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十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蕴含了中国人关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在古人看来,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没有家的庇护,身、心、灵将会漂泊无依。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今生与后世和前世的关系,以及家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支持自我成长、成人的必然前提。

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

家以保全生命、延续族类生存的方式汇合了一切可能的差异性,生成有机的生命共同体。

诸如性别差异、姓际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资源差异、自然与文明差异等,这些差异亦自然亦文化、亦个别亦整体地支持并维护着家的存在。

在对待“身份差异”的“正名”中,规定与“名”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之“实”;在对待性别差异中,视两性之和乃人伦之始,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在对待姓际差异上,视两姓之和乃“附远厚别”,乃“万世之始”;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

这些共同构成现实家庭中的亲缘情理。

古人以身家一体为本,类推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构造出艺术化境域的亲缘情理。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是基于血缘亲情的一体化的身体,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

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

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

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

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二轮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二轮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三二轮检测题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举凡咸菜的名字,冬菜、梅菜、榨菜、芥菜疙瘩..姿色。

腌..,更遑论制好的“春不老”咸菜,绿呀,绿得碧透、深沉,一粒一粒雪白的盐花儿(映衬╱铺衬)着,拿筷子从腌菜坛子里起三两棵,恍若看到春湖开了,一群绿罗裙的仙子刚刚沐浴更衣完毕,正手挽手跑过一带柳岸,留下一串铃铛般的笑声。

你听听,“春不老”,咀嚼..在唇齿之间的那脆声声....啊。

...,那是腌得爆得煨得的玉振金声腌“春不老”,只要半个冬天。

清水洗过,艳艳的阳光地里(晾╱晒)过,粗大的盐花儿中一遍一遍揉过,置陈年老坛中,山里的青色方石稳当当...地压住,剩下的功课,就交给时光和盐吧。

我有时想,那么鲜妍娇俏的一棵菜,有时候,真替一棵菜动了的恻隐....、..之心。

可是又想,那真实的人物、城市、历史,哪里能有一丝半点的慰藉。

刀光剑影人情冷暖,你挺得住,你扛得起,你在时间的崖上向死而生,方渡得到青山不老的彼岸。

“春不老”,清清爽爽一款菜,就得像农妇那样,(一板一眼╱一本正经)地腌,腌得坚定爽利,气定神闲。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疙瘩玉振金声B.遑论脆声声C.咀嚼刀光剑影D.恻隐稳当当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映衬晾一本正经B.铺衬晾一本正经C.映衬晒一板一眼D.铺衬晒一板一眼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普天之下,有哪种咸菜的名字堪比“春不老”?或许能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

B.普天之下,有哪种咸菜的名字堪比“春不老”?怎就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C.普天之下,没有一种咸菜的名字比得过“春不老”。

怎就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D.普天之下,没有一种咸菜的名字比得过“春不老”。

或许能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

2018年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8年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

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

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

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

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

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

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

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

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

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

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二)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下学期学情调研考试)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

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

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

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

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再选涂其它答案。

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

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___________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的钦羡,使人丙(难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莘莘学子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C.芦蒿D.应和.(hé)【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与字形,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A项,考查了对同音异形的辨识能力。

应该是“绿草如茵”。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俭朴消磨难免B.俭朴消耗不免C.简朴消磨不免D.简朴消耗难免【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

简朴和俭朴,区别在于“简”与“俭”。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六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六

2018年高三二模试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2018仿真模拟卷.语文(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作为藏文化中特有的绘画形式,传统唐卡大多作为一种用彩缎装裱的宗教卷轴画,供奉于寺庙和民居中,营造出宏大高深的佛教思想镜像,直抵信奉者的心灵;营造出一个充满神性力量的佛国世界,建立起现实世界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唐卡的宗教性体现在其题材、内容上,也体现在绘制流程中。

对于画师而言,创作唐卡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纯洁且虔诚的信仰自始至终贯穿于作者的襟怀与笔端。

