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石门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Ca u s e s o f Ge o l o g i c a l Ha z a r d s i n S h i me n Co u n t y a nd
C0 r r e s p 0 n d i n g Pr e v e n t i v e Me a s u r e s
( 湖南省 常德青峰煤矿 , 湖南 石 门 4 1 5 3 0 0 )
摘
要: 根据湖南省石门县的地质环境条件 、 气象条件 、 人类工 程活动 的特点 , 分析 了该 地地质灾 害的成 因 , 并针 对 区内地 质灾 害
的特 点提 出了几点 防治建议 。 关键 词 : 地质灾害 ; 成 因分析 ;防治对策 ; 石门县
第3 3卷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矿 冶 工 程
MI N G AND M ETALLURGI CAL ENGI NEERI NG
V0 l - 3 3№6
De c e mb e r 20 1 3
石 门县地 质 灾 害成 因及 防治 对 策研 究①
文选 国
形 陡坡 均为 崩塌形 成 的有利 地形 。 1 . 1 . 3 泥石 流 泥 石 流 是 指 在 山 区 或 者 其 他 沟 谷 深
害¨ J 。石 门县位 于湖南 省 北部 澧 水 中游 , 地 理 坐标 为
东径 1 1 0 。 2 9 0 4 ~ 1 1 1 。 3 2 3 0 ” , 北纬 2 9 。 1 6 0 6 ~ 3 0 。 0 8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和自然力作用等引发的一系列自然灾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
地质因素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地质岩性和地下水等因素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
例如,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而山体滑坡则与地质岩性、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雨水的渗透等有关。
气候因素包括降雨、气温、风力等,这些因素会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人为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例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采地下水、违法违规建设等都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此外,加强地质勘测,深入了解地质条件,尽量避免在潜在灾害点进行建设。
另外,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严格限制危险地带的开发。
此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是预防工作的一部分。
2. 防治措施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对于山体滑坡等灾害,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人工爆破排除滑坡岩体威胁,加装护坡网等。
此外,加强抗震设计和建筑材料的研发,确保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3. 救灾措施当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时,我们需要及时展开灾后救援和恢复工作。
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协调救援资源,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同时,重建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也是救灾措施的一部分。
总结: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多样,是地球构造、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地质灾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现象。
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这些灾害的发生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活动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影响,甚至成为了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导致地壳的震动,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瞬间摧毁建筑物和夺走生命。
滑坡则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火山喷发则是地球内部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的壮观但危险的景象。
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质环境从而诱发地质灾害呢?过度开采地下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一些地区,为了满足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人们大量抽取地下水。
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失去支撑,从而引发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不仅会破坏建筑物和道路,还可能影响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
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一个因素。
在修建过程中,如果对山体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和填方,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结构,就容易引发滑坡和崩塌。
比如,在山区修建公路时,如果没有做好边坡防护措施,遇到强降雨就很可能发生滑坡,堵塞道路,甚至威胁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矿产资源的开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采矿活动常常会导致地下采空区的形成,这会破坏地壳的稳定性,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而且,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尾矿如果随意堆放,在暴雨的冲刷下,很可能形成泥石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于是人们开始向山坡、河谷等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扩张。
在这些地区进行建设,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就容易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
而且,城市中的大量建筑物和道路增加了地面的荷载,也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此外,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也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频发,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和生态方法,有效防治和修复地质灾害。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工程治理技术,如固结、加固、排水等,以及生态修复技术,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最后,对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防治方法引言:地质灾害,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直接后果,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它们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还对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如何有效地防治和修复地质灾害,已成为科研和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引起读者对这一重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一、地质灾害成因及其对人类与生态的影响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通常与地壳的不稳定性、地下水的变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
1、地壳的不稳定性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
地球的内部结构复杂,由于热流和岩浆的流动,使得地壳板块持续地发生移动。
这种移动是地球的自然现象,但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和山体滑坡。
