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八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下)》答案

合集下载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

专家解读:“国家行政机关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政府尤为关键。”姜明安说。
姜明安认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还需要完善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责任法。以制定政府职权清单与负面清单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职权配置法治化;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增强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严密规范的行政责任制、过错追究制,才能提高行政监察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
马怀德说,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发挥带头作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关键词:依宪治国
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专家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推进,是依法治国更深入、更透彻的体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遵守宪法不仅是公民的义务,更被融入为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这是此次全会的亮点之一。
其次,明确了党的领导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了依宪治国在战略布局中的根本性。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领导、人家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最佳实现形式。
【四中全会公报关键词解读】
——关键词:党的领导
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专家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学教授马怀德认为,我国在宪法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全会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阐述的非常清楚,应该明确的是,推进依法治国将加强党的领导,不是削弱党的领导。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15.3.25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15.3.25

4、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世界上有140多个主权国家有成文宪法, 有90多个国家有宪法宣誓制度。中华人民 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我们对宪 法宣誓,就是对人民宣誓,你的权力是人 民授予的,你必须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 宪法实施的职责,凡是人大及其常务会选 举或者任命决定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 职时要宣誓,增加它的荣誉感,增加它的 神圣感,增加它的责任感。今后国家主席、 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全国人大 正副委员长和各省市的省长、省人大主任 在就职时,就要面对宪法宣誓了。
法治政府标准: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 高效、守法诚信

十八大报告明确,到2020年要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这是对法治的唯一有时间要求的纲性目标。 明朝张居正“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 必行。”

宏观调控 公共服务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环境保护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
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 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 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分四个层次)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
孙 志 刚 案
3、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这将是2013年以来确定 的第四个新的政治性纪念日 (此前的包括12月13日“南 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日”、 9月3日“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 月30日“国家烈士纪念 日”)。12月4日原称“全 国法制宣传日”,现在正式 被定为“国家宪法日”。
名言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采用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说法,将法治理想与价值追求作为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部分。

关于法治精神,法学界赋予其六项含义,即宪法法律至上、追求公平正义、尊重保障人权、约束公共权力、司法职权独立、平等自由和谐。

对于这宏观层面的含义表达,结合我国的法律与实践,明确其具体的内涵,以多方面的措施来弘扬我国的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构建法治国家。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精神;六项含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十八大报告采用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说法,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排在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前,这说明我党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中更加重视法治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层面,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主观把握以及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

是社会主义法治运行的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和内在动力。

[1]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作用性逐渐体现在我国司法、行政以及立法机关的工作之中,只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我们才能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概念及其地位分析法治社会的建设不像事先没谱的蜜蜂筑巢和机遇偶得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而像根据图纸进行的大厦施工,必须以一定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作为指导。

[2]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层面,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想、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三个方面。

它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主观把握,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

其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法律健康运行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此次会议为节点,中国将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中国的依法治国将从政治方略走向全面、系统的法治实践,在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引领下的中国号巨轮必将走得更稳健、更精彩。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的竞争,国家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制度的现代化。

法治作为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四中全会给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答案,描绘出了一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

一、法治承载中国治国理想法治承载着中国的治国理想,也构筑起中国的治国大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走过了一条艰难探索、创新发展的不平凡道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此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就依法治国作出重要论述。

随着一次次的阐述,新一届领导集体依法治国的理念愈发明确,路径也愈发清晰。

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石;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

四中全会以高远的立意、宏大的构架、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了升级版的依法治国。

二、法治的基础是良法善治四中全会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良法善治是人类古老而崇高的法治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有永远在路上的准备。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202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让依法治国有了现实的制度基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立法的终结,相反,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法律体系,以此为转折点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立法时代。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八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下)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八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下)

第一部分 ;判断题1. 四中全会提到的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指出要坚持正确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针。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2. 现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权责对等的观点,认为正确 √有权利就有相对应的责任。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3.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正确 √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其中《决定》特别强调了契约精神和公序良俗的重要地位。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4. 在征信机制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站在失正确 √信惩罚一边,而不是守法诚信褒奖。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5. 法治文化的核心就是法治意识。

要弘扬社会法治精正确 √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就必须人人信仰法治,有法律意识。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第二部分 ;单选题1. 根据本讲,征信机制包括( )。

正确 √A. 银行B. 企业C. 个人D. 以上都是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答案分析: 无2. ( )在维护群众权利,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正确 √A. 强化法律B. 法治教育C. 民主意识D. 以德治国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3. 本讲认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正确 √维权意识不强的根源在于( )。

