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当今社会,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这样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珍视和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
高一必修教材中便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本文主要从教案设计的角度,分享该课进行教学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受到污染的危害2.思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激发学生对保护环境、水利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导入:出示图片-干涸的河流,让学生就此发表感想,引起学生的思考2.学习内容: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水是易受污染的物质。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体会“一滴眼泪”和“一滴水”的关系,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就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3.课堂练习:以小组形式,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节约水资源,并用PPT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出来。
4.引导学生探究对策:学生在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行动计划,以及总结出“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案”。
同时,引导学生合作,组织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以图片为引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去开展教学活动。
2.访谈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小组内得到认识和坦诚地交流,促进思维和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PPT展示法。
让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播放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介,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上占有先机,加入大量的图片、实物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增强教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高一必修)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重点字 词的读音和意义
理解课文中关键 句子的含义和作 用
了解作者的思想 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分析能力
练习பைடு நூலகம்节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在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文学地位:阐述 《一滴眼泪换一 滴水》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情感表达:探讨 《一滴眼泪换一 滴水》所表达的 情感和思想内涵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文本内容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 语感和语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和感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 教学方案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 容和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 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07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互动、小组 讨论等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氛围热烈
感谢观看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时跟踪检测苏教版必修4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语言表达专练1.依据句意,以下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2016年3月5日,北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揭幕,少数民族代表________吸睛。
②美国奥委会首席执行官斯科特·布莱克门7日表示,因为巴西________寨卡疫情,奥委会拟将许诺美国运动员自行决定是不是随队参加里约奥运会。
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对南阳市检察院退休人员马高潮驾车冲撞学生,造成一死多伤严峻事件深感震惊和________,对被害人及其家眷表示深切同情和慰问。
A.额外暴发愤慨B.额外暴发愤怒C.超级暴发愤怒D.非常爆发愤慨解析:选A “额外”,表示程度超过一样。
“超级”,表示程度极高。
依照句意,少数民族代表比一样代表更吸引人,①该用“额外”。
“暴发”偏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暴发”偏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
依照句意,巴西疫情发生,②该用“暴发”。
“愤怒”偏重于“怒”,动气、不满,兴奋到极点。
“愤慨”偏重于气愤不平,多指重大事件。
依照句意,马高潮驾车冲撞学生,造成重大伤亡,③该用“愤慨”。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利用不妥的一项为哪一项( )的情形——儒释道三教携手一起在香港举行了首届观音文化日A.十月末,香港宗教界实现了一件难以想象....祈福吉祥大会暨观音文化论坛。
B.最近几年来,在互联网上,专门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时不时泛起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
