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1.引言
传感器是现代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农业、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领域。对传感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不仅可以
加深对传感器原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课
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
用范围以及设计方法。
2.课程目标
1)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
3)熟练掌握传感器的设计方法;
4)能够利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
3.1传感器概述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传感器有一个整
体的认识。
3.2传感器原理
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
器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传感器并观察输出结果。
3.3传感器参数
介绍传感器的相关参数,如灵敏度、精度、线性度等,并通过实验让
学生了解这些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3.4传感器设计方法
介绍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传感器的选择、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传感器的设计。
3.5传感器应用实例
介绍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并要求学生团队合作,选择一个具
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传感器设计和实现。
4.实践环节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需在实验室完成一系列传感器实验,并完
成一个小组项目。实验内容包括传感器的基本操作、传感器参数的测量、
传感器的校准和传感器的应用设计。
5.评分方式
本课程的评分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讨论等。
《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
《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
一、开始前应解决的问题
1)从有关课程谈起!
2)统一思想认识实践的机会,人人把握机遇
3)课程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课程设计?如何课程设计??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总体要求
课设题目尽量侧重于传感器检测模块设计!可能有部分题目是偏向系统设计型或理论研究型,主要是绘制系统原理图、制作传感部分前端电路、实验调试及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等。
(设计尽可能完善,实验调试依据实验室实际条件展开)
电路图:传感检测/接口电路/控制电路、单片机检测系统电路(若题目要求,则应加上)
程序:主程序、部分子程序(若题目要求,则应加上)
说明书:按规范撰写
三、其它杂事
1、今天安排好地点、桌椅等准备工作;周日前完成选题,下周一前完成查阅资料
及方案设计工作,下周一领取有关工具、器件等。
2、培养大家端正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
3、6#-223,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批次开展。
四、设计任务书
单独提供一个文档。
注意:多人选一题时,主要电路部分不可相同、说明书主体内容不可相同,一定有明确的分工。
五、初拟题目(题目+要求)
1、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设计
(1)设计测量温度范围-100~500℃的热电偶传感器
(2)选用合适的热电偶材料,设计测温电路,冷端补偿电路,解决非线性化等问题
(3)有电路图(PROTEL 绘制),选型与有关计算,精度分析等
(4)采用实验室现成的热电偶进行调试
2、多路温度监控系统设计(AD590、LM35D、温敏电阻,至少两路,三人)
(1)选用集成温度传感器设计两路室温检测系统
(2)设计检测电路,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采集程序设计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
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熟悉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传感器的参数测试和实验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2. 传感器参数测试
•传感器的主要参数测试
•传感器的灵敏度测试
•传感器的准确度测试
3. 现代检测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应用
•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
4. 传感器实验设计
•传感器性能测试实验设计
•传感器应用实验设计
•传感器的系统设计
三、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课程中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积极主
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
2.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仅需要涵盖实验过程中的
方法、数据、实验结果等方面,还需要吸取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具有反思性质。
3. 课程设计考核
学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验成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考核,成绩将结合日常作业、实验
报告以及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参考书目
1.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万家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
二版;
2.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冯瑜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7月第五版;
3.现代检测技术及应用,陈景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
第二版。
传感器,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湖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传感器/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学生姓名:李暑洲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10级测控技术与仪器3班学号:1003030310
指导教师:余以道﹑杨书仪
目录
一. 前言 (1)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三.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四.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
1 . 课程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 . 三节式螺管型差动位移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4)
3 . 传感器结构设计与计算 (5)
4 . 测控电路设计与计算 (6)
5 . 误差分析 (8)
五. 总结与分析 (9)
六. 附图 (10)
1 . 传感器结构图 (10)
2 . 电路图 (11)
七. 参考文献 (12)
一. 前言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一些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
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
原创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
原创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
1. 引言
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并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本课程设计了一系列实际、有趣的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传感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能够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实际应用;
•具备一定的传感器设计和调试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课程内容
3.1 传感器分类和原理
讲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2 传感器信号处理与数据采集
