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首诗

合集下载

怎样读懂一首诗

怎样读懂一首诗

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⑤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⑥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 读懂诗歌 知识讲解

古诗词鉴赏   读懂诗歌  知识讲解

高考解决方案读懂诗歌读懂诗歌高考考什么(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怎样读懂古诗词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如: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2.2012年北京卷《柳堤》,题目中可显露出信息,作者在种满柳树的长堤观景而发感慨,即为借景抒情。

所以读诗歌时,先抓住景色特点,再细分析诗人传达的情感。

3.2011年北京卷《示秬秸》,“示”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通过下文注释可知道“秬”“秸”是作者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可知作者写作的目的是给两个儿子指出一些人生道理,以作警语。

并且通过诗歌的小序也能得到本诗的写作目的,所以在阅读时,注重读出示警的内容。

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

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有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体。

读懂诗的方法

读懂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1
了解诗歌的特点。

古诗通常具有音韵、节奏和意象三个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注意词语场菊的意义。

古诗中的词语通常具有多种意义,因此你需要注意词语的意义,才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
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熟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4
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

古诗的背景信息包括诗人的生平、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等。

了解这些背景信够册息可以帮助
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5
多读多练。

最后,要想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练。

你可以选择一些适光新往合你的古诗来读,并不断练习,这样才能提高你的读懂古诗能力。

如何读懂古诗词?

如何读懂古诗词?

如何读懂古诗词?简而言之,我认为在知人论世、充分诵读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悟。

一、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二、享受诗歌之美。

(一)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二)音乐美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三)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烁集中而形象的语言。

(四)要学会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一些古典诗词。

1、节奏———本来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则的强弱,长短现象。

诗人则通过构成诗句的词的字数和字的声调来体现诗歌的节奏,使诗句出现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显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朗读诗要注意节奏,正确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感情:轻松愉快节奏:明快朗畅激愤昂扬急促有力哀怨悲伤低沉缓慢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

例:“床前/明月光”或“床前/明月/光”“两个黄鹂/鸣翠柳”或“两个/黄鹂/鸣/翠柳”2、韵律——主要是指诗歌中的押韵规则和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格式。

(1)押韵,就是为了把音调和谐而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某些诗句的末尾,故又叫“韵脚”。

一般来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押“ang”韵。

(2)平仄——是指声调,平声指阴平、阳平,仄声指上声、去声、入声,诗歌的每两句往往是平声和仄声相对,特别是绝句的三四句和律诗的三四句、五六句。

古诗一般以平声收尾。

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读懂诗词的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

高中语文课件-1.如何读懂古诗

高中语文课件-1.如何读懂古诗

▪ (4)、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试着翻译 为白话文(个别字词难以理解,可暂时搁 置)
▪ (5)、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关键词、句,揣 摩诗歌蕴含的情感
▪ (6)、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 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 (7)、看命题者给出的所有题干,看看是否 有某种暗示
▪ (8)、综合以上各点,综合考虑诗歌所写内 容和蕴含的情感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 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 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 意足、踌躇满志。
旨的关键句)
▪ (1)捕捉诗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 如:愁、喜、 客等等
▪ (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点明感情的句子
▪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沦落天涯之 恨。
▪ (3)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代写作缘由或奠 定感情基调,尾句往往会直接点明主旨。
▪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春日忆李白》题目中的“忆” 就直接点出了对李白的思念与仰慕。再如《春夜喜雨》 《天净沙·秋思》
▪ 作用3:题目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因为相同 的诗歌体裁,有大体相似的诗歌内容。如《鹧鸪天·送 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知作者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 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 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 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 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

读懂诗歌四步法

读懂诗歌四步法

读懂诗歌四步法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认为小学生如果能够学会仔仔细细地去品味一首古诗,对他们学习语文大有益处。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生如何真正地读懂一首古诗。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同时也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这里,我就简单地给家长们明确一下孩子学习古诗时应该做到的4个步骤。

很多小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爸爸妈妈说出一首古诗的题目,他们能比较顺畅地把这首古诗的内容背出来,但是作者是谁,写作背景如何他们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因此,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走进诗人。

一、知诗人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

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写作背景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讲解,这时候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这对我们把握整首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解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

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的意思是咏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潘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学生在第二天要学习新古诗时,前一天晚上自己尝试去理解诗题。

结合课下注释,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明天的课上就可以和正确的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

三、明诗意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薬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菜萸”来理解。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一、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三、抓“意象”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

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

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面临当前大信息量的高考语文试卷,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完成所考题目,拿到应该拿的分数,已经成为目前应考的一个课题。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一起来看看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读懂古诗呢?我的经验是,可以分四步迅速抓住主要信息来读懂古诗,也就是四看:一看标题作者,二看意象炼字,三看省略倒装,四看尾联注释。

一看标题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先读题目,且不可跳过。

因为题目或为写作的缘由,或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或与作者当时写作的场景有关,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因此看题目就是审题,看题目就是思考问题: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把思维由表层引向里层。