例如,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或拉扯时,它们的边界处会积累大量的应力。
当这种应力超过地壳的承受能力时,它会突然释放,从而引发地震。
此外,火山爆发也是由于地壳下的岩浆受到压力,寻找出路而引发的。
当岩浆上升到地表时,它会冷却并形成火山岩,而当岩浆迅速上升并突然喷出时,就会发生火山爆发。
山体滑坡则是由于地壳的不稳定和外部因素如降雨、地震等导致的。
地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地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开采行为也日渐频繁,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所带来的地质灾害也更加严重。
大规模、高频率的开采行为,会导致地面崩溃、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近些年,国家地质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发重视,结合现阶段存在于地灾防治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完善和制定新的防治对策显得更加紧迫。
关键词:地质防治;问题;对策引言地灾防治工作与人民利益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我国地灾爆发频率的增多,强化地灾防治力度,客观分析现阶段存在于地灾防治工作中的问题,是完善防治策略,提高防治实效的关键。
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地灾防治工作的研究,积极引入高新科技以及优秀人才,真正将我国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1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1.1地质条件导致灾害频发、工作量大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经度跨度大、纬度范围广,因此地质条件复杂、常见山区丘陵,因此地质条件不稳定性强,更有部分区域位于地震带,近年来地震发生频繁。
在经济科技的影响下,部分山区居民受地质灾害影响加剧,全球变暖的影响更使得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历史记载。
多种原因影响导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加重、充满挑战、工作量加大,与此同时,交通不便性也大大加剧了地质灾害的防治难度。
1.2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不强我国地质灾发生率害明显增加,因此提升居民的抗灾能力,成为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实际生活中,缺乏地质灾害防范宣传力度,导致部分群众缺乏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防灾能力较弱,缺乏基础知识、缺乏科学方法。
同时偏远地区居民的防治工作更落后,封建理念残余影响,导致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煤矿开发、厂房修建、隧道修筑多位于山区、偏远地区,此时不良行为、劈山开路、拦水造坝等行为大大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1.3 防范工作某些环节薄弱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城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经济技术存在低于差异性,部分不发达区域常常忽略对地质灾害的方法,技术指导、人员配置、资源支持等方面都难以达到防治标准。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増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此,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
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浅谈湘西州某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要点
1 泥石流成因1.1 地形地貌及沟道条件(1)东夯流五沟域。
东夯流五沟域形态为长条形,支沟不发育,北西侧沟源地表分水岭海拔最高高程为685.20m,汇入里溪冲沟口高程为294m,相对高差达391.2m,沟长772.5m,平均坡降达506‰,沟谷宽度在71~210m之间,沟域形态受构造影响呈不对称分布,右岸宽,左岸窄,沟域汇水面积0.12km2,沟域内山高坡陡,平均坡度在30°以上,沟谷纵坡较大,有利于降雨的汇集,为泥石流水源的汇流集中提供了基础。
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和运动机制及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的分布,将沟域划分为形成区和流通堆积区二片。
现分述如下:沟域标高340m以上至沟源地表分水岭段沟域,沟道长541m,相对高差345m,纵坡降为637‰,平均纵坡32°,沟谷呈“V”字型,沟道狭窄,左侧岸坡坡度在35°~45°之间,右侧岸坡坡度一般在40°~50°之间,局部为陡崖地貌,坡上植被发育,根据调查及钻探揭露,岸坡表层分布有大量的残坡积堆积物,沟床堆有少量的松散块石,为沟域内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的主要分布区,划为泥石流形成区,沟域标高340m以下至汇入里溪冲沟口段沟域,沟道长232m,相对高差46m,纵坡降198‰,平均纵坡11°,沟床呈台阶状,沟道出口部位堆积少量的泥石堆积物,沟道未造成淤塞,平常时间干燥无水,雨季或雨后有少量的暂时性水流,沟床平均纵坡较小,利于泥石流物质的淤积,划分为流通堆积区。
(2)下都夯沟域。
下都夯沟域形态为不规则“丫”字型,支沟较发育,北西侧沟源地表分水岭海拔最高高程为601m,汇入里溪冲沟口高程为289m,相对高差达312m,沟域汇水面积0.16km2,主沟长142m,沟底标高313m~289m,相对高差24m,平均坡降169‰,沟谷宽度在2.00-34m之间,两侧岸坡基本对称,地面纵坡约48°。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防范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防范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内部或地表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而人类活动则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类行为和干预。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存在许多关系,这些关系既可以是灾害的成因,也可以是灾害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一、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 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的产生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在开采矿产资源时,过度的采掘会导致地下岩层的塌陷,进而引发山体滑坡等灾害。
此外,长期的不合理水土保持和垦区拓展也会加剧河道冲刷和土壤侵蚀,增加洪涝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地质灾害的影响: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震、火山爆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地质灾害还会破坏交通、能源、通讯和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最后,地质灾害还可能引发环境问题,如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二、防范地质灾害的措施1. 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至关重要。
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震监测、雷达等,可以实时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规划城市和乡村发展:在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合理划定防灾红线。
例如,避免建设在地震带、地质灾害多发区等高风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控制措施。
