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个案工作方法)【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5.1复习笔记第一节个案工作的本质一、什么是个案工作1.个案工作的要素(1)服务对象。
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
(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
个案工作采用的方法是一对一的专业服务方式,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各种活动和交流,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实施各种必要的帮助活动。
(3)服务目标。
个案工作的目标是协调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2.个案工作的含义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实现对人的尊重和肯定的过程。
包括的内容:(1)个案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工作方法。
(2)个案工作是一连串的工作过程。
(3)个案工作是帮助遇到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调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的活动。
(4)对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表现在个案工作的整个服务活动过程中。
二、个案工作的本质1.社会功能的恢复(1)个人或者家庭具备了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2)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基本的社会环境适应性;(3)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能够形成相互促进。
2.社会功能的增强(1)对个人或者家庭自身拥有的能力的关注;(2)个人或者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3)个人或者家庭困境解决能力和问题预防能力的同时提高。
第二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开放性,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2.1 复习笔记一、接案(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决定是否服务、订立初步合约。
1.接案的重要性(1)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开始与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2)接案的意义①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期望和义务。
②激励服务对象。
对双方各自角色和责任的了解能够激励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努力。
③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如果在接案时即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就能增强其参与助人过程的意愿。
④影响后续工作关系。
接案过程不仅决定着求助者是否能从潜在的服务对象变为现有的服务对象,而且影响着服务对象在后续服务中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以及参与助人过程的积极性。
⑤影响今后的互动。
接案阶段的早期印象会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今后工作中的互动产生影响。
2.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的。
所谓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人、家庭或团体、组织、社区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②他人转介的。
这种服务对象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机构(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③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外展服务)(2)服务对象的类型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接案前对服务对象的类型进行辨别,以便提供合适的服务。
①自愿型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十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0.1 复习笔记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1.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2.社会救助的体系(2)基本生活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和家庭的温饱等基本问题。
目前主要面向的群体有两类:①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②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2)专项社会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生活救助起补充作用,只是针对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救助。
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由政府或社会通过现金或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
a.救助对象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研究生。
b.救助形式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
②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使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机制。
城乡医疗救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b.在低收人群体看病时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和减免。
③住房救助住房救助是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分配廉租住房的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
住房救助采用的形式有:①租金减免;②租金补贴;③实物配租;④租金补贴还贷等。
(3)灾害救助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恢复和提高灾民的生存能力,属于临时救助。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是“在城市生活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简称,对他们的救助是我国专项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
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颁布实施了一些管理办法和实施条例。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儿童社会工作)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3.1 复习笔记一、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的概念与界定1.儿童概念的表述(1)儿童的含义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2)儿童概念的内涵:①它是人的生命中一个特定阶段。
②它是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的。
③它是人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
2.儿童的界定(1)生理年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年龄上限为18岁,我们通常在工作中使用14岁的标准。
这些对儿童界定的方法,均是以其生理上生命存续的时间为依据来辨识儿童的身份。
(2)心智年龄正如群体中存在个体差异一样,不同的个体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差异性。
正常的偏差可以忽略不计,但在特殊因素的作用下,心智年龄和生理年龄会产生明显的差异。
3.儿童的特点(1)生理特点①成长性:神经、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全方面发展。
②基础性:为成年打基础,并可能由于童年的某些经历,造成其成年后的问题。
(2)心理特点①发展性。
儿童的心理与生理一样处于发展期,人格基本成形,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于雏形。
②依恋性。
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
③可塑性。
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对这些环境进行调整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
(3)行为特点①探索性。
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的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目的。
