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分离与服务能力提高——排队模型在银行储蓄柜台规划中的应用
应用六西格玛DMAIC提高银行柜台服务质量解读
应用六西格玛DMAIC 提高银行柜台服务质量汪之婴孙静摘要:本文通过应用六西格玛项目的DMAIC 实施步骤,对银行柜台服务质量进行深入剖析。
运用SIPOC 分析、质量特性树工具,定义了项目过程和顾客需求质量特性.基于2个月实地调研所收集的1494组有效数据,对现有的工作绩效进行测量。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假设检验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柜台服务过程以及关键输入、输出变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顾客等待时间的数学模型;进而,识别了造成服务过程中资源浪费的原因。
最后,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六西格玛,银行柜台,服务质量Abstract: In this paper, DMAIC (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for Six Sigma Projects are followed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bank counter. SIPOC (Suppliers – Inputs – Process – Outputs —Customers Analysis and Customer Requirements Tree are applied to define the process of bank counter service and customer requirement characters。
Based on 2—month work of data collection and survey, current process performance is measured and the goal of the project is given。
Rules of arrival rate and customer waiting time are found through multipl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One-Way ANOVA and K-Related Samples Nonparametric Tests。
银行网点如何减少客户排队时间
银行网点如何减少客户排队时间网点负责人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提高思想认识,以提高服务质效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网点的现场管理,把减少客户排队等候时间作为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点,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有效缓解客户排队现象,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1、加强监测管理,找出排长队的症结。
一方面积极利用”网点服务质量监测与排队管理系统”,定期对客户排队等候时间数据进行监测,掌握本网点客户流量。
并通过一段时期的数据分析归纳,找出每日、每周、每月的业务高峰时段,通过设置弹性窗口、弹性排班制、开设小额现金快速通道等方式,减少普通客户的排队等候时间。
2、对网点业务模式进行整合,实行高低柜联动。
围绕服务效能提高这一核心,进一步对个人业务和对公业务、现金业务和非现金业务、信用卡业务及外汇业务等重新进行了划分及整合,将部分复杂业务放在低柜区办理,有效地缓解高柜区的压力,使排长队现象得到缓解。
3、发挥好大堂经理引导、分流作用。
明确大堂经理作为服务现场管理的第一人,必须在客户进入网点的第一时间内,主动做好客户的问候和识别。
并要求大堂经理加强与柜员的联动,做到”解答咨询到位、引导分流及时、指导填单正确”。
同时,在业务高峰时段,还为大堂经理配备了助手,专职协助做好分流引导工作。
4、做好中青年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柜员的业务素质。
面对业务流程变化较快的特点,利用班后及周日休息时间,加强了中青年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并为员工统一建立了业务技能台账,记录日常训练和测试情况。
同时,还利用班后会的学习时间,组织员工学习新产品、新知识,并不定期地进行测试,从而为提升服务质效打基础。
5、充分发挥工行电子渠道的优势,切实做好客户分流工作。
大力宣传我行电子银行渠道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费用优惠的特点第一时间将适合自助办理的业务分流到自助机具,充分发挥工行电子网银机、自助缴费机、存取一体机等自助设备的便利功能,并加强了ATM 等自助服务设备的考核,确保设备开通率达到100%,吸引更多的客户通过银行电子渠道办理业务。
银行有效客户提升方案
银行有效客户提升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客户数量不断增长,但有效客户却不一定跟着增长。
如何提升银行有效客户的数量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客户基础分析、客户关系维护、银行服务创新等方面,阐述提升银行有效客户的具体方案。
一、客户基础分析为了提升银行有效客户的数量,首先必须对现有客户进行深度分析,梳理客户信息,从而找出潜在的有效客户。
1、客户分群银行可以通过分群的方式,将现有的客户分为高净值客户、中产阶级客户、普通客户等不同群体,从而确定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分析不同群体的投资风险、偏好、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数据,为银行制定精细化客户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客户流失分析客户流失是银行业务拓展中的一个难题,为了有效避免客户流失,银行可以进行客户流失分析,找到流失客户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比如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等。
二、客户关系维护为了吸引新客户并保持现有客户,银行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这里提供以下几种方式:1、客户服务管理在客户服务管理方面,银行可以实行个性化服务,提供贴心的服务,广泛吸引客户。
银行可以建立客户服务中心,按照行为惯性和客户需求,主动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
银行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让客户感受到亲密的服务。
如建立线上线下互通打造更紧密的服务形态、开设绿色通道等。
2、客户培训银行可以针对现有客户提供财商及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客户的金融素养和理财水平。
帮助客户更好的管理资产,提高客户对银行的认可度和必要性。
三、银行服务创新为了有效提升银行有效客户的数量,银行还应该加强服务创新,推出更多具有创意性和创新性的金融产品。
1、划分更细的金融产品鉴于现在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需求,划分更细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多适合客户需求的服务。
2、引入新技术随着新科技不断涌现,银行也应该更加注重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银行可以通过更好的互联网技术或智能芯片的应用,实现更好的客户信息管理和以便利的方式推荐银行金融产品等创新。
银行存量客户提升方案
5.技术支持(持续进行)
-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提升客户体验。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客户信息安全。
五、监控与评估
-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定期评估项目进度和效果。
-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业务数据分析和市场反馈,持续调整和优化方案。
六、风险管理与合规性
-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方案的实施不违反相关法律。
二、目标设定
1.提高存量客户满意度,确保满意度不低于90%;
2.存量客户业务办理率提升20%;
3.存量客户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0%;
