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操作技术规范
CT操作技术要求规范
CT操作技术要求规范一、CT操作技术的目的及意义二、CT操作技术要求1.基本技能要求:(1)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了解CT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2)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CT扫描方案和扫描层厚的选择,能根据不同病症进行相应的CT扫描操作。
(3)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判断图像质量,发现图像异常和扫描误差。
(4)熟悉射线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剂量限值和减低辐射剂量的技术。
2.检查前准备:(1)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检查目的和操作流程,解答患者疑问,取得患者的配合。
(2)了解患者病史和过敏史,能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
(3)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状态,检查扫描架、检查床和其他相关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操作环境整洁。
3.图像采集和重建:(1)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扫描方案,选择合适的扫描层厚、扫描层间距、定位和扫描范围等参数。
(2)准确标记解剖的位置和方向,根据患者的体位安装标志线。
(3)操作设备进行扫描,调节扫描参数和对比剂注射速度,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4)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算法和层厚,确保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
4.准确解读和记录:(1)了解人体正常解剖结构,能够正确识别扫描图像中的器官和组织。
(2)判断图像异常和临床病变,记录并传达给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3)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包括检查日期、病人基本信息、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对比剂使用情况等重要信息。
5.防护和安全操作:(1)掌握射线安全操作规程,全程佩戴个人防护器材,如防护手套、铅罩等,保护自身安全。
(2)在进行对比剂增强扫描时,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时处理对比剂过敏等不良反应。
(3)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规程,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三、操作技术要求规范的意义制定CT操作技术要求规范,对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CT 扫描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扫描质量,减低辐射剂量,保护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健康,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CT技术操作规范(全面手册)
CT技术操作规范(全面手册)1. 引言2. CT设备操作流程为了使操作员能够熟练掌握CT设备的操作流程,以下是CT设备操作的详细步骤:2.1 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CT设备之前,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准备工作:1. 检查设备及其附件是否正常工作,并确保设备已连接到电源。
2. 预热设备一段时间,以确保设备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3. 检查辐射防护装置,确保其完整、干净,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防护装置。
2.2 患者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应遵循以下步骤准备患者:1. 根据医嘱,向患者解释CT扫描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2. 确保患者不佩戴任何与扫描过程有关的金属物品。
3. 根据需要,指导患者服用口服对比剂或注射静脉对比剂。
2.3 扫描操作在开始CT扫描之前,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和参数,并确保相关设置正确。
2. 将患者正确定位于CT设备的扫描位置,确保患者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启动CT设备,并确保设备能够顺利运行。
4. 通过CT设备的图像预览功能,调整扫描区域和图像质量。
5. 按照扫描计划执行扫描,确保扫描过程平稳、连续。
3. 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在操作CT设备时,操作员必须始终注意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指南:1. 操作员应熟悉设备的紧急停机按钮的位置,并在必要时及时按下。
2. 合理安置防护装置,以降低辐射对操作员和患者的影响。
3. 定期检查设备的辐射防护装置,确保其有效性。
4.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5. 定期对CT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4. 结论本文档为CT技术操作提供了详细的规范指南,包括CT设备的操作流程、患者准备和安全措施。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操作员能够正确、高效地运行CT设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从事CT技术操作的人员,本手册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工具,帮助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CT检查操作规程
CT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摄影)是一种通过多次X射线扫描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为了确保CT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CT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设备准备1. 确保CT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冷却系统等。
2. 校准设备,检查图像质量,确保影像清晰度和准确性。
3. 检查CT设备的辐射剂量,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4. 准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如注射器、造影剂等。
三、患者准备1. 患者应提前了解CT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要求,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服用特定药物等。
3. 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稳定,没有禁忌症,如妊娠、严重过敏等。
4.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解答其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四、检查操作流程1. 定位和标记:根据检查部位,使用标记剂在患者身体上标记出相应的位置。
2. 安排体位:根据检查要求,安排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仰卧、俯卧、侧卧等。
3. 固定位置: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或垫子,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稳定。
