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第46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46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46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非选择题1.(2020·衡阳一模)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

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有2 700多头,但到了2018年7月,仅剩1 012头,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

有专家指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再过10~15年,长江江豚就将灭绝。

简述江豚数量迅速减少的人为原因,并提出保护江豚的具体措施。

解析:减少的人为原因从人为破坏角度分析;因数量已经很少,当前关键在于人工干预与加强保护。

答案:原因:船只航行及渔民捕捞作业过程中对江豚的误伤;采砂船破坏江豚的栖息地;水利工程阻隔江湖之间的联系,导致鱼类繁殖能力下降;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使江豚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过度捕捞,江豚食物短缺。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江豚的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执法力度;人工饲养;等等。

2.(2020·长春外国语学校检测)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数量近百万只。

随着人口的增长,围湖垦殖、涸泽而渔、无序采砂及部分水利设施的建设等人类活动使鄱阳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鸟类栖息地面临威胁。

下表示意鄱阳湖保护区候鸟栖息期。

中华秋沙鸭等鸭类、白额雁、鸿雁、天鹅、遗鸥、9月中旬-次年4月中旬白琵鹭等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鹳、白鹳、黑鹳10月-次年4月中旬要不利影响。

解析:鄱阳湖冬、夏候鸟的时间分配特征可从表中读出。

鄱阳湖在开发过程中对鸟类栖息地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栖息地被破坏、食物减少等角度说明。

答案:特征:夏候鸟栖息期集中在4-9月(与鄱阳湖汛期一致);冬候鸟栖息期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与鄱阳湖枯水期一致)。

影响:围湖垦殖导致鸟类栖息地面积减少;涸泽而渔导致鸟类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无序采砂及部分水利设施的建设导致鸟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水体污染的加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环境保护

强化环境管理原则
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制定 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 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 有效开展。
环境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01
环境保护的萌芽阶段
人类早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
凸显。
02
环境保护的兴起阶段
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出现了环境保护的
思潮和行动。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 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06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考点解析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命题特点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试题通常围绕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进行命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 建设,提高法律意识和执法力 度。
推广生态农业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 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促进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 展相结合。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
挑战。
04
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
环境管理政策概述
环境管理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01
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协调。
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
02
包括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自愿型等多种类型。
环境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
03
从单一的污染治理向全面的环境管理转变,强调源头控制和全
过程管理。
环境法规体系及其实施
环境法规体系的构成
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保护部门 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2020版高考(山东)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题卷:环境保护

2020版高考(山东)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题卷: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1.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下图为丹江口水库外围生态过滤库图。

分别说明生态过滤库中植物与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10分)2.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10分)3.河口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水域,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有黄河、小清河和弥河等多条河流入海,基础饵料丰富,是渤海的传统渔场。

分析近几年莱州湾渔业资源减少的原因。

(10分)4.绿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大型绿藻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浒苔是常见的绿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对营养盐的吸收能力强。

我国黄海南部紫菜养殖区(如下图所示)面积持续上升,每年4~5月筏架回收过程中均在滩涂上将缆绳上的绿藻进行刮除,刮落的绿藻被海水带回海洋。

分析黄海南部4~5月绿潮大规模爆发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10分)5.生态足迹由生物质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提供给人类生物资源的能力。

一般采用人均生态生产面积表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大小。

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将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则不可持续;相反时则表示生态可持续。

下图为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示意图。

描述新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并为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10分)6.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和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等水分经历垃圾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

未经处理的渗滤液可污染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土壤,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垃圾填埋场剖面。

分析该垃圾填埋场采取的工程措施在渗滤液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

(10分)7.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习惯习俗,是喜庆、祝贺的标志。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学案 精品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学案 精品

第4讲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考点一水污染及其防治强化专练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新网2007年6月16日电: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监测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大范围蓝藻,巢湖西北部也出现明显的蓝藻信息。

经估算,太湖晴空区内的蓝藻覆盖范围约800平方千米。

材料二近年来,赤潮在我国近海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严重。

1997年到1999年的3年间,共发生大规模赤潮45起,我国已成为一个赤潮灾害多发的国家。

(1)下列区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2)太湖富营养化及近海海域赤潮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3)应如河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答案(1)D (2)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及水运、旅游业污染。

(3)①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污;②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地注意人地协调发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治污,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③清除湖底淤泥;④有些湖泊可引入活水,放养草食性鱼类等措施以减轻富营养化程度。

考点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呼吁不能“为嘴伤林”。

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账,并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哪些?(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既能保留烧烤这种被大众欢迎的饮食文化,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两例)答案(1)污染空气、破坏森林。