4.存量客户贷款总额同比增长8%。
三、策略措施
1.客户细分与画像
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资产状况、交易行为等数据,对存量客户进行细分,构建客户画像,以便于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
2.优化客户服务流程
(1)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2)加强客户服务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意识;
(3)增设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3.精准营销
结合客户画像,开展精准营销活动,推送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4.客户关怀
(1)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并解决客户问题;
(2)举办客户活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
2.第二阶段:服务流程优化与精准营销(4-6个月)
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实施精准营销策略,提升客户满意度。
3.第三阶段:客户关怀与金融科技赋能(7-9个月)
加强客户关怀,引入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4.第四阶段:产品力。
五、监控与评估
4.客户关系深化
-增强与客户的沟通,定期举办客户活动,提升客户粘性。
运筹学中的排队网络模型-教案
运筹学中的排队网络模型-教案一、引言1.1排队现象的普遍性1.1.1生活中的排队:超市结账、银行柜台1.1.2工业中的排队:机器维修、订单处理1.1.3交通中的排队:车辆排队、信号灯控制1.1.4计算机网络中的排队:数据包传输、服务器响应1.2排队网络模型的重要性1.2.1提高服务效率:通过模型优化减少等待时间1.2.2资源合理分配:平衡服务点的工作负载1.2.3预测系统性能:评估不同场景下的系统表现1.2.4支持决策制定:为服务设施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1.3教学目标和结构安排1.3.1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解排队理论及其应用1.3.2分析与建模能力:学会构建和解决排队网络模型1.3.3综合案例分析:通过实例深化理解1.3.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和项目作业相结合二、知识点讲解2.1排队论基础2.1.1排队系统的基本组成:顾客源、队列和服务设施2.1.2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队长、等待时间、服务利用率2.1.3排队论的典型模型:M/M/1、M/M/c、M/G/12.1.4排队论的数学工具:概率论、随机过程2.2排队网络模型2.2.1单节点排队网络:单个服务设施2.2.2多节点排队网络:多个服务设施串联或并联2.2.3开放排队网络:顾客可以加入或离开系统2.2.4封闭排队网络:顾客总数固定2.3排队网络的分析方法2.3.1平衡方程法:求解稳态概率分布2.3.2矩阵几何法:适用于多节点网络2.3.3计算机仿真法:模拟排队过程2.3.4最优化方法:优化网络设计和服务策略三、教学内容3.1排队网络模型的构建3.1.1确定模型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节点或多节点模型3.1.2参数估计:利用历史数据估计到达率、服务率等参数3.1.3模型验证:通过与实际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3.1.4模型简化: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简化模型以提高计算效率3.2排队网络模型的求解3.2.1稳态分析:求解稳态概率分布和性能指标3.2.2瞬态分析:研究系统随时间的动态变化3.2.3灵敏度分析:评估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2.4启发式算法:在复杂模型中寻找近似解3.3排队网络模型的应用3.3.1服务业中的应用:银行、医院、呼叫中心3.3.2制造业中的应用:生产线的优化、设备维护3.3.3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机场登机、交通信号控制3.3.4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数据中心的设计、网络协议的优化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4.1.2掌握单节点和多节点排队网络的特点4.1.3学会构建和求解排队网络模型4.1.4能够运用排队网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4.2.2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4.2.3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4.2.4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运筹学的兴趣和热情4.3.2增强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4.3.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排队网络模型的构建:确定模型类型和参数估计5.1.2排队网络模型的求解:稳态分析和瞬态分析5.1.3排队网络模型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优化5.2教学重点5.2.1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5.2.2单节点和多节点排队网络的特点和区别5.2.3排队网络模型的求解方法和应用领域5.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系5.3.1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5.3.2教学重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5.3.3教学难点和重点相互关联,解决难点有助于掌握重点5.3.4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实例分析6.1.2白板和马克笔:用于讲解和演示排队网络模型6.1.3教学软件:用于模拟和求解排队网络模型6.1.4实际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排队网络模型的应用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教材:用于记录和复习排队网络模型的知识点6.2.2计算器:用于计算和求解排队网络模型的性能指标6.2.3计算机软件:用于构建和求解排队网络模型6.2.4实际案例数据: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6.3教具与学具的使用6.3.1教具的使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具6.3.2学具的使用:学生应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学具6.3.3教具与学具的结合使用: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互动和合作6.3.4教具与学具的评价:教师和学生应定期评估教具和学具的效果和适用性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排队现象和排队网络模型的概念7.1.2提出问题:如何优化排队网络和提高服务效率7.1.3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7.1.4导入新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7.2课堂讲解7.2.1讲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7.2.2介绍单节点和多节点排队网络的特点和区别7.2.3讲解排队网络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方法7.2.4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排队网络模型的应用7.3课堂练习与讨论7.3.1布置课堂练习:构建和求解排队网络模型7.3.2分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7.3.3教师指导和解惑: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7.3.4学生展示和分享:展示练习成果和讨论结果7.4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7.4.2强调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7.4.