A. 封建人治B. 封建法制C. 封建礼教D. 封建文化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4.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是( )。

正确 √A. 依法治国B. 以德治国C. 权责相依D. 契约精神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答案分析: 无5.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 )进行编纂。

正确 √A. 行政法典B. 商法典C. 民法典D. 刑法典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答案分析: 无6. 群众利益维护体系有( )。

(学习心得体会)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心得体会)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全会绘就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路线图,提出了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意味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首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求高度重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国家治理体系主要是指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法律安排。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以法治为基础建构的,更加强调对公共权力的合理配置和依法制约,把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治理。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始终坚持“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逻辑和理念,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简政放权,关键是要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克服将改革与法治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树立“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依法改革观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推进改革。

这就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切实加强立法工作,确保改革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用立法及时巩固改革的成果。

授课: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

授课: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
(3)恢复司法机构,完善工作程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第二阶段(1978—2014)
2.
1992—1999
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建设,由此进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设 的经济基础,也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依
孔子:
一个“六”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老十六字方针)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体系
必须遵守和执行法律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 按照法律严格执法 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 人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
法治中国的前提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个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 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 手,这是对中国法治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是 对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也是新时期“法 治国家”的“升级版”。
【三个“统一”】
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 一起来;
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 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 开展工作统一起来;不同于西方三权分立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
学习的内容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概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三、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 点击添加文本
四、全会《决定》的新亮点
五、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概况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自学课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读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辅导)》考试参考 100分30. (2分) ( )的目的是为了公民利益的实现,而不能是自身利益的实现;在政府向公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公民意志,而不是政府意志。

正确答案服务政府31. (2分) 党的( )之后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为政治体制改革和实行法治奠定了重要基础,有法可依、有法必伏、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司法公正原则,司法公开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等现代法治原则,先后在国家立法中得到确立。

正确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32. (2分) (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素,坚持和完善这三大要素,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正确答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33. (2分) ( )体现在文化发展的同时文化立法却未能跟进,导致文化法律体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在网络安全、网络信息保护、新媒体、自媒体等领域。

正确答案文化立法滞后34. (2分) ( )就是把合法性判断作为思考问题的前提,其主要表现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法律及其基本原则对人思想的影响。

正确答案法治思维35. (2分) 政府的( )指政府主要从事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公共义务教育、公共疾病防治、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等,它是政府职能的保障。

正确答案社会职能36. (2分) ( )体现在现行文化法律体系中,管理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居于核心地位,其相关法律法规数量多,相对而言保障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

正确答案文化立法重管理、轻保障37. (2分)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应当具备一定的功能。

( )主要是政府提供市场秩序包括规划、引导、制定规则、纠正失灵等,以及政府对市场秩序的监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还提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要求。
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绝不是直接干预司法,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来保证。《决定》指出,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在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在思想领导方面,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成为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植根于广大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深处,成为广大法律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在政治领导方面,就是要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反映到立法之中。在组织领导方面,就是要加强法治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在法治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带头依法办事,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一总目标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让法治阳光照耀每一个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让法治阳光照耀每一个人)

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 社会氛围
公正司法
法治中国的防线
全民守法
法治中国的基础
一次不公正的判决, 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流, 而不公正的审判却毁坏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源。

—弗兰西斯·培根
1/8/2015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的新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 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法治中国” 的基本标准。 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 严格执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 司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全民守法 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四者缺一不可。
(3)恢复司法机构,完善工作程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第二阶段(1978—2014)
2.1992—1999 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建设,由此进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 经济基础,也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依法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老十六字方针)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体系
必须遵守和执行法律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 按照法律严格执法 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 人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
法治中国的前提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
严格执法
法治中国的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 生活中,处处有维护社会有序
运行的行为规则,如道德、纪
律、章程、法律等。其中,法 律是最强有力的。国家的治理 就需要这样的规则。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作者简介:杜敏(1987-),女,山东省淄博市人,硕士,科研处教师。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杜敏(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精神;法治文化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法治化的顺利推进。

法律与任何制度性的东西一样,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美国现代化问题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化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法治的目的是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就是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使社会和平与安宁。

社会建设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更离不开必要的文化基础,法治文化可以认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一。

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是现代社会的建设,法治文化理所当然要纳入整个文化建设之中。

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加强法治文化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民主与法治具有内在统一性,真正的民主离不开法治。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作者:来源:《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02期【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但是,目前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带下用,要依靠制度形成法治文化。