(2)电烤。

(其他方式只要合理即可)(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

考点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强化专练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我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随堂练习及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随堂练习及答案

【金版教程】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随堂对点练习新人教版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

下图显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霾”时空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三省市夏季多于冬季B. 三省市冬季多于夏季C. 三省市一年内夏季差异最大D. 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解析:从图中读取信息,可知北京夏季多于冬季,天津和河北冬季多于夏季;三省市在夏季时折线间间距最大,北京冬季低于其他两省市。

答案:C2.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有(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解析:可采用排除法,我国北方春季少雨,A错;多大风,霾不容易出现,B错;秋季后期霾日增多,C错;河北冬季霾日数最多,是由于燃煤取暖造成的。

答案: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是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即利用一定技术在排放源处将二氧化碳进行分离、液化,然后将液体注入地下、海洋等处进行埋存。

读全球二氧化碳隔离能力示意图,回答3~4题。

3.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和隔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的增加可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减少B. 森林隔离主要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C. 地质埋存一定要考虑地质条件D. 海洋埋存会使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上升解析:人口增加会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隔离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地质埋存要考虑地质条件,以免发生地质灾害;海洋埋存是二氧化碳隔离的最有效方式,不会使海平面大幅上升。

答案:C4. 某石油公司计划将液化的二氧化碳注入油田,该计划除了可埋存二氧化碳外,还有利于( )A. 减少石油公司的成本B. 产出更多的石油C. 延长石油产品的产业链D. 减小油田井喷事故的发生概率解析:当二氧化碳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即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层可以提高采油率。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练习卷:环境保护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练习卷: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水中上游,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下图为丹江口水库外围生态过滤库图。

分别说明生态过滤库中植物与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__植物的作用: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使泥沙沉积;阻截、过滤和吸收入库污染物,改善和净化水质;给鱼类提供食物。

生态过滤坝的作用:滞留和沉降入库泥沙,防止主库泥沙淤积、库容减少;可减少进入主库的污染物和营养盐类,防止主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

__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降尘,又称“落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微米以上,计量指标单位为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表沉降物质的量。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三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中,对城市降尘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见下表)。

防治重点区域降尘量要求京津冀各城市不得高于9.0吨/(月·平方千米)汾渭平原各城市不得高于9.0吨/(月·平方千米)长三角地区苏北城市不得高于7.0吨/(月·平方千米)其他城市不得高于5.0吨/(月·平方千米)说明表中不同地区降尘量要求的差异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差异:北方城市的降尘量要求高于南方城市,且越向南降尘量要求越低。

原因:北方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裸露土壤面积较大,尤其在秋、冬季,降尘量总体高于南方城市;越向南距冬季风源地越远,风力越小,且植被覆盖率越高,降尘量越小;越向南降水越多,降水多有利于消尘,因此要求降尘量越低。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__渣场修建挡渣墙,原因:渣土疏松易流失,修建挡渣墙可增加渣土堆积量和稳定性;渣顶栽植灌草绿化,原因:利于提高拦渣效率;渣面(场)临坡侧设置截(排)水沟和沉砂池,原因:该弃渣场位于沟谷,雨季(特别是暴雨)地表水汇集易引发山洪,需要修建截水沟排水。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第46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选修6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第46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选修6

第46讲环境污染与防治1.(2018·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下图中的M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

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

近年来,这个巨大的“聚宝盆”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解析:注意文字材料中提及:湖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湖底石油开采,则会有养殖业和石油开采、运输带来的水质下降;图示湖岸城市众多,则城市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污染;同时湖泊北部与海洋相连,会提高水体盐度。

答案: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

2.清明祭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清明假日的实施,回家扫墓的人越来越多,祭祀用品也不断推陈出新,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请说明不合理的祭祀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祭祀属于风俗习惯,了解主要祭祀活动的行为。

祭祀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与活动环节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有关。

包装袋易产生白色污染。

合理建议是采取措施,减少污染问题发生。

文明祭祀是重要措施。

答案:问题:焚烧纸钱、鞭炮污染空气;可能引发山火;产生白色污染;浪费资源等。

建议:大力宣传文明祭祀,以鲜花、植树等新的祭祀方式替换烧纸钱,放鞭炮;发挥网络的作用,鼓励网上扫墓;消防部门对重点区域加强监控,防止山火发生或扩散。

3.2017年1月5日,温州西向生态填埋场进入试投用阶段,该项目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核心工程。

今后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后的固化飞灰和需要应急处置的各类生活垃圾将运送到这里进行填埋消纳。