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排队网络模型的知识7.4.4提醒学生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预习要求八、板书设计8.1排队网络模型的基本概念8.1.1排队系统的基本组成8.1.2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8.1.3排队论的典型模型8.1.4排队论的数学工具8.2排队网络模型的构建与求解8.2.1单节点排队网络8.2.2多节点排队网络8.2.3开放排队网络8.2.4封闭排队网络8.3排队网络模型的应用8.3.1服务业中的应用8.3.2制造业中的应用8.3.3交通运输中的应用8.3.4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九、作业设计9.1基础练习题9.1.1排队网络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9.1.2单节点和多节点排队网络的特点和区别9.1.3排队网络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方法9.2实际案例分析题9.2.1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9.2.2建构和求解实际排队网络模型9.2.3评估排队网络模型的性能和优化效果9.3探究性课题9.3.1研究排队网络模型的扩展和应用9.3.2探讨排队网络模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9.3.3创新排队网络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10.1.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10.1.3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10.1.4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10.2拓展延伸10.2.1排队网络模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2.2排队网络模型的最新研究和发展10.2.3排队网络模型与其他运筹学方法的结合10.2.4排队网络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重点关注环节的补充和说明:1.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讲解排队网络模型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基于排队论的银行排队问题研究
第 30 卷 第 1 期 2008 年 1 月
J ournal
排队论有几个性能指标 : 系统中的平均排队长度 Lq ; 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 Wq ; 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 逗留时间 WS ; 系统中的平均顾客数 LS。几个常用的数量 指标 : 平均到达率λ; 平均服务率μ; 系统中并联服务台的 数目 S ; 服务台强度 , 即每个服务台单位时间间隔内的平 均服务时间ρ; 系统的稳态概率 P0 和繁忙概率 P。
=
152 20 (20 -
15)
= 2. 25 (人)
(3) 该“服务到车”系统中平均顾客人数
ns
λ =μ- λ =
15 20 - 15
= 3 (人)
(4) 该窗口顾客平均等待时间
t1
λ = μ(μ - λ)
=
15 20 (20 -
15)
= 0. 15 小时或 9 分钟
(5) 该系统顾客平均逗留时间
of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 n)
Vol. 30 No . 1 J an. 2008
基于排队论的银行排队问题研究Ξ
王兴贵1 ,焦争昌2
(1. 湖南科技大学 财务处 ,湖南 湘潭 411201 ;2. 广西大学 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 :银行营业网点客户排队问题 ,既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解决排队问题的基本目标是权衡 客户等待成本与银行增加资源引起的成本之间的得失 ,客户和客户满意贯穿于现代银行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的始终 。 本文首先介绍与银行相关的排队论知识 ,其次从银行排队问题的根源和面对银行排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两大方面入手 ,运 用排队论相关知识 ,解决银行客户排队问题 ,提高客户满意度 。
排队模型在银行排队现象中运用——以安徽某国有银行为例
银行做好客户分流的具体措施
银行做好客户分流的具体措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业务量不断增加,客户服务质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针对客户体验的提升,银行在客户分流上做出了很多努力。
一、建立客户档案首先,银行需要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进行分类和规划。
对于大客户,银行可以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如专属客户经理、产品方案等。
对于一般客户,银行则可以通过人性化的流程设计和渠道优化来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而对于新客户,银行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客户档案,为后续的服务提供依据。
二、分类分流基于客户档案,银行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分流。
针对大客户,可以提供VIP专线、高端理财、信贷等优质服务。
针对优质客户,可以通过优先通道、专属服务窗口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而对于一般客户,可以通过普通柜员、自助设备等通用服务渠道,分流流量和资源。
此外,为了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银行还可以选择开设专门的业务窗口,例如开立企业账户、办理保险理赔等窗口,便于客户快速办理业务。
三、重视人性化服务对于客户服务,银行要时刻关注客户需求和服务质量。
虽然自助设备可以为银行节省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但是银行也要同时保证人性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银行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多种渠道的服务。
例如,年轻客户更习惯于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银行业务,银行可以提高移动端服务质量。
而对于老年客户,银行则可以开设上门服务或提供家庭理财服务。
四、提升服务体验最后,银行还可以通过提升服务体验来吸引客户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银行可以提供贴心的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短信等形式向客户推送理财信息、活动优惠等,提高服务品质和客户黏性。
另外,银行还可以通过营造亲和力、温暖感的氛围,营造更加愉悦的服务体验。
例如,银行可以提供免费饮品、促销商品等礼遇,让客户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和关怀。
综上所述,银行在客户分流上需要做好分类规划、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营造愉悦的服务环境。
基于排队论和整数规划的银行柜员弹性排班模型
基于排队论和整数规划的银行柜员弹性排班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银行业务的日益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银行柜员排班问题成为了银行业务运营中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固定排班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银行业务的需求,因此,开发一种基于排队论和整数规划的银行柜员弹性排班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排队论和整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一个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保证柜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弹性排班模型。