3. 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治理河道冲刷,恢复植被覆盖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也能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4. 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培养地质灾害应对能力,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灾防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灾防治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日益突出。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给社会经济的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基于对地质灾害的分析,探讨了地灾防治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真研究和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减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可行性分析一、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指由于地壳活动导致的地表变动或地下脆弱物质运动而对人类活动和生产造成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往往给受灾地区的人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地震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发生时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防止地震的发生是当务之急。
此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给当地地区的人们造成极大的伤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二、地灾防治可行性分析1.地质灾害的防治必要性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必须加大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对当地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2.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地灾防治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需要采取多种手段综合防范。
例如,地震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的地壳构造和地表地貌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地质勘探和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在地灾防治工作中应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地灾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制化水平。
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地灾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湖南省双峰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湖南省双峰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摘要:湖南省双峰县多为丘陵地貌,其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小、危害大等特征,因此,双峰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概况双峰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县境东西长61km,南北宽59.2 km,总面积1711.51 km²,人口约96万,人口密度为560人/km²。
境内历年共发生地质灾害点350处,其中滑坡261处,不稳定斜坡28处,地面塌陷30处,崩塌21处,泥石流10处,共造成死亡14人,毁房5010间,毁田1611.5亩,毁路4600m,毁渠1370m,直接损失17407万元;潜在威胁人口15728人,房屋18647间,农田5795亩,公路9900m,水渠3700m,潜在经济损失63108万元。
双峰县人口密度大,地质灾害造成的灾情、险情严重,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
图1 双峰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密度统计图2地质灾害分布规律2.1空间分布规律(1)区域集中性县内地质灾害区域集中性较明显,主要分布在:蛇形山镇南西部-洪山殿镇-走马街镇西部-甘棠镇北部滑坡、地面塌陷、崩塌地质灾害分布区(Ⅰ)、杏子铺镇南部-梓门桥镇-走马街镇东部-永丰镇北部-印塘乡-三塘铺镇滑坡、地面塌陷、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区(Ⅱ)、沙塘乡-永丰镇东部-石牛乡-锁石乡-花门乡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分布区(Ⅲ)、井字镇-荷叶镇中部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区(Ⅳ)。
(2)沿河流水库沿岸分布双峰县水系极发达,全境长5km以上的河流49条。
在溪河两岸的斜坡地段,由于水位升降变化对坡脚的浸润、冲刷,形成剪出口临空条件;另一方面河道处地势低洼,多为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流通较为迅速,极大的软化了岩土工程力学性质,促进滑动面的形成进程,易引发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3)地面塌陷分布相对集中,周边滑坡群发育全县地面塌陷为30个,采空地面塌陷为26个。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防范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防范地质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也逐渐提升。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广泛,包括人类居民区、基础设施、经济系统、环境等多个方面。
1. 人类居民区的影响地质灾害对人类居民区的影响最为直接。
例如,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大面积人员伤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会导致居民区被埋压,居民生命财产受损。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还给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冲击。
2. 基础设施的影响地质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地震会导致道路损害、桥梁倒塌;山洪暴发会冲毁水利设施;地面塌陷会使地下管线遭到破坏。
这些现象都会使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陷入瘫痪,从而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
3. 经济系统的影响地质灾害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工业方面。
山体滑坡和洪水可能导致农田被埋,农作物受灾;地震可能导致工厂设备受损,生产中断。
这些灾害会对农业和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对经济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 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等方面。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会带走大量的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地面塌陷可能污染地下水。
这些现象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
二、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包括预警系统的建立、土地规划与管理、工程防治和科学研究等。
1. 预警系统的建立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往往来势迅猛,因此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是必要的。
通过地震、降雨、地表位移等监测手段获取数据,将数据分析与处理后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大大降低人员伤亡。
2. 土地规划与管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避免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发生冲突。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地壳内、地壳与地面之间的各种不平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而人类活动则包括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扩张、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干预。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
