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的区位(改)

合集下载

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堂检测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 1.D 2.D 3.B 4.A 5.C 6.B 7.B 8.B 9.(1)地形土壤 市场 土壤 热量(2)地形 光照 市场 土壤 • 10. (1)混合农业 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 ,两者产品在农场收入 中各占一定的比重(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 有河流穿过,满足有 水需求 • A级冲刺 • 11.A应该安排养鱼,因为A处是水库;B应安排果园,因为B处地形为 丘陵,适宜发展经济林业;C应安排乳牛,因为鲜牛奶易变质,应选 择距离市场(即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靠主要公路)的地方;D应 安排花卉,因为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应该安排在 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地方;E处种小麦,因为E处地形为平地,面积 大,有河流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把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微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1.区位含义(1)确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

(2)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5.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特殊提示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分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假如没有该因素,就不行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导因素。

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打算某地区适宜进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打算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打算性因素,图析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进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水果那么香、那么甜?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光照强、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你能说出从南到北我国农作物种类和熟制的变化吗?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10°C积温
作物数制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千早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交通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智利车厘子
澳大利亚安格斯牛肉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区位的变化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地域性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性、周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日本沿海平原等地。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亚洲地形图
亚洲水稻分布
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亚洲水稻分布
农业区位因素:由于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差异显著的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从而影响了某地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课件-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课件-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布局的一般要求。

3.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下图示意英国某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的来源地,西红柿来自沙特阿拉伯,土豆来自以色列,鸡肉来自泰国,芦笋来自秘鲁……1. 该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的生长习性,与来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否相适应?试举例说明。

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红柿品质较好;智利地中海气候区域夏季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中糖分的积累,品质好……2.想一想,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布局与哪些因素有关?农业的概念广义农业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分、按产品用途分。

气候合适吗?土壤肥沃吗?水源充足吗?卖的出去吗?运送得出去吗?能请到工人吗?地租贵吗?影响某地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农场主,你要种植小麦,你需要考虑哪些条件?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自然条件(热量)南方种植喜热的甘蔗、橡胶等作物北方是喜温的大豆、苹果等新疆的葡萄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我国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新疆光照强,光照时间长,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新疆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光照降水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热量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

一、农业区位因素为什么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一年一熟,而海南一年可三熟?因为海南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海南三亚水稻种植一年三熟东北三江平原水稻种植一年一熟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肥沃的黑土贫瘠的红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生长。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必修第二册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必修第二册

《农业的区位选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和其适应的区位条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地理现象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学习1. 学生需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学生需了解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及其分布,分析各类型农业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操作1.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区域(如某省的某县),分析该区域的农业类型及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并探讨其发展潜力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2. 小组合作: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需选取一个不同的农业类型(如种植业、畜牧业等),讨论其适宜的区位条件,并绘制简单的区位选择示意图。

(三)作业拓展1. 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以及科技进步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为某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撰写简短的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好笔记,并积极思考相关问题。

2. 实践操作部分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完成案例分析和区位选择示意图的绘制。

3. 作业拓展部分需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撰写清晰、条理的报告。

4.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内容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实践操作部分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以及区位选择示意图的绘制质量进行评价。

3. 作业拓展部分将根据学生查阅资料的广泛性、分析的深度和报告的条理性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修改。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反思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反思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反思《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反思13月14日上午第二节课完成了3.1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

教学的班级为搞20xx级11班,该班为普通班,学生构成大部分为成绩中等和中等以下学生。

根据教学设计理念、课堂的形式以及学生课堂接受的情况,反映教学完成情况较好。

现我将本科的教学情况反思如下:(1)课堂基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为指导,运用“6+1”模式进行组织教学。

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为重点,以传授方法为主。

通过学生自学了解农业基本的区位因素以及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基本区位。

具体内容进行突破如下:①以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牧羊景观图并结合其位置分析,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

②以农业区位图为依托,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并启发同学从多个方面去分析区位因素。

③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农业区位因素是怎样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区位因素分析具体达到的点。

④通过分析地中海式农业随着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发生改变的情况,理解农业区位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⑤通过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位因素和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材料进行区位分析的方法。

(2)成功之处通过上课时学生的变现、课后《限时练》的反馈以及认真观看教学视频总结成功处如下:①设计思路明确,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导学提纲和课件的设置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能自主学习和讨论探究。

如导学提纲上设计了对水稻种植、立体农业和园艺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分析,学生能够根据作物生长条件,分析气候、地形等方面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②对“6+1”模式运用比较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情况,根据知识体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6+1”模式进行教学。

高一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新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新人教版)

思考:这些影响因素是 思考:
一层不变的吗? 一层不变的吗?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 自然因素可以改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改良酸性土壤)
种植业
林业
农 、 林 、 牧 、副 、渔
牧业
副业
渔业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奶牛场布局在哪里?原因? 奶牛场布局在哪里?原因?
B
城 镇 主要公路
C A
河流
区位概念
位置
城市郊区交 通干线附近 近市场—— 近市场——近城市 ——近城市
影响因素
污染、饲料——郊区 ——郊区 污染、饲料—— 时鲜业—— 时鲜业——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好暖喜湿的条件。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 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东南部
人口较密集
形成
自然因素
混 合 农 业
气候暖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气候暖湿、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
出口海外、交通便利、政策鼓励、 出口海外、交通便利、政策鼓励、 科技发达、地广人稀 科技发达、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 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 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 快马加鞭,快速送达。 快马加鞭,快速送达。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 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 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想当年汉武 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 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 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 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 极刑。 极刑。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思考】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北美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
农业区位人文因素
交通因素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农业区位人文因素
政策法规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
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 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 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农业区位人文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所考虑的并非只是如何利用土地生产作物,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生 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销售,以获得经济收入。
所以,除了自然因素外,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活 动的影响也很重要。
农业区位人文因素
市场因素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图3.12 三江平原种植的水稻
●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
地域的限制。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原来越冬作物为 油菜。油菜的生产需要耗用较多劳动力,而且 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现在这里多种植便于机械 化生产的小麦。
图3.13 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小麦
季节性和周期性 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
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商品农业 b、自给农业
3、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特点