排队论作为一种研究服务系统中排队现象的数学工具,可以分析客户到达和服务的统计规律,为银行柜员排班提供理论基础。
整数规划则是一种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通过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设置,可以求得满足实际需求的柜员排班方案。
本文将首先介绍排队论和整数规划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银行柜员排班中的应用背景,然后详细阐述基于排队论和整数规划的银行柜员弹性排班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模型的假设、参数设定、约束条件构建以及目标函数的确定。
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提出模型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柜员排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可以为银行业务的持续优化和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也为其他服务行业在弹性排班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基础本研究所构建的银行柜员弹性排班模型主要基于两个理论基础:排队论和整数规划。
这两个理论在运筹学、管理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处理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系统效率提升的问题上表现出色。
排队论,又称为随机服务系统理论,主要研究服务系统中等待队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系统的性能特征。
在银行柜员排班问题中,客户到达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排队过程。
排队论中的关键概念包括顾客到达率、服务率等待时间、队列长度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通过排队论,我们可以对银行柜员的工作强度、服务效率以及顾客等待时间进行数学建模,为合理的排班安排提供理论支持。
运筹学中的排队论分析与应用
运筹学中的排队论分析与应用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优化决策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场景下都存在排队现象,例如银行、超市、机场等场所。
排队论作为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排队策略来优化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排队论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排队论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一、排队论的基本原理排队论是研究排队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排队模型、排队规则以及排队指标。
1. 排队模型排队模型是对排队系统进行抽象和建模的过程,常用的排队模型有M/M/1、M/M/c、M/G/1等。
其中,M表示顾客到达过程符合泊松分布,而服务过程符合指数分布;1表示一个服务台,c表示多个服务台;G表示总体服从一般分布。
2. 排队规则排队规则是指在排队系统中,顾客到达和离开的规则。
常用的排队规则有先到先服务(First-Come-First-Serve,简称FCFS)、最短作业优先(Shortest Job First,简称SJF)、优先级法则等。
3. 排队指标排队指标是对排队系统性能的度量,常用的排队指标包括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逗留时间、系统繁忙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排队系统的效率,并进行比较和优化。
二、排队论的应用场景排队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各个行业。
下面以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为例,介绍排队论在其中的分析与应用。
1. 银行排队银行是排队论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
通过排队论的分析,银行可以确定合理的柜台数量和工作人员配置,以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和提高服务效率。
此外,银行还可以考虑引入预约系统、自助服务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排队系统。
2. 售票窗口排队售票窗口也是一个常见的排队场景,如电影院、火车站等。
利用排队论,可以根据顾客到达的速率和服务时间的分布,预测等待时间,并提前安排足够的窗口进行服务,以提高售票效率和用户体验。
3. 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信号灯的优化也可以借助排队论的方法。
通过对道路上车辆到达和通过的流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调整信号灯的信号周期和配时方案,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减少等待时间。
银行排队
银行服务柜台数量分析和设计摘要:本文以银行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排队论和排队系统最优化问题的理论,借助高等数学的相关公式和模型求解,根据顾客进入间隔和服务时间的分布求出最优柜台服务人员数。
关键字:银行系统,排队论,最优解一、问题的描述银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金融服务的种类和数量的要求在不断地增加。
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能够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了适应银行业务量的增加,很多银行都积极开设了自动服务设备、网络银行等,其目的是通过用户的自助服务,分流银行业务总量,从而减少对银行柜台的服务压力。
但是,需要银行柜台进行办理的业务总量仍然是非常大的,人们可以经常看到银行中排起的长龙。
假设我们目前讨论的问题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的。
对银行方面来讲,为了减少等待队伍的人数,提高银行业务服务满意度,可以通过增加柜台服务人数来实现;但是,增加柜台服务人数必然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可是如果不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则银行业务办理的数量也会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总利润的减少。
那么,我们怎样设计银行柜台服务人员数量能使银行利润最大呢?二、排队服务系统的基怎本概念就银行服务系统而言到底怎样才能既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指标,又使服务设施费用经济合理,恰当地解决顾客排队时间与服务设施费用大小这对矛盾,这是研究随机系统理论——排队论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1排队系统现实生活中的排队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排队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机构。
2.1.1输入过程输入过程考察的是顾客到达服务系统的规律。
它可以用一定时间内顾客到达数或前后两个顾客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来描述。
顾客总体组成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相继到达的顾客时间间隔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随机型的;顾客到达情况可能是一个一个的,也可能是成批的。