困扰温州多年的市区“垃圾围城”,终于有了破局之策。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四川)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环境污染和防治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四川)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环境污染和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土壤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之后,受到社会关注最多的污染问题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壤污染主要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城市工矿区周围污染较轻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①化肥②农药③污水灌溉④垃圾焚烧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1.D 2.B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下图为2008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SO2排放率,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SO2排放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大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4.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B.开采小煤窑C.以煤代薪柴D.种植薪柴林答案 3.B 4.APM2.5浓度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图表示北京某年12月28日和29日PM2.5浓度走势。

28日晚至29日中午北京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两日的PM2.5浓度( )A.最高值出现在29日18~20时B.最低值与午后强对流天气明显对应C.变化原因是暖锋过境致污染物沉降D.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6.雾霾是北京“城市病”的表现之一。

关于北京雾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多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是主要污染源B.秋季受副高控制,工业生产及尾气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防止雾霾的发生答案 5.D 6.C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

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环境保护1.(2019·昆明摸底)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矿业国。

全国拥有大小矿山约15万座,占用土地达数百万公顷。

随岁月流逝、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矿坑也越来越多,废弃矿区往往有诸多疑难杂症,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采空区规模庞大,不仅不适宜人类居住,也是耕种和绿化的禁区。

但壮丽矿坑所具有的特别之美,也令人印象深刻。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解析:本题需要从矿坑改变了土地利用状况,破坏了地表形态和地质结构,排土场、尾矿场形成了新的污染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矿坑利用主要针对现有形态特点进行设计,不便利用的需要填埋与整治修复,改善其环境条件。

答案:问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减少);导致周边环境重金属污染和水体污染;诱发滑坡、泥石流、塌陷等灾害;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视觉污染(与周边景观不和谐)。

措施:建设矿坑博物馆,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填埋与整治修复,进行复垦造田;恢复植被与绿化,建设湿地、绿地;建设为仓储用地、坑塘养殖场、垃圾处理场等。

2.(2019·茂名二模)如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 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结合图分析可知我国空气质量指数的空间变化是京津冀地区大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时间来看冬季高夏季低。

原因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大气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 (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3.人们将长期无人使用、维护、落满灰尘、形似僵尸的汽车形象地称为“僵尸车”。

2017年12月我国某市城管委排查发现,主城区“僵尸车”现象尤为明显,违规停放在人行道上、道路泊位上的废旧车辆就达300多辆,居住小区的废旧车辆更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试题环境保护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试题环境保护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试题环境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十一五”期间,国务院继续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而且是摆在首位的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据此回答4-5题。

1.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防治环境污染B.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 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D. 发展居第一位2.下列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取缔一切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保护好饮用水源安全。

B. 划定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流域C. 取缔一些有污水排放的工业。

D. 实行环境准入、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限期治理等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

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一个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框架正日益明了。

下列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框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强工业化国家在减少排放量方面的带头作用B.实行鼓励措施,促使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同时又不损及经济增长C.充分遵循共同没有区别责任的原则D.大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调整适应提供的支助4、“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是因为:A、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B、搞好生态建设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C、西部的生态环境条件好,需要保持D、西部人口少,生态环境的保护困难“十一五”期间,我国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放在工作重点的首位。

回答5-6题。

5、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B.多投入,多产出C.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D.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6、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B.资源利用率高,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C.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D.人口数量庞大,资源利用率低,短缺越来越严重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据此回答7-8题。

7、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8、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环境保护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

(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雾霾重、酸雨少?(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举措。

答案(1)与南方相比,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较多,多雾霾;北方降水少,酸雨少。

(2)发展清洁生产;集中供暖,减少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公交优先,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珠江部分河段的无序超量采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破坏了河道的动态平衡,易诱发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示意1990—2004年北江下游黄塘—河口段河床纵剖面变化状况。

(1)描述1990—2004年图示河段河床变化状况。

(2)分析图示河段无序采砂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

答案(1)河床整体下降(切);河床起伏(比降)加大。

(2)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咸潮入侵加剧;采砂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超量采砂易造成堤岸崩塌,危及防洪安全。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山区道路建设产生大量弃渣,处理不当易引发水土流失,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

下图示意华北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山坡弃渣场纵剖面。

说明弃渣场①②③三项防护措施各自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截水沟可以截留坡面径流,避免暴雨时冲刷弃渣;②渣顶灌木草被保护地面,恢复地表景观;③挡渣墙可以增加渣土堆积量,并阻挡渣土沿坡面下滑,增强渣体的稳定性。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暴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

生态浮岛技术是将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已成功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

下图为生态浮岛构造示意图。

简述生态浮岛技术进行水质修复的基本原理,并指出浮岛的主要生态功能。

答案基本原理:①植物吸附水中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②浮床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综合检测卷4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综合检测卷4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