介绍传感器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信号放大、滤波、采样等,以及数据采集的原理和常用接口。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传感器信号并将其采集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中。
3.3 传感器选型与应用实践
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实际的应用实践。通过一系列案例,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小型项目设计与实现。
3.4 传感器设计与调试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电路设计原理和调试方法,包括传感器的供电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输出电路等。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设计和调试简单的传感器电路。
3.5 传感器新技术与趋势
介绍当前传感器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MEMS技术、柔性传感器等。通过案例分析和报告展示,培养学生对未来传感器技术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
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1范文合集
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1范文合集
第一篇: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1
一、设计任务书:
单独提供一个文档
注意避免多人选一个题目,如果多人选一个题目时,主电路图部分不可相同,说明书主体内容不可相同,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
二、初拟题目(可自拟题目,每个题目请大家再完善要求):
1.应变式容器内液体重量传感器的设计
内容要求:
设计液体重量传感器的结构(CAD绘制)及测量电路(PROTEL 绘制)等
有必要的相关计算说明、精度分析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徐科军)
2.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
内容要求:
设计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CAD绘制)及测量电路(PROTEL绘制)等
各种精度指标、测量电路(PROTEL绘制)等
3.应变式容器内液体重量传感器的设计
内容要求:
设计液体重量传感器的结构(CAD绘制)及测量电路(PROTEL 绘制)等
有必要的相关计算说明、精度分析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徐科军)
4.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设计
内容要求:
量程0-1kg,设计称重传感器的结构(CAD绘制)
称重传感器的各种精度指标测、试测量电路(PROTEL绘制)等应用所设计的称重传感器设计一个电子称
5.螺管式差动变压器的设计
内容要求:
给出螺管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图
完善理论分析与电路设计,要求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尽量消除差动变压器的各种误差
6.电容式液位计的设计
内容要求:
要求量程0.5-15m
侧重于理论分析与电路设计,要求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分析所设计的传感器各种性能指标
7.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设计
内容要求:
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结构原理图
使用二级管环形检波电路输出电流信号,给出电路图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质量以及精度要求都越来越高,而传感器
与测试技术则是近几年来在这个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及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以及测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应用场景;
•掌握传感器信号采集及处理方法;
•熟悉传感器测试原理及测试系统的搭建方法;
•能够进行传感器性能测试和优化;
•能够利用传感器设计和实现基本测量系统。
教学内容
1.传感器基本原理
–传感器的定义及分类
–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方法
2.常见传感器的应用
–光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3.传感器测试方法
–传感器性能测试和指标
–传感器应力测试和寿命测试
–传感器信号检测方法
–传感器校准方法和流程
4.基本测量系统设计
–传感器信号放大及滤波电路设计
–基本测量系统设计流程
–数据采集软件开发
教学方法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课程内容和原理,并且提供相关实例;
2.指导学生设计并实现实际的传感器测试系统;
3.组织实验演示和实验报告,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提供课程资料和练习题,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实验设计
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实验环节将涵盖常见传感器的测试和优化,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1.传感器性能测试
–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平台,测量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精度、线性度、静态失调、温度漂移等各项指标;
传感器原理课程设计.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生姓名
徐泽敏 学 号
2013115040428 指导教师
洪家平 专业与班级
物联网工程1304班 完成时间
2015年6月9日
目录
实验一 Pt100铂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3)
二、基本原理: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H=KHIB,当被测圆盘上装上N只磁性体时,圆
盘每转一周磁场就变化N次。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量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6)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霍尔转速传感器、转动源。 (6)
四、实验步骤: (6)
实验三光电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 (8)
二、基本原理: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有反射型和透射型二种,本实验装置是透射型的(光
电断续器),传感器端部二内侧分别装有发光管和光电管,发光管发出的光源透过转盘上通孔后由光电管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由于转盘上有均匀间隔的6个孔,转动时将获得与转速有关的脉冲数,将脉冲计数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8)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转动源、光电转速传感器—光电断续器(已装在转动源
上)。 (8)
四、实验步骤: (8)
五、思考题: (9)
实验四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10)
四、实验步骤: (11)
五、思考题: (12)
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
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12)
实验五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13)
一、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13)
传感器课程设计(论文)
第1章绪论
1.1 传感器的定义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1.2 温度传感器的组成
通常,温度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但是由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要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将其放大或变换为容易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的形式。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与转换可以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因此,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有放大器、电桥、振荡器、电荷放大器等,它
1.3 传感器的分类
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
传感器毕业设计
传感器毕业设计