【关键词】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治国理政;弘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总的来讲,今天依法治国,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努力建设法治社会,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一、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但是,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问题累积是不少的,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从执法和司法领域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依然存在。

三拍现象依然突出: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执行、拍屁股走人。

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有些党员干部执法意识差,虽然我国提出依法治国30多年了,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里,法律意识还是淡薄的。

(二)从公民和社会的法治意识角度分析,民众没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

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

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作者:乌洗尘来源:《新长征》 2015年第5期乌洗尘自从2014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正式升级为“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做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其中的第五大部分,突出强调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一重要内容。

一、法治社会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1.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对这一目标的具体阐释中提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这其中显然有着对法治社会建设的清晰定位,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社会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2.法治社会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重要支撑。

从四中全会《决定》可以看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的核心内容。

其中,法治国家强调的是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强调的是依法行政,而法治社会的关键则在“全民守法”。

《韩非子·有度》有云:“一民之轨,莫如法”。

这鲜明地指出了规范民众的方式方法中只有法律是最合适的。

民众如果都能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则建设好法治社会指日可待。

因此,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法治中国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础和环境。

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是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依托和支撑。

如果忽视法治社会建设,则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也将难以实现。

3.法治社会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之一。

人民主体地位的最集中体现其实就是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应当学会加以善用。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者:王敬全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3期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

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法制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关键词:法治精神;法治文化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这是我们党站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提出的治国理政新要求。

(一)弘扬法治精神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弘扬法治精神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必然要求。

一部人类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法治发展史。

历史与实践表明,法令张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宗旨和执政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

我们党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治国理政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民主人权公正和谐熔铸于法治建设实践,牢固确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弘扬法治精神必须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标志,法治精神以其凝结人类对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共同精神追求而体现法治的价值和意义,是培育和滋养国民素质的重要源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八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下)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100.0 分!
您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 本讲认为,在守法诚信机制建立方面,我们应当站在诚信褒奖一边而不是失信惩罚。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本讲认为,职业章程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均不具备法律效力。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现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权责对等的观点,认为有权利就有相对应的责任。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学习的效率。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在征信机制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站在失信惩罚一边,而不是守法诚信褒奖。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是()。

正确√
A. 依法治国
B. 以德治国
C. 权责相依
D. 契约精神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2. 根据本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重视()的作用。

正确√
A. 法律
B. 道德教化
C. 文化素养
D. 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进行编纂。

正确√
A. 行政法典
B. 商法典
C. 民法典
D. 刑法典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4. 根据本讲,征信机制包括()。

正确√
A. 银行
B. 企业
C. 个人
D. 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5. 本讲认为,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核心是()。

正确√
A. 法治信仰
B. 法治责任
C. 法制意识
D. 法治义务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 本讲认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的根源在于()。

正确√
A. 封建人治
B. 封建法制
C. 封建礼教
D. 封建文化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 ()在维护群众权利,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正确√
A. 强化法律
B. 法治教育
C. 民主意识
D. 以德治国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根据本讲,下列不属于在法治社会建设中能起积极作用的是()。

正确√
A. 幼儿园同学
B. 行业组织
C. 商会组织
D. 社会团体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本讲认为,广义的法治是指()。

正确√
A. 人治
B. 德治
C. 法律法规
D. 职业规范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 群众利益维护体系有()。

正确√
A. 利益表达机制
B. 协商沟通机制
C. 救济救助机制
D. 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正确√
A. 全民普法
B. 全民尊法
C. 全民守法
D. 全民学习
E. 全民维权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2. 下列属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的综合防控体系的是()。

正确√
A. 教育安全
B. 网络安全
C. 医药安全
D. 环境污染
E. 安全生产
您的答案: BCDE 正确答案:BCDE
答案分析: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具有较多的民族地区。

而民族地区就涉及到民族关系,涉及到群众()问题。

正确√
A. 利益
B. 经济
C. 文化
D. 教育
E. 宗教
您的答案:AE 正确答案:AE
答案分析:
4. 本讲认为,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的建设过程中需要()。

正确√
A. 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消除滋生腐败的体制弊端
B.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利,化解所有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C.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的综合制度,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D. 构建对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制度体系
E.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您的答案:BCDE 正确答案:BCDE
答案分析:
5. 提高法治化水平的方法有()。

正确√
A. 综合治理
B. 坚持治理
C. 强制治理
D. 依法治理
E. 源头治理
您的答案:ABDE 正确答案:ABDE
答案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