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创新教案(2019新审定)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望岳》,以及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品味、感悟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2. 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哲理:让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古诗三首》。

2. 相关诗人背景资料。

3. 诗歌解析工具书。

4. 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三首》奠定基础。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古诗三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解析诗意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析诗意,品味诗歌的意境。

2. 课堂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品味诗歌1. 朗读诗歌: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三首》,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如意境、情感、哲理等。

四、感悟诗歌1.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拓展1. 诗歌总结:总结《古诗三首》的特点和魅力,强调诗歌的韵律美、意境和哲理。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歌,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进一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人:王之涣、杜甫、李白3. 诗歌特点:韵律美、意境、哲理4. 教学重点:朗读、解析、品味、感悟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望洞庭》、《题西林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把握古诗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白银盘里一青螺”等。

2.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望天门山》中对大自然的赞美,《望洞庭》中对友人的思念,《题西林壁》中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4. 领悟情感: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 《望天门山》2. 《望洞庭》3. 《题西林壁》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结合诗意,发挥想象,为古诗配一幅画。

3.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与同学分享,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诗文内容,能正确朗读诗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的诗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

2、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师生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吗?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古诗呢?为什么?”通过和学生的对话来导入课堂,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些了解和想象。

2、自学与探究(15分钟)学生自学《古诗三首》的诗文内容以及诗句,读、听课本中的古诗。

3、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讨论古诗中的意境,画出自己理解的意境,互相交流。

4、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鼓励小组之间的互动。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让学生进行齐读,由学生们进行古诗诵读。

6、课堂小结(5分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结,表扬优秀学生。

四、课堂延伸将古诗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现代生活中的诗意。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登鹳雀楼》2.《咏鹅》3.《静夜思》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古诗的朗读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让学生进行齐读,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诵读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24)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17)(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这首诗以江水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慨。

全诗分为三首,每首都以江水为主题,通过江水的流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暮江吟》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把握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使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诗歌的标题和作者。

2. 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作业设计1. 背诵《暮江吟》。

2. 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理解了《暮江吟》的内容,感受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将学习三首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诗文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诗人的情感、描绘画面等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唐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热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创作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

2.资料:准备关于唐代诗人的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3.音响设备:准备音乐、图片等素材的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简介唐代诗人,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呈现《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三首诗,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创新创新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创新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初学感知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圈出来。

指名读。

正音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师生共同概括:(一)知诗意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二)品诗意指名读古诗。

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三)悟诗情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目标】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

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二、导入新课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

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谁体会到了?生1:“吟”是有感情。

生2:声音大。

生3:“吟”就是有节奏……对了,有节奏。

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学生静心自学)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学生纷纷发言,预计学生借助注释能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的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再予以深入的点拨和讲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学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

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自由朗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背诵和理解《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较好地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朗读。

2.听写+填词练习。

3.听课后问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口胡一段飘雪江河的美景,引出古诗《江雪》。

2.让学生画个画,勾勒出你的江雪江河的美景。

3.学生看图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学习《江雪》1.教师现场讲解《江雪》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让学生朗读整首《江雪》。

3.让学生理解整首《江雪》的意境,并借助画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点评。

第三步:学习《登高》1.听教师朗读《登高》。

2.分组朗读《登高》,搭配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3.教师讲解《登高》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学生理解整首《登高》的意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师点评。

第四步:学习《悯农》1.看动画片《悯农》,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

2.跟教师一起朗读《悯农》。

3.画一个农村场景,表达诗句中的意境。

4.教师点评。

第五步:总结1.教师简单总结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课堂小结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家庭作业1.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古诗,或者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演讲、表演或朗诵。

【部编语文】新版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word电子备课-人教2019改版教学资料

【部编语文】新版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word电子备课-人教2019改版教学资料
2.培养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3.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试着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1.学习怎样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2.了解不同动物的家的叫法。
3.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积累关于气候的谚语。
9古诗三首
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
蟋蟀的
住宅
2
本文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口语
交际
1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懂得正确的用眼方法,爱护自己的眼睛。
2.在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打扰到别人;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习作
2
写观察日记
1.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2.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一、话题导入,引入诗题
1.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板书:暮江吟)
2.作者简介。
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白居易呢?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师从“简洁、全面”等角度进行评价。
课件出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将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同时提升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感悟,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望天门山》中的豪放情怀、《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细腻情感和《望洞庭》中的壮阔景象。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插图、教学录音。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诗中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情感。

4. 感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深入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三首古诗,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审美价值。

板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2. 主要内容:三首古诗的题目、作者、意境和情感。

3. 重点难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古典文学的审美价值。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3. 搜集其他古诗,与同学分享并解读其意境和情感。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解读古诗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学习和探索古诗,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对古典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授:逐首介绍《山行》、《江雪》、《枫桥夜泊》,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朗诵练习: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诵古诗,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如节奏、语气等。

5. 总结:回顾三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感想。

板书设计- 《山行》:描述登山所见,表现诗人高洁的志趣。

- 《江雪》:描绘雪中江景,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枫桥夜泊》:叙述夜泊枫桥的景象,透露诗人的忧愁情绪。

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内容包括对诗的理解、感受和联想。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避免机械记忆。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能朗读《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这三首古诗;2、能理解古诗运用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排比等;3、能模仿古诗的节奏、押韵、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一、导入(5分钟)1、课前复习:请学生依次朗读之前学过的几首古诗,帮助巩固记忆,并回归到课堂中来。

2、导入新课:在学习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概述一下,这一课时将学习到《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这三首古诗。

