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概述二、实验室人员管理1.员工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的资格审批制度,确保所有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3.实行员工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确保他们身体健康,没有携带病原微生物。

三、实验室环境管理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具备完善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2.实验室内部设施必须经常进行维护和清洁,保持干净卫生。

3.常规消毒:实验室内表面、工作台、仪器设备等必须经常进行消毒,使用规定的消毒剂。

四、实验室操作规程1.所有实验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喝水、抽烟等行为。

3.实验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物,并按规定的方式处理。

4.严格遵守实验室内的标示和警示牌,不随意触摸或移动实验器材。

5.实验室内禁止使用非法、违禁物品和药品。

6.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终止实验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五、生物安全事故应急管理1.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规定各类生物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如生物防护柜、消毒剂等。

3.组织定期演练生物安全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4.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确保事故不扩散。

六、其他管理措施1.严格监控实验室内的废液、废弃物的处理情况,确保按规定的方式处置。

2.实施实验室出入管理,设置出入口和门禁系统,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

3.加强对实验室物品和资料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登记和归还制度。

4.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进行制定的,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培训,确保所有实验人员都能够遵守规定,正确进行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一、室内空气消毒具备排风净化功能的负压实验室,根据所操作的微生物因子不同,空气可以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放,但应采取通风控制系统来防止实验室出现正压。

室内空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到建筑物以外并远离该建筑的进气口。

无排风净化功能的常压实验室,使用可汽化过氧化氢、气体二氧化氯对空间进行气体熏蒸或气溶胶喷雾等方法消毒,同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与消毒后消毒剂残留的去除处理。

二、室内环境表面消毒若地面、实验台面等被明显污染,应立即用吸液布覆盖,喷洒消毒剂(从外向内)于吸液布上,使吸液布湿透,作用60min 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实验台面、桌椅、门把手、生物安全柜和解剖柜台面、侧壁等可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表面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含有500~1 000mg/L有效氯溶液适于普通的环境表面消毒。

当处理高危环境时建议使用5 000mg/L有效氯溶液。

用于金属表面消毒处理时,消毒结束后应尽快使用清水清除表面残余消毒剂。

三、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的消毒(一)生物安全柜消毒在每次使用前后清除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污染,工作台面和内壁要用中高效消毒剂进行擦拭,不触及送风滤器的扩散板。

75%乙醇消毒后需及时擦净水痕。

采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后,须用水擦拭干净,防止对生物安全柜的腐蚀。

试剂溢漏或泼洒后,立即消毒污染物及污染的表面。

生物安全柜在移动或更换过滤器之前,要使用汽化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气体或甲醛蒸汽对生物安全柜进行终末消毒。

(二)高效过滤器的消毒采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法或甲醛熏蒸法进行消毒。

消毒器应与排风过滤器排风箱体的消毒接口连接,利用循环气流带动蒸汽循环实现原位消毒。

消毒后可将滤器卸载,装入医用废物塑料袋中,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

(三)个体防护装备的消毒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使用后应放入废物袋内高压灭菌。

防护鞋、防护眼罩、防护面具(半面具)、防护面罩(含正压面罩)表面用消毒剂喷雾或擦拭消毒,作用到预定时间后清洗晾干备用。

生物安全及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及消毒灭菌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 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 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扩散和 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法令包 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室的分级管 理,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等。
1.高效消毒剂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
微生物。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氯化钙+次氯酸钙);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二氧化氯;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杂环类化合物。
2.中效消毒剂
不能杀灭芽胞,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 菌和大多数病毒。 (1)含碘消毒剂 碘酊,碘伏。 (2)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 热力杀菌的原理:高温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 死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使菌体蛋白变性或者 凝固,酶失去活性、核酸崩解及细胞膜破坏。 • 方法 (1)湿热消毒灭菌法 (2)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
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凝固变性。 • 湿热穿透力强。 •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汽凝固成水释 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高压蒸汽灭菌器
二、 辐射灭菌法
(一)日光与紫外线
1、杀菌原理: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双聚 体,DNA复制被干扰,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2、杀菌特点: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 力最强,但穿透力较弱。 3、应用: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紫外线对人的影响
1.UV-A:波长在315-400nm,能使人的皮肤产生黑色素,使皮 肤变黑。 2.UV-B:波长在280-315nm的紫外线,UV-B能致癌,令皮肤起 皱纹老化。 3.UV-C:波长在200-280nm波段有杀菌、消毒效能。