4. 设置参数:根据检查要求,设置合适的CT参数,如扫描范围、层厚、层间距等。
5. 执行扫描:操作员根据设备提示,启动扫描程序,并确保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静止。
6. 监控过程:操作员应全程监控扫描过程,确保图像质量和患者安全。
7. 完成扫描:扫描结束后,操作员应及时停止设备,协助患者离开检查床。
五、注意事项1. 辐射安全:操作员应遵循辐射安全原则,减少患者和操作员的辐射剂量。
2. 造影剂使用:根据检查需要,合理使用造影剂,并注意患者的过敏反应。
3. 患者安全:操作员应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如防止跌倒、保持呼吸通畅等。
4. 设备维护:定期维护和保养CT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影像质量。
5. 影像存储和传输:操作员应妥善保存和传输CT图像,确保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CT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CT技术操作要求规范1.患者准备:-在进行CT检查之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其他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
-患者需要提前清空肠道或者按照特定的引导进行饮食控制,以减少影像干扰。
-非急诊情况下,患者需提前饮水、服用适当的对比剂等。
2.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CT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校准扫描面的位置、对比剂注射器的流速和扫描参数等。
-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指标,如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等。
3.辐射剂量管理:-CT检查涉及到X射线辐射,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操作人员需要熟悉各种扫描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尽量减少扫描次数和辐射剂量。
-需要在CT设备中设置辐射剂量报警和监控系统,及时预警并记录患者的辐射剂量历史信息。
4.对比剂使用和注射技术:-对于需要使用对比剂的CT检查,操作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选择适当的对比剂和剂量。
-需要掌握对比剂的注射技术,确保对比剂均匀分布并达到预期效果。
-操作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过敏反应和肾功能损伤等。
5.图像质量评估和改进:-CT检查后,操作人员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并及时调整扫描参数或重复扫描,以确保影像清晰度和对比度。
-图像采集和重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伪影的产生,识别和排除各类伪影。
6.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CT检查产生的数字化影像数据需要严格保密和安全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操作人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7.操作人员要求:-CT操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或执业证书。
-操作人员需要了解CT设备的原理和性能,熟悉影像学解剖学和病理学,掌握CT图像解读的基本技巧。
-操作人员需要保持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总之,CT技术操作要求的规范可以确保CT检查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结果,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CT检查操作规程
CT检查操作规程引言概述: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生成人体的详细断层图像。
CT检查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进行CT 检查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操作步骤,旨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CT检查操作规程的四个部分。
一、患者准备1.1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史:在进行CT检查前,医务人员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和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孕妇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决定适当的检查方法和保证患者安全非常重要。
1.2 患者禁食和服药:根据检查需要,患者可能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以确保胃肠道清空,或者需要停止特定药物的使用。
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提前告知禁食和停药的时间和要求,并确保患者正确遵守。
1.3 患者穿着和准备:患者需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以便进行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更换医院提供的病号服或去除金属物品,如首饰或假牙。
二、设备准备2.1 CT设备检查:在进行CT检查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CT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辐射剂量控制系统的准确性等。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是保证检查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础。
2.2 预测扫描范围和参数设置: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预测扫描范围和设置适当的参数,如扫描层数、层厚、扫描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获得准确的影像和减少辐射剂量非常重要。
2.3 辅助设备准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辅助设备来帮助进行CT检查,如静脉注射造影剂、呼吸门控装置等。
医务人员需要确保这些设备的准备和使用符合相关规范,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三、检查操作3.1 患者定位和体位:在进行CT检查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将患者正确定位和安置在适当的体位。
这需要考虑到检查部位和患者的舒适度,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3.2 辐射剂量控制:在进行CT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控制辐射剂量,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伤风险。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使用剂量限制技术和监测辐射剂量等。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尽手册)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尽手册)1. 引言本操作规范旨在确保CT技术的正确操作,并提供操作人员所需的指导和规范。
本手册适用于所有CT扫描设备的操作。
2. 设备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准备工作已完成。
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功能是否正常;- 确保扫描室环境整洁,并清理设备表面;- 检查CT扫描耗材的充足性,如碘水、注射器等;- 验证设备连接的电源和数据线是否正常。
