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句译解[1]

合集下载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1. "道可道,非常道" - 这句话是道德经中最有名的句子之一。

它意味着道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或理解的。

道是超越一切概念和形式的存在,它是永恒的、无形的和无所不在的。

通过超越言语和观念的限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和体验到道的本质。

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这句话强调了追求学术知识与追求道的差异。

它意味着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和理解不断增长,而追求道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去除执着和认识的束缚。

学习只是我们追求道的一个阶段,而道则超越了知识和学问。

3. "治大国若烹小鲜" -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了统治国家的智慧。

它意味着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调一道精细的菜一样,需要恰到好处、煮得适中。

过度干预或过度掌控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过度的宽松则可能导致混乱。

统治者应该具备适度、灵活和平衡的能力,以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这句话说明了宇宙的演化过程。

它意味着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道首先生成一,一进而生成二,二进一步生成三,三最终生成了无数的万物。

这个过程反映了宇宙的无限分化和发展,同时强调了一切事物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5.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这句话探讨了天地之道的长久和生命力的原因。

它指出天地能够存在并长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们不固执于自身的生存或自我的利益。

天地顺从自然的规律和道,不追求个人或短期的利益,所以才能够长寿和持久。

这也是一种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放下私欲,追求长久持续的智慧。

这些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展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通过理解和体悟这些名句中的深意,我们可以获得对道的更深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从中受益。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注解【简译】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注解【简译】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注解【简译】第一章···原文:1、道,可道,非恒道;2、名,可名,非恒名。

3、无,名天地之始;4、有,名万物之母。

5、故:6、常无,欲以观其妙;7、常有,欲以观其徼。

8、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9、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1、道,可以授予之道,不是恒久之道;2、名,可以假借之名,不是恒久之名。

3、无,名隐天地形成的开始;4、有,名显衍生万物的母体。

5、因此:6、常返过去的无中,可以捕获道之奥妙;7、常往未来的有中,可以把控道之范畴。

8、若两者同出无碍,万物名虽各异但道相通。

9、坚持不懈的玄修,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第二章···原文: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5、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志,功成而弗居。

6、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1、天下都认同美而刻意塑造美,这样就埋下了恶的祸根。

2、都认同善而刻意表现善,这样就派生了不善的行为。

3、所以有无因相而生,难易因相而成,长短因相而形,高下因相而倾,音声因相而和,前后因相而随。

4、所以圣人,以无为的境界从事自己的事业,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

5、兴起万物于无声的开始,有所作为于淡泊的志向,自然成就于无驻的境界。

6、因为心无所驻,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第三章···原文:1、不尚贤,使民不争。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

5、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6、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1、不标榜圣贤,使世人不起争念。

2、不稀罕珍宝,使世人不生盗意。

3、不诱发邪欲,使世人不乱其心。

4、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百姓心里谦卑,腹中饱足,精神内守,筋骨强壮。

5、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求而知、无欲而得的益处,使他们知晓不可妄为的道理。

《道德经》中经典哲理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中经典哲理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中经典哲理名句及翻译篇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大意: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道德经》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

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德经》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篇二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德经》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声音听不到声音,的形象没有形迹。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1. 《道德经》的经典语句有哪些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12.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道德经》经典名言及解释

《道德经》经典名言及解释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言及其解释1、“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不知常,妄作凶。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

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有了狡诈和虚伪。

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

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句话的意思是,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这句话的意思是,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这句话的意思是,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物壮则老。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这句话的意思是,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固至誉无誉。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老子《道德经》名言评析

老子《道德经》名言评析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2章【翻译讲解】:“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

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

智惠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

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

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

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第2章【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器小易满,海纳百川。

浅陋的人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一一《道德经》第七章【翻译讲解】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

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

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一一《道德经》第8章【翻译讲解】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

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

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

这是老子的道理。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11章【翻译讲解】“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白话译文:道可道,不是永恒的道。

名可名,不是永恒的名。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白话译文:全世界都知道美的美,那恶的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全世界都知道善的善,那不善的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第三章:不上贵高,不下贱底,故无羡情。

白话译文:不把自己当做最高贵的,也不把自己看作最卑贱的,就不会被嫉妒和羡慕所困扰。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白话译文:道通透,但使用它并不会减少它的力量。

它像万物的根源。

它可以削减它的锋芒,解决它的纷争,调和它的光彩,与尘埃相同。

它深不可测,但似乎永远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仿佛是上帝的前身。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白话译文:天地没有情感,把万物看作是谷物;圣人也没有情感,把百姓看作是谷物。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白话译文:谷神不会死亡,这是所谓的玄牝。

玄牝是天地的根源之门。

它看似如果不断赖以存在,但一旦觉得不重要时,我们不需要注意它。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白话译文:天地长存而永久。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存而永久,是因为它们自己不生、不灭,因此它们才能够生生不息。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白话译文:最高的善类似于水一样,水善于造福万物,而不争不抢,处在所有人不喜欢的位置,这就有点类似于道。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白话译文:持有并积聚,不如安然满足;摩挲并磨砺,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簇满,没有人能守护它;富贵慢慢上升,会自断勾连。

圆满完成活动之后,就自然离开了,这就是天的道。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篇一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

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解【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

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

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

《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

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

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

前言抬头仰望星空,星河灿烂明月其中;再观苍穹,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观人之道,众人各有所归;观天之道,行事尽其善美。

