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细菌》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细菌》教案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方面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放大镜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产杆菌螺旋菌球菌2.细菌的结构: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b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3.细菌的营养:异养(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检测案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C)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B•细菌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就是没有细胞核C.细菌在自然界中帆布广泛,无处不有,不出不在D.细菌可以通过产生芽抱繁殖后代。

2、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D)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芽抱3、对细菌芽抱的描述,正确的是(C)A芽抱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B细菌以形成芽抱的形式进行繁殖C芽抱从结构上看实质还是细菌D芽抱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4、细菌的发现得益于(A)A科学家的勤奋观察B观察者的细C显微镜的出D细菌分布十分广泛其营养方式为只能是_异养__。

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细菌的特征、分类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防范细菌感染。

教学重点:- 掌握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 学习如何防范细菌感染。

教学难点:- 掌握细菌的分类方法。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细菌感染问题。

教学准备:- PowerPoint 或黑板、粉笔- 生活中的细菌感染案例图片或视频- 细菌分类表格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对细菌的特点进行初步了解,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细菌,并描述其特征。

- 写出其中几种细菌的名称,引导学生对细菌进行分类。

- 布置细菌分类表格,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细菌进行分类。

3. 细菌的生活习性和作用(15分钟)- 讲解细菌的生活习性,例如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等。

- 介绍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如有益细菌(如乳酸菌、产酶细菌等)和有害细菌(如致病细菌)的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与细菌相关的案例,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4. 防范细菌感染(15分钟)- 介绍细菌感染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污染、水源污染等。

- 提供防范细菌感染的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安全等,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防范意见。

- 布置小组活动任务:学生分组设计一份防范细菌感染的宣传海报,以呼吁身边的人注意卫生习惯。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让学生总结细菌的特征、分类和作用。

- 结合学生的防范建议,进行拓展讨论,并给予肯定和引导。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细菌分类表格,并准备小组活动中的宣传海报。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细菌实例,了解细菌的更多特点和应用。

- 增加细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进一步加深对细菌的认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细菌的特征、分类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范细菌感染。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初二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细菌这一章节的学习有着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细菌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惑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细菌形态结构的简图,并标注出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对细菌形态的认识。
2.设计一道思考题:细菌在自然界中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请举例说明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策略。
3.请学生调查生活中细菌的应用实例,如发酵食品、生物降解等,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调查成果,以提高学生对细菌在人类生活中作用的认识。
2.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特点,激发学习欲望。
3.教师简要介绍细菌的基本概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1.细菌的形态结构:介绍细菌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酸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细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细菌的显微镜观察、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细菌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物变质、伤口感染等与细菌有关,从而引出细菌这一章节的学习。

细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细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细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课时设计1.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形态;2.了解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内容1.细菌的基本特征:–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大多数为单细胞生物;–可以通过分裂进行繁殖。

2.细菌的形态:–分类标准:形状、大小、运动方式等;–常见形态: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3.细菌对人类的影响:–有益作用:如制药、工业发酵等;–有害作用:如导致感染、引起疾病等。

教学重点1.细菌的基本特征;2.细菌的形态。

教学难点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问答互动。

1.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长条件;2.了解常见的细菌疾病和预防方法。

教学内容1.细菌的营养方式:–自养营养方式:光合作用、化能作用等;–寄生营养方式:依托于宿主细胞进行繁殖;–腐生营养方式:从死亡物质中获取营养。

2.细菌的生长条件:–温度、湿度、氧气、营养物质等;–不同类型的细菌有不同的生长条件。

3.常见的细菌疾病和预防方法:–肺结核、炭疽病、霍乱等;–注意个人卫生、打疫苗等。

教学重点1.细菌的营养方式;2.常见的细菌疾病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细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讨论、小组展示。

1.3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产中的生物工程技术;2.掌握细菌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生产中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发酵法等;–以微生物为工具进行重要物质的生产。

2.细菌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制取抗生素、生产食品酶、制取植物激素等;–借助细菌来生产重要的生物制品。