对生产活 动的要求
地域性
因地制宜 1、不同的生物,生产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2、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
政策差别很大
季节性 和周期 性
自 然 影响 因 素
动植物 生长发育
决定
农业生产 不违农时
随科技水平的发展,地域性和季节性在淡化
请猜下面图片是什么农作物?
小麦种植 犁地、播种(忙) 生长季节(闲) 收割(忙)
绵羊饲养
放牧(闲)
配种、剪羊毛 (忙)放牧(ຫໍສະໝຸດ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农事安排
3、合理、有效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随堂》P30自主学案的第二的4
气流下沉, 降水稀少。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回答问题(2)
答:市场和交通因素、自 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
区位 因素 变化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较快
自然因素较稳定 (对自然因素的改造)
农业生产活动
利用改造的因素
玻璃温室的农业 丘陵缓坡修筑梯田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温度 地形 水分
梯田
灌溉
下列农业区位影响分属哪一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 影响内容 因素
市场
类型、 规模、价格
举例
1、城郊农业以蔬菜、乳肉生产为主。 2、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扩大苹果
的种植规模。
交通运输 质量和效益
1、荷兰的鲜花可以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2、阿根廷的新鲜牛肉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 (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政策
推行技术、 调整结构、 建立基地
1、杂交水稻的推广。 2、粮食、棉花提价,增强农民积极性。 3、建立农业商品基地,保障供给。
《课本》P43活动题2。 千烟洲为什么采取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东南丘陵
地形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地形起伏不平
《课本》P43活动题3。 珠三角为什么经历几次农业生产的变化?
水稻田——甘蔗—鱼塘——花卉棚
市场和政策
把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其布局 的主导因素进行搭配。
A古巴的甘蔗
(1)灌溉水源
B郊区园艺业
(2)炎热的气候
C河西走廊的粮棉
(3)地形
D横断山区立体农业
(4)市场的需求
E江南丘陵的茶树
(5)政策
F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 地建立了一批农业生产基地。
(6)土壤
第2课时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课本》P44案例
环地中海地区的“时鲜业”发展
回答问题(1) (1)答:通过技术改善 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 提高产量。交通运输业的 发展,加强了生产地与市 场的联系。随着欧洲工业 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 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
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这样的 农业称为密集农业。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 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蔬菜、花卉、养猪 、养禽等农业,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工厂化 生产。
连线题:
A、粗放农业 B、密集农业
1、青藏高原上的游牧业 2、荷兰乳肉畜牧业 3、中国小麦种植业 4、荷兰花卉种植业 5、热带雨林刀耕火种农业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生产 农业区位 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
一、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 或饲养动物的活动。《课本》P42第1行。
它主要包括农(种植业)、林、牧、渔。
2、农业生产分类
按生产对象: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按产品用途: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按投入状况:密集农业、粗放农业
小麦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羊群
混合农业是指耕作业与畜牧业 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农场内交替种 植小麦、牧草或休 耕有什么好处? 1、保持土壤肥力。农 场成为良性农业生态 系统。
2、对市场的灵活性强



春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请看故事《咋了》
火了!
鸡蛋
完了!
杀了!
悔了!
Oh my god!
四、农业地域的形成
1、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
自给自足
商品化
从“小而全” 分散 从“千篇一律”
专业化 集中
地域分工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 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 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热量、光
照、降水) 复种指数
2、喜光:棉花;耐阴:咖啡、可可(光照) 3、降水量小于250mm,无灌溉水源就没种植业
(灌溉水源)

农场规模、 1、平原:耕作业

水利化、机 2、山区:林牧业、垂直农业
械化
3、三角洲:河网密布、基塘生产

1、酸性土壤:茶树、柑橘

种类、产量 2、碱性土壤:枸杞
3、黑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
技术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
机械
技术 条件
化肥 良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机械代替人力和畜力,使劳 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使单产量提高
对农业区位选 择的影响
技术条件的发 展和改进,通 过影响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而影响农 业区选择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若四地区调换一下农业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二、农业区位因素
1、区位的两个含义: 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如:课本P43活动1 (含义1)水稻分布的位置——纬度、海陆位置?
水稻
(含义2)湄南河平原选择种 植水稻,与地形、气候、土壤、 人多地少、国家政策等因素有 密切的空间联系。
水源
生产技术
2、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是对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
3、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土壤 、水源
(2)、技术因素: 机械、化肥、良种、冷藏
(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 劳动力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自然因素 影响内容


气 候 种类、分布、1、耐热:水稻;喜凉:小麦、青稞(热量)
1、城市周围形成了以生产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 业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市场的需求) 2、1996年后,我国市场上苹果价格大跌(。 市场需求的变化)
3、产于云南等热带地区的荔枝大量运往北方市场。
(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发展)
4、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交通运输条件技术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