一、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例如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尾水,导致大气和水体污染,进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城市化进程使大量土地被摧毁或改变其原有的地质环境,比如大规模土地开发、填海造地和挖掘地下资源等活动,会导致地质体稳定性的改变,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此外,过度的采矿和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也会直接破坏地质环境,从而引发各类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带来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灾害发生后,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农田损毁等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此外,地质灾害还可能导致水源受到污染、电力中断等,进而造成社会生产的停滞,给人们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
三、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可能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而地质灾害的发生又会对人类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科学研究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与预警。
通过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区域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援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通过加强地质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身的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所造成的地质现象,对人类安全和生产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下面列举了一些建议。
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是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演化和趋势,提前预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2. 加强地质环境规划和管理对于高风险区域,应制定严格的地质环境规划和管理办法,包括限制开发、加强监管等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3. 加强工程建设和维护在工程建设中,应采取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如建设抗震、抗滑、防洪等设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建成的工程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隐患。
4. 加强科普教育和宣传对于地质灾害的知识和防治方法,应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减少人类因不了解防治措施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5. 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
6.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实施抢险救灾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推广环保型生产方式环保型生产方式能够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应加大环保型生产方式的推广力度,减少人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8. 加强地质灾害研究和技术创新地质灾害研究和技术创新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9.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地质灾害是全球性的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方法,共同应对地质灾害的挑战。
10. 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湖南省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XX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建议稿)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O一三年八月XX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项目组织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项目编号:工作起止年限: XX年-XX年项目设计:项目负责:报告主编:参加人员:项目审核:站长:编制单位:提交时间: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O一三年八月目录第一章序言...........................................................第一节目的任务 .........................................................一、项目来源 .........................................................二、工作目的 .........................................................三、工作任务 ......................................................... 第二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工作区概况 .......................................................二、社会经济状况 ..................................................... 第三节环境地质问题 ..................................................... 第四节以往调查工作情况 .................................................一、区域水工环调查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 第五节本次调查工作情况 .................................................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二、本项目工作进度 ...................................................三、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二、气象 ...........................................................三、水文 ............................................................ 第二节地质环境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和岩浆岩 .....................................................三、地质构造 .........................................................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五、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 ...........................................六、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 .......................................七、植被类型及分布 ...................................................八、人类工程活动 ..................................................... 第三章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 ..................................................... 第二节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 ...............................................一、地质灾害灾情 .....................................................二、地质灾害隐患险情 ................................................. 第四章地质灾害特征与形成条件 ...........................................第一节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一、行政区域分布 .....................................................二、地理空间分布 .....................................................三、地质灾害时间分布 .................................................