如杜甫《秋雨叹》这一题目交代写作缘由,王维《山中送别》这一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北陂杏花》这一题目交代写作对象,杜甫《恨别》这一题目交代写作情感。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看作者,想作者人生境遇,想作者诗歌的一般风格。

人生境遇影响作者的情感取向,而每类作家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乐天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诗含蓄绰约,杜牧诗清丽俊逸。

了解作者的诗风,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语言有很大帮助,同时诗风也可能是命题点。

二看意象炼字:意象传情思,炼字为诗眼。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抓关键词,看意象就是抓关键名词。

特定的意象,往往包含特定的情感,而且是古代诗人在创作中已经形成的一套符号系统:诗中写了“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诗中写了“月亮”,往往表达“思乡”之情;诗中写了“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写了“鸿雁”,往往抒“羁旅伤愁”的情感。

只有迅速把握意象寓意,才能迅速把握诗歌的内容,迅速把握诗歌的意境,迅速领会诗歌的主旨,迅速感知诗人的情感。

考场速读诗歌,抓关键词还要抓住“情语”,尤其是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意象后面的动词形容词。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六入手”被誉为是古诗的黄金标准之一。

“六入手”是说诗歌要具备六种要素,才能称得上是一首好诗。

这六种要素分别为六字、入心、如画、寓情、抒怀、摹景。

作为爱好古诗的人们,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探索,才能真正读懂古代诗歌中的“六入手”。

我们来看六字。

六字是指古代诗歌的字数要以六字为主。

六字的诗句简洁明了,无冗赘之言,表达了诗人的深刻思想和感情。

六字的诗句往往具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六字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入心。

入心是指诗歌要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一首好诗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引起共鸣。

古代诗人通过精准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诗歌真正触动人心。

比如《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两句诗描写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想念之情,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内心。

如画。

如画是指诗歌要形象生动,能够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画面。

古代诗人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绘,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感。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和地上的霜,使人仿佛置身于此情境之中,产生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

第四,寓情。

寓情是指诗歌要有深刻的情感寓意。

古代诗人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自己的情感寓意。

比如《春晓》中的“窗含青,桃含笑,春风拂槛,落絮轻。

”这四句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

摹景。

摹景是指诗歌要有真实的写照和描绘。

古代诗人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比如《登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生命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和审美情趣。

以“诵读法”三步读懂诗歌

以“诵读法”三步读懂诗歌

以“诵读法”三步读懂诗歌作者:周立群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第32期中国是诗的国度,是我国宝贵的古典文化遗产。

古典诗歌的格律、节奏、音乐感,让今天的我们读起来,依然是那么的韵律优美,朗朗上口。

在我们的古诗教学中,诵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它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的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味古诗情感,从而产生美的享受。

一、初读读准诗歌的节奏中国古诗十分讲究平仄、押韵,也正因为如此,它的节奏感、音乐感都极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更不用说词这种形式本来就是用来唱的,音乐感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古诗词流传到今天,虽然有些字的读音已经变了,但它的韵脚用普通话去读,基本上也还是能对得上的。

我们在教一首诗歌时,虽然不再要求学生像古时那样摇头晃脑般地诵读,但通过诵读去掌握一首诗歌的节奏韵律,进而理解诗歌的情感意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作为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去掌握一首诗歌的节奏、韵律。

引导学生读出诗韵,读出诗歌的美感。

古诗一般来说都有固定的节奏和停顿。

我们在讲授诗歌时,首先就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一般节奏变化,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容易体会到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从而爱读诗歌,爱上诗歌。

一般来说,五言诗一般为二二一拍和二一二拍,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二一拍和二二一二拍,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两种节奏交错运用,形成一首诗歌独特的节奏美感。

帮助学生注意到这些诗歌的音调节奏,这样,他们可以更容易地读出诗歌抑扬顿挫,更容易读出诗歌的美感,这对于后面的理解诗歌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美读读懂诗歌的情感对于古诗来说,诵读不仅仅是逐字逐句地把句子读完就算了,还必须在读的过程中,领略诗歌的抒情美,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美读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内涵情感的重要方法。

如何读懂一首古诗

如何读懂一首古诗

如何读懂一首古诗
1、要关注题目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主要切入点。

2要关注作者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代表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

3要关注注释
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语,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特点或时代背景。

4要关注题材
5要关注意象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境。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6要关注细节
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7要关注“情语”
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

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如何读懂一首诗

如何读懂一首诗

一首陌生的古典诗歌,我们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它读懂呢?一、注重诗题。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从诗题之中,我们往往能明确诗歌的类别,进而把握其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

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或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

二、把握意象。

意象即诗中的景和物,由于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及感情,因而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等。

三、进入意境。

意境即诗中客观之景或物与诗人主观情感的融合,简言之便是情景交融。

古诗中情与景的关系,或先景后情,触景生情;或先情后景,缘情布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概言之便是,用特定的景来抒发特定的情,或者说根据特定的情来选用特定的景。