此咱们绝不能听其自然....C.2016年,将在8月主办南美洲历史上第一个奥运会,本应沉醉在一片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的巴西,却面临。
政经困局,其经济衰落程度也出人意料....D.对庸俗文化渗透蔓延所带来的危害绝不可熟视无睹,必需增强教育引导,用先进文化占据思想舆论阵地。
....解析:选A “难以想象”,指不可想象,不能明白得。
含有神秘微妙的意思,用在那个地址不合语境。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日本的海上巡逻机于2月2日下午2点左右,在日本青森县西南大约150多千米处发觉正在航行的中国海军舰队。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20180127130
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
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
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主要作品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评价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一)背景链接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对于创作的缘起,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说:“数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编者注),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观其字形和笔势,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显示这些字母系出自中世纪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尤其是它们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这灾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二)博览悦读黑暗世界里的一抹阳光 ——爱斯梅拉达形象赏析 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天真貌美,心地纯洁善良。
在她身上,外表美与心灵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突出了小说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表达了人道主义的思想。
如伽西莫多外表的丑与爱斯梅拉达外表的美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克洛德人性的丑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观刑群众人性的丑的对比。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精品教案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精品教案从容说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专题的第二篇课文。
本课学习的目标是从爱斯梅拉达身上,看到人性所蕴涵的巨大的感化力量。
达到这个目标,有多种教学思路可供选择。
但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本设计选择了以研读“围观群众的表现”和“伽西莫多的心理和行动”作为突破口,因为这两个方面在节选部分中占了绝大部分篇幅,而且能够很好地表现人性中善与恶的冲突,再突出探究神甫孚罗洛和爱斯梅拉达这两个人物,从而完成对雨果通过《巴黎圣母院》所阐释的美之哲理的认识。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概括情节,探究描写围观群众种种表现及伽西莫多心理和行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研究神甫孚罗洛和爱斯梅拉达截然相反的两种表现,探讨几组人物相互间所显示出的人性关系,从而理解雨果借这部小说所阐释的关于美与丑的社会思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研读文本,概括情节,拟小标题,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2.通过研读小说的具体描写内容,训练学生透彻理解寓于小说中的社会思考的能力以及文本解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研读文本,借助资料,探究讨论,拓展认识。
2.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能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性中善与恶的冲突,看到人性美所蕴涵的巨大感化力量,以真善美的性情,涵养真善美的气质,以真善美对待所有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活动阅读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并思考:在雨果所塑造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他对于“美”与“丑”怎样的思考?导入新课师“真善美”与“假恶丑”是我们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往往是文学上视为作品思想灵魂的一个内容。
在世界文学名著中,有一部作品被公认为对“美”与“丑”诠释得最深刻、最具艺术性。
这部作品就是——生《巴黎圣母院》。
师你们读过雨果的这部小说吗?(有的同学喊“读过”,有的同学喊“没有读过”)师作为高中生,没有读过《巴黎圣母院》,太遗憾了。
高二语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
高二语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目标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字音创新设计自主学案2、熟悉文章内容,按小说三要素在文中划下关键内容。
一、上课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思路。
解题:两位主人公——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重要事件——爱斯梅拉达在众人的嘲笑声中给伽西莫多伽西莫多喂水注:点明相关段落二、研习文本过渡:两张图片1、填空,要求——表情围观的群众嘲笑口干舌燥的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微笑着给伽西莫多喂水2、图中中同学们最感动的表情是什么?最厌恶的表情又是什么?明确:笑过渡:同是“笑”,却各不相同。
