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合集下载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分区等级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

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

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

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

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

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

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

环境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划一、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定义: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内容。

二、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功能区定义环境功能区: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性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依据区域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自然环境条件及环境自净能力等确定和划分。

在环境管理中,不同的环境功能区执行不同等级的环境质量标准。

例如GB3095-2012规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等。

2、环境功能区划定义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在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前常常要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这种对区域内执行不同功能的地区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的划分被称为环境功能区划。

三、环境功能区分类环境功能区分为水功能区(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区、地下水质量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环境功能区)、声环境功能区、土壤环境功能区三大类。

环境功能区与环境质量标准之间有对应关系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1、水功能区分为以下三类:(1)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

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

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前瞻性原则。

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趋势且具有前瞻性。

(三)区划范围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特征;2.诊断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3.分析不同生态因子和生态过程对人类活动胁迫的敏感性特点;4.评价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5.制定全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6.揭示重庆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7.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优化开发区域——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一、环渤海地区(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

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

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2.3 经济和社会价值(4分)
a、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重大意义(4分)
b、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较大意义(2分)
c、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一般意义(1分)
4.6 生态旅游规划 4.6.1 本区生态旅游的原则 4.6.2 规划的指导思想 4.6.3 旅游资源评价 4.6.3.1 旅游优势 4.6.3.2 山地景观 4.6.3.3 水域景观 4.6.3.4 生物景观
4.6.4 旅游发展前景预测 4.6.5 环境容量分析 4.6.6 客源和市场分析 4.6.7 环境质量控制 4.6.8 绿化美化规划 4.6.9 三废处理 4.6.10 旅游项目规划 4.6.11 旅游效益分析
d、 面积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或总面积 <5000公顷,且不能满足c有关条件的自然保护区(0 分)
2.2 科学价值(8分)
a、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极高 研究价值(8分)
b、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较高 研究价值(5分)
c、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一般 研究价值(2分)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简单,类型单一;物种
相对丰度较低,区内物种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
内物种总数的比例<10%,或高等植物种数<500种,或脊椎
动物种数<100种(0分)
1.4 稀有性(10分)
a、 属世界性珍稀或濒危、残遗类型(10分) b、 属国内珍稀或濒危、残遗类型(5分) c、 在国内分布较少或有特殊保护价值(2分) d、 在国内分布比较普遍(0分)
可保护属性(20分)
2.1 面积适宜性(8分)
a、 面积足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总 面积>20000公顷,且核心区面积>2000公顷(8分)

光雾山自然保护区 范围 界线 功能区划

光雾山自然保护区 范围 界线 功能区划

光雾山自然保护区范围界线功能区划1.引言1.1 概述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的区域。

光雾山自然保护区是位于某地区的一片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它的设立旨在保护光雾山地区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界线以及功能区划等关键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界线和功能区划。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然后在正文中详细阐述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界线和功能区划。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

- 第2.1节将详细介绍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我们将探讨保护区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保护区的覆盖范围。

- 第2.2节将聚焦于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界线。

我们将探讨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划界情况,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为设施等,以便读者了解保护区与外界的边界线。

- 第2.3节将介绍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我们将详细解析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区划,包括核心保护区域、缓冲区和实验区等,让读者了解不同功能区划的意义和标准。

最后,我们将在第3节进行结论部分的总结。

我们将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界线和功能区划,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界线和功能区划,以增加人们对光雾山自然保护区的了解。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内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函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内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函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内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1.12.17•【字号】内林草保函〔2021〕593号•【施行日期】2021.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内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函内林草保函〔2021〕593号兴安盟行政公署: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的批复》(内政字〔2021〕86号)要求,现将该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区划予以公布(见附件1、2)。

面积、范围和功能区划以数字和附图为准,文字描述作为参考。

请你盟依据公布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区划,抓紧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的勘界和立标工作,落实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标明区界。

附件:1.内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2.内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附件1内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范围说明调整后的内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1217.32公顷。

其中,核心区面积4574.72公顷;缓冲区面积4396.93公顷;实验区面积12245.67公顷。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中西部的巴彦呼舒镇和杜尔基镇境内,东与巴彦呼舒镇莫力哈达嘎查相邻,南与巴彦呼舒镇的乌逊嘎查相连,西与杜尔基镇巴彦乌拉嘎查接壤,北于杜尔基镇巴彦乌拉嘎查和赛罕乌拉嘎查交界。