传感器是指能够感知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的设备,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可供人们理解的形式的装置。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感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环境监测、工业控制、医疗诊断等。在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设计一个基于传感器的智能温控系统。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来感知环境的温度变化。比较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以及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在选择传感器的时候,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响应时间、成本等因素。
其次,根据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需要设计电路来将信号转换成可以被处理器接收和处理的数字信号。这一步可以采用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等方法来实现。
然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器或微控制器来接收和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其他设备的操作。可以选择使用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来实现。
接下来,需要设计一个控制算法来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温度。可以选择PID控制算法或其他适当的控制算法来实现温度的
调节。
最后,需要将所有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进行系统的搭建和测试。可以通过连接传感器、处理器和其他设备,实现对环境
温度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元器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还需要进行足够的实验和测试,以验证设计的功能和性能。
总结起来,传感器毕业设计可以选择设计一个基于传感器的智能温控系统,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电路设计、处理器选择、控制算法设计等步骤来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环境温度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空间。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业对于传感器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感器可将物理量
及其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生物医学、环保监测、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了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大学开设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传感器和模拟采集卡硬件平台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传感器
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设计思路,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3.1 传感器基础知识
1.传感器定义、分类及基本原理
2.传感器静态特性及动态特性的描述
3.传感器精度、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式
3.2 传感器实验
3.2.1 温度传感器实验
1.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2.基于C语言的温度采集程序设计
3.LCD液晶显示模块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3.2.2 液位传感器实验
1.压阻式液位传感器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2.基于模拟采集卡的液位采集程序设计
3.上位机程序设计及数据可视化
3.2.3 光电传感器实验
1.光电传感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红外反射式传感器的介绍及实验
3.光电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及程序设计
3.3 课程设计
学生需在传感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小型工程,具体包括:
1.选题:根据市场需求或自身兴趣,选择一个传感器应用领域进行开发。
2.系统架构:设计硬件平台及系统框图,明确各模块功能。
3.电路原理图设计:根据系统框图设计相关电路原理图。
4.程序设计:根据电路原理图完成程序设计,掌握相应的编程技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既是前期理论课的延续,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选择应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组成各种检测系统的能力和各种测试模块电路的设计制作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部份。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电子电路基础》《电子路线 cad》《应用数学基础》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
1 课程目标设计
1.1 能力目标
(1)能够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检查各种传感器性能,判别其好坏;
(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
(4)能够设计普通电子检测产品;
(5)能够正确维护常用电子检测设备。
1.2 知识目标
(1)掌握测量及误差理论等知识,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知识,电桥测量电路的基本特性;
(2)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它们的工作过程,掌握它们的各种应用场合和方法;
(3)掌握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典型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清晰各组成部份的功能及其特性。
1.3 职业目标
(1)能独立学习、工作,掌握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
(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毅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2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选择,采取项目教学结合虚拟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培养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人员。教学内容包括产品开辟市场调研、产品电子路线设计制作、工艺文档编制、质量检验等,通过项目执行使学生了解项目从调研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表 1。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数显电子秤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数显电子秤
摘要
本实验采用称重传感器(Scale Sensor)以及其他电学元件,经过程序控制,建立
数显电子秤系统。实验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建立系统原理模型,确定系统工作实际要求,
设计系统结构;确定芯片及元件;编写程序,完成计量显示功能;实现自动量程运算功能;实现外设接口总线功能,完成计量控制;测试并调试系统。实验在51单片机应用基础上,运用C语言和Assembly语言,结合多特性器件的结构特点,实现文字、按键、秤台的控
制功能,实现了从量程设定到精确测量、计算的全功能数显电子秤系统。
关键词:称重传感器、51单片机、C语言、Assembly
1、系统原理
本项目属于单片机控制技术在电子秤系统中的应用。根据需要,本系统由单片机51原件,LCD显示屏,称重传感器及按键,等成分组成。该系统采用无极性常量电流技术,穿过称重传感器的电阻,当物品放在传感器上时,常量电流会变化,而51 单片机通过AD
转换,将这种变化转化为数字量,将该电压输入51单片机,得到实时重量指示。单片机
利用程序,还可以完成计量的功能,以及校准的功能,以及精确的数显计量结果。
2、工作要求
根据系统原理,本实验的工作要求有:
(1) 确定系统电路结构,并进行原理设计;
(2)为实现测量功能,确定称重传感器,设计确定AD转换电路,与AD转换模块实现
量程设定;
(3)编程51单片机实现从空载重量测量,量程设定,重量计量,及数显等功能;
(4)完成系统的调整与调试等工作。
3、系统仿真分析
本文采用keil仿真器,仿真数显电子秤系统。采用51芯片,将称重传感器、LCD显示屏等外设连接在51单片机上,在keil软件中,建立对应文件,完成数显电子秤程序的编写、修改、运行。仿真中根据程序,绘制数显电子秤系统工作流程图,结合系统原理,完成系统中称重传感器、51单片机、LCD等设备及功能模块之间控制同步操作,即从空载重量测量,量程设定,重量计量,及数显等功能,最后经过合理的设计,得到精确的数显结果。
传感器课程设计称重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
课程设计
2012年6 月 25
任务书
课程传感器课程设计
题目称重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黄俊学号 0906********
主要内容:
使用称重传感器,设计一台电子称电路,可称重5千克,精度10克.
