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77套)
陕西省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醉其中的想象世界。
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洁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
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探讨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
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
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赞扬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熬炼元本,雕砻(lóng)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跑。
”可见刘禹锡也特别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
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
意境超出于详细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详细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
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状况。
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需借助意象的比方、象征、示意作用。
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方、象征、示意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
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方、象征、示意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
只要是熟识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肯定要靠比方、象征和示意。
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023.11)(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10分)(一)(5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_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3)鹰击长空,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呦呦鹿鸣③.鱼翔浅底④.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啸、呦、翔、拔。
(二)(5分)按要求选择。
2.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规律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反省、知新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市XX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中文系学习是我的理想。
⑤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⑦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有几处画线部分存在不得体...的表达?()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2.D 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云南省楚雄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撼力、科幻想象的创造力、科幻人文的认知力,《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国式情感、中国式精神的多重表达,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中,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始终坚持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
“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流浪地球》科幻想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创新视角。
在《流浪地球2》中,“中国视角”的叙事核心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以此锚定了中国式科幻叙事价值立场。
置于未来世界中央的中国,在不可预知的生存危机面前,为拯救世界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
同时,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
当妻儿抽签无果无法进入地下城避险时,刘培强选择了再次面试航天领航员为家人获取名额;为了给予已经去世女儿完整的生命,图恒宇不惜以身试险,将女儿的数字生命储存卡接入超级电脑。
一个甘愿牺牲,一个敢于冒险,爱情与亲情迸发出中国式情感的光辉,呈现出中国式情感中真实质朴的底色。
《流浪地球2》以中国精神升格中国科幻文化。
如果说“中国叙事”与“中国情感”是在科幻类型的故事层面建构中表达,那么《流浪地球2》更深层次的主题与思考,则是在营造十足科幻视听魅力的同时,将中国价值更具哲理思辨性地呈现出来。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孕育了“协和万邦”的和平发展愿景,催生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智慧,成就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包容性治理理念。
影片将这些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与人文思想,注入科学精神、科幻想象,通过片中人物的关键抉择予以表达。
面对末日危机,身处看似不可逆转的困境,人类如何选择?在一系列基于科学认知的拯救地球群体行为中,影片凸显了“责任”二字的千钧之力。
责任之下,有人物个体带有生命呐喊的情感选择、价值选择、文化选择;责任之上,更有中国代表坚守的解决方案——“团结”与“坚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应对月球危机。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doc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注:该试卷分第Ⅰ、Ⅱ卷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把所有题目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计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zé)弄堂(nîng) 长歌当哭(dàng) 引吭高歌(háng)B.激亢(kàng)惩创(chuàng) 博闻强识(shí) 妄自菲薄(fēi)C.漫溯(sù) 瞋目(chēn) 拱手作揖(yī)叱咤风云(zhà)D.论语(lùn) 解剖(pāo)殒身不恤 (xù) 遒劲有力(jìn)2.下面词语字形只有一个错误的一组是()A.寥阔峥嵘遏制箫瑟一愁莫展 B.斑斓神洲急躁哀惋激浊扬清C.寒喧青荇雾蔼箕踞金壁辉煌 D.飘泊旗杆惆怅煽动历尽苍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意在沛公划好了的。
C.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的境地。
...,我为鱼肉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B.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C.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固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
(摘编自张志坚《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疆班(新人教版 第165套)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疆班新人教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瓦菲(fēi)典押(diǎn)酱碗(jiàng)青苔(tái)B.荆棘(jí)掐死(qiā)雕花(diāo)火钵(bó)C.忸怩(niǔ)臂膀(bì)冰屑(xiâ)团箕(qī)D.炖肉(dùn)凌辱(lín)叱骂(chì)漂泊(bō)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A.伴侣慷概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D.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B.我刚刚学习绘画,请您务必多加指教,感同身受。
C.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领奖台。
D.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强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都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B.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善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新变化。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D.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徐志摩,现代诗人, “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其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影响。
《再别康桥》是他的重要作品。
B.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代表作有《黎明的通知》《北方》《向太阳》。
C.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说理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同属于先秦历史散文。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70套)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荇.(xìng)骨髓.(suǐ)扼腕.(wǎn)百舸.争流(gě)B、忤.视(wǔ)顷.刻(qǐng)忸怩..(niǔ ní)切齿拊.心(fǔ)C、自刎.(jǐng)团箕.(jī)瞋.目(chēn)挥斥方遒.(qiú)D、惆怅.(chàng)漫溯.(sù)凌侮.(rǔ)夜缒.而下(zhuì)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契约河畔斑斓长蒿B、漂泊浮藻颓圮家具C、目炫典押凄惋熟识D、笙萧叱骂焠火廖廓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本来行路难,如件件在意,就更束缚了自己的脚步。