故此,我们在阅读中,就必须借助联想、想象,再现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体悟诗人的主观感情,进而走入诗人营造的或优美、或寂寥、或苍凉悲壮、或雄浑阔大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四、品析语言和技巧。

品味语言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炼字——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应联系全诗主旨,从谴词、造词、修辞等方面进行仔细揣摩,以品味其妙;二是语言风格——直白与含蓄,质朴与绮丽,沉郁与豪迈等。

赏析技巧可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二是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互文、通感、用典等;三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衬托、对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除上述四点外,还应关注背景以知人论世,重视注解以读懂暗示。

做到了这些,读懂一首陌生的诗大概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该怎样读懂一首古诗

我们该怎样读懂一首古诗

我们该怎样读懂一首古诗我们该怎样读懂一首古诗在高考中,古典诗歌鉴赏是必考题,命题者一般设计两个问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近两年高考,模板化的题目越来越少,读懂诗歌成文正确答题的前提。

很多学生在诗词鉴赏上失分的根本原因是读不懂诗歌,进入不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那么我们该怎样读懂一首诗。

一、要读懂,首先要了解一些诗歌的特点(一)古典诗歌用文言文写成,而古代往往一字就是一词,并且常常一词多义,还有许多的古今异义词,所以,我们应该有很好的古文功底。

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之“信”乃“随意”之意;《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之“信”乃“信使”之意。

这些多义词必须从文言文的学习中积累下来,否则理解诗歌就是一句空话。

再有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凝练,往往含有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

如同是“空”字,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中是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突出其静;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都有“徒然、白白地”之意;《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则是“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结果的”意思。

(二)了解诗句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即所谓的“诗家语”。

由于格律诗受到平仄、韵律的限制,诗人在写诗时,常常采用一些倒装句式。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当是“应笑我多情”;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当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还有句间倒置的,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其实是诗人一路走来,先看到“绿杨荫里白沙堤”,然后才有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感慨。

甚至还有将整个时空顺序倒置的,类似我们今天的倒叙手法。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应该是诗人半夜坐船返乡,因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才将船靠岸的;又由于落地,心绪不宁,难以成眠,才在百无聊赖中去观看舱外在月色中模模糊糊的“江枫渔火”,不知不觉中“月落乌啼”拂晓来临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考生如果忽视了“注释”所说“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 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答案的准确度势必受到 影响。
参考答案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 重怀古。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 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 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 构上起什么作用? • 【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 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亮是思乡 的代名词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看题目
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 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 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 “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 “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 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 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C、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的文人从军,自然要用诗歌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 叙写边塞的生活,表达思乡的情怀;有的文人隐居山林 四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有的文人献诗 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干谒诗则应运而生。 希望建立军功,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意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反映边塞生活,如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 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 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 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本诗主要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书愤》着重表 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分析:回答此题,就要走近作者。
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 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 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 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 居家乡,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 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 相感情。
•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 “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 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D、宋人注重礼议、抒发羁旅行役情
宋人喜欢议论连写记叙性的文章也如此,如王安石的 《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名曰山水游记, 其实均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议理。此风侵染诗歌,因而 宋人的哲理诗就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如王 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 又如秦观: 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 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节一 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此词写贬谪之哀情。绍圣元年(1094)春,秦观坐 党被贬,行前重游西城金明池、琼林苑,触景生情,忆 起当年游园,不禁悲从中来,遂有感而发。
• 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简析】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 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 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 暗淡景色 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 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 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 暮,秋云暗几重。
•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 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丰山有九 种,霜降而鸣。 •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 了什么?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坚贞、高洁品格 的象征
谐音双关 爱恋思念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 爱情的象征
燕子双飞经常用来 反衬离人的孤寂
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 到来。 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 情
献诗以求引荐,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离别思乡之作,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末悯农怜民。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 生灵涂炭,文人怜之,于此有悯农怜民诗的兴起,如聂 夷中的《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四看 • 看题目 • 看作者、背景 • 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 看诗中意象
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
一.看题目。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 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 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 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 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丁香,指愁 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四.看意象。
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 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 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 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 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读诗词的 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 为突破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柳”、 “留”二 字谐音, “柳”多 经常暗喻 种于檐前 离别 屋后,常 “柳丝 作故乡的 (思)”飘 象征 忽不定,常 作遣愁的凭 借
(1)社会背景知识概览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 时代的烙印。 A、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 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在 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 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又如北朝乐府《琅琊王 歌辞(其一)》说新买了一把战刀,每天要多次抚摸, 爱这把战刀胜过爱妙龄的女子: 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当年,连年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企喻 歌辞(其四)》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峡谷中,白骨无人收。
B、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
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 是比较安定的。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 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题。这类诗歌 往往通过双关等艺术手法含蓄的抒发男女爱慕情怀。 《西洲曲》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这首诗歌通过写一个 女子盼望所爱的男子,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再到秋天, 表达了这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长相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E、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国忧”。 这一期间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 了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 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 晶。如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可怜白发生。 又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至死不忘收复失地,著名的《示儿》诗成为他临终的唯一嘱 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