消毒灭菌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中效消毒剂 1.含碘消毒剂 (碘酊、碘伏) 2.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三)低效消毒剂 1.季铵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 2.氯已定 3.高锰酸钾
第二节 消毒灭菌旳利用
医疗器械物品旳消毒灭菌 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手和皮肤旳消毒 黏膜旳消毒 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旳消毒灭菌 病人污染物品旳消毒 饮水旳消毒 环境旳消毒
过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旳意思,多是灭菌旳成果。
预防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旳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第一节 消毒灭菌旳措施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一)热力灭菌法
菌种保存管
(五)化学消毒灭菌法
杀菌机制 增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旳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旳细胞膜,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长,胞外液内渗,
细菌裂解。
化学消毒剂旳种类
(一)高效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漂白粉)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 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103.4kPa蒸气压下,温度到达121.3℃,维持15~20min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耐热药物、手术敷料等。
(二)辐射灭菌法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 电离辐射: 、、γ、χ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UV)
作用于DNA,使相邻旳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 扰DNA复制。
1. 干热灭菌法 2. 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 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广义 地 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 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 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 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 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 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 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 室的分级管理 ,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 和法律责任等。
实验室概况—布局及流程 ☜☜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 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 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 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应有健全安 全保卫制度 。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
接触感染材料(倾倒、溅开) 针头刺伤 破碎玻璃器皿损伤 被感染的动物或昆虫咬伤、抓伤 感染微生物气溶胶
气溶胶
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 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生物气溶胶特点:
◙ 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难以预防; ◙ 容易发生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
坡、我国台湾和北京先后发生实验室SARS冠 状病毒感染。
实验室感染的历史与现状
实验室感染可间接传播至社区人群:
◙ 1992年,荷兰从1名儿童体内分离出1株脊髓 灰质炎疫苗病毒,该儿童的父亲在工作中曾意 外接触过大量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
◙ 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印度西部地区从7 例脊髓灰质炎患者体内分离到Ⅱ型实验室标 准株,推测可能为实验室感染。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培训讲义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培训讲义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培训讲义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节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1、灭菌: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无菌即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5、清洁: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等。

㈠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1、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①焚烧:废弃物、尸体②灼烧:接种环、试管口③干烤:(160~170℃,2h)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1℃经1h或160℃ 2h或1 21℃ 16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害、不蒸发的器皿(如:玻璃器皿)。

④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61.1-62.8 ℃ 30min 或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和酒类)。

②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③流动蒸汽消毒法(100 ℃ 15-30min)④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 5-30min,37 ℃24h×3天)⑤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㈡辐射杀菌法:①紫外线: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耐热药品、手术敷料等。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二. 辐 射
辐射:能量通过空间传递的一种物理现象。按辐
射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分:
1.非电离辐射: 可见光、日光、紫外线 2.电离辐射: 、、γ 、χ 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
(一)非电离辐射
1.可见光: 指在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的肉眼可见的光线,
其波长400~800nm。可见光线对微生物一般无多大影 响,但长时间作用也能妨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繁殖,故
4. 何谓细菌素?
5.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 6. PFU的概念。
(2)巴氏消毒法 :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
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 1.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 2.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15s 3.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
(3)流通蒸汽灭菌法 :是一种常压蒸汽消毒法,细
菌繁殖体15-30分钟可杀灭,但芽孢不全部被杀灭。
培养细菌和保存菌种,均应置于阴暗之处。
光感作用 :指可见光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 如结晶紫、美蓝、汞溴红、伊红、沙黄等加到培养基或涂 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 。
2.阳光: 直射日光有强烈的杀菌作用,是天然的杀菌因
素。许多微生物在直射日光的照射下,半小时到数小 时即可死亡。芽胞对日光照射的抵抗力比繁殖体大得 多,往往需经20h才死亡。日光的杀菌效力因地、因
(二)植物杀菌素 :某些植物中存在的杀菌物质。
如黄连、大蒜、板蓝根等。
(三)细菌素 :某种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
蛋白质,只能作用于与它同种不同菌株的细菌 以及与它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如大肠菌素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的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机构、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贯彻实施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内部环境安全。

第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履行个人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积极参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培训及演练。

第二章实验室建设第五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设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实验室场所内,设施设备符合实验室的实际需要。

第六条实验室应当设有专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消毒设备、防护装备等,确保实验室内环境的安全。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随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准备。

