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

合集下载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3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3 -第二章一级区划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4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4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5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7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8 -页脚内容- 1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9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双列等级系统构成示意图
2.单列系统
含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统一的区划单位。 理论依据:根据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综合特征来划分综合性区划单位,并按其从属性关系建立统一的等级系统。 基本观点: 支持者:黄秉维、任美锷等
基本观点: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应当反映客观存在的两类起因不同、互不从属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从综合的观点出发,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应当综合反映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划分完全综合性的地域单位,并建立完全综合性的单位等级系统; 单双列系统并不互相排斥、截然对立,在一定意义上讲双列系统中的“联系单位”相当于单列系统中的区划单位,所以联系单位不是次要的,是主要或基本的单位; 双列系统可以作为得出综合性地域单位(联系单位)、建立单列系统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步骤。
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定义:根据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联系形 成的一定的区划单位等级系统。 特征: ①非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二重性 空间结构 等级单位系统: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1.大区
定义: 最高级的非地带性单位,往往占据大陆的巨大部分。它与基本的大地构造地势单元相对应,并有特定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纬度地带性结构。 划分: 主导标志法 非地带性属性
(2)划分标志:
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找出主导标志。 通常选取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气候特征及其指标参照其他自然标志。 自然带划分图式 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
前苏联土壤生物气候区划
∏.O.马克耶夫
苏联地理简明百科辞典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综合自然区划
寒(极)带
寒 带
极 带
亚极带
03.
便于推广农业生产经验,协调农业耕作制度,因地制宜。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的划分。

1.2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内的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确定。

2名词解释自然保护区——本标准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生物气候带——本标准所称生物气候带,是指生物与气候相适应而形成的大致与纬度平行的带状地域(地理景观带)。

生物气候带在山地海拔高度上的表现,则为垂直生物气候带。

生物地理界——本标准所称生物地理界,是指在地理学、动物区系、植物区系和植被上具有一致特点的地区,它的面积相当于大陆或次大陆。

生物地理省——本标准所称生物地理省,是指生物地理界的生态系统或生物的亚区,是一个相当大而连续的地理分布区。

生物群落——本标准所称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个地段或水域内,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动植物的总体。

3自然保护区的分类3.1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九个类型(表1)。

表1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表类别〖〗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3.2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指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下分5个类型。

3.2.1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地理区划

自然地理区划

Ⅳ.华南地区 Ⅳ1台湾 Ⅳ2雷州半岛与海南岛 Ⅳ3南海诸岛 Ⅳ4岭南丘陵和平原 Ⅳ5滇南间山宽谷
2、西北干旱区 Ⅴ.内蒙古地区 Ⅴ1内蒙古高原 Ⅴ2大兴安岭南部与阴山山地 Ⅴ3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 Ⅴ4西辽河平原与燕山北侧黄土丘陵台地
Ⅵ.西北地区 Ⅵ1阿尔泰山与邻近山地 Ⅵ2准葛尔盆地 Ⅵ3天山山地 Ⅵ4塔里木盆地 Ⅵ5阿拉善高原与河西走廊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
第一节 第二节 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自然地区和自然副区的划分
我国现采用三级区划: 一级区,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 区,青藏高原区。 二级区即自然地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 华中、华南、内蒙古、西北、青藏7个自然地区。 三级区即自然副区:全国划分为35个自然地理 副区。
1、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温带冷湿性的森林、森林草原景观, 耕作制为一年一熟。克服低温、冷害,保护森林 是开发利用自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2、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夏绿林、森 林草原景观。土地利用以二年三熟为主。春旱、 水土流失及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自然环境中的主要 问题。
3、华中地区 华中地区是湿热的亚热带常绿林景观,北部 混有落叶阔叶林。提高复种指数、改良土壤、发 展林业等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华中地区的西 部地形复杂。自然界的垂直分带显著,不少地区 或由于旱季明显,或由于日照时间偏短,或由于 气温略低,使在水热状况组合的特征上同本区东 部有不少差异。
3、青藏高原区 Ⅶ.青藏地区 Ⅶ1东喜马拉雅南麓 Ⅶ2藏东川西山地高原 Ⅶ3青东南川西北高原 Ⅶ4藏南山地与谷地 Ⅶ5藏北高原 Ⅶ6昆仑山地 Ⅶ7祁连山地与阿尔金山 Ⅶ8柴达木盆地
中国三个大区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自然地区和自然副区的划分
一、自然区的划分 在上述三大自然区的基础上,将全国进一步 划分为7个自然地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 内蒙古、西北、青藏 自然地区是根据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组合大致 相同,区域气候的成因基本相似,土壤、植被、 土地利用等方面有一定共同性而划分的。同一自 然地区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的方向基本一致。