设计开始先查阅相关资料,如元器件资料、方案选择等,可以使用单片机方案,也可以使用模拟电路方案,设计显示电路时显示**.**千克,并有相应的手动校正电路.
基本要求:
1.设计以测量显示部分电路为主;
2.要绘制原理框图;
3.绘制原理电路;
4.要有必要的计算及元件选择说明;
5.提供元件清单;
6.如果采用单片机,必需绘制软件流程图
主要参考资料:
[1]黄贤武,郑筱霞.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琦.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设计[J].木材加工机械.2005(3)
[3]缪少勇。浅谈称重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J].科学之友。2010(14)
[4]施昌彦.称重传感器计量规程[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87(4)
[5] 张国维.测控电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完成期限 2012.6.25—2012.6。29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2年 6 月 25 日
摘要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都需要测量物体的重量,于是就用到秤,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其要求操作方便、易于识别。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误差小和线性度好等优点,且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在力、压力和重量测试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力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异的特点.所以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制作的数显电子秤具有准确度高易于制作,简单实用、成本低廉、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特点。
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是根据学校实际要求,以掌握传感器的原理和基础知识,能够根据传感器的特性自主设计与安装实验等相关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介绍传感器的特性: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物理现象,并转变其能量形式而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控制信号和指示信号的装置,常应用于检测温度,湿度,流量,压力,光照等物理量。
二、认知传感器的结构及原理:传感器包括感应元件及相关的线路和元件,感应元件又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受感物理量影响的有机材料,如温度传感器的配套物质和电压型湿度传感器的湿敏电阻材料;另一类是受感物理量影响而进行转换的电子电路,如光敏电阻等。
三、学习操作传感器实验:学生需要掌握传感器实验相关知识,掌握传感器常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流程,获取传感器就接受和输出信号,将获取的信号转换成有效数据,完成系统应用等相关工作;
四、开展硬件编程:学生可以学习国内外传感器常用的硬件编程语言,编程技巧与技术,以及编写工程控制程序,调整传感器与系统之间的控制参数;
五、灵活应用:学生可以针对一些应用场景运用上述知识,比如制作温度感应器,制作湿度控制器,对与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增强对传感器应用的熟练性和适用性。
上述学习任务可以分成多次实验,由学生分组进行灵活的设计实验,做好讲解报告,最终完成可行的应用程序,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去。
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3、画出该气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图;
4、给出所选用气敏元件的类型,并说明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5、叙述你所设计的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工作过程。
三、设计进度安排(时间及地点)
各班级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安排
课题四名称电涡流式电机转速测量仪
一、设计目的
4、了解有关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5、,
7轴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二设计内容要求及组织形式本课题要求利用所学电子线路基本知识结合光电编码器连接某一种典型的数控系统能够完成相应的主轴或者是伺服电机位置检测具体要求如下
课题一名称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一、设计目的
1、了解有关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2、加深对电子电路方面知识的理解;
3、能够熟悉传感器的检测以及应用电路。
1、设计可行的编码器连接电路的原理图;
2、对于电路中所选用的电子元器件给出其型号及参数;
3、给出你所设计的编码器的编码形式及脉冲形式。
4、选择合适的测量电路,进行相关参数设计,并且给予说明
四、设计进度安排(时间及地点)
各班级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安排
课题九:光栅尺在数控机床位置检测中的应用
一、设计目的:
1、了解常用位置检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课题六名称自动工件检验计数器
一、设计目的
1、了解有关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传感器课程设计小型称重系统设计
姓名: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
机器人学院