范围在东经:121°10′36.403″-121°24′42.368″,北纬:44°59′17.869″-45°09′40.666″。

保护区边界北起巴彦乌拉嘎查西石场艾里东侧山顶(121°13′52.903″E,45°09′40.666″N),向东南经新鲜光艾里南干枯河床(121°16′21.023″E,45°09′06.803″N)至敖包图山(121°18′36.192″E,45°08′45.735″N),再向东南经4号拐点(121°19′01.557″E,45°08′27.284″N)至巴坤线(121°19′13.405″E,45°08′18.723″N),向东南沿巴坤线经拐点(121°19′17.394″E,45°08′14.279″N)、(121°19′21.729″E,45°08′08.837″N)至巴坤线(121°19′26.102″E,45°08′03.686″N),向南经过拐点(121°19′26.199″E,45°08′03.296″N)至科右中旗小草家庭牧场(合作社)北角(121°19′26.128″E,45°08′03.055″N),向西南沿科右中旗小草家庭牧场(合作社)外墙经拐点(121°19′20.981″E,45°08′00.372″N)至科右中旗小草家庭牧场(合作社)西角(121°19′20.199″E,45°08′00.015″N),向东南沿科右中旗小草家庭牧场(合作社)外墙经拐点(121°19′20.296″E,45°07′59.809″N)、(121°19′21.326″E,45°07′58.289″N)、(121°19′32.99″E,45°07′47.457″N)、(121°19′34.982″E,45°07′45.652″N)、(121°19′36.407″E,45°07′44.469″N)至罕敖拉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南侧(121°19′37.147″E,45°07′43.92″N),向东北沿罕敖拉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外墙经拐点(121°19′40.819″E,45°07′45.325″N)至巴彦呼舒镇罕乌拉嘎查查干呼舒艾里(121°19′50.751″E,45°07′51.732″N),向东南顺着巴坤线至巴彦呼舒镇罕乌拉嘎查新艾里村北侧(121°20′27.473″E,45°07′25.182″N),向西南沿房屋院墙至罕乌拉嘎查新艾里村北侧(121°20′25.12″E,45°07′23.054″N),向东南沿房屋院墙及耕地边缘经拐点(121°20′25.88″E,45°07′22.428″N)、(121°20′25.823″E,45°07′22.052″N)至罕乌拉嘎查新艾里(121°20′26.628″E,45°07′21.288″N),向西南经拐点(121°20′23.629″E,45°07′19.369″N)、巴坤线(121°20′21.266″E,45°07′17.717″N)和拐点(121°20′19.479″E,45°07′17.001″N)、(121°20′19.23″E,45°07′16.805″N)、(121°20′19.052″E,45°07′16.643″N)至罕乌拉嘎查新艾里村西北(121°20′19.023″E,45°07′16.42″N),沿罕乌拉嘎查新艾里西边向东南经32号拐点—61号拐点至罕乌拉嘎查新艾里南(121°21′06.842″E,45°06′36.727″N),沿罕乌拉嘎查新艾里村南边向东北经63号拐点—74号拐点至罕乌拉嘎查新艾里(121°21′23.526″E,45°06′44.636″N),向东南经罕乌拉嘎查新艾里南山坡(121°21′50.365″E,45°06′25.214″N)至巴坤线(121°24′00.311″E,45°04′23.879″N),向南至莫勒黑哈达西边田间土路(121°24′42.368″E,45°02′20.306″N),向西南825米至山顶(121°24′14.132″E,45°02′02.58″N),向西南3.5公里至敖尼斯台嘎查与察尔森化嘎查交界附近(121°22′58.185″E,45°00′22.603″N),向西南经81号拐点—88号拐点至察尔森化嘎查耕地北(121°22′24.859″E,45°00′10.635″N),向西南沿耕地北边经90号拐点—114号拐点至察尔森化嘎查耕地西(121°21′12.049″E,44°59′19.177″N),向西沿山脊经116号拐点—132号拐点至西日嘎嘎查与察尔森化嘎查交界