第二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一、滑坡发育特征 .....................................................二、崩塌发育特征 .....................................................三、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 ...............................................四、泥石流发育特征 ...................................................五、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 第三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一、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 ...............................................二、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 .............................................三、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 ...............................................四、地质灾害与水 .....................................................五、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 ...............................................第五章专题论述.........................................................第一节典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一、XXX滑坡灾害点....................................................二、XXX滑坡灾害点.................................................... 第二节重要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一、XXX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二、XXX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第三节………………… ...................................................第六章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述 ...........................................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一、评价原则及方法 ...................................................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一、评价原则及方法 ...................................................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 第三节各乡镇地质灾害综合评价 ...........................................第七章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一、防治原则与方法 ...................................................二、重点防治区说明 ................................................... 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防灾减灾基本原则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 ...........................................三、地质灾害避让搬迁 .................................................四、地质灾害点监测 ...................................................五、重要地质灾害点治理 ............................................... 第八章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提交成果 ......................................................... 第二节工作方法及流程 ...................................................一、项目组织与实施 ...................................................二、原始资料概况 .....................................................三、工作方法与流程 ...................................................四、专业分层 .........................................................五、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六、质量监控 ......................................................... 第三节数据质量评述 .....................................................一、数字化图形质量 ...................................................二、属性卡片质量 .....................................................三、属性数据库质量 ................................................... 第四节补充说明与结语 ...................................................一、补充说明 .........................................................二、结束语 ...........................................................第九章结论..........................................................第一节基本情况 ......................................................... 第二节主要成果 ......................................................... 第三节环境效益与防灾减灾效益评述 ....................................... 第四节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 ....................... 第五节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存在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 附图: XX张附件:1、调查资料汇总表2、照片集3、信息系统说明书4、重要地质灾害点勘查报告及图件5、搬迁避让新址适宜性初步评估6、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7、……附表:地质灾害综合统计表第一章序言XX年以来,我省先后有计划的开展了XX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初步摸清了全县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了易发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构造条件下,地质环境变化导致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类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活动导致构造变形、地震等现象,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裂缝等;2.地质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使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引发地质灾害;3.人为因素:开采、开发、排水、填埋等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土地过度开垦、过度利用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防治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通过对地质环境、地质构造、气象等因素的监测分析,提前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防治工程措施:包括山体加固、深层钻孔、排泄少量地表水等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3.地质环境保护:保护植被、保护地下水资源、限制土地开垦等措施,以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社会管理: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管理和监管,规范土地利用、开发行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避免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
