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合集下载

地理初中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地理初中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地理初中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外部的自然力量引起的一系列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的灾难性事件。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对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本文将对地理初中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然灾害的分类。

根据引起灾害的自然力量的不同,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三大类。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灾害、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等。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震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构造运动、板块活动或岩石变形所积累的能量超过地表岩石强度而释放出来。

火山灾害是指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爆炸、熔岩流等现象,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气、火山灰和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环境和生命造成威胁。

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是由于地壳变形或地表堆积物湿润而发生的地质现象,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和暴雨等。

台风是一种巨大的气旋风暴,其伴随着强风和暴雨,可以引发海啸、洪涝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洪水是由降雨过多或河水过度涨落引起的现象,会导致水库溃坝、农田淹没和城市内涝等问题。

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雨水造成的天气现象,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匮乏和草原草木枯死等。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异常大的现象,会引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

生物灾害包括瘟疫、虫灾和草地退化等。

瘟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人类或动物引起,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虫灾是指昆虫种群暴发所引发的灾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大量牲畜死亡等问题。

草地退化是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的草地退化现象,对牧民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

在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分类后,我们需要对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了解。

地震是一种短时强烈的地壳震动,其特点是突发性、广泛性和破坏性。

地震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量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在地理学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着地球上各种灾害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并了解它们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其影响。

地震是指地球表层由于地壳断裂或移动而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地壳上的岩石释放的能量造成的。

地震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并可能造成地面震动、土壤液化、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灾害。

地震的震级用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震中是地震发生的地点。

洪水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湖泊的水位上升引起的水体泛滥现象。

洪水可以造成河流决堤、城市内涝、农田浸泡等一系列问题。

洪水发生的原因可以是气候变化、降雨过多、河流淤积等。

预防洪水的措施包括修建堤坝、疏浚河道、人工控制降雨等。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中心有很强的风爆发。

台风的风力极大,伴随着暴雨和强烈的风暴潮。

台风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并在一段时间内移动到陆地。

台风的影响范围广泛,可以引发风灾、洪灾、船只翻覆等。

减轻台风影响的措施包括引导船只避风、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等。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活动造成的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与地壳运动、地形地貌、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

滑坡是指坡体上的土石松动和崩塌,泥石流是山体上的泥石崩塌并带动水体流动。

地质灾害通常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中断、农田的损毁等。

减轻地质灾害影响的方法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加强监测预警、植被种植等。

火山喷发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裂缝或火山口喷出地表。

火山喷发可以喷发出岩浆、火山灰、岩浆炸弹等物质,并伴随着地震、火山烟雾等现象。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通常与板块运动和地下岩浆的活动有关。

火山喷发会造成火山灾害,如火山烟雾导致的空气污染、火山喷发导致的火山锥和山体崩塌等。

预防火山喷发的方法包括对活火山进行监测和预警、远离火山口等。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初中地理八上知识点明细 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八上知识点明细  自然灾害

八年级地理小单元教学历案(自然灾害)一知识点一定义:1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变化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p54)2.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危害性知识点二分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知识点三灾害时间、分布与原因:1.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造成农作物饮水困难等。

(1)时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2)地点以及原因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城市人口集中、生产生活需水量大B.云贵高原:气象原因:西南季风不稳定,来得晚、去的早,降水较少;地质原因: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C.南部沿海:地域面积狭小,储水能力差;城市人口集中,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冬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2.洪涝:连续性暴雨或者短时间大暴雨(1)时间:夏秋季节(2)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因在长江中游问题)+珠江三角洲,海南岛3.寒潮:强冷空气入侵,带来剧烈降温,并伴随着大风、风雪、冰冻时间:冬春地点: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南部,海南岛、台湾,其他均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地形区为内蒙古高原(纬度高,气温低,且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地形平坦开阔,冬季风长驱直入)4.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伴随狂风与特大暴雨时间:夏秋季节地点:东南沿海地区(延伸:印度洋、大西洋沿岸被称为飓风)5.地震:东部(位于环太平洋火地震带或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西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或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6.滑坡、泥石流:位于第二节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知识点三防灾减灾的措施:1.政府措施:A运用先进技术,预报灾害B修建防灾减灾工程C修建放在物资储备中心D及时调动救灾人员2.个人避险:地震:应及时有序的撤离到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须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泥石流:发生的时候,应当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然灾害知识点中国的主要⾃然灾害第⼀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地震的分布与危害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东南沿海地震带⑤南北地震带⑥西北地震带⑦青藏⾼原地震带⑧滇西地震带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①分布范围⼴------⾥⽒6级以上地震⼤部分省区都发⽣过;②地震频率⾼,强度⼤-------20世纪平均每年发⽣⼀次⾥⽒7级以上地震;③地震震源浅,危害⼤--------浅源地震,破坏严重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泥⽯流的分布与危害1.概念:泥⽯流是⼭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块以⾄巨⼤砾⽯,破坏⼒极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区﹑⽢肃省南部⽩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地和西藏⾃治区喜马拉雅⼭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道路,对⼈民的⽣命财产﹑⽣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危害。

