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德育改革实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实践摘要:德育改革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人为本,要急学生之所急,讲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需。
在德育改革实践中,要将德育主体置于生活,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工作融入生活。
关键词:生活;实际;德育一、实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的必要性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五年制高职的德育工作作用日趋显现。
德育课程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部分高职学校视开设德育课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将其看做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德育工作采取的主要手段除了简单说教还是简单说教,使得一些心目中认为“学专业知识是实,德育工作是空”的高职学生对德育工作感到厌烦,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德育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贴近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和生活实际,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告诉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突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做人,这已经成为高职政治课教师的共识。
那么,如何进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实践”呢?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的实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就是德育要贴近学生心理,急学生所急,讲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需,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认识判断能力。
以学生所关心的人、事、物为切入点,实现德育过程生活化,生活过程德育化。
它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做到将德育主体置于生活、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工作融入生活。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有道德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
因此,实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首先要培养有道德的教师。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观看《师德启示录》,听《成功教育》讲座,开展“心系教育,志在育人”“诚信做人”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二)拓宽德育途径,丰富活动内涵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贴近生活实际 培养交际能力--设口语交际的点滴体会
二、 选择 合适 的方 法识字 。 培养 自主识字 的能 力 识字贵在得法 , 了方法贵在应用。新大纲指出“ 有 注重学生识
年级学 生更好地识 字 , 必须激 发学生 的兴 趣 , 帮助学 生选 择适 合 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 自己的方法学习, , 逐步提高 自学能力。 1 预习中读准字音 . 在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 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2 1 年 4月 8日 0 1 源自舔 学科 教 学 浅谈 低 年 级 的识 字教 学
文/ 张慧 宁
识字难 , 识字教学更难 , 连教师都觉得乏味 。但识字对低年级 的孩子来说 , 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根据教学经验总结 , 却 要让低 他们 的识 字方法 , 培养他们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
、
联 系生活 , 设情境 , 创 激发交流欲望
在 口语交 际教学 中 , 要调动学生愿 说 、 说的积极性 , 乐 创设 一 学生 自由 自在 、 无拘 无柬 的参 与 , 个性与创造 性思维 才能得 到充
个愉快 和谐 的交 际情境至关 重要 。联 系生 活实际 , 设 以学 校 、 分的发展 , 创 达到 口语交际训练的 目的。
量选择 贴 近学 生生 活的交 际话题 , 采用 灵 活的形 式组 织教 学 和 布置成 一个 “ 商场 ” 摆好桌椅 , , 把学生分成 两组 , 一组 销售 , 另一 训练, 让学生有话可说 、 有话想说 , 能促进学 生学会交 际。
一
组购物。此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 产生角 色意识 , 激起交 际的 兴趣 , 让学生感到 口语交际有实际的意义。在这样的交际情境中 ,
2电脑动 画识字 .
比如教 “ 这个生 字 , 画” 我在教学 中让学生联 系上 下文 , 体会 画什么 的“ 与 一幅画的“ 的不 同意思 。学生 通过反复 朗读 、 画” 画”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联系身边实际问题,一步步寻找解答方法第六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后,在巩固练习中,我出示第24页第8题中的四个条件:玩具熊猫9元、塑料皮球6元、文具盒8元、圆珠笔5元,然后提出问题:李老师买一种玩具用去114元,买一种文具用去125元。
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这道题,条件多,问题也多,学生咋一看,脑袋懵了。
教师设疑:同学们明白题目的意识了吗?相互讨论讨论看。
谁能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识?生:“李老师买一种玩具用去114元,是说李老师买熊猫玩具和塑料皮球玩具中的一种,刚好用了114元,只要用114除以9或6,余数为0就知道买哪中玩具了。
”一语道破玄机,一下就把解答问题的方法引到了所学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上了。
接下来就不用说了,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开始做题。
2、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一步步地引出概念例如,第六册课本第71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直接提问“老师写字的白板和墙壁上的电视机屏幕哪个大”?让学生说出它们面积的大小是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得出一个“直接观察法”;再出示两个等宽但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两个长方形既观察不出、也比较不出他们的大小,怎么办呢?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让小学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丰富的知识点和无限的内涵,但教学不应该只是为了教而教,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因此,将小学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拼音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教授拼音的发音和书写。
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例子来帮助记忆,比如“ma”可以理解为“妈妈”,“wo”可以理解为“我”,以此加强记忆。
在学习古诗词时,也可以通过解释诗词的大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二、开展生活化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词语接力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语文知识。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让学生在参观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来,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协调不同意见等能力。
三、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素材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用语文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以此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故事、传说等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情感丰富的阶段,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贴近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贴近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课堂和教科书中,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身影,比如购物计算、时间管理、数据分析等等。
数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贴近生活中的数学是如何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的。
一、购物与数学购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学在购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需要计算产品的价格、折扣、税费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计算,比如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换算等等。
这些简单的数学运算虽然看似普通,但却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而在购物中,数学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消费策略的规划。
我们可以利用优惠券、折扣信息等进行数学分析,找出最优的购物方案。
这种对数据的分析和智慧应用,正是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时间管理与数学时间管理是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体现,而数学在时间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程安排中,我们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安排。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单位来计算工作的量化情况,根据时间长度来进行任务的分解和安排。
这种对时间的数学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对时间的把握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三、数据分析与数学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数学在数据分析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在市场营销中,我们需要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市场的数据,找出市场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
而这种对数据的分析,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贴近生活,培养实用数学能力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贴近生活,培养实用数学能力培养实用数学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数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之一。