3. 患者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CT扫描,排除禁忌症;- 与患者沟通,解释CT扫描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确保患者的部位准确标识,并记录相关信息;- 安排患者的体位和姿势,保证扫描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4. 扫描参数设置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根据扫描部位和目的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选择适当的扫描模式,如螺旋扫描、层厚和间距等;- 设置扫描时间和触发方式;- 根据需要选择增强剂的注射方式和剂量;- 确保曝光参数适合患者的体型和病情。
5. 扫描操作进行CT扫描时,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将患者放置在扫描床上,并固定好部位;2. 根据预设的扫描参数进行设备的设置;3. 启动扫描程序,确保画面清晰且图像质量符合要求;4. 监控患者的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 扫描完毕后,及时将患者从扫描床上移开,并记录扫描结束时间。
6. 图像处理与评估扫描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对图像进行处理和评估。
处理和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确保分辨率和清晰度;- 根据需要进行图像增强和修正;- 评估图像质量和显示效果;- 根据图像结果生成报告或交由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解读。
7. 设备维护与安全操作人员应定期对CT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CT技术操作规范
CT技术操作规范CT(计算机断层摄影)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产生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
正确的CT技术操作规范是确保图像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CT技术操作规范。
1.安全和辐射保护首要的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提供最佳的辐射保护。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辐射保护标准和法规。
这包括确保适当的屏蔽设备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CT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图像质量的稳定性。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校准程序,并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测试。
3.患者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
这可能包括患者的询问、解释和获取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
对于一些扫描,可能需要患者服用口服造影剂或接受注射造影剂,在此之前应向患者解释这些过程。
4.扫描计划设计在开始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根据临床问题和患者的特定需要设计扫描计划。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方式(例如螺旋CT、多层螺旋CT等)和扫描参数(例如管电压、管电流、螺旋间距等)。
5.位置标定对于一些特定的CT扫描,如放射治疗计划的CT,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位置标定。
这包括将患者的身体部位与CT图像的解剖结构进行对应,以便在后续的治疗计划中准确定位。
6.操作技术在进行CT扫描时,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以确保图像质量和患者安全。
这包括适当的患者定位、正确的扫描参数设置、注射造影剂时的正确注射速度和容量控制等。
7.图像重建和处理在CT扫描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要进行图像重建和处理。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重建算法和窗宽窗位设置,以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8.数据存档和管理操作人员应确保正确的数据存档和管理。
扫描数据应按照相关的隐私和安全规定进行保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和共享。
9.报告和沟通操作人员应及时完成CT扫描的报告,将重要的发现写入报告中,并与相关医疗团队进行沟通,以便于决策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CT技术操作规范。
CT技术操作规范(详细资料)
CT技术操作规范(详细资料)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CT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确保医疗工作者正确、安全地使用CT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
2. CT设备操作流程2.1 准备工作在操作CT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息;-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诊断要求;- 对CT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状态正常;- 准备所需的辅助设备和耗材。
2.2 患者准备2.2.1 示意图标记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诊断要求,在患者身体表面进行必要的示意图标记,以指示扫描区域。
2.2.2 患者定位根据示意图标记,操作人员应将患者准确放置在CT扫描台上,并通过合适的固定装置固定患者的头部、四肢等,以确保准确的扫描位置。
2.3 扫描参数设定在设定扫描参数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诊断要求,合理选择以下参数:- 扫描方式(例如螺旋扫描、螺旋CT、多层扫描等);- 扫描层厚、间隔;- 曝光量、扫描时间等。
2.4 对比剂注射根据医嘱和诊断要求,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对比剂注射,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当的对比剂品种和剂量;- 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并记录结果;- 确保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和方式正确;- 监测患者的反应情况,注意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5 图像重建及处理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诊断要求,使用CT设备提供的图像重建和处理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3. 安全措施3.1 辐射安全在操作CT设备时,操作人员应遵循以下辐射安全措施:- 佩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屏蔽措施保护患者和自己;- 严格控制辐射剂量,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内。
3.2 设备安全为确保CT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操作人员应:-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操作设备,避免误操作引发事故;- 遵循设备的使用规范,合理利用设备资源。
4. 总结CT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和遵循,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诊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CT操作技术规范