4. 产⽣的条件:地形: 崎岖的⼭区,沟⾕上游有坡度较⼤的汇⽔⾯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的地区;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坡为松散⼟层或厚层风化物所覆盖;⽔流条件:暴⾬强度⼤,或在⾼⼭地带有多量融雪、融冰⽔的活动;植被条件:稀疏;⼈为因素:⼭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体,在重⼒的作⽤下,沿⼀定的滑坡⾯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原和秦巴⼭区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畜伤亡;摧毁城镇﹑⼯⼚﹑矿⼭;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森林﹑植被等4.发⽣的条件 : 地下⽔丰富和坡⾯有积⽔的地⽅,特别是连续性降⾬后,有⼤量⾬⽔下渗时,滑坡容易发⽣;地⾯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浸湿后发⽣软化;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节理⾯及岩层⾯是天然的软弱⾯,尤其在断层⾯或岩层内夹有粘⼟层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斜坡坡度⼀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作⽤下主要表现为崩落;风化作⽤、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蓄⽔灌溉,坡⾯植被的破坏,都能诱发滑坡的发⽣。

初中地理常见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常见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常见自然灾害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对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初中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

首先,地震是一种极其可怕的自然灾害。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而产生震动。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高,破坏力越大。

地震发生时,地面会剧烈摇晃,建筑物可能会倒塌,道路和桥梁可能会断裂,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例如,2008 年的汶川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同时进行地震应急演练,让人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避险措施。

其次,洪水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洪水通常是由于暴雨、河流决堤、湖泊水位上涨等原因引起的。

洪水会淹没大片土地,冲毁房屋和农田,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一些地势低洼的地区,洪水的危害尤其严重。

为了应对洪水灾害,我们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如修建堤坝、水库等,同时要做好洪水的预警和疏散工作,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再者,台风也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自然灾害。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它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过境时,可能会吹倒树木和电线杆,损坏建筑物,还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如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台风频繁登陆,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减轻台风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如加固建筑物、转移人员和物资等。

除了以上几种自然灾害,干旱也是不容忽视的。

干旱是指长时间的降水稀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供应。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在一些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成因、危害和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中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整理。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成因: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侵占和破坏等。

危害: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整治河道、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等。

(二)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缺水枯萎,甚至河流干涸的现象。

成因:长时间的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防范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修建蓄水工程、进行人工降雨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成因:在热带海洋面上,温度高,大量的水汽蒸发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

危害: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影响交通和通信,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加固建筑物等。

(四)寒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成因: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南下。

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和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提前发布寒潮预警,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增加衣物保暖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成因: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和碰撞等。

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防范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等。

初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应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

初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应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

初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应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具有破坏性的事件或现象。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应对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按照发生的自然因素可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两大类。

1.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表现,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失稳造成的,地面塌陷是地下水或沉积层的变化导致地表下陷。

2. 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台风、干旱、飓风、龙卷风等。

暴雨洪涝是降雨量过大导致地表积水,台风是海洋中大气环流形成的热带风暴,干旱是由长时间的低降水量或高温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飓风和龙卷风是大气中旋转气流形成的强风灾害。

二、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影响1. 自然灾害的原因: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固有的原因。

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火山活动、气象因素等引起的。

气象灾害则是由于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地球自转等因素导致的。

2. 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地质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农田和基础设施,影响社会稳定。