附近(121°20′40.634″E,44°59′22.248″N),沿西日嘎嘎查、察尔森化嘎查和敖尼斯台嘎查三地交界线向北经134号拐点—138号拐点至西日嘎嘎查和敖尼斯台嘎查交界线附近山脚(121°20′42.983″E,44°59′43.392″N),向西北斜上沿山坡经140号拐点—142号拐点至巴西线南侧耕地边(121°20′25.111″E,45°00′00.518″N),向西经巴西线西侧拐点(121°20′03.2″E,44°59′57.352″N)至西日嘎北山脊(121°17′33.529″E,45°00′25.344″N),向西南至西日嘎西侧山顶(牙斯图山)(121°15′51.342″E,44°59′17.869″N),向西北至沃德林扎拉嘎南(121°14′46.195″E,44°59′54.931″N),向东沿沃德林扎拉嘎村南边居民房屋院墙经过148号拐点—244号拐点再转向西北沿沃德林扎拉嘎村东边居民房屋院墙经过245号拐点—271号拐点,再转向西沿沃德林扎拉嘎村北边沿居民房屋院墙经过272号拐点—301号拐点至沃德林扎拉嘎村西山脚(121°14′35.866″E,45°00′00.806″N),向西北370米至沃德林扎拉嘎村西山顶(121°14′22.667″E,45°00′08.311″N),向北至巴彦温都热村南山顶(121°14′08.51″E,45°00′48.569″N),向西678米至巴彦温都热村西南山顶(121°13′37.731″E,45°00′51.281″N),向北至巴彦温都热西边公路(121°13′41.004″E,45°01′18.779″N),向东南沿巴彦温都热村西边居民房屋院墙经过307号拐点—333号拐点,再转向东沿巴彦温都热村南边居民房屋院墙经过334号拐点—358号拐点,再转向北沿巴彦温都热村东边居民房屋院墙经过359号拐点—365号拐点,再转向西沿巴彦温都热村北边居民房屋院墙经过366号拐点—375号拐点至巴彦温都热西北耕地(121°13′36.052″E,45°01′41.412″N),向西北沿耕地边缘经过377号拐点—415号拐点至416号拐点巴彦温都热嘎查耕地边(121°13′15.79″E,45°02′45.479″N),继续向北沿山脊经过417号拐点—421号拐点至山顶(121°13′18.806″E,45°02′56.503″N),向西北经过423号拐点—424号拐点下至巴彦温都热嘎查耕地边(121°13′04.0427″E,45°03′07.38″N),向西沿耕地边缘经过426号拐点—451号拐点至嘎旦扎拉嘎嘎查耕地边(121°13′24.559″E,45°03′25.091″N),向北经过山顶(121°13′25.166″E,45°03′47.929″N)至巴彦温都热嘎查蚕场西山顶(121°13′13.836″E,45°04′49.257″N),向东北至巴彦温都热嘎查蚕场西北山顶(121°14′25.008″E,45°06′16.496″N),向西至靠山屯地铺北山顶(121°12′31.362″E,45°06′44.311″N),向西北1.965公里至石场山附近山顶(121°11′43.696″E,45°07′38.245″N),继续向西北沿山脊经过458号拐点—460号拐点至461号拐点山顶(121°11′22.148″E,45°07′52.748″N),向西北顺山坡经过462号拐点—464号拐点下至山脚耕地边(121°11′03.679″E,45°08′02.552″N),向西沿耕地边缘经过466号拐点—468号拐点再转向西北顺山坡经过469号拐点—470号拐点上至山顶471号拐点(121°10′55.472″E,45°08′06.848″N),向北沿山脊经过472号拐点—474号拐点至山顶475号拐点(121°10′59.146″E,45°08′15.861″N),向西北经过山脚(121°10′52.883″E,45°08′20.721″N)至巴彦乌拉嘎查耕地边(121°10′47.018″E,45°08′26.036″N),向西北沿耕地边缘经过478号拐点—484号拐点至石场山西巴彦乌拉嘎查耕地边(121°10′36.403″E,45°08′32.828″N),向东北沿耕地边经过486号拐点—495号拐点至巴彦乌拉嘎查耕地边(121°11′05.224″E,45°08′48.19″N),向东经497号拐点—505号拐点横过山脊沿山谷下至山脚巴彦乌拉嘎查耕地边(121°11′52.362″E,45°08′52.314″N),向东北至起点巴彦乌拉嘎查西石场艾里东侧山顶(121°13′52.903″E,45°09′40.666″N)结束。