要想走好,对有些事情不以为...意.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能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
C、夏令营活动对于学生们增强身心健康、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D、交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财产、人民生活及生命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5、下列各项中,对《大卫 .科波菲尔》表述正确的一项()A、《大卫 .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写的“半自传体”小说。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狼烟王朔狼烟是古代战争时传递军情的信号。
烟起狼烟,军情紧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处于狼烟四起的时代,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那么,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有没有狼烟呢?答案是肯定的。
狼烟是信号,是警报。
狼烟一旦升起,战争就要爆发。
狼烟升起,意味着战争即将来临,是战争的前兆。
战争,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是一场灾难。
因此,狼烟是令人恐怖的。
狼烟一般由人放。
放狼烟的人,必须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他熟知放狼烟的规则和程序,而且有着丰富的放烟经验。
一旦敌人入侵,他立刻放烟报警。
狼烟升起,敌人已近在咫尺。
狼烟分两种:一种是狼烟,另一种是狼火。
狼烟一般用来报警,狼火则是用来攻击。
狼火放得远,烟不易散,所以攻击力强。
狼烟放得近,烟易于散,所以报警作用明显。
狼烟一般由人放,也有由人指挥放。
放狼烟的人,是信号兵。
信号兵一般由军人担任,他们受过严格的训练,放烟准确,而且动作熟练。
狼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狼烟文化,体现了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爱国主义。
狼烟是战争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我国古代军队的英勇和顽强。
狼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狼烟,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狼烟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古代战争文化的高度发展。
狼烟,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
(选自《王朔散文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以“狼烟是古代战争时传递军情的信号”为引子,引出对狼烟的思考。
B. 文章通过对狼烟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战争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C. 文章中提到“狼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说明狼烟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D. 文章结尾提到“狼烟,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表明作者对狼烟文化的肯定和赞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狼烟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战争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寂寥.(liáo)槎桠..(chá yā) 蛰.(zhé)居异境书声琅.琅(lǎng)B. 黏.合(nián) 木讷.(nè)曝.(pù)背谈天荦.荦大端(luò)C. 颓圮.(pǐ) 戏谑.(xuè) 噤.若寒蝉(jīn)拾.级而上(shè)D。
纰.漏(pī) 稔.知(shěn) 弄巧成拙.(zhuō) 百舸.争流(g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考生要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本题中,A项,“书声琅琅”的“琅”应该读láng,“琅琅"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C项,“噤若寒蝉”的“噤”应该读jìn,“噤”,指闭口不作声,像冬季的蝉那样一声不吭.“噤若寒蝉”原指像冬季的蝉那样停止鸣叫,后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意.D项,“稔知”的“稔"应该读rěn,“稔知”指熟悉,熟知。
故选B项.【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拾”多半考的是shè的音.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红烛》)(2)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峨日朵雪峰之侧》)(3)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致云雀》)(4)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百合花》)A.zhǐqìbìng jiànB.zhīxiēbìng jiānC.zhīxiēbìn jiànD.zhǐqìbìn jiā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义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B.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至难以分辩。
(《致云雀》)C.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篷松松的刘海。
(《百合花》)D.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哦,香雪》)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遏:阻止。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霜天:霜雪降临的冬日。
C.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
(《百合花》)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D.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百合花》张皇:惊慌不安的样子。
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移动支付关涉国家金融安全,如此大的移动交易规模,“倒逼”监管部门未雨绸缪,尽可能预料可能出现的风险。
B.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他的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C.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屏幕,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5分)(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
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
《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
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
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
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
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
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
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
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
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
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
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
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
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坍缩(tān)搪塞(táng)逡巡(qūn)咄咄逼人(duō)B. 罪愆(yǎn)怆然(chuàng)赍发(jī)恓恓惶惶(xī)C. 恓惶(xī)潦倒(liáo)央浼(měi)瘦削不堪(xiāo)D. 迤逦(yǐ)踌躇(chú)肄业(sì)扪参历井(mén)答案:A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了。
”B. 近日,某市公安机关在打击“两抢一盗”的专项行动中,首当其冲,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
C. 这家商店的商品货真价实,服务周到,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D. 这位年轻的作家虽然没获鲁迅文学奖,但他的作品确实脍炙人口,深受读者喜爱。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 我们要重视古典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所产生的精神影响,并努力引导他们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D.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看来,愚于外,而智于中,表面糊涂的人,未必没有大智慧。
B.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C. 到底是去黄山旅游,还是去九寨沟旅游?我们一家人还没有商量好。