而数学教育更是在当前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育也随之更加贴近生活,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实用数学能力,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扎实数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就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重要内容。
一、教材内容概述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共分为13个单元,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与量、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整个教材贯穿了“实用性、灵活性、趣味性”等几大教学特点,带领学生体会并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与生活需要。
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拓宽知识视野。
具体而言,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还融入了大量的生活案例,比如让学生计算购物的金额、找零等实际应用场景,让他们在复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实用性。
而且,该教材的内容还很好地贴合常见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如递推公式、数列、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探析贴近生活是这份数学教案的核心,而学习数学更需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实用数学能力。
1.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针对某些常见的场景和情况,通过实例演示,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方法。
以“购物计算”为例,假设教师在班级中引入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将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所包含的内容贯穿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在讲解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计算诸如购物总金额、找零等实用知识,提高他们实际使用数学的能力。
2.记忆卡片法通过使用记忆卡片的方法,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梳理记忆链条,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领悟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梳理教材知识点。
请简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并分别举例说明
请简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并分别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幼儿园教育融入生活,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下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
1. 贴近生活:课程设计应该贴近生活,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来学习。
例如,设计玩具、游戏、活动等,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并体验到各种生活情境。
2. 培养兴趣: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帮助他们培养各种能力和素质,例如创意、社交、体育等。
3. 体现多元性:课程应该体现多元性,让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游戏中,感受到自己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
4. 强调实践性: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性,让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和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知识和现象。
5. 注重情感教育:课程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的友爱、合作、尊重等情感品质。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举例说明:
设计一个户外游戏,让孩子们扮演各种角色,例如农民、工人、医生等,参与种植、采摘、收割等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农作物和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同时,在户外游戏中,让孩子们学习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合作精神,培养
他们的友爱和尊重等情感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者:李长元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关键词:课程;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贴近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本身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可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当中,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生活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来,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实践,让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提出:“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选取内容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所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把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又要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加以扩展,可以延伸到社区、地区甚至国家;可以是学科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可以是跨学科内容的融合;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无论选题如何,都要以融合的方式,从“自然”、“社会”、“自我”这三点选取突破口,充分挖掘主题活动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活动主题,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更加灵活和自信。
下面分享一些方法,帮助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一、鼓励孩子亲自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亲自尝试。
比如,当孩子遇到问题、任务或者决策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思考并参与决策过程。
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提供实践机会家长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机会来帮助孩子培养实践能力。
比如,带孩子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夏令营、实地考察等,让他们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实际情况,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观察力和思考力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
同时,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家务活动是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家务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
比如,让孩子帮忙洗碗、整理房间等。
通过参与家务活动,孩子可以学会合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家长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除了传统的教育资源外,可以引导孩子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这样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鼓励孩子参与团队活动参与团队活动是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另一种方式。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如体育运动队、学术研究小组、艺术创作团队等。
通过与他人合作,孩子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协调沟通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
七、让孩子面对挑战和失败在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面对挑战和失败的机会和支持。
在贴近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养 学 生 用 数 学 眼光 看 问 题 , 数 学 头 脑 想 问 题 , 强 学 用 增
生 用 数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意 识 。
、
贴 近 生 活 实 际 。 发 数 学 兴趣 激
小 学 生 由 于缺 乏 日常生 活 与社 会 实 践 经 验 , 往 感 往
到 数 学 抽 象 , 起 来 很 枯 燥 。 著 名 数 学 家 华 罗 庚 也 曾说 学 过 :人 们 对 数 学 早 就 产 生 了 干 燥 无 味 、神 秘 难 懂 的 印 “
课 改纵 横 ・ 教改前沿
在贴近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江西赣 州市大公路第二小学(57 5 肖文建 370 )
在 小 学 数 学教 学 中 , 学 能 力 的 强 弱 在 很 大程 度 上 数 表 现 在 学 生 能 否运 用所 学知 识 去 解 决 实 际 问题 。 面 联 下 系 我 的教 学工 作 , 谈 贴 近 生 活 实 际 , 养 学 生 数 学 能 谈 培 力的体会。
一
在 教 学 中 教 师 应 有 意 识 地 引 导 学 生 去 发 现 生 活 中 的数
学 , 使 他 们 自觉 地 将 数 学 与 生 活 联 系起 来 。 如 : 了 促 例 学 三 角形 的稳 定 性 后 , 以 让 学 生 观 察 生活 中哪 些地 方 运 可
用 了 三 角 形 的稳 定 性 ; 习了 圆 的 知 识 , 学 生 从 数 学 学 让 的 角 度 说 明 为 什 么 车 轮 的形 状 是 圆 的 , 三 角 形 的 行 不 行 , 什 么 。 过 了解 数 学 知 i 实 际 中 的广 泛 运 用 , 为 通 只在 培
生活化教育
生活化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活化教育则是一种注重将学习与生
活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生活化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在生活化教育中,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而是将学习延伸到生活的方方
面面。
