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文件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范文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2011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只提供电子版推荐书(即不受理纸质推荐书),其具体要求如下:1、推荐书通过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网络推荐系统(以下简称网络推荐系统,登录地址:/,2011年7月10日网络推荐系统开始运行)在线提交信息来完成。
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或其摘要(第十部分)。
2、推荐书主件中涉及需签章的有关栏目应从网络推荐系统中导出相应表格后打印、签章,扫描成jpg图片格式(建议图片尺寸1200×1697,文件大小200k 左右)后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
如:推荐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在“一、项目基本情况”表和“八、推荐意见”表中有关栏目内盖公章;主要生产、应用单位(财务部门)核准“四、项目详细内容”中“5、经济效益”栏目相关数据后盖公章;各主要完成人在“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有关栏目内签字;各主要完成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在“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中有关栏目内盖公章。
3、推荐书附件或其摘要(第十部分)主要包括成果应用证明、技术评价证明及其他证明或其摘要、知识产权证明、技术研究报告或其摘要。
推荐书附件除技术研究报告部分以外,要求以电子扫描jpg图片格式提供。
技术研究报告部分以word或pdf文件格式提供。
推荐书附件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文件数之和不得超过60个。
4、推荐材料中不应涉及保密内容,特殊情况可另行与我办商议。
5、“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清单”、“回避专家申请表”、“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限额数计算表”和“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完成人限额数计算表”具体上传、提交方式参照《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网络推荐系统使用手册》。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由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统一填写。
2007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告

秦健飞、涂怀健、陈 勇、吴海涛、 彭湘华、贺芳明、卓 越、李世云、 张祖义、黄 巍
3
高水头复杂地基围堰防
赵存厚、肖恩尚、刘建发、孟繁辉、
3 20072048 渗综合灌浆技术在小湾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唐玉书、崔文光、李文书、龚木金、
水电站的应用
黄灿新、贺永利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中国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特大地下洞室群施工技
1 20072040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
术研究与应用
周 宇、和孙文、高必华、黄 岗、 杨天吉、于 涛、马建学、刘国良、 徐 萍、杨元红
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
2 20072041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
综合技术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发展策划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
舒印彪、杜至刚、赵庆波、白建华、
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
能源基地建设及电力中
张正陵、张运洲、葛正翔、刘开俊、
1 20071167
问集团公司、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
长期发展规划深化研究
王耀华、张风营、王 楠、郑海峰、
王 勤、章述汉、雷 民、王乐仁、 王晓琪、黄卫民、郑汉军、彭旭东、 叶国雄、王海燕
石俊杰、王心丰、陶洪铸、庄 伟、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
16 20071067
陈 捷、陈 刚、高 平、魏文辉、
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 究院
邵 山、董 昱
水电专业
2 20071083
防御系统 WAMAP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正文:----------------------------------------------------------------------------------------------------------------------------------------------------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2001年8月1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奖励在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电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国家电力公司的综合实力,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电力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实行公开授奖制度,遵循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四条国家电力公司设立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和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
评委会是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最高评审机构。
评委会组成人员由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管理部门提出,报国家电力公司批准。
奖励办公室设在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管理部门。
第二章授奖条件第五条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电力科学研究的技术开发中,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一)在电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具有新的创新,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二)在电力科学理论研究、标准、计量、科技信息、非在线应用软件等项目中,具有显著的科学贡献和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及其推广应用,并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
第六条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设立三个奖励等级,即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

奖励 委 员会 设 立中国 电力科 学 技
术 奖励 工作 办公 室 负 责 日常工作 , 奖
公司 、 中国电 力工程 顾 问集 团公 司、 中 评 审和 异议 处理 工作进行监督。 国葛洲坝 集团公司 ; 承办 机构为中国电 机 工程学会。
评 审委员会 实行聘任制 , 由相关专 励办 公 室设在 承办 机 构 中国电机 工程 业领 域 的专家 组成 , 届任 期 5 , 每 年 可 学 会 。
以连任 。 评审委员会候 选人 由中国电机
工程 学会 会 同各 设 奖者 及中国水 力发
( ) 二 评审程序
电工程学会推荐 , 由奖励委 员会 通过差
( ) 一 管理机制
中国电力科 学技 术 奖的评 审严格 业组会 议评审、 评审委员会会 议评 审、
形式审查、 网络 初审、 专 额选举产生评 审委员会委 员, 并确定 其 按照项 目推荐 、