高一语文期中的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的试卷及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完整版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惊愕(jīng è)沉默(chén mò)B. 漫步(màn bù)稳健(wěn jiàn)残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C. 精湛(jīng zhàn)磅礴(páng bó)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D. 纤夫(xiān fū)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艳阳高照(yàn yáng gāo zh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差异很大,所以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B. 近来,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使得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D.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经据典,使我们深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
B. 她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对待同事热情周到,深受大家的喜爱。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一线。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为人却非常谦虚,从不张扬。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这次的成绩提高了。
变换后:他的成绩这次提高了。
B. 原句:我们都认识他。
变换后:他我们都认识。
C. 原句:这个消息令人震惊。
变换后: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消息。
D. 原句: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变换后:我有自己对这个问题看法。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77套)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2013年10月一、积累与运用(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游目聘.(chěng)怀苇.(wěi)草御.(yù)风而行拨.(bō)冗B.水流湍.(tuān)急修禊.(xì)胶.(jiāo)柱鼓瑟飓.(jù)风C.呼天抢.(qiāng)地震颤.(chàn)无以伦.(lún)比嘲讽.(fěng)D.濒.(bīn)临绝望鸟瞰.(kǎn)响遏.(è)行云鲲.(kūn)鹏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金风阵阵,菊香遍野,梁子湖的螃蟹个儿大,只只都脑满肠肥....,吃起来鲜美无比。
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逸兴遄飞....的文化情怀,波澜壮阔的文化创造,是我们古老祖国永葆活力的源泉。
D.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没有“增量”,只吃“存货”,谁都难免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温总理访问非洲七国期间,承诺将继续向七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援助,包括建立农业示范中心和乡村小学、派遣医疗队、赠送抗疟疾药品、培训各类人才等,受到了各国高度赞扬。
B.鲁迅文学奖因涉及广泛的题材、体裁,及时反映当前文学创作成就而备受关注;这个见证时代精神的文学奖项不仅成为衡量民族文学成就的标准,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示。
C.青藏铁路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族坦途、文化通衢”。
它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通道,也使得更多的百姓圆了前往青藏旅游的梦想。
D.“三峡模式”不仅让国内企业具备了自主开发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而且引进了世界著名制造厂家的先进技术,从而使我国水轮发电机组的制造水平和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
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
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
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
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
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
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
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
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
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
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
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
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
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
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
一旦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
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
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
……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
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1.下列有关成为明星的途径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星是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
B.成为电影明星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还需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
C.邻家男孩和女孩参加各类选秀节目,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就有可能成为明星。
D.只要参演一部电视连续剧,每天晚上出镜,就一定能成为明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3.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明星。
二、古文阅读(19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共: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何,哪里)B、以.其无礼于晋(凭借)敢以.烦执事(因为)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这里作动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见识短浅)D、郑既.知亡矣(已经)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6.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晋“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7. 翻译下列句子(10分)(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分)(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分)三.诗歌阅读及判断(每题3分,共15分)(一)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片断,回答问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①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②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③8.诗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A.①说明其卑微。
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
③倾注了对她的感情。
B.①交代我与她的关系。
②表明我以她为骄傲。
③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C.①说明我与她的关系。
②说明其卑微。
③表明我的深厚感情。
D.①点明身份。
②突出对她的热爱。
③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
9.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话告诉我们()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C.“我”不忘养育之恩。
D.“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0.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句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11.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2.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中,诗人虽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同样形象地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四、默写(5分)13.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5分)①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③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④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⑤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0分)痛哭和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待你孝养,等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