教学重点生产中的生物工程技术。

教学难点细菌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讨论。

二、教学思路本教材重点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生长条件及对人类的影响,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些微生物普及性的、突出的特征。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细菌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培养学生防病意识,全面了解细菌的可利用性,重点讲解细菌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细菌的发现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五)作业:附板书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2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

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1.细菌的形态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

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 细菌知识结构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的营养方式:寄生或腐生知识要点1.细菌由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

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被成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观察,形态分可分为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 集中的区域。

有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的生有鞭毛。

与动植物细胞不同:(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DNA 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与植物细胞的不同:没有叶绿体与动物细胞的不同:有细胞壁4.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分裂n 代会产生2n 个个体。

5.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体积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的。

芽孢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遇到适合环境又会萌发成细菌,所以灭菌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2.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巴斯德——微生物之父——证实细菌的存在 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结构:单细胞个体,有细胞壁,无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导学过程一、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故事一: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2.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有时候家里的饭或菜做多了,我们常担心什么?展示一盆肉汤新鲜和变质后的对比照片,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能够答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肉汤后大量繁殖。

实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肉汤变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

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

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

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细菌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细菌教案 新人教版

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历程。

2.知道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3.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

四、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历程。

2.知道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3.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自学指导1.阅读课文58至61页。

2.巴斯德鹅颈瓶实验是怎么做的?得出了什么结论?3.巴斯德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4.细菌的形态?5.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6.细菌如何繁殖?细菌的芽孢是不是繁殖方式?7.填写《优化设计》41页。

检测:提问自学指导中的2~7。

补充讲解:1.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亦称“低温消毒法”。

在规定时间内以不太高的温度处理液体食品的一种加热灭菌方法。

此法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又不致损害食品质量。

分低温法(60~65℃)灭菌15~30分钟,高温法(70~80℃)消毒5~15分钟。

有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啤酒和葡萄酒等,不能加热到煮沸的温度(100℃),可采用较低的温度(70~80℃)灭菌,这种灭菌法首先由巴斯德发现,故此得名。

因其灭菌的对象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杀死无芽孢的肠道细菌。

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无芽孢细菌加热到60~65℃,经过15~30分钟可以死亡;而加热到70~80℃,则只需5~10分钟即被杀死。

牛奶用巴氏消毒法,用70~75℃或用80℃经几秒钟可达到消毒目的。

这样可以杀死致病菌,特别是无芽孢的肠道细菌,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细菌的形态3.细菌的结构4.细菌的营养方式5.细菌的生殖方式6.细菌的芽孢技能训练:1.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2.将甲、乙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中,几天后,甲肉汤变质,乙肉汤仍然保鲜。

请问:(1)乙保鲜的原因是________。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5.搜索相关资料,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如生物降解、生物制药等,制作PPT或手抄报,展示学习成果。
6.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瓶酸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酸奶中的有益菌是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酸奶中的有益菌就是乳酸菌,它是一种细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细菌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学生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混淆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准确的细菌知识体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想: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细菌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认识。
4.适时反馈,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总结反思,提升素养
在课堂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细菌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细菌形态微小,不易观察,学生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认识较为模糊;细菌的分类和命名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学生的认识有待深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帮助学生建立细菌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细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学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学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细菌的结构特点和生殖方式。

2. 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了解细菌的分类和分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细菌的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细菌的结构特点。

2. 细菌的生殖方式。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 细菌的生殖方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细菌模型或实物模型。

3.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菌。

2. 提问:你们对细菌有什么了解?细菌有什么特点?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结构特点和生殖方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课堂讲解1. 讲解细菌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

2. 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包括分裂生殖。

3. 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讨论: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食品腐败、疾病传播等。

实践活动1. 观察细菌的实物模型,加深对细菌结构的理解。

2. 进行细菌实验,如细菌的培养、观察等。

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

五、作业布置1. 绘制细菌的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细菌的知识,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改进。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

教案:细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繁殖方式,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分类和繁殖方式,能够分析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描述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细菌的科普短片或者展示细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菌的认知和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接触过细菌,他们对细菌了解多少。

2.学习新课(1)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微小、单细胞、无细胞核等),通过与真核细胞的对比,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细菌的特征。