验3、且先看围观群众的“笑”——嘲笑,落实到言行有怎样的表现?提示:阅读体验三次请求换来的是什么?(抓住变化,揣摩伽西莫多的心理)伽西莫多——动物似的咆哮声“给水喝”群众——笑的更厉害了伽西莫多——更另人心碎的声音“给水喝”群众——一阵哄笑伽西莫多——喘息着“给水喝”群众——(想象)三求三笑苦——乐(对比)思考:体现了围观群众怎样的人性?明确:愚昧、无知,缺乏同情心4、再看看“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这一情节爱斯梅拉达——温柔、微笑思考,她的人性又如何?明确:善良联系围观群众美——丑(对比)温柔的爱斯梅拉达微笑着给伽西莫多喂水,他哭了。
笑——哭(对比)泪——水5、受尽围观群众嘲笑时,伽西莫多没有委屈流泪,为何现在会流泪呢?那姑娘的水不仅滋润了他干渴的喉,那姑娘的善举滋润了他因受尽嘲弄而干渴的心灵这是他感动于那姑娘善举的眼泪,眼泪中映着水。
点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6、美德的力量是有感召力的,受到感动的不仅仅是伽西莫多,还有围观群众。
对“围观的群众看爱斯美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感动的拍手叫好”这一情节,你有怎样的理解、感悟?(自由讨论)提示:抓住群众前后变化的反差,谈谈自己想法。
此处情节安排正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作者有意凸显爱斯梅拉达的美德,是作者对人性美好的期望。
高中语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实录师:上课,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昨天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我们预习了课文,有20多个同学交个了我40个问题,大家问的都非常有水平,我把大家的问题合并,挑选出了有关情节、人物、和主题等方面的四个问题,我们的徐伟悦同学问:在伽西莫多要水喝时没有人理他,为什么他的“仇人”爱斯美拉达会送水给他?眼泪和水有怎样的内涵?张旭东同学问:观众在爱斯美拉达送水后对伽西莫多的态度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王倩雯同学问:作者在结尾处是否处理得太过简单,不真实?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王倩雯在哪里,你说结尾处指的什么情景?生:当伽西莫多要水喝时,没有人给他和,嘲笑他,当爱斯美拉达给他水喝时,他留下了一滴泪,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出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的态度由嘲笑变为称好,是否太突然?师:围观群众前后的变化,这个问题和张旭东的问题有些类似,魏佳悦同学问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有些夸张,例如爱斯美拉达美貌与善良兼具,伽西莫多丑陋无比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人物的塑造脱离现实,那么雨果这样塑造人物有什么意义呢?这四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谈起,关于一滴水一滴眼泪集中在小说的那一部分?生:最后。
师: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下小说的57~62小节,进一步了解这个情节,大家推荐一名同学。
(学生读)师:读的怎么样?好就要鼓励。
(生鼓掌)师:请注意一句话: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我们首先考虑为什么干燥如焚的独眼里会滚出一大颗眼泪。
这滴泪到底有怎样的内涵?请思考,老师有要求,因为文章比较长,在回答时要说清楚依据。
生:眼泪里有伽西莫多的自责、忏悔和感动,自责在59段,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西米亚姑娘呀。
昨天晚上他对艾斯米拉达实行了暴行,他同样相信她也是来报复他的,这样的情绪可以看出60段是愤怒和轻视,当波西米亚姑娘给他水喝时,他想起昨晚竟要抢走这漂亮、鲜艳、纯洁、迷人的姑娘,就有些忏悔。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doc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雨果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理清课文情节,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1、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2、理清文中各类人物在此事中的表现,从而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及作品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2、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多角度对比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美与丑的看台”,如何认识真正的美与丑。
教具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
教学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观看了电影《巴黎圣母院》,知道主人公是外形丑陋、内心纯真善良,被评为“愚人王”的圣母院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纯洁、天真善良,“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猗角的雪白的小山羊”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的副主教?(克洛德)文学经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反映出来,必然加入编者自己的理解。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让我们来领略文学给我们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生平及背景1、作者: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出身贫民,参加过革命军,后在拿破仑军队当过将军•幼年曾随父亲到过许多国家,11岁时跟着母亲和两个哥哥返回巴黎。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 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丫神童丫。
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
1831年(29岁)写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蜚声世界文坛,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期间主要创作长篇小说,如文学巨著《悲惨世界》和《海上劳工》。