画师会在数月或数年的精耕细作中,追求极致的唐卡艺术之美;而高原特有的矿物和植物染料,更是赋予唐卡艺术历久弥新的效果,如佛教精神永绽光芒。

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环境的开放、文化交流的激荡、市场的兴起等,使唐卡艺术的流通和传承发生了变化----由寺庙供奉走向广阔的天地。

如今,在传统的寺院传承、流派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基础上,拓展出唐卡作坊、唐卡学校等多元化的流布方式,更广层面、更大力度促进了唐卡艺术的繁荣发展。

面对新的文化需求,唐卡艺术走出了两条方向不同的道路:一种继承传统,依旧以传统神本范畴的题材、内容、审美理念为主,技法愈加工细,色彩愈加艳丽,材质也更加新奇。

这类唐卡依然是寺庙和民居供奉的对象。

另一种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唐卡”。

它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体现着“从神本走向人本”的时代命题。

另外“新唐卡”还从古老绘画仪轨中挣脱出来,从而获得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题材内容更接地气,审美也更加趋向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为唐卡艺术掀开了新的篇章。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唐卡艺术走出雪域高原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但这并不意味着唐卡艺术发展可以高枕无忧。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十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十

2018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专设答题卷,共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违.(wěi)章档.(dànɡ)次渐.(jiān)染曲.(qǔ)突徙薪B.绯.(fēi)红胡诌.(zhōu)溃.(ɡuì)烂高屋建瓴.(lǐnɡ)C.圩.(wéi)田潜.(qián)伏龇.(zī)牙杀鸡儆.(jǐnɡ)猴D.噱.(xué)头芫.(yán)荽不佞.(nìnɡ)惊鸿一瞥.(piě)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妍媸弭谤供给侧班师回朝B.牟利暴涨青篙素磬竹难书C.邋塌赉发全天候大气晚成D.谶语纰缪致胜球严惩不怠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二十世纪的国人经历了由“废经”到民间读经的各种折腾,逐渐了儒家经典的义理价值,对圣贤的话语感到。

帝制时代的终结,客观上将儒家经典与政治生活开来,庙堂儒学彻底告别历史舞台,对许多儒者来讲,儒家经典从国民教育体系中淡出,无异于。

A. 淡忘不知所云割裂火上浇油B. 淡忘不甚了了剥离雪上加霜C. 遗忘不知所云割裂雪上加霜D. 遗忘不甚了了剥离火上浇油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6年“家风中国年”活动以水上公园为主要场所,以天津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包含“家有巧匠”“乐道家风”“家国传脉”“沽上家源”“我爱我家”,此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2018年最新高三语文二模测试卷及答案

2018年最新高三语文二模测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

《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

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一文化交流。

唐代墓金舞马街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

得益于精湛的捶探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软民族的器物形制。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

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L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

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二)含答案

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二)含答案

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二)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它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

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

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

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内容却并不相同。

如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

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

宗教毕竟只是现实的麻药,天上到底仍是人间的折射。

佛教传播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

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批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这也表现到整个艺术领域和佛像雕塑(例如禅观决疑的弥勒)上。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

2018届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训练卷二含答案详解

2018届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训练卷二含答案详解

2018届高三语文考前训练卷(二)语文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表意文字,古文经学家是利用汉字的字形来证实经典的意义,从而还原历史,解读经意。

这就产生了将汉字形音义统一而整理典籍的“小学”。

这里的“小学”不是小学问,在当时是大学问。

因为它和经典捆绑在一起,是经学的一个部分。

隋唐时期文化尊汉代,将“小学”明确分为文字(形)、音韵(音)、训诂(义)三门。

因为它以解读经典为宗旨,所以训诂学是三者的出发点,又是三者的落脚点。

训诂学是解读经典的工具,它有三个基本方法:一个是以形索义,也就是利用汉字的表意性来解释古代典籍。

例如,我们常常称胸无点墨、文化素养不足的人为“郁朴之人”,“郁”是“栯”的假借字,“栯”是一种软核的野果,“朴”是没有加工的树干。

两者都加工不够,内涵不足。

第二种是因声求义,也就是有时候要弄清古音,才能准确理解古义。

例如,《论语》里,讲了一个子路和孔子一起出行遇到隐者的故事。

隐者“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这里“食”应当读“sì”,“见”应当读“xiàn”,都应当读去声。