比如,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可以通过购物、理财等生活场景来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动手实验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可以通过交流、阅读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能力。
生活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生活化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在学校中,学生可以通过
参与社区服务、实习实践等方式来学习社会实践技能;在家庭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家务、照顾小动物等方式来培养责任感和生活技能。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生活化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
实际。
通过生活化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应用知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生活化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希望通过生活化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生活中学到更多,成长得更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教育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主张教育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教育也需要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贴近生活,这一观点在当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重新思考如何让教育与生活更为契合。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当代教育需要重视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重要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代社会,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人才选拔和竞争的重要指标,传统的知识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陶行知强调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
当代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精神。
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提出了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启示。
幼儿活动教案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与生活
幼儿活动教案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与生活Introduction:幼儿活动教案是幼儿园教师为了提供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活动而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案的编写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参与度。
因此,教案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与生活,以保证幼儿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Body:1、重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活动教案的教学内容应该围绕着幼儿的兴趣点展开,因为只有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保持他们的参与度。
通过了解幼儿的喜好和喜欢的事物,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主题和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幼儿活动教案的内容应该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授颜色概念时,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花园,让他们观察不同颜色的花朵,并进行分类和对比。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将学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强记忆和理解。
3、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幼儿活动教案的内容应该帮助幼儿培养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亲自操作和实践来学习。
例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幼儿亲手种植并照顾小花盆里的植物。
通过这样的实际体验,幼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并在观察和亲身参与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4、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活动教案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例如,在教授动物、昆虫等知识时,可以组织幼儿观赏和亲近小动物,并引导他们用温柔的方式与动物交流和互动。
通过与动物的接触,幼儿可以建立起对动物的友好感和保护意识,促进情感的发展。
5、鼓励幼儿的表达能力幼儿活动教案的内容应该鼓励幼儿的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言语、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6、认识自己与学习幼儿活动教案的教学内容应该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与学习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贴近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贴近生活,提高实践能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正确运用其单位进行测量。
2.掌握部分实际生活中用到的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量化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与运用。
2.难点: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面积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2.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一个足球场应该有多大的面积?一个小房间应该有多大的面积?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面积单位的概念。
2.知识讲解(1)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公顷是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也是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2) 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由于生活中用到面积单位有很多种,需要学生了解常见的面积单位换算关系。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
常见的面积单位换算关系如下:1平方米=100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3.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一张纸片,让学生估计它的面积,并求出确切的面积。
(2)学生根据纸片的面积自主选择一种面积单位进行换算,例如,换成平方分米或平方厘米。
4.讲解总结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复习,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和活动,更能深入地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面积单位的概念,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际量化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孩子的数学学习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不再依赖手指计数,而是逐渐学会使用具体的数值和符号进行计算。
为了有效地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方法。
一、通过游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小学三年级孩子喜欢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场“计算比拼”游戏,让孩子们进行加减乘除的比赛,通过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胜欲望。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学卡片、数学拼图等教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解决问题、计算或拼图等方式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二、贴近生活,实践应用数学知识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到超市购物,让他们学会计算价格、找零钱等,通过实践运用数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整理数据、制定计划等方面运用数学思维。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互相配合,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具等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能力存在差异,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数学题目,挑战他们的思维极限。
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一对一辅导的方式,慢慢引导他们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个性化教学,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建议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得到了全面的重新设计和调整。
新教材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本文将就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建议进行详细介绍。
一、特点1.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教材的编写理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材内容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物、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有趣的动画,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所学的语文知识。
2. 注重阅读熏陶新教材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通过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的引用和阅读材料的设置,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新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注重情感态度培养新教材通过精心选取的故事和诗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情感态度。