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优秀教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情节,了解时代背景和课文思想内容。
2.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3.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难点: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课前检测】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鞭笞.(chī)镂.刻(lòu)菲.薄(fěi)耷.拉(dā)紧扎.(zā)脊.背(jǐ)蜷.缩(quán)抽搐.(chù)牛虻.(méng)黝.黑(yǒu)虫豸.(zhì)恫.吓(dòng)迸.出(bèng)跛.脚(bǒ)诅咒..(zǔzhòu)【课堂导入】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红楼梦》中有“还泪”一说,讲的是绛珠仙子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用一生的泪水来回报他。
其实中外的伟大作家往往心有灵犀,这不,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大师维克多·雨果也写了一段以泪还水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问题探究】一、作者介绍雨果(l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世纪40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政治活动。
1851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 19年的流亡生活,1870年结束回到法国,他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投入保卫共和国的斗争。
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是法国文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遗产。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二、《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和雨果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主要内容模板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
3.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感动流泪的故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眼泪”的意义。
2.板书课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邀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和期待。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后题,找出自己认为感人的细节描写,做好批注。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感人细节,组织讨论,体会人物性格。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一滴眼泪”和“一滴水”分别代表了什么?2.布置作业:思考课文的含义,预习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感人细节,那么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含义是什么?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眼泪”和“水”分别代表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拓展延伸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
2.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反馈。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描绘课文场景的画。
2.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课文表达技巧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3.学生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对话,询问他们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眼泪与水之间的象征意义,进而理解的含义。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最新同步教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多种描写方式的运用2、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3、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教学重点:感受爱斯梅拉达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教学设想:《巴黎圣母院》是体现雨果浪漫主义特色的代表作品。
《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节选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教学时间,课前让学生预习。
如何在文本研习中让学生体悟人性美,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多角度对比手法,进而揭示出本文的主题是本文的教学目标。
因此,我紧抓小说三要素,以题眼入手,层层推进分析人物形象,进而得出对比,揭示真善美这一人生真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
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二,初读感知1. 这篇课文节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讲小说,我们不得不提小说的三要素,那就是环境、人物、情节。
我们首先来看《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读注释①故事简介。