2.1.2排队规则顾客到达时如果所有服务台都被占用,则顾客离开,即损失制;有的顾客数有一定的限制;在多服务台时,队列可以是单列,也可以是多列;在等待服务的次序,可以是先到先服务,或是带优先权服务。
排队论在服务系统优化中的运筹学方法研究
排队论在服务系统优化中的运筹学方法研究服务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银行、医院、机场等各类场所的服务流程都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排队论作为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如何合理组织和管理服务系统中的排队现象,对于服务系统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排队论在服务系统优化中的运筹学方法。
一、排队论基本模型排队论是研究排队现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模型由顾客到达过程、顾客排队等待过程和顾客接受服务过程组成。
下面我们将介绍三个基本模型。
1. M/M/1模型M/M/1模型是最简单的排队论模型,代表顾客到达过程和服务过程都符合随机过程。
其中的M表示到达过程和服务过程都满足泊松过程,/表示到达过程和服务过程是独立的,1表示只有一个服务台。
该模型可以通过计算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队长等指标,来评估系统的运行效果。
2. M/M/c模型M/M/c模型是多通道排队系统的模型,代表顾客到达过程和服务过程都符合随机过程,但服务台的数量有多个。
该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多个服务台的效率分配问题,提高服务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3. M/G/1模型M/G/1模型是顾客到达过程满足泊松分布,而服务过程满足一般分布的排队系统模型。
该模型相比于前两个模型更加复杂,但也更加接近现实服务系统的情况。
通过研究和优化M/G/1模型,可以为实际服务系统提供更准确的优化方案。
二、排队论方法在服务系统中的应用排队论方法在服务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客户流量预测、服务水平评估、服务台数量决策等多个方面。
1. 客户流量预测客户流量预测是排队论方法在服务系统优化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客户到达的概率分布,进而确定合理的服务台数量和服务水平指标。
例如,某银行可以通过排队论方法预测未来客户到达和离开的概率,从而优化柜员人数和窗口开放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2. 服务水平评估排队论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服务系统的服务水平,比如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队长等指标。
运筹学与排队论在银行业务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运筹学与排队论在银行业务调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调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运筹学和排队论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银行业务调度中,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对银行业务调度的应用前景。
1. 引言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运营和业务处理涉及大量的客户流量和多样的业务需求。
如何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成为了银行业务调度中的重要问题。
运筹学和排队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工具和决策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运筹学在银行业务调度中的应用运筹学是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在银行业务调度中,运筹学可以帮助银行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具体而言,运筹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应用于银行业务调度中。
2.1. 排队模型的建立排队模型是排队论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表示。
通过对银行的客户流量、服务方式和服务台数等因素进行建模,可以分析客户的等待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的利用率等指标。
排队模型可以帮助银行确定合理的服务台设置、队列长度和服务策略,从而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
2.2. 调度规则的设计调度规则是指在银行服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和服务台状态,确定客户服务顺序和服务台分配的规则。
通过运筹学的方法,可以设计出合理的调度规则,使得客户等待时间最短和服务台的利用率最高。
常用的调度规则有先到先服务(FCFS)和最短处理时间(SPT)等。
2.3. 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在运筹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问题。
在银行业务调度中,线性规划模型可以帮助银行优化资源的分配,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例如,通过线性规划模型可以确定每个服务台的服务时间,使得银行整体的等待时间最小。
3. 排队论在银行业务调度中的应用排队论是研究顾客到达和服务过程的数学理论。
在银行业务调度中,排队论可以用于分析银行的业务流程和服务系统,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银行存量客户提升方案
银行存量客户提升方案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重要一员,一直致力于吸引新客户和留住现有客户。
然而,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提升银行存量客户的价值和忠诚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些有效的银行存量客户提升方案,以期为银行业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客户服务体验是决定客户忠诚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银行应该持续关注并优化服务体验,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具体措施包括:1. 强化人性化服务。
培养银行员工的服务意识,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
员工应该始终保持友好和热心,主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服务。
2. 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渠道。
除了传统的柜面服务外,银行应该积极发展移动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渠道,并不断改进用户体验。
同时,也要保证不同渠道之间的信息同步,确保客户能够无缝地切换不同的服务方式。
二、定制化产品推荐银行存量客户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和忠诚度,因此,银行可以通过定制化产品推荐来提升客户价值。
具体措施包括:1. 客户需求分析。
银行应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客户的消费行为、偏好和需求,深入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2. 创新产品设计。
基于客户需求分析,银行可以开发和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例如个性化投资方案、财富管理服务等。
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还能够增加客户对银行的黏性和忠诚度。
三、积分活动和优惠政策通过积分活动和优惠政策,银行可以激励客户持续使用银行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具体措施包括:1. 积分活动。