C T技术操作规范一、颅脑、五官(一)颅脑【适应证】1.颅脑外伤。
2.脑血管疾病。
3.颅内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
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5)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听眦线。
⑤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80~90mm。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根据病人头颅的具体位置,扫描机架作适当倾斜,使射线方向与颅底平面平行。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⑨扫描层厚:5~10mm。
⑩扫描间隔:5~10mm。
⑾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⑿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人为60~100ml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接体重计算为2ml/kg。
②注射方式:用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速率1.0~2.0ml/s,如重点观察病变的血管特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6~20s做动脉期扫描,60~70s做实质期扫描。
④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和增强图像。
(2)窗位:L30~40HU,窗宽:W70~100HU。
(3)骨窗窗位: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
CT技术操作规范
CT技术操作规范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的影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短时间扫描和三维重建等优点。
为了确保CT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制定一套CT技术操作规范。
以下是一份基本的CT技术操作规范,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设备操作规范1.确保CT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操作按钮和控制器应可正常使用。
2.在进行CT检查前,应进行设备自检和日常标定,包括X射线管电压和电流的标定、CT值的标定、图像质量的自检等。
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良好。
3.在进行CT检查时,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禁止任何与检查无关的人员进入CT室,同时确保患者不带任何金属物品进入扫描区域。
4.在进行CT扫描前,应选择适当的扫描协议和参数,如螺旋式扫描或层间扫描,扫描层数和间隔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扫描参数,如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选择适当的电压和电流等。
二、患者操作规范1.在进行CT检查之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检查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部位,如头部、胸部、腹部等。
3.对于可能会使用造影剂的检查,如血管造影,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对碘过敏史,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4.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相对静止,避免移动和呼吸造成图像模糊。
可采用适当的固定装置或给予良好的指导。
三、图像采集规范1.在进行CT扫描时,应调整适当的切片厚度和间隔,以确保获取到高质量的图像。
对于不同部位和疾病,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切片厚度和间隔。
2.在进行CT扫描时,应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如电压和电流。
对于儿童、孕妇等对辐射敏感的患者,应尽量选择较低的辐射剂量。
3.在进行CT扫描时,应确保扫描范围覆盖到需要检查的区域,同时避免超出不需要检查的范围。
4.CT扫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呼吸状态,根据需要调整扫描的速度和周期,以增强图像的质量。
四、图像保存与处理规范1.在CT扫描结束后,应将扫描得到的图像保存在相应的图像工作站或影像存储系统中,确保图像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CT检查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被X线束扫描被称为做CT检查,检查时,透过该层面的X线被探测器所精准接收再转变成可见光后,光电进行转换又变成电信号,再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变成数字,输进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在进行CT检查前,患者一定要听从医嘱的指示,做好相关检查准备。
针对危重患者,应该先进行抢救再做CT检查。
对于狂躁患者,应该先实施镇静处理再做检查。
由于CT检查具有放射性,孕妇最好禁止CT检查、婴幼儿也应谨慎检查。
CT检查可以使病情更直观地通过影像呈现出来,但是也要做好有的放矢,不要一味地依赖CT检查。
一、CT检查技术规范1、机器应做好哪些准备首先要保证CT检查室的各种设备符合相应的温度和湿度标准;其次要严格按照机器的操作步骤来执行操作,预热X线管,进行空气校正,检查是否拥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对于PACS系统要保证数据传输通畅,高压注射器要检查好是否完好呈现待用状态,检查好影像交付介质是否正常,并定期对CT设备进行状态维护;最后,CT检查室还应配备可用于急救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2、受检者应做好哪些准备检查前,受检者应根据自己的检查部位做好相应金属饰品的去除工作,因为金属饰品可能会影响X线穿透力的效果。
检查中,受检者要保持体位不动,不然会影响X线的扫描。
对于不能积极配合检查的受检者,应给予镇静处理。
做胸部、腹部检查的患者应做好屏气训练,以确保扫描时检查部位处于静止状态;做胃肠道CT检查的患者要在检查前适量饮水;做颈部和喉部检查的患者检查时不能进行吞咽;做眼部检查的患者检查时要闭上双眼并保持眼球静止不动,若是不能闭上眼睛就盯住正前方的一个目标为好。
3、操作者应做好哪些准备CT操作者对基本的影像诊断知识要熟知,可以针对受检者的检查特点以及诊断需要合理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流程与参数。
CT操作者要对CT机的性能和特点了如指掌,并认真查对。
CT操作者应以良好的态度对受检者解释清楚相关检查要求,安抚患者的不安情绪,以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工作。
CT检查操作规程
CT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详细的身体内部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CT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CT检查。
二、术语定义1. CT扫描:通过旋转式X射线扫描仪器获取身体各个部位的断层图像。
2. 静脉注射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将含有碘的造影剂注入患者体内,以增强CT图像的对比度。
3. 预约登记:患者在接受CT检查前,需要提前预约并进行登记手续。
4. 术前准备:患者在进行CT检查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禁食、解除金属物品等。
5. CT操作台:用于患者躺卧的扫描床。
6. 重建图像:将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可供医生诊断的图像。
三、操作流程1. 预约登记a. 患者来到医院前台,提供个人信息并进行预约登记。