2. 我们知道了《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内容,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你不会的生字词,并思考本篇课文的环境、人物和情节。
(在此期间,将我归纳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写完走下讲台,看学生的阅读情况)3.请学生读黑板上的字词,给出正确的读音。
鞭笞轮轴黝黑刽子手跛脚蜷缩恫吓虫豸缄默唆使抽搐镂刻标识出正确的读音,请全体学生齐读两遍3. 请学生归纳三要素(环境学生应该能概括,人物适当地提示,情节我会提示:把我们找到的人物都串起来,连成一句话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情节,想想看怎么说?)环境:格雷沃广场的刑台伽西莫多人物:克洛德•孚罗洛爱斯梅拉达围观群众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2单元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含答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本课话题——宽容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爱斯梅拉达以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开启了伽西莫多死寂的心门,让他流下了或许是生平的第一滴眼泪.这折射着人性之美的水,不仅融化了伽西莫多冰封的心灵,也唤醒了观众的善心和良知.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
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这种温暖,来源于宽容.杭州图书馆将最起码的宽容和尊重给予了这些在生活中饱受苦难的人,让他们在生活的艰辛与风霜之余,还能坐拥一小片书香,安宁地陶冶身心、享受生命的美好,着实令人欣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吴承恩2.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3.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4.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薛暄5.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张九龄6.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笞.刑( )粗糙.( )镂.刻( )懊.丧( ) 赤裸.() 蜷.缩()抽搐.( ) 黝.黑( ) 怜悯.()犄.角() 缄.默()咆.哮( )祷.钟( ) 唆.使( ) 跛.脚( )憎.恨()牛虻.( )迸.出( )虐.待( )枉.自( )脸颊.( )【答案】chīcāo lòuào luǒquán chùyǒu mǐn jījiān páo dǎo suōbǒzēnɡménɡbènɡnüèwǎnɡji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菲错误!(2)挣错误!(3)哄错误!(4)折错误!2.语境辨析法(5)在留守儿童的心目中,本应可亲可敬的父母的模.( )样现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堂教学实录-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堂教学实录|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实录(大屏幕投影课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题之上两行小字“让读书成为信仰,让阅读名著成为习惯”)师:一本名著就是一道精美的大餐,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板书课题)雨果的这篇文章很注意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大屏幕推出目标)这篇小说很长,人物众多,核心人物是谁啊?生:伽西莫多。
师:(板书:伽西莫多)我们先来理一理其他人物与伽西莫多的关系。
老师觉得这些人物可以分为三类:围观看客是与伽西莫多无关的人,(板书:与他无关的人)那神甫是他……?生:最亲密的人、最尊敬的人。
(板书:最亲密的人)师:爱斯梅拉达是他……?生:(回答较乱)师:我们看注释①下面的说明,伽西莫多受神甫的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达,我用“他伤害过的人”合适吗?生:(点头)合适。
师: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伽西莫多受笞刑。
师:概括很好,(板书:受笞刑)他受刑时有什么反应啊?课文中有一些细节描写,找一找吧。
生:(读描写伽西莫多的句子)这些描写都说明了伽西莫多受刑时很痛苦。
师:这些是他身体上的自然反应,他心理上有什么反应?生:忍耐。
师:这个词很好(板书:忍耐),你从哪里找到的?读一读吧。
生:(读)他起先一直默不作声,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达到极限的忍耐力,在这些残酷的虫豸的刺激下却渐渐减弱甚至丧失,对西班牙斗牛士的打击向来不在意的阿斯杜里公牛,却被狗和枪刺激怒了。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怎么从伽西莫多写到“公牛”“狗”“枪刺”上去了?生:这是比喻。
“公牛”指伽西莫多,“狗”和“枪刺”指群众的辱骂。
师:对群众,这些不相干的人的辱骂(板书:辱骂),伽西莫多的反应是怎样的?生:狂怒生:愤怒生:憎恨师:(板书:狂怒、愤怒、憎恨)受笞刑的时候他忍耐,不受刑了他反而狂怒了,这是为什么啊?生:他受到了群众的侮辱,这些侮辱比身体上受到的鞭笞还是厉害。
高中语文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2.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预习任务】1.初读文本,能复述节选部分情节内容。
2.找出你所喜欢或感触较深的段落。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用欣赏交流的教学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人性中有真假,有美丑,有善恶。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
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那“一滴眼泪”。
二.过程师:那“一滴眼泪”是谁的?伽西莫多的。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在什么情景之下发生的呢?请一个同学复述一下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
生复述课文,老师点评。
师:故事发生在格雷沃广场上的一个刑台上。
刑台本身可以说没有任何值得人们关注的地方。
人们的关注的是那个将要被施以笞刑的名字叫伽西莫多的人。