②模仿性。
儿童阶段是人的学习阶段,儿童的行为经常去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
(二)儿童的需要1.生存的需要。
儿童生存的需要不仅表现在其要获得足够的物质以满足生命延续和身心成长方面,还表现为这些需要的满足不能靠个体实现,必须尤其家庭和社会来满足。
2.爱的需要。
爱的需要可以使儿童的情感得以满足,使他们步入成年后能与别人和谐相处。
3.学习的需要。
儿童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在成人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小组工作方法)【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小组工作方法6.1复习笔记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一、小组工作的概念界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1.教育小组(1)教育小组应用范围在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教育小组被广泛地应用于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
(2)教育小组的宗旨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
(3)教育小组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帮助小组组员能够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并有自我解决问题的需要。
②促使小组组员能够确立新观念、新视野,从而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③开展干预服务,降低小组组员的问题行为特征,以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2.成长小组(1)成长小组运用范围大多运用于各类学生及边缘群体的辅导工作。
(2)工作宗旨在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
(3)成长小组的焦点在于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
3.支持小组(1)含义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
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2)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组员的关系建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指导和协助小组组员讨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事件,表达经历这些事件时的情绪感受,建立起能够互相理解的共同体关系,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
(3)在支持小组中,支持小组的动力源于小组组员的需求本身,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形成以后一般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扮演的只是推动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10年修订版)笔记(个案工作方法)【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5.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概念题1.个案工作的本质(武大2011年研)答:个案工作的本质是指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
这里的社会功能指的是社会赋予个人或家庭的社会角色及其所应发挥的作用。
个案工作包含社会功能的恢复和社会功能的增强两个方面。
个案工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不是把服务对象的困扰简单地归结为服务对象自身的某种不良心理特征,而是将其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考察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和方式。
2.心理—社会模式(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心理—社会”模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是一种系统认识论,它帮助社会工作者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与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这就是直接与间接服务。
3.人本治疗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研)答:人本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的个案工作模式,其理论分析模式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和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人本治疗模式主要的理论假设包括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求助者的主观经验世界、自我概念以及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失调等。
人本治疗模式的辅导技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注重个案辅导关系;注重个案辅导过程;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
4.叙事治疗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叙事治疗模式是个案工作的一种模式,也被称为“叙说治疗”。
它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
它透过“故事叙说”、“外化”、“解构”等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与传统个案工作模式相比,叙事治疗不仅是一套治疗“模式”或者“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
2010年中级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中级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广大考生要想取得高分,平时就应该多努力复习,多做练习题。
为帮助大家顺利通过社会工作者考试,第一考试网小编特意准备了2010年中级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在备战过程中助大家一臂之力。
4月份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试题应考人员注意事项一、本试卷由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组成,共5题,满分为100分。
全部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
二、本试卷科目代码为“4”,请将此代码填涂在专用答题卡“科目代码”相应的栏目内;应考人员的有关信息,按提示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其中填涂部分请使用2B铅笔。
三、本试卷采用网上阅卷方式,各题目在专用答题卡上有指定答题区域以便扫描,请统筹安排,按指定位置书写答案,不得将答案内容写出黑框之外,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
四、请使用黑色墨水书写。
社会工作者第一题(20分)快乐山小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
经济健康状况都不错。
除少数老人担任社区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
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小区,来往于宿舍和工地之间。
由于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贩。
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事件。
一些居民以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
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
此建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
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社会工作者第二题(20分)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
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2.1复习笔记一、接案(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决定是否服务、订立初步合约。
1.接案的重要性(1)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开始与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2)接案的意义①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期望和义务。
②激励服务对象。
对双方各自角色和责任的了解能够激励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努力。