只有不断提升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威胁。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和地质材料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活动所致。
首先,自然因素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
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特别是地震、地面塌陷和火山喷发等。
例如,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当地壳板块发生断裂和滑动时,就会产生地震。
地震不仅会导致房屋的倒塌,还会引发土地滑坡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此外,地形地貌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例如,陡峭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而河流流经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水和泥石流。
其次,气候是地质灾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高强度的降水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冰川融化和冰山崩塌,进而引发洪水和海啸等灾害。
此外,地质材料也是地质灾害的成因之一。
地层中的岩石、土壤和沉积物的性质和性质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黏土质地的土壤更容易发生滑坡,而砂质土壤则更容易发生流失和沉积。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成因。
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往往会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例如,过度的土地开垦和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表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
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可能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河道旁边建设大型建筑物可能导致洪水的扩散和泥石流的形成。
针对地质灾害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布置和数据的收集,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成因的探讨
地质灾害成因的探讨1自然因素1.1地形、地质条件该地境内多为切割强烈的中山、低中山地形,大部分山势陡峻、峡谷深切。
区内有二叠系龙潭组砂页岩、三叠系砂页岩及第四系残坡积物,为滑坡等形成提供了条件;区内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大,地形切割强烈,多为陡坡、陡崖,加之褶皱、断裂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等,为崩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条件。
1.2气象、水文条件据某地气象局统计,区内近十年来的降雨强度有所增加,频率加大,特别是灾害性降水—暴雨有所增加;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岩石遭受物理化学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为滑坡、崩塌、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2人为因素2.1植被破坏植被大量砍伐,使地表水较易向下渗透是造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2人类工程活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特别是15°~25°的斜坡)的改造(如耕种、修筑公路、建房、兴修水利水电工程等)和破坏,地表爆破开山采石、开挖边坡、地下不规范开采矿产资源、抽排地下水是造成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十年来,区内在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岩系中存在强烈的采煤活动,使地下采煤形成大面积采空区,矿柱留设不合理,或者把矿柱采掉而引发采空塌陷。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不亚于地震、火山等自然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地质作用,由此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已日渐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个问题已引起全地人民的普遍重视。
2.3人类活动和地表不合理排放水许多滑坡的形成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在地表弃水无规范排放构成滑面软化、抗剪能力下降而形成的。
由于疏干排水及废水废渣的排放,使水环境发生变异甚至恶化,从而引发地质灾害。
综上所述,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虽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但人为因素亦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与环境条件关系。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地质灾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存在诸多问题,如地质监测预警不及时、防治技术不够成熟、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应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动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未来,地质灾害防治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持和社会参与,以提高预警预防能力和减轻灾害影响。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对策、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法律法规、重要性、发展方向、全社会共同参与。
1. 引言1.1 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或地表的运动、变形和地下水的流动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各种灾害形式。
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和破坏性,可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增加、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1.2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人们生命财产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灾害导致的损失不仅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境,一旦地质灾害发生,将会给人类的稳定生活和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地质灾害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还会波及整个社会和国家。
重大的地质灾害事件往往会导致国家资源的大量消耗,重建灾区的成本极高。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个地区,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震成因:地震是地壳发生的破裂和脆性失稳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主要成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活动,如地震断裂带的沉积物溺塞和断层滑移。
2. 滑坡成因:滑坡是由于地质结构断裂、地层变形、地下水位上升等因素引起的土地滑动。
降雨过多、地质构造不稳定、人类活动等因素也都会增加滑坡的发生风险。
3. 泥石流成因:泥石流是由降雨引起的山地表土石混合物快速下滑的现象。
地震、岩溶、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4. 地面塌陷成因: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下空洞形成,从而引起地表塌陷。