二0一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设计方案及其论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型建立及电路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图 (4)
第3章数据图表及分析 (6)
数据图表 (6)
数据分析 (7)
结论 (8)
第1章绪论
选题背景
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种计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科研、交通、内外贸易等各个领域,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电子称重器是电子称重器中的一种,称重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是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称重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称重技术的研究和称重器工业的发展各国都非常重视。工业生产中,称重传感器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本实验是利用金属箔式应变片设计一个小型称重装置。硬件部分是在Multisim中仿真设计,使用电压变化进行模拟测量物体重量从而达到实验效果。
目的和意义
1)掌握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全桥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学会建立仿真模型。
3)比较单臂双臂与全桥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4)学会使用全桥电路。
5)了解物体重量与电压的关系效应。
6)了解电路原理。
第2章 设计方案及其论述
模型建立及电路原理
1.传感器模型的建立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在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应变片是由金属导体或半导体制成的电阻体,其阻值将随着压力所产生的变化而变化。对于金属导体,电阻变化率的表达式为:
εμ)21(+≈∆R R
0k 通常把单位应变所引起电阻相对变化称作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对于金属导体,其表达式
为:
()με
21/k 0+=∆=
R
R
所以:
ε0k =∆R
R
在外力作用下,应变片产生变化,同时应变片电阻也发生相应变化。当测得阻值变化为△R 时,可得到应变值ε,根据应力与应变关系,得到应力值为
εσE =
式中: σ-应力,ε-应变(为轴向应变),E-材料的弹性模量。 又重力G 与应力σ的关系为:
S
G σ=
=mg
式中: G-重力,S-应变片截面积 根据以上各式可得到:
mg k 0
ES
R R =∆
由此得出应变片电阻与重物质量的关系,即
m gR ES
k R *0=∆
根据应变片常用的材料(如康铜)取
()()[]m
R s m G R mm S mm kg E k 0.004185m 10016300/3488.92/8.9;348;100;/16300;220220=⨯⨯⨯=∆=Ω====
所以在Multisim 中可用建立以下模型来代替应变片进行仿真,模型如图2-1
图2-1
2.桥路部分电路原理
电阻应变计把机械应变转换成ΔR/R 后,必须采用转换电路通常采用惠斯登电桥电路实现这种转换。单臂电桥,如图2-2
图2-2
当电桥平衡时,相对的两臂电阻乘积相等,即:
()()()()
341211113403
241/1//1//R R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
•=• 设桥臂比n=R2/R1 由于R1< ()2 1110n 1n /+=∆= U R R U S V 从上式分析发现: (1)桥电压灵敏度正比于电桥供电电压。 (2)电桥电压灵敏度是桥臂电阻比值n 的函数,必须恰当的选择n 的值,保证电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电路图 1单臂电桥 图2-3 2双臂电桥 图2-4 3四臂电桥 图2-5 第3章数据图表及分析 数据图表 设置电路的输入端为15V的直流电源,固定电阻为348Ω,电桥端电压分别为——的十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表3-1 电压(V)单臂(uV)双臂(uV)四臂(uV) 表3-1 分析数据发现电压随着彼数增加而翻倍,如表3-2,表3-3 数据分析 柱状图 表3-2折线图 表3-3 结论 控制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严格按照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调试过程继续进行。从整个小型电子称重器的设计过程中可看出,高速,高灵敏度,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显示直观、测量精度高等特点。 在试验中使用三种电桥:单臂工作:电桥中只有一个臂接入被测量,其它三个臂采用固定电阻;双臂工作:如果电桥两个臂接入被测量,另两个为固定电阻就称为双臂工作电桥,又称为半桥形式;全桥方式:如果四个桥臂都接入被测量则称为全桥形式。当桥臂应变片的电阻发生变化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也随着变化。当R < 试验中使用的是金属箔式应变片,金属箔的一面涂胶形成胶底,然后在箔面上用照相腐蚀成形法制成的,所以几何形状和尺寸非常精密,箔式片有下列优点:1随着光刻技术的发展,箔式片能保证尺寸准确、线条均匀,故灵敏系数分散性小。尤其突出的是能制成栅长很小或敏感栅图案特殊的应变片2箔式片栅丝截面为矩形,故栅丝周表面积大,因而散热性好。这样,在相同截面积下,允许通过的电流较丝绕式片的大,使测量有输出较大信号的可能。另外,表面积大使附着力增加,有利于变形传递,因而增加了测量的准确性3箔式片敏感栅横向部分的线条宽度比纵向部分的大得多,因而单位长度的电阻也小很多,使箔式片横向效应很小。 总之,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即学会了使用Multisim软件,也掌握了一些有用的知识,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非常的有帮助,也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总体知识水平有了一个了解。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使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收集、归纳相关资料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