在保持教材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也注重平衡知识的普及性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性。
4. 强化知识开发性新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热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开发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5. 教与学结合,体现多样性新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如小课、大课、文学与生活、读与写等板块,既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有利于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教材还设计了大量丰富的课外拓展活动,使学生在课外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语文的学习。
二、使用建议1. 注重情感体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故事情境的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愉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2. 注重启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发现和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愉快和轻松。
中考语文命题情境化
中考语文命题情境化是指将语文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到具体的生活、社会、文化等情境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这种命题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境化命题的主要特点有:
1.贴近生活:情境化命题通常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如家庭、学校、社区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强调实践:情境化命题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注重综合运用:情境化命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4.突出素养培养:情境化命题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品质等,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评价多元化:情境化命题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中考语文命题情境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显得晦涩难懂。
如果数学教学脱离了生活,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浅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个方面。
一、联系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小学生活性强,喜欢玩耍,对于数学教学也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图表等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二位数加减法时,可以拿着学生的生日、校车的车牌号等实例来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二、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往往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特别是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游戏、竞赛等元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数独游戏、解密游戏等,这些游戏既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动漫形象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数学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实例来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可以设计些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购物结账、交通运输等,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化课程
生活化课程生活化课程是指以生活为背景,以生活为载体,以生活为内容,以生活为目的,以生活为方法,以生活为标准,以生活为评价,以生活为保障的一种课程。
生活化课程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需求的课程。
生活化课程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个性化的课程。
生活化课程的特点是,一是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化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为落脚点,以学生的生活为归宿点。
生活化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是贴近社会实际。
生活化课程要以社会的发展为背景,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的变化为动力,以社会的进步为目标。
生活化课程要贴近社会的需要,贴近社会的发展,贴近社会的进步,贴近社会的实际。
三是贴近学生兴趣。
生活化课程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特长为依托,以学生的爱好为支撑。
生活化课程要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特长,贴近学生的爱好。
四是贴近学生需求。
生活化课程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需求为目标,以学生的需求为标准。
生活化课程要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心理。
生活化课程的目的是,一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生活化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生活化课程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二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化课程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生活化课程要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生活。
三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课程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
生活化课程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全面健康。
生活化课程的方法是,一是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课程要以生活为教材,以生活为教具,以生活为教育。
生活化课程要以生活为实践,以生活为体验,以生活为感悟。
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影响
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影响1. 引言1.1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1891年-1946年),字子玉,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作家。
他被誉为“中国民主教育之父”,是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陶行知曾先后就学于北大、清华等知名学府,留学美国,深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
他主张“立德、明理、修身、致用”,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人。
他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他主张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培养,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倡导关心学生的情感、品格和精神层面的发展。
陶行知在教育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中,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对学校教育有深远影响,也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思想理念和教育实践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教育发展中的种种挑战。
1.2 生活教育理论概述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对教育理念的重要贡献之一。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教育学校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和生活智慧为教育目标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相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境和问题。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种理论提倡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真实的经验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教育理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修养、有才能、有创意、有责任心的人。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注重实践、注重个性发展、注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它提倡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培养人格、情感和智慧。
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
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
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计算如下: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
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
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
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
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
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
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
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
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
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
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
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