34个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图

34个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图

15 广东石门台 16 广东南澎列岛
17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
1பைடு நூலகம் 重庆阴条岭
19 四川格西沟
20
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 物
21 四川黑竹沟
所在行政区域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面积(公 顷)
15164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
24415.4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 穆沁旗
98931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
10200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 区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
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扶绥 县 重庆市巫溪县
35679 25578 22423.1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
22896.8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
9220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29643
序 号
自然保护区名称
22 云南云龙天池
23 云南元江
24 陕西屋梁山
25
陕西太白湑水河珍稀水 生动物
18861. 5
9195.1
33174. 2
1886 1.5 909 8.6 3171 3.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200000
2000 00
6 云南白马雪山 7 宁夏白芨滩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维西 县
281640
2821 06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
74843
7064 3
26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
27 甘肃太子山
所在行政区域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 族自治县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
面积(公 顷) 14475
22378.9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乌苏市、 博乐市、 精河县
沙漠化控制、生物多样 性维护
滥挖甘草和肉苁蓉等药 用植物、奎屯河下游断 流、荒漠化加剧
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高 度敏感,土壤盐渍化轻 度敏感
2
附表
生态区 生 态 功 能 分 区 单 元 生态亚区 生态功能区 隶属 行政区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主要生态 服务功能 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敏感因子、 主要生态敏感因子、敏 感程度 主要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措施 适宜发展方向
退牧、禁止偷猎、煤田 灭火
煤炭资源开发, 畜产品 生产, 维护野生动物生 境
阿尔泰— Ⅰ 阿尔泰 — 准噶尔西部 山地温凉森 林、 草原生河河谷林保护 及绿洲盐渍化敏感生态功 能区
吉木乃县、 布尔津县、 阿勒泰市、 福海县、 富蕴县
生物多样性维护、农牧 产品生产、土壤保持
托里县
畜产品生产、土壤保持
和布克赛尔县、 福海县、 富蕴县、 克拉玛依市
油气资源开发、荒漠化 控制
Ⅱ 1 准噶尔盆地北 部 灌 木 半 灌 木 荒 15.夏子街输水工程沿线人 工生态建设生态功能区 漠生态亚区
16.白杨河河谷林、乌尔禾 雅丹地貌保护生态功能区
和布克赛尔县
荒漠化控制、农畜产品 生产
土地沙漠化轻度敏感, 地下水开采过度、荒漠 土壤侵蚀极度敏感、土 植被衰败、 土地荒漠化、 壤盐渍化轻度敏感 野生动物过渠受阻 河谷林衰败、 土壤风蚀、 土地沙漠化轻度敏感、 滥挖甘草和肉苁蓉、自 土壤侵蚀极度敏感 然景观受损
大拐小拐农业开发生态功能区克拉玛依市荒漠化控制农产品生产土壤盐渍化底土粘重废水污染风大多沙土壤盐渍化轻度敏感保护农田防止土壤盐渍化防风固沙防治污染分期开发逐步实施和完善防护林体系土壤培肥改良治理污染农田精量灌溉建立种植畜牧林纸加工商贸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基地19乌苏甘家湖梭梭林保护与沙漠化控制生态功能区乌苏市博乐市精河县沙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护滥挖甘草和肉苁蓉等药用植物奎屯河下游断流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高度敏感土壤盐渍化轻度敏感保护梭梭林及药用植物保护沙漠植被保护野生动物防止荒漠化加剧禁止樵采植被实行自然封育保护加强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加强国家级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建设草地禁牧20

云南生态功能区划

云南生态功能区划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带来的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整治
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方法,改造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大封山育林的强度,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发展多种经营
昆明、玉溪高原湖盆生态脆弱区
澄江、通海、红塔区、江川全部、昆明大部分区域及峨山的部分地区,面积11532.70km2
富宁大部、广南东部地区,面积4205.78 km2
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差
岩溶地区的水源涵养
岩溶地区低山河谷地带的水源涵养
严格封山育林,在森林破严重的地段实行工程造林,25度以上的地区严格实行退耕还林,加快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调整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
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元江栲林、云南松林生态亚区
勐海北部、澜沧、西盟的南部及孟连县的全部,面积7645.04km2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景观破碎化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
生态农业和以茶叶生产为主的生态经济林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环境、推行清洁生产,防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
澜沧江下游、低山宽谷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土地不合理利用带来的土壤侵蚀、各种原因带来的泥石流和滑坡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
维护大盈江、龙川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数量和质量,
山地多留水源林,巩固和扩大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河谷地带调整土地利用方式。
临沧山原印栲林、刺斗石栎林生态亚区
怒江下游中山山原生态农业区
施甸、昌宁的大部分及永德西部、镇康东部及龙陵东部地区,面积7272.66 km2
土壤侵蚀中度和高度敏感
元江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预防水土流失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附件1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7 —
注:1.各功能区在空间上重叠部分按最高级别仅计算一次面积。