因为这两个词都有“使动”的意思。

“食之”是“请他吃”,“见其二子”是“让(子路)见他的两个儿子”,这是魏晋的经师的读法,因为那个时候才有了去声,主动和使动才分开读。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七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七

2018年高考模拟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校际联合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校际联合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伫立在昭君墓底下的石阶上,聆听着两旁葱笼..的松林里,阵阵的微风不住地吟咏,是替王昭君唱一曲悲怆..泪下,脑海中呈现的是(留传/流传)至今的关于她的动人故事,真是思接千..和深情的歌?我禁不住潸然载,回味无穷。

抬起头,蓦然..望见,十来丈高的斜坡上,稠密的青草丛中,________________,红艳艳的,黄灿灿的,像是齐声叫唤着我。

匆匆地快走两步,我却又踟蹰..了,如此(草率/轻率)地去走近她,算不算是一种不敬?湛蓝的天空里,不住地放射出晶莹的光彩,把我眼前的花草和树木,映照得明晃晃的,亮闪闪的。

仰望天空,一朵朵缥缈..的白云,轻轻地徘徊,似是来看望和凭吊这青冢,却又不愿打扰她,好让她耳根(清静/清净)。

沿着石阶前一条清静的林荫小路,_________________,隐约瞧见了北边黝黑..的荒山,还有连接在一起的田垄与房屋。

两千多年前,王昭君历尽千辛万苦,风尘仆仆....地来到塞外时,该目睹过什么样的风景呢?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悲怆潸然泪下B.葱笼踟蹰C.黝黑风尘仆仆D.缥缈蓦然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传草率清静 B.留传轻率清静C.流传轻率清净 D.留传草率清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B.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C.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D.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人应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做到外圆内方....,才能既受尊重,又能有很多朋友。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word版有答案)现在,“自媒体”这个新词儿非常流行,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自媒体人”。

然而,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自媒体”这个概念,但是有很多人通过类似的方式来谋生。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备受重视,朝廷常常从民间招募“笔杆子”,优秀者可以做官。

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汉代词赋名家最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然而,古代没有稿费制度,更没有广告分成,那么自媒体人如何获取报酬呢?他们靠的是“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就是因为打赏而来的。

汉代首开打赏先河,例如,汉代四川才子XXX就经常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记载,XXX的文章XXX,XXXXXX听说后征召他到京城,常常和XXX一起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XXX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的“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到了唐代,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度已经出现,因此除了打赏之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种赚钱的途径。

在古代,稿费通常称为“润笔”。

在唐朝,许多文人已经能够获得很高的稿费。

例如,当时的文化名人XXX、XXX等人通过为人撰写碑文就可以拿到巨额稿费。

特别是XXX,他最擅长写XXX和碑文,一篇碑文就可以拿到很高的稿费,有时甚至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经讥笑他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稿费,XXX在写作时不少地使用了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的说法并不是由XXX创造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文人XXX的身上。

由此可见,润笔这种形式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

一些现代媒体人认为,“写软文”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赚钱方式。

但是,他们不知道古代文人早就开始使用这种方式了,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方式已经相当老套了。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的需求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汉代才子XXX所写的《长门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三、第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

中央设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

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

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

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

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

由博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

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

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

地方设立州学、县学,每校有学生十来人。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

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

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

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

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

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

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

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

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二,进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

时有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而制举则是临时考试,是为了网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

因为科举制度比较公平且机会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科举制度除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两种入仕渠道,门荫即晚辈承接前辈职务。

流外入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

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来唐太宗大力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

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加强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