(2)细菌的分类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分类方法,如细菌的形态分类(球形、杆状、螺旋形等)、色素分类(有色细菌和无色细菌)、营养方式分类(光合细菌和化学合成细菌)等。

(3)细菌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如二分裂、芽生、短节生殖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繁殖的速度。

3.练习与讨论(1)练习课堂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文献,观察和描述不同形态的细菌,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列举细菌的不同分类和繁殖方式。

(2)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对环境的影响。

4.拓展与应用(1)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条件(温度、湿度、营养)下细菌的生长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验中了解细菌的适应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

(2)野外调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调查,让学生观察野外环境中的细菌,收集样本并进行观察和分类,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深入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细菌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细菌的科普短片或图片。

2.细菌形态图片和文献资料。

3.实验所需的细菌培养物、培养皿等实验用具。

初二生物教案细菌

初二生物教案细菌

初二生物教案细菌教学目标:1. 知道细菌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以及生存方式;3. 能够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4. 理解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细菌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 细菌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1.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存方式;2. 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讲义、幻灯片和课件;2. 实验室或图示细菌形态结构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细菌图片,引起学生对细菌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如细菌是否有形态结构,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等。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0分钟)1.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核细胞器官,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简单。

2. 细菌的基本特征有:单细胞、无真核膜、无细胞器、靠有机物或无机物为能量来源。

3. 细菌可根据形状和染色性质分类,常见的细菌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三、介绍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存方式(10分钟)1. 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细胞内还有核糖体和质粒。

2. 细菌的生存方式:细菌可以是自养细菌(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有机物为能量)、异养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能量)或寄生细菌(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为能量)。

四、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10分钟)1.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芽孢形成。

2. 细菌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

五、细菌对人类的影响(10分钟)1. 细菌对人类有好坏之分,例如利用细菌制作食物和药物,但也会引发疾病。

2. 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疾病,如霍乱、结核病和肺炎等。

六、讲解细菌的防治措施(5分钟)1. 细菌疾病的预防措施有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等。

2. 细菌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等。

七、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通过小结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提醒学生再次复习细菌的相关知识,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如细菌的实验报告或细菌防治措施的论文。

《细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五篇)

《细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五篇)

《细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细菌》教学设计与反思《细菌》教学设计与反思.txt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

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

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

《细菌》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何剑(初中生物贵州安顺生物一班)评论数/浏览数: 15 / 182 发表日期: 2010-12-22 23:26:53一、教学分析:《细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课前教师应准备有关细菌的相关资料,以介绍细菌的发现史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

在讲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要引导学生对比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同时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存繁殖方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难点:对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觉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观察法。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发现史和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及多媒体视频,学生收集细菌的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㈠、细菌的发现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播放视频: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提出问题:1.细菌是是谁发现的?2.当时看到的细菌是什么形态的?3.当时人们又是如何认识它的?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什么?5.巴斯德对微生物研究的贡献有哪些?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以上问题。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4篇】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形态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可以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教案
一、教材分析
《细菌》一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

《细菌》的细胞结构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划分出来,构成了微生物中的一员,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和一些腐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中起到物质循环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的道理;细菌对人类的两面性,学生树立了能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观点
4、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各种能力的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三、学生分析
1、八年级学生大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已学过,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3、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分布与大小(我发放的资料介绍细菌分布的实验和细菌的大小,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组成甲乙两队进行辩论,教师补充)——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从“三维目标”学习收获加以总结。

老师作整体评价)——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小实验)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1、教学资源:教材内容、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2、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阅读材料,分析实验,汇报总结。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汇报总结。

4、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引出新知。

5、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

6、练习与反馈,评价与总结
7、知识拓展,课后延伸。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

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各种能力,尤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提升。

例如:通过细菌既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又对人有害的一面,学生能够树立对待事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等等。

我始终培养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提炼出相关的生物学观点、总结出生物学规律。

例如: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的范畴这一知识的学习,提炼出了生物具有多样性的观点。

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以上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点滴经验,很不成熟。

当然了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调整和改进。

教材中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例如:关于“ DNA”这一知识时,应联系公安机关破案常采用“ DNA”分析、推断犯罪嫌疑人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介绍。

在评价问题上,除老师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应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学生多层面活动的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