第九条实验室应当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

第三章实验室管理第十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出入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并记录出入实验室的情况。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样本管理制度,对样本的来源、存储、处置进行规范管理。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废物处理制度,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封存、处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流程,对实验室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培训机制,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第四章生物安全防护第十五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确保个人安全。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对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减少生物安全风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制度》。

2、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3、非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其他人员进入,应当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4、进入实验室应当穿戴符合防护要求的防护用品并采取其他职业防护措施。

5、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

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

6、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实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7、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

实验室实验档案应长期保存。

8、对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

9、实验室应当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10、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消毒灭菌处理。

11、检验中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及时向感控科和主管领导报告并逐级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12、实验室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感控科报告。

13、定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14、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采取安全保卫措施,严防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保障实验室及其病原微生物的安全。

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实验室应当立即向主管领导和公安部门进行报告。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
杀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大部分病毒
含碘消毒剂: 碘伏、碘酊 氧化作用,但有刺激性
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脱细胞膜的脂类,并使菌体蛋白变性 70-75%乙醇作用最强
(三)低效消毒剂:
杀多数细菌繁殖体,不能杀芽孢和结核杆菌以及 一些真菌和病毒
新洁尔灭
皮肤、粘膜、地面、物品表面(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洗必泰
皮肤、粘膜、地面、物品表面(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高锰酸钾
氧化作用 皮肤、粘膜、蔬菜、水果的消毒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1、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 都应该灭菌。
2、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 用消毒即可。
煮沸法
煮沸温度为100℃,一般细菌繁殖体5分钟就 杀死了,芽胞需要1-2小时才可被杀灭。
流动蒸气消毒法
利用一个大气压下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 细菌繁殖体15-30分钟杀灭。蒸笼具有类似的原 理。
间歇蒸气灭菌法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动蒸气间歇加热以达到灭菌 消毒的目的。
高压蒸气灭菌法
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灭菌的温度取决于 蒸气的压力。在103.4kPa蒸气下,温度达到 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细菌芽 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紫外线灯管
2. 电离辐射 常用γ射线(钴-60)和β射线。
原理:
干扰代谢和DNA合成,破坏细胞膜、酶,产生 H2O2、游离羟基杀菌。
特点: 具有较高的能量与穿透力,可在常温下对
不耐热的物品灭菌,故又称“冷灭菌”。
运用: 可用于消毒不耐热的塑料注射器和导管等,
亦能用于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等的消毒灭 菌。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4)环氧乙烷
作用机理:对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化作用。 特点:
①为杂环类化合物,沸点10.8℃,易蒸发。气体消毒剂。
②有穿透力,杀菌广谱高效,杀灭芽胞能力强。 ③对多数物品无损害作用。 ④易燃,对人有一定毒性。空气中浓度不得超过1ppm。 用途:现已有特制的环氧乙烷灭菌箱。使用安全方便。
2.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微生物的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某些
辐射杀菌法
日晒和紫外线
[原理] 日光中杀菌的成分主要是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在 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 力最强,易被DNA吸收。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其生物学 活性发生改变,同时蛋白质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弱,玻璃、尘埃、纸张、水蒸气均能阻 挡紫外线。 [应用范围] 日晒是有效的杀菌方法,用于病人的衣服、被褥、 书报等的灭菌。紫外线仅适用于手术室、婴儿室、烧伤病房、 传染病房和无菌室的空气消毒,亦可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 消毒。
2.熏蒸
3.二氧化氯溶液 4mg/m3
4.中草药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肥皂和流动水经常正确洗手是预防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方法。 (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时
1. 75%酒精 2. 氯己定溶液 3. 过氧乙酸 4. 次氯酸钠溶液 5. 碘伏
四、黏膜的消毒
(一)口腔黏膜 3%H2O2 (二)冲洗尿道、阴道、膀胱0.1%~0.5%氯己定溶液;1g/L高锰酸钾溶液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
常用种类
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
作用机理:
这类制剂遇水可产生氯(Cl2)、次氯酸(HClO)及新生态氧。 氯可氧化细菌的-SH、次氯酸(HClO)可与胞质成分作用,形成氮 -氯复合物,干扰细胞代谢。 特 点:(1)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医学ppt
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ec.4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医学ppt
32
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营养缺陷下生长的微生物抵抗力强。
数量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 –表面活性剂对G-效果好,芽孢菌,真菌无效。 –浓度高比低效果好,但乙醇70-75%最好 温度,酸碱度,有机物 –显著影响消毒剂的效果。
–化学消毒 过氧乙酸喷雾 0.5%水溶液30ml/m3 1hr。 过氧化氢喷雾 0.3%溶液,30ml/m3 1hr。 二氧化氯熏蒸 水溶解饱合液自然逸散。 中药烟熏
医学ppt
30
手和皮肤的消毒
–医护人员带菌,院内感染重要途径,30%。 –勤洗手,会洗手,肥皂,水;乙醇,次氯酸钠。
粘膜的消毒 口腔-过氧化氢,泌尿-氯已定。 病人排泄物分泌消毒 粪尿脓痰,次氯酸钠2h。 病人污染物品 蒸,煮,熏,擦;过氧乙酸浸泡,烧。 饮用水消毒 氯气消毒,或漂白粉。 环境消毒 房间-过氧乙酸喷洒,厕所-生石灰,污水-氯。
2003年1月11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工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巴特勒教授 检查实验室的时候发现,实验室中30份鼠疫杆菌样本不翼而飞。
2004年冬春之交,新加坡、我国台湾及北京地区相继发生实验室 SARS病毒泄漏,造成人员感染事件。
医学ppt
45
3月25日,在腹泻病毒实验室进修的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 宋某感到全身酸痛、发热、身体不适。在不经意中,她已 感染了SARS病毒。由于从未接触过这种致命的病毒,也 没有得到任何提醒,甚至在被自己传染的母亲去世后,宋 某也没有想到“非典”二字。
–中危器械物品 呼吸机,麻醉机,胃镜,支气管镜, 体温计接触黏膜。消毒使用。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DOCS SMART CREATE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
生物安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
任务
研究对象
•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 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等
• 人类健康:研究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
• 促进科学研究:为微生物学、生态学
环境污染
等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为疫情防控、反
促进旅游业和食品工业等发展
恐等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与
挑战
01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等新
技术的应用 -跨学科合作:与流行病学、
• 免疫学方法:检测真菌抗原或抗