b. 工作人员核对患者信息,确认预约时间和检查部位。
c. 将患者信息录入系统,并发放相关检查准备指南给患者。
2. 术前准备a. 患者按照指南要求进行禁食或饮食限制。
b. 患者需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钥匙等)取下,避免对检查造成影响。
c. 患者根据医生要求,服用必要的药物或注射造影剂。
3. 到达检查区域a. 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达CT检查区域。
b. 医务人员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检查部位和患者身体状况。
c. 医务人员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并回答患者可能有的疑问。
4. 患者准备a. 患者更换适当的检查服装,移除金属物品,并穿上医用防护服。
b. 医务人员帮助患者躺卧在CT操作台上,并固定好位置。
5. 扫描操作a. 医务人员设定CT扫描仪器的参数,如扫描层数、扫描速度等。
b. 医务人员通过语音或对讲机与患者保持沟通,并告知患者何时需要屏住呼吸。
c. CT扫描仪器开始旋转扫描,医务人员观察扫描过程是否正常。
6. 静脉注射造影剂a. 如需要进行静脉注射造影剂,医务人员会在适当的时间点进行注射。
b. 医务人员通过静脉通道缓慢注射造影剂,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CT技术操作规范
花溪区中医院影像科CT 技术操作规范一、预约登记1、仔细审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检查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检查部位、扫描方式,由登记室估价后请病人交费,然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时间。
如检查需要预先作准备工作的,给病人检查须知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2、病人检查完毕,应将检查申请单归还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登记、填写片袋和病人照片一起交医师写诊断报告。
3、编写病人姓名索引、诊断索引,做日常工作量及其它各项统计工作。
4、检查完毕,已写出诊断报告的CT 片袋仍旧送回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负责归档。
二、扫描前病人的准备1、CT 检查前,病人须携带有关检查资料,包括以前检查的CT、MRI 和常规X 线检查的资料,以及其它临床检查资料。
2、检查的病人和陪伴家属进入CT 室必须换鞋,保持CT 室机房内整洁,以免灰尘等进入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3、对病人应作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包括检查中机器发出的声响等,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使检查能顺利进行。
4、检查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如发夹、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钮扣等,以防止伪影的产生。
5、对于不能合作的病人,如婴幼儿、昏迷的病人,须事先给予镇静剂,详细用法遵照临床医师的医嘱。
6、对于胸腹部检查的病人,作必要的呼吸训练。
如根据呼吸的指令或指示灯有规律的呼吸,以避免呼吸或运动伪影的产生。
7、需要作增强的病人,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不宜使用对比剂的身心疾病,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做或不做过敏试验。
8、对于作腹部检查的病人,须根据检查的需要,事先作好口服对比剂或水等的准备。
另外,检查前一周内,做过食管、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的病人不能作腹部CT 扫描,以避免肠腔内遗留的钡剂影响CT 扫描。
9、做盆腔扫描检查的病人,还需提前一天作好口服对比剂的准备,需特别注意服用的方法、时间和剂量等注意事项。
三、扫描的基本步骤1、输入病人的资料。
其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CT 号等;选择扫描方向,是头先进还是足先进;病人的位置是仰卧、俯卧、左侧还是右侧卧;如果是增强扫描,要注明C+,其它特殊扫描方式,必要时也注明。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尽手册)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尽手册).doc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尽手册)1. 引言2. 设备准备在操作CT技术之前,需要做好相关设备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CT设备的供电和联网- 预热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校准和校验设备,检查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检查设备的配件和耗材,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准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导静电手套、防护眼镜等3. 操作流程3.1. 患者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给患者提供充分的信息,解释CT扫描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过敏史、妊娠情况等,并据此决定是否需要特殊处理- 让患者脱去金属饰品和其他可能干扰扫描图像的物品- 按照需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并解释造影剂的注意事项- 辅助患者正确摆放身体,以获取清晰的图像3.2. 扫描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扫描操作:- 根据扫描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和参数- 确保设备设置正确的层厚和层间距,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在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图像质量,及时调整参数和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与患者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舒适的体验3.3. 后处理和分析在扫描完成后,可以对生成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分析:- 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进行图像重建和滤波处理,以优化图像的质量- 根据需要,进行三维重建、VR(Volume Rendering)和MIP (Maximum ___)等图像处理- 进行图像测量和分析,提取有用的参数和特征- 将结果保存并提供给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4. 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CT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确保设备和操作环境的良好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严格遵守射线安全规范,减少辐射对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影响- 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受伤-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质量控制,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5. 总结本文档详尽地介绍了CT技术的操作规范,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CT检查操作规程