银行可以设置积分计划,根据客户的长期消费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些奖励可以是礼品、折扣、特权或其他具有吸引力的形式,以鼓励客户更频繁地使用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2. 优惠政策。
银行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利率优惠、手续费减免、额度提升等。
这些优惠政策既可以吸引新客户,也可以留住现有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分析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定量地实现对问题的预测、控制以及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建模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同样也是重要的一环。
一、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建立跨学科的思维模式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数学建模正是跨学科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数学建模的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培养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广泛,但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围绕数学理论知识展开的。
而数学建模正是跨出这个框架,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其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培养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单独完成任务,还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交流思路,在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对问题的解决。
同时,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有很多创新的想法,提出新的方法或新的解决方案,培养了其创新思维精神。
四、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本质与意义尽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学计算变得更加容易,但数学依然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数学模型是如何建立的,实际问题如何被转化成数学问题,数学方法和技巧如何被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等。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本质与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数学概念和工具,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银行柜面管理类创新案例
银行柜面管理类创新案例一、背景介绍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柜面作为银行最基础的服务渠道之一,承担着大量的客户服务和业务办理工作。
然而,传统的银行柜面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银行柜面管理类创新案例应运而生。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该案例是某国有银行在某个城市推出的一项银行柜面管理类创新服务。
该服务主要针对客户办理业务时需要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进行优化,并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创新内容(1)引入自助设备该银行在各个网点设置了多台自助设备,包括ATM机、自助存取款机、自助打印机等。
客户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进行简单的业务操作,如取款、存款、转账等,从而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
(2)推广手机银行APP该银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APP,并通过APP开展线上业务操作。
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APP进行账户查询、转账、缴费等业务操作,避免了到银行柜面排队等待的麻烦。
(3)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该银行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了语音助手的功能。
客户可以通过语音助手进行业务咨询和操作,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4)优化柜员排班该银行根据不同网点的客流情况和业务类型,对柜员排班进行优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排班方式,避免了柜员闲时过多或忙时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3. 创新成效该银行推出的银行柜面管理类创新服务在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客户不再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就可以完成简单的业务操作;其次,推广手机银行APP后客户线上操作频率明显提高;第三,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客户对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最后,在优化柜员排班后,服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总结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柜面管理类创新服务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案例所采取的创新方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也为其他银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M M C ∞排队系统模型及其应用实例分析
M M C ∞排队系统模型及其应用实例分析摘要:文章阐述了M/M/C/∞排队系统的理论基础,包括排队论的概念,排队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排队系统的模型。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以建行某储蓄所M/M/C/∞排队系统为例,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最优解决方案。
关键词:排队论;银行储蓄所;M/M/C/∞模型;最优解1M/M/C/∞排队系统1.1排队论的概念及排队系统的组成上世纪20年代,丹麦数学家、电气工程师爱尔朗(A. K. Erlang)在用概率论方法研究电话通话问题时,开创了这门应用数学学科。
排队论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排队的等待时间及所提供的服务等各种参数,以便求得更好的服务。
研究排队问题实质上就是研究如何平衡等待时间与服务台空闲时间。
目前,排队论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生产与库存管理、计算机系统设计、计算机通信网络、军事作战、柔性制造系统和系统可靠性等众多领域。
任意一个排队系统都是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即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机构。
①输入过程是描述顾客来源以及顾客按什么规律达到排队系统。
②排队规则描述的顾客到达服务系统时顾客是否愿意排队,以及在排队等待情形下的服务顺序。
③服务机构描述服务台数目及服务规律。
服务机构可分为单服务台和多服务台;接受服务的顾客是成批还是单个的;服务时间服从何种分布。
1.2M/M/C/∞排队模型①排队系统模型的表示。
目前排队模型的分类采用1953年由D. G. Kendall 提出的分类方法。