观奖 台 J s r ain Ob ev t o
2 1年社会力量设 奖工作调研报告⑥ 0 1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
每单位 1 名代 表; 承办 机构 1 名代表 ; 共
同推举主任 委员。 获准 新增的共同设奖 2 0 年3 经科学技术 ̄ # 准 , 0 1 月, 3L IL
2向奖励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 ; . 3对 中国电 力科 学技 术 奖评 审工
评 9 9 目前 ,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 奖的管理 主任 委员。 审委 员会成员3  ̄4 人 ,
其下设专业评审组、 奖励 办公 室。
机 制包括 : 奖励委 员会 、 审委员会及 设主任委员1 、 员若干人。 评 人 委 评审委员 奖 励 委 员会 会 议审 定、拟 授 奖 项 目公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正文:----------------------------------------------------------------------------------------------------------------------------------------------------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2001年8月1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电力生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电力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电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在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中仅决定出资立项而未进行实际开发的单位不得作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候选单位,仅从事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第六条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单位或个人的荣誉。
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七条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国家电力公司科学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第八条奖励办法第五条(一)所称“电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是指在电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电力生产建设、工程建设、重大装备研制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及其应用推广。
中国电力创新奖奖励办法

附件1中国电力创新奖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电力创新奖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设立的电力创新奖项,旨在推动电力工程技术及行业管理创新,奖励在电力工程技术、电力行业管理等领域有突出创新的单位和个人。
为做好中国电力创新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工作,根据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奖励办法,并由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条中国电力创新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科学的评审制度,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不正当干涉。
中国电力创新奖的推荐、评审和奖励,不向申请单位、推荐单位收取费用。
第三条中国电力创新奖每年评选一次。
第四条中国电力创新奖是设奖者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促进电力工程技术和电力行业管理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表彰,获奖证书不作为确定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二章奖励类别和评审标准第五条中国电力创新奖奖励类别为:(一)工程技术创新项目。
即在完成电力基础工程、技术改造工程以及其他创新性综合工程过程中,做出技术创新并取得的成果。
(二)行业管理创新项目。
即在制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规范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在促进电力行业科学发展、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规范行业行为领域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第六条中国电力创新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各级奖励评审基本标准如下:(一)工程技术创新项目一等奖:成果技术难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等方面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或产品的领先水平,经济效益显著,对促进电力科技进步有重大意义。
工程项目成果还应当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二等奖:成果技术难度较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等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经济效益明显,对促进电力科技进步有较大意义。
工程项目成果还应当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三等奖:成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等方面有一定创新,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或产品的较高水平,经济效益较大,对促进电力科技进步有一定意义。
2010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告

汪 建 平 胡 振 岭 李 光 华 孙 锐 张 勇 詹 扬 荆 云 涛 朱 宝 田 郭 晓 克 尹继 英 董建 勋 陈 胜 利 李 会 利 赵 文 学 吕祥 涛 陈云华 王柏乐 祁宁春 周垂 陈 祥 荣 侯 靖 胡 建 华 杨 多 根 周 春 宏 张 帆 侯 永 和 孙 亮
一
烟 台 龙 源 电力 技 术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电 康 平 发 电有 国 限 公 司 、 电 内 蒙 古 东 胜 热 电 有 限 公 司 、 电 黄 金 国 圈 等 离 子 体 无 燃 油 电 厂 埠 发 电 有 限 公 司 、 电 吉 林 龙 华 吉 林 热 电厂 、 疆 王 雨 蓬 国 新
舒印彪 丁 扬 宓传龙 袁 骏
郑宝森 韩先才 叶 军 朱英 浩
孙 昕 王绍武 张喜乐 周孝 信
陈 维 江 张 建 坤 韩 书 谟 刘 泽 洪
应 用
司、 铁十 四局集 团有限公 司 、 中 中铁 二 局 第 二 工 程 王 惠 明
有 限 公 司 、 江 华 东 建 设 工 程 有 限公 司 浙
出的 2 1 0 0年 度 中 国 电力 科 学 技 术 奖 拟 授 奖 项 目共 1 3项 。 现 将 拟 授 奖 项 目的 项 目编 号 、 目名 称 、 要 完 成 单 位 及 主 要 完 成 2 项 主
人 名 单 公 布 如下 .根 据 有 关 规 定 ,自公 布 之 日起 3 日内 . 何 单 位 和 个 人 均 可 对 拟 授 奖 项 目提 出 书 面 异 议 , 期 不 予 受 理 。书 . 0 任 逾
面 异 议 要 陈述 异 议 理 由 、 体 意 见 . 有 附 件 要 列 出 目录 , 具 如 并将 附 件 原 件 与书 面 异 议 材 料 一 并 提 交 给 中 国 电 力 科 学 技 术 奖 励 工 作 办 公 室 。单 位 异 议 的 要 加 盖 公 章 . 供 联 系 人 、 系 电话 和通 信 地 址 ; 人 异 议 的 要 签 署 异 议 人 真 实 姓 名 , 供 其 工 作 单 位 、 提 联 个 提 联 系 电 话 和 通 信 地 址 。异 议 者 名 称 或 姓 名 需 要 保 密 的 , 在 异 议 材 料 中注 明 。 请 中 国 电 力 科 学 技 术奖 励 工 作 办 公 室 联 系 方 式 :