③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如果在接案时即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就能增强其参与助人过程的意愿。
④影响后续工作关系。
接案过程不仅决定着求助者是否能从潜在的服务对象变为现有的服务对象,而且影响着服务对象在后续服务中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以及参与助人过程的积极性。
⑤影响今后的互动。
接案阶段的早期印象会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今后工作中的互动产生影响。
2.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的。
所谓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人、家庭或团体、组织、社区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②他人转介的。
这种服务对象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机构(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③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外展服务)(2)服务对象的类型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接案前对服务对象的类型进行辨别,以便提供合适的服务。
①自愿型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2010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及详解
1.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方婆婆,70岁,腿脚略有不便,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听音乐。
她很伤感,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虽然有生活自理能力却无心照顾自己。
方婆婆的子女平时都要上班,家中没有人照顾她,方婆婆的儿子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将她送到了离家20公里远,收费比较高的养老院。
社会工作者QQ资料群:31169127 请入群学习!!! 入住养老院半年后,方婆婆还难以适应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也不喜欢院方组织的郊游活动。
她感到既没有人可以交流谈心,也不能经常请假回家,只能呆在这个“小地方”。
渐渐地她越发感到手脚没有力气,浑身不自在。
针对方婆婆的情况,养老院没有提供具体的服务,方婆婆强烈要求回家。
方婆婆儿子发现社区开办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家务助理、送餐、家庭病床等,价格也比较便宜,社区里有很多母亲的老朋友还有志愿者服务。
方婆婆的儿子为母亲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结合案例,指出该养老院服务存在哪些局限性。
2.依据机构照顾理论,结合案例中方婆婆的问题和需要,提出改善该养老院服务的建议。
3.结合案例,简要说明居家养老的优势。
答案:1.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其服务的开展应该严格按照老年人的需要来进行。
案例中,该养老院的服务存在以下局限性: (1)该养老院设置老年人不习惯的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违背了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回应需要”的专业价值观。
(2)该养老院组织部分老年人并不喜欢的郊游活动,忽视了服务过程中的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原则。
(3)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危害。
该养老院限制了老年人请假回家、行动外出等自由,造成了老人与社会的隔离,忽视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就业休闲等层面的需要。
(4)方婆婆在养老院里找不到人交流谈心,说明该养老院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以及精神需求。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区社会工作13.1复习笔记一、社区社会工作概述(一)社区的含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区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区与社会工作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理解社区,它包括了三种意义:(1)社区指一个工作地点和环境,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掌握了解社区居民和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问题、资源和文化背景,为他们提供多元化服务。
(2)社区是一个互相关怀和照顾的网络,社会工作者重点发展和强化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互助关系,提升居民的自助能力,既解决社区居民的个人化问题,又解决社区共同问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3)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社会工作者要从维护社区居民集体利益的角度,收集居民的意见,反映居民的利益诉求,争取资源,倡导制定或修订有关政策或措施。
2.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社区社会工作主要代表了两个层面的意义:(1)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即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一个目标社区,运用各种专业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居民社会意识,协助居民运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协助社区居民建立友善邻里关系,鼓励互相照顾和关怀,满足社区需求,实现社区和谐。
(2)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专业方法,主要强调综合运用实践模式(如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区照顾),通过科学的工作过程,采用系列专业技巧,处理社区问题和推进社区发展。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社会工作者认为社区问题的解决主要应依靠社区居民,相信居民有能力处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居民建立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信念,树立信心,推动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群策群力解决社区问题。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10年修订版)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圣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2.2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一、概念题1.接纳(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研)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答:对社会工作专业团体而言,职业伦理就是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3.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答:社会工作专业范围内的伦理守则,主要是指通过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共同体制定出的伦理守则,来约束社会工作者正确处理实践中的价值观问题。
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一般规定,它清晰地告诉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
社会工作的伦理约束是对偏离道德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对处于伦理困境的专业人员提供一般的指引。
4.社会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1、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10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①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②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
我国传统上对社会福利一般作狭义理解。
狭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工作在涵义上基本吻合,即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5.社会工作价值(华中农大2012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4.1 复习笔记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1.青少年的需要(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2.青少年的问题(1)青少年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社会问题通常被认为是客观的、可观察的客观状态或社会过程。