他用3个字母组成的符号A/B/C表示排队系统。
为了表示其它特征有时也用4~5个字母来表示如A/B/C/D/E。
其中:A 顾客到达间隔时间的概率分布;B 服务时间的概率分布;C 服务台数目;D 系统容量限制(默认为∞);E 顾客源数目(默认为∞);概率分布的符号表示:M:泊松分布或负指数分布,D:定长分布,Ek:k阶爱尔朗分布,C:一般随机分布。
②排队系统的衡量指标。
银行窗口数量设置和排队等候时间的分析
银行窗口数量设置和排队等候时间的分析作者:张翔宇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5期摘要:本文从银行日常出现的储户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出发,在保证服务质量和降低人工服务成本的前提下,构建等待数量和窗口数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在不同日期、时间段等待储户数量和窗口数量之间的关系,为银行在不同时间段开放窗口的数量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银行、储户、等待时间、窗口数量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行和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银行的各项业务都日趋繁忙。
我们在银行经常看到,由于等候时间过长,大家非常着急甚至放弃等候办理业务的现象。
对于银行窗口数量设置、储户等候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
二、模型分析构建银行窗口数量和储户等候时间之间的关系有两个前提:1.保证服务质量尽量缩短储户等候时间,让储户有良好的服务体验,留住储户在本银行进行业务。
经过调研发现,在银行同时办理业务的储户一般为10到30人,处于相对动态平衡中,如果平均每个窗口人数超过5人,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储户大多就会离开,选择其他的时间或银行办理业务,从而影响到本银行的业绩。
2.保证最少的人工成在满足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开放越少的办理窗口,银行所支出的人工成本越少。
综上分析,假设排队等候的储户数量有X人,需要开放的办理窗口数量为Y个,每个窗口等候人数不超过5人,则办理窗口数量和排队等候人数之间的模型为 Y=X/5(Y取整数,有小数则进位)为了方便快捷,每个银行营业网点设置了一个ATM自助取款机(使用银行卡在一定数额以下的快捷通道)。
下面是储户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流程图:假设办理业务有X人,开放窗口数量为Y个,使用ATM机的有Z人,则窗口数量和排队储户数量之间的模型为 Y=(X-Z)/5三、排队人数和开放窗口数量的关系分析(人数取一周相同时间的平均值),银行营业时间为9:00—17:30,ATM机为24小时服务。
(一)周一至周五(可以分为以下时间段)1.9:00—10:00 这是上午营业高峰时间,以退休及其他人员为主,数量相对固定,大约在30人左右,因老年人居多,不方便使用ATM机,但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等候(前面有8名储户),则这时银行需开设窗口数量为Y=X/8=30/8=3.75窗口数量为4个;2.10:00—11:30 这个时间段为工作时间,来银行的人员较前减少,等候存取款人员数量大约在22人,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等候,使用ATM自助取款人数占18%,则这时银行需开设窗口数量为Y=X*(1-18%)/8=22*(1-18%)/8=2.26 窗口数量为3个。
排队论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排队论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功能。
但是,由于资源有限和需求多样化的原因,公共服务的提供往往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效率和满足公众需求,排队论的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排队论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旨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排队论概述排队论是一门研究队列理论和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排队系统中顾客到达、服务和离开的随机过程。
排队论通过建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优化排队系统的各个方面,如等待时间、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率等。
在公共服务领域,排队论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医疗服务、公共事务办理等方面。
3. 排队论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交通拥堵是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
排队论可以用于交通流量的预测和路口的信号控制。
通过对车辆到达和通过路口的随机过程建模,可以优化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4. 排队论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医疗资源有限,患者需求多样化。
排队论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通过建立患者到达和就诊的随机过程模型,可以预测等待时间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并进行资源调配。
此外,排队论还可以优化手术室的调度和急诊科的资源配置,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5. 排队论在公共事务办理中的应用公共事务办理是公民权益保障的重要方面。
排队论可以用于优化窗口的开设和人员的调配,提高公共事务的办理效率。
通过建立办事人员和办事人到达和处理的随机过程模型,可以评估等待时间和窗口利用率,并优化窗口的布置和人员的分配。
6. 排队论在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排队论还可以在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如银行业、餐饮服务、电力供应等。
通过建模和分析排队系统,可以优化服务流程和资源利用,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7. 挑战与展望尽管排队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排队论的建模和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往往难以获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客分离与服务能力提高——排队模型在银行储蓄柜台规划中的应用申宏丽在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中,银行除了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日常的管理工作与运营手段,合理规划与提高现有资源下的服务能力,为顾客提供相对低成本的优质高效服务,也是当前银行业应给予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经常会看到在银行储蓄营业厅的个人客户柜台前办理业务的顾客在排队等待的现象。
这一看似普遍的现象实际上是银行服务能力与客户需求不匹配的反映。
若顾客等待时间过长又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①顾客由于等待而缺乏耐心,在接受服务之前退出,这会导致需求的减少;②如果潜在顾客得知或观察到等待时间过长,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服务需求,并因而导致需求的减少;③在等待队伍过长的压力下,服务人员会加快服务的速度,减少为每一位顾客服务的时间来增加服务能力,这样会降低服务质量,引起顾客的不满意;④加快速度的持续压力,会使得服务人员精神疲惫,产生不满情绪。
从造成顾客等待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银行的服务能力设定偏小,服务能力的绝对量的不足导致的,另一方面,在服务能力设定合理的情况下,由于随机服务系统共有的顾客到达的随机性和需求的差异性也会导致顾客排队等待。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后一种情况,即在银行的服务能力设定基本合理的情况下,在无法解决客户到达的随机性时,如何通过服务能力的规划决策,缩小顾客服务需求的差异性,减少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银行储蓄柜台的服务效率。