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及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及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电力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3.11.13•【文号】电技[1993]481号•【施行日期】1993.11.13•【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及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1993年11月13日电技〔1993〕481号)为了奖励电力科学技术成果,表彰和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促进电力科学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部制定了《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和《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1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奖励电力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表彰与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电力生产建设和电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1.在电力生产建设中取得的新的科技成果;2.在电力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取得的科技成果;3.推广、应用已有先进科技成果所取得的科技成果;4.在标准化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5.在软科学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6.在科学技术管理和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7.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第三条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下简称“部科技进步奖”)分为应用性成果奖、理论性成果奖及专项奖,实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原则,对获奖单位(集体)和个人颁发证书和奖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2012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只提供电子版推荐书(即不受理纸质推荐书),其具体要求如下:1、推荐书通过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网络推荐系统(以下简称网络推荐系统,登录地址:/,2012年5月21日—7月16日网络推荐系统运行)在线提交信息来完成。
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或其摘要(第十部分)。
2、推荐书主件中涉及需签章的有关栏目应从网络推荐系统中导出相应表格后打印、签章,扫描成jpg图片格式(建议图片尺寸1200×1697,文件大小200k左右)后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
如:(1)推荐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在“一、项目基本情况”表和“八、推荐意见”表中有关栏目内盖公章;(2)主要生产、应用单位(财务部门)核准“四、项目详细内容”中“5、经济效益”栏目相关数据后盖公章;(3)各主要完成人在“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有关栏目内签字;(4)各主要完成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在“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中有关栏目内盖公章。
3、推荐书附件或其摘要(第十部分)主要包括成果应用证明、技术评价证明及其他证明或其摘要、知识产权证明、技术研究报告或其摘要。
推荐书附件除技术研究报告部分以外,要求以电子扫描jpg图片格式提供。
技术研究报告部分以word或pdf文件格式提供。
推荐书附件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文件数之和不得超过60个。
4、推荐材料中不应涉及保密内容,特殊情况可另行与我办商议。
5、“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清单”、“回避专家申请表”、“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限额数计算表”和“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完成人限额数计算表”具体上传、提交方式参照《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网络推荐系统使用手册》。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由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统一填写。
2、成果分类代码:根据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及《电力科技成果分类与代码》(DL/T5l7-93)选填。
《电力科技成果分类与代码》(DL/T5l7-93)可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网站(,以下同)“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板块中相关信息资源栏目中查看详细内容。
有的项目可能涉及到多个学科,最多填至3个学科。
建议选择至第3级,此代码为项目评审时划分专业组及遴选评审专家的主要依据。
3、项目名称(中文):应当准确、简明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项目名称(英文):系指中文名称的英译文,字符不得超过200个。
4、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规定的上限限额数,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主要完成人应对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做出贡献,其创造性贡献应该具体、属实、相对独力,并与项目创新点对应。
对于排名前3位的主要完成人,其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应占本人同期工作量的50%以上。
根据国家关于“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的相关规定,项目主要完成人应该是对项目关键技术创新作出重要贡献者,特别是技术开发类项目的前3名尤其是第一名完成人,应该是项目关键技术创新点的首要贡献者;且同一完成人参与项目每年度工作量之和不应大于100%,若完成人在承担项目期间还肩负其他重要职责,则参与项目每年度工作量之和应小于100%。
主课题的验收委员不能作为该项目主要完成人。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受奖单位数和受奖人数实行限额,限额依照有关规定均以实际获奖等级对应的限额为准。
如确属联合攻关、多方协作的科技成果,可在依据“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限额数计算表”和“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完成人限额数计算表”计算出的相应主要完成单位或主要完成人限额数内推荐,并于项目推荐时一并提交列明相应计算式并加盖第一完成单位公章的上述相应计算表,扫描成jpg图片格式后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
5、推荐单位:指按照有关推荐渠道要求,具有推荐资格的组织推荐项目的单位。
申报单位在网络推荐系统提交项目后,推荐单位在项目推荐时,导出并打印“项目基本情况”表,在“推荐单位”处加盖推荐单位(或科技主管部门)公章,扫描成jpg图片格式后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
6、项目名称可否公布:选填“可”或“否”。
7、推荐等级:指由推荐单位最终确定的该项目的推荐等级,选填:“一等”、“二等”或“三等”。
8、推荐奖励类别(选项):可从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5个奖励类别中选填一项,即:①技术开发项目;②新技术集成项目;③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项目;④社会公益项目;⑤重大工程项目。
项目适宜推荐何种类别奖励应参照《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有关奖励类别说明及其相应评定标准后确定。