• 基因检测:检测细菌基因
• 基因检测:检测病毒基因
• 基因检测:检测真菌基因
病原体检测技术在环境卫生领域的应用案例
水质监测:检
食品安全监测:
疾病防控:检
空气质量监测:检测空气中
测水中的病原
检测食品中的
测病原体,为
的病原体,评估空气质量
体,评估水质
病原体,评估

研究任务
• 病原体检测:识别和检测病原微生物
• 消毒灭菌:消除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方

• 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保护
生态系统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现实意义
价值
• 预防和控制疾病:通过检测、消毒和
•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

生物安全培训二之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培训二之消毒灭菌
棉制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一般放专用污物袋内, 送洗衣房清洗,每周两次;有明显污染随时喷洒2%碱性或 中心戊二醛溶液作用30-60min或压力蒸汽121℃,104.5kpa, 15-30min.
• 塑料制品:
• 1)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薄膜手套、无纺布帽子、 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中烧毁。
• 3)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应各室专用,特别是污染区和
清洁区不能混用,用后清洗干净晾干,最好放阳光下曝晒 ,清洁区每天湿抹湿擦表面1次,每周用消毒液消毒1次即 可。
一般器材消毒
• 金属器材、玻璃器皿: 1. 压力蒸汽灭菌:使用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21℃ 15min; 2. 干热灭菌:使用干热灭菌器,150℃ 2.5h,或160℃ 2h,或 纺织品:
• 1.病原体的种类 • 2.消毒对象的性质 • 3.消毒场所的特点 • 4.卫生防疫方面的要求
消毒安全防护
1.正确选用并按照说明书使用消毒剂 2.施药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防护 3.大量吸入后要迅速从喷洒环境中撤出 4.皮肤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应及时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 5.溅入眼中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以上 6.误服消毒剂后立即口服100-200ml的牛奶,也可服用生蛋清 3-5个;含碘消毒剂中毒后立即服用大量的米汤
2)配置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
3)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用于金 属物品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物品消毒后, 应用净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4)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5)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
作用时间。
法。 热力灭菌、微波、戊二醛、邻苯二甲醛(OPA)、过氧化氢 等。 • 高水平消毒:可以杀灭包括致病性芽孢、结核杆菌在内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消毒和灭菌是保护人员和环境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污染的重要环节。