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实施,统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使全国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GB309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3.1.1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3.1.2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3.1.3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

3.2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按GB/T14529的规定,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3.3 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指因国家政治、军事和为国际交往服务需要,对环境空气质量有严格要求的区域。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 2 -第条区划的目的............................................................................ - 2 -第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2 -第条区划的分级............................................................................ - 2 -第条标准适用范围.......................................................................... - 2 -第条区划的采用............................................................................ -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 3 -第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3 -第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3 -第条一级自然区划.......................................................................... -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5 -第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5 -第条二级自然区............................................................................ - 5 -第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 14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 16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实施,统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使全国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GB309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按GB/T14529的规定,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

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

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
一级保护区是指对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进行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等。

这些区域的管理通常比较严格,禁止开发、采矿、捕捞等破坏性活动,以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一级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障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和良好。

二级保护区是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程度较低的区域,通常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这些区域通常会允许一定程度的开发和经济活动,但也会有一些限制和规范,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并不是相对的概念,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在实践中,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的划分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和管理。

同时,对于任何保护区,我们都应该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和谐共生。

- 1 -。

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

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

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大陆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中国国家对其进行了一级自然区划,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自然区域,以便于统一管理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中国大陆的一级自然区划。

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主要根据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特征进行划分。

按照自然区划法的规定,中国大陆被划分为12个一级自然区,分别为: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西北区、东南区、青藏区、台湾区、新疆区、内蒙区。

华北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等省份。

这一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江河有黄河、洮河、汾河等。

华北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

华东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省份。

这一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主要河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等。

华东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以金融、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西南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等省份。

这一地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有云贵高原、川西高原等地貌。

西南区是中国的生态保护区,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吸引着游客。

西北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

这一地区气候干旱,降雨少,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西北区是中国的资源富集区,以煤炭、稀有金属、铝土矿等资源丰富。

东南区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包括福建、台湾、海南等省份。

这一地区气候湿润,多台风侵袭,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东南区是中国的农业区,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产品。

青藏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等省份。

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地形复杂,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等山脉。

青藏区是中国的生态保护区,以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闻名。

内蒙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气候寒冷,地形多为草原和高原。

一级自然区划

一级自然区划

一级自然区划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北极和南极是极地区的代表。

这些地区的气候极其恶劣,温度极低,且有长时间的寒冷冬季和短暂的夏季。

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独特而严酷,拥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和地貌特征。

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区,位于北纬66°34'N以北的地区,包括北极洲和北极海洋。

北极气候寒冷且干燥,几乎没有降水。

极地夏季的北极圈内太阳24小时不落,形成了长时间的极昼。

极地冬季则是漫长的极夜,太阳几乎不会升起。

北极地区的冰川和冰盖覆盖着大部分陆地和海洋,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景观。

北极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之一,其冰层对全球气候和海洋循环起着重要的影响。

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地区,位于南纬60°以南的地区,主要由南极洲和周边海洋组成。

南极气候更加极端,是全球最冷的地方之一。

南极洲是全球最大的冰盖覆盖的地区,陆地上几乎全是冰和雪,形成了壮观的冰川、冰山和冰架。

南极洲上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鲸鱼、海豹、企鹅等。

南极洲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科考基地,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前往研究。

极地区的动植物适应了严苛的环境,独特而丰富。

北极地区生活着北极熊、北极狐、北极兔等动物,它们依靠海洋中的海豹、海鸟等为食物来源。

南极地区则是企鹅的天堂,有多种不同种类的企鹅栖息在这里。

此外,极地区还有很多珍稀的海洋生物,如南极鲸、海豹等。

这些动物对极地区的生态平衡和食物链起着重要作用。

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也是迷人的。

北极地区的冰川、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美丽的蓝色,令人叹为观止。

南极洲的冰川和冰架则形成了壮观的冰崖和冰山,给人一种宏伟和庄严的感觉。

此外,极地区的天空经常出现美丽的极光,给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感觉。

极地区的保护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冰川的融化和海洋的变暖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各国和国际组织加强了对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协议和政策,力图保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极地区是地球上独特而神秘的一部分,其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