幽幽兮,深邃兮。

夫何故?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众生都有自己的本命。

宇宙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生命又从何处而来?万物是由谁在主宰?何谓真理?真理在何处?对于这种全人类的大智慧,必然是大智慧者才能解决的。

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悟道能力绝对的强于常人。

甚幸有喜,就在中国的大地上,就有这样一位大智慧者,他就是大哲学家——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开创人,是道法自然哲学的祖师。

老子的修道境界是明心见性。

老子所著之书之所以叫《道德经》是因为阐明了自然规律人之道的运作,是一部世出世间法的经典。

只有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境界达到了明心见性或明心悟性即可明白《道德经》所阐述的大道内理,即可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

万物是由本原所产生的,本原就是“心性”,所以叫“心性之道”。

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这一切就叫“相”,所以叫“相之道”。

把本原和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用一个字来统称就叫作“道”。

而德是指在返璞归真的大道上运作,能够坚定不移的在归真返璞的大道上运作就是“德”。

而经是指万物之灵所写的著作,并能够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

其实《道德经》并非是老子的个人主义思想。

以心性之道观之,老子述而不作;以相之道观之,老子很有智慧,大思想家,或大哲学家。

心性之道:老子本质与众不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境界从感悟修到渐悟,从渐悟再修到明悟,从明悟然后又修到了明心悟性,从明心悟性最后修到了明心见性,通达了世出世间法,精通大道内理。

老子者,心神复归于大道,本命复归于大道。

在大道中观察大道内理,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就成了《道德经》。

相之道:老子见多识广所以知识丰富,然后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了一套哲学体系,创造出了自己的思想主义,《道德经》是老子如何所认为。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及译解(珍藏版)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及译解(珍藏版)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及译解(珍藏版)(一)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

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名句译解[1]

道德经名句译解[1]

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下略)第二十三章【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八章【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

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七章【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三章【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第十二章【译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第九章【译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

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

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

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名句及译文

道德经名句及译文

道德经名句及译文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解释: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也下不到一整天。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解释:人生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是贪得无厌。

3、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解释:以天道自然法则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打仗,以自然无为的意境赢得天下。

5、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解释:大仁爱者表现仁爱不是故意的,义气用事的人就有明确的目的性,行大礼者如果得不到对方的响应,就恨不得抓住人家胳臂强人所难。

所以,要维系良好的社会风气,失了“道”要靠“德”,失了“德”要靠“仁”,失了“仁”要靠“义”,失了“义”要靠“礼”。

连“礼”都失去了,社会就没有忠信可言了,祸乱就开始了。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解释:天下最柔弱的物质,能克制天下最坚硬的物质。

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解释:挫去他的锋芒,消除他的纷争,融入光明的万象,混同于大地尘土。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解释:聪明的智者不妄言,妄言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

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解释:品德高尚的人从不表现自己有德,这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离开德;品德一般的人好表现自己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表现。

品德高尚的人顺应自然却不以为然,品德一般的人做什么都觉得自己了不得。

1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解释:懂得知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危险。

1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解释:**清明,民众就淳朴;**苛酷,民众就狡诈。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下面就《老子》中的名言名句精选80句,供广大老子爱好者欣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译文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译文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译文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崇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普利万物而不争高下。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缺乏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屈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真,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明白的。

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译文: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而已,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6、知足者富。

译文: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

7、大器晚成。

译文:大器之人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才能成就大事。

8、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看不到形象。

9、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浮会失去根本,急躁会失去主宰。

1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方正的地方看不到它的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最后才做成,最大的声响听不到它的声音,最大的形象看不到它的形体。

1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译文:过分的爱惜会导致很大的耗费,过多的储藏会导致严重的损失。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天下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事开始;天下大事必定从细小处做起。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粗大的树木由细小的芽孢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筐的泥土垒成;千里的行程由一步步开始。

1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谨慎地做到最终一如开始那样,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道德经》中75句名言及解释

《道德经》中75句名言及解释

老子《道德经》中75句名言及解释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

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6、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7、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

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解释】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

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老子道德经名言

老子道德经名言

老子《道德经》名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解】:最仁慈的品性犹如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

那个地址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样。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碰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解】:能了解他人的称为机智,能熟悉自己的才叫伶俐。

能战胜他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

明白知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躯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

了解自己,检讨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论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大体关系。

“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需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罢了。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解】:轻率就会失去全然,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

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珍贵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说明什么缘故“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明白得。

因为大道具有无穷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译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址,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

最充盈的仿佛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

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仿佛有理说不出。

《道德经》中经典哲理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中经典哲理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中经典哲理名句及翻译篇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大意: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关心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道德经》大意:假如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

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德经》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有。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超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篇二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德经》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声音听不到声音,的形象没有形迹。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新疆的农业以畜牧业,以山地牧场为主,特色畜牧品种是细毛羊。

2、新疆的特色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新疆的种植业用水主要靠高山积雪水的灌溉,故新疆的种植业属于灌溉农业。

为了减少高山雪水的蒸发流失,新疆人发明了坎儿井。

新疆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故新疆种植业又称为绿洲农业。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纤维生长和瓜果糖分的积累。

长绒棉十分著名;同时瓜果也特别的甜,特别是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非常有名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