平的,且汽车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所受阻力恒定。求:
考点二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及问题类型
2.解题策略 (1)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图像 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 “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 题作出准确判断。
[解析] (1)由题图所示 v-t 图像可知, 加速度:a=ΔΔvt =84 m/s2=2 m/s2; 加速时间:t1=4 s, 加速位移:x1=v2t1=82×4 m=16 m, 匀速位移:x2=x-x1=100 m-16 m=84 m, 匀速时间:t2=xv2=884 s=10.5 s, 跑完 100 m 时间 t=t1+t2=14.5 s。
(1)运动员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a 及跑完 100 m 所用的时间 t; (2)在加速阶段绳子对轮胎的拉力大小 T 及运动员与地面间的摩 擦力大小 f 人。
(完整版)两类动力学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两类动力学问题一、引入本单元应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之.然而,关于物体的“惯性”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及判断,学生也是极易出错的,因此也要求熟练掌握.二、教学过程1.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①对定律中三个关键字的理解“受”--—是指物体所受的力,而非该物体对其他物体所施加的力。
“合”———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的合力,而非某一分力或某些分力的合力“外"-——是指物体所受的外力,而非内力(即物体内部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如一列火车各车厢间的拉力).②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三个关系大小关系:a ∝mF,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单位关系:F =kma 中,只有当公式两边的物理量均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时,比例系数k 才等于 1,公式才可简化为 F 合=ma 。
③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和力的五条性质同体性-—F 合、m 和a 都是相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的.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矢量式,求解时应先规定正方向.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合外力的加速度即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同时性——加速度随着合外力的变化而同时变化.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关系式,它描述了合外力作用的瞬时效果.如果合外力时刻变化,则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某一时刻加速度与力之间的瞬时关系.④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关于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正确的结论是:加速度随力的变化而变化,但力(或加速度)和速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变化规律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例如,在简谐运动中,回复力、加速度最大时,振子的速度为零;而回复力、加速度为零时,振子的速度最大.2.什么样的问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即物理问题的归类) 凡是求瞬时力及其作用效果的问题;判断质点的运动性质的问题(除根据质点运动规律判断外)都属“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即:① 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②由运动情况判断的受力情况解决这两类基本问的方法是,以加速度(a )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列方程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运动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一)
1.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速度达到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达到2v ,可采取以下方法 ( )
A .将物体质量变为m/2,其他条件不变
B .将水平拉力增为2F ,其他条件不变
C .将时间增为2t ,其他条件不变
D .将质量、作用力和时间都增为原来的2倍
2.有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和30°,这些轨道交于O 点.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3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3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物体滑到O 点的先后顺序是 ( )
A .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
B .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
C .甲、乙、丙同时到达
D .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
3.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
相对滑动的匀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a ,
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大小是 ( )
A .μma
B .ma
C.mF M +m D .F -Ma
4.如图所示,不计绳的质量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物体A 的质量为M ,
水平面光滑,当在绳的B 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物体A 的加速度
为a 1,当在绳B 端施以F=mg 的竖直向正下拉力作用时,A 的加速度为
a 2,则a 1与a 2的大小关系是 ( )
A .21a a =
B .21a a >
C .21a a <
D .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当小车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且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 1至F 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 '为沿杆方向)
6.在一种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 的游戏者身系一根自然长度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弹性良好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开始下落1.5L 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下落高度为L 时速度最大,然后速度开始减小,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B 、人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运动形式为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C 、下落高度为L+mg/K 时,游戏者速度最大
D 、在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加速度均为零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
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求人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8.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s。
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
求:
(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
(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
9.质量m=1.5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t=2.Os,停在B点,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s=5.0m,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恒力F多大?(g=lOm/s2)。
10.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
如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
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