CT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可以生成人体内部的详细断层图像,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CT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二、检查准备1. 通知患者:提前通知患者CT检查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包括禁食、禁止佩戴金属物品等。
2. 患者信息核对: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准确性。
3.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心脏病史等,以便评估检查的风险。
三、检查操作1. 患者准备:a. 患者更衣:提供更衣室供患者更衣,确保患者穿着舒适。
b. 金属物品检查:询问患者是否佩戴金属物品,如耳环、手表等,需要将其取下,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c. 体位安排:根据检查部位和需要,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仰卧、俯卧等。
2. 仪器准备:a. 检查设备检查:检查CT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b. 辅助设备准备:如静脉注射器、造影剂等,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辅助设备。
3. 检查操作流程:a. 患者定位:将患者放置在CT检查床上,并根据检查部位进行准确定位。
b. 辅助设备使用:根据需要,进行静脉注射造影剂等操作。
c. 检查参数设置:根据检查部位和需要,设置合适的检查参数,如扫描层数、扫描时间等。
d. 开始扫描:操作人员根据设备指示,启动CT扫描程序,确保患者保持相对静止。
e. 检查结束:扫描完成后,将患者从检查床上移开,并及时清理和消毒设备。
四、安全措施1. 辐射防护: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衣、护目镜等,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2. 患者安全: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处理。
3. 设备维护:保持CT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CT检查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2. 操作记录:对每一次CT检查,操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信息、检查部位、检查参数、辅助设备使用情况等。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实资料)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实资料)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实资料)1. 引言2. CT操作准备在进行CT扫描操作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核对病人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检查设备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确保CT室环境整洁,减少影响扫描质量的因素。
3. CT扫描过程CT扫描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选择扫描方案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案,包括扫描方式、层厚、层间距等参数。
在选择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曝射造成的不必要损害。
3.2 预扫描定位在开始正式扫描前,进行预扫描定位,以确定扫描层面和扫描范围。
通过与医生沟通,确认预扫描位置是否准确。
3.3 患者准备- 对于需要注射造影剂的患者,应提前准备好造影剂,并与患者沟通好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需要服用口服造影剂的患者,应提前准备好造影剂,并与患者沟通好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关于扫描的注意事项,包括扫描时间、保持姿势等。
3.4 扫描操作- 确保患者舒适并采取合适的体位,如需要固定体位,应使用合适的固定器具;- 在扫描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通过监控仪器实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配合医生的指示进行扫描。
3.5 扫描完成后的处理- 在扫描结束后,停止辐射源,确保患者安全;- 将扫描结果保存并记录在病历中;- 协助医生进行影像诊断。
4. 操作注意事项在CT技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遵守辐射安全规定,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注意扫描参数的选择,确保扫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平衡;-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顾虑,提供必要的安慰;- 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病例资料的机密性。
5. 总结CT技术操作规范是保证CT扫描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依据。
本文档提供了详实的操作规范资料,包括CT操作准备、CT扫描过程、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希望能为CT技术操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CT技术操作规范(全面资料)
CT技术操作规范(全面资料)1. 引言2. CT技术操作要点2.1 设备预检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进行设备预检,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预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检查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检查设备硬件连接是否稳固;- 检查设备与辅助设备(如注射泵、呼气阀)连接是否正确;- 检查设备备用部件是否齐备。
2.2 扫描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史及特殊情况,以便调整扫描参数和操作流程。
扫描准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根据患者病理特点确定扫描方式及扫描区域;- 确定扫描层数、间距及触发方式等参数;- 为患者做好安全措施,如使用防护衣、固定患者体位等。
2.3 扫描操作在进行CT扫描之时,操作人员应确保以下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区域,远离X射线束;- 操作人员应按照扫描计划,设置扫描参数;- 操作人员应在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扫描参数;- 如遇到意外情况或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患者及设备安全。
2.4 扫描后处理在扫描完成后,操作人员应进行相关后处理工作,以确保生成高质量的CT图像。
扫描后处理包括但不限于:- 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切片重建、放大缩小等操作;- 对图像进行评估,判断图像质量和病变情况;- 确认图像处理完毕后,保存图像数据。
3. 设备维护及常见问题解决3.1 设备维护为保证CT设备长期稳定工作,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但不限于:- 定期进行设备清洁、消毒;- 定期进行设备校准、质量控制;- 定期检查设备备件存货情况。
3.2 常见问题解决在CT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操作人员应及时解决或报告相关人员处理。
常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扫描过程中出现装置故障;- 图像质量不理想;- 患者异常反应。
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保证CT技术操作规范的落实。