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来唐入学,又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是官办学校,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始设于唐朝。

B.国子监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建制完整,通过各种官职的设置,进行政务或教学工作。

C唐朝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生徒,都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国子监“六学”根据其地位的高低进行招收。

D.“六学”教学内容根据对象而设,向地位高的生徒传授儒家经典著作,向地位低的生徒教授实用学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科举制度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其时间的安排、针对的人群各有不同。

B.生徒中的“通五经者”,除“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外,比他人还要多学《孝经》、《论语》。

C.“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保送的生徒、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两个来源,表明人才发展的渠道多样化。

D.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在说明“明经科”的考试录取比“进士科”的考试录取容易的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和“流外人流”是科举制度外的两种人仕途径,在唐初,曾为人仕的主要途径。

B.科举制度之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是因为它能使才华出众的平民有机会得以晋身。

C。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发展,最终取代了传统的九品中正制,彻底消除了传统土族的特权。

D.唐代教育的普及,不仅对唐代社会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外也有较大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戚继光,字元敬。

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

继光幼倜傥,负奇气。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

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

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

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

贼遁去,乘虚袭台州。

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隆庆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

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

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

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

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迭。

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

令戍空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

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

五年秋,台功成。

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

久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

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

自顺义受封①,朝廷以八事课边臣,三岁则遣大臣阅视,而殿最之。

继光用是频荫赉。

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

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

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

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

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节)注:①顺义受封:指在此之前,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B.令戍卒画地受工冼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C.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r-以军法将不堪广请募浙人为一军/倡勇敢/D.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名称,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都司、卫所。

B.古人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

“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C.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之一,负责教习太子。

明清时常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或先后次序,上等称为“殿”,下等称为“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戚继光少有大志。

他身为将门之后,从小洒脱不拘,有非凡的志气。

虽然家庭贫寒,但非常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B.戚继光治军有方。

初人浙,他发现所辖卫所军队战斗力不强,于是从中挑选精悍的士兵,进行特殊训练,研制并更新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战功显赫。

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先后九次击溃敌军,俘获、斩杀了敌军一千多人,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

这和他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有很大的关系。

D.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

他认为蓟镇的周边城墙,绵延二千里,如一处有缺陷,那么整个坚固的长城就会成为废物,于是建议修建既可节省费用又可观察四方的空心敌台。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2)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保定途中偶成郭登①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鸩人羊叔子②,可怜忧国贾长沙。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

【注】①郭登:明朝靖边大将。

曾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

英宗复辟,因事谪戍甘肃。

卒赠侯,谥忠武。

②羊叔子:名祜,西晋名臣。

与吴将陆抗隔江对垒。

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众人怀疑有毒,独有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叔子”,服之不疑。

8.本诗颔联极为精妙,请赏析其主要表现手法。

(5分)9.有人说郭登此诗充满怨愤之情,其因何而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通过摹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两句是“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落得“”的结局。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I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铜石象棋老缺老石爱棋,就像叶公好龙一样。

叶公爱假龙,不爱真龙;老石爱棋,爱看不爱走。

他是又爱又怕,想走,怕输,赢不了。

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

他可以站在人家身后看一晚上,叫他走,他在板凳坐下来,走一步,他就起来了说,我不走了。

人家说,光看不走,不准你看。

他笑笑,站在旁边,还不停地说,走车,跳马,炮打过去啥。

老石不会走棋,他有一副好棋。

象棋见过不少,木的象牙的石头的磁的塑料的——各种各样,举不胜举。

可老石一副棋真的很少见,棋身是磁的,包边是铜的,黄铜,一个个棋子磨得锃亮,金灿灿的。

一方是白底红字,一方是白底蓝字,字是颜体,浑厚有力,还上过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好多人想买,还有人想买去巴结市长,老石不卖,他说这是祖传的,只能看,不能卖。

昊副市长好棋很有名气,他棋下得好,参加过市里象棋大赛,有名次,还是前十名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