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

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大陆自然区划是根据地质构造、气候和生态条件、地貌地貌、生物生态特征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划分的一种区划单位。

自然区划是国土资源管理和保护区划的基础,对于合理利用和综合管理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陆的自然环境十分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中国大陆将其划分为不同级别的自然区划,其中一级自然区划是对中国大陆自然环境的宏观划分,反映了地貌、地质、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要素的特征和分布,是中国大陆自然环境独特性和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大陆的一级自然区划根据地质构造、气候和生态条件、地貌地貌等自然要素的分布特征,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多个独特的自然区域。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横断山区、西南山地、青藏高原等是中国大陆自然环境的重要自然区域,每个自然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特征。

华北平原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地势平坦,水系发达,适宜农作物种植。

东北平原则是中国的重要产粮区,以黑龙江、辽宁等地为主,气候寒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江河流域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工业基地。

横断山区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山地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地势陡峭多山,气候寒冷干燥,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地区。

西南山地则是中国南部的重要山地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的重要水电资源地区。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天然屏障和气候调节区,地势高大,气候寒冷干燥,是中国的主要畜牧业区。

通过对中国大陆一级自然区划的认识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大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资源分布,指导国土资源规划和管理,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希望未来中国大陆的自然环境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家园。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3)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3)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3)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3)第二章一级区划 (4)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4)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4)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4)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6)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6)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6)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7)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4)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5)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一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

一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

一级区划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

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

一、全年均温-2℃等值线。

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

因此,它大体上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1.1000m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

2.3000m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

西起帕米尔、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

一级自然区划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以潮湿系数K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

潮湿系数K值按全年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过湿区 K>中湿区≥K>湿润区≥K>润干区≥K>中干区≥K>过干区 K<有关潮湿系数K值和蒸发力的计算公式规定如下: K=R/Z式中 R——年降水量(mm);Z——年蒸发量(mm)。

年蒸发量Z无法直接测定,只能用蒸发力(可能的蒸发量)ET来代替Z计算。

蒸发力ET的计算,采用H﹒L彭曼公式ET=F﹒E0式中 F——季节系数,见附录二:E0——水面蒸发量(mm)。

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自然区划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出地区的自然单元。

一、区划系统中国自然区划作三级划分:一级为区域,二级为带,三级为区。

(一)自然区域的划分全国分东部季风、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寒三大区域。

高寒区域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下,即以此和季风、干旱区域分界。

干旱区域除某些山区外,年降雨量在400 毫米以下,以此和季风区域分界。

这条线,是草原和森林的界线,也是以牧为主和以农为主的界线。

三大自然区域的特征主要差别列表如下:三大自然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东部季风西北干旱青藏高寒1.占全国总面积47.6 29.8 22.6 (%)(二)自然带的划分根据气温将全国分为14个自然带。

列表如下:自然带的划分指标(三)自然区的划分根据湿润状况(干燥度和降水量)、水文条件、地形高低、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

各区划分指标不一,以具有某一自然特色为准。

全国共划出44个自然区。

二、分区概Ⅰ0.东部区域自大兴安岭西侧,沿内蒙古高原南,顺黄土高原西和青藏高原、南侧的半个中国,为东部季风区域。

冬半年盛行源自大陆的干冷偏北,夏半年盛行源自海洋的湿热偏南风。

南北跨纬度49°多,经热带、亚带和温带,气候明显不同,自然景观和农业状况差异很大。

Ⅰ1.寒温在大兴安岭北端,冬季长而甚冷,土壤长期冻结,有落叶针叶林,无霜期不足100天,只能勉强种一熟喜凉作物,例如春小麦、马铃薯等,以林业、牧畜、狩猎为主。

Ⅰ2.中温带相当东北地区。

冬季很冷,植物不能生长;夏季暖和,一年一熟。

可种喜凉作物,如春麦、甜菜等。

也可种喜温作物,如玉米、水稻等。

但生长最好的还是对温度要求较低的喜温作物,如大豆、高粱等。

目前冷害频繁,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恰当地扩种要求温度较高的中、晚熟喜温作物。