4.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CT技术的操作要点、设备维护及常见问题解决等内容。
CT检查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一、操作规范1.设备准备在进行CT检查之前,需要进行设备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室的准备、设备的开机、影像传输系统的运行等。
同时,还要确保设备各项功能正常,如调节X射线剂量、选择不同扫描模式、调整影像采集参数等。
2.患者准备对于需要进行CT检查的患者,应提前告知患者相关准备要求。
如检查部位是否需要禁食、是否需要造影剂等。
同时,还要询问患者有无对造影剂过敏史、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有无妊娠等情况,以及患者是否有金属物品(如首饰、假牙、骨植入物等)。
3.定位和定标在进行CT检查之前,需要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标。
定位是指确定扫描部位的具体位置,主要通过图像导航仪、标志物和患者的协助等方法进行。
而定标是指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等参数,确定合适的扫描参数,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4.检查操作在进行CT检查时,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和扫描参数。
同时,还需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如调整扫描台的高低、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等。
操作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节,如调整呼吸指导装置、根据需要进行连续扫描等。
5.影像保存和传输二、注意事项1.安全防护CT检查使用的是X射线,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辐射防护的相关要求,如佩戴铅衣、戴防护眼镜等。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辐射剂量测量和设备校准,以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2.造影剂使用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使用造影剂之前,需要确认患者没有对造影剂过敏史和肾功能正常。
同时,还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注射方式。
3.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安全和舒适度。
对于孕妇,尽量避免或减少X射线的使用;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对于老年人,要注意扫描时间的控制和舒适性的保证。
4.患者的心理安慰CT检查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适感较强的检查,操作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和关怀。
CT操作规范
CT机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上岗前技术训练与考核,对所用CT 应熟悉其基本结构、设备规格、各项性能、操作程序及紧急处理等。
(2)、操作前,应先检查室内清洁状况,注意防尘,了解电源情况。
(3)、空调器启动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主要保证室内达到设备需要温度和湿度。
(4)、开机时先打开总电源,然后打开机架电源,长按开机键打开UPS电源,待电脑完全开机,执行开机自检后进入扫描程序。
(5)、尽量减少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和像素;排除噪声和伪影产生的种种情况。
(6)、扫描时,应注意CT机运转状态和患者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扫描,并切断机架电源。
(7)、由于照相机型号及性能各异,可按规定进行摄片程序,对有价值或疑难病例的图像,可于磁盘或磁带储存,以便长期保存。
(8)、关机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关机,待电脑关闭后,长按关机键关闭UPS,然后关闭机架电源,最后关闭总电源。
(9)、每班次工作结束后,应清洁地面,使用物件应归还原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T技术操作规范一、颅脑、五官(一)颅脑【适应证】1.颅脑外伤。
2.脑血管疾病。
3.颅内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
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5)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听眦线。
⑤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80~90mm。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根据病人头颅的具体位置,扫描机架作适当倾斜,使射线方向与颅底平面平行。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⑨扫描层厚:5~10mm。
⑩扫描间隔:5~10mm。
⑾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⑿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人为60~100ml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接体重计算为2ml/kg。
②注射方式:用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速率1.0~2.0ml/s,如重点观察病变的血管特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6~20s做动脉期扫描,60~70s做实质期扫描。
④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和增强图像。
(2)窗位:L30~40HU,窗宽:W70~100HU。
(3)骨窗窗位: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
(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5)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
(6)根据临床需要,可行图像重建。
【注意事项】1.应注意扫描检查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
2.增强扫描后,病人应留观15min左右,以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3.由扫描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并签名。
(二)鞍区【适应证】1.鞍内肿瘤。
2.颅脑外伤累及鞍区。
3.观察鞍区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情况。
4.鞍区先天性发育异常。
5.鞍区肿瘤术后复查。
6.鞍区血管性疾病。
7.鞍区感染。
8.鞍区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l.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5)检查前4h禁食。
(6)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7)鞍区检查一般只做增强后扫描。
2.检查方法反扫描参数(1)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
(2)扫描方式:冠状面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4)扫描定位基准线:听眦线。
(5)扫描范围:从前床突至后床突。
(6)扫描机架倾斜角度:与鞍底垂直或与鞍背平行。
(7)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8)扫描层厚:2~3mm。
(9)扫描间隔:2~3mm。