二、学习(25分钟)1、学生分组分角色齐读《静夜思》,学生思考想象中的情景是什么?自己写出来。

2、学生齐读《静夜思》,对比自己写的内容。

3、老师引导学生分段理解并学习《登鹳雀楼》和《将进酒》的内容和诉求。

4、分组分角色对《登鹳雀楼》和《将进酒》分段朗读,借助课本图像,表演情景,呈现多元化的形式。

三、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怎样的意象,说明它的含义。

2、引导学生理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怎样的意象,说明它的含义。

3、引导学生理解《将进酒》中的夸张手法,“蒿俗传椒图,竹茜法汉横”,初步领悟篇章意涵。

四、练习(20分钟)1、请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理解,对《登鹳雀楼》和《将进酒》进行创作,同课堂演讲,根据评选助教进行评选。

2、请学生睁眼闭眼,根据老师发出的提示,自由选择古诗中的名句进行朗读。

五、巩固(5分钟)1、老师在课堂上逐一呈现之前学生创作的古诗,并鼓励学生作出自己向往的更多的表达。

2、课外拓展:请学生需要在家长陪伴下走进自然,感受名句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的差距。

六、总结(5分钟)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能够朗读《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运用的意象、修辞手法,并模仿古诗的节奏、押韵、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同时,还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第九课《古诗三首》,该课程主要涉及三首古诗的学习和欣赏。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课程背景•教材: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课题:《古诗三首》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三首古诗的内容与作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及其含义。

2. 难点•理解古诗中深层含义。

•运用语文知识鉴赏古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2.教具:黑板、粉笔、图片等3.学具:古诗鉴赏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入三首古诗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15分钟)依次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品味古诗中的情感与意境。

第三步:讨论交流(1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第四步:诗歌鉴赏(15分钟)通过举例讲解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含义与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五步:诗歌表达(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表达,可以通过朗读、写作等形式展示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该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但在诗歌的鉴赏和理解方面还存在不足。

下一步需要加强对古诗情感与意境的引导,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细致品味能力。

以上是对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的总体规划,希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美丽的景色。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意境和表达。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与《暮江吟》相关的图片,如夕阳、江面等,用于展示诗句的意境。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的音乐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夕阳、江面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暮江、瑟瑟"等词语并能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暮江吟》《雪梅》并会背诵两首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提取词句,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暮江吟》《雪梅》并会背诵两首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提取词句,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提取词句,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教学过程:我们首先来跟着古人学观察,看看这三首古诗里藏着怎样的观察秘密。

板块一诵读古诗,疏通字词1. 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 抽三生读古诗,正音;齐读三首古诗。

3. 疏通字词(1)借助注释,看看这几首诗中有没有和我们现在的词语好像一样又不太一样的词。

(比如刚才有同学读错的“阁笔”就算一个,都是把笔放下,但是我们现在写作“搁笔",诗中写的“阁笔”。

)(2)生自读寻找,师巡(3)生交流,师梳理,生做笔记写法不同:真珠——珍珠;阁笔——搁笔说法不同:残阳——夕阳;骚人——诗人;评章——评议意思不同:可怜——可爱;瑟瑟——青绿色;缘——因(4)指导书写“缘"“降”4. 分组读古诗板块二联读古诗,发现观察奥秘,想象画面1. 这几首诗,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去诗中找一找,勾一勾,做批注。

2. 交流《暮江吟》(1)《暮江吟》中的观察奥秘《暮江吟》就是吟唱傍晚的江景。

诗人白居易是怎样观察的呢?生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是诗人用眼睛看到的。

师:这是看到的江水的什么?生1:颜色(课件批注:看色)生2: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也是作者看到的师:这是看到的露水和月的什么?生2:样子(课件批注:看形)师:还有补充吗?生3: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也是作者想到的。

师:怎么这首诗又写了残阳又写了月亮呢?生4:说明诗人观察了很久,从傍晚观察到了晚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登鹳雀楼》和《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深邃的人生哲理以及孤寂的夜晚,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和创作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对古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想象: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和文学常识,理解并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2. 对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多次朗读和教师的指导,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3. 对古诗背后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讲解,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古诗朗读音频、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古诗主题。

2. 朗读:学生跟随教师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韵律,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想象创作: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6.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2. 诗歌《望天门山》、《登鹳雀楼》、《枫桥夜泊》3. 重点字词:天门、鹳雀、夜泊等4. 诗句分析:每首诗的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暮江吟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二、: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二、揭题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③“吟”是什么意思?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三、新授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范读3、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6、出示灯片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理解②“可怜”是什么意思?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⑦齐声朗读(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 two 首古诗:苏轼的《题西林壁》和卢梅坡的《雪梅》。

这两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题西林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雪梅》则通过雪梅的傲骨清香,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坚强精神的颂扬。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古诗。

但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解读才能更好地领会。

同时,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2.朗读法:通过学生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和表达能力。

3.背诵法:通过学生的背诵,培养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出来,方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2.相关资料:关于诗人和古诗的背景资料,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诗人的背景和古诗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老师进行讲解,解读课文的意境和内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读和模仿,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2.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几首古诗的背诵与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背诵。

2.古诗的解读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等。

3.素材:选自《古诗三首》的古诗原文。

4.音频设备:播放古诗应用于听力训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出古诗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15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古诗的理解。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传统文化展示(1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绘画等。

2.让学生了解古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五步:课堂互动(10分钟)1.学生自愿朗读古诗,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点赞鼓励,共同感受古诗的美好。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三首》,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后续还需要在课外进行延伸阅读,深化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
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
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
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
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
《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圈出来。

指名读。

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
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师生共同概括:
(一)知诗意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品诗意
指名读古诗。

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悟诗情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表达了他对庐山的赞美之情。

你能不能用优美的
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
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

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苏轼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
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

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
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岭)侧(峰)
远近高低(实写)
(不同角度)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