非法采矿和过度开采也是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1.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立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提前发现地震的迹象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进行建设或居住。
加强区域性和城市性防灾规划,合理分区设置不同灾害风险等级,防止人口过度集中。
3. 设立监测系统和应急预警措施:建立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提前发现灾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应急预警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加强灾害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关于地质灾害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和培训,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5. 开展工程措施:对于高风险地带,可以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灾加固,如加固建筑物、修建护坡、挡土墙,以减轻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6.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毛新福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
寻求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问题的方法,减少国家和人民在地质灾害中的损失。
地质活动灾害的基本防治原则主要有六条,分别是系统分析、综合治理、整体最优、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对人类活动进行限制。
首先对地质进行系统分析,在地质灾害的研究过程中遵循整体研究的思想,通过对多因素的分析,解决问题。
在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手段的结合。
在解决灾害的过程中,针对地理特点实行分段的控制,达到整体最优。
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要有针对性。
做到及时地预防,注重及时性。
对人类活动进行限制,预防某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有避让措施、预测预报、控制治理、抗灾设防和抢险救灾。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预测;地质环境治理我们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是我国地质灾害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地质灾害研究,可以对地质灾害做到有效地预防。
科学防治可以将地质灾害的损失情况降到最小。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地质灾害防治收益。
对于地质灾害要做到有效防治,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是解决地质灾害问题的根本方法。
笔者通过系统研究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几项关于地质防治的基本对策。
1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1.1 系统分析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通过逻辑思考的方式对防治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过程模拟,研究地质灾害产生因素。
地质灾害一般是多种环境因素下产生的综合特征。
多种因素诱导地质灾害产生,多种因素相互联系。
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多层次的组合模式。
在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通过对发生因素联系进行分析,将地质灾害看成是整体的系统问题,对于系统庖丁解牛,可以有效地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胁着其 生存与生产工作 。所 以 , 对其进 行研 究 , 并提 出 防治措施 , 具 有非常 明显 的现 实意 义。从地 质灾 害 的种 类来 看 , 有 地 面沉 陷开 裂 、 泥石 流 、 管涌 、 渗漏 、 坍岸、 溃 决、 大堤 滑动 、 滑坡 、 崩塌等 。从造成 的结果来看 , 主要有 水土 流失 、 水 库淤泥增加 、 矿坑突水 突泥 、 道路毁 坏 、 人员 伤亡等 。从 2 0个 世纪 末 开始 , 政 府 下 了很 大功 夫 去 治
关键 词 : 人类活 动 ; 地质灾 害 ; 防治对策 ;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 P 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5 3 9 1 ( 2 0 1 5 ) 0 5 - 0 1 2 3 - 0 2
我国的各 项改 革措 施 使我 国在各 方 面 出现 了崭 新
1 概 述
从气候 方面看 , 湖南 多雨 湿润 , 属 亚热 带 , 因季节 变 化雨量也会 变 。从地理位置看 , 湖南 省在 长江南岸 、 南岭
以北 , 山地 占 5 0 %以上 , 而且 除 了岗地平 原 , 就 是丘陵 地 带, 还有 百分 之六点几 的水 面。从地质方 面看 , 虽然岩土
层类 型复杂 , 构成 了复 杂 的地 质环 境 , 然而 资 源也 较 为 丰 富。但是 , 湖南省又是地质灾害较 为严 重的地区 , 尤其 是 因人类 的各 种活 动方 式 所 引发 的 地质 灾 害 , 种类多、
特点 突出 , 给 当地 的人 民生 活 带来 了诸 多 困扰 , 也 时 刻
坑道洞室开挖等等。虽然 活动的种类 有 限, 但 造成 的灾
害种类却非常多。从 上文就 可 以看 出 , 与其相 关 的地 质
灾害还可 以引伸出更 多 , 但从类 型方 面看 , 主要集 中体现 在突发性与缓发性两大 方面 。其次 , 从 影响 与地质 灾害
的关系可 以看出 , 人类活动频繁的地 区, 其灾害就多 , 地形
从 中找 出 应 对 之 策 。
问题 , 也给 人类 的 生产 生 活 生 命 带来 了很 多 不 便 与 威
胁, 因此 , 应 诱 发因素来看 , 人类活 动主要集 中于过 度 的切 坡 开挖 、 蓄水引水 、 地下水过量 抽排 、 弃 渣堆 土乱置 、 爆破、
第3 O 卷 第5 期
2 0 1 5年 1 O月
有 色金 属 文 摘
No n f e I T O U S Me t a l s Ab s t r a c t
Vo 1 . 3 0№ 5 0c t o b e r 2 01 5
湖 南 省 人 类 活 动 诱 发 地 质 灾 害 成 因 及 防 治 对 策 研 究
对于 自然 因素引 发 的 问题 , 则应 该 加强 科 学研 究 , 比如
平 。可 以通过对人们进行 防灾 、 防害 的意识教育 , 如 四川
省 发生 的汶川大地震 中, 中国人 的惊慌 失措与 巨大损 失
在湖南省 的地 质 灾 害研 究 中 , 应 该 注 重 人 类 活 动 的强
度、 方式 、 地形地质 、 降水 等 , 从而对其进行提前预 防。
可 以看 出 , 我 国人 民在 防治灾 害方面 的意识较为淡薄 , 所 以, 应该 积极 的进行 防治教育 。另一方面 , 增强群众 的监 督 能力 , 做好 防灾减灾措施 的跟进 , 增加防治工作的信息 与力度 。另外 , 应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 将防治与实际的 问题密切结合起来 , 这样有助于提升落实速度 , 推进工作
理 。然而 由于 自然因素 、 人 为 因素及综 合 因素造 成 的地 质灾 害 , 治理效果 并不 明显 。我们 应该认 识 到 自然 因素
3 防治对 策分 析
从 上面的分 析可以看出 , 人类 活动 、 自然 因素等都是
引发地质灾害的诱 因。但是人类活动在湖南省 的灾 害方
面较为突出 , 所以, 应该 针对性 的采取措施 , 如从群众 、 企
地貌较为特殊与复杂 , 发生灾 害的机率就越 大 , 而且降雨
多的季节与地 区灾害加剧 。还有 , 由当下 的城市化建设及 各种大型的开发建设项 目以及地下 交通建设等等带来 的
地质灾害 , 损失也最大。因此 , 应该从生命 、 经济 、 影响、 资 源、 环境等多角度去综合反思 , 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李
摘
冉
方
敏
王 全涛
要: 本文 以湖南 省人类活动诱发地质 灾害成 因及 防治对 策研究 为题 目 展 开相关 讨论 。首 先对地质 灾害进行
了概述 , 再从人类 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的方式 、 分布特征 、 造成 的损失 等方面 展开具体 说 明, 着重探讨 了人类 活动 与
地质灾 害间的关系 , 并 提 出 了针 对 性 的 防治 措 施 。
面貌 , 也进 发 出勃勃 生机与 活力 , 同时 , 也 因经 济 的飞速
9 0 %, 在 1 3 1 处采空 区地 面塌 裂 方面 , 1 0 0 % 由人 类 活动 诱 发 。根据统计 结果 , 大概有 1 4 0 0处 地 区的地 质灾 害
发展 与生活的天翻地 覆 的变 化 出现 了众 多 问题 , 如生 态
破坏 , 水 资源污染等 等。所 以 , 在人类 发展 的过 程 中 , 由 于人类 不恰 当的生 产方 式 造成 了诸 多 如地 质 灾 害等 的
发生 , 而 由人类 活动 的平均 诱发 比率 高 达 6 5 %, 自然 因 素却仅 占到 3 5 %。所 以 , 应该 对其 成 因形 成正 确认 知 ,
业、 政府 、 各相关部 门及 科学管 理工作 等方 面 , 提升执 行 力, 则 可以更好 改善 当下 的现状 , 提升 防预 能力 , 从 而提
高人 民生 活的幸福指数 。 首先 , 开展科普教育 , 提高全 民的防灾减灾 的意识水
与人为 因素 的共 同作用 , 客观 分析人 类 因素 的诱 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