小说实际上就是以刑台为中心刻画那一群围观的人、那一个名叫克洛德·孚罗洛的副主教和那个名字叫爱斯梅拉达的少女,从而形象地表达小说主旨的。
看看刑台上的可怜的伽西莫多的表现吧,刚被带上刑台的伽西莫多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出相关的文字。
生:连眉毛都没有抬一下生:任人又拖又推又抬生:听之任之生:奇丑的脸上忽然显出蠢笨的表情师:围观的人们的反应呢?生: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生:爆发出一阵哄笑生:大笑师:伽西莫多又遭受了怎样的酷刑?他反抗了吗?生: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的鞭子,一鞭又一鞭地生:皮鞭不断像雨般落在身上,很快就打出血来了师:笞刑结束后,伽西莫多还要挨完规定的一个钟头。
那么,他该不该受刑呢?为什么?生:不应受刑:第一,伽西莫多是受人指使,且此人既是他的养父,又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在伽西莫多的心目中,克洛德·孚罗洛的话就是命令,就是真理,他只有服从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作者简介生平经历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
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
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评价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一)背景链接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对于创作的缘起,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说:“数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编者注),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观其字形和笔势,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显示这些字母系出自中世纪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尤其是它们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这灾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二)博览悦读黑暗世界里的一抹阳光——爱斯梅拉达形象赏析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天真貌美,心地纯洁善良。
在她身上,外表美与心灵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突出了小说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表达了人道主义的思想。
如伽西莫多外表的丑与爱斯梅拉达外表的美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克洛德人性的丑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观刑群众人性的丑的对比。
正是在这一系列对比中,爱斯梅拉达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爱斯梅拉达有着无与伦比的外貌美。
在小说中,爱斯梅拉达一出场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圣母院前的广场,也照亮了围观群众的眼睛。
她是仙女,是天使,她的身材苗条,修长挺拔,肤色棕褐,双腿纤细,舞姿迷人,眼睛乌黑闪亮,眨动之间电光闪闪。
她美得超凡脱俗,如诗如画,光彩照人;她天真烂漫,热情洋溢,富有生命活力,她的美使穷诗人甘果瓦心迷神醉,使丧失人性的副主教克洛德原始的欲望复活,连阅人无数的花花公子弗比斯也不能自持。
爱斯梅拉达有着纯洁善良的内心世界。
当伽西莫多被捆绑到刑场上的时候,受到的是人们无情嘲笑;当伽西莫多承受刽子手的笞刑的时候,得到的是群众的厌恶和憎恨;当伽西莫多因受刑而饥渴难耐的时候,招来的是人们的哄笑。
这个时候,唯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亲自上前喂水,当爱斯梅拉达把水葫芦举到伽西莫多的嘴边时,伽西莫多流出了平生的第一滴眼泪,很显然,这是感动之泪,是悔恨之泪,也是觉醒之泪。
爱斯梅拉达的举动也引起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呼,有理由相信,她的这一举动,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良知。
由此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就像她的美丽,如熊熊火焰,光芒四射,在黑暗的世界里显得那样明亮,照出了专制和反动教会的卑劣、小人的虚伪,点燃了伽西莫多对真善美追求的希望,感动了围观群众的心灵。
爱斯梅拉达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她可以不计前嫌,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伽西莫多,表现了她对他人生命的珍惜。
同样,她也十分爱惜自己的生命,尽管生活艰苦,但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快乐地生活着,她用歌声装扮生活,用舞蹈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在遭受一系列的迫害之后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在走向死亡的时候她仍然深情而平静地说:“活着是这样美好。
”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动人心魄。
总之,爱斯梅拉达的形象是完美的,她是黑暗世界的一抹阳光,她寄托着雨果浪漫主义的理想,雨果曾借伽西莫多之口表明了这种理想的美:“美是完整的,美是全能的,美是唯一不能半生存的东西。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笞.刑(chī) (2)粗糙.(cāo) (3)镂.刻(lòu)(4)垂头耷.脑(dā) (5)腋.下(yè) (6)蜷.缩(quán)(7)牛虻.(méng) (8)抽搐.(chù) (9)黝.黑(yǒu) (10)怜悯.(mǐn) (11)虐.待(nüè) (12)祷.钟(dǎo) (13)跛.脚(bǒ) (14)犄.角(jī) (15)脸颊.(jiá)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磨⎩⎪⎨⎪⎧ 消磨.(mó)磨.坊(mò) (2)丧⎩⎪⎨⎪⎧ 懊丧.(sàng )丧.事(sāng )(3)散⎩⎪⎨⎪⎧ 散.布(sàn )散.文(sǎn ) (4)哄⎩⎪⎨⎪⎧哄.笑(hōng )起哄.(hòng )哄.骗(hǒng ) (5)扎⎩⎪⎨⎪⎧ 挣扎.(zhá)包扎.(zā)扎.实(zhā) (6)轧⎩⎪⎨⎪⎧碾轧.(yà)轧.钢(zhá)轧.账(gá) 2.语境辨析法 (1)我们要通过完善对腐败犯罪财产刑的规定,使犯罪分子在受到人身惩处.(chǔ)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得不到好处.(chù)。