2.野生稻、野生兰保护区为点状数据,暂未统计空间面积。

3.近岸海域排污口禁设区为线状数据,暂未统计空间面积。

4.部分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待规划完善后自动划入Ⅱ类
红线区。

—8 —
附件2
海南岛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9 —
—10 —
附件3
市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解表
—11 —
—12 —
—13 —
附件4
附图
注:查询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具体坐标和范围请登录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门户网站()—14 —。

自然保护区概论

自然保护区概论

自然保护区概论(规划)绪论1.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1.1自然是自然发生、自然生存和自然发展的事物的总称。

1.2自然资源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如矿藏、动物、植物、水体、土壤等⑴不可更新资源⑵可更新资源⑶取之不尽的资源1.3自然资源保护对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使之能为人类永续利用。

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现象:⑴森林面积日益缩小,正在削弱环境养育人类的能力。

⑵滥垦草场,过度放牧,草原日益退化和沙化。

⑶耕地迅速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⑷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⑸矿产资源掠夺式开采,综合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

1.4自然保护主要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目的在于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保护的对象和任务:⑴确保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⑵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保护自然资源不受危害。

⑶保护水的涵养。

⑷保护野外休养和娱乐的场所。

⑸保护环境的净化能力。

⑹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⑺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

⑻保护学术研究对象。

⑼保护宗教和文化遗产。

⑽保护乡土景观。

⑾保护弱者。

⑿保护稀有和濒危的动植物。

1.4自然保护区是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文化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1.5自然保护区学是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职能、规划设计、管理及物种恢复、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

2研究内容一切有关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知识都应该属于自然保护区学的研究范畴。

主要研究内容:⑴自然保护区名称的由来和含义。

历史背景、保护对象及意义⑵自然保护区的性质、类型、作用和职能。

⑶自然保护区在现代科学、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⑷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简史。

⑸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划分原则与标准。

⑹自然保护的生物学原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岛屿生物地理学、种群存活机制等。

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系统和管理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1.11.15•【字号】内林草保函〔2021〕527号•【施行日期】2021.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通知内林草保函〔2021〕527号兴安盟行政公署: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批复》(内政字〔2021〕65号)要求,现将该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区划予以公布(见附件1、2)。

面积、范围和功能区划以数字和附图为准,文字描述作为参考。

请你盟依据公布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区划,抓紧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的勘界和立标工作,落实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标明区界。

特此通知。

附件:1.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2.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2021年11月15日附件1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范围调整后的内蒙古杜拉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8567.0公顷。

其中,核心区面积15493.4公顷;缓冲区面积4336.3公顷;实验区面积18737.3公顷。

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西麓,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西北部的杜拉尔林场境内,东、南与大兴安岭的阿尔山林业局相邻,北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左旗接壤,西与蒙古国隔河相望,范围在东经119°31'40.800"~120°1'4.800",北纬47°14'37.68"~47°58'47.28"之间。