气象灾害则对农作物生长、供水和疾病传播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 预防与减灾: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预防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和开发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等;而气象灾害的防范则包括建设防洪设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等。

2. 紧急救援与救灾:当灾害发生时,及时进行紧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人员进行搜救、提供急需救援物资和医疗服务,同时建立紧急救助通道,并及时组织疏散人员到安全地带。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和损失。

地理自然灾害是初中地理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掌握自然灾害知识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变迁以及如何防范和减少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自然灾害类型1. 大气灾害大气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有强风和大量降水,带来洪水、风灾等。

龙卷风是一种剧烈的气象现象,呈漏斗状的高速旋转气流从地面竖直上升,可造成极大破坏。

暴雨和干旱则分别指降雨量异常偏多和偏少的气候现象。

2. 水灾水灾主要包括洪水、海啸、风暴潮等。

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水位上升,超过容纳能力而泛滥的自然灾害。

海啸是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引起的海浪,在海岸沿线造成极大破坏。

风暴潮则是由于风力和海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巨大海浪,会淹没沿海地区。

3. 地震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地壳运动,其主要表现为地面的摇晃和震动。

地震的破坏性较大,会导致房屋倒塌、山体滑坡以及引发次生灾害如地震海啸等。

4.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喷发物包括岩浆、火山烟尘、火山灰、火山石等。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热能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威胁。

5.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滑坡指山体、岩石、土壤等因受到重力作用而沿着陡峭坡面向下运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引起的大量泥沙和岩石沿山体流动而形成的灾害。

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矿井开采或地下水开采引起地下空洞而导致地表下陷。

二、地球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影响1. 成因地球自然灾害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地表的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活动。

地质活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面塌陷等,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板块运动产生的。

气候变化主要导致了大气灾害和水灾的发生,如暴雨、台风、洪水等。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表层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而造成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爆发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的地理知识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防范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类型1.山体滑坡:指在山坡上由于地质结构、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坡面大规模的塌滑现象。

这种灾害常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带和河岸的陡坡上,具有瞬发性、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

2.泥石流:指在山区或河谷地带因地形、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水土流固的复合流体,具有很强的侵蚀破坏能力。

这种灾害常以大暴雨、台风等为诱因,对山地、河谷、水库、隧道、铁路等设施造成极大的威胁。

3.地震: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是一种动态的、非常规律的、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火山爆发: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涌动,造成地壳破裂,熔岩、火山灰等喷散和喷出地表并形成一系列的火山现象。

火山爆发会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1.地质因素:地质构造的不平衡、矿床开采、地下水位的改变、异斑岩、侵蚀作用等都是地质因素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2.气候和水文因素:气候和水文因素主要包括暴雨、暴雪、干旱、热浪、雷电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人类因素: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环境的改变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采矿、探矿、爆炸、挖掘、开发、建筑、垃圾填埋等人类活动对地下和地面环境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1.预防:地质灾害的预防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上述原因的出现。

例如:固定土地、改善植被、加强维护、控制发展建设、加强地下水管理等等。

2.治理:一旦地质灾害已经发生,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力量造成的大规模灾害,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自然灾害既是地球自然演化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结果。

初中地理课程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性质、成因、防灾减灾措施等。

本文将对常见的自然灾害进行汇总和介绍。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表现,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具有短暂性、破坏性和周期性等特点。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构造运动、火山活动、隆升、沉降等因素。

地震的破坏性很大,可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山崩地裂等严重后果。

为了减少地震的影响,我们可以建设抗震房屋、提高公众地震意识、加强地震监测等。

台风是一种强大的热带风暴系统,通常伴随着强降雨和强风。

台风主要由海洋上的热量提供能量,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台风的成因与季风气候有关,夏季热带海洋上的暖湿空气通过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台风。

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风、暴雨和海啸等,可以造成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洪涝等灾害。

预防台风灾害的方法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强化防御设施建设等。

洪水是由于降水过多而导致河流水位上涨,超过河道容水量而造成的灾害。

洪水的成因主要有降雨量过大、雪融水过多、河道狭窄等因素。

洪水的破坏性很大,可以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导致饮水和疾病传播等。

预防洪水的方法包括建设防洪枢纽、加强河道清淤、改善排水系统等。

干旱是指土地和地表水源长时间缺水的自然现象。

干旱的成因主要有降雨不足、高温干燥、气候变化等因素。

干旱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应对干旱,我们可以实施节水措施、发展抗旱耐旱作物、加强水资源调配等。