(2)只要不懈努力,就有尽享人间芳菲.(fēi)的那一天。
现在,我们岂能妄自菲.(fěi)薄? (二)写准字形1.⎩⎪⎨⎪⎧ jiān (缄)默zhēn (箴)言2.⎩⎪⎨⎪⎧ 清x ī(晰)xī(淅)沥3.⎩⎪⎨⎪⎧ qì(砌)墙qī(沏)茶4.⎩⎪⎨⎪⎧ 惊huánɡ(惶)huánɡ(蝗)虫huǎnɡ(幌)子5.⎩⎪⎨⎪⎧ páo (咆)哮páo (刨)除páo (庖)厨6.⎩⎪⎨⎪⎧ zǔ(诅)咒刀zǔ(俎)zǔ(阻)挡 (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听之任之:听任事情(多指不好的)自然发展变化,不管不问。
3.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4.唯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表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①2月13日上海普陀区延长西路,一栋三层老旧楼房的二楼和三楼发生坍塌,幸好事故发生在春节期间,否则后果不可思议....。
②近些年来农村赌博成风、赌资越来越大,对这股不正之风,我们的政府不能视若无睹、听.之任之...,必须出台新规狠刹。
辨析:“不可思议”使用错误。
句子中楼房倒塌的后果无法预料,该用“不堪设想”。
“听之任之”使用正确。
Ⅱ.易混辨析1.精致vs精巧课本原句没有那些突出在屋顶边上的饰有花和叶片的精致的柱子。
辨析精致:精巧细致。
表示精工细作的工艺,或精巧的物品,侧重物品的做工。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侧重物品的形态或构造。
即境活用①十堰市住建委主任李宏根表示,住建委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主管部门,就是要把十堰这座山水之城建得更加精致养眼,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②采用成熟的行车记录仪方案,使用1.5英寸显示屏的云智汇M31,是一款外观精巧功能完善的行车记录仪产品。
vs课本原句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
辨析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既用于具体事物,如火山,也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还可用于力量、情绪等。
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
②突然发作。
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即境活用①朝鲜回应美韩最强军演,如果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其责任都归结于在半岛部署战略武器和战争装备、点燃战火的美国。
②西非埃博拉的阴云尚未彻底散尽,最近一段时间,寨卡病毒又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大暴发。
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1.浏览全文后填表。
明确:①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③伽西莫多接受笞刑④围观群众对伽西莫多的侮辱和诅咒⑥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2.小说节选部分侧重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答:明确:伽西莫多受刑;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学习多角度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一)阅读“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原文情节展开前,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刑台”?答:明确:①作者用中世纪的刑台的构造、使用方法、骑马的军警、观众等候观赏行刑的习惯等元素为读者描画了一幅中世纪的社会风俗画,把读者带入中世纪的社会情景中;②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社会环境,也突出了围观群众的无聊、庸俗和麻木。
2.如何理解“脚镣手铐(还有徒刑和断头台)至今依旧宝贵地在我们这些文明的温和的有人性的人中间传下去”这句话?答:明确:这句话运用了反语,充满嘲讽,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野蛮、残忍、暴力、惩罚制度的不满。
3.“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反映了什么?答:明确:①人们对伽西莫多的嘲笑不是因为他的“罪行”,而是因为他身体畸形、面貌丑陋。
②这反映出民众以丑为恶的审美标准,小孩们和姑娘们的笑,说明这个世界上最纯洁、最善良的群体也已失去了同情心,突出群众的愚昧与无聊,让人感到当时社会的无情冷漠,从而暗示出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二)阅读“最后刽子手用脚去踏轮盘……伽西莫多慢慢地睁开眼睛”,完成下面的问题。
4.这部分内容从哪两个方面具体细致地描写行刑的全过程?答:明确:(1)比埃拉施行笞刑的具体行为;(2)伽西莫多受刑时痛苦、“呆笨”的表情。
5.“他蜷缩在绳绑里……被牛虻叮过的公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明确:①这句话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伽西莫多受刑的惨状,痛苦无比,可悲可怜,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忍看。
②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行刑者的凶狠和群众的麻木不仁。
(三)阅读“伽西莫多虽然耳聋”到“甚至被人投石子”,完成下面的问题。
6.作者形象地写到伽西莫多“被狗和枪刺激怒了”,“狗和枪刺”指什么?他为什么会被激怒?答:明确:(1)指雨点般的侮辱性的语句、诅咒、嘲笑、叫骂和石子。
(2)伽西莫多认为自己虽然被人利用,但确实做错了事,所以,受惩罚是罪有应得,他忍耐着。
但羞辱与咒骂,特别是与他不相干的人的辱骂,让他难以接受,这种羞辱比身体的惩罚更严重,更令人痛苦,所以被激怒了。
7.“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这个排比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明确:这三个“愈加”构成的排比句表现了伽西莫多因克洛德的走近而越来越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也为下文“深深悲哀的微笑”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