其中科普项目属于社会公益类项目。
9、成果登记号:项目按照《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技成果登记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已进行成果登记,取得的电力科技成果登记号。
10、关键词:填写从项目内容中抽选出来的用以代表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尽量使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词。
最少提供三个关键词,用分号“;”(英文、半角)做分隔。
11、学科分类代码:根据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参照《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按照本项目所属的学科分类填写相应代码。
可同时给出项目所属相关学科相应学科分类代码,但不应超过三个。
用“;”分号(英文、半角)做分隔。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可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网站“科技咨询与服务”板块中相关信息资源栏目中查看详细内容。
12、任务来源:本项最多选2项。
国家(部门、地方)计划(基金):系指正式列入国家(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有关部门)计划(有关基金)的项目。
独立集团公司(电网、发电等):系指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设奖者(即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以及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等电力集团公司计划的项目。
横向委托:系指非隶属关系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委托研究开发的项目。
自选:系指自立课题、自有资金进行研究开发的项目。
其他:凡不属上述各类的项目均列入本栏。
13、计划(合同)名称和编号、研究起止时间: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
二、项目简介简明扼要地介绍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科技内容、技术经济指标、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同时不泄露项目的核心技术,可用于该项目的公开宣传和编辑《获奖项目成果汇编》。
要求不超过1200个汉字。
三、主要技术创新点是项目的核心部分,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主要依据。
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在技术思路、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的创新,是项目详细技术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扼要地阐述。
科普作品的创新点是指作品在选题内容或表现形式、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归纳与提炼。
要求不超过1200个汉字。
四、项目详细内容应当按照《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规定的栏目内容及本说明的有关要求,详实、准确、全面地填写。
1、立项背景:应简明扼要地概述立项时国内外相关科学技术状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尚待解决的问题及立项目的。
要求不超过800个汉字。
2、详细技术内容:是评价该项目是否符合授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应按照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各类项目的评定标准,对项目进行阐述。
技术开发类:该类项目应突出关键技术的创新性、技术水平、已具有或潜在的市场竞争力、所取得的或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对促进电力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等。
新技术集成类:该类项目应突出系统集成的创新性、整体技术水平、实用化程度、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以及对促进电力科技进步的作用等。
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类:该类项目应突出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技术难度、已推广应用面占电力行业可推广应用面的比例即推广应用效果,以及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社会公益类:该类项目应突出科技创新程度或技术难度、技术水平、实用化程度或推广应用前景、所取得的或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对促进电力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重大工程类:该类项目应体现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成果;突出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突出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总体技术水平、所取得的和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示范作用,以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的作用等。
凡涉及该项技术实质内容的说明、论证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一般不应采取见“XX附件”的表达形式,必要的图示应就近插入相应的正文中,不宜另附。
该栏目应对项目的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实施效果等进行全面阐述。
总体思路:应简要阐述针对立项目的,利用什么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创造什么样的新成果。
技术方案:应详细阐述具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步骤,应用哪些理论、技术和方法,在技术开发、推广及产业化过程中,攻克哪些关键技术,在技术上有哪些创新,取得哪些创新成果。
实施效果:应简要阐述该项目的实用化程度,应用范围及推广情况。
科普作品应当就作品创作思路、创作手法、作品结构以及主要章节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纸面不敷,可另增页。
3、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主要参数、效益、市场竞争力的比较:应就项目的总体科学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同当前国内外最先进同类技术进行全面比较(最好用数据或图表方式),同时加以综合叙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要求不超过2页。
4、应用情况:应就项目的生产、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科普作品应说明作品的发行数量、范围、普及情况及被其他大众传媒采纳情况。
要求项目整体技术应用1年以上(即应用起始时间应为2011年7月16日之前)。
要求不超过800个汉字。
5、经济效益:表中填写的数字应以主要生产、应用单位财务部门核准的数额为基本依据,反映所取得的新增直接效益,从网络推荐系统导出相应表格后打印、加盖主要生产、应用单位公章(或财务部门章),扫描成jpg图片格式后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
“各栏目的计算依据”应就生产或应用该项目后产生的直接累计净增效益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出简要说明,并具体列出本表所填各项效益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
要求不超过200个汉字。
6、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在推动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提高电力综合实力;保障电力生产安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扼要地做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