因此,按气候区划配置作物及其品种,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本带温度南高北低,降水东多西少,但地形对农业影响很大,兴安岭、长白山以林业为主,三江平原和松辽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第二章一级区划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E的计算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山西省公路自然区划

山西省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一级区划线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俩条等高线作为标志(1)全年均温—2摄氏度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摄氏度时,地面土开始冻结。

因此,他大体上是区划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限。

(2)1月份均温0摄氏度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冻土的界限。

(3)我国地势的1000米等高线和3000米的区划的分级:一二级区划的主要依据和标志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划分指标: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地貌、水温和土质类型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单位的类型区别;另一种是继水热、地理和地貌等为标志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更低级区域的区域划分。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

山西所属地区:根据以上标准,山西属于Ⅲ1区,根据资料显示山西将其所在区域划分为十个三级区,各个区境内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如下表山西境内具体区划表三级区名主要自然病害自然病害对工程的影响Ⅲ1-1 翻浆,冲沟,泥石流路基边坡不稳定,雨季易冲刷,春季公路翻浆,冬季有冻胀,气温骤降时,会产生横向裂缝,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灾害Ⅲ1-2 翻浆,冲沟,泥石流,平原区有轻微湿陷路基边坡不稳定,雨季易冲刷,降雨量大的年份,路基会产生湿陷,春季公路翻浆,冬季有冻胀,气温骤降时,会产生横向裂缝,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灾害Ⅲ1-3 冲沟,泥石流路基边坡不稳定,雨季易冲刷,冬季有冻胀,气温骤降时,会产生横向裂缝,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灾害Ⅲ1a-1 Ⅲ1a-2 翻浆,冲沟,泥石流冬季有冻胀,春季翻浆严重,冬季路面开裂率高Ⅲ2-1 冲沟,湿陷,有部分软土路基路基边坡较稳定,但在雨季或遇水时产生湿陷和边坡冲刷,冬季温度变化时路面产生横向裂缝Ⅲ2-2 冲沟,湿陷路基边坡较稳定,但在雨季或遇水时产生湿陷和边坡冲刷,冬季温度变化时路面产生横向裂缝Ⅲ2a-1 冲沟,湿陷,风砂,翻浆风或砂的侵袭对公路营运有影响,春季翻浆较严重,雨季边坡会冲刷,冬季温度变化时路面产生横向裂缝Ⅲ4-1 Ⅲ4-2 冲沟,湿陷路基边坡较稳定,但在雨季或遇水时产生湿陷和边坡冲刷,冬季温度变化时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城镇生态功能区划

城镇生态功能区划

《环境规划》电子教材
城镇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一)生态保护区划的类型
建设开发区;农业生产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

(二)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采用3级分区:
(1)一级区划分
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分
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

城镇及城镇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分
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实施,统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使全国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制定本标准.1、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GB309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3。

1。

1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 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3。

1。

2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3。

1.3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

3。

2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按GB/T14529的规定,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3.3 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指因国家政治、军事和为国际交往服务需要,对环境空气质量有严格要求的区域。

一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

一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

一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
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
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
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区划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

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

一、全年均温-2℃等值线。

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
-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

因此,它大体上是区分多年冻
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1.1000m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
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

2.3000m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

西起帕米尔、沿昆
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

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
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以潮湿系数K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

潮湿系数K值按全年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
过湿区K>2.00
中湿区 2.00≥K>1.50
湿润区 1.50≥K>1.00
润干区 1.00≥K>0.50
中干区0.50≥K>0.25
过干区K<0.25
有关潮湿系数K值和蒸发力的计算公式规定如下:
K=R/Z
式中R——年降水量(mm);
Z——年蒸发量(mm)。

年蒸发量Z无法直接测定,只能用蒸发力(可能的蒸发量)ET来代替Z计算。

蒸发力ET 的计算,采用H﹒L彭曼公式
ET=F﹒E0
式中 F——季节系数,见附录二:
E0——水面蒸发量(mm)。

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北部多年冻土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东南湿热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西南潮暖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西北干旱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青藏高寒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