(2)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①失范就是指目标(价值)与手段(机会)的不一致——涂尔干社会问题是一种偏差行为——默顿②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定义为“群体表达不满和要求尊重某些一致认定的条件的活动”。
在这个界定中,社会问题不再是某种应该加以研究和改进的客观情境,而是一种诠释过程,社会问题是一种界定的社会过程。
在对青少年社会现象做出问题解释时,当我们以失范、越轨、偏差等词汇描述青少年行为时,我们要警惕和不断反思自己的立场和取向,尽可能地避免对于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以及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1)微观层面,一般指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2)中观层面,指家庭和小组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相同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3)宏观层面,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类型(1)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其正常发展而设计的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10年修订版)考研真题详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概念题1.增权(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增权源自增权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中产生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相信,个人之所以与环境间存在障碍以至于无法实现自我,主要是源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与限制,社会工作的干预应该着眼于增进与充实服务对象的权利与能力,以挣脱环境的束缚。
2.家庭雕塑(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研)答: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一种,对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塑造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互动手段、亲属程度、交往方式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此时家庭就体现出雕塑功能。
3.人类行为答:人类行为又称人的行为,人类行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类行为是指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
狭义的人类行为仅指外显的行为。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使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的行为公式是B=f(P.E),P代表个体,E代表环境。
4.社会环境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答: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主要分为分类:(1)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
(2)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5.朋辈群体答:朋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非正式群体。
朋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矫正社会工作)
第八章矫正社会工作8.1 复习笔记一、矫正社会工作概述(一)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1.矫正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基本生存条件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帮助其接受较好的教育来实现其有效就业,同时帮助其实现自新、自强、自立目标。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矫正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成员。
2.矫正对象的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2.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①监管功能。
对非监禁犯罪实施监管的目的,一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二是通过监管预防其在犯罪。
②矫正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和具有犯规倾向的违法人员在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人员。
③服务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①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2010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中级)
201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真题及答案第一题:快乐山小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
经济健康状况都不错。
除少数老人担任社区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
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小区,来往于宿舍和工地之间。
由于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贩。
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事件。
一些居民以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
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
此建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
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答题要点】1. 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分别是:任务目标是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的稳定,保持良好的社区秩序,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过程目标:①做好对小区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②做好社区居民安全防卫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小区居民的法制与安全意识;③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入室盗窃案件,做好受害者善后安抚工作。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的步骤是:(1)发动社区老年人,组建社区老年人志愿者队伍。
(2)联合社区保安人员与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成员,加强对社区的巡逻,发现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3)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呼吁居民做好安全防卫工作。
(4)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协助公安机关破案,为受害者挽回损失。
3.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的专业技术是:(1)运用联合会谈方法,召集社区居民,讲解安全防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居民间的协助与沟通。
(2)以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律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
(3)创伤辅导,对受害居民进行善后安抚工作,做好心理安慰及预防。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1复习笔记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人的需要是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它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