(10)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11)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12)对比剂用量:60~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13)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1.0~2.0ml /s。
(14)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人后延迟13~18s开始扫描。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及增强图像。
(2)窗位:L30~50HU,窗宽:W250~350HU。
(3)骨窗窗位: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
(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5)根据需要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的CT值。
(6)根据临床需要,可行图像重建。
【注意事项】1.应注意扫描检查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
2.增强扫描后,病人应留观15min左右,以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3.由扫描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并签名。
(四)眼和眼眶【适应证】1.肿瘤包括眼内及泪腺,眶内各组织来源的肿瘤,其他部位转移到眼明眶部的肿瘤。
2.外伤眶骨骨折及眶内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眼球内和眶内异物的诊断和位。
3.血管病变如血管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静脉曲张等。
4.眶内各组织炎症如渗出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眼外肌炎、泪囊炎、眼蜂窝织炎、视网膜剥离等。
【禁忌证】1.碘过敏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3.病情严重难以配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于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5)检查前4h禁食。
(6)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7)训练病人闭上眼睛保持眼球固定不动,或嘱病人眼睛盯住一目标,保持动。
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或俯卧位。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冠状扫描——冠状线(俯卧位)⑤扫描范围:横断面自眶底至眶顶,必要时可根据需要扩大扫描范围。
冠状面自眶前缘向后连续扫描,即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与扫描床成0 o;冠状面检查时根据需要适当倾斜机架角度。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⑧扫描层厚:横断面1~3mm;冠状面3~5mm。
⑨扫描间隔:横断面1~3mm;冠状面3~5mm。
⑩重建算法:软组织或高分辨率算法。
⑾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年人用量为60~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接体重用量为2ml/kg。
②对比剂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一般为1.0~2.0ml/s,重点观察病变的血管特征(如区分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可提高速率至2.5~3.5 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人后延迟20s扫描观察动脉期,延迟50s扫描观察静脉期。
④其他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2)窗位:L30~50HU,窗宽:W250~450HU。
(3)骨窗窗位:L300~600HU,窗宽:W1500~2 000HU。
(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5)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必要时)。
(6)根据临床需要,可行图像重建。
【注意事项】1.应注意扫描检查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
2.增强扫描后,病人应留观15min左右,以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3.由扫描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并签名。
(五)鼻旁窦【适应证】1.鼻窦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和转移瘤。
2.良性肿瘤、鼻窦黏液囊肿。
3.上颌骨鼻窦区的肿瘤与囊肿。
4.外伤。
5.化脓性鼻窦炎、鼻腔息肉。
6.配合纤维内镜手术,显示上颌窦开口的部位和形态。
7.先天异常。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3.病情严重难以配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5)检查前4h禁食。
(6)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仰卧位);冠状扫描——冠状线(俯卧位)。
⑤扫描范围:横断面自上牙槽突至额窦底连续扫描;冠状面自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与扫描床成0 o或根据需要适当倾斜角度。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⑧扫描层厚:3~5 mm。
⑨扫描间隔:3~5mm。
⑩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⑾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年人一般用量为60~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接体重用量为2ml/kg。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一般为1.0~2.0ml /s。
③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人后立即开始扫描。
④其他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2)窗位:L30~50HU,窗宽:W250~450HU。
(3)骨窗窗位:L300~600HU,窗宽:W1500~2 000HU。
(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5)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必要时)。
【注意事项】1.应注意扫描检查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
2.增强扫描后,病人应留观15min左右,以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3.由扫描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并签名。
(六)鼻咽、颅底【适应证】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
2.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3.病情严重难以配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5)检查前4h禁食。
(6)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或俯卧位。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仰卧位);冠状扫描——冠状线(俯卧位)。
⑤扫描范围:横断面自上牙槽突至额窦底连续扫描;冠状面自上颌窦前缘向后连续扫描至鼻咽腔后缘。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与扫描床成0o或根据需要适当倾斜角度。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