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物必须经过灭菌才能作为普通废物处理;对操作中可能产生的迸溅或泄漏,必须通过消毒达到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对操作人员进行保护,对环境保护。

消毒和灭菌的基本常识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消毒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所有细菌芽孢的方法。

灭菌是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的一切方法[1]。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①物理消毒灭菌法:包括热力法、射线法和过滤法三种。

超声波、干燥、冷冻也能杀菌抑菌。

热力灭菌法是利用热能去变性蛋白质或核酸、破坏细胞膜或胞膜来实现杀死微生物。

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②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在常用的浓度下,只对细胞的繁殖体有效,对其芽孢则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延长作用时间[2]。

1 物理消毒灭菌法1.1热力灭菌法1.1.1干热灭菌法常用的干热灭菌法有:干烤、烧灼、焚烧。

焚烧常用于可废弃的污染物及人或动物的尸体的灭菌;烧灼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内接种微生物所用器材的灭菌,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器材的应急处理。

干烤灭菌可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糖瓷制品、油劑等的灭菌。

干烤灭菌是在干烤箱内进行的。

使用烤箱灭菌时,要求器械和用品应洗净、凉干或擦干,物品包装不易过大,粉剂和油剂厚度不宜超过1.3cm,箱内装载物品不宜超过烤箱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

灭菌时间应从温度升高到要求时算起,一般170℃时需60 min,160℃时需120 min。

1.1.2常用的湿热灭菌方法煮沸、流通蒸汽、低热消毒(巴氏消毒)、间歇灭菌(廷德氏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本实验室使用的是全自动立式高压灭菌器,在103.4KPa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 min。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物实验室⽣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物实验室⽣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条实验室的设⽴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和废⽓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作的机构或者⼈员应当具有与该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物有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作⼈员的健康状况。

第四⼗三条实验室⼯作⼈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致病性病原微⽣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应当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作的机构或者⼈员报告,同时派专⼈陪同及时就诊;实验室⼯作⼈员应当将近期所接触的病原微⽣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告知诊治医疗机构。

接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治;不具备相应救治条件的,应当依照规定将感染的实验室⼯作⼈员转诊⾄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接诊治疗,不得拒绝救治。

第四⼗四条实验室发⽣⾼致病性病原微⽣物泄漏时,实验室⼯作⼈员应当⽴即采取控制措施,防⽌⾼致病性病原微⽣物扩散,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作的机构或者⼈员报告。

第四⼗五条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作的机构或者⼈员接到本条例第四⼗三条、第四⼗四条规定的报告后,应当⽴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员对该实验室⽣物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调查;确认发⽣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病原微⽣物泄漏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进⾏报告,并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有关⼈员进⾏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防⽌扩散。

第四⼗六条卫⽣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关于实验室发⽣⼯作⼈员感染事故或者病原微⽣物泄漏事件的报告,或者发现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物相关实验活动造成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应当⽴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依法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封闭被病原微⽣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物扩散的场所; (⼆)开展流⾏病学调查; (三)对病⼈进⾏隔离治疗,对相关⼈员进⾏医学检查; (四)对密切接触者进⾏医学观察; (五)进⾏现场消毒; (六)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 (七)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生 物 安 全 ( biosafety) 是 生 物 技 术 安 全 ( safety of biotechnology)的简称。
狭义地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 开发、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 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 在的危害。
广义地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 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 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高温杀灭細菌
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 干烤----加热160-180℃ 2小时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121 ℃ 20~30分钟
煮沸消毒法
水煮100 ℃ 5分钟(繁殖体)~2小时(芽胞)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 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具有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 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 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 四级 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
验室
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 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
适用范围 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 除菌
二、化学消毒剂
种类及作用机制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消毒剂
种类 浓度
菌龄
细菌
作用时间
种类
环境
有机物
温度
酸硷度
自学
¾第三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¾第四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
措施。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消毒
disinfecti 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
asepsis
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腐 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Fra bibliotek长繁殖的方法。
antisepsis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 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 流行等,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现 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 是防扩散和防感染。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处理对象
一级 二级 三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 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流通蒸汽消毒法
水蒸汽100 ℃ 15~30分钟(繁殖体)
间歇蒸汽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巴氏消毒法
较低的温度(61 ℃ 30分钟)杀灭致病菌
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波长200~300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杀菌机理: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
点: 应用范围:空气不消耐毒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