需要是人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可以看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得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效和本质的不同。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它的发展变化受社会生产发展的影响。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程度后,其他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2)安全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的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解除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的需要是指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情感,希望成为群体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友爱的需要是指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与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即自尊,是指一个人希望在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同时他看到了人与动物在需要方面的区别,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所特有的。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1)生存的需要(2)关系的需要(3)成长的需要ERG理论的主要特点:它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九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9.1复习笔记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1.优抚安置工作服务对象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为军队和国防建设作出或正在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特殊群体。
主要包括: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烈士褒扬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军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的需要(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①治疗康复需要。
无论是慢性病、残疾军人还是精神病患者,身体、心理或精神方面的治疗和康复都是其最基本的需要。
②基本生存需要。
由于抚恤补助标准低,在农村安置的复原退伍军人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非常紧迫。
③家庭生活需要。
由于生理或心理等诸多原因,不少服务对象都没有成家,他们对幸福家庭的渴望,需要引起关注。
④社会交往需要。
作为社会成员服务对象也渴望与他人交流参与社会活动,渴望被社会接纳。
⑤社会尊重需要。
现如今,服务对象享有的社会尊重不如以前,地位下降,相对剥夺感增强。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①健康维护的需要。
健康维护是孤老优抚对象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②婚姻家庭的需要。
孤老优抚对象对美好婚姻家庭尤为向往。
③社会参与的需要。
孤老优抚对象非常渴望与他人交往,渴望获得亲情与温暖,渴望发挥自己的作用。
④社会尊重的需要。
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重视和赞赏。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复原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复员士官、转业士官、复员干部以及伤病残初级士官和义务兵。
①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当前复原退伍军人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就业方面。
②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大部分复原退伍军人处于军地转化的过渡期,普遍感到社会在适应的压力,存在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军休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10年修订版)笔记(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三节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一、准备阶段(一)了解社区状况、进行社区分析1.社区基本情况分析(1)社区的地理环境。
(2)社区内的人口状况。
(3)社区内的资源。
(4)社区内的权力结构。
(5)社区的文化特色。
2.社区需要分析关于需求的类型,英国学者布赖德肖归纳总结出四种类型:(1)规范性需求。
当服务设施与服务项目不符合规定时,就存在规范性需要。
(2)感觉性需要。
当个人被问及是否需要某一特定服务时,其反应就是感觉性需要。
(3)表达性需要。
当个人把自身的感觉性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述和展现时,即成为表达性需要。
主要反映了对社会服务数量上的需求,它不一定表示对服务质量的不满意。
(4)比较性需要。
此类需要的认定是针对某种特征所作的比较。
社区工作者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看法和需要有的方式:访问法和社区普查。
3.社区资源分析(1)社区资源含义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广义的社区资源,是指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一切自然物质资源与社会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教育、宗教、医疗和社会福利资源。
狭义的社区资源,主要是指社区福利资源,即能够满足社区福利体系各类服务对象需求的金钱、物资、机会和社会支持关系。
(2)社区资源有三大类: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
(3)社区资源分类①根据其归属,可分为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
②根据资源所在的位置也可分为社区内部资源和社区外部资源。
(4)对社区资源进行分析,要做以下工作:①利用资源检查表,检查社区运用资源的情况。
②根据资源检查结果,决定分类处理策略。
③从各种资源来源渠道,寻找现有资源。
④将所获得的信息填写表格,建立资源档案。
(二)准备阶段的工作要求1.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确定社会服务机构介入社区的任务,进而确定服务方案,并筹集经费,招募和培训人员,准备介入社区。
2.确定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介入方法包括:利用社区观察、街头访问、家庭访问等方法,认识社区和建立关系;通过提供服务接近社区居民;通过向居民介绍社会服务信息和资源(如服务信誉和品质优良的老人院、家政公司)获得居民信任;联系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政府有关部门和社区团体共同商讨解决社区问题的方案,建立合作关系。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督导)【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社会工作督导9.1复习笔记第一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含义和对象一、督导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1.促进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
社会工作是通过机构提供服务的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科层管理组织保证部门和个人工作协调整合。
机构通过建立督导机制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完成。
2.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督导机制可以保障服务质量的提高,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
3.促进服务人员成长。
从被督导者的角度来看,只有通过定期持续的督导过程才能够结合服务经验体会和实践专业知识和方法,社会工作者才能在服务中不断成长。
4.促进专业发展。
借助严格的督导制度,社会工作者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好地胜任工作,从而也能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含义和对象1.什么是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2.社会工作督导对象与督导者(1)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对象有四种:①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②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③在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学生。
④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
(2)执行社会工作督导的是督导者,督导者一般都是由机构中资深的社会工作者担任。
他们一般有丰富的经验,接受过正规的社会工作专业训练,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督导技巧,尤其是具有对社会、对专业负责的精神。