一般来讲,服务能力的规划决策包含了对于提供服务的成本和给顾客造成的不便两者之间的权衡。
提供服务的成本由服务台(柜台)的数量决定,而顾客的不便是由等待的时间来衡量的。
下面通过排队模型来分析造成顾客等待的原因,以便合理规划柜台,在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缩短顾客排队等待时间,缓解顾客排队等待的对柜台服务员的压力。
二、顾客等待原因的量化分析我们假定在正常的稳态情况下,银行储蓄所这一服务系统符合如下条件:①顾客的到达数量是无限的,且相互独立(在某一时刻不会有两个顾客同时到达);②顾客的到达率服从泊松分布(或顾客到达的间隔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③柜台的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或服务率服从泊松分布);④对队长无限制,并且不存在顾客在队伍之间移动或退出的可能;⑤遵从先到先服务的原则。
从而我们可以利用D.G.肯德尔(D.G.Kendall)排队模型来对银行储蓄所柜台规划进行定量分析。
现在我们假设柜台的服务时间是一个具有均值( )和方差( )的一般分布的随机变量。
根据D.G.肯德尔(D.G.Kendall)排队模型的A/B/C标记法[i],对于这样一个单服务台单排队结构可记为M/G/1[ii]模型。
根据卜拉切克·辛钦公式(P-K公式)[iii],系统中平均排队的顾客数可利用以下公式求得:(1)式中: 服务系统中平均排队的顾客数-服务系统的服务强度( )-顾客平均到达率(单位时间内到达的顾客数)-柜台的平均服务率(单位时间内接受到服务的顾客数)现在我们分别讨论在一般情况下和在对柜台的服务时间进行调节情况下,服务系统中平均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数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不对柜台服务时间进行调整,即柜台的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其方差 ),则系统中平均排队等待的顾客数为(2)第二种情况:设法调整柜台的服务时间使其为常数(即 ),则系统中平均排队等待的顾客数为(3)通过比较公式2和公式3可知:若消除了为每个顾客提供服务的时间上的差异性(即 ),则系统中平均排队等待的顾客数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这说明造成顾客排队等待的一半原因是由于服务时间的差异性引起的(另一半原因是由于顾客的随机到达间隔时间的差异性引起的)。
对于银行来说,由于个人客户到达的随机性是无法控制的(比如无法像医院那样,可以通过预约来调节患者的到达),因而通过消除或减少服务时间的差异性来缓解顾客排队等待成为银行可选择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通过设置不同柜台来分离顾客,消除服务时间差异性的效果分析银行储蓄所面对的顾客的业务需求差别很大,有些顾客办理业务量比较大(如办理两种以上业务)或业务较复杂(如办理挂失),为这些顾客提供服务花费时间较多,我们称其为复杂顾客;有些顾客只是办理简单存取款业务,我们称其为简单顾客。
由于顾客需求的差异性是造成服务时间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将顾客根据其需求的差异性进行有效分离,使分离后每组顾客需求的差异性相对减少、服务柜台的服务时间的差异性相应减少,来分析其对于顾客排队等待时间的影响。
我们设想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由n个平行柜台组成的单服务台单排队结构的组合,服务对象是未经分离的需求差异性比较大的混合顾客。
第二种方案是将n个柜台中的m个柜台专门为简单顾客提供服务,其余的n-m个柜台为复杂顾客提供服务。
第三种方案是将第二种方案中为简单顾客开设的m个柜台由自动柜员机来替代。
为便于分析,假设在三种方案中,顾客的总体平均到达率为 ,平均分到n个柜台,则每个柜台的顾客平均到达率为 ;每个柜台的平均服务率为 (假设所有柜台的服务能力是完全相等的)。
下面就三种方案,分别对系统中平均排队顾客数和系统中顾客排队等待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一)方案一:未将顾客分离,顾客需求差异较大,形成了n个标准的单服务台单排队结构(M/M/1)的并列,那么对于每一个M/M/1排队系统:平均排队的顾客数为(4)顾客的平均排队时间为(5)(二)方案二:由m个简单柜台(为简单顾客提供服务)和n-m个复杂柜台(为复杂顾客提供服务)构成,这样通过设置不同的柜台分离顾客。
为方便起见,假设复杂柜台与简单柜台的服务时间都为一个有极小方差的一般分布,方差为 (其中:A是一个足够大的正数, 为柜台预期的平均服务时间)。
这就形成了有n个标准的一般服务时间的单服务台单排队结构(M/G/1)的并列。
那么对于每一个M/G/1排队系统:平均排队的顾客数为(6)顾客的平均排队时间为(7)如果能完全按需求的差异性将顾客分离,那么某一特定柜台前顾客的需求差异性就消除了,从而柜台服务时间的差异性也就消除了(即 )。
那么系统中平均排队的顾客数为(8)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排队时间为(9)实际上,在公式6与公式7中,若A特别大(比如接近于无穷大)时,其结果与公式8与公式9是近似的。
(三)方案三:在方案二中,我们忽略了柜台服务时间的差异性,而实际上,服务时间的差异性总是存在的,那么我们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即用m个自动柜员机为简单顾客提供服务,用n-m个人工柜台(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为复杂顾客提供服务。
因为自动柜员机的服务时间是常数,这就形成了m个M/D/1排队结构。
那么,人工柜台就是n-m个M/M/1排队结构。
下面分别讨论M/D/1系统中与M/M/1系统中的平均排队顾客数和顾客的平均排队等待时间。
a).对于自动柜员机的每一个M/D/1排队系统中平均排队的顾客数为(10)顾客的平均排队时间为(11)b).对于复杂的人工柜台的每一个M/M/1排队系统中平均排队的顾客数为(12)顾客的平均排队时间(13)c).综合自动柜员机与复杂人工柜台,整个服务系统中平均每一排队系统中的平均排队顾客数为(14)(四)比较分析a). 在系统中排队等待的顾客数量方面。
三个方案相比较(即公式14、公式8与公式4相比),得 。
即在顾客分离后平均排队等待的顾客要比分离前排队等待的顾客要少。
b). 在顾客的平均排队等待时间方面。
方案二与方案一比较(即公式9与公式5相比),得 ,即通过顾客分离后顾客的平均排队等待时间要比在顾客分离前平均排队等待的时间要短。
方案三与方案一比较(即公式11与公式5相比),得 。
即通过顾客分离后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要比在顾客分离前排队等待接受服务的平均时间要短。
四、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根据顾客业务需求的大小对顾客进行分离,使特定柜台前接受服务的顾客的需求差异性减少,从而使得为顾客提供服务时间的差异性减少。
这样,可以使系统中平均排队等待接受服务的顾客数量减少,并且使顾客平均排队等待的时间缩短。
极端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完全明确顾客需求的差异,并据此对顾客进行完全分离,将会使服务系统中平均排队的顾客数与顾客平均排队等待时间都减少二分之一。
然而,对于像银行储蓄所这样一个随机服务系统来讲,实际上不可能将顾客完全分离,顾客需求的差异性总是存在的。
故方案二通过人工柜台简单地将顾客分离来达到缩短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顾客在实际接受服务时总是容易忽略柜台之间的差别,而倾向于在排队等待人数较少的柜台前接受服务,所以这一方案仍非最佳选择。
用自动柜员机来替代专为简单顾客开设的柜台的方案三是对方案二的改进。
首先,在该方案中,自动柜员机有明确的功能特征,顾客可以完全明确自动柜员机的功能,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选择。
其次,柜员机的服务时间是一个常数,可以完全做到使平均排队等待的顾客数与顾客排队等待的平均时间缩短二分之一。
第三,自动柜员机的运行费用要远远低于人工柜台,且服务率要高于人工柜台(约为人工柜台的两倍)。
经调查,银行储蓄所有一半以上的个人客户只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
只要将三分之一的个人客户柜台改为自动柜员机,可以分流近三分之二的简单顾客。
这样,可以在不额外开设新柜台的基础上极大地减少排队等待的顾客数量,也必将在很大程度上缩短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
故对于银行来讲,这是一种不增加成本(甚至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银行服务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