第四章综合检测卷(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期末)上海市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图例》,并决定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此《条例》将垃圾分类明确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其中“湿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该《条例》还规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

这标志着上海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

据此,完成第1~3题。

1.此次立法进一步理清了垃圾分类,这有利于公众( )A.提高分类效率B.减少分类成本C.减少分类工具D.降低分类要求2.适合“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 )A.焚烧B.填埋C.露天堆放D.堆肥3.上海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说明了( )A.社会公众素质低B.垃圾处理资金较短缺C.环境管理在加强D.人们环境意识在提高【答案】1.A 2.D 3.C【解析】第1题,此次立法涉及罚款,标志着上海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公众会主动地进行分类,这样会提高分类的效率,减轻垃圾处理工人的负担;分类成本不会减少;分类工具可能会增加;分类要求会提高。

第2题,“湿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厨余垃圾,不易燃烧;填埋会污染地下水、土壤;露天堆放会污染大气;“湿垃圾”通过堆肥,可形成包含生物菌种的堆肥原料。

第3题,上海社会公众素质较高;上海经济发达,垃圾处理资金不短缺;上海通过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说明环境管理在加强;上海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社会背景是人们环境意识不强。

下图为“某大城市郊区某村落3年内发展为城镇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题。

4.村落发展后,当地居民某日发现一直在使用的这口老井水有异味,经卫生防疫站抽干井水消毒处理后,井水仍然有异味。

这口井水的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 A.动物落入水井,腐烂所致B.地表水漫涨,灌入水井C.生活废水污染了地下水D.河流上游的水源被污染【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村落发展很快,人口密集,可推断井水异味主要是由于排放生活污水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讲环境污染与防治
1.(2018·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下图中的M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

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

近年来,这个巨大的“聚宝盆”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解析:注意文字材料中提及:湖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湖底石油开采,则会有养殖业和石油开采、运输带来的水质下降;图示湖岸城市众多,则城市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污染;同时湖泊北部与海洋相连,会提高水体盐度。

答案: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

2.清明祭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清明假日的实施,回家扫墓的人越来越多,祭祀用品也不断推陈出新,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请说明不合理的祭祀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祭祀属于风俗习惯,了解主要祭祀活动的行为。

祭祀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与活动环节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有关。

包装袋易产生白色污染。

合理建议是采取措施,减少污染问题发生。

文明祭祀是重要措施。

答案:问题:焚烧纸钱、鞭炮污染空气;可能引发山火;产生白色污染;浪费资源等。

建议:大力宣传文明祭祀,以鲜花、植树等新的祭祀方式替换烧纸钱,放鞭炮;发挥网络的作用,鼓励网上扫墓;消防部门对重点区域加强监控,防止山火发生或扩散。

3.2017年1月5日,温州西向生态填埋场进入试投用阶段,该项目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核心工程。

今后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后的固化飞灰和需要应急处置的各类生活垃圾将运送到这里进行填埋消纳。

困扰温州多年的市区“垃圾围城”,终于有了破局之策。

简述温州出现“垃圾围城”现象的主要原因及西向生态填埋场投用对市区的有利影响。

解析:“垃圾围城”指的是城市排放大量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原因是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多,生活生产排污量大;垃圾场规划不合理,清理垃圾能力差。

从材料中可知生态填埋场投用可减少垃圾占地面积,减少对大气、土壤及水的污染,改善居住环境。

答案:原因;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多,生活生产排污量大;垃圾场规划不合理,清理垃圾能
力差。

有利影响:减少垃圾占地面积;减少对大气、土壤及水的污染;改善居住环境。

4.近年来农村大量出现的废旧塑料包装、农膜、秸秆等垃圾因处理不当而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我国农村的真实写照。

目前,全国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为37%,其中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1%,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5%,其中无害化处理率达89%。

要破解“垃圾围村”的顽疾,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

(1)指出农村垃圾的危害。

(2)请你提出整治农村垃圾的措施。

答案:(1)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导致饮用水水质下降;引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富集,农作物品质下降;垃圾阻塞河道,导致河流泄洪能力下降;垃圾中有害物质经风化渗漏,污染土壤,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垃圾扬尘和焚烧,污染大气;危害人体与牲畜健康。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管理,防止城市向农村违规排放垃圾等。

5.(2018·泉州模拟)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棘手问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长,不能降解,重金属在作物的可食部分积累后易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和动物。

近年来出现的植物修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下表比较了玉米和遏蓝菜对土壤中锌的移除效果。

答案:危害:污染地下水,水质恶化;土地生产力(或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作物减产;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过程:种植有效吸收重金属的植物,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部分进行集中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