(3)社会工作督导的类型①师徒式督导。
督导者扮演师傅的角色,提供教育训练。
师徒式督导强调学习过程,焦点集中于一般的议题。
从专业的角度看,被督导者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
②训练式督导。
被督导者被认为是学生或受教育者,在具体实务服务中,督导者负责部分工作。
在专业方面,督导者承担更多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9.1 复习笔记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1.优抚安置工作服务对象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为军队和国防建设作出或正在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特殊群体。
主要包括: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烈士褒扬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军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的需要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①治疗康复需要。
无论是慢性病、残疾军人还是精神病患者,身体、心理或精神方面的治疗和康复都是其最基本的需要。
②基本生存需要。
由于抚恤补助标准低,在农村安置的复原退伍军人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非常紧迫。
③家庭生活需要。
由于生理或心理等诸多原因,不少服务对象都没有成家,他们对幸福家庭的渴望,需要引起关注。
④社会交往需要。
作为社会成员服务对象也渴望与他人交流参与社会活动,渴望被社会
接纳。
⑤社会尊重需要。
现如今,服务对象享有的社会尊重不如以前,地位下降,相对剥夺感增强。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①健康维护的需要。
健康维护是孤老优抚对象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②婚姻家庭的需要。
孤老优抚对象对美好婚姻家庭尤为向往。
③社会参与的需要。
孤老优抚对象非常渴望与他人交往,渴望获得亲情与温暖,渴望发挥自己的作用。
④社会尊重的需要。
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重视和赞赏。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复原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复员士官、转业士官、复员干部以及伤病残初级士官和义务兵。
①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当前复原退伍军人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就业方面。
②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大部分复原退伍军人处于军地转化的过渡期,普遍感到社会在适应的压力,存在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军休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
军休干部需要汉族要包括:
①军队情结。
②社会尊重。
③健康维护。
④居家养老。
⑤社会参与。
3.服务对象的问题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①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
②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
③生活保障问题。
由于抚恤保障标准过低,服务对象出现了生活困难等问题。
④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惑。
⑤社会隔离,缺乏社交网络,身心非常孤单。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①老化问题。
在变老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身心系统都会有某些改变,有些变化会给服务对象的生活带来严重的挑战。
②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
受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③心理失衡。
有些服务对象与同辈群体相比会有失落感,引起心理失衡。
④社会地位下降。
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一些人的国防意识、拥军观念有所淡化,服务对象社会地位有所下降。
⑤社会隔离。
对孤老优抚对象多实行相对封闭的院舍式照顾,与外界接触较少。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①就业难。
随着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现实的就业状况与服务对象的择业标准存在很大的反差。
②隐性失业。
一些复原退伍军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隐形失业现象,少数被安置复原退伍军人的工作、工资、福利待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③延迟上岗。
一些部门和单位在接收安置复原退伍军人问题上,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有的甚至故意拖延上班时间,使部分复员退伍军人不能及时上岗就业。
(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①角色失调。
由军队到社会、由军人到老百姓、由在职到离职,在实现角色模式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心理上、行为上的惯性,军休干部不太容易适应新的角色模式要求。
②地位下移。
军休干部在离开职位、退出现役之时,造成了事实上、心理上社会地位向下流动的现象。
③心理失衡。
随着社会地位发生相对变动,军休干部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同辈群体进行对比时产生一种不平衡心态,即相对剥夺感。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
服务对象分优抚和安置两大部分,五类,二十多种,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
2.军队情结深
这个群体当中多数人具有较长的军旅生涯经历,有着根深蒂固的军旅情结。
3.需要层次多
服务对象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服务对象的需要几乎涵盖了马斯洛有关人类需要的七个层次。
4.问题压力重
服务对象的问题主要包括:老龄化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就业难问题,隐形事业问题,合法权益维护问题,社会地位维护问题等。
(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
1.什么是优抚安置工作
优抚安置工作是指国家依据法定的形式对现役军人、退役军入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
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1)优待。
优待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优厚待遇。
(2)抚恤。
抚恤是指国家因工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恤形式。
(3)安置。
安置是指对特定对象或生产生活有困难者的扶持帮助或就业安排。
2.什么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分类
①优抚医院社会工作。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复原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和复原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
②光荣院社会工作。
光荣院社会工作致力于孤老优抚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③烈士褒扬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去推行与凭吊人群、烈士遗属、工作人员和系统有关的社会政策或措施的工作过程。
④军供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将社会工作的知识、技术、态度与价值应用于军供工作中。
⑤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将社会工作的知识、技术、态度与价值应用
于复原退伍安置工作中,协助复原退伍军人顺利的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⑥军休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将社会工作的知识、技术、态度与价值,帮助军休干部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四)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
(1)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直接服务于为国家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的功臣。
(3)直接关系部队和社会的稳定。
(4)直接促进社会的公平。
2.政策性
(1)政策性强。
(2)政策的政治含义高。
3.协调性
(1)协调部门多。
(2)协调任务重。
4.特殊性
(1)服务对象身份特殊。
(2)服务对象需求多样。
(3)服务保障环节复杂。
5.矛盾性
(1)政治化与市场化。
(2)计划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