保护区边界西起努木尔根河(119°31′40.800″E,47°18′08.278″N),向东北延伸过保护区巡护路拐点(119°32′24.003″E,47°19′09.115N),向北至哈拉哈河与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73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2′09.611″E,47°20′18.961″N),向东经71林班与72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3′35.974″E,47°20′41.751″N)至河道与72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3′57.607″E,47°20′50.642″N),向东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72林班与74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5′49.202″E,47°20′15.932″N)至69林班与74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8′02.410″E,47°19′34.686″N),向北延伸至国道G331(119°38′34.792″E,47°20′22.559″N),沿国道向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64林班与68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7′22.791″E,47°21′31.717″N)至图拉仁古日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8林班与64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8′06.008″E,47°22′59.883″N),向东北沿河道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6林班与57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1′13.187″E,47°24′50.034″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5林班与56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2′32.399″E,47°25′18.118″N),向东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47林班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44、47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5′39.606″E,47°26′04.563″N),向东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38林班与39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7′25.121″E,47°27′29.836″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33林班与38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8′10.76″E,47°27′54.23″N),向东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33林班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23林班与33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8′28.795″E,47°28′17.758″N),向北沿河道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18林班与23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8′35.991″E,47°29′52.076″N),向东北沿托列拉河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7林班与18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0′50.512″E,47°31′23.517″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林班与7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3′34.792″E,47°33′25.554″N),向东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林班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1林班与5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4′03.604″E,47°34′01.919″N),向东北沿杜拉尔林场至保护区最北部边界拐点(119°57′07.213″E,47°34′47.279″N),向东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2林班与3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7′50.92″E,47°34′15.449″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3林班与4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8′15.602″E,47°34′05.874″N),向东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6林班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6林班与8林班交汇处拐点(120°0′03.598″E,47°32′51.359″N),向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10林班与14林班交汇处拐点(120°0′03.688″E,47°32′8.951″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19林班保护区东部边界(120°01′02.184″E,47°29′17.881″N),向西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24林班与25林班交汇处拐点(120°0′03.748″E,47°28′49.639″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25林班与27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9′42.010″E,47°28′35.034″N),向西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27、35林班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35林班与41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7′21.605″E,47°27′02.887″N),向西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43林班与46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3′09.039″E,47°25′06.056″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46林班与54林班交汇处拐点(119°52′12.010″E,47°24′45.722″N),向西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4、60林班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3林班与60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9′55.203″E,47°22′44.763″N),向西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1林班与52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7′23.303″E,47°22′38.717″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50林班与51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5′57.596″E,47°22′44.035″N),向西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49林班与50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5′18.990″E,47°22′50.717″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49林班与59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5′17.990″E,47°22′50.874″N),向西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62林班与66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3′27.415″E,47°21′54.723″N)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65林班与67林班交汇处拐点(119°41′20.411″E,47°21′30.605″N),向南沿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边界至国道G331处拐点(119°40′48.001″E,47°19′32.887″N),向西南沿哈拉哈河支流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70林班与76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8′34.792″E,47°18′58.678″N),向西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76林班79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6′51.914″E,47°17′30.522″N)至霍德尔音高原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81林班与82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6′36.002″E,47°16′25.680″N),向南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83林班边防巡护路拐点(119°36′50.394″E,47°17′26.873″N),向西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83林班努木尔根河处拐点(119°34′11.999″E,47°14′43.795″N),向西北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81、82林班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80林班与81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3′35.991″E,47°16′01.565″N),向北沿努木尔根河河道经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78、80林班至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77林班与78林班交汇处拐点(119°33′14.403″E,47°17′58.555″N),向西北沿努木尔根河至努木尔根河西部起点(119°31′40.800″E,47°18′08.278″N)结束。

第6章城市生态功能区划ppt课件

第6章城市生态功能区划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确定范围、网格化 筛选生态因子
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登记
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标准
确定网格单因子评价值
制定综合生态适宜度
确定网格综合适宜度
分级标准
评价结果
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 1 生态适宜性因子的识别和评价标准的确 定
• 2 生态适宜性评价程序 2.1 因子量化 2.2 确定权值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3 综合评价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在具体区划中,常用的基础评价方法包括生态适宜性 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等, 并对相应图件进行叠加,为最终的分区服务。在形成 分区时,可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和生态 综合评价法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4 相似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 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 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得区域内生 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 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进行分区的。但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一 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标准。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区划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区划

NPP mean (a) and trend (b)
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如北方的干暖化趋势, 地貌条件, 等 –社会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资源利用、地方生计 需求 –经济社会因素在百年尺度内具有主导性:
• 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贡献达到 89%, 人与自然耦合作用占 60% ( 1953-2004, 呼伦贝尔草原) • 黄河源区,人文因子和自然因子对高寒草原荒漠化的贡献分别 为61.6%和38.4% • 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包括农业扩张(30.3%)、水污染( 26.1%)、过度开发( 24.2%)、土壤侵蚀和淤积(8%)、水资 源的不合理利用(6.6%)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水平
0
轻度利用 ligh t 粗放利用 集中利用 退化
供给服务 (P):
R Cr P (最大化)
调节服务 (R): 文化-娱乐服务 (Cr): 文化 – 信息服务 (Ci): 各土地利用类型下的 多种服务
自然系统
高生物多样性
低生物多样性 Braat et al. 2009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优化
•生态恢复 •增加输入
生态系统状况情景分析
情景一: 现状趋势 (一切照常情景) 情景二: 基于规划的情景 情景三: 生态系统服 务优化情景
中国生态区划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
km2
2700000 2400000 2100000 1800000 1500000 1200000
因此,调控人类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法律、政策、管理手 段的不断强化,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必然途径
2000以来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