火山是地壳中熔岩、火山灰等物质通过地表喷发而形成的地形。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的结果。

火山喷发可以造成熔岩流、火山灰、火山弹等多种灾害。

火山活动区域的居民需要加强火山监测和预警,遵守当局的疏散指引,以减少火山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个地区,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震成因:地震是地壳发生的破裂和脆性失稳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主要成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活动,如地震断裂带的沉积物溺塞和断层滑移。

2. 滑坡成因:滑坡是由于地质结构断裂、地层变形、地下水位上升等因素引起的土地滑动。

降雨过多、地质构造不稳定、人类活动等因素也都会增加滑坡的发生风险。

3. 泥石流成因:泥石流是由降雨引起的山地表土石混合物快速下滑的现象。

地震、岩溶、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4. 地面塌陷成因: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下空洞形成,从而引起地表塌陷。

非法采矿和过度开采也是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1.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立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提前发现地震的迹象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进行建设或居住。

加强区域性和城市性防灾规划,合理分区设置不同灾害风险等级,防止人口过度集中。

3. 设立监测系统和应急预警措施:建立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提前发现灾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应急预警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加强灾害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关于地质灾害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和培训,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5. 开展工程措施:对于高风险地带,可以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灾加固,如加固建筑物、修建护坡、挡土墙,以减轻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6.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地面塌陷等。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下面我将对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浅谈。

首先,我国地震活跃。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亚洲大陆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区,地震活动极为频繁。

特别是我国的中国大陆地壳受到东亚、印度、欧亚和太平洋地震构造带的控制,成为全球地震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国家,每年发生的地震数量占全球地震总数的20%左右。

地震的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和大连沿海地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这里很容易发生地震。

而东北地区属于我国地壳断裂带之一,地震活动频繁。

大连沿海地区则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其次,我国滑坡和地面塌陷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和地面塌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地质灾害。

滑坡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大江大河流域和山区,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泸定河流域等。

这些地区地势陡峭,土壤松散,受到水力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容易发生滑坡。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我国的盆地和煤矿开采区,如长江中下游盆地、黄土高原盆地、山西、陕西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下水开采和煤矿开采使得地层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再次,我国火山地区潜在的火山灾害具有一定的威胁。

我国主要有八大火山群,包括长白山、昆仑山、唐古拉山、西藏南迦巴瓦等。

这些地区具有着火山活动的背景,潜在的火山灾害威胁不容忽视。

火山灾害主要包括火山喷发、火山碎屑流、火山地震等。

虽然我国火山地区的活动相对较少,但仍然需要高度警惕。

此外,我国还存在地壳下沉、地质爆炸、地下水超采等地质灾害。

地壳下沉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等地,沉降高度较大。

地质爆炸主要发生在煤矿和炸药生产等地方,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下水超采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 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 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东 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 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 遇到灾害我们该怎么办?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 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 等灾害。图为我国东部海域的一 张热带风暴卫星云图。
为防御自然灾害, 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 工程。图为北方地区为 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我国 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 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 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 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
地震
南方地区 华北地区
东南沿海
我国大部分地 区 西南,东南沿 海
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 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 至消失。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岩层发生剧烈震动
泥石流、 滑坡 地势第二阶梯
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
渡地带,坡陡谷深,破碎松散的岩石遇上 暴雨天气或冰雪大量融化,就会产生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 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 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目标
•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 的分类及特点。
• 2、能够说明我国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自然灾害概念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 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 然灾害。

初中地理中的地质灾害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中的地质灾害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中的地质灾害知识总结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层或地下发生的,由于地壳运动或地球物质内部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

在地理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质灾害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我将对初中地理中的地质灾害知识进行总结。

1. 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地球表层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是地球内部运动所产生的结果。

地震灾害造成了各种破坏,如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

地震的频率、强度和分布不均衡,一般分为构造性地震和非构造性地震。

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深处,震中是震源之上垂直同一轴线上最浅的一点。

地震的强度通过震级来表示,震级越高,地震的破坏力越大。

2. 地质灾害预测与预防地震的预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观测、监测和分析手段,提前判断地震的可能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

地震预防是指通过灾害性地质环境工程、减灾设施建设等手段,减少地震灾害的危害。

目前,地震预测技术尚未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地震知识普及、加强抗震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来降低地震的危害性。

3. 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除了地震灾害,地质灾害还包括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火山喷发是指地下岩浆在地表喷发的现象,喷发物质包括岩浆、岩石碎屑、烟气等,火山灰具有肥力较高。

滑坡是指坡面的原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或滑动的现象,常见于高山、丘陵地带。

泥石流是指由降水引起的山体泥石、水、空气混合物沿着坡面流动的现象。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岩层塌陷而引起地面下陷。

4. 防治地质灾害的方法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对于火山喷发,我们应该加强对火山活动的监测,提前疏散人员,并加强火山周围地区的植被恢复。

对于滑坡,我们应该对滑坡易发区进行综合治理和工程防护,减少滑坡的发生概率。

对于泥石流,我们可以采取挡土墙、控制泥沙源和减少人类活动等手段来减轻灾害。

对于地面沉降,我们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减少过度开采造成的地下岩层塌陷。

初中地理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观察下面两幅灾害分布图,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读图引导: 读图引导:
旱涝灾害主要 集中在哪些地区? 雪灾、冷害与 台风灾害主要集中 在哪些地区? 主要气象灾害 的分布与气候特征 有什么关系? ……
图1-1-3 中国的疆域与邻国
图2-4-1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
图1-1-3 中国的疆域与邻国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 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自然灾害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 产带来巨大的损害。 下面我们通过地理归纳法来了解和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类 型、特点,并掌握科学应对的方法。
了解类型,归纳特点
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类型。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 灾害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
针对家乡的某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收集相关资料,了 解其危害,并设计防灾避险预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 应急演练。
台风到来时, 我们应当⋯⋯
发生泥石流时, 我们应当⋯⋯


图2-4-2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多发区分布
读图引导:
地震灾害的分布有何特点? 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地质灾害分布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有什么关系? ……
总结规律: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梳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梳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梳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突发灾害事件。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对于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地震是一种由地壳内部发生的短时间的地表振动现象。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损毁、土地滑坡等灾害后果。

初中生应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如板块运动、地壳断裂等;学会区分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掌握地震应对的基本知识,如保持冷静、躲避掉落物、保护头部等。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会带来强风、暴雨等灾害。

初中生应了解台风的形成过程,如热带海洋表面的水蒸气逐渐凝结形成云团,而后发展为热带低气压等;学会解读台风的路径和强度预报;掌握应对台风的基本知识,如关好窗户、搬离危险区域、避免靠近海边等。

洪水是由暴雨或融雪引发的河流水位上涨,超过河岸并泛滥至周围地区的现象。

初中生应了解洪水的成因,如降雨量过大、雪融速度过快等;了解洪水对人类生活和农田耕种的危害;掌握洪水应对的基本知识,如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听从救援指挥、不靠近河流等。

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干燥且降水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初中生应了解干旱的影响,如造成农作物减产、导致水资源短缺等;了解干旱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掌握应对干旱的基本知识,如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开展人工降雨等。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等。

初中生应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如山体失稳、大规模降雨等;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危害;掌握地质灾害应对的基本知识,如迅速撤离险区、选择安全的避难地点等。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雨量大于正常降水量的降水现象。

初中生应了解暴雨的形成原因,如暖湿气流的相遇、锋面活动等;了解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和道路交通的影响;掌握应对暴雨的基本知识,如避免涉水行走、选择安全的避险点等。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活动带,自然灾害频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B
5.A
【解析】
【分析】
根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旱涝、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分析解答。
4.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乙地区,该区域位于山区迎风坡,降水丰富,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灾害。故选:B。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会带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图中A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宁乡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这里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与土壤贫瘠无关,故选B。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以下与这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________)
A.地面坡度大 B.土壤贫瘠
C.植被覆盖率低 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由乡宁县气候统计图推断这一地区滑坡灾害多发的季节在(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请为乡宁县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洪涝、干旱D.梅雨、台风
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B.寒潮C.水污染D.干旱
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详解】
次生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伴随地震发生的此生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对次生地质灾害的理解。
12.黄土高原秦岭水土流失土质疏松、降水集中BB恢复植被,禁止乱砍滥伐
【解析】
【分析】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该高原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
14.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 A 和图 B,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_____,②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___。
(代号或名称),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___等。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洪涝灾害D.滑坡
二、解答题
12.读“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华北地区部分区域地图”、“乡宁县气候统计图”、“乡宁县滑坡灾害景观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乡宁县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填地形区名称);图中A山脉为____,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乡宁县所在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
(2)“川滇黔”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四川省、_______省和______省(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鸡鸣三省大桥建设难度______(大或小),该区域有中央红军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原址,优美的峡谷风光,据此可以发展_________业。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举一例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________。
14.太行山喜马拉雅山乙滑坡、泥石流BD
【解析】
【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的国家,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我国发展多种农业,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持水土。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②是呈弧形的喜马拉雅山。
(2)图中的甲、乙、丙三大高原中,是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乙表示的云贵高原,该地区由于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川滇黔”中的三个省区简称分别是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鸡鸣三省大桥位于川滇黔交界处,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该地区有优美的风光,可以发展旅游业,但同时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如山洪、崩塌、滑坡等。
【点睛】
本题考查长江及云贵高原有关知识,要知道云贵高原地形特点对及当地的影响。
C.干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7.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台风﹣暴雨﹣泥石流
8.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火山、地震B.沙尘暴C.寒潮D.滑坡、泥石流
9.滑坡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容易诱发滑坡发生的自然因素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
7.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地震、台风和雷暴没有关联性,干旱与山崩、泥石流也没有关联性,暴雨会引发山洪暴发,但不是引起海啸,台风会带来暴雨,暴雨在山区地区会造成泥石流,D对,ABC错。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山区坡陡谷深,地表多松散的碎屑物质,如果再遇上植被覆盖率低的话,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遇到连续的暴雨,极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点睛】
考查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频繁、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的台风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省区;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特色;西南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故本题选A。
【点睛】
该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
2.C
【解析】
【详解】
干旱、洪涝、台风等都属于气象灾害,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属于地质灾害,在我国山区,由于地形崎岖,降水如果过多,容易产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强降雨会引起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A。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
分布及成因
一、选择题
1.山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A.崩塌、地震、泥石流B.台风、滑坡、泥石流
C.地震、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
2.下列灾害中属于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A.干旱和洪涝B.崩塌和台风C.泥石流和滑坡D.寒潮和台风
3.2018年8月7日立秋后一段时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星现多雨状况,与往年同期相比,酒泉市、兰州市、白银市北部、临夏州、定西、庆阳市北部及陇南等地降水偏多1﹣6倍。此次强降水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3)图B中表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A地是丘陵,不宜开垦耕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B地适合种植花卉、蔬菜,以方便供应城区;C是不宜围湖造田,这样会导致湖泊的蓄洪能力下降;D地位于沿海,适合发展海水养殖,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有关知识。
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山多坡陡,植被缺乏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④地震
⑤春季干旱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
10.以下四位同学对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南沿海多台风灾害B.华北地区多干旱
C.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D.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我国东北部
11.人们常说“祸不单行”,伴随地震的发生,往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有可能是
【解析】
【分析】
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后,注入东海;云贵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详解】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长江上游深切巫山,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称号;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干支流众多,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称号。
【点睛】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产生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11.D
【解析】
【分析】
根据不同的地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地球内力作用引发的称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球外部动力引发的称为外动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进行分析解答。
乙:鸡鸣三省大桥建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三省虽近在咫尺,却阻隔于天堑。大桥建成后,两岸的交通时间将从现在开车绕行两个半小时,或爬山渡河一个半小时,缩短到开车一分钟,或步行几分钟。对于生活在三省交界处的人们来说真是方便了。
(1)长江注入______海,深切_______山,形成三峡。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____________”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位于_____游河段(上、中、下)。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长,享有“__________”的盛誉。
(3)图 B 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双选)(______)
A.A 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
B.B 地种植花卉蔬菜,方便供应城区
C.C 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D 地发展海水养殖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山区地势崎岖不平,在重力和气候等的作用下,最容易发生的在灾害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选D。
(3)由